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聚区主导产业发展地思考.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487790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集聚区主导产业发展地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集聚区主导产业发展地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集聚区主导产业发展地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集聚区主导产业发展地思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集聚区主导产业发展地思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集聚区主导产业发展地思考.docx

《集聚区主导产业发展地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集聚区主导产业发展地思考.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集聚区主导产业发展地思考.docx

集聚区主导产业发展地思考

主导产业,顾名思义,就是在区域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产业,是指那些产值占有一定比重,采用了先进技术,增长率高,产业关联度强,对其它产业和整个区域经济发展有较强引领带动作用的产业。

主导产业及其产品不但符合市场需求、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在技术上也比较先进,处于本产业技术创新的前沿,从而保证产品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主导产业的培育与发展对于我省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加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几年来,我省产业集聚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等建设主体突出主导产业的发展,在主导产业的规划、引进、培育和扶持等环节重点推进,使各地主导产业得到较快集聚和发展,有力地助推全省经济转型升级。

 

  本文结合省产业集聚区几年来建设实践,对于集聚区主导产业的选择、培育作进一步探讨与思考。

 

  省级产业集聚区(以下简称集聚区)作为全省产业创新引领、转型升级和集聚示的窗口,近几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招大引强、科技创新、集聚集约化发展方面取得不俗成绩。

但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与不足,比如各地的产业发展定位不清,主导产业集聚辐射能力不强,创新引领作用不明显等问题也引起了各方关注。

 

  一、省级集聚区主导产业发展现状 

  

(一)主导产业主要类型 

  全省15个集聚区(其中,浙南沿海集聚区今年批复成立,还未报送统计数据)主导产业从发展过程来看主要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龙头企业引领型。

依靠龙头企业辐射带动,政府积极引导服务,短期吸引了一批同类产业快速集聚。

此类集聚区龙头企业引领作用突出,主导产业集聚度较高,产业链完善,具有较强竞争优势,比如大江东和城西、湾、等集聚区。

大江东和湾以汽车产业为主导,在近期引进了大众、福特、吉利和东风裕隆为龙头的企业之后,最近两年迅速聚集了上百家以汽车生产、组装、研发、服务为主的汽车关联企业。

城西在淘宝软件、淘宝商城等公司进驻后,带动了电子商务及网络公司的快速发展。

依托衢化集团大力发展氟化硅产业,吸引了一批氟化工企业聚集,使集聚区发展成为亚洲的氟化硅主要生产基地,占领国际市场。

二是优势产业推进型。

主导产业主要根据当地原有的优势产业或具备较大规模的产业发展而来,此类集聚区特点是主导产业具备较大规模,有相对竞争优势,但集聚区行业相对分散,主导产业发展优势不突出。

主要有、、等集聚区,主导产业集聚主要依靠较好的产业基础,从技术、市场、规模优势不断吸引同类产业发展壮大,比如、的金属制造业,纺织化工业,医药化工业,、汽摩配件等产业形态。

三是特色产业集聚型。

结合当地独具特色的资源、政策、区位优势发展主导产业,此类集聚区发展优势特色显明,行业集中度较高,具有较强竞争优势,但产业政策性强,受政策影响大,产业转型弹性小。

比如梅山、、、义乌4个集聚区主导产业依靠特色发展明显,梅山是外向型的物流保税区,转口贸易企业较多,产城融合发展方式较为完善,城市三产服务业企业集聚度较高,优势是临港制造和海洋经济,船舶制造、石油化工类企业相对集中,义乌重点围绕商贸物流服务业发展,物流服务业企业集聚度较高。

 

  

(二)主导产业发展成就 

  1.总量较快发展,龙头辐射作用增强。

以主导产业发展为龙头,集聚区经济总量发展迅速,主要行业发展速度均比全省平均水平快。

2013年10个工业类集聚区主导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3.8%,比集聚区工业平均增速高2.3个百分点,比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速高6.5个百分点;4个服务业类集聚区限额以上服务业主导产业营业收入增长75.4%,同口径比集聚区平均增速高22.6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增速高54.7个百分点。

一批龙头企业快速发展壮大,比如大众和东风裕隆汽车、淘宝商城、淘宝软件、金海重工、恒逸高新和古纤道新材料等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下行业集聚度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快。

 

表一 2013年集聚区主导产业总量占比情况

集聚区名称

行业名称

占比%

大江东

汽车制造

13.7

 城西

物联网

38.8

汽车制造

25.2

 梅山

物流贸易

92.2

    

金属制造

38.1

    

信息服务

33.1

    

装备制造

35.0

        

 

纺织化工

22.8

        

 

纺织服装

41.8

        

 

金属制品

42.7

        

 

临港制造

36.6

    

新材料

32.2

        

 

五金制造

31.6

    义乌

商品贸易

28.9

   2.集聚发展和专业化发展水平提高。

衡量集聚区主导产业集聚水平和专业化水平,可以采用区位商指标大小作定量分析,集聚区主导产业区位商一般大于1,区位商越高,说明该产业在一定区域的集聚化程度和专业化水平越高。

2013年,全省14个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区位商均大于1,其江东和城西、湾和梅山4个集聚区区位商均大于2,集聚集约发展能力和专业化生产水平显著高于全省行业发展水平。

 

表二   2013年集聚区主导产业在全省区位商

集聚区名称

行业名称

区位商

 大江东

汽车制造

2.58

   城西

物联网

2.62

 湾

洗车制造

3.56

   梅山

物流贸易

5.69

       

金属制造

1.29

信息服务

1.47

装备制造

1.19

纺织化工

1.24

纺织服装

1.91

金属制品

1.45

船舶制造

1.89

新材料

1.66

五金制造

1.07

义乌

商品贸易

1.45

  3.创新引领作用增强。

2013年,全省14个产业集聚区科技经费支出比上年增长25.5%,特别是一批大型企业科技研发投入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加快推进。

累计引进“国千省千”人才133人,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海洋学院等科研院所在城西、、落户,进一步加强企业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加快产业创新与结构转型。

2013年,全省14个集聚区工业新产品产值增长30.1%,增速比全省规上工业高5.7个百分点,新产品产值率30.8%,高出全省4.5个百分点。

 

  (三)主导产业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全省集聚区主导产业发展实践来看,主导产业从规划定位、准入把关、科技创新、发展均衡性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

 

  1.主导产业规划定位不清晰。

一是各地重点规划区主导产业规划过多,过于分散,一个集聚区规划的主导产业少则三个,多则罗列六七个,重点不突出。

二是主导产业雷同,不能充分发挥地方特色优势和实现差异化发展。

大部分集聚区主导产业都包括汽车制造、装备制造和新材料制造,4个集聚区提出发展航空制造业,产业规划脱离实际而片面追求“高大上”。

三是核心区主导产业整合不够,不同区块分别搞一个主导产业,容易导致资源分散。

 

  2.产业准入把控不严。

集聚区管理体制不顺,区块间各自为政开展招商引资及开发建设,招商工作在点上过于注重量的扩忽视面上整体质的提高。

管理主体间招商标准不统一,行业准入把控不严,对于一些不符合产业规划的企业照单收纳,挤占集聚区宝贵的发展要素和建设资源,分散产业集聚度,不利于主导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3.创新能力不足。

从近几年来全省集聚区主导产业发展来看,企业拥有核心技术和完全知识产权的主导产业不多,部分主导产品尚缺乏核心技术创新,基本上从国外引进技术,在集聚区加工。

比如汽车产业,整个产业很大,集聚的各类整车生产、汽车零部件加工等较为完整的汽车产业链,但产品缺少核心技术,产品研发、设计部门残缺,集聚区只是一个大型汽车加工厂,很易受外围形势挤压。

纺织化工、金属制造等传统行业由于生产技术更新提升慢,生产不断受到节能环保、成本提高的竞争压力。

 

  4.发展不平衡。

一些集聚区主导产业总量偏小,缺少龙头企业辐射引领,难以发挥集聚效应。

部分集聚区虽然企业数量多,但只是企业简单的堆积,没有做到关联产业的互补融合。

主导产业发展优势不突出,集聚区行业门类分散,企业间关联度不高,产业基础不完善,主导产业发展速度甚至还比集聚区其它产业慢。

2013年,城西、湾、、等9个集聚区主导产业发展速度高于集聚区其它行业发展水平,但大江东、梅山等5个集聚区主导产业发展速度低于集聚区其它行业发展水平。

 

  二、主导产业的定位与选择 

  集聚区主导产业应满足以下条件:

一是产业占比较大,基础好。

在本集聚区经济总量中占有较大比重或者近期有可能占有较大比重的产业;二是产业技术领先,发展前景好。

符合技术创新发展方向和市场需求变化的潮流,有良好的经济发展前景;三是当地的优势产业。

产业在当地具备一定发展规模,龙头骨干企业集聚引领能力强,占有明显的软硬件比较优势。

具体来说要遵循以下三方面原则:

 

  

(一)选择能充分发挥区域优势的产业。

主导产业建立在当地优势上,则投入产出效率会更高,能保障产业长期稳定发展。

此外还要重视区域外竞争对手的分析预测,如果外区域所确定的主导产业与本集聚区相近,而对方又有较强的技术实力和长远潜力,就应适当回避或采取相应的调整。

大江东、湾,把汽车制造作为主导产业来培育发展,其它集聚区就应回避或调整汽车相关产业发展政策,对于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行业,各地也应进一步进行产业细分,才能充分发挥本地优势。

 

  

(二)选择集聚引领作用大的产业。

集聚区情况千差万别,尽管从长期目标来说,都是推动整个区域经济转型升级,但短期的具体目标及其重点是不同的。

经济发展起步较早的集聚区,已出现投入产出效益下降、成本上升等问题,则要在产业升级、提高技术竞争力作为主要目标,选择科技含量高、资本密集型的产业为主导产业,比如大江东、湾金属品制造要加快转型,集中发展资本密集、科技含量更高的汽车产业。

传统产业比重较大的集聚区要以技术创新来提升发展主导产业,同时加快相对低水平的一般制造业转移,为各自的主导产业腾出更多的发展空间与要素资源。

 

  (三)选择关联度大的产业。

主导产业必须能够担当起对本区域经济的导向和带动作用,主导产业就有可能通过乘数效应带动整个区域发展。

如果区域主导产业的关联度与该区域优势并不一致的时候,也就是说关联度高的主导产业并不是本区域优势产业,而本区域具有优势的产业也不具有较高的产业关联度,在这种情况下,首先考虑选择具有能发挥发区域优势的产业。

 

  三、主导产业的培育与发展 

  加快全省经济转型升级与提升发展,集聚区主导产业是关键。

 

  

(一)合力营造环境。

对于集聚区确定的主导产业要优先发展,在政策、资金、项目和体制等方面形成合力,利用极化效应来推进主导产业的吸引力和向心力,将其他区域、行业的资金、技术、人才、生产要素等资源吸引到主导产业上来,从而使主导产业迅速扩大,引领整个区域加快发展。

 

  在政策方面,一是整合职能部门发展要素与资源,对集聚区主导产业合力扶持;二是清理和取消过多政策性限制和产业投资门槛,为企业提供宽松的发展环境;三是规全省招商政策,健全招商的成本底线、环保底线、规划底线和投入产出底线,避免招商过程中各地自伤现象。

 

  在财税资金方面,一是建立主导产业发展基金,突出对产业发展作用大的企业扶持;二是建立主导产业发展绩效考核奖惩的导向。

 

  在建设项目方面,一保障主导产业建设要素,在立项审批、建设用地、环境容量、海洋开发计划等给予优先安排;二根据建设项目和主导产业的关联性,优先安排集聚区项目设施建设。

 

  在体制机制方面,一要突破常规,整合集聚区条块分割多头管理局面,形成管理统一、权责明确的管理主体;二管理机构要健全管理职能,简化审批流程,完善服务措施。

 

  

(二)加快创新升级。

产业依靠低成本竞争优势正在消失,必须持续不断地鼓励主导产业创新,不断地以新技术抢占先机。

一是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根据集聚区不同类型和不同基础的主导产业,坚持技术引进和自主研究创新并举。

电子商务、新材料、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和船舶制造等领域具有较强的科技研发能力,要依托龙头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开拓优势产业领先地位,争抢技术发展制高点。

汽车制造、纺织化工、金属制造等领域虽然有规模优势,但研发创新能力不足,产品缺少核心技术,还得依靠技术引进再提高。

培植龙头企业,使之成为集聚区技术创新的引领窗口。

二是建立公共服务组织机制,为集聚区企业技术开发提供无偿服务;三是政府承担起基础产业的科技创新责任,加快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三)科学规划,严格准入。

一个集聚区选择1-2个产业作为主导产业,突出核心建设区域主导产业的引领作用。

把有限的生产要素集中在一批高、新、优、特龙头企业上,这样可以将投资形成集聚效应,逐步实现由点状引领再到区域发展的转变。

集聚区在引进企业时要严格按照规划定位,把握产业准入门槛。

集聚区建立一个由经济发展相关部门及专家组成的的第三方评审机构,统一评审和把握产业准入门槛,打破过去产业引入萝卜白菜一把抓的现象,严格审查企业合规性。

对于新引入的企业除了把握产业的合规性,还应建立一套全面的评价体系,控制企业单位面积投资率、投入产出率、税收率等效益指标,把最优的建设要素让给更好的企业。

 

主导产业,顾名思义,就是在区域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产业,是指那些产值占有一定比重,采用了先进技术,增长率高,产业关联度强,对其它产业和整个区域经济发展有较强引领带动作用的产业。

主导产业及其产品不但符合市场需求、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在技术上也比较先进,处于本产业技术创新的前沿,从而保证产品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主导产业的培育与发展对于我省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加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几年来,我省产业集聚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等建设主体突出主导产业的发展,在主导产业的规划、引进、培育和扶持等环节重点推进,使各地主导产业得到较快集聚和发展,有力地助推全省经济转型升级。

 

  本文结合省产业集聚区几年来建设实践,对于集聚区主导产业的选择、培育作进一步探讨与思考。

 

  省级产业集聚区(以下简称集聚区)作为全省产业创新引领、转型升级和集聚示的窗口,近几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招大引强、科技创新、集聚集约化发展方面取得不俗成绩。

但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与不足,比如各地的产业发展定位不清,主导产业集聚辐射能力不强,创新引领作用不明显等问题也引起了各方关注。

 

  一、省级集聚区主导产业发展现状 

  

(一)主导产业主要类型 

  全省15个集聚区(其中,浙南沿海集聚区今年批复成立,还未报送统计数据)主导产业从发展过程来看主要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龙头企业引领型。

依靠龙头企业辐射带动,政府积极引导服务,短期吸引了一批同类产业快速集聚。

此类集聚区龙头企业引领作用突出,主导产业集聚度较高,产业链完善,具有较强竞争优势,比如大江东和城西、湾、等集聚区。

大江东和湾以汽车产业为主导,在近期引进了大众、福特、吉利和东风裕隆为龙头的企业之后,最近两年迅速聚集了上百家以汽车生产、组装、研发、服务为主的汽车关联企业。

城西在淘宝软件、淘宝商城等公司进驻后,带动了电子商务及网络公司的快速发展。

依托衢化集团大力发展氟化硅产业,吸引了一批氟化工企业聚集,使集聚区发展成为亚洲的氟化硅主要生产基地,占领国际市场。

二是优势产业推进型。

主导产业主要根据当地原有的优势产业或具备较大规模的产业发展而来,此类集聚区特点是主导产业具备较大规模,有相对竞争优势,但集聚区行业相对分散,主导产业发展优势不突出。

主要有、、等集聚区,主导产业集聚主要依靠较好的产业基础,从技术、市场、规模优势不断吸引同类产业发展壮大,比如、的金属制造业,纺织化工业,医药化工业,、汽摩配件等产业形态。

三是特色产业集聚型。

结合当地独具特色的资源、政策、区位优势发展主导产业,此类集聚区发展优势特色显明,行业集中度较高,具有较强竞争优势,但产业政策性强,受政策影响大,产业转型弹性小。

比如梅山、、、义乌4个集聚区主导产业依靠特色发展明显,梅山是外向型的物流保税区,转口贸易企业较多,产城融合发展方式较为完善,城市三产服务业企业集聚度较高,优势是临港制造和海洋经济,船舶制造、石油化工类企业相对集中,义乌重点围绕商贸物流服务业发展,物流服务业企业集聚度较高。

 

  

(二)主导产业发展成就 

  1.总量较快发展,龙头辐射作用增强。

以主导产业发展为龙头,集聚区经济总量发展迅速,主要行业发展速度均比全省平均水平快。

2013年10个工业类集聚区主导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3.8%,比集聚区工业平均增速高2.3个百分点,比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速高6.5个百分点;4个服务业类集聚区限额以上服务业主导产业营业收入增长75.4%,同口径比集聚区平均增速高22.6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增速高54.7个百分点。

一批龙头企业快速发展壮大,比如大众和东风裕隆汽车、淘宝商城、淘宝软件、金海重工、恒逸高新和古纤道新材料等龙头企业引领带动下行业集聚度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快。

 

表一 2013年集聚区主导产业总量占比情况

集聚区名称

行业名称

占比%

大江东

汽车制造

13.7

 城西

物联网

38.8

汽车制造

25.2

 梅山

物流贸易

92.2

    

金属制造

38.1

    

信息服务

33.1

    

装备制造

35.0

        

 

纺织化工

22.8

        

 

纺织服装

41.8

        

 

金属制品

42.7

        

 

临港制造

36.6

    

新材料

32.2

        

 

五金制造

31.6

    义乌

商品贸易

28.9

   2.集聚发展和专业化发展水平提高。

衡量集聚区主导产业集聚水平和专业化水平,可以采用区位商指标大小作定量分析,集聚区主导产业区位商一般大于1,区位商越高,说明该产业在一定区域的集聚化程度和专业化水平越高。

2013年,全省14个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区位商均大于1,其江东和城西、湾和梅山4个集聚区区位商均大于2,集聚集约发展能力和专业化生产水平显著高于全省行业发展水平。

 

表二   2013年集聚区主导产业在全省区位商

集聚区名称

行业名称

区位商

 大江东

汽车制造

2.58

   城西

物联网

2.62

 湾

洗车制造

3.56

   梅山

物流贸易

5.69

       

金属制造

1.29

信息服务

1.47

装备制造

1.19

纺织化工

1.24

纺织服装

1.91

金属制品

1.45

船舶制造

1.89

新材料

1.66

五金制造

1.07

义乌

商品贸易

1.45

  3.创新引领作用增强。

2013年,全省14个产业集聚区科技经费支出比上年增长25.5%,特别是一批大型企业科技研发投入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加快推进。

累计引进“国千省千”人才133人,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海洋学院等科研院所在城西、、落户,进一步加强企业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加快产业创新与结构转型。

2013年,全省14个集聚区工业新产品产值增长30.1%,增速比全省规上工业高5.7个百分点,新产品产值率30.8%,高出全省4.5个百分点。

 

  (三)主导产业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全省集聚区主导产业发展实践来看,主导产业从规划定位、准入把关、科技创新、发展均衡性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

 

  1.主导产业规划定位不清晰。

一是各地重点规划区主导产业规划过多,过于分散,一个集聚区规划的主导产业少则三个,多则罗列六七个,重点不突出。

二是主导产业雷同,不能充分发挥地方特色优势和实现差异化发展。

大部分集聚区主导产业都包括汽车制造、装备制造和新材料制造,4个集聚区提出发展航空制造业,产业规划脱离实际而片面追求“高大上”。

三是核心区主导产业整合不够,不同区块分别搞一个主导产业,容易导致资源分散。

 

  2.产业准入把控不严。

集聚区管理体制不顺,区块间各自为政开展招商引资及开发建设,招商工作在点上过于注重量的扩忽视面上整体质的提高。

管理主体间招商标准不统一,行业准入把控不严,对于一些不符合产业规划的企业照单收纳,挤占集聚区宝贵的发展要素和建设资源,分散产业集聚度,不利于主导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3.创新能力不足。

从近几年来全省集聚区主导产业发展来看,企业拥有核心技术和完全知识产权的主导产业不多,部分主导产品尚缺乏核心技术创新,基本上从国外引进技术,在集聚区加工。

比如汽车产业,整个产业很大,集聚的各类整车生产、汽车零部件加工等较为完整的汽车产业链,但产品缺少核心技术,产品研发、设计部门残缺,集聚区只是一个大型汽车加工厂,很易受外围形势挤压。

纺织化工、金属制造等传统行业由于生产技术更新提升慢,生产不断受到节能环保、成本提高的竞争压力。

 

  4.发展不平衡。

一些集聚区主导产业总量偏小,缺少龙头企业辐射引领,难以发挥集聚效应。

部分集聚区虽然企业数量多,但只是企业简单的堆积,没有做到关联产业的互补融合。

主导产业发展优势不突出,集聚区行业门类分散,企业间关联度不高,产业基础不完善,主导产业发展速度甚至还比集聚区其它产业慢。

2013年,城西、湾、、等9个集聚区主导产业发展速度高于集聚区其它行业发展水平,但大江东、梅山等5个集聚区主导产业发展速度低于集聚区其它行业发展水平。

 

  二、主导产业的定位与选择 

  集聚区主导产业应满足以下条件:

一是产业占比较大,基础好。

在本集聚区经济总量中占有较大比重或者近期有可能占有较大比重的产业;二是产业技术领先,发展前景好。

符合技术创新发展方向和市场需求变化的潮流,有良好的经济发展前景;三是当地的优势产业。

产业在当地具备一定发展规模,龙头骨干企业集聚引领能力强,占有明显的软硬件比较优势。

具体来说要遵循以下三方面原则:

 

  

(一)选择能充分发挥区域优势的产业。

主导产业建立在当地优势上,则投入产出效率会更高,能保障产业长期稳定发展。

此外还要重视区域外竞争对手的分析预测,如果外区域所确定的主导产业与本集聚区相近,而对方又有较强的技术实力和长远潜力,就应适当回避或采取相应的调整。

大江东、湾,把汽车制造作为主导产业来培育发展,其它集聚区就应回避或调整汽车相关产业发展政策,对于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行业,各地也应进一步进行产业细分,才能充分发挥本地优势。

 

  

(二)选择集聚引领作用大的产业。

集聚区情况千差万别,尽管从长期目标来说,都是推动整个区域经济转型升级,但短期的具体目标及其重点是不同的。

经济发展起步较早的集聚区,已出现投入产出效益下降、成本上升等问题,则要在产业升级、提高技术竞争力作为主要目标,选择科技含量高、资本密集型的产业为主导产业,比如大江东、湾金属品制造要加快转型,集中发展资本密集、科技含量更高的汽车产业。

传统产业比重较大的集聚区要以技术创新来提升发展主导产业,同时加快相对低水平的一般制造业转移,为各自的主导产业腾出更多的发展空间与要素资源。

 

  (三)选择关联度大的产业。

主导产业必须能够担当起对本区域经济的导向和带动作用,主导产业就有可能通过乘数效应带动整个区域发展。

如果区域主导产业的关联度与该区域优势并不一致的时候,也就是说关联度高的主导产业并不是本区域优势产业,而本区域具有优势的产业也不具有较高的产业关联度,在这种情况下,首先考虑选择具有能发挥发区域优势的产业。

 

  三、主导产业的培育与发展 

  加快全省经济转型升级与提升发展,集聚区主导产业是关键。

 

  

(一)合力营造环境。

对于集聚区确定的主导产业要优先发展,在政策、资金、项目和体制等方面形成合力,利用极化效应来推进主导产业的吸引力和向心力,将其他区域、行业的资金、技术、人才、生产要素等资源吸引到主导产业上来,从而使主导产业迅速扩大,引领整个区域加快发展。

 

  在政策方面,一是整合职能部门发展要素与资源,对集聚区主导产业合力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