河北省六校联考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530996 上传时间:2023-03-1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六校联考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河北省六校联考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河北省六校联考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河北省六校联考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河北省六校联考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六校联考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docx

《河北省六校联考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六校联考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省六校联考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docx

河北省六校联考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河北省六校联考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历史试题

本试题卷共24页,47题(含选考题)。

全卷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

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

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25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1.小苗当然需要温室的呵护,不过当它长大之后,这就成为阻碍其继续向上的桎梏,只有去经历外界的风雨,才能充分舒展它的枝桠。

这是用来形容资本主义某经济思想的话,下列与之相符的是

A.胡佛的自由放任政策

B.罗斯福新政

C.“福利国家”的建立

D.凯恩斯主义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中“小苗……去经历外界的风雨”比喻西方工业革命时期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

这正是胡佛处理经济危机时坚持的观点。

故A项正确。

罗斯福主张干预经济,与材料意思不符。

B项错误。

“福利国家”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

凯恩斯主义主张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刺激经济,维持繁荣,与材料意思不符。

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选A。

2.学者马勇认为1911年的辛亥革命“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这个事件的意义是结束了两千年帝制,赶跑了皇帝,建立了共和,是全面现代化的起点”。

以下对于辛亥革命历史作用的评价,正确的是

A.弘扬了民主意识

B.实现了民族独立

C.结束了专制独裁

D.确立了民主宪政

【答案】A

【解析】

辛亥革命是我国民主化进程的里程碑,但是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因此也没有实现民族独立、结束专制独裁,其所建立的民主共和也是徒有虚名,并未真正确立民主宪政。

而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却是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故选A项。

点睛:

辛亥革命只是结束了君主专制,但并未根除专制的经济基础——自然经济,所以在清王朝灭亡后旧军阀的统治也是专制独裁的。

3.英国某经济学家认为1550—1560年是近代编年史上,从未存在过对商人、投机者和暴发户来说如此持久,如此可贵的良机。

当时英国人把握良机的方式有

①价格革命

②圈地运动

③殖民掠夺

④商业战争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欧洲新航路开辟及其相关影响。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

15、16世纪时期欧洲新航路开辟,导致欧洲出现了物价飞涨的“价格革命”,英国可以利用此时机,①正确;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海外对英国的羊毛制品的需求扩大,英国逐渐出现了“圈地——种草——养羊——剪羊毛——制成羊毛制品——出口的”活动,即“圈地运动”,②正确;16世纪中期英国尚未进行大规模的殖民掠夺,③错误;商业战争主要发生在工业革命之后,与此题时间不符,④错误。

综上,排除含有③或者④的BCD三项;①②符合史实和题意,即A项正确。

故选A。

考点: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新航路开辟·影响

4.柏拉图认为理想国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统治者应从有才能的人中挑选出来;统治阶层应过公社生活;国王应是哲学家,或应该让哲学家做国王,因为只有哲学家才具备治理国家应有的知识。

这一主张

A.体现了理性精神B.规划了近代民主政治蓝图

C.否定了民主政体D.推动了雅典民主政治鼎盛

【答案】A

【解析】

柏拉图的理想国提出才能的人得到重用,而不是抽签选举,体现出理性的精神,故A正确;B是启蒙思想家提出;C中否定民主不符合材料主旨;D是伯里柯利改革时期。

5.《汉书》记载:

“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为此秦开创了

A.郡县制

B.皇帝制

C.三公九卿制

D.分封制

【答案】A

【解析】

【详解】西周后期,诸侯国势力逐渐膨胀,终于导致王室衰微,大国争霸,战争四起,传统的政治秩序受到冲击,原有的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结构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礼崩乐坏”局面,而这些都是分封制的弊端带来的必然结果。

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王朝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开创郡县制。

故A项正确D项错误。

皇帝制确立了皇帝独尊的地位,材料中没有体现,B项错误。

三公九卿制维护了君主专制统治,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选A。

6.战国时期公羊高《春秋公羊传·宣公十五年》记载:

“初税亩。

初者何?

始也。

税亩者何?

履亩而税也。

”下列对“履亩而税”的准确解释是

A.按照土地和人口的多少收税

B.按照公田的多少缴纳贡赋

C.按照私田的多少缴纳贡赋

D.按照土地的多少收取赋税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反映的是春秋时期鲁国初税亩改革。

A项按照“人口”收税与“履亩而税”矛盾。

故A错误。

初税亩实施的历史背景是私田开垦增多,为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公元前594年鲁国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照土地的实有数目缴纳赋税,故BC项错误,D项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本题选D。

7.黑格尔曾说: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一句伟大的话。

”下面对黑格尔的话评价正确的是

A.有道理,因为它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B.没一点道理,因为它没有看到道德对人的约束作用

C.有道理,因为它否定了神和宗教的作用

D.没一点道理,因为它否定了绝对权威和传统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有智者学派代表人物普拉塔格拉提出的,肯定人的价值,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体现了西方人文主义的本质,BD两项错误,C项对其评价超出了其实际作用;故此题应选A项

考点:

人文精神的起源

点评:

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评价:

①积极意义:

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标准,肯定人的价值,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体现了西方人文主义的本质。

②局限性:

否定了制度、法律和道德对人行为的约束力,过分强调个人的感觉,忽视了公共道德,不利于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公德。

8.理学和心学都是儒学的继承和发展。

下面有关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共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A.理气一体,理先气后

B.心外无物,心即理也

C.纲常伦纪,即为天理

D.都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考查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都主张以三纲五常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以消除人们的私欲,维护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所以,C项为二者的共同点。

A项为程朱理学的基本主张;B、D两项是王阳明“心”学的主张。

考点: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陆王心学

9.在公元前213年的一天,一位秦朝官吏在赴任的途中,马匹受惊踩死了一位农家小孩子后扬长而去,为此这位小孩子的父母想告这位官吏。

按照秦朝中央官吏的职责,小孩的父母应该

A.找御史大夫

B.直接找皇帝

C.找丞相

D.找这位官吏的上一级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题干中“一位秦朝官吏在赴任的途中,马匹受惊吓踩死了一位农民的看家狗后扬长而去,为此狗的主人想告这位官吏”中主要是司法方面的,说明应该有秦朝的御史大夫负责,故A项正确。

考点: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秦朝期政治制度·三公九卿

10.以下条款引自中国近代四个不平等条约,按签订的时间先后顺序为

①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之处,并独有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

②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上海等五处港口

③大清大皇帝允许以天津郡城海口作为通商之埠

④(朝鲜国)像中国所修贡献典礼,嗣后全行废除

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②③④①

D.③④②①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

①出自1901年的《辛丑条约》;②出自1842年的《南京条约》;③出自1860年的《北京条约》;④出自1895年的《马关条约》,故选C。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11.法国政论家邦雅曼·贡斯当在评价古希腊民主制度时指出:

“僭主(即独裁者)政治先用一只手打击人民,压制他们的真实意见,再用另一只手打击他们,强迫他们违心地表达合乎需要的意见。

”这里“另一只手”指的是

A.建立公民陪审法庭

B.实行“陶片放逐法”

C.设立五百人议事会

D.削减公民大会权力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的关键信息是“强迫他们违心地表达合乎需要的意见”,意思是僭主强迫人民违心地表达合乎僭主需要的决定,即违背大多数公民的利益为极少数独裁者服务,这与“陶片放逐法”中多数人暴政的弊端一致。

故B项合乎题意。

“建立公民陪审法庭”“设立五百人议事会”是古希腊民主政治的表现,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C;“削减公民大会权力”材料没有体现,排除D。

12.《联邦党人文集》是詹姆斯·麦迪逊、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和约翰·杰伊于1787年10月至1788年5月间发表的一系列为联邦宪法辩护的论文的统称。

其中心思想是系统阐述统一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反对一切分裂美国的主张,并精辟地说明政府的结构功能。

下列看法与《联邦党人文集》观点不符的是

A.共和国无论有多大,为了防止人数过多的混乱,代表必须限于一定数目

B.建立民主共和政体才符合国家的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

C.采用代议制的政体,它能保证我们正在寻求的矫正工作

D.人民自己集会,亲自提出意见要比人民代表发出的呼声更符合公共利益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中表述《联邦党人文集》是为《美国1787年宪法》辩护的。

《美国1787年宪法》对参众议院议会席位都有明确规定,且调节了南方与北方、大州与小州的矛盾,故A项看法与《联邦党人文集》观点相符。

从“中心思想是系统阐述统一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可以看出《联邦党人文集》是强调民主共和政体符合国家的利益。

故B项看法与《联邦党人文集》观点相符。

《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的代议制民主共和政体,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协调了中央和地方的矛盾。

故C项看法与《联邦党人文集》观点相符。

D项说的是直接民主比间接民主更符合国家利益,而《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的是代议制政体,显然

D项看法与《联邦党人文集》观点不相符合。

综上所述本题选D。

13.雅典陪审法庭的审判方式规定,不到开庭的时候,没有人知道谁将出席案件的审理,也没有人知道谁将受到审判,在原告、被告及证人发言之后陪审员互不商量,陪审员只依法对案体本身负责,凭自己的良心和判断办事,不受任何外来权威的压迫。

这说明雅典司法

A.审判过程缺乏逻辑性

B.审判具有公正性

C.审判方式缺乏透明性

D.审判结果具有偶然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表明,雅典的陪审员只依法对案件本身负责,凭自己的良心和判断办事,这样有利于防止舞弊现象,从而保证了审判的相对公正,故B项正确。

审判过程缺乏逻辑性材料中没有体现,A项错误。

审判方式缺乏透明性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错误。

审判结果具有偶然性材料中也没有体现,D项错误。

14.18世纪中叶,一位英国内阁成员在议会发言中说:

“诸位都知道,媾和与开战的权力是由国王掌握的……我们的宪法始终表明,国王在决定和平与战争时有权利让议会参与,也有权利不让议会参与。

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

”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

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B.立宪政体未能阻止国王专权

C.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D.国王仍旧保留某些名义权力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材料信息体现的是18世纪中叶时英国国王还掌握媾合与开战的权力,但是“没有哪位明智的国王真的会冒险不让议会参与”,也就是说国王必须要让议会参加才能行使媾合与开战的权力。

本题表明的现象是当时英国国王仍旧保留某些权力,但是必须让议会参见才能行使。

实质上说明了在君主立宪制下,国王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

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由材料信息可知,关荣革命的成果并没有受到侵蚀,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没有体现出国王专权,故B项错误;此时责任内阁制已经形成,国王不能控制内阁,故C项不符合史实。

【考点定位】欧美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君主立宪制下国王权力

15.伯利克里说:

“担任公职的权利不属于哪个家族,而是贤者方可为之。

家境贫寒不成为其障碍。

”这反映出雅典

A.公民大会决策具有科学性

B.公职都通过抽签选举产生

C.城邦公正平等的民主原则

D.民主权利的使用注重程序

【答案】C

【解析】

材料“担任公职的权利……是贤者方可为之。

家境贫寒不成为其障碍”反映了雅典公民任公职的依据不是财产而是贤能,这体现了公正平等的民主原则,故C正确;材料并不能说明公民大会决策具有科学性,故A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雅典公职都通过抽签选举产生,故B错误;材料主旨并不是说明民主权利的使用注重程序,而是雅典公民任公职的依据,故D错误。

故选C。

16.中国古代皇帝与丞相的关系可以用拔河来形容。

皇帝和大臣分别在绳子的一头向着自己的方向拉,在这种博弈中两者的权力达到了平衡。

下列皇帝彻底打破了这一局面的是

A.秦始皇

B.唐太宗

C.宋太祖

D.明太祖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皇帝和大臣分别在绳子的一头向着自己的方向拉,这种博弈中两者的权力达到了平衡”。

材料反映了宰相既能辅佐皇帝治理国家,又能制约皇权,ABC都是君臣共治天下。

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打破了君相权力的平衡,因此象征D。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内阁制

17.苏轼曾经感慨道:

“余犹及见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书……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

”发生上述变化主要是由于宋朝

A.造纸术不断完善

B.彩色套印技术使用

C.统治者重视儒学

D.活字印刷术的采用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中的前半部分“自言其少时,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书”与后一部分“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

”相比较,说明后来书籍变多是因为活字印刷术促进的,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东汉造纸术就获得了改进,故A项不是书籍变多的原因。

彩色套印技术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

统治者重视儒学不足以说明书籍变多。

故C项不符合材料的主旨。

综上所述本题选D。

18.在世界近代历史上,曾出现如下国际分工:

美洲和东欧提供自然资源,非洲提供奴隶劳动力,亚洲制造日常消费器和奢侈品,西欧则主要从事运输业、金融业和制造业。

促成这一分工的主要原因是()

A.新航路的开辟B.荷兰和英国的殖民掠夺

C.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D.第二次工业革命

【答案】A

【解析】

关键是要读懂材料。

材料强调的是世界各地的分工协作,同时西欧是制造业的中心;美洲当时只是提供自然资源。

由此可见题目反映的应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候的世界概况,出现的主要原因只有A项符合。

19.鸦片战争以后,地处长江口北岸的通海地区,因运抵的洋纱“条干均匀,不易断头,渐为机户所乐用,作为经纱,于是就出现了洋经土纬的改良土布”。

当地众多农户扩大土布生产而对机纱的大量需求,促使通州大生纱厂在19世纪末应运而生。

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中国传统手工业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B.自然经济在近代社会始终占主导地位

C.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开始诞生

D.洋纱大量涌入导致手工棉纺织业破产

【答案】D

【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众多机户大量使用机纱生产使其加深了对西方机器生产的了解,促使更多像大生纱厂一样的近代民族工业诞生,A项正确。

题干提供的信息不能充分说明自然经济在近代社会始终占主导地位,排除B。

依据所学,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于19世纪60、70年代,排除C。

由题干信息“洋纱‘条干均匀,不易断头,渐为机户所乐用’”“当地众多农户扩大土布生产而对机纱的大量需求”得知,洋纱大量涌入并未导致手工棉纺织业破产排除D。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

20.近代著名实业家荣德生曾感叹说:

“天道变,世道却不变。

我只想老老实实办实业,可是不靠官场、不依赖乡绅就一事无成。

”这表明

A.荣德生思想僵化,坚持“天道”

B.荣德生想投身官场,升官发财

C.封建势力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D.发展民族资本主义要符合中国国情

【答案】C

【解析】

通过材料“不靠官场、不依赖乡绅就一事无成”说明民族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封建势力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C项正确。

荣德生是民族资本家,倡导“实业救国”,顺应“天道变”,非思想僵化,故A错。

“我只想老老实实办实业”,故B错。

选项D本身正确,但是和官场、乡绅联合并不是中国的国情,故D错。

21.1935年1月郭化若听到遵义会议精神的传达,感慨万端,提笔写下《七绝·遵义会后》一诗:

“千钧重担一丝悬,有术回天事亦艰。

十日长征停遵义,单纯防御责谁肩?

”从中不能看出他

A.对中国革命艰难险阻的担忧

B.对党能够克服艰难的信任

C.对“左”倾错误的声讨与谴责

D.对中国革命前途感到困惑

【答案】D

【解析】

【详解】通过“事亦艰”可以看出作者对中国革命的担忧,A项解读正确;通过“有术回天”可以看出作者对党能够克服艰难的信任,B项解读正确;通过“单纯防御责谁肩”可以看出作者对“左”倾错误的声讨与谴责,C项解读正确;诗句对革命前途充满信心,D项解读不正确。

22.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09年年会时表示,世界各国要紧密合作应对金融危机,保护主义无助于克服困难。

然而,在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期间,正是美国带头大幅度提高关税,从而引发了一场关税大战。

其直接影响是

A.资本主义各国间的矛盾日趋尖锐B.资本主义各国政坛丑闻频出

C.资本主义各国社会危机日益加深D.资本主义各国政府信誉扫地

【答案】A

【解析】

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为转嫁经济危机的损失,各国纷纷大幅度提高关税,资本主义各国间的矛盾日趋尖锐,从而导致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BCD三项是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影响,不是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23.浙江省宁波市在改革开放的潮流中得到迅速发展。

在对外开放的格局中,宁波市属于

A.经济特区

B.沿海开放城市

C.沿海经济开放区

D.内地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结合所学,我国经济特区不包括宁波。

沿海经济开放区中也不包括宁波。

就地域而言,宁波属于沿海开放城市。

故选B。

考点:

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

【名师点睛】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的过程:

①1980年,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突破口。

经济特区是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

②1984年,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

③1985年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被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④1988年海南建省,海南岛成为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

⑤1990年,上海浦东开放,成为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

24.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

“依据本宪法制定之合众国之法律及合众国授权已经缔结或将来缔结之条约均为全国最高法。

”这一规定体现了

A.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的原则

B.加强中央权力的原则

C.社会契约的原则

D.人民主权的原则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强调了1787年宪法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同时也说明了依据该宪法制定的具体法律也具有崇高性和强制性,各州必须遵守,故这些内容体现了美国已结束了原先松散的邦联体制,而组建了中央拥有实权的联邦共和国,所以B项符合要求,AC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考点:

美国1787年宪法

点评:

美国1787年宪法是美国联邦共和政体建立的标志。

高考对此问题的考察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①联邦宪法的内容;②联邦宪法确立的几项重大原则;③联邦宪法的影响,本题的考察角度是①。

25.张鸣教授在《重说中国近代史》中说:

“当时我们只要了白菜,而没有要到种子和种植方法。

通商贸易,没有按规则出牌;经济改革,也没有走完该走的路。

”以下救国思想能印证此观点的是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师夷长技以制夷”

C.提倡德先生和赛先生

D.设议院、开国会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没有要到种子和种植方法,以及经济改革也没有走完该走的路可知是洋务运动,A项是洋务运动的口号,所以A项符合题意;B项未涉及经济改革;C、D项已涉及到了种子和种植方法,与材料不符;故选A。

考点: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顺乎世界的潮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第II卷(非选择题共25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体上自1938年10月到1940年10月,国民政府决定以争取美国为主的外交方针,国民政府多次向美国政府提出了援华要求,然而美国最高当局却没有很快作出对华货款的决定……1940年4月罗斯福签署了专门命令,批准美国志愿航空队援华,同时又批准4500万美元军火器材援助中国。

7月日本占领印度支那后,美国退让已到了最后关头,决定采取不再退让的方针。

罗斯福随即宣布冻结日本在美国的全部存款,禁止所有石油运往日本。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美结盟共同打击日本。

——谢本书《二战时期的中美友谊》

材料二战后执政的(日本)吉田茂政府考虑到战败后日本的处境和自身的条件,政治上、外交上采取低调,唯美国马首是瞻。

实行了一条“先富国后强兵”的小日本主义的“吉田战略”。

因而,日美关系从一开始就形成了不平等的、美主日仆的格局。

1951年旧金山和会及《日美安全保障条约》的签订,日美同盟正式形成,日本成为美国在远东实行“冷战”和争夺世界霸权的走狗。

——杨运忠《走向新世纪中美日三角关系的调整和构塑》

材料三2013年12月26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参拜靖国神社,随后美国驻日本大使馆的声明称:

“美国对日本领导人采取会加剧与邻国紧张关系的行动表示失望。

”为表示对日本不听劝告、一意孤行的愤怒,美国防长哈格尔取消了原定于2013年12月27日与日本防务相的电话会议。

——新华网

(1)依据材料一分析美国援华的原因。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中国局势的影响。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中、美、日三国之间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它对中日两国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依据材料二、三概括美日关系的特征并分析其根源。

【答案】

(1)原因:

国民政府的外交努力;日本在亚太地区的侵略损害了美国的国家利益。

影响:

增强了中国抗战的实力和信心,中日的力量对比发生改变,加快了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进程。

(2)变化:

由中美合作抗击日本到美日结盟遏制中国。

对中国的影响:

中美对抗局面形成,面临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孤立、封锁,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形势严峻,国家统一进程受到影响。

对日本的影响:

有利于战后日本经济的复兴和社会改造,成为美国在远东实行“冷战”和争夺世界霸权的工具。

特征:

既勾结(合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