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资格《教育知识与能力》练习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47441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师资格《教育知识与能力》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教师资格《教育知识与能力》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教师资格《教育知识与能力》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教师资格《教育知识与能力》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教师资格《教育知识与能力》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教师资格《教育知识与能力》练习题及答案.docx

《小学教师资格《教育知识与能力》练习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师资格《教育知识与能力》练习题及答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教师资格《教育知识与能力》练习题及答案.docx

小学教师资格《教育知识与能力》练习题及答案

2015年下半年河北省小学教师资格《教育知识与能力》练习题及答案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

1、下列各项中。

哪一项不属于托儿所的保教任务?

()A:

培养幼儿的生活习惯B:

对幼儿进行适宜的艺术陶冶C:

教幼儿认识简单的字D:

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2、三个和尚没水吃的现象是____A:

社会促进B:

社会抑制C:

社会进步D:

社会退步

3、儿童全面发展教育的基础是____A:

德育B:

体育C:

智育D:

美育

4、新课程中具有现代师生关系的模式是。

A:

合作模式B:

平等模式C:

管理模式D:

授受模式E:

重视个别差异

5、提问导入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是()A:

设计好问题B:

选择好提问时机C:

选择好提问对象D:

对问题进行有效的表述

6、学生动作技能的形成需要有一定的外部条件,下列选项中,属于动作技能形成的外部条件的是()。

A.有良好的人格特征B.有科学的指导和示范C.有学习动作技能的动机D.有较丰富的知识经验

7、人力资本理论说明了A.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B.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C.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D.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

8、《未成年人保护法》所称的未成年人是指未满的公民。

A:

十六周岁B:

十七周岁C:

十八周岁D:

十九周岁E:

重视个别差异

9、下面不属于个性倾向性的是。

A:

信念B:

兴趣C:

动机D:

气质

10、学生通过认识书本知识去认识客观世界.这反映了下列教学过程特点中的____A:

愤心求通而未得之。

悱口欲言而未能其貌B:

愤愤怒。

悱想说而说不出来C:

愤感觉不满足,努力地去做。

悱感觉心情不舒畅D:

愤因不满意而心情激动。

悱感觉心情不舒畅

11、”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等神话故事出自下列哪部作品____A:

《山海经》B:

《封神榜》C:

《搜神记》D:

《史记》

12、某幼儿园一群幼儿围着火炉烤火,教师张某离开教室取东西。

幼儿甲玩火点燃了幼儿乙的衣服,乙带火跑出教室,被人发现将火扑灭。

经检查乙烧伤面积达35%,住院治疗造成经济损失30000余元。

这一损失应由()A:

幼儿园承担,幼儿甲的监护人适当赔偿B:

幼儿甲的监护人承担,同时责令张某适当赔偿C:

幼儿甲的监护人承担,同时责令幼儿园适当赔偿D:

张某和幼儿园共同承担

13、制订课程计划的首要问题是____A:

学科设置B:

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C:

学科顺序D:

课时分配

14、决定教师职业能否有作为的根本是__。

A.教师的能力B.教师的文化素养C.教师的科研水平D.教师的职业道德

15、”因材施教”教育原则的依据是人的身心发展的。

A:

阶段性B:

个别差异性C:

顺序性D:

不均衡性

16、中学高级、一级教师职务聘任由()聘任。

A:

国家教育部B:

省级教委C:

地市一级教育局D:

县级教育局

17、为全体人民服务,为每一位受教育者提供同样的机会体现了现代教育____的特征。

A:

公共性B:

生产性C:

科学性D:

未来性

18、儿童学习简单口语的最佳期是。

A:

1~2岁B:

2~4岁C:

4~5岁D:

5~6岁

19、我国学校德育内容的“主旋律”是。

A: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B: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劳动教育C: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理想教育D:

爱国主义、劳动教育和理想教育E:

重视个别差异

20、教师职业教育道德内容主要包括政治理论、____和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等。

①教育方针②政策③法律法规④教师职业道德规范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

21、寻求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案,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的问题解决阶段是__A.分析问题B.提出假设C.发现问题D.检验假设

22、一个测验的效度不包括__。

A.内容效度B.构想效度C.预测效度D.直接效度

23、学生经常利用画表格的方式来对学习内容进行整理归类,这是运用了。

A:

复述策略B:

精细加工策略C:

模式再认策略D:

组织策略

24、根据心理学的研究,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是指人的身心发展具有__A.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相对性B.阶段性、相对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C.顺序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相对性D.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

25、柏克赫斯特创立的学制是____A:

理论课和实践课B:

讲授课和练习课C:

新授课和巩固课D:

单一课和综合课E:

自习课和辅导课

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

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0.5分)

1、制约学校课程的因素主要有__。

A.生产力B.社会C.知识D.儿童E.政治

2、心理学家发现,不论民族、国家、地区,儿童获得语言过程的顺序具有一致性,这说明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具有__特点。

A.阶段性B.特殊性C.连续性D.一般性

3、道德情感主要包括等几种。

A:

直觉的道德情感B:

想象的道德情感C:

伦理的道德情感D:

感性的道德情感E:

理智的道德情感

4、是研究者通过搜集某种教育现象发生、发展和演变的历史事实,加以系统客观分析研究,从而揭示其发展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A:

个案法B:

历史法C:

叙事法D:

调查法

5、下列有关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学习难度大,学习动机水平高.学习效果好②学习难度大,学习动机水平低。

学习效果好③学习任务容易,学习动机水平高。

学习效果好④学习任务容易,学习动机水平低.学习效果好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②④

6、对技能品质的评价,可以从以下哪几个方面进行?

A:

意识的控制程度B:

反馈C:

操作程序的特点D:

创新性E:

效率

7、对学生影响最大、最直接的人是()。

A.同辈群体B.教师C.父母D.兄弟姐妹

8、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A:

高尔登B:

华生C:

霍尔D:

吴伟士E:

施太伦

9、”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反映了____的德育方法。

A:

道德认识B:

道德情感C:

道德意志D:

道德行为

10、教师传播知识和影响学生的重要工具是()A:

知识B:

技能C:

方法D:

语言

11、以守恒观念的形成为标志的认知发展阶段是()A:

感知运动阶段B:

前运算阶段C:

具体运算阶段D:

形式运算阶段

12、从我国的有关法律法规来看,国家在保证学生的受教育权方面负有重要责任,以下哪些方面是国家为此做出的努力?

()A:

为所有学生提供正常的教育机会B:

关注贫困学生,设立帮困基金C:

关注残疾学生,设立特殊的教育机构D:

实施奖学金、助学金、贷学金制度E:

学生无权因学生交不起学杂费或其他摊派费用而让学生停学、退学或变相开除

13、儿童的发展是通过。

A:

对物体的操作和与人的交往而发展的B:

聆听教师讲授知识而发展的C:

观察教师的操作过程而发展的D:

观看电视卡通节目而发展的

14、我国现代学制产生于____A:

间接地获得知识B:

获得间接经验C:

有教师帮助去获得知识D:

有同学帮助去获得知识

15、关系转换理论是由____提出来的理论。

____A:

格式塔心理学家B:

贾德C:

桑代克D:

布鲁纳

16、儿童在知道“芹菜”“萝卜”和“土豆”等概念之后,再学习“蔬菜”概念,这种学习是。

A:

上位学习B:

下位学习C:

并列结合学习D:

归属学习

17、教育目的具有()作用。

A.导向B.评价C.激励D.规范E.选择

18、下列哪种方法不利于缓解或调控幼儿激动的情绪?

A:

安抚B:

转移注意C:

冷处理D:

斥责

19、口渴会促使人作出觅水的行为活动,这是动机的____A:

信度B:

效度C:

区分度D:

难度

20、国内最早提出“教育形成交往起源说”的人是____A:

道德认识B:

道德情感C:

道德意志D:

道德行为

21、最早提出自我效能感的心理学家是__A.班杜拉B.斯金纳C.布鲁纳D.维纳

22、《雷雨》中在爱情上表现了最强烈抗争精神的女性是。

A:

繁漪B:

鲁侍萍C:

四凤D:

周萍

23、下列哪些是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学生享有的合法权利__A.受教育权B.人格尊严权C.身心健康权D.隐私权与名誉权、荣誉权

24、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____A:

教学B:

课外活动C:

生产劳动D:

社会活动

25、榜样法是以他人的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

A:

高尚思想B:

模范事迹C:

模范行为D:

卓越成就E:

富有知识性、趣味性

《生命列车》

TheTrainOfLife

(赠品)

1.不久以前,我读了一本书。

书中把人生比作一次旅行。

2.人生一世,就好比是一次搭车旅行,要经历无数次上车、下车;时常有事故发生;有时是意外惊喜,有时却是刻骨铭心的悲伤……

3.降生人世,我们就坐上了生命列车。

我们以为我们最先见到的那两个人------我们的父母,会在人生旅途中一直陪伴着我们。

4.很遗憾,事实并非如此。

他们会在某个车站下车,留下我们,孤独无助。

他们的爱、他们的情、他们不可替代的陪伴,再也无从寻找。

5.尽管如此,还会有其他人上车。

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将对我们有着特殊的意义。

6.他们之中有我们的兄弟姐妹,有我们的亲朋好友。

我们还将会体验千古不朽的爱情故事。

7.坐同一班车的人当中,有的轻松旅行。

8.有的却带着深深的悲哀……还有的,在列车上四处奔忙,随时准备帮助有需要的人…… 

9.很多人下车后,其他旅客对他们的回忆历久弥新……但是,也有一些人,当他们离开座位时,却没有人察觉。

10.有时候,对你来说情深义重的旅伴却坐到了另一节车厢。

你只得远离他,继续你的旅程。

11.当然,在旅途中,你也可以摇摇晃晃地穿过自己的车厢,去别的车厢找他……

12.可惜,你再也无法坐在他身旁,因为这个位置已经让别人给占了…...

13.没关系。

旅途充满挑战、梦想、希望、离别……就是不能回头。

因此,尽量使旅途愉快吧!

14.善待旅途上遇见的所有旅客,找出人们身上的闪光点。

15.永远记住,在某一段旅程中,有人会犹豫彷徨,因为我们自己也会犹豫彷徨。

16.我们要理解他人,因为我们需要他人的理解。

17.生命之谜就是:

我们在什么地方下车?

坐在身旁的伴侣在什么地方下车?

我们的朋友在什么地方下车?

我们无从知晓……

18.我时常这样想:

到我该下车的时候,我会留恋吗?

我想我还是会的。

和我的朋友分离,我会痛苦。

让我的孩子孤独地前行,我会悲伤。

我执著地希望在我们大家都要到达的那个终点站,我们还会相聚……

19.我的孩子们上车时没有什么行李,如果我能在他们的行囊中留下美好的回忆,我会感到幸福。

20.我下车后,和我同行的旅客都还能记得我,想念我,我将感到快慰。

21.献给你,我生命列车上的同行者,祝您旅途愉快!

1.Notlongago,Ireadabook,inwhichaman’slifewascomparedtoajourney.

2.Thelifeofamanisjustlikeahitchhiking,duringwhichmanytimeswegoupanddown.Nowandthenthingswillhappenaccidently,someofwhicharetobeunexpectedexcitement,whilesomeheart-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