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件作文的审题.docx
《条件作文的审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条件作文的审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条件作文的审题
.條件作文的審題
第一節緒言
在任何場合裡,要和人問候講話,首先你要能辨識出他是「誰」。
然後才能從經驗中找到共知的話題與之交談,否則「雞同鴨講」,不只是「對牛彈琴」,甚至將遭「白眼」。
再者,我們也常在餐廳或娛樂場所裡看到一些公關經理之類的人員,見到什麼樣的人,就能很準確的說出什麼樣的話,甚至一針見血地直搔癢處,令人喜孜孜、服服貼貼地聽其擺佈。
無他,能「識人」也。
同樣的,作文也是如此,能準確「審題」的人,才能有「佳作」出現。
「審題」是作文的第一步,看好、看準與否,直接影響到作文的成敗,絕對不可以掉以輕心。
「審題」就是應用邏輯推演、觸發、聯想,去審辨題目的意義、範圍、重心,以及確定作者自身的立場語氣。
因此,審題在整個寫作的過程中,花費的時間雖然短,但若分辨不清,不免犯下「誤解題意」、「越出範圍」、「背離重心」、「不合文體」和「立場不妥」的弊病,即使文筆再好,也不免敗下陣來。
像有一年臺北市高中聯招作文題目是<一場及時雨>,就有不少考生「及時」二字沒有審好,而被這場及時雨給淹沒。
因此本文將就「審題的步驟」、「審題常犯的錯誤」、「審題的思維技巧」三方面來作探討。
第二節審題的步驟
壹、命題作文
所謂「命題作文」,是先有題目,然後才根據題目的要求去寫。
每一個題目必有一中心思想,這往往也指定了體裁和寫作的選材範圍,因此,對作文題目進行認真思索的過程便十分重要。
一、認清題目
(一)看清題目的每一個字
談戀愛時,喊錯、寫錯(女)男朋友的名字,是一大忌諱,其結果不言可喻。
相同的,在緊張的考場上,看錯題目的悲劇,其結果必然也是十分淒慘。
如<理想與現實>看成<理想與實現>,<投入家的懷抱>看成<投入人家的懷抱>,<良師興國論>看成<良師與國語>,一字之誤,失之毫釐,就要差以千里。
因此在審題時,當小心形近、音近的字,要如情人般「多看一眼」「再看一眼」。
(二)瞭解詞義
這裡所謂的「詞義」是指題文這幾個字的正確字面意思。
字看清楚了,但「詞義」不得其解,也將白忙一場。
如<一個感人的鏡頭>解為「一個感人的故事」,<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解讀成「在人世間活著的時候困苦,死了就快樂了」,<人飢己飢,人溺己溺>意解為「人家飢餓好像我也飢餓,人家溺水好像我也溺水」,甚至把「溺」解釋作「尿」,「人家尿尿我也尿尿」,那就遜斃了。
其次以「方言」來解題,也會發生誤判。
如<讀書的甘苦>用閩南語直譯為「讀書艱苦」,而大吐苦水;<火車頭>譯為「火車站」等,都會偏離原題。
因此審題時,要用「純正國語」去解讀才好。
再者,有些題目是引用古書名言作為題目,如民國50年大學聯考作文題目是<孔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試申其義。
>如果不了解這句話的意思,如何下筆?
因此,平日對於國文課本及文化教材中的名言、警句之意義,應該要特別留意。
※練習
(一)請辨明下列各題目的題意
1.街頭一景2.我們這一代
3.我最難忘的一件事4.溫暖
5.推動搖籃的手6.風波
7.不以物喜,不以己悲8.水滴石穿
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10.微笑
二、把握題眼
當我們的背脊發癢,想要搔癢,就必須搔到癢處,才會感到舒服,寫作亦然。
題目意思看清楚了,接下來就要把握題目的著力點,然後針對重心加以發揮。
「題眼」往往表現在題目的關鍵字詞上。
如<我終於學會了□□>的「終於」,表示文章內容應該寫「經過了不止一次或經過曲折後才到達某種目的」。
有時文題是一句話,則要多注意它的謂語。
如<小珠變了>,謂語「變了」就是這道文題的「題眼」,寫作的重點就在於表現小珠的變好(或變壞),以及怎麼變。
如果題目是一個詞組,「題眼」往往就是表示修飾限制的那個詞。
如<珍貴的禮物>,「題眼」就是「珍貴」兩字,寫作重點在於揭示這件禮物為什麼是珍貴的。
如果題目只是一個詞,如<青松>,「題眼」就是事物本身或其象徵意義,寫作的重點在於描繪事物的特徵,或由此展開適當的聯想,來表達文章的中心思想。
※練習
(二)請指出下列各題的題眼
1.一場及時雨2.我愛唱這支歌
3.暑假最後的一天4.白雲
5.過則勿憚改6.風箏的遭遇
7.師生之間8.書山有徑勤為路
9.偷得浮生半日閒10.好消息
三、捕捉義蘊
(一)文字的言外之意
有一些題目字義非常淺顯,一看便可以明白;但有些題目則相當隱晦,往往意在言外,必須仔細加以推敲,才能捕捉住主旨。
這一類題目,常含有修辭的技巧,如比喻、雙關、借代、對比、象徵等,如不設法運用論證、推理等方法去理解,並將深一層的道理加以引申,就無法切中文題。
如<大海與水滴>、<清流與活源>、<疾風知勁草>、<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皆是。
(二)具體物的引申與觸發
此類題目以「物」為主,如<燈塔與燭火>。
審題時要依「物」的功用、特性、特徵,逐步加以推演,由有形的物,聯想到抽象觀念的人生態度與修為上。
如<鏡子>一題,便可以由「物鏡」的功用,引申聯想到知興替的「史鏡」,與知得失的「人鏡」。
※練習(三)依體會寫出聯想觸發的內容:
1.蜜蜂2.牆3.竹4.泥土
5.落葉歸根6.鍛鍊7.窗8.綠
肆、審清命題的限制
有一些題目在命題時,就有了限制和規定,審題時必須明確瞭解,才不會逾越範疇而不知所止。
一般命題的限制,大致有下列幾種:
(一)中心和題材的限制:
如<一則振奮人心的消息>——「振奮人心」即限制在內心受到鼓舞之題材。
(二)時間的限制:
如<下課十分鐘>,不能寫上課情形。
(三)空間的限制:
<螢光幕前>、<街景>、<起點>——都限制了某一空間。
(四)數量的限制:
<一句名言的啟示、><一件難忘的事>——「一句」、「一件」是數量限制。
(五)程度的限制:
<知恥近乎勇>、<感人的一幕>、<得意的事>——「近」、「感人」、「得意」是程度限制的字眼。
(六)對象的限制:
<我的童年>、<士不可不弘毅>——「我的」、「士」是對象的限制。
※練習(四)試找出下列題目的選材限制:
1.當我步進考場2.學校中可喜的變化
3.我的志願4.可愛的鄉居
5.記一次課外活動6.荷塘月色
7.遊學的日子8.霧之美
9.媽媽的手10.一件小事
五、辨識題目的關係與範圍
這個部分是以論說文的題目為對象,來作剖析歸納。
圖示如後:
如何型:
<如何改善社會風氣>
小範圍(窄題)為何型:
<讀書的目的>
單項題是何型:
<愛國的道理>
(注重範圍)大範圍(寬題)例:
<談讀書>
因果型(主從型):
<科學與救國>
二者關係—並立型(並重型):
<學問與道德>
雙項題相反型(對立型):
<小我與大我>
(注重關係)層遞型:
<流淚不如流汗>
三者以上關係例:
<忙、盲、蠻>
(一)單項題
又稱作單軌題。
從題目上看,有一個中心思想,作文時只要針對此一主題深入闡論發揮即可。
這種文題注重範圍,又有寬窄之分。
寬題因題意較廣,所以可供敘寫的材料也就多;窄題則因題意範圍較小,可供敷陳的內容也就少了。
1.窄題
(1)「如何型」:
這類文題的重點在寫出方法、辦法。
其命題方式大致可分三類:
如何○○○例如:
<如何宣揚孝道>
如何型怎樣○○○例如:
<怎樣做個完全的人>
○○○之道例如:
<青年報國之道>
(2)「為何型」:
此文題的重點在強調主題的重要性,並說明其原因由。
其命題方式大致可分做兩類:
為何○○○例如:
<為何要做好保防工作>
為何型
論○○的重要例如:
<論國文的重要性>
(3)「是何型」:
其重點在反覆闡述申論主題。
命題方式大致有:
何謂○○例如:
<何謂謙讓>
是何型
○○○試申其義例如: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試申其義>
2.寬題
此種題型可以包含以上窄題的各種內容。
其命題方式大致是:
論○○○例如:
<論交友>
寬題○○○說例如:
<師說>
○○○的啟示例如:
<大自然的啟示>
(二)雙(多)項題
這種文題的主題有二個(或二個以上),著重在彼此的關係。
就像是火車需經雙軌,通過交會點,才能到達目的地般,若僅從單線著手,永遠無法表達完足。
又可分為以下三種:
1.因果型:
又稱主從型。
一是作為「本」的「因」;一是作為「末」的「果」。
「本」壯而後果碩,需論二者因果關係,題旨始能完足。
如<知識就是力量>,「知識」是因;「力量」因知識而生是果。
其常出現的命題方式是:
○○與○○例如:
<耕耘與收穫>
因果型○○為○○之本例如:
<信義為立業之本>
○○就是○○例如:
<團結就是力量>
2.並立型:
又稱並重型。
二者地位相等,不能說甲事重要,乙事不重要;或乙事重要,甲事不重要。
兩者具備,偏廢任何一項,都不會圓滿。
如<學問與道德>,二者並重,不能貶抑任何一端,必須「等量齊觀」。
其命題方式大多是○○與○○,如<學問與經驗>;又有不用「與」字來連接者,其題意也很容易辨識出來,如<積極做事,樂觀做人>。
3.對立型:
兩個主題勢同水火,形成相斥對立的關係。
凡兩件互相相反、排斥、比較、抵抗的事項,作文時要求比較二者得失、優劣,就是對立型的題目。
這種文題,有的要從二者對立的事項中互相比較,探求彼此的關係,以發揮題旨。
如<順境與逆境>。
有的是一優一劣,應去劣取優,有所選擇,如<大勇與小勇>。
4.層遞型:
有時作文題目,一題之中,具有數層意義,需逐層論述其意義。
這種文題的命題方式常是<○○不如△△>、<○○則△△>、<○○不如△△,△△不如★★>。
其中某些題目跟因果或對立的題型,有一些交集。
如<師嚴而後道尊>,可以歸在因果型,「師嚴」是因,「道尊」為果;<流血不如流汗>就較接近對立題型。
至於<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則明確屬於層遞關係了。
(三)三項題:
這種題型和二類型的題型一樣,也要注重彼此間的關係。
如<愛家愛鄉愛國>——其共同關係在「愛」字;<知福惜福造福>——共同關係為「福」。
※練習(五)判斷下列題目屬於何種類型:
1.嚴與愛2.背誦的竅門
3.勤能補拙4.腳印
5.朋友6.閒情記趣
7.學貴多問8.語文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
9.平凡與偉大10.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年之計在於春
六、決定文體
認清題目的範圍後,就要決定寫作的體裁。
一般說來,記敘文重在「象」,抒情文重在「情」,論說文重在「理」。
如果命題已對文體有明確要求,就務必要依要求作文。
若命題對文體無明白要求,則可以從下列幾方面著手辨明體裁。
(一)可以明確知其體裁的題目
1.注意文題中有表明文體的標誌詞語。
凡文題中有「記」「憶」「傳」「訪」「記事」「巡禮」「頌」「歌」「抒懷」等詞語,即寫記敘文或抒情文;題中含「議」「論」「說」「辨」「評」「談」「感」「啟示」「看法」等詞語,即寫議輪文;題中有「怎樣」「如何」「方法」等詞語,即寫說明文。
如<露營記>,規定了表達的體裁是記敘文;<健身的方法>是說明文的文體;<從巴掌溪事件談起>則限定以議論文體闡述見解。
2.遇到沒有明顯標誌詞語的題目,可以從文題的含義發現它對文體的要求。
一般說來,以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為題的,要寫記敘文;要求闡發某種主張,議論某個道理的題目,要寫議論文;要求介紹、解說客觀事物、事理等知識的題目,要寫說明文。
此外,具體有形的題目,以記敘或抒情為佳;抽象無形的則宜寫成論說文。
如,其內涵在於描述某一球迷的熱中情形,應屬記敘文;<水滴石穿>一題則在於體會水滴堅持不懈,日久穿石的自然現象並借題發揮,闡明道理,故屬於議論文;<生活中的物理現象(或化學現象)>則是偏於說明文。
(二)中間性文題
對於不限體裁的文題(即中間性文題),如<窗><燈><微笑>,要盡量充分分析可以運用的題材,而後根據自己的長處、經驗、知識、能力、興趣,選用一種合適的文體。
如琦君女士的<髻>一文,是藉由母親與姨娘的髮髻變化,寫二人的關係及人生觀的改變;並由特定人物間愛恨情仇的消長,暗示人世間普遍的情感糾葛。
因此她採用記敘兼抒情的體裁來寫。
但若是變換另一個角度,以歷代婦女髮髻的演變,來談髮型的流行變化,則偏於說明文了。
可見所定的中心思想不同,選用的材料不同,寫作的體裁也就不同。
但無論如何,只能選用一種最合適的體裁,絕對不能寫成非驢非馬的文章。
※練習(六)判斷下列題目屬於何種體裁
1.抉擇2.平生快事
3.母校,我懷念你4.要珍惜大好時光
5.蜜蜂贊6.我們這一代
7.實施垃圾分類的好處8.有趣的一堂實驗課
9.面對不合理10.談暑期工作的利弊
七、確定寫作立場
學生的作文中,常常可以發現許多「藏鏡人」,一下子是「我」,一下子又變成是「你」;前一段還表示「贊成」,下一段又大表「反對」。
隨意移易立場,讓人「摸不著貓的毛」,讀得滿頭霧水。
確定寫作的立場,在於維持一致的思想情意。
因為立場、身份不同,使用的語氣就會不一樣。
例如寫一封信給人,男朋友對女友,父兄對子弟,老師對學生,由於角色、身份不同,遣詞用字、抒發的語氣就有不同。
再者,贊成、反對的立場不同,表達的方式也將有異。
如<我對高中多元入學方案的看法>一題,在寫作之前,是贊成或反對,立場一定要先確立,所提出的論據才會有說服力。
另外,在議論文中,與其用「你應當……」「你將會……」,不如改為「我們應該……」「我們會……」。
因為前者會給人高高在上、說教的感覺,後者則較有親切感,比較不會受到排斥,說服的效果自然大增。
行文前「立場」的選定,絕對是影響文章「成敗」的重要條件。
貳、條件作文
命題作文是我國傳統命題的主流。
過去,它幾乎概括了作文命題的整個範疇。
不過,自從一九七八年以來,改革的浪潮席捲海峽兩岸,提供材料的作文方式,漸漸成為學校及試場的寵兒。
這一類的作文,有的給題目,有的不給題目,一般人常稱為「條件作文」或「提供材料作文」。
提供材料作文,命題多元:
有包含名言、警句、格言、諺語、箴言、成語的文字材料,也有用寓言、故事、童話、傳說等作為材料的,更有漫畫材料、圖片材料。
這種形式對人們的閱讀和寫作能力是綜合性考察,而且首先考核理解力、概括力,其次才是遣詞、造句、立意謀篇能力。
如對短文(或一段話)、圖片的中心理解得不準確,甚至完全錯了,題目勢必擬錯。
題目錯,文章寫得再好,豈不是文不對題?
審題是寫好條件作文的關鍵。
審題的準確與否,直接影響全篇方向的正確與否。
因為它包含著對所提供材料的分析、提煉,只有將題目、要求和材料三者統一起來考慮,才能正確審清題意。
一、提供文字材料的文題
(一)掌握材料的中心思想
1.透過字面意義去理解材料的寓意
有時候,條件作文所提供的材料,十分簡短:
或是一句格言,一句警句,或是一個簡單的情境。
如「生命像一篇小說,不在長,而在好。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最特別的地方是它不直接說出材料的涵意,而是把意思、哲理深藏在材料裡頭,要讀者去發掘、探索。
因此,寫此類寓意作文,最需要注意的是:
審題必須精切深入。
只看言語的表像,固然不可;不能理解概括材料的內涵,也將認識不清。
比如用這樣一段話擬題作文:
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說:
「一個人就好像一個分數,他的實際才能好比分子,而他對自己的估價好比分母,分母越大,則分數的值就愈小。
」
如果此段文字理解不準,擬題就可能五花八門,<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擺好分子分母的關係>、<誇大自我的惡果>、<正確認識自我,不要自滿>。
其實這段話的比喻義是:
過於高度估計自己就等於貶低自己。
只有緊緊圍繞這一寓意擬題才是正確的。
2.捕捉材料的「文眼」
條件作文所給的材料一般不會太長,往往含蓄而不晦澀,有哲理而不外露。
我們要善於抓住材料中的關鍵句子或詞語,聯繫全文來理解它的內涵。
例如:
閱讀下面這段文字,根據自己的理解,自擬題,寫一篇觀點鮮明的議論文。
「大雕塑家羅丹晚年醉心於手,留下許多手的獨立創作,以致引導後來的雕塑家,把手發展成獨立的、宏大的紀念碑。
但仍然是這位大師,當他的學生指著巴爾劄克塑像上那雙疊合在胸前的手,贊嘆說:
『這手像極了!
老師,我從來沒有見過這麼一雙奇妙而完美的手啊!
』羅丹愣住了,猛然,他操起一把斧子,朝那雙完美手砍去。
他對正發呆的學生說:
『這雙手太突出了,它不屬於雕像整體了。
記住:
沒有任何部分比整體更重要。
』」
怎樣理解這類的「材料」的真諦呢?
這段話用了十分之九的篇幅說明羅丹晚年「醉心於手」的細節,卻因「這手像極了!
」這句話,而砍掉這手。
這反映了羅丹對藝術本質的理解:
藝術不是照像,要典型化。
最後一句話「記住」才是它的文眼,是作者暗示給讀者的短文的真諦,它是對中心意思的點破。
一般說來,給材料寫作文中的「材料」往往在說明或敘事之後有一結論性的「點化」之筆,要注意捕捉它。
3.由不同的角度深究材料,提煉宏觀的論點
一份材料,往往具有多面向的特點,寫作時,不要只看到淺近的,一般的部分,而應找到材料中特別能說明的道理。
比如:
美國阿拉斯加州有一座森林公園,養著一群鹿。
主人為了照顧鹿,就把狼、虎、豹通通感到公園之外,於是鹿群外患解除了,從此不再運動奔跑,結果體能下降,一場瘟疫襲來,死去大半。
主人只好又把狼引進來,鹿群受威脅,因此又必須生活在戰鬥之中,生長無形獲得改善,繁衍也更加快速。
這個例子,如果只是從材料本身出發,大談<養鹿之道>或<如何維護生態平衡>,就覺得失之褊狹,不夠宏觀。
有的人會認為<生命在於運動>是材料的題目,從另一個角度來探討,似乎也說得過去;只是從事實來說,鹿群的運動與否,並非是一種自覺的行為,而是被環境所決定的,所以材料所提示的,主要是說明環境與生存的關係,如果能從鹿群的興衰變化,看出古今不異的鐵律: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就不至於偏執了。
(二)看清楚題目的要求
1.字數的要求
條件作文多有指定的字數要求,有些註明連標點符號在內,有些則不包含標點符號。
無論如何,寫作時必須按照要求的字數去寫。
如要求「寫一段100字以內的短文,包含標點符號在內。
」我們在寫作短文時,包含標點符號在內,絕對不能超過100字。
但必須注意的是,不可寫的太短,因為字數太少,內容必定不夠充實,大概寫90字至100字之間為佳。
2.內容的要求
條件作文體態新穎,命題靈活,方式多變,較之傳統命題作文,更具有豐富多彩的形式與內涵。
如果根據提供的材料在文章中發揮的作用來分析,可以分為全供料型與部分供料型兩種。
全供料型是指試題提供的材料,即為寫作素材的全部,考生在寫作此類題目時,只需要利用提供的材料,不需要再增添、補充其他材料。
常見的有縮寫、改寫。
部分供料型是指試題提供的材料,只是寫作素材的一部份,考生要完成作文,仍然需要補充添加其他素材。
常見的有下列幾種:
續寫、擴寫、讀後感型、駁論。
題目提供的材料可以要求寫不同的性質內容,寫作時應依要求寫作。
比如大陸一九七九年高考試題是這樣的:
細讀下面文章,把它改寫為「陳依玲的故事」,要求做到:
1.按原文內容寫一篇以陳依玲為中心的記敘文,不要另外編造情節。
2.要有明確的中心思想,注意材料的剪裁和組織。
3.層次清楚,結構完整。
4.語言通順,標點正確,不寫錯別字。
5.字數以六七百字為佳,最好不超過八百字(包括標點),否則扣分。
6.注意書寫格式,每個字佔稿紙一格,每個標點也佔一格。
這六項要求,分別從文體、中心、剪裁、語言、字數、書寫格式等提出限制。
寫作時就必須切實遵守,並表現在改寫的文章中。
其次,是要讀懂原作,掌握它的內容、寫法和語言。
原作是改寫的依據,不能另外編造。
※練習(七)試找出下列文題的中心思想
1.寓言作家克雷諾夫曾說:
「現實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間有湍急的河流,行動則是架在川上的橋樑。
」
2.記得二十年前,我在一本宗教雜誌上看到一句話——「當針扎到手指的時候,要想:
幸虧是扎到手,沒扎到眼睛。
」
我當時就心一跳,覺得那想法真好。
接著,我去一位長輩家,看見她正在安慰那向來考第一名,那天卻因為拿第二名而哭泣的孩子;「以前拿第一名的感覺多好,你也應該讓別的小朋友感覺一下,你該為今天拿第一名的小朋友高興啊!
」
我又心一驚,想:
「哪個家長不盼自己的孩子考第一,這位奶奶的心怎麼那麼寬,真不簡單。
」
去年十二月四日TVBS播出南非武官卓茂棋一家人的專訪。
歷經陳進興挾持,且受到槍傷的卓茂棋平靜的說:
「這次能脫險,不是全靠我們的力量,像侯友宜就冒了生命危險。
」又說:
「我會記住,我們這一家人因此而更親密,這個經驗帶給我正面的影響。
」當許多人都心想「卓茂棋的另一個女兒不在台灣,真走運」的時候,他居然說:
「這段時間,對她而言是最難熬的。
」
自己身處險境,還能掛心遠方的親人,這一份憂心,展現何等的境界。
(劉鏞)
二、看圖作文
圖畫類作文是推甄作文的一種特殊形式。
它是以漫畫、連環畫、攝影、新聞圖片等形式要求學生作文。
看圖作文是寫作的基本初階,想想看,我們寫作一篇文章,特別是記敘、描寫等性質的文章,不是先有現實情景,才會有所見、有所感而書寫出來的嗎?
看圖作文就是為作者提供實在的圖畫景象,使作者據其所見,有感而發。
因此,圖畫類作文,審題是否準確、深入,是成敗的關鍵,這需要比較強的觀察力、思考力和聯想力作基礎,才能看準圖意,發揮題旨。
至於如何把握圖意呢?
(一)要有敏銳的觀察力
在看圖作文中,因為「文」是在「看」的基礎上寫出來的,所以看圖很重要。
怎樣看好圖呢?
一是要由整體到部分,再由部分到整體,有條理有順序地看。
二是要把握圖畫重點部分的細節,不僅要看到圖的整體意思,還要細心觀察圖畫裡比較含蓄,一時難以覺察到的細節。
比如有一幅漫畫題目是:
<汗水與成功>。
作文的要求:
是要透過這幅畫寫出感想。
寫作時,就要先看清畫中有什麼,原來
這幅畫是由三部份構成的,最上面是奧運五
環圖案、五環下是領獎臺,臺下從左到右掛
了幾十塊獎牌,每塊獎牌下面正滴著汗水,
汗水的多少與領獎臺上的名次成正比,透過觀察和分析,漫畫的寓意——「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成功緣於汗水」就清楚顯現出來了。
(二)分辨圖中主、次角色
一般來說,學生看圖、讀畫,常常有「浮光掠影」、「不分主次」的毛病。
因此讀畫,首先就要辨明畫中的主體是什麼?
主要人物在做什麼?
神態如何?
然後再推展開去,觀察其他的人物、景象。
有條理的觀察,才不至於掛一漏萬。
而且主、次分明,寫作時,也可重點寫主要的,旁及寫次要的,這樣文章自然內容完備而且有條有理。
比如下例:
描述下圖中人們郊遊的樂趣。
觀察時,我們先分辨圖中主、次的角色。
首先,人物為主,景色為次,而人物和景色,也分別有其主、次位置:
人物方面:
主要角色:
三位少年正在大樹下野餐,談天說地。
次要角色:
樹旁有兩位小朋友正在打羽毛球,其中一位小女孩甩著辮子,非常可愛/樹的另一邊有兩位少年在擲球,你拋我接,玩得興高采烈。
景物方面:
主要角色:
一棵大樹,綠葉繁茂。
次要角色:
遠山/小屋/草地。
(三)把握主題思想,展開合理的聯想與想像
圖畫表達的內容,是寫文的中心思想。
在審題時,應注意兩點:
一是透過人物的神態的觀察與想像,挖掘人物的心理活動。
這樣寫出來的人物、事件往往比較具體。
二是前後延伸,完整故事情節。
圖的內容,是寫文的中心思想。
對表達的中心思想,圖畫很難一一表現出來,這就要我們在把握主題思想、主要故事情節的同時,要分析畫面的來龍去脈,弄清楚它的前因後果,以畫面為中心向前後伸展。
最後再選擇適宜的體裁把文章寫的生動、完整。
(四)看清楚題目的要求
由於看圖寫作的題目一般都寫得很詳細。
對字數和內容都有明確的規範,所以我們一定要加以注意。
1.字數的要求
由於看圖寫作多有指定字數的要求,無論如何,寫作時必須按照要求的字數去寫。
2.內容的要求
同一幅圖畫,題目可以要求寫不同性質的內容,我們寫作時,要符合題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