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种植规范.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466221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8.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铃薯种植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马铃薯种植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马铃薯种植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马铃薯种植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马铃薯种植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铃薯种植规范.docx

《马铃薯种植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铃薯种植规范.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铃薯种植规范.docx

马铃薯种植规范

津引薯八号”(选自Favorita)马铃薯品种介绍

一.品种特性:

株高50厘米左右,直立型,分枝少,根系发达,生长势强,叶片肥大,叶色浅绿,花浅藕荷色,黄皮黄肉,芽眼浅平,肉质脆嫩,品质好,结薯较集中,商品薯大薯率较高。

较耐盐碱,丰产性强。

生育期90天左右,休眠期短,是理想的极早熟品种。

该品种与我国目前调种的主栽品种相比有四个显著优点:

1、早熟性:

六月上、中旬即可上市,比东农303生长期相似,比小白令提早15—20天。

适于一二季作地区栽培。

2、丰产性:

园田栽培亩产5000斤左右,大田栽培可达4000斤。

3、抗病性:

系脱毒种薯,生产种田间病毒病发病率在5—10%。

4、经济效益高:

该品种休眠期极短,出苗快,若采用催芽盖地膜,提早10天上市,薯快大而整齐极受市民的欢迎,且面向东南亚出口,有广阔市场的前景。

该品种是当前我国更新换代新品种。

二、栽培要点:

1、生长期:

三月上旬催芽,中、下旬播种。

六月上、中旬收获。

2、株行距:

46.2*20cm,每亩7000株左右。

3、肥水管理:

马铃薯要求土壤疏松,透气性好,出苗后及时中耕。

苗高8—9寸时进行高垄培土,培土后浇水二次,以后视天气情况。

小水勤浇(半沟水),防止大水浸灌。

近郊肥沃园田注意蹲苗,以防徒长。

无公害农产品平凉市地膜马铃薯栽培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平凉市无公害地膜马铃薯的基地建设,栽培技术、水肥管理方法、病虫害防治及采收要求。

本标准适应于平凉市区域无公害地膜马铃薯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的协议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8406.1无公害蔬菜安全要求

GB/T18407.1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要求

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DB62/T799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马铃薯

俗名洋芋,属茄科植物,富含淀粉、蛋白质和维生素,粮菜兼用,也可作饲料及工业原料。

3.2地膜马铃薯

是采用地膜覆盖栽培马铃薯的一种方法。

4产地环境

具有适宜马铃薯种植的土地,土地应平整,土壤优良、肥沃。

产地应选择不受污染源影响或污染物含量限制在允许范围内,生态环境良好的农业生产区域。

土壤重金属背景值高的地区,与土壤、水源有关的地方病高发区不能生产无公害地膜马铃薯。

无公害地膜马铃薯产地灌水质量、空气质量、土壤质量应符合GB/T18407.1规定。

5播前准备

5.1选地倒茬

5.1.1应选择地势高燥,土壤疏松,土层深厚,易于排灌的沙壤土,以微酸土壤最为适宜,土壤透气性好,以利块茎的膨大及生长发育中对二氧化碳和根系的氧量需求。

5.1.2不宜进行连茬种植,也不宜与烟草、茄子、蕃茄等茄科类作物以及甜菜、甘薯、胡萝卜等喜钾作物轮作。

适宜与谷子、麦类、玉米、高梁、豆类作物3--5年轮作。

5.2整地

对选好的种植地应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机耕深翻,接纳雨水或引水灌溉。

机耕深度应达30cm以上。

早春不宜深耕,只需浅耕一次,耱细整平。

5.3施底肥

5.3.1用量

亩施农家肥3000kg,尿素9kg--15kg,过磷酸钙20kg--30kg,硫酸钾25kg。

5.3.2方法

在秋季结合深耕一次施入充分腐熟的农家肥,切忌使用未充分腐熟的农家肥,春季开沟条施化学底肥。

5.4选种

应选用无毒种薯作种子,建议选用“大白花”、“大日月”、“小日月”、“陇薯3号”、“大西洋”、“夏坡蒂”、“费乌瑞它”、“庄薯3号”等品种。

6播种

6.1催芽时间

地膜马铃薯应在晚霜结束前20天--25天,3月上旬阳畦催芽。

6.2苗床整理

6.2.1地膜马铃薯苗床的建造

阳畦呈东西方向,长度依种薯而定,亩需苗床长3m,宽1.7m,在北边筑高50cm,宽20cm的土墙,南面与地面持平。

后在畦内取土深30cm,东西两侧土墙筑成斜坡状。

6.2.2营养土垫苗床

先在建好的阳畦内灌适量水,待凉干后,填入半湿状态的细沙或细土,厚度10cm。

6.3种薯处理

6.3.1切块

催芽前1--2天选择表面光滑,无病变,无伤,薯形整齐的薯块,以芽眼为中心切块,块重在30g--50g,并带有1--2个芽眼。

切块用的刀具,需用3%高锰酸钾或75%酒精消毒,每切一次薯消毒一次。

也可采用50%的盐开水消毒,切过薯块后用盐开水将刀具和垫板冲洗几次。

6.3.2整薯

选用50g左右的无病整薯,直接播种。

6.3.3用量

每亩用种量120kg--130kg。

250斤

6.3.4药剂处理

切块后用5PPM--10PPM的“九二O”溶液浸泡切成的薯块15分钟,整薯浸泡30分钟。

6.4催芽

把切好的种薯摆在苗床,芽眼向上,分层共摆10cm--20cm厚,上面覆盖3cm—5cm的细沙或细土,盖上棚膜。

每隔10天检查一次,待15天--20天当薯块长出1cm的白芽时,便可上大田播种。

播种前应除去腐烂变质的和未发芽的薯块。

6.4.1苗床温湿度管理

苗床内温度应保持10℃--18℃,空气相对温度保持在60%--80%,温度不超过20℃,干燥时补充水分。

6.5大田播种

6.5.1播期

气温达到5℃--7℃,10cm土层温度稳定在7℃--8℃时,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

6.5.2种植密度

地膜马铃薯实行垄作双行栽培,垄宽为60cm,行距50cm。

早熟品种密度为4000株/亩--4500株/亩,株距30cm--33cm;中熟品种密度为3000株/亩--4000株/亩,行距50cm,株距33cm--37cm;晚熟品种密度为3000株--3500株,行距50cm,株距38cm--44cm。

6.5.3播种方法

播种时用划行器按80cm,30cm--40cm划出宽窄行,在宽行中间开两条相距40cm的沟,沟深5cm--8cm,将催好的芽按株距30cm--40cm,摆放沟内,使薯块芽眼朝上,然后覆土8cm--10cm,整平垄面,覆膜。

7田间管理

7.1幼苗期管理

7.1.1放苗

7天--10天出苗后,及时放苗,防止烫苗。

并给幼苗周围培土压膜,每天应及时检查,放苗,直到幼苗出齐。

7.1.2补苗

出苗后经检查对没有出苗的应及时补栽,其方法:

在播种时将薯块密植于地头,专门作补苗用,有利于带土移植,提高成活率。

7.1.3配施水肥

7.1.3.1当幼苗长到8片--10片真叶时,应施肥灌水。

7.1.3.2施肥应用速效性氮肥,在幼苗外侧基部6cm--10cm处打孔,每株施尿素2g或硝铵3g--5g,也可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

7.1.3.3结合施肥,应及时灌水,宜早不宜迟。

7.2结薯期管理

7.2.1追肥灌水

7.2.1.1结薯期追肥应以磷钾肥为主,适当配施氮肥,每隔7天--10天进行一次根外追肥,其方法:

用15kg水加入磷酸二氢钾或硫酸钾20g--30g,叶面喷施。

7.2.1.2灌水

结合追肥,灌水一至二次。

7.2.2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

在马铃薯现蕾盛期和开花初期,可采用“矮壮素”喷洒茎叶,以控制茎叶过度生长,促进块茎膨大。

7.2.3病虫害防治

农药使用严格执行GB4285之规定。

禁止使用的化学农药按(附录A)执行,马铃薯常见病虫害防治,按表1执行。

8采收

8.1采收期

6月中下旬,宜早不宜晚,在雨季和高温来临前收获。

8.2方法

应在晴天,土壤干爽时进行。

采收时要避免薯块损伤。

9贮存

对采收的马铃薯,应在阴凉通风的室内、窖内或阴棚下堆放预贮,薯堆不高于0.5m,注意通风、避光。

预贮时间一般为10天--14天。

场地要求干净、卫生,禁止与有毒有害物一同堆放。

10安全要求

无公害马铃薯安全质量应符合GB18406.1规定。

第一节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马铃薯种植遍及全国各省,按生态类型分主要有四大区域,包括北方—季作区、中原二季作区、南方二季作区和西南单双季混作区。

各区所需品种,栽培措施都有所不同,但根据马铃薯的生物学特性,欲获得高产,在栽培技术中仍有共同之处。

马铃薯是以地下块茎为收获产品,为促进高产,就要为块茎在地下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

深耕可以使土壤疏松,提高蓄水、保水能力,协调土壤中水、肥、气、热肥力因素,为马铃薯根系和匍匐茎、块茎的生长提供舒适的生长环境。

马铃薯块茎播种后产生的根系为须根系,穿透能力较差。

土壤疏松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发育,有强大的根系,可以增强吸收土壤中水分、养分的能力,源源不断输入地上部分,使植株生长健壮,光合能力增强,光合产物增多,为高产提供物质基础。

因此,深耕是马铃薯高产的基础。

据黑龙江、山西、甘肃研究报道,耕深15--18厘米时,松土层可达30厘米,较浅耕的增产10%。

耕深达到36厘米的,比耕深18厘米的可增产63.1%。

可见整好地是马铃薯高产的前提。

防治病虫草害马铃薯生育期间经常受到病、虫害的侵染,其中主要病害有病毒病、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生理病害虫害主要有:

蚜虫、马铃薯瓢虫、蛴螬、蝼姑地老虎马铃薯块茎蛾等,如不及时防治会严重影响产量和块茎品质。

病、虫害的种类,发生时期,危害程度各地均有不同,了解和掌握当地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经验很重要。

病虫害的发生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旱易发生虫灾,涝易发生病害。

根据当地天气长期预报及植保部门发布的病虫害发生趋势,及早防治,预防为主,可大大减少投入。

田间杂草防除:

马铃薯田间杂草与作物争水、争肥、争阳光,导致马铃薯减产。

杂草防除有机械除草、人工除草和药剂防治三种方式。

机械除草主要利用翻、耙、耢等整地方式,消灭耕层杂草。

人工除草应结合松土和培土进行。

苗前铲地可以将表层已萌发的杂草嫩芽根系切断,使嫩芽暴露于地面晒死,除草效果好,另外可提高地温有利于出苗。

苗出齐后,即团棵期,结合松土提高地温,促进根系发育,铲第二遍地,将杂草连根铲出晒一两天后进行培土。

发棵期株型已定型,此期为促使植株形成粗壮叶茂的丰产型植株,应铲第三遍地,清除田间杂草,进行第二遍培土。

药剂防除杂草应主要在播种后、出苗前进行。

因马铃薯叶片对除草剂敏感,所以用药要慎重。

一般用50%乙草胺乳油1--1.2升兑水380公斤喷于垄表,然后覆盖地膜,除草效果可达90%。

另外,可用赛克津每公顷使用药1.5公斤加水40公斤喷洒,可杀死多种杂草。

农田杂草的防除,应遵循综合防治的原则,即播前以机械方式消灭一部分杂草、播种后出苗前用药剂防除一部分杂草,团棵及发棵期结合松土和培土进行人工除草,这样利用综合措施可基本消除田间杂草,增产效果一般在10%以上。

收获技术是田间管理的最后环节,关系到提高商品质量问题,所以必须引起重视。

马铃薯成熟时,地上秧棵尚未枯萎,地下块茎的皮相当嫩,稍不注意就会破皮。

块茎破皮后,极易感染病菌,同时破皮处变褐,影响商品性。

收获前一周至十天,应先将秧棵割掉,使块茎在土中后熟,表皮木栓化,收获时不易破皮。

另外,收获时,人工捡拾堆放小堆,田间晾晒。

人工捡拾时,随时进行分级,把破损薯、病薯单放。

晾晒1—2天后,运回贮藏地点,贮藏地要干燥、通风、遮荫。

有的地方收获后用土埋假贮,防止块茎见光变绿。

总之,收获时要尽量减少破皮和破损块茎数量,晾晒一下是为了使块茎蒸发一部分水分,减少贮藏时的损失。

马铃薯贮藏技术马铃薯贮藏的目的主要是保证食用、加工和种用品质。

食用商品薯的贮藏,应尽量减少水分损失和营养物质的消耗,避免见光使薯皮变绿,食味变劣,使块茎始终保持新鲜状态。

加工用薯的贮藏,应防止淀粉转化为糖。

种用马铃薯可见散射光,保持良好的出芽繁殖能力是贮藏的主要目标。

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管理,才能避免块茎腐烂、发芽和病害蔓延,保持其商品和种用品质,降低贮藏期间的自然损耗。

第二节马铃薯起垄覆膜栽培技术

马铃薯起垄覆膜栽培技术平均亩产鲜薯1850公斤,较露地亩产增产400多公斤,亩增加纯收入150元以上,它适宜于全省春早播马铃薯种植区。

技术要点:

一、播前准备

1、选好地块。

马铃薯不宜连作,适宜与豆类,禾谷类和油菜等作物轮作,平坦地、宽幅梯田或缓坡地均可栽植,但要求土层深厚、土质疏松、保水保肥能力强的中等地。

2、施足底肥。

马铃薯是喜钾作物,应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氮、磷、钾平衡配套施肥。

结合整地亩施腐熟农家肥3500公斤,整地后亩施磷酸二铵15公斤或普钙45公斤,碳酸氢铵15公斤,硫酸钾25公斤作底肥;也可亩施碳酸氢铵100公斤,磷酸复合肥40公斤。

为防治地下害虫,亩用50%的辛硫磷0.25公斤或90%敌百虫晶体0.5公斤兑水15公斤喷在50公斤粉碎炒香的油渣上,化肥应混合拌匀耙入地下,使肥、药、土充分混合,严防芽块直接与化肥或农药接触。

3、规范起垄。

纯种田块,一般垄面宽60-70厘米,垄高15-20厘米,垄间距20-50厘米,垄面呈弧形。

4、间作套种。

以马铃薯和玉米套种为主,它主要分为两种带型;—是135厘米带型,马铃薯、玉米各种两行,马铃薯按30厘米×18厘米的行株距播种。

马铃薯与玉米间距66厘米;玉米间行距33厘米,株距21厘米;另一种是150厘米带型,马铃薯按36-45厘米×18厘米的行株距播种两行,留空带按45厘米×18。

厘米的行株距春播玉米两行,距马铃薯36-40厘米。

二、规范种植

1、种子处理。

挑选薯皮光滑细嫩、薯块完整、无病虫害、无冻伤的幼龄或壮龄薯块。

同时,要求每个薯块要带1-2个芽眼,以30-50克为宜,提倡用25克左右的小种薯整块播种。

切块应随切随播,亩用种量150公斤左右。

2、适时播种。

我市平坝地区一般在11月下旬到12月上旬,半高山以上地区在1月中下旬至2月下旬播种。

3、播种方法。

起垄后趁墒先播种后覆膜,每垄种两行。

垄上行距40厘米,株距20-25厘米,播种先在垄上两边开沟,沟深15厘米,播种行与垄边距10-15厘米,顶垄沟摆放种薯,使薯芽向上,播深6-8厘米。

播后覆土整平垄面,覆膜。

严禁缺墒播种。

4、规范覆膜。

选用70-80厘米宽,0.008毫米厚的地膜为好,上端拉平、两端压实,在垄膜上每隔2-3米压一土腰带,防大风揭膜。

三、田间管理

1、破膜放苗。

当幼苗长出1-2片叶时立即放苗。

原则是放大不放小,放绿不放黄。

时间应选择在晴天上午10时以前、下午4时以后,阴天可全天放苗。

2、间苗补苗。

原则是去小留大、去弱留强,不能伤根,不能掘动薯块,每穴留一株。

3、合理密植。

间作套种田亩留苗4000-5000株;纯种田,坡地亩留苗4000-4500株,平地水肥条件好的田块亩留苗5000株左右。

4、适时追肥。

在做好中耕除草、温度管理和水分管理的同时,还要在马铃薯块茎膨大初期进行追肥,亩追施尿素10公斤或复合肥6公斤。

方法是在株间打孔深施或结合灌水进行追施。

无浇灌条件的田块,可用2%的尿素液或亩用0.2-0.3公斤磷酸二氢钾兑水50公斤进行叶面喷施。

5、适时化控。

当马铃薯生长至到现蕾期即块茎形成期时,对茎叶生长过旺有徒长趋势的田块,亩用15%的多效唑40-50克,兑水40公斤,均匀喷在茎叶上,控旺防徒长。

6、防治病虫害。

—般在中心病株发现后3-5天打第一次药,并及时拔除中心病株,以后每隔7-10天打—次;药剂可用75%代森锰锌或80%大生可湿性粉剂100克/亩,兑水40公斤喷施。

发现有蛴螬、地老虎等地下害虫危害,可用90%的敌百虫做毒饵撒于田间诱杀。

蚜虫危害,可用25%的溴氰菊酯,2.5%的氰戊菊酯或2.5%的功夫乳抽,亩用量10-15毫升,兑水50公斤,进行喷雾。

四、适时收获

马铃薯植株枯萎,大部分茎叶变黄,块茎停止膨大时是最佳收获期。

第三节马铃薯稻田免耕稻草全程覆盖栽培技术

马铃薯稻田免耕稻草全程覆盖栽培技术是在水稻收获后,稻田免耕,直接开沟成畦,将种薯摆放在土面上,并用稻草全程覆盖,配合适当的施肥与管理措施,直至收获鲜薯的一项马铃薯省工节本、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是马铃薯的轻型栽培技术。

它一改传统种植方法需要翻耕整畦,施肥播种,中耕除草和挖薯的做法,改“种薯”为“摆薯”,改“挖薯”为“拣薯”,整个过程可形象地概括为“摆一摆,盖一盖,拣一拣”,省去了翻耕整地、挖穴下种、中耕除草和挖薯等诸多工序,管理粗放,省工节本,且产量高,效益好。

其主要技术环节有:

1、选地整畦。

稻草覆盖栽培马铃薯宜选择耕层深厚、土壤肥沃疏松,排灌良好,富含有机质的中性或微酸性稻田。

水稻收割前一个周开沟放干田水,水稻收割时稻桩不宜过低或过高,以留桩15~20厘米为好。

播种前先划畦开沟,畦宽1.4~1.6米,沟宽20~30厘米,沟深15~20厘米。

开沟时挖起来的泥土要均匀地抛在畦中间,畦面要整成弓背形,以利于排水。

田间大草可人工铲除,不可施用除草剂。

2.种薯处理。

选择无病虫害,无冻害、表皮光滑新鲜,单个重在20克以上的块茎作种薯。

还未通过休眠期种薯的,需进行催芽,打破种薯的休眠,以促使芽早萌发,早出苗,且出苗整齐。

播前根据薯块萌芽的分布及薯块的大小,将种薯切成2~4块,每一块必须保证有一个健壮的萌芽。

将分切好的薯块在多菌灵溶液中浸3~5分钟,捞出后摊开将表面水分晾干,用草木灰拌种,以防切口感染腐烂。

3.播种及施肥。

播种期的确定,作为早熟菜用马铃薯在8月下旬-9月中旬播种;一般的在10月下旬-11月上中旬播种为宜,原则是不能影响来年栽水稻。

将经过处理的种薯直接摆放在畦面上,一般每畦摆种4~5行,行距30~40厘米,株距20~30厘米,每亩播4500~5500株左右。

播种时把种薯稍微用力压一下,使芽眼与土壤充分接触。

播完后在种薯上覆盖腐熟的栏肥或焦泥灰,然后在行间撒施氮磷钾三无复合肥。

肥力水平一般的田块,每亩应施腐熟栏肥1500公斤,三元复合肥50公斤左右。

如用化肥作基肥的,肥料应施在离种薯6~8厘米的行间,防止化肥与种薯直接接触造成伤苗。

4.苗期管理:

针对底肥未施足的情况,一要增施钾肥,用磷酸二氢钾3%的溶液进行叶面喷施;二是施用沼液,亩施沼液1500公斤。

5、盖草与水分管理。

播种后用稻草均匀地覆盖在畦面上,轻轻拍实,厚度一般以8~10厘米为好。

盖草太厚不利于出苗,太薄则容易形成绿薯,还会影响产量。

盖草后进行清沟,将沟中挖起来的泥土均匀地压在稻草上,以防稻草被大风刮跑,造成种薯外露。

稻草覆盖栽培马铃薯不需进行追肥与中耕除草,但必做好水分管理。

在马铃薯生长发育期,必须保证有足够的水分,特别是薯块膨大期,地上部蒸腾旺盛,地下茎生长迅速,这时需水量最多,土壤应经常保持湿润状态,以促进块茎膨大,同时也有利于稻草的腐烂。

干旱时应采取小水顺畦沟灌,使水分慢慢渗入畦内。

不可用大水漫灌。

在多雨季节或低洼地方,应注意排水防渍。

6.适时收获。

当茎叶呈现黄色时,即为薯块成熟的特征,就可收获。

利用稻草覆盖种植马铃薯,70%的薯块都生长在土表,收获时只要将稻草拨开,将马铃薯拣起来即可,非常方便。

第四节脱毒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马铃薯无论在贵州还是在我国都是一种重要的农作物,又是唯一粮菜兼用型作物,因此,在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可是,马铃薯在栽培过程中,因病毒危害,会出现植株矮化,产量降低,品质下降的退化现象,严重阻碍马铃薯的生产和利用。

应用生物技术,对马铃薯脱毒,扩繁出脱毒种薯用于生产是近年解决马铃薯退化问题,提高马铃薯品质和产量的主要技术措施。

现将贵州脱毒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操作规程介绍如下:

(一)选种

1、春薯一熟区选择生育期长的迟熟品种,如合作88、疫不痂、会-2、赤褐布尔班克等,搭配中迟熟品种坝薯10号,威芋3号等。

2、春、秋薯两熟区(我市属于这个区域)西南部:

春薯选择中熟品种,如大西洋、克新1号等,搭配早熟品种费乌瑞它,中薯2号等;秋薯选择早熟品种,搭配中熟品种。

中、东部:

春、秋薯均选择早熟品种费乌瑞它、中薯2号等,搭配中熟品种大西洋、克新1号等。

周边低热区:

春、秋薯均选择中早熟品种。

3、注意事项种用种薯应从留种地中选择,严格去杂去劣;贮藏期间科学管理,确保种薯完好;选择品种应具备原品种典型特性,薯块完整,薯皮光滑,色泽鲜艳,无病虫、无冻伤、无破损。

(二)种薯处理

1、消毒种薯带菌(如疮痂病、粉痂病等)可用40%甲醛1份对水200份,喷洒种堆或浸种5分钟后,取出用薄膜密闭2小时,再摊开于通风处晾干。

2、催芽整薯30克左右,大薯切块后30~40克,保持2~3个芽眼。

用20X10-6赤霉素液混合1%硫脲浸种20~30分钟,取出晾干,置于通风,凉爽,散射光处,用一层湿沙(或湿木屑),一层种薯,放2~3层种薯后再盖上湿草(或湿麻袋)保湿,4~7天后芽长1厘米,取出炼芽1~2天,芽绿,播种。

3、注意事项严格控制药剂浓度和浸种时间;要求芽齐,芽壮;切块用工具严格用酒精消毒,切后薯块用草灰拌和消毒,防止病菌感染;冷藏种薯出库后,要进行2~3天回暖,接近室内外温度后,才能消毒,催芽。

(三)整地施肥

1、整地应选择土质疏松,通气良好,微酸性轻沙土壤作栽培地。

实行多犁多耙,深耕7寸以上,使土壤细碎平整。

旱地作厢或起垄,稻田起垄。

宽厢10~12尺,窄厢6尺以上;宽垄3尺,窄垄1.5尺。

2、施足底肥亩产1000公斤薯块,需纯氮肥5公斤,磷肥2.2公+斤,钾肥10.2公斤。

80%作底肥。

按纯氮肥计,约需优质腐熟厩肥1250公斤,过磷酸钙10公斤,硫酸钾10公斤。

垄作开沟,厢作打窝(沟),均匀将肥料施于沟(窝)内作底肥。

3、注意事项忌茄科,块根类作物连作。

整地要细,特别是播种窝周围,防止有大土块。

开好中沟,边沟,尤其是稻田种薯十分必要。

要保证施肥量,施肥量可随产量指标提高而增加.肥料要充分和土壤混合,防止烧种,烧芽。

(四)播种1、播种期春薯一熟区:

2月下旬~3月上旬。

春秋薯两熟区:

①春薯:

西南部1月下旬~2月上旬;中东部2月上旬~2月中旬;周边低热区12月中旬~12月下旬。

②秋薯:

西南部8月上旬~8月中旬;中东部8月中旬;周边低热区9月中旬。

高寒区前期覆膜增温,保湿。

春薯适时早播避雨防晚疫病。

秋播薯早霜前收,适时早播,防早霜。

2、播种干旱土松,深播3~4寸,湿润,粘重浅播2寸以上。

大薯宜深,小薯宜浅.切块薯,切口朝下,整斤/亩。

根外追肥均匀,防止漏喷。

(五)病虫防治

1、晚疫病用1:

100波尔多液和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300~400倍液或3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防治。

同时,做好开沟排水工作,发现病株及时剔出处理。

2、轮枝菌黄萎病整地前亩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4公斤或此药与20%地茂散可湿性粉剂按2:

1混合3公斤,深耕入土。

3、立枯丝核菌病3~4公斤/亩敌克松土壤消毒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隔周喷一次,每次亩用药液100公斤,喷2~3次。

4、青枯病每穴灌2%甲醛溶液或20%石灰0.5公斤消毒,发病初期用链霉素100X10-6~200X10-6或30%DT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70%DTM可湿粉剂500~600倍液喷雾,每7~10天喷一次,连续3~4次,也可灌根,每株0.5公斤。

5、黄蚂蚁,地老虎用50%锌硫磷乳油与基肥混合,每亩0.2公斤。

忌用未腐熟的猪粪水。

(六)收获大部分茎叶枯黄脱落,块茎颜色变深,块茎易于脱落时进行。

选晴天轻挖去块茎表面泥土,轻放晾干水气,尽量减少破损。

(七)贮藏1、架贮在室内散射光条件下,或室外搭棚防日晒雨淋.架层距45~50厘米,架宽100~120厘米,长度依条件而定,每层架放块茎1~2层。

2、室内堆放选阴凉散射光处,每堆3~4层,堆宽4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