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报表粉饰的手法.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463489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60.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务报表粉饰的手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财务报表粉饰的手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财务报表粉饰的手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财务报表粉饰的手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财务报表粉饰的手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财务报表粉饰的手法.docx

《财务报表粉饰的手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务报表粉饰的手法.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财务报表粉饰的手法.docx

财务报表粉饰的手法

肖太寿财务报表粉饰的手法

  评论:

0条 查看:

2090次 xiaotaishou发表于2009-01-2215:

04

  财务报表粉饰的手法

综观中国证监会和新闻媒体披露的会计造假丑闻,我国上市公司粉饰报表可归纳为12种惯常手法,区分为传统手法和现代手法两大类。

一、传统的财务报表粉饰手法

   传统的财务报表粉饰手法,主要包括:

提前或推迟确认收入,或者确认虚假的收入;利用虚拟资产高估利润;期间费用资本化;借助股权转让“炮制”利润;高估存货成本少计销售成本;利用其他应收应付款隐瞒亏损或藏匿利润。

(一)操纵收入确认时间或确认虚假收入

利用收入确认粉饰报表的典型手法是提前或推后确认收入、或者确认虚假的收入。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1]。

收入包括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和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

正确确认企业在某一会计期间的收入是正确核算企业利润的基本条件。

对于收入的确认,何时确认,确认多少收入需要大量的职业判断。

《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对收入确认的规范,遵循的是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

在商品销售的交易中,该准则要求企业在确认收入时必须同时满足下列五个条件:

1.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买方;2.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有效控制;3.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4.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5.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在确定劳务收入时,如果在同一会计年度内开始并完成的劳务,应在完成劳务时确认收入。

 如劳务的开始和完成分属不同的会计年度,在提供劳务交易的结果能够可靠估计的情况下,应当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提供劳务的收入。

提供劳务交易的结果能够可靠估计,是指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1.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计量;2.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3.交易的完工进度能够可靠地确定;4.交易中已发生和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收入准则对收入的确认主要着眼于经济实质,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许多需要会计人员进行职业判断的余地,也为管理当局进行会计报表粉饰提供了余地。

而且,对收入进行粉饰,并不像前面的几种报表粉饰手段,会计准则要求进行披露,较容易进行分析。

因此,对收入进行粉饰,一般外部的投资者通过分析会计报表较难发现。

上市公司操纵收入确认的手法,可归纳为9种:

1.寅吃卯粮,透支未来收入;2.以丰补歉,储备当期收入;3.鱼目混珠,伪装收入性质;4.张冠李戴,弯曲分部收入;5.借鸡生蛋,夸大收入规模;6.瞒天过海,虚构经营收入;7.里应外合,相互抬高收入;8.六亲不认,隐瞒关联收入;9.随心所欲,篡改收入分配。

(二)利用虚拟资产高估利润

所谓虚拟资产,是指已经实际发生的费用或损失,但由于上市公司缺乏承受能力而暂时挂列为待摊费用、长期待摊费用、待处理财产损益等资产科目。

广义的虚拟资产,还包括资产潜亏,如潜在的坏账损失、潜在的存货跌价损失、潜在的长期资产(如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和无形资产)的价值减损。

利用虚拟资产科目作为“蓄水池”,不及时确认、少摊销或不摊销已经发生的费用和损失,是上市公司粉饰会计报表,虚盈实亏的常用手法。

[案例分析:

东北制药的利润制造]

东北制药股份公司就是利用虚拟资产调节利润的“高手”。

该公司1996年报告了1,920万元的净利润。

年度报告显示,该公司根据当地财政部门的批复,将已经发生的折旧费用、管理费用、退税损失、利息支出等累计约14,000万元挂列为“递延资产”。

东北制药公布了这份年度财务报告后,引起投资者一片哗然。

如果已经发生的经营费用只要经过当地财政部门的批复,即可通过挂账予以“待摊”或“递延”,那么,上市公司还会亏损吗?

最终,东北制药受到证券监管部门的通报批评,并被处以罚款。

财政部为此还专门向各地财政部门发文,明确指出上市公司属于全国性公众公司,其会计处理必须遵循财政部颁布的会计制度和准则,地方财政部门无权对上市公司违反会计制度和准则的会计处理做出批复。

(三)期间费用资本化

 根据现行会计制度的规定,上市公司发生的支出必须区分为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

资本性支出是指能够使上市公司在一个会计年度或一个经营周期以上的期间受益的支出项目,如购置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支出。

收益性支出是指只能在一个会计年度或一个经营周期以内的期间使上市公司受益的支出项目,如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

根据这一要求,上市公司为在建工程和固定资产等长期资产而支付的专项长期借款而支付的利息费用,在这些长期资产投入使用之前,可予以资本化,计入这些长期资产的成本。

广告促销支出和研究开发支出,有可能使上市公司在一个以上的会计年度或经营周期受益,从理论上说属于资本性支出,然而,由于广告促销和研究开发支出所能带来的未来经济利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我国现行会计制度和准则均要求将其当作期间费用,不得资本化。

在实际工作中,一些上市公司滥用利息资本化的规定,或将广告促销和研究开发支出计入资本化项目,蓄意调节利润。

[案例分析:

“无知无畏”的渝钛白]

渝钛白股份公司公布了1997年度财务报告后,立即在证券市场引起轩然大波,成为万众瞩目的对象,因为负责审计渝钛白股份公司的重庆会计师事务所对该公司的年度会计报表发表了否定意见。

这是中国证券市场上第一家被注册会计师出具否定意见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

在编制1997年度会计报表时,渝钛白股份公司将钛白粉工程建设项目建设期间的借款及应付债券利息8,064万元资本化为在建工程成本。

重庆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审计时发现,钛白粉工程已于1995年下半年开始试产,1996年就已经生产出合格产品,按会计制度规定8,064万元应当计入1997年度的财务费用。

重庆会计师事务所要求该公司更正这一违反会计规定的账务处理,将这8,064万元利息支出反映为期间费用,但遭到渝钛白股份公司的“严正拒绝”。

经过多次徒劳无益的协商后,重庆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被迫出具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上市公司被出具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这在我国上市公司中还是第一次,在国际证券界也是十分罕见的。

明知自己公司的财务报表要被发表否定意见,渝钛白管理层竟欣然接受,可谓无知者无畏!

针对渝钛白股份公司上述年度报告,《中国证券报》进行了连续两周的跟踪报道,引起证券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

1998年6月30日,该公司召开股东大会,经表决,一致同意按重庆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报告调整1997年度会计报表,调整后,该公司1997年度的亏损额由原来的3,879万元增至11,943万元。

(四)借助股权转让“炮制”利润

由于我国的产权交易市场还很不发达,对股权投资的会计规范尚处于起步阶段,有不少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利用股权投资调节利润。

除了借助资产重组之机,利用关联交易将不良股权投资以天价与关联公司置换股权获取“暴利”外,还有少数上市公司利用利润转投资掩盖虚假投资收益和投资项目合作分成等手段蓄意粉饰会计报表。

此外,近年来一些上市公司迫于利润压力,经常在会计年度即将结束之际,与关联公司签定股权转让协议,按权益法或通过合并会计报表,将被收购公司全年的利润纳入上市公司的会计报表。

值得庆幸的是,财政部1998年5月已发布了通知,明确规定股权转让时,收购企业只能从收购之日起以权益法或合并报表的方法确认被收购企业的利润,收购之日前被收购企业实现的利润只能作为收购成本,收购企业不得将其确认为投资收益。

这一规定,无疑将抑制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利用股权投资调节利润,粉饰会计报表。

(5)高估存货少计销售成本

经营规模较大的上市公司,由于其存货品种繁多,构成复杂,存放地点分散,盘点工作量大,应收帐款数量多,难以函证,很容易利用存货和应收帐款调节利润,粉饰会计报表。

典型做法包括:

(1)利用存货难以直接盘点或计量误差,夸大期末存货或存货盘盈,少转主营业务成本;

(2)向关联方高价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夸大主营业务收入,提高销售毛利率;(3)多提存货跌价准备,为未来会计期间拓展盈利空间;(4)空挂应收账款,虚构销售收入;(5)随意改变应收账款账龄结果或坏账准备计提比例,调节利润;(6)全额计提坏账准备,并在收回期间确认为当期收益。

(6)利用其他应收款应付款隐瞒亏损或藏匿利润

根据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科目主要用于反映除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以外的其他款项。

在正常情况下,“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的期末余额不应过大。

然而,许多上市公司披露的年报显示,“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期末余额巨大,往往与“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付账款”和“预收账款”的余额不相上下,甚至超过这些科目的余额。

其所以出现这些异常现象,主要是因为许多上市公司利用这两个科目调节利润。

事实上,老练的财务报表使用者已经将这两个科目戏称为“垃圾桶”和“聚宝盆”。

一般而言,“其他应收款”主要用于隐藏潜亏,高估利润,而“其他应付款”主要用于隐瞒收入,低估利润。

为此,通过分析这两个科目的明细构成项目和相应的账龄,便可发现上市公司是否利用这两个科目调节利润,粉饰会计报表。

一般而言,其他应收款余额特别巨大可能意味着:

(1)关联股东占用了上市公司的资金;

(2)变相的资金拆借;(3)隐性投资;(4)费用挂账;(5)或有损失(将贷款担保发生的损失挂账);(6)误用会计科目。

二、现代的财务粉饰手法

现代的财务报表粉饰手法主要包括:

以资产重组为名,行会计造假之实;通过关联交易,不当输送利益;滥用“八项准备”,上演“洗大澡”闹剧;随意追溯调整,逃避监管规定;借助补贴收入,编造经营业绩;利用收购兼并,进行数字游戏。

与传统手段相比,现代手段具有粉饰效果立竿见影,粉饰手段没有逾越法律法规界线等特点,因此,其危害性更应当引起报表使用者的高度重视。

(一)以资产重组为名,行会计造假之实

资产重组是上市公司为了优化资本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完成战略转移等目的而实施的资产置换和股权置换。

然而,资产重组现已被广为滥用,以至提起资产重组,人们立即联想到做假帐。

近年来,在上市公司中,资产重组被广泛用于粉饰财务报表。

根据规定,如果上市公司连续三年亏损,其在证券交易所流通的股票或债券将被摘牌。

此外,根据中国证监会的规定,上市公司如果要配股,必须符合“最近三年净资产收益率每年均在6%以上”的规定;若要增发,“最近三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必须达到10%以上,且最近一年的净资产收益率不得低于10%”。

在我国,许多上市公司是通过国有企业局部改组而成的,鉴于上市公司具有很强的融资功能,即使我国已经放弃了沿用多年的“限报家数,总量控制”政策,由审批制改为核准制,上市公司的“壳资源”仍具有很大价值。

因此,当上市公司连续两年亏损时,其母公司(在多数情况下是非上市的国有企业)或所在地的地方政府,往往以“资产重组”为名,十分慷慨地向这些陷入困境的上市公司伸出援助之手。

这类资产重组的目的,实际上是转移利润,即由非上市的关联股东将利润转移至上市公司,以达到配股、增发或避免被摘牌的厄运。

其典型做法包括:

(1)借助关联交易,由非上市的关联股东以优质资产置换上市公司的劣质资产;

(2)由非上市的关联股东将盈利能力较高的下属企业廉价出售给上市公司;(3)将亏损子公司高价出售给关联股东;(4)将不良债权和股权出售给关联股东;(5)互购资产,哄抬利润和资产价值;(6)剥离资产和负债。

[案例例分析:

贱买贵卖的湘酒鬼[2]]

卖酒的湘酒鬼一直有个心病——应收款余额长年居高不下。

为了解决这一心头大患,湘酒鬼致力于资产置换,试图甩掉无望回收的应收款项。

尤其是在2003年被戴上ST帽子的前后期间,湘酒鬼更是利用资产置换频繁上演会计把戏,成为利用资产置换操纵利润的一个典型。

2004年12月25日,湘酒鬼发布“重大会计差错调整公告”,将2004年中报中3351.61万元坏账准备转回的对应科目从管理费用调整到资本公积。

这导致该公司2004年半年报由盈转亏,湘酒鬼在2004年实现摘帽的梦想也随之破灭。

上述会计差错的产生源于2004年4月21日该公司与当地国有土地资源管理局的一项土地转让协议以及与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及湘酒鬼下属的销售公司签订的《债权债务转移协议》。

根据这两份协议,湘酒鬼用其下属销售公司三年以上应收账款1.92亿元,抵偿评估作价为2.3亿元的土地使用权。

债权债务相抵后,差额0.35亿元由湘酒鬼以现金方式支付给对方。

交易完成日,湘酒鬼立即转回了2003年对这些应收款计提的3351.61万元坏账准备,并将其直接冲减当期的管理费用。

这笔分录导致湘酒鬼2004年中报业绩和第三季度季报业绩大幅增加,其股票也于7月8日与10月14日两次涨停。

2004年11月底,湘酒鬼就这一账务处理问题专门请示了有关部门,得到的答复是:

根据湘酒鬼竞购土地和债权债务转让这两个协议,三年以上的应收款是用以清偿竞购土地产生的负债。

因此后一项交易应被视为债务重组,重组债务账面价值与转让应收款账面价值和支付补价之和的差额(正好是3351万元的坏账准备)计入当期资本公积。

迫于无奈,湘酒鬼不得不进行差错调整,使得2004年中报业绩变脸——扭盈为亏,股价连续5个交易日大幅下挫。

其实,早在编制2003年年报时,当时的湘酒鬼为避免连续两年亏损,曾试图不对即将进入置换程序的应收款计提坏账准备。

它认为,资产置换虽然在2004年才开始,但置换协议已酝酿成熟,且换入土地使用权价值(即拟换出应收账款的预计可收回金额)高于其账面净值,因而不需要在2003年度继续对这些陈年老账计提准备。

针对这一情况,湘酒鬼的注册会计师向有关部门请示能否根据置换双方的协议和董事会决议(因为在2003年度报告公布前,该方案尚未通过股东大会决议),在2003年度对上述3年以上的应收账款不计提坏账准备,结果得到了否定的答案:

首先,该资产置换协议尚未经股东大会批准,不对拟换出应收款计提坏账准备于理不通;其次,不论从债务重组的角度还是从非货币性交易的角度出发,换出资产和换入资产的价值都应分开考虑。

换出资产(应收款)不可逆转的减值趋势与换入资产(土地使用权)公允价值的大小并无关系。

最后,湘酒鬼因为在2003年度计提了这一笔坏账而被冠以ST的帽子。

2004年急于摘帽的湘酒鬼又在置换交易完成时对这笔坏账准备作不当处理,这才有了会计差错调整一幕。

湘酒鬼的案例理应让我们对实务中资产置换行为产生高度关注。

具体到会计处理上,如何计量换入、换出资产的价值?

特殊情况下,如何分辨一项置换该适用非货币性交易准则还是债务重组准则?

资产置换会计确认日期如何确定?

这一系列问题都值得我们思考。

否则,在游戏规则不明的情况下,一旦资产置换与关联交易捆绑出现,其危害指数必然成倍放大。

湘酒鬼案例中另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是:

为何明显不符合商业逻辑的资产置换能够畅通无阻?

在置换交易中,一方拿出的是价值2亿多元的十分稀缺的土地使用权,另一方拿出的却是账龄超过3年、回收无望的应收款项(尽管其账面价值为1.92亿元)。

试想,如果不是基于盈余操纵目的,谁愿意以“黄金”换“垃圾”呢?

但类似的置换交易在中国证券市场上却大行其道,监管部门和注册会计师对这类缺乏正当商业理由的资产置换却集体失语。

这不能不让人产生这样的疑虑:

中国到底有没有真正形成对高质量会计审计信息的需求?

(二)通过关联交易,不当输送利益

我国的许多上市公司由国有企业改组而成,过去在实行行政审批制下,股票发行额度十分稀缺,上市公司往往通过对国有企业局部改组的方式设立。

股份制改组后,上市公司与改组前的母公司及母公司控制的其他子公司之间普遍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联关系和关联交易。

利用关联交易粉饰财务报表,不当输送利益已成为上市公司乐此不疲的“游戏”。

利用关联交易不当输送利益,其主要方式包括:

(1)虚构经济业务,人为抬高上市公司业务和效益;

(2)采用大大高于或低于市场价格的方式,进行购销活动或资产置换;(3)以旱涝保收的方式委托经营或受托经营,虚构上市公司经营业绩;(4)以低息或高息发生资金往来,调节财务费用;(5)以收取或支付管理费、或分摊共同费用调节利润;(6)隐瞒关联关系,为关联企业提供贷款担保。

〔案例分析:

“六亲不认”的重庆实业[3]〕

 2005年4月底,在2004年报披露的最后一个交易周,随着大量绩差公司业绩的相继亮相,沪深两市最新的“每股亏损王”新鲜出炉——重庆实业(以下简称重实)以每股亏损14.08元创下历年来股市单股亏损新高,并因被注册会计师出具了拒绝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而被迅速扣上ST的帽子,股价也从4月19日开始连续5日跌停。

重实2004年年报的合并资产减值准备表显示,该公司共计提了6.6亿元的减值准备,其中由于德隆事件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共6.3亿元,加上计提的预计负债,德隆事件对重实净利润的影响为-9.5亿元左右。

然而,这9.5亿元的利润是如何在一年内蒸发殆尽的呢?

翻阅重实2001至2003年年报可以发现,一直以来,该公司披露的前四大股东皆为:

北京中经四通、重庆皇丰实业、上海万浦精细和上海华岳投资(其中前两家从2000年开始就是该公司的前两大股东),并且声称:

他们之间“不存在关联关系”,但事实并非如此。

根据重实在2004年6月发布的2003年报补充公告,这前四大股东全部为德隆国际控制的子公司。

也是在这份迟到了多年的补充公告中,重实承认“德隆派出的人员占据了我公司董事会大多数席位,德隆已实际控制了我公司董事会”。

深交所在2004年7月,对重实这一“六亲不认、隐瞒关联关系”的行径进行了公开谴责。

根据重实的补充公告,至少从2002年开始,重实已经被纳入了德隆系的资金链条。

2002年9月至2003年9月,重实依靠德隆系旗下其他控股公司的担保,从各商业银行贷款近4亿元。

具体如表2-2所示:

表2-2             重庆实业的贷款担保链

时间

担保人

担保金额

(亿元)

担保方式

担保事项

2002.9.29

新疆屯河

1

连带责任

交行贷款重实1亿元(2.5年期)

2003.10.8

0.25

华夏银行贷款重实0.25亿元

(1年期)

2003.11.29

0.4

招行贷款重实0.4亿元(1年期)

2003.5.21

0.2

交行贷款重实0.2亿元(1年期)

2004.3

0.4

建行贷款重实0.4亿元(1年期)

2003.6.20

新世纪金融

&北京国创

0.9

连带责任

民生银行的综合授信重实

0.9亿元(1年期)

2003.8.28

金新信托

0.2

连带责任

招行贷款重实0.2亿元(1年期)

2004.3.30

0.2

招行贷款重实0.2亿元(1年期)

2003.9.28

金络电子

0.4

连带责任

兴业银行贷款重实0.4亿元

(1年期)

合 计

3.95

2003年德隆的资金链条迸裂后,作为其隐秘的关联方——重实开始粉墨登场。

表2-3显示了2004年重实的现金流向。

表2-3             重庆实业的现金流向

使用方式

具体事件

后果

“补救”措施

1.购买股权

现金收购德隆国际及其关联公司控制的“德农种业”83%的股权及“山东农超”99.34%的股权。

现金流出2.6亿

对该长期投资当年全额计提减值准备

2.提供资金

公司董事会通过决议与“德农种业”、“山东农超”签订《资金占用协议》,以公司向“德农种业”、“山东农超”提供资金为名,将23,471万元划到东方网络,该款项实质为德隆国际占用。

现金流出2.3亿

相应的应收款项全额计提减值准备

3.违规担保

(1)为德隆国际提供担保2910万元;

(2)向德隆系的其他关联公司直接输送资金,提供贷款担保或股权质押担保3.5亿元。

潜在的现金流出3.82亿元

计提了几乎等额的预计负债

合 计

8.7亿

又是在短短一年的时间内,重实向德隆系其他企业的担保、投资和资金输送总额达到8.7亿元——不仅挥霍了4亿元的贷款,而且付出了4.7亿的自有资金。

然而,相对于德隆系的资金黑洞,这些开支无异于石沉大海。

这直接导致了2004年底6.3亿元减值准备和3.2亿元预计负债的计提。

一家上市公司就这样轻易地被它的“穷亲戚们”掏空了。

类似重实这样隐瞒关联关系,通过关联交易、贷款担保、资产置换进行利益输送的上市公司在中国资本市场上为数甚众。

在监管方面,中国证监会于2003年8月发布的《关于规范上市公司与关联方资金往来及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若干问题的通知》(下文简称“通知”),对规范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资金往来,控制上市公司对外担保风险等内容做出规定。

“通知”在一定程度上起了遏制和警醒的作用,但由于近年来中国股市“造系”运动盛行,“系”内公司间错综复杂的嵌套式持股结构缠绕成了一张巨大的关联关系网。

通过这张网,造系者往往可以轻易地将关联交易“外部化”——通过自己控制的上市公司从银行贷款,再让控制的上市公司相互担保贷款,进行关联交易,编造业绩。

不论对投资者、注册会计师和监管者而言,隐性关联交易都是一颗毒瘤。

如何防范关联交易“外部化”,如何提高关联交易审计质量,如何遏制上市公司通过关联交易输送利益,已成为能否从根本上提高我国上市公司审计质量的关键问题,其重要性不亚于当前如火如荼的股权分置改革。

(三)滥用“八项准备”,上演“洗大澡”闹剧

会计制度和准则作为确认、计量和报告经济活动的规范手段,必须与时俱进,根据宏观经济环境和企业经营模式的变迁,不断作出动态调整和完善。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不论是美国,还是中国,会计制度和准则均发生了巨大变化。

美国从90年代中期开始,逐步淡化配比原则,转而以资产负债观作为收益确定基础。

我国从1998年开始,要求上市公司计提“四项准备”,2001年进一步升格为“八项准备”,2000年还颁布了“或有事项”准则。

这些制度和准则背后所蕴涵的会计思想与美国如出一辙,即只有夯实资产和负债,才能使会计报表上报告的利润真实可靠。

客观地说,中美两国最近几年会计准则和制度的变化极大地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但准则的变化,难免会被少数上市公司所利用,这或许是准则制定机构始料不及的。

当会计准则和制度发生重大变化时,一些过去做假账或采用不稳健会计政策导致资产负债不实的上市公司,往往将其视为千载难逢之机,选择巨额冲销,并巧妙地将巨额亏损归咎于新的会计准则和制度。

2001年开始执行的《企业会计制度》,成为我国少数上市公司进行巨额冲销的借口。

以下分析的三个上市公司中,巨额冲销的方式不尽相同,但“功效”却大同小异:

通过巨额冲销,消化以前年度的不良或不实资产,为未来期间的盈利营造空间。

这方面的典型案例包括深中华、万家乐、济南轻骑,详见第五章。

[案例分析:

南方证券带来的尴尬[4]]

近年来频繁发生的券商倒闭事件从一个侧面戏剧性地展现了上司公司“各取所需”地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乱象。

表2-4是截至2003年12月31日多家参股南方证券的上市公司计提投资减值准备的情况:

表2-4        上市公司对南方证券计提的投资减值准备差异    (单位:

亿元)

股票简称

投资余额

计提情况

年净利润

净资产收益率

金额

比例

上海汽车

3.96

3.96

100%

15.16

14.55%

首创股份

3.96

0.59

15%

4.04

9.08%

东电B股

2.20

1.80

82%

6.09

10.14%

四川长虹

1.30

0

0

      2.40

1.84%

邯郸钢铁

1.10

0.52

47%

6.26

8.63%

万鸿集团

0.83

0.75

90%

-7.68

N/A

海王生物

0.77

0.23

30%

0.44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