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模拟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456444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49.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招聘考试模拟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教师招聘考试模拟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教师招聘考试模拟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教师招聘考试模拟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教师招聘考试模拟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招聘考试模拟题.docx

《教师招聘考试模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招聘考试模拟题.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招聘考试模拟题.docx

教师招聘考试模拟题

2011教师招聘考试模拟题教育理论综合知识

(一)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入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20分)

  1.前苏联()主编的《教育学》对中国影响最大,流传最广。

  A.叶希波夫·冈察洛夫B.斯米尔切诺夫

  C.凯洛夫D.申比寥夫

  2.小学生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关键年龄是()。

  A.8~9岁B.9~10岁C.10~11岁D.11~12岁

  3.“人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

”这说明教育是()。

  A.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B.使人得以生存的活动

  C.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D.保存人类文明的活动

  4.儿童道德性发展的自我中心阶段是在()。

  A.2~5岁B.6~7岁

  C.8~10岁D.11~12岁

  5.世界上最早实施义务教育的是哪个国家?

()

  A.英国B.法国

  C.德国D.日本

  6.概念的结构不包括()。

  A.概念名称B.概念定义C.概念特征D.概念水平

  7.“无论我们选教何种学科,都必须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

”这是()的观点。

  A.布鲁纳B.克伯屈

  C.赞科夫D.怀特海

  8.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A.传授知识B.开发智力

  C.教书育人D.为人师表

  9.柯尔伯格道德判断发展的最高阶段是()。

  A.惩罚和服从定向B.权威和维护社会秩序定向

  C.社会契约定向D.普遍道德原则定向

  10.教师角色扮演的先决条件是()。

  A.教师角色认知B.教师角色体验

  C.教师角色期待D.没有正确答案

  11.较有影响的非文字智力测验有()。

  A.比奈智力测验B.韦克斯勒成人智力量表

  C.韦克斯勒幼儿智力量表D.瑞文标准推理测验

  12.问题解决的“试误说”的奠基人是()。

  A.桑代克B.苛勒

  C.纽厄尔和西蒙D.布鲁纳

  13.小学生的思维()。

  A.正处于具体思维与抽象思维并行发展阶段B.正处于抽象思维向具体思维过渡阶段

  C.正处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D.完全属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

  14.《学记》中提出的“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的主张对应的教学原则应是()。

  A.因材施教原则B.循序渐进原则

  C.巩固性原则D.启发性原则

  15.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中教师对待教育事业的较高道德目标是()。

  A.献身于人民的教育事业B.忠于职守,为人师表,积极进取

  C.不为金钱,自甘寂寞D.自强不息,无私奉献

  16.《教育法》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

  A.民事责任B.刑事责任C.一般责任D.行政责任

  1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于()起开始施行。

  A.1995年9月10日B.1994年1月1日

  C.1986年4月2日D.1995年9月1日

  18.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对未成年人犯罪一律不公开审理的年龄是()。

  A.14周岁以下B.14周岁以上不满16周岁

  C.16周岁以上不满17周岁D.18周岁以下

  19.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

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的()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

  20.某寄宿小学派车接送学生,途中有学生提出要上厕所,司机在路边停车5分钟,5分钟过后,司机没有清点人数就将车开走。

小学生王某从厕所出来发现车已经开走,急忙追赶。

在追赶过程中摔倒在地,将门牙跌落三颗,王某的伤害由谁承担责任?

()

  A.司机负责B.某寄宿学校负责

  C.司机和某寄宿学校共同负责D.司机和王某共同负责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至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填入括号内。

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2分,共10分)

  1.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有()。

  A.群众性活动B.以学生为核心C.小组活动D.个人活动

  E.班级授课制

  2.法律责任的类型有()。

  A.民事法律责任B.行政法律责任C.刑事法律责任D.违宪责任

  3.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但影响这一主导作用发挥的主要条件是()。

  A.教育的自身状况B.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调动

  C.家庭环境D.社会发展的状况

  E.气候条件

  4.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是()。

  A.连续性B.顺序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

  E.不均衡性

  5.品德中最主要的构成部分分别是()。

  A.道德意识B.道德动机C.道德情感D.道德认识

  E.道德行为方式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问题行为

  2.人际关系

  3.德育

  4.教育内容

  5.地方课程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小学班主任的作用。

  2.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是什么?

如何体现?

  3.教师的期望通过哪四条途径影响课堂气氛?

  4.简述学校的法定义务。

  5.简述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在关于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中,当代生物学家威尔逊把“基因复制”看作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中国民间则有“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一说;当代遗传学的发展也为人们重新认识这一观点提供了某些方面的证据。

  请问:

  

(1)什么是遗传素质?

  

(2)如何认识遗传素质对人发展的作用?

  2.论述班级授课制的优势和局限。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略。

  2.C[解析]小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中的飞跃或“质变”,即有一个过渡的转折期,就是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关键年龄”,一般认为,关键年龄出现在四年级(10~11岁)。

  3.C[解析]略。

  4.A[解析]儿童(2岁~12岁)道德性发展与智力成正相关,并有阶段性。

这些阶段是:

(1)自我中心阶段(2~5岁);

(2)权威阶段(6~8岁),又称他律阶段;(3)可逆阶段(9~10岁),又称自律阶段;(4)公正阶段(11~12岁)。

  5.C[解析]略。

  6.D[解析]概念的结构包括概念名称、概念定义、概念特征和概念实例等四个主要成分。

  7.A[解析]结构主义课程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

结构主义课程论的基本要点是:

  第一,“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

”所谓学科的基本结构,就是学科的基本要领、基本原理。

  第二,“任何学科都能够用在智育上是正确的方式,有效地教给任何发展阶段的任何儿童。

  第三,布鲁纳提倡发现学习,强调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地发现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8.C[解析]略。

  9.D[解析]三水平六阶段道德发展理论:

  

(1)第一水平:

前习俗水平包括第一阶段——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第二阶段——相对主义阶段;

(2)第二水平:

习俗水平包括第三阶段——“好孩子”定向阶段,第四阶段——法律和秩序定向阶段;(3)第三水平:

后习俗水平包括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定向阶段,第六阶段——普遍道德原则定向阶段。

  10.A[解析]教师角色意识的心理结构包括以下三部分内容:

  

(1)角色认知。

角色认知是指角色扮演者对角色的社会地位、作用及行为规范的认识和对与社会的其他角色的关系的认识。

角色认知是角色扮演的先决条件。

  

(2)角色体验。

角色体验是指个体在扮演一定角色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各方面的评价与期待而产生的情绪体验。

  (3)角色期待。

角色期待是指角色扮演者对自己和对别人应表现出什么样的行为的看法和期望。

  11.D[解析]略。

  12.A[解析]桑代克以猫为对象,通过猫走迷宫的方式研究问题解决,提出了问题解决的“试误说”,认为人与动物一样,是通过不断尝试错误来解决问题的。

  13.C[解析]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

  14.B[解析]《学记》中提出的“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意为如果教学不按一定顺序,杂乱无章地进行,学生就会陷入紊乱而没有收获。

故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即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的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15.A[解析]略。

  16.B[解析]《教育法》第73条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7.B[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于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1993年10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5号公布,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

  18.B[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十四周岁以上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

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也不公开审理。

  19.B[解析]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来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指个体身心发展不是一个匀速前进的过程。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

二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

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是指个体之间的身心发展以及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之间存在着发展程度和速度的不同。

  20.B[解析]略。

  二、多项选择题

  1.ACD[解析]课外活动按活动的人数和规模可分为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三类。

  2.ABCD[解析]在法律实践中,最基本的分类方法是根据法律责任的类型所作的分类,即把法律责任分为民事法律责任、行政法律责任、刑事法律责任和违宪责任四种。

  3.ABCD[解析]略。

  4.ABCDE[解析]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主要有:

连续性、顺序性、阶段性、个别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均衡性。

  5.BE[解析]道德动机和道德行为方式是品德中两个最主要的构成部分,它们之间并不是一对一的简单联系。

为了实现某一种动机,一个人可以根据不同情境采取不同的行为方式。

同样,一种行为方式在一个人的不同时期也可能是由不同水平的动机引起的。

  三、名词解释

  1.问题行为:

指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

  2.人际关系:

人与人之间在相互交往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或心理距离。

  3.德育:

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学生正确的思想方法。

具体要求为:

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初步养成关心他人、关心集体、认真负责、诚实、勤俭、勇敢、正直、合群、活泼向上等良好品德和个性品质;养成讲文明、讲礼貌、守纪律的行为习惯;初步具有自我管理以及分辨是非的能力。

  4.教育内容:

教育内容是教育活动的媒介,是学习者和教育者互动的媒介,也是教育者借以实现教育意图、学习者借以实现发展意图的媒介。

这一媒介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以及学习者身心发展规律和需要从人类浩如烟海的文化宝库中精心选择、组织和呈现的,具有丰富发展价值。

  5.地方课程:

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课程观念的指导下,根据人发展的需要,充分利用地方特色文化课程资源所开发形成的实践性课程。

地方课程是宏观课程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简答题

  1.[答案要点]

(1)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

  

(2)班主任是校长、教导主任的有力助手;

  (3)班主任是各任课教师的协调者;

  (4)班主任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沟通者。

  2.[答案要点]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

  

(1)倡导全人教育。

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处理好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系,克服课程过分注重知识传承与技能训练的倾向。

  

(2)为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新课程追求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和具体性。

  (3)体现新时代的价值观。

新课程的基本价值观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3.[答案要点]

(1)接受。

教师通过接受学生意见的程度,为不同学生创造不同的社会情绪气氛。

  

(2)反馈。

教师通过输入信息的数量、交往频率、目光注视、赞扬与批评等向不同期望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反馈。

  (3)输入。

教师向不同期望的学生提供难度不同、数目不等的学习材料,对问题做出程度不同的说明、解释、提醒或暗示。

  (4)输出。

教师允许学生提问和回答问题,听取学生回答问题的耐心程度等,都会对课堂气氛产生不同的影响。

  4.[答案要点]

(1)遵守法律、法规。

  

(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国家教育教学标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3)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

  (4)以适当方式为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受教育者的学业成绩及其他情况提供便利。

  (5)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并公开收费项目。

  (6)依法接受监督。

  5.[答案要点]

(1)班杜拉认为人类学习的实质应当是观察学习,大部分的人类行为是通过对榜样的观察而习得的。

  

(2)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能够产生与直接学习相同的效果,并具有直接学习不可比拟的优势。

  (3)班杜拉将观察学习分为四个过程:

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复制过程;动机过程。

这四个过程是密切联系的。

  (4)强化可分为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三种。

  五、论述题

  1.[答案要点]

(1)遗传素质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解剖生理上的特点,遗传素质是个体发展的物质基础。

  

(2)①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人的发展总是要以遗传获得的生理组织、一定的生命力为前提的,但遗传素质是人的先天因素的构成部分,不是全部。

  ②遗传素质的差异是造成个体间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

个体遗传素质是有差异的,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我们需要创造条件使具有不同先天素质的人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发展。

  ③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

儿童的遗传素质是逐步成熟的,它的成熟程度制约着身心发展和发展的年龄特点。

  ④遗传素质仅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而不决定人的发展。

遗传素质有差异,但就一般人而言并不是相差很大,不能夸大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必要基础,但不能预订或决定人的发展。

  2.[答案要点]班级授课制是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照年龄特征与学习程度编成班组,根据固定的授课时间和授课顺序(课程表),安排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和任务,有计划地对全班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形式。

  优势:

(1)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3)有利于多快好省地培养人才。

  (4)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发展。

  局限:

(1)不能充分照顾学生个性差异和创造力的培养。

(2)不利于扩大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领域,难以使学生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

 

2011教师招聘考试模拟题教育理论综合知识

(二)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入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20分)

  1.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

  A.教育观念现代化B.教育内容现代化

  C.教育管理现代化D.教师素质现代化

  2.个体遵守纪律的心理发展历程中的服从法律和权威阶段是()。

  A.0~6岁B.6~9岁

  C.9~16岁D.16岁~成年

  3.生病了既怕病痛,又怕打针吃药是一种()。

  A.双趋式冲突B.双避式冲突

  C.趋避式冲突D.双重趋避式冲突

  4.“行动迟缓、情绪深刻持久”属于哪种气质类型?

()

  A.胆汁质B.多血质

  C.黏液质D.抑郁质

  5.人们常说的“聪明早慧”或“大器晚成”是指个体身心发展的()。

  A.互补性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D.阶段性

  6.以下是认知心理学派代表人物的是()。

  A.华生B.布鲁纳

  C.巴浦洛夫D.马斯洛

  7.“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叫做()。

  A.顺向迁移B.逆向迁移

  C.正迁移D.负迁移

  8.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教师中心论”主张()。

  A.学生处于主体地位B.教师处于主导地位

  C.教师处于顾问地位D.学生活动处于中心地位

  9.王强考试不及格时总是说:

“那些考得好的人都是靠死记硬背的,并不能证明他们有能力,我考得差也不说明我没有能力,其实分数是无所谓的。

”这是()。

  A.合理化B.反向作用

  C.补偿D.压抑

  10.当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要求学习效益达到最佳水平,则合适的学习动机强度应当()。

  A.很高B.较高

  C.较低D.以上都不对

  11.概念形成的“假设考验说”的提出者是()。

  A.奥苏伯尔B.布鲁纳

  C.斯金纳D.加涅

  12.对小学生的舆论起主要导向作用的是()。

  A.班干部B.教师

  C.学生自身D.学生领袖

  13.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化否定的教育特征是()。

  A.教育的终身化B.教育的多元化

  C.教育的民主化D.教育的全民化

  14.国家对在小学中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称为()。

  A.小学教育目的B.小学教育目标

  C.小学教育原则D.小学教育内容

  15.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这一原则是()。

  A.导向原则B.疏导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D.教育的一贯性原则

  16.皮亚杰研究发现,2~5岁儿童的道德判断处于()。

  A.权威阶段B.自我中心阶段

  C.互惠或可逆阶段D.公正阶段

  17.有关法律规定:

“对使用特殊音响警报和红色回转警灯的警车,其他车辆应当避让。

”这体现了行政职权的什么特征?

()

  A.优益性B.单方性

  C.强制性D.执行性

  18.课程变革可以在课程内涵的丰富、课程理念的演进和()等三个层面上展开。

  A.教材的更新B.教师的发展

  C.学生的选择D.课程制度的变迁

  19.我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B.壬戌学制

  C.甲午学制D.癸卯学制

  20.王某担任某县第一实验小学教师期间通过了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学校以王某服务期未满,学校英语教师不足为由不予批准王某在职学习。

王某欲以剥夺其参加进修权利为由提出申诉,受理申诉的机构应当是()。

  A.当地县教育局B.当地县人民政府

  C.地市教育局D.省教育厅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至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代码填入括号内。

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2分,共10分)

  1.195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制定了发展教育事业的“三个结合”、“六个并举”的原则,其中这“三个结合”是指()。

  A.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B.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C.教育发展与教育改革相结合D.全面规划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E.政府办学与民间办学相结合

  2.社会主义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

  A.德育B.智育

  C.体育D.美育

  E.劳动技术教育

  3.教职工代表大会是学校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其职责是()。

  A.听取校长工作报告,审议学校重大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B.听取和反馈教职工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团结教职工,支持校长正确行使职权

  C.决定有关教职工福利的重要事项,监督校长和学校其他负责人的工作

  D.罢免校长

  4.群体的功能是()。

  A.评价性功能B.导向性功能

  C.生产性功能D.发动性功能

  E.维持性功能

  5.纽厄尔和西蒙的信息加工模式包括的成分有()。

  A.接纳者B.处理者

  C.加工者D.记忆

  E.作用者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问题解决

  2.聚合思维

  3.学制

  4.个人本位论

  5.教育国家化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教育法》规定的学生应尽的义务。

  2.简述复式教学及其特点。

  3.新课程的特点有哪些?

  4.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我国所保护的知识产权有哪几种?

  5.问题解决的共同特点有哪些?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试述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促进迁移。

  2.联系实际,谈谈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与具体内容。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教育现代化已成为一股强大的潮流,包括教育发展水平现代化、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教育内容现代化、教师队伍现代化、教育条件现代化等,其中教育内容现代化是核心。

  2.D[解析]个体接受纪律约束的发展过程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强制阶段(0~6岁)、强化阶段(6~9岁)、遵从集体阶段(9~16岁)、服从法律和权威阶段(16岁~成年)、民主平等阶段(成年)。

  3.B[解析]动机冲突的类型:

(1)双趋式冲突,个体在有目的的活动中,同时有两种强烈的目标和动机,但由于条件所限制,只能取其一时,便产生了双趋式冲突。

(2)双避式冲突,指个体处在两个具有威胁性的目标之中,必须接受一个,才能避开另一个,需要作出抉择而不知取舍。

(3)趋避式冲突,同一目标对个体既有利又有弊,同时具有趋近和躲避两种动机,利害得失难于权衡,从而使当事人左右为难。

(4)双重趋避式冲突,这是两个目标具有双重或多重趋避的理由时产生的内心冲突的情境。

  4.D[解析]气质类型主要有——胆汁质:

行动迅速,强而有力;情绪易爆发,不能控制。

多血质:

行动活泼、敏捷,善于适应环境变化;情绪反应迅速,外露但易变。

黏液质:

行动缓慢,能平稳地适应环境;情绪反应慢,能自我控制。

抑郁质:

行动迟缓,情绪反应极慢且内隐,但深刻持久;情绪细腻敏感。

  5.B[解析]个别差异性指由于先天素质、内在机能、环境和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的不同,个体在身心发展中存在着个别差异。

因此,才会出现有些儿童聪明早慧,有些儿童大器晚成。

  6.B[解析]略。

  7.A[解析]略。

  8.B[解析]略。

  9.A[解析]合理化:

人们运用得最多的一种心理防卫机制,其实质是以似是而非的理由证明行动的正确性,掩饰个人的错误或失败,以保持内心的安宁。

反向:

将自己不能接受的欲望和行为以截然相反的行为表现出来。

补偿:

通过新的满足来弥补原有欲望达不到的痛苦。

压抑:

把不愉快的经历和体验潜抑到无意识中,不去回忆,主动遗忘。

  10.B[解析]学习动机的不同强度随学习任务的难易对学习产生不同的影响。

学习任务比较容易、简单时,学习动机强度较高时可达到最佳学习效果;学习任务难易适中时,中等强度的学习动机对学习最有推动力;学习任务比较复杂、困难时,学习动机强度较低可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11.B[解析]布鲁纳等人实验研究,提出概念形成的假设检验模型。

假设考验说认为,人在概念形成过程中莫须有地利用现在获得的和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