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理复习材料汇总.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489004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3.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军理复习材料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军理复习材料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军理复习材料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军理复习材料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军理复习材料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军理复习材料汇总.docx

《军理复习材料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军理复习材料汇总.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军理复习材料汇总.docx

军理复习材料汇总

军理复习材料汇总

第一章

第一节

1、军事科学,亦称军事学,是研究战争的本质和规律,并用于指导战争准备与实施的科学。

2、军事科学源于战争,并以战争为研究对象。

3、以准备和实施战争为中心的社会活动统称为军事。

第二节

1、军事科学的基本任务,是从客观实际出发,透过极其复杂的战争现象,探索战争的性质和规律,从而预测战争的发生、发展及其特点,提出准备与实施战争的原则和方法。

2、军事科学术语社会可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民族特征。

首先,军事科学的研究对象是战争,而战争又是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内关系整个社会生活的特殊社会活动形态。

其次,战争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但它又是通过进行战争的敌对双方的人的活动表现出来,所以军事科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第三,战争是政治的继续,任何国家的军事科学研究,都必然要遵从本国的政治,并为其服务。

第三节

1、军事科学体系,包括军事科学的整体结构、学科设置和分类,以及各学科之间的关系等。

《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认为:

中国现代军事科学包括军事理论科学和军事技术科学两大部类,他们之间的关系是:

军事理论是先导,对军事技术的发展和运用起着指导作用;军事技术是基础,对军事理论的变革和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2、军事理论之下,又分为军事思想和军事学术两大门类。

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的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是军事理论的基础。

通常包括战争观、战争与军事问题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战争指导思想、建军指导思想等基本内容。

军事学术是关于战争指导和武装力量建设的理论及其应用的各学科的总称,是军事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军事理论的具体应用。

第四节

1、军事科学的地位和作用。

军事科学对战争和军事活动实践具有重要的先导地位和作用。

现代军事科学已成为国防现代化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国家进行战争的总体作战能力的重要因素。

线代军事科学已成为国际“寂静战场”上激烈抗争的重要内容和手段。

世界各主要国家都十分强调军事科学的先导地位和作用。

时间各主要国家的军事高层领导都极为重视军事科学的社会地位和作用,都把繁荣和发展军事科学作为加强国防建设和提高军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下大力气抓军事科学的研究和发展工作。

2、军事科学的主要功能。

(1)为国家制定军事战略提供理论依据。

军事科学要根据国际形势的发展趋势和特点,世界军事战略态势和军事战略格局,以及本国在国际军事战略格局中所处的地位和奉行的对外政策,科学地分析、论证敌我双方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可能面临的主要威胁,以及未来战争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预测,提出正确的建议和咨询报告,作为国家和武装力量决策时的参考。

(2)为国家规划武装力量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3)为国家发展武器技术装备进行科学论证。

(4)为国家准备和实施战争提供理论依据。

(5)军事科学的许多重要原则原理对社会其他领域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第五节

1、大学生参加军事科学学习的意义。

(1)大学生参加军事训练、学习军事科学是法定的公民义务,责无旁贷。

(2)大学生参加军事训练,学习军事科学有助于提高全民国防意识,振奋民族精神。

(3)大学生参加军事训练,学习军事科学有利于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

(4)大学生参加军事训练,学习军事科学有利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

2、大学生学习军事科学的基本方法。

(1)拓展思维领域,综合运用各种思维方法。

(2)研究战例,借鉴历史。

(3)善于“合成”,融会贯通。

第三章

第一节

1、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含义及本质特征。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战争、人民军队和国防建设以及军事领域一般规律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

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征)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及其军队长期军事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同时也多方面吸收了古今中外军事思想的精华,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战争、军队建设、国防建设和反侵略战争的指导思想”。

2、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1927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以“八一”南昌起义为开端,到土地革命战争中期,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初步形成时期,也是奠定毛泽东军事思想基础的时期。

(2)从1935年1月遵义会议到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和系统的总结而达到成熟,形成比较完整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的时期。

(3)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军又经历了人民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以及建国以来的和平建设时期,毛泽东军事思想得到了全面的运用、丰富和发展。

3、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体系

(1)战争观和军事问题方法论

(2)人民军队思想

(3)人民战争思想

(4)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思想

(5)国防建设思想、

4、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历史地位

(1)毛泽东军事思想把中国军事思想发展到一个全新的阶段,是中国革命战争胜利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指南。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产生,是中国军事思想史上的一次变革,把中国军事思想推进到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标志着中国无产阶级军事理论的确立。

(2)毛泽东军事思想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宝库

(3)毛泽东军事思想在世界上游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首先,毛泽东军事思想在第三世界广为传播,成了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强大思想武器。

其次,毛泽东军事思想对世界军事思想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第三,毛泽东军事思想受到世界各方面人士的重视,许多人对它进行探索和学习,称颂毛泽东是当代最伟大的军事家、战略家和军事理论家。

第二节战争观和方法论

1、战争观是人民对于

2、历史唯物主义的战争观。

(1)战争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最后解决问题的最有效最彻底的手段。

首先,毛泽东指明了战争的起源是私有财产和阶级,说明战争是一个历史的范畴。

其次,揭示了战争的本质,即战争是解决阶级之间、民族之间、国家之间、政治集团之间矛盾的一种最高的斗争形式。

最后,毛泽东明确了战争消亡的条件,人类社会进步到消灭了阶级和国家的时候,就什么战争也都没有了。

(2)战争是流血的政治。

政治就是阶级之间、民族之间、社会团体之间基于各自根本利益所发生的相互关系以及与此有关的活动。

政治包含并制约战争,战争只是政治的一部分、一种工具、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

首先,毛泽东阐明了战争与政治的一致性。

其次,还阐述了战争与政治的差别性。

最后,政治史不流血的战争,战争是流血的政治。

(3)战争是经济的竞赛。

经济师战争的物质基础,离开一定的经济条件,战争就无法进行。

(4)用正义战争消灭非正义战争。

战争的性质就是战争的政治属性,是战争本质的具体表现。

战争的形式首先取决于战争的政治目的。

战争的性质还取决于战争的阶级本质。

战争的性质又取决于战争的历史作用。

(正义战争具有改造社会的作用。

正义战争具有教育人民的作用。

正义战争具有拯救人类的作用)

无产阶级对待战争的基本态度可归结为:

拥护正义战争,反对非正义战争。

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要消灭一切战争,实现永久和平。

要消灭战争的一个基本途径,就是消灭人剥削人的私有制,消灭阶级和国家机器。

3、研究和指导战争的方法论。

(1)研究和指导战争必须认识战争规律。

所谓战争规律,就是战争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各种矛盾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它是战争双方军事、政治、经济、战争性质、国际关系等客观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通过战争实践反映出来。

(2)研究和指导战争必须着眼其特点,着眼其发展。

首先,既要研究一般战争规律,更要研究特殊战争规律。

一般战争规律,是从各种具体战争的运动过程中抽象出来的最一般、最普遍、最稳定的内在本质联系。

特殊战争规律,指的是某种或某一具体战争所特有的规律。

一方面,把握特殊规律是正确指导战争的前提。

另一方面,把握特殊战争规律是认识和发展一般战争理论的基础,一般战争规律是从多个特殊战争的实践中总结、归纳、概括出来的。

其次,认识和把握特殊战争规律,必须着眼其发展。

着眼发展,必须把握好战争的时间、地域、性质三个要素。

战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

战争的规律随着空间的位移而变化。

战争规律因战争性质的不同而各异。

(3)研究和指导战争,要关照全局,把握关节。

关照全局是战争指导的首要问题。

战争全局是指战争的整体,即战争的各个方面或者各个阶段的总和。

把握关节是推动全局发展的重要方法。

所谓关节,是指战争的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也是对全局胜负有决定性影响的局部。

(4)研究和指导战争,要是主观指导符合客观实际。

战争实践是主观指导符合客观实际的基本途径。

熟识敌我双方各方面的情况,是主观指导符合客观实际的根本方法。

充分发挥自觉能动性,是主观指导符合客观实际的关键因素。

(首先,自觉能动性决定着战争指导者对战争的认识水平和对客观情况的分析、判断能力;其次,自觉能动性决定着战争指导者的指导思想、作战决心、计划的正确与否;在此,自觉能动性决定着战争指导者的组织指挥能力。

第四节人民战争思想

1、人民战争思想,是毛泽东关于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战争、夺取战争胜利问题的理性认识,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民战争是被压迫阶级和民族为谋求自身的解放,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所进行的战争。

2、人民战争具有两个基本属性:

正义性和群众性。

正义性是指战争的政治目的是符合被压迫阶级和民族根本利益的,是推动历史前进和社会进步的(前提)。

群众性是指参加爱战争活动的人员较为广泛,只要进行战争,各方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条件)。

正义性和群众性是人民战争的两个密不可分的基本属性。

3、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基本理论观点。

(1)战争的正义性是实行人民战争的政治基础。

战争力量的对比不但是军力和经济力的对比,而是人心和人力的对比。

正义战争能够激发人民群众自觉参战的热忱。

正义战争能够坚持持久的人民战争。

(2)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

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

首先,被压迫人民必须依靠自己才能解放自己。

其次,被压迫人民要用革命战争才能解放自己。

(3)人民战争是战争伟力之最深厚根源。

首先,人民群众是政治力量的直接诶拥有者。

其次,人民群众是军力和经济力的源泉。

其三,人民群众是战略战术机动灵活的基础。

(4)兵民是胜利之本。

首先,军队只有团结进步才会有强大的战斗力。

其次,人民只有团结进步才恩给你发挥出深厚的战争伟力。

其三,只有同人民团结的军队才是真正无敌的军队。

(5)人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

首先,人是武器的支配着,在战争中起主导作用。

人和武器是战斗力构成的两个不可分割的基本要素。

其次,人具有自觉的能动性,在战争中式最活跃的力量。

其三,人心向背在战争中是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4、实行人民战争的主要原则和方法。

(1)坚持中国共产党对人民战争的统一领导。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实行人民战争的前提和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对革命战争的领导,靠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路线的正确领导和组织上的保证。

(2)充分动员、组织和武装广大人民群众。

动员、组织和武装群众,是实行人民战争的重要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政治动员,这是一切条件中最基本的条件。

所谓动员群众,就是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广泛深入的政治宣传鼓动工作。

所谓组织群众,就是把全体军民投入战争的力量,通过科学组合而形成人民战争的整体力量。

所谓武装群众,是根据战争的实际需要,把凡是能够拿起武器进行战斗的公民都编组在对敌斗争的武装力量之中,形成一个时时处处都能打击敌人的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3)发挥人民军队骨干力量的作用。

首先,人民军队是在战场上战胜强大敌人的主力军和突击队。

其次,人民军队是人民战争实践活动的组织者,蕴藏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巨大军事潜力转化为现实的军事实力,主要是由人民军队在党的领导下来具体承担组织实施的。

(4)实行“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质和“三结合一配合”的组织斗争形式。

“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质,是指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三种武装组织构成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体制。

是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武装力量建设的重要原则。

“三结合一配合”是一个完整的概念,是指在实行人民战争时,要采取主力兵团与地方兵团相结合;正规军与游击队、民兵相结合;武装群众与非武装群众相结合;军事斗争为主与其他各种斗争相配合。

这是有效地开展人民战争的需要。

也是发展人民武装的需要。

(5)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

革命根据地是进行人民战争的战略基地和重要依托。

(6)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它的基本特征就是善于按照变化的具体情况从事灵活机动的作战。

第八章侦察监视技术

第一节侦察监视技术概述

1、侦查监视技术是指为发现、识别、监视、跟踪目标,并对目标进行定位所采取的一系列技术措施。

2、影响侦查的基本因素。

(1)目标的特征信息。

目标所产生的声、光、电、磁、热、力等信息,称为目标的特征信息。

现代侦察监视是以目标特征信息的暴露为前提的。

(2)地形、地物。

(3)气象条件。

侦察器材受夜暗和气象条件的影响程度,取决于它们采用的工作波长,波长越短、频率越高,受到的影响越大。

3、线代侦察技术的分类。

4、工作过程。

一是获取目标的特征信息;二是以波的形式通过介质对获取的情报信息进行传输;三是接受传输来的情报信息;四是对情报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分析、判读;五是将侦察监视得到的目标信息直接传递到指挥所处理显示设备,为指挥提供决策所需的准确情报。

5、高技术侦察的特点。

(1)空间上的立体化。

(2)速度上的实时化。

(3)手段上的综合化。

(4)侦查与攻击一体化。

第二节线代侦察监视技术的主要种类

1、无线电侦察技术。

2、照相侦察技术。

(1)可见光照相侦察。

(2)红外线照相侦察。

优点为配合黑白照相,以弥补其色调的不足。

能够揭露部分伪装。

能在烟雾中使用。

(3)紫外线照相侦察。

(4)多光谱照相侦察。

(5)微波照相侦察。

(6)激光照相侦察。

3、雷达侦察技术。

(1)预警雷达。

(2)中、近程对空侦察雷达(3)炮位侦察雷达(4)战场侦察雷达(5)海岸侦察雷达。

4、传感器侦察技术。

(1)地面传感器侦察。

包括声响传感器、震动传感器、磁性传感器、红外传感器。

(2)水下传感器侦察。

水下传感器主要是声纳。

5、其他侦察技术。

第三节侦察监视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

1、地面侦察。

地面侦察监视是指在陆地上进行的侦察与监视,可分为便携式侦察、固定侦察和机动侦察,可执行战略、战役、战术侦察任务。

2、海上侦察。

海上侦察主要分为水面舰艇侦察、潜艇侦察、海军航空兵侦察和两栖侦察,可用于执行战略、战役、战术侦察任务。

3、航空侦察。

航空侦察是指使用航空器在环绕地球的大气层内,对地方活动、阵地等情况进行的侦察与监视。

4、航天侦察。

航天侦察按使用的航天器,分为卫星侦察、宇宙飞船侦察、空间站侦察和航天飞机侦察,主要用于战略侦察,也可以进行战役、战术侦察。

第四节对抗侦察监视的技术措施

1、伪装技术。

伪装就是进行隐真示假,为欺骗或迷惑对方所采取的各种隐蔽措施,是军队战斗保障的一项重要内容。

其基本原理是减小目标与背景在可见光、红外、微波等电磁波段的散射或辐射特性上的差别,以隐蔽真实目标或降低目标的可探测性特征;模拟或扩大目标与背景的这些差别,以构成假目标欺骗对方。

(1)伪装技术措施。

包括天然伪装技术,就是充分利用地形、地物、夜暗和能见度不良的气候条件,隐蔽目标或降低目标的显著性。

迷彩伪装技术,就是利用涂料、染料和其他材料来改变目标、遮障和背景的颜色及斑点图案,以消除目标的光泽,降低目标的显著性和改变目标外形。

植物伪装技术,就是利用种植植物、采集植物和改变植物的颜色等方法对目标实施伪装的技术。

人工遮障伪装技术,就是利用各种制式伪装器材设置对,目标进行遮蔽的屏障,伪装遮障由遮障面和职称构建组成。

烟雾伪装技术,就是利用厌恶遮蔽目标,迷惑敌人。

假目标伪装技术,使用假目标能够迷惑敌人,吸引敌人的注意力和火力,从而有效地保护真目标。

(2)现代伪装在高技术战争中的应用。

包括防光学侦察伪装,试着利用天然遮障、人工遮障、伪装材料、烟雾及布置人工斑点等来减少目标的暴露特征,防止敌人光学侦察的发现。

防雷达侦察伪装。

防红外侦察伪装。

2、隐身技术。

隐身技术,是通过降低武器装备等目标的信号特征,使其难以被发现、识别、跟踪和攻击的综合性技术。

(1)外形隐身技术。

包括防雷达探测隐身外形技术。

可见光探测隐身外形技术。

(2)隐身结构技术。

包括防雷达探测隐身结构技术。

防红外探测隐身结构技术。

防电子探测隐身结构技术。

防可见光探测隐身结构技术。

防声波探测隐身结构技术。

(3)隐身材料技术。

包括吸波、透波材料。

吸热、隔热材料。

吸声、阻尼声材料。

第九章精确制导武器

第一节精确制导武器的作战特点

精确制导武器是采用精确制导技术,直接命中概率在50%以上的武器。

其特点为:

直接命中概率高。

具有自主制导能力。

作战效能好。

第二节精确制导武器的制导技术

1、制导技术是指按照一定规律控制武器的飞行方向、姿态、高度和速度,引导武器系统战斗部准确攻击目标的军用技术,又称精确制导技术。

制导技术是以微电子、电子计算机和光电转换技术为核心,以自动控制技术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

2、制导技术的种类。

(1)自主式制导,是根据导弹内部或外部固定参考基准,导引和控制导弹飞向目标的技术。

(2)寻的制导,是由弹上的导引头感受来自目标的辐射或反射能量,自动跟踪目标并形成制导指令、控制导弹飞向目标的技术。

主要包括主动寻的制导、半主动寻的制导和被动寻的制导。

(3)遥控制导,是由设在导弹以外的制导站控制导弹飞向目标的技术。

包括有线指令制导、无线电指令制导和波束制导。

(4)复合制导,是采用两种以上制导方式,或在不同的阶段采用不同的制导方式。

主要包括惯性——雷达相关末制导、惯性——星光制导、惯性——地形匹配制导、惯性——半主动寻的中制导——主动寻底末制导、遥控——寻的制导、惯性——遥控——寻的制导。

第三节精确制导武器的主要种类

1、导弹。

导弹是依靠自身动力装置推进,由制导系统导引、控制其飞行路线并导向目标的武器。

2、导弹武器系统。

导弹和使导弹能够完成作战任务的一套完整的设备称为导弹武器系统。

导弹武器系统由导弹系统、地面设备系统、侦察瞄准系统和指挥系统等四大系统组成。

其中导弹系统是导弹武器系统的核心。

(1)导弹系统通常由推进、制导、弹头、弹体结构和弹上电源等五个分系统组成。

(2)地面设备系统。

导弹地面设备是用于保证导弹发射和控制导弹飞行的各种弹外设备的统称。

(3)侦察瞄准系统,导弹侦察瞄准系统用于获得目标信息,并使导弹指向所需方向。

(4)指挥系统,导弹的指挥系统是用于指挥员对所属部队发号施令,沟通上下级指挥机关和友邻部队之间信息交换的各种技术设备的统称。

3、制导炸弹。

制导炸弹是指投放后能对其弹道进行控制并导向目标的航空炸弹。

主要包括电视制导炸弹,激光制导炸弹。

4、制导炮弹。

制导炮弹是指弹丸上装有末段制导系统和空气动力装置,发射后能自动补货目标并自动导向攻击目标的炮弹。

主要包括激光制导炮弹、毫米波制导炮弹和红外寻的制导炮弹。

5、制导地雷。

制导地雷是指具有自动辨识目标能力,能主动攻击一定范围内活动装甲目标的新型地雷。

目前主要有反坦克制导地雷和反直升机制导地雷。

6、制导鱼雷。

制导鱼雷是进攻性水中兵器,通常由潜艇或水面舰艇发射,执行反潜和反舰任务。

第四节精确制导武器的发展趋势

1、进一步提高命中精度。

今后制导系统的发展方向:

一是探测方式从点源探测向成像方向发展。

二是探测元件从单元向多元方向发展。

三是一种武器有多种指导头,以对付不同目标,或者软件可调,以适应目标变化。

四是采用复合制导技术,以提高远距离攻击的命中精度。

五是信号处理电路由模拟式向数字化处理方向发展,并进一步提高弹载处理机的运行速度,进而提高信号处理能力,以提高命中精度。

2、提高抗干扰能力和突防能力。

提高抗干扰能力的发展方向:

一是提高精确制导武器攻击的隐蔽性,使敌方难以侦察发现。

二是采用多种抗干扰措施。

提高突防能力的发展方向有两个:

一是采取隐身措施,二是研制超音速精确制导武器。

3、增加精确制导武器的射程。

一方面,新的作战理论更加突出强调对敌战役全纵深乃至战略全纵深实施火力打击;而另一方面,精确制导武器的发射平台更加昂贵且又面临着敌方各种火力的威胁。

4、实现人工智能。

5、使精确制导武器系列化、通用化。

系列化,一是根据执行任务的不同,使一些精确制导武器形成作战系列。

二是有些精确制导武器在自身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不同型号的家族系列。

通用化亦即一弹多用,就是对某种导弹进行一些改进,以执行不同的作战任务。

通用化的措施:

一是将精确制导武器某个分系统进行改装或按模式化设计制造。

二是将一种精确制导武器经过改造,满足另一种作战任务要求。

三是对同一种制导武器经改进后,可由不同平台搭载,但仍完成同一种任务。

第十四章国际战略格局

第一节国际战略格局概述

1、国际战略格局,是指国际社会中国际战略力量之间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具有全球性的、相对稳定的力量对比结构及基本态势。

2、国际战略格局的构成要素。

(1)国际战略力量,是指在国际关系中能够独立地发挥作用,并对国际形势及国际战略的运用和发展具有巨大影响的国家或国家集团。

国际战略力量的行为能力与其所拥有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社会文化实力或综合国力紧密相关。

(2)在当今国际战略舞台上,能够称其为国际战略力量,并进而成为国际战略格局的基本要素的是大国和国家集团。

所谓大国是指那些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拥有较强的经济、科技和军事实力,对国际事务和地区事务能够施加重大影响的国家。

国家集团则是若干个国家力量的集合。

3、国际战略格局的本质。

国际战略格局本质上就是一种国际战略力量的对比关系。

国际战略力量对比,是国际战略力量之间的一种实力对比,以及由此派生的影响力对比。

4、国际战略格局的结构类型。

国际战略格局的结构,是指它所表现出来的基本形态。

是包括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关系在内的国际战略关系的表现形式,是国际战略力量对比的结构形态。

主要包括

(1)单级格局,即某一个大国在国际战略格局中占据主导地位,形成一国独霸的局面。

(2)即两大战略力量之间的相互对立和相互斗争,对整个国际事务起着决定性影响的局面。

(3)多极格局,即多种战略力量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既相互合作又相互制约而形成的一种相对平衡的战略关系。

(4)多元交叉格局,这是一种由两极向多极,或由多极向两极的过渡性格局。

在这种格局状态下,一方面存在着两大战略力量或多种战略力量之间的对立,这是格局的主导方面;同时也存在这独立于上述力量之外的其他战略力量。

5、国际战略格局的基本特征。

(1)国际战略格局总是同一定的历史阶段相联系,与时代的发展密切相关。

国际战略格局总是反映着一定时代条件下的战略力量对比关系。

(2)国际战略格局总是同世界经济格局相适应,并以经济格局为基础。

建立在世界经济体系基础上的国际战略格局,是经济因素在国际政治领域的集中反映。

一个国家或国际集团在国际社会中的行为能力和影响能力,固然要取决于多种因素,但是经济实力是其中最基本的、并长期起作用的决定性因素。

(3)国际战略格局总是同一定形式的国际秩序相互关联、相互作用。

国际秩序主要是指由国际社会共同制定,并要求各国共同遵守的国际准则。

一定的国际秩序,总是由在国际战略格局中具有主导地位的国家或国际集团制定的,或是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这些国家意志的制约和影响,因而国际秩序是国际战略格局在国际准则上的反映。

(4)国际战略格局的不同层次之间总是既相互对立,又相互影响。

所谓独立性,就是这两个层次的战略格局都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独立存在。

所谓关联性,就是世界格局与地区格局的发展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对方的发展。

第二节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