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练习.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502594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133.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阅读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文言文阅读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文言文阅读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文言文阅读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文言文阅读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言文阅读练习.docx

《文言文阅读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阅读练习.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言文阅读练习.docx

文言文阅读练习

文言文阅读练习

一、史公不敢酣卧

一日,公①取左公②冠带袍笏试诸身,左公适遇之。

公色沮,左公笑曰:

“子,公辅器也,荐绣③不足以辱子。

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公奉檄守御。

偶逢令节,谓军吏索酒饮之,酒未至,复呼军吏曰:

“礼贤馆诸秀才当与其饮。

顾夜已半,可赉④

酒资分馈之。

”吏已往,乃命酒独酌。

庖人报黍肉⑤已尽饷士,索盐豉⑥佐酒。

公素善饮,饮至数斗不乱,自至军绝饮。

是夕,满酌数十杯,因思先帝,泪泫然下。

时微醺,遂凭几卧,盖公不解衣就寝者久矣。

比明,将吏集辕门外,门未启,军吏遥谓曰:

“相公方隐几未寤,奈何?

”知府任民育曰:

“相公此夕不易得也,勿惊之。

”且戒鼓人更击四鼓。

须臾公寤,天已曙,大惊,闻鼓声,怒曰:

“乃敢乱我军法”使令缚至,趣斩之。

诸将皆长跪言:

“相公久劳苦,始得一夕假寤,不忍相惊,故乱鼓声以待,此知府意也。

”公意解,曰:

“君固爱我,奈何以私爱变常法?

”用赦鼓人,然自是不敢复酣卧矣。

【注释】

①公:

指史可法。

②左公:

指左光斗。

③荐绣:

蒿草一样的服装。

④赉(lài):

赏赐。

⑤黍肉:

指饭菜。

⑥豉chì:

豆豉。

【练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左公适遇之

(2)索盐豉佐酒

(3)顾夜已半

(4)庖人报黍肉已尽饷士

(5)趣斩之

(6)比明

(7)须臾公寤

(8)乃敢乱我军法

2.“公取左公冠带袍笏试诸身”中的“诸”与下列哪句话中“诸”的含义相同

A.今诸生学于太学

B.投诸渤海之尾

C.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D.诸子百家

3.“乃命酒独酌”,联系上下文,此处“酒”的意思是()

二、执泥绘像

歙①俗多贾,有士人父壮时贾秦陇②间,去三十余载矣,独影堂画像存焉。

一日父归,其子疑之,潜以画像比拟无一肖,拒曰:

“吾父像肥皙,今瘠黧;像寡须,今髯多鬓皤③,乃至冠裳履綦④,一何殊也!

”母出亦曰:

“嘻!

果远矣。

”已而,其父与其母亟话畴昔,及当时画史姓名,绘像颠末,乃惬然阿⑤曰:

“是吾夫也!

”子于是乎礼而父焉。

(明刘元卿《贤奕编·警喻》)

【注释】

①歙(shè):

地名,今安徽歙县一带。

②秦陇:

秦州、陇州。

③皤(pó):

白。

④綦(qí):

鞋上的装饰。

⑤阿:

惊讶声。

【练习】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去三十余载矣()

(2)潜以画像比拟无一肖()

(3)其父与其母亟话畴昔()

(4)绘像颠末()

2.与“子于是乎礼而父焉”中的“礼”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君将哀而生之乎

B.春风又绿江南岸

C.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D.必先苦其心志,老其筋骨

三、越王苦会稽之耻

越王苦会稽之耻,欲深得民心,以致必死于吴,身不安枕席,口不甘厚味,目不视靡曼①,耳不听钟鼓。

三年苦心劳力,焦唇干肺,内亲群臣,下养百姓,以来其心。

有甘肥,不足分,弗敢食;有酒,流之江,与民同之。

身亲耕而食,妻亲织而衣。

味禁珍,衣禁袭②,色禁二。

时出行路,从车载食,以视孤寡老弱之溃病困穷颜色愁悴不赡者,必身自食之。

于是属诸大夫而告之,曰:

“愿一与吴徼天之衷(求上天的裁正)。

今吴越之国,相与俱残,士大夫履肝肺,同日而死,孤与吴王接颈交臂而偾③,此孤之大愿也。

若此而不可得也,内量吾国不足以伤吴,外事之诸侯不能害之,则孤将弃国家,释群臣,服剑臂刃,变容貌,易姓名,执箕帚而臣事之,以与吴王争一旦之死。

孤虽知要领不属,首足异处,四枝布裂,为天下戮,孤之志必将出焉。

”于是异日果与吴战于五湖,吴师大败。

遂大围王宫,城门不守。

禽夫差,戮吴相,残吴二年而霸,此先顺民心也。

(《吕氏春秋·顺民》)

【注释】

①靡曼:

美色。

②袭:

袭为双重衣。

③偾(fèn):

僵死

【练习】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⑴越王苦会稽之耻()

⑵颜色愁悴不赡者()

⑶属诸大夫而告之()

⑷服剑臂刃()

⑸要领不属()

(6)为天下戮()

2.文中加点字“要、枝、禽”的通假字是()

A.腰、肢、擒B.邀、支、擒

C.约、支、擒D.邀、肢、亲

3.与“下养百姓,以来其心”中的“以”字含义、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B.一丝而轻,以至于寸

C.下幽晦以多雨

D.不赂者以赂者丧

四、指喻

浦阳郑君仲辨,左手之拇指有疹焉,隆起而粟。

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

既三日,聚而如钱。

忧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

又三日,拇之大盈握①,近拇之指皆为之痛,肢体心膂②无不病者。

惧而谋诸医,医视之,惊曰:

“此疾之奇者,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伤身。

然始发之时,终日可愈;三日,越旬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③。

终日而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至于既成,甚将延乎肝膈④,否亦将为一臂之忧。

非有以御其内,其势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之。

”君从其言,日服汤剂,而傅⑤以善药,果至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复。

余因是思之:

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

当其易也,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及其既成也,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

(明方孝孺《指喻》)

【注释】

①握:

四寸为一握。

②膂(lǚ):

脊梁骨。

③瘳(chōu):

病愈。

④肝膈:

泛指人体内脏。

⑤傅:

涂。

【练习】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人大笑,以为不足患()

(2)既三日,聚而如钱()

(3)惧而谋诸医()

(4)越旬可愈;今疾且成()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两项是

A.惧而谋诸医(谋划)

B.甚将延乎肝膈(蔓延)

C.疾未易为之(变换)

D.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消除)

3.下列句子中的“之”,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忧之滋甚,又以(之)示人指代“拇指疾患”

B.余因是思之(指代“引发的道理”)

C.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指代“各种疾病”)

D.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指代“祸患”

五、王昭君

汉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案图召幸之。

诸宫人皆赂画工,多者十万,少者也不减五万。

独王嫱不肯,遂不得见。

后匈奴如朝,求美人为阏氏①,于是上案图,以昭君行。

及去召见貌为后宫第一善应对举止娴雅。

帝悔之,而名籍已定。

帝重信于外国,故不复更人,乃

穷案其事,画工皆弃市②,籍其家资,皆巨万。

画工有杜陵毛延寿,为人形,丑好老少必得其真。

安陵陈敞,新丰刘白、龚宽,并工狗马,人形不逮延寿。

杜阳望亦善画,尤善布色。

樊育亦善布色,皆同日弃市。

京师画工于是差稀。

(东晋葛洪《西京杂记》)

【注释】

①阏氏(yānzhī):

汉代匈奴王后的称号。

②弃市:

在闹市处死,并将尸体暴露街头。

【练习】

1.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语法现象:

⑴乃使画工图形()

⑵籍其家资皆巨万()

⑶皆同日弃市()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乃使画工图形()案图召幸之()

(2)案图召幸之()乃穷案其事()

3.给文中加横线的句子标点:

及去召见貌为后宫第一善应对举止娴雅。

4.翻译句子:

帝重信于外国,故不复更人。

六、马援答孟冀之贺

初,援军还,将至,故人多迎劳之。

平陵人孟冀,名有计谋,于坐贺援。

援谓之曰:

“吾望子有善言,反同众人邪?

昔伏波将军路博德,开置七郡,裁①封数百户;今我微劳,猥飨②大县,功薄赏厚,何以能长久乎?

先生奚用相济?

”冀曰:

“愚不及。

”援曰:

“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

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手中邪?

”冀曰:

“谅为烈士,当如此矣。

(《后汉书·马援列传》)

【注释】

①裁:

通“才”。

②猥飨:

猥(wěi)多;飨,通“享”,享受。

【练习】

1.画线句“愚不及”的意思是_______。

在本文中马援有一句流传极广的名言,它是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⑴先生奚用相济?

_______

⑵谅为烈士,当如此矣。

_______

七、苏轼私识范仲淹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①,入乡校。

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

轼从旁窃观,则能诵习其词,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

先生曰:

“童子何用知之?

”轼曰:

“此天人也耶?

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

”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

“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

”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

嘉佑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②,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日:

“吾得其为人,盖十有③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

(宋苏轼《范文正公文集叙》)

【注释】

①总角:

指八九岁到十三四岁的少年。

②殁(mò):

死。

③有:

通“又”。

【练习】

1.“吾得其为人”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我知道范公的为人

B.我见到范公的为人

C.我听说范仲淹的人品

D.我了解范仲淹的为人

2.翻译下列句子:

⑴童子何用知之_______

⑵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_______

⑶时虽未尽了_______

八、四面楚歌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

“汉皆已得楚乎?

是何楚人之多也!

”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忼慨,自为诗曰: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项王渡淮,骑能属①者百余人耳。

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

田父绐②曰:

“左。

”左,乃陷大泽中。

以故汉追及之。

(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注释】

①属(shǔ):

跟随。

②绐:

(dài)欺骗。

【练习】

1.与“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有相同语法现象的句子是()

A.余固笑而不信也。

B.项王则受璧,置之座上。

C.与他虫斗,虫尽靡,又试之鸡。

D.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2.与“有美人名虞,常幸从”有不同语法现象的一项是()

A.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

B.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

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永元中,举孝廉不行。

3.与“骑能属者百余人耳”有不同语法现象的一项是()

A.夺项王天下者沛公也。

B.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

C.汉骑追者数千人。

D.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4.翻译下列句子:

⑴是何楚人之多也!

_______

⑵歌数阕,美人和之。

_______

【参考答案】

(一)

一1.

(1)正好

(2)帮助(3)只是(4)犒劳(5)通“促”(6)等到(7)片刻,一会儿(8)竟然2.B诸,之于。

A项为各位,C项为之乎,D项为众3.摆酒,动词

(二)

1.

(1)相距

(2)像(3)往昔(4)始末2.C

(三)

1.

(1)以……为苦

(2)足(3)读“zhǔ”,会集(4)用刀割⑸连接(6)辱2.A3.A(B项有递进义,C项为并列连词,D项为“因”)

(四)

1.

(1)担心

(2)已经(3)之于(4)十天将2.AC3.B

(五)

1.

(1)“图”名词活用为动词

(2)“籍”名词活用为动词(3)被动句2.

(1)画图形

(2)通“按”,依据查办3.及去,召见,貌为后宫第一,善应对,举止娴雅。

4.皇上对外族很讲信用,所以不再换人。

(六)

1.我想不出好办法男儿当马革裹尸还

2.

(1)先生用什么来帮助我?

(2)确实是建功立业的人,应当像这样。

(七)

1.B2.

(1)小孩子何必知道呢?

(2)那老先生认为苏轼的言论与众不同,所以把全部情况告诉了他。

(3)当时虽然未能全部弄清。

(八)

1.C(例句“兵”前省略“以”,C句“鸡”前省略“以”,A“信”后省略宾语,B“座上”前省略“于”,D省略的是主语。

此题判断省略的成分是否相同。

)2.B(例句中的“幸”和A句中的“惊”、C句中的“传”、D句中的“举”都有被动的意思,而B句中的“被”是“遭受”之义)3.A(A为判断句,例句与BCD都为定语后置句)4.

(1)怎么楚人这么多啊!

(2)唱了几遍,虞姬应和着项羽的歌声同唱。

《图文转换》专题练习

一、考点阐释

  图文转换是指把图表中的信息转换成语言文字信息,一般不需要也不允许我们进行想象甚至虚构。

  从近几年的考题情况看,有时只需将图表所包含的一般信息用文字表述出来即可,有时则需要将图表中所蕴涵的内在信息用语言表述出来,且往往表现为一些观点型或结论型的句子。

  图文转换综合考查对材料的分析能力,要求从原始材料中筛选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并运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观点。

由此可见,这种题型对考生敏锐捕捉信息,精确分析信息和准确精炼概括的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

二、基本分类

(一)从所供材料角度分为:

1、表(格)文(字)转换题;

2、图文转换题;

3、(漫)画文(字)转换。

(二)从表达角度分为:

直接表述图表信息和对图表信息推断总结题两种

三、解题思路及注意事项

(一)表文转换题

【例题】

1.对下表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将答案写在横线上。

《语文学习》杂志刊登了1993年至1999年中学“优秀教师名录”,对此分别按出生年代和年龄进行统计,见下表:

出生年代

50年代

60年代

70年代及以后

比例

23.33%

64.29%

12.38%

教龄

20年以上

11~20年

10年以内

比例

4.76%

73.81%

21.43%

由此可见,当前优秀语文教师的群体,以为主,

次之。

这说明:

;“论资排辈”评价教师的优秀与否的做法,已成为历史。

答案:

以60年代出生、教龄在11~20年的为主;50年代出生和教龄在10年以内的次之。

年富力强、经验丰富的教师已成为优秀教师的主体。

设题方式:

第一问往往是对图表表面内容的概述。

要求考生根据题目要求把握重点内容,主要信息。

第二问需要分析图表-导出结论(比较数字后得出的结果+调查的目的或调查得出的结果所蕴含的意义),要懂得利用题目及表格中的词语。

 

【堂上迁移】

1.阅读下面图表,完成后面题目。

(04年广东题)

某校学生图书馆阅览室共有十万册图书,再最近一次图书状况调查中,调查人员发现:

图书状况

完好无损

损坏较轻

损坏较重

损坏严重

图书数目(册)

20000

25000

40000

15000

请根据图表所反映的情况,写出两条结论:

(1)阅览室的图书80﹪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

(2)要教育学生爱惜图书。

试题考查的是根据图表分析其中蕴涵的思想内容,因此,仅仅能分析出图表所提供的信息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能从具体的信息中抽象出具有普遍性的结论。

题目告诉我们,这是一次图书损坏情况调查统计。

从表中可以看出,围绕“图书状况”从“完好无损”等四个方面进行调查统计,用四个不同数字(总共10万册,与题干所给条件相同)交代了四种不同的情况,由此可看出要说明图书的损坏情况,这是一条显性结论,不难回答。

难的是另一条结论从何而来呢?

只要细看一下文字信息,其中有“学生阅览室”的暗示,也刚好与图书损坏的情况连起来了,原来学生正是损坏的主体,这就涉及学生的道德水平、公德意识,“要教育学生爱惜图书”的隐性结论也就浮出了水面。

【直接表述图表信息】题

1.下面是一份有关尝试回忆效果的实验结果材料,试根据这个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时间分配

16个无意义音节回忆百分数

5段传纪文回忆百分数

立刻

4小时后

立刻

4小时后

全部时间诵读

35

15

35

16

1/5用于尝试回忆

50

26

37

19

2/5用于尝试回忆

54

28

41

25

3/5用于尝试回忆

57

37

42

26

4/5用于尝试回忆

74

48

42

26

从表中数据的纵向对比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一条带有普遍意义的识记规律,即

(20个字以内)用于尝试回忆的时间越多,背诵效果就越好。

2.下面是“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情况统计表”,请用文字表述出表中反映的两种主要情况:

年级

人数%

学校

初一

500人

初二

500人

初三

500人

农村中学

55.4

34.6

29.7

城镇中学

50.2

31.5

26.4

答案:

(1)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人数随年级的增高而减少。

(2)农村中学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人数高于城镇中学。

点评:

做这类题可以采用横向和纵向比较的方法。

横向比较可以看出,随年级的增高,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人数在逐渐减少。

纵向比较可以看出,农村中学和城镇中学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人数不同。

3.根据下边的统计图,完成后边的两小题。

1988年~1993年某地区人口示意图(单位:

万)(均为年初统计)

1988805.38

1989836.1

1990851.03

1991860.44

1992872.12

1993883.5

(1)说明该地区人口增长最多最少的情况:

答:

1988~1993年的6年间,某地区

(25字内)

(2)说明1990年以后人口增长的变化:

答:

1990年以来,某地区

(限20字内)

答案:

(1)人口增长1988年最多、1990年最少,分别为31万人和9万人。

(2)人口增长速度比较慢(平缓)。

(看括号中提示的“年初统计”)

4.建国50年来,中华大地上的沧桑巨变从普通百姓的衣食住行等方面都可以得到反映。

下表是1978年以来老百姓住房面积变化情况。

请你用概括性的语句介绍我国城乡人均住房面积变化情况。

我国城乡人均住房面积变化情况:

(不超过35字)

答案:

普通百姓的人均住房面积逐年扩大,农村人均住房面积增长的速度较城市快。

【推断总结】题

1.下面是某地几所学校的课外阅读活动与学生阅读能力情况图表,读后在后面的空格上填写句子。

某地几所学校开展课外读书活动的时间不等,其时间为偶尔一次,两月一次,一月两次,每周两次,学生阅读能力值分别为2、4、6、8,这表明:

学生阅读能力与课外读书时间成正比,经常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阅读下表,你会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请用一句话加以概括。

(3分)

发明、发现项目

发明年份

出产品年份

发明到投产间隔年数

电话

1820

1876

56

无线电

1867

1902

35

电视

1922

1934

12

核反应

1932

1942

10

原子弹

1939

1945

6

激光器

1960

1960

1

答:

[参考答案]:

重大发明(发现)与应用之间的时间间隔越来越短。

 

3.为加强教育青少年爱护公共设施,某校有关领导对教学大楼使用不到一年的新卫生间设施进行调查,具体情况见下表。

项目

完好无损

损坏较轻

损坏较重

损坏严重

百分比

15%

22%

38%

25%

调查结果显示:

对青少年加强爱护公共设施的教育非常必要。

 

【课后巩固】

1.下面是某机构对目前高中教材内容与现实联系程度的调查表,请根据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

(1)请概括图表所反映的主要情况(不出现具体数字)。

绝大部分的师生认为教材和现实联系不紧密

(2)该图表给人的启发是多方面的,如果你是新教材编写者,可从中获得什么启示?

在新教材编写中应该注意教材与现实的联系。

2.阅读某省主要年份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费支出构成表(%),回答后面问题。

(6分)

年份

项 目

1996

2001

2003

2005

食品

59.62

49.13

40.71

36.69

衣着

6.85

5.75

5.16

5.03

居住

13.91

15.47

20.03

27.02

家庭设备

4.23

4.52

4.42

4.51

医疗保健

3.24

5.24

7.15

9.81

文化教育

7.81

11.06

18.18

22.72

其它商品

2.76

3.14

3.24

3.08

  答:

从上表可以看出,该省绝大多数农民十年间消费结构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一是  ,二是          。

由此,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

 

【参考答案】衣食开支比重不断下降;医疗保健、文化教育和住房的支出明显增长;

该省农民越来越重视精神生活和健康。

(本题共6分。

第1、2两空各2分,必须包括“下降”和“增长”两方面的情况,顺序可以颠倒。

第3空2分,如把“精神生活和健康”概括成“生活质量”亦可)

3.《金蛋》ⅢP44,6、7

(二)图文转换题

1、下面是北京2008年残奥运会会徽“天地人”的图形,试根据这一会微,完成下列题目: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说明画面:

(2)请描述该会徽所表达的含义。

(指出其中一点即可)

(1)

(2)

1、宏观把握会徽(行业性图标)的外形特点,注间中英文大小写和变体,以及涉及的时间、事物等。

2、说明(介绍)画面要按顺序。

如上下、左右、主次等。

(1)参考答案:

北京2008年残奥会会徽“天地人”由三部分组成:

一是图形部分,即由红、蓝、绿三色构成的“之”形;

二是“Beijing2008ParalympicsGames”字样;三是国际残缺人奥林匹克委员会标志。

3、注意由表及里,分析其内涵和寓意,对图标的创意(含义)说要联系具体对象作出合理解释。

该题可作如下想象:

像中文的“之”字;像运动的人形;红色,寓意太阳;深蓝色,寓意蓝天;绿色寓意大地。

4、采用规范的说明语言:

准确、简明、平实、清晰。

不能随意想象,要扣住图中的信息点来联想。

5、力求避免遗漏说明内容,要认真观察图的组成部分,并落实好。

(2)参考答案

①会徽图形部分,以书法的笔触表现一个运动的人形,仿佛一个向前跳跃的体操运动员,又象一个正在鞍马上凌空旋转的运动员,体现了运动的概念;

②会徽图形部分同是也可看作是中文的“之”字,其曲折,寓意历经坎坷,最终达到目标获得成功;

③会徽所使用的色彩中,红色,寓意着太阳;蓝色寓意着蓝天,绿色寓着大地。

三种颜色的三个笔画综合起来成为一个运动有人形即为“天地人”,体现了人的自身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理念。

④把中国的文字、书法和残奥精神融为一体,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精神,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

2、下面是“中国电信(ChinaTeleCom)”的图标,仔细观察后,根据你的理解,请用简明的语言说说中国电信图标的创意。

(1)根据你的理解,请用简明的语言说说中国电信图标的创意;

(2)结合这一图标,为中国电信拟一广告语,不超过20个字。

(1)

(2)

总结:

第一、抓住图标的特征联想。

所谓特征,即事物相互区别的标志,

这一事物具有而别的事物不具有的地方。

事物的特征是多方面的,要依照说明的目的和读者对象来确定说明某个方面的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