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原理》平时作业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48767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贸易原理》平时作业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国际贸易原理》平时作业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国际贸易原理》平时作业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国际贸易原理》平时作业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国际贸易原理》平时作业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贸易原理》平时作业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docx

《《国际贸易原理》平时作业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贸易原理》平时作业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际贸易原理》平时作业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docx

《国际贸易原理》平时作业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

国际贸易原理平时作业(2020.2)

问答题:

(每题10分,共100分)

1、外部规模经济比较优势理论的内容是什么?

试分析珠三角的家电出口优势。

2、代表性需求如何带来了比较优势?

请举一例子说明。

3、请用要素禀赋理论解释中国与澳大利亚之间的贸易关系。

4、试用生命周期理论分析一个资本充裕的国家会在哪个阶段获得优势。

5、说说什么理论可以解释我国大量专业工业园区的优势。

6、运用要素禀赋理论分析中国钢铁产业的竞争力。

7、试用内部规模经济比较优势理论分析中国企业生产规模巨大的优势。

8、请运用相关理论分析我国电动摩托车的竞争力来源。

9、运用生命周期理论分析产业转移的成因有哪些。

10、运用外部规模经济贸易理论分析深圳消费电子产业的竞争力。

答题区:

(请标明题号)更多作业答案威yaoyao9894

1、答:

在两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的李嘉图模型(2×2模型)中,不管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还是绝对劣势,都可以通过生产成本或劳动生产率的对比,按“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的原则进行国际分工,各自生产本国优势较大的产品或劣势较小的产品,即生产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在此基础上进行对外贸易,这样,两国的总产出会增加,各自的消费水平也会得到提高。

珠三角小家电出口优势

(1)区位概况

在国际市场信息和物流运输方面,珠江三角洲的区位优势比较明显。

珠江河网水系发达,港口众多,水上交通极为便利。

京广、京九、广九、广茂和广梅汕铁路贯穿并交汇于三角洲内,还有广深准高速铁路。

目前,以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为核心的珠三角航空港与全国主要中心城市以及众多国际城市通航。

  

(2)人力资源

珠三角目前就业人数总体达到4900多万人,占全国的1/5。

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2010年2月28日发布的最新数据表明:

入粤农民工仍在增加,预计到春运结束,入粤外省劳动力将超过1000万人,同比增长8%以上。

目前,珠三角的用工短缺,主要表现在大企业不缺,中小企业缺;普工不缺,高级技工缺;长期稳定工不缺,季节性用工短缺。

总体而言,珠三角还可以继续凭借其优势发展小家电出口。

(3)资本资源

资本资源不仅是拉动地区经济GDP增长的重要要素,还是支持产业发展的基础要素。

如今,在珠三角小家电投资主体中,更多地来自民营资本。

同时,在产区中的竞争也越演越烈。

珠三角地区以及周边地区的土地价格、劳动成本与税收成本都在逐年攀升,因此提高了投资者对珠三角地区投资的门槛。

2、答:

所谓比较优势,是指一个国家生产的同一单位的某种产品的比较成本相对低于另一个国家,这个国家在这种产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而绝对优势则是指一个国家生产的同一单位的某种产品所使用的资源少于另一个国家同类商品的生产。

有绝对优势一定有比较优势,有比较优势不一定有绝对优势。

举例:

假设A国分别生产1单位的酒和布的时间为2小时和1小时,B国为1小时和2小时,则在布的生产上,A国有绝对优势;在酒的生产上,B国有绝对优势。

假设A国分别生产1单位的酒和布的时间为2小时和1小时,B国为6小时和2小时。

从A国考虑,酒的生产水平是B国的3倍,布的生产水平是B国的2倍,酒和布相比,A国在生产酒的方面有比较优势。

呵呵呵,从B国考虑,酒的生产水平是A国的三分之一,布的生产水平是A国的二分之一,酒和布相比,B国在布的生产方面有比较优势。

3、答:

禀赋理论强调国家间的商品交换实际上是由各国本身所拥有的自然资源、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所决定的,由于不同的产品对于不同的生产要素的需求不同,各国的禀赋将决定其各类产品生产上的相对优势,进而促生国际贸易活动。

澳大利亚与中国的贸易特点完全可以通过禀赋理论进行解释:

由于澳大利亚拥有较为丰富的各类矿产资源,远远大于其国内消费量,在矿物资源生产上相比中国有较大比较优势,出口价格相对低廉,因此,中国每年都从澳大利亚进口大量铁矿石。

而中国,由于人口众多,其比较优势主要在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因此,澳大利亚每年会从中国进口大量制造业产品及轻工业产品等。

4、答:

生命周期比较优势理论陈述:

产品具有生产周期,在周期的不同阶段,产品生产上要素密集度会发生改变,从而使得表面上的同一种产品变成了实质上不同的产品;当产品进入某个阶段密集依赖某种要素进行生产时,要素充裕度吻合该种要素的国家获得这种产品的比较优势。

例如法国属于资本充裕型国家。

而产品在生命周期中的成长期属于资本密集型产品。

所以类似法国这样的国家会获得成长期阶段的产品的比较优势。

5、答:

比较优势理论可以解释我国大量专业工业园区的优势。

什么是比较优势,它是指是指一国在所有商品上的劳动生产率都要低于另一国,即所有商品的生产均处于绝对劣势,但是相对劣势较小的商品较之那些相对劣势较大的商品而言,即具有比较优势。

何为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可以表述为:

在两国间,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并不是在任何商品上都是相等。

对于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应集中力量生产优势较大的商品,处于绝对劣势的国家,应集中力量生产劣势较小的商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互相交换,彼此都节省了劳动,都得到了益处。

其核心内容为“两利取重,两害取轻”。

比较优势理论又称比较成本论,是英国资产阶级在争取自由贸易的斗争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1815年英国颁布了《谷物法》,引起粮价上涨,地租猛增,这对地主贵族有利,却严重损害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

围绕《谷物法》的存与废,双方展开争论。

大卫·李嘉图代表工业资产阶级发表了《论谷物低价对资本利润的影响》一文,主张实行谷物自由贸易,从而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

1817年他出版了《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对商品价值理论、财富分配、地租及国际贸易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完成了比较优势学说。

6、答:

近年来我国的钢铁行业集中度现状,为了研究的简便和准确的获取数据,在此假设我国的钢铁行业即为已经上市的全部钢铁制造公司。

根据贝恩的市场结构分类,目前我国的钢铁行业属于寡占Ⅴ型的市场结构,这是一个仅仅比完全竞争型市场的行业集中度高一点的市场结构,可以说是趋于完全竞争。

而且根据植草益的市场结构分类,我国的钢铁行业根本就是竞争型的市场结构,细分来看也只是低集中竞争型市场结构。

而我国目前的现状是:

行业集中度太低,大家在低水平的竞争,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导致整体竞争力不强,资源浪费严重。

通过分析我们就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我们国家的钢铁行业集中度偏低,要想提升竞争力就必须先提高行业集中度,也就是要让大型钢铁制造企业更大更强。

(一)促进钢铁企业联合重组以提高钢铁行业集中度。

近年来,构成钢铁产品主要成本的铁矿石、能源和煤炭、电力、水、运输等产品和服的价格都在大幅度上涨,从而使得钢铁行业利润逐步向上游企业转移,削弱了钢铁企业的盈利能力。

但是,在这些资源因素价格的上涨对规模不同的钢铁企业影响是不一样的,大型钢铁企业依赖其规模优势,控制成本力度明显高于中小企业。

这就说明,有必要通过重组来实现大型钢铁企业对小钢厂并购,进而达到扩大钢铁企业规模、提高钢铁行业的行业集中度的目的,这样才能使资源、产品、设备、资本和人才等方面得到更大程度的优化,从而使其竞争力和经济效益都获得明显提高。

国家支持钢铁企业向集团化方向发展,通过强强联合、兼并重组、互相持股等方式进行战略重组,减少钢铁生产企业数量,实现钢铁工业组织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

通过实施兼并、重组,扩大具有比较优势的骨干企业集团规模,提高产业集中度。

(二)加强技术研发推动钢铁产品结构优化和技术升级。

我国在钢铁技术方面存在很大不足,要想成为一个钢铁强国,就需要在技术上加大投入。

一方面我们需要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

另一方面我们自身要鼓励研究某些特殊钢材的生产工艺,革新生产技术,调高效率。

1.增强钢铁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增强钢铁行业国际竞争力的核心。

目前,我国钢铁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因此,国家支持企业建立产品、技术开发和科研机构,提高开发创新能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艺、技术装备和产品。

支持企业跟踪、研究、开发和采用连铸薄带、熔融还原等钢铁生产流程前沿技术。

2.加速淘汰落后技术装备目前,我国钢铁生产能力中还有相当数量的落后技术装备,产品质量差、能耗高、污染重。

钢铁企业应依照环保法规要求,淘汰落后工艺、产品和技术。

加快淘汰并禁止新建土烧结、土焦(含改良焦)、化铁炼钢、热烧结矿、等落后工艺技术装备。

3.转变特钢发展模式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对特钢的需求将逐渐增加,特别是对特钢的品种和质量都将提出更高的要求。

而我国特钢企业目前的竞争力相对较弱,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特钢企业要向集团化、专业化方向发展,鼓励采用以废钢为原料的短流程工艺。

鼓励特钢企业研发生产国内需求的军工、轴承、耐热、耐冷、耐腐蚀等特种钢材,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

(三)加强铁矿石进出口管理、多渠道进口降低采购成本。

通过实行联合采购、签订长期订货合同等途径, 努力控制进口成本。

我国是铁矿砂进口大国, 如果改变目前分散采购的局面, 就完全有能力影响铁矿砂的国际贸易价格。

促进铁矿砂进口市场多元化, 实现稳定和可靠的进口供应, 以确保我国钢铁企业的生产需求。

随着近年来国际铁矿开采企业不断开展大规模的并购活动, 少数跨国公司已经主导了全球铁矿砂的出口贸易权。

我国企业应根据国际市场变化情况, 着眼未来, 分散风险, 不断扩大进口来源地,以进一步降低运输成本。

这样就可以从源头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以提升我国钢铁行业的整体竞争力。

(四)扩大海外投资,充分利用海外闲置产能。

我国的钢铁企业在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在国内产能日趋过剩,钢铁出口压力日渐增大的形势下,中国钢铁企业就应该积极扩大海外投资,充分利用海外的闲置产能,有效地转移国内过剩的产能,更好的规避钢铁出口增加可能带来的贸易摩擦。

中国钢铁行业扩大海外投资,不仅要参股或者收购海外的铁矿石资源,保障国内的铁矿石供应和回避国际铁矿石价格大幅上涨造成的损失,而且应该适度投资和并购海外产能闲置的钢铁企业,尤其是那些所在地能源富裕和环保压力较小的钢铁企业,挖掘、使用这些钢铁企业的生产潜力,供应国内市场,满足国内钢铁产品的需求,同时可以有效地占领当地钢铁市场,加大对周遍市场的拓展力度。

目前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水平已经足以造就几家全球性的钢铁大企业,进一步提高中国钢铁工业的全球影响力和话语权,立足于满足国内需求的海外投资可以减少海外投资失败的风险,逐渐培养跨国投资和经营的能力,为中国钢铁工业真正由大转强奠定基础。

经过分析得出我国产业集中度较低和外贸状况不太理想的结论后,提出4点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1.促进钢铁企业联合重组以提高钢铁行业集中度;2. 加强技术研发推动钢铁产品结构优化和技术升级;3. 加强铁矿石进出口管理、集中采购、多渠道进口以降低采购成本;4. 扩大海外投资,充分利用海外闲置产能。

7、答:

一般来说,发展中国家在产业发展的同时可能会面临两难选择:

一是按照比较优势原则发展自己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一般是低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二是进入目前缺乏比较优势、但可通过潜在劳动生产率增长培育获得竞争优势的产业(比如高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

这种潜在劳动生产率的培育过程也是动态比较优势的塑造过程。

这种动态比较优势的塑造,不仅与一国的产业结构政策相关,也与一国在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的地位与变动方向有着密切的联系。

(1)新的全球分工体系正逐渐从产业间分工向产业内、产品内分工深化。

按照静态比较优势,国际分工是在以要素密集度划分的产业间展开的。

比如,发达国家资本、技术要素密集,就专注于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品生产,发展中国家则专注于劳动要素密集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这是全球产业间分工垂直贸易的直接体现。

当前,随着科技革命和跨国公司的加速发展,全球分工开始从垂直分工向水平分工转变,越来越多的产业间分工正面临向产业内、产品内分工深化的进程。

但若按照传统比较优势进行垂直国际分工,我国产业将有可能陷入劳动密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