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448228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2.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珠海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珠海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珠海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珠海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珠海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珠海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docx

《珠海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珠海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珠海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docx

珠海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珠海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2008年-2010年)

循环经济是以资源能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为特征,强调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发展模式。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通过推进清洁生产,推广能源利用和污染治理的先进适用技术,开发再生资源能源,有利于我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从而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珠海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2008年-2020年)是在党的十七大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关论述的指导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珠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编制的。

《珠海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2008年-2020年)是我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性、指导性和综合性规划,对于指导全市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发展优势和存在问题

(一)发展优势

我市经过二十多年的长足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文明观念日趋普及,法制体制逐步健全,基本形成了节约资源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和发展理念,为循环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节能降耗水平不断提高。

我市一直以来严格限制污染型企业的市场准入,积极推动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引导企业不断减少资源能源的使用量和污染物排放量。

2006年珠海市每万元GDP能耗为0.643吨标准煤,能耗水平远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2006年珠海市万元GDP的SO2、COD排放强度分别为5.98公斤和2.47公斤,已实现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

通过要求污染企业实现“三废”回收、处理与再利用,2006年全市工业企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84.3%,总体的无害化处置利用率高于国家平均水平。

2.循环型产业初步成型。

我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形成了以出口型水产和水果、蔬菜、养殖并存的产业格局。

电力能源行业全面采用湿法脱硫技术和粉煤灰循环利用技术,脱硫率达到98%,废弃物全部得到回收和循环利用。

我市再生打印耗材行业回收利用旧耗材生产再生兼容耗材,成功开发了再生喷墨盒技术和再生激光鼓粉盒组件技术,已经形成了色带、墨盒和硒鼓三大再生耗材产品系列,在珠海形成了有160多家企业、年产值达100多亿的、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循环型产业。

3.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

我市一直注重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有八项环保生态项目被列入重点项目目录,计划总投资达25.7亿元。

我市不断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年度环境保护投资逐年增加,建成了一批环保基础设施和资源能源安全保障设施。

2007年全年的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良好水平,空气中各项污染物浓度年平均值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水环境质量仍处于较好水平,饮用水源水质稍有下降,咸期应急供水得到保障,全市绿化面积和生态保护范围不断扩大,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

4.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长期以来,珠海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形成了良好的生态环境品牌。

近年来,在政府推动下积极开展创建生态示范村、生态示范社区、生态示范园区、生态教育与绿色学校以及“绿色饭店”活动,倡导绿色消费,营造绿色氛围。

2006年度珠海市29个珠海市市级生态示范村、社区和园区被命名,已有78家酒店获得省旅游局授予的“绿色饭店”称号,绿色学校已增加到56所。

近期内,紧密配合我市实施“135行动计划”的契机,开展“建设生态珠海,营造绿色家园”为主题的世界环境日活动,提高了全社会的生态意识,推动了我市的生态文明建设。

5.体制机制逐步健全。

我市已初步形成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政策环境和法规制度。

2005年以来,陆续颁布实施了《珠海市服务业环境管理条例》和《珠海市清洁生产促进法实施规定》,制定了《珠海市生态市建设规划》。

同时,不断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考核制度、环境监督制度和各专项整治制度,建立政府环境保护重大决策监督与责任追究制度,实行环保资质认证制度和建设项目规划公示制度,建立环境信息公开制度。

(二)存在问题

我市拥有发展循环经济的良好基础条件和独特优势,但水资源、能源和土地资源的综合产出效率不高,政府管理手段没有完全到位,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缺乏关键循环利用技术,资源回收利用的信息共享平台不完善,这些都成为制约我市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1.资源能源承载压力较大。

水资源方面,我市是水质性和工程性缺水并存的城市,全社会节水意识薄弱,水资源浪费现象普遍,加上江河水体污染严重,水资源承载力接近极限。

土地资源方面,东西部分布不均衡,单位土地产出效率不高,以低价土地招商造成的无效供应较多,土地闲置严重。

能源方面,我市对外依存度极高,能源消耗总量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今后重化工业的高速发展,将推动未来能源消耗总量和污染排放总量的持续增长,对资源能源的承载极限和节能减排构成压力。

2.环保基础设施不完善。

珠海市城市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水平明显低于东部。

西部两区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基本空白,生活和工业污水收集率偏低,城市河道成为天然截污管,对周边环境污染严重。

目前为止,尚未建设专门的符合技术规范的医疗垃圾处理场和废旧电子废弃物处理设施,无序化简单处理已经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3.大尺度循环经济难以展开。

产业层面,构成我市产业经济主体的企业数量不多,各主要支柱产业过度依赖少数大企业支撑,既未形成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和资源能源的循环利用体系,也未形成完善的产业配套和产业之间的合作共生关系。

区域层面,除珠海高新区主园区和高栏港经济区同类产业相对集中外,其它各园区产业布局散乱。

城市层面,我市东西部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功能区、生活居住区与各类保护区相互交错,建立城市层面的循环体系困难不小。

4.政府管理手段没有完全到位。

一是对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干部环保考核在整个干部考核体系中地位较低;二是能源资源没有实行市场化定价,导致企业缺乏发展循环经济的内在动力;三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支持政策不够,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不大;四是环境管理能力依然相当薄弱,环境监测、监察、信息宣教等技术手段有待提高,发展循环经济的统计、监督和考核体系不完善。

二、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为核心,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以建立健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运行机制为手段,以建设循环型企业、循环型产业和园区、循环型社会为途径,逐步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把我市全面建设成为生态文明新特区和科学发展示范市。

(二)指导原则

1、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优先实施资源能源使用和废弃物排放的减量化措施,不断促进废弃物循环回用和再生利用,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和生态效率。

2、以点带面,分步实施,全面推动

在企业、产业和社会三个层面,确定试点企业和示范单位,制定阶段性目标,取得经验后再全面推广。

3、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全民参与

政府要通过完善政策法规体系来营造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发挥企业主体作用,鼓励全民参与,共同推进循环经济。

4、市场驱动,技术带动,舆论推动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能源方面的基础作用,把技术创新作为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的主要动力,通过社会舆论激励和监督企业和全社会积极参与循环经济实践。

三.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到2010年,围绕节能减排核心指标,展开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工作,初步建立起比较完善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技术创新体系以及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重点行业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有较大提高,重点领域资源能源回收利用体系和机制初步建立,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和削减,完善废旧物资回收与再生资源能源利用系统、生活垃圾的分类回收与处理系统、节水节能的社会系统,全社会树立绿色消费意识和绿色生活观念。

到2020年,基本形成“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型流程,全面建立循环型产业体系、消费体系、城市运行体系及生态体系,全面建成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二)分阶段目标

1、近期目标:

从现在到2010年,是珠海循环经济发展的调整转型期。

要初步建立循环经济政策法规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以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和重点企业为突破点,大力开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在企业层面探索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创建一批有示范推广作用的典型企业。

具体来将,要

——基本建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

制订循环经济发展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分阶段推进计划,建立起比较完善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技术创新体系以及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建立起循环经济发展的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建立循环经济发展专项基金。

——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成效。

全面完成省和“十一五”规划确定目标,到2010年每万元GDP能耗为0.56吨标准煤,比2005年降低15%,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3.3万吨以内,化学需氧量控制在3.0万吨以内。

——试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实施七大试点示范工程,建设一批循环型工业示范园区、循环型农业示范园区、循环型示范企业、“四节”示范工程、循环型示范社区、循环经济技术开发和应用示范工程及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无害化处理示范工程。

——继续强化生态文明观念。

形成节约资源能源的社会风尚,形成崇尚绿色消费的生活观念,形成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生态文化。

2008年-2010年主要循环经济指标

类别

具体指标

2006年实际值

2007年预计数

2010年目标值

备注

减量化            

指标

万元GDP能耗(吨标准煤)

0.64

0.62

0.56

约束性指标

万元工业产值水耗(立方米)

4.45

4.06

3.8

约束性指标

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万吨)

3.73

3.42

3.3

省定额增加

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万吨)

2.2

2.77

3.0

省定额增加

再利用

指标

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

70.46

75

80

估算

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

84.3

86

95

估算

建筑垃圾回收利用(%)

10

15

30

估算

资源化

指标

生活垃圾资源化率(%)

20

23

30

估算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

86

88

98

估算

说明:

1.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

2005年指标为63.62%,2010年指标为80%,2006年和2007年为指标来自于珠海市环境质量公报。

2.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率:

这个数字来自《中国循环经济网》,其中讲到2005年发达国家建筑垃圾资源化的利用率已达60%-90%,而珠三角地区目前不到10%。

根据对建设系统的考察,认为我市建筑垃圾多用于吹填土地,综合处理水平不高,但利用率应不低于10%。

基于这一基数,分别推算了2007和2010年的指标。

也是希望为这一领域设置一个标准。

3.生活垃圾资源化率以生态市规划指标为准,做了调整为30%,这一指标深圳是45%,我市偏低。

在《珠海市生态市建设规划(2005-2020)》中,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率2010年为30%。

原来将指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等同于资源化率,不科学。

2006年、2007年数值为估算值,无统计数。

4.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

我市的再生资源中的主要种类如粉煤灰、钢渣回收利用率都达到了100%,其它的如废纸、废塑料、废钢铁的回收率也在80%以上(来自对经贸局的访谈数据)。

而前两种和后三种再生资源的总量比例分别为40%和60%。

100*40%+80*60%=88%。

据此推算,2006年、2007年珠海的总体利用率应不低于85%,表中数据为估值;2010年目标值为估值。

5.其它数据以省下达数据或以我市已经公布的数据为准。

2、中远期目标:

从2011年到2015年,是珠海循环经济发展的优化提升期。

要在“点”(企业层面循环)突破的基础上不断向“面”(行业和园区、社区层面中循环)渗透,初步搭建产业循环体系、消费循环体系、城市运行体系和生态循环体系的框架,创建一批循环型园区和社区,确立珠海特色的循环经济模式。

从2016年到2020年,是珠海循环经济发展的巩固完善期。

要逐步完善循环经济体系,使循环经济意识得到全面提高,经济质量明显提高,生态环境全面改善,各种循环链有机结合并形成规模,循环经济的支撑体系得到优化,基本建立起循环经济社会。

(三)分层次目标

1、企业层次:

建设循环经济型企业。

要求企业按照投入最小化、排放最小化、产出最大化的原则,最大限度利用可再生能源,最大限度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实现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减量化;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并延伸到废旧物资回收和再生利用;结合企业技术改造,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创建循环经济试点(示范)企业。

到2010年建成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先进企业,重点行业资源利用效率有较大提高,重点领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和机制初步建立。

2、园区和社区层次:

建设循环型的生态工业园区和城市社区。

着力于园区内生态链建设、形成共享资源和互换产品的产业共生组合或不同产业的耦合,逐步建立起企业间、产业间物资能源互换或转换的供求关系;最大限度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从生产源头上使废弃物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实现区域的清洁生产。

到2015年建成一批符合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生态工业园区。

3、城市或社会层次:

整个城市和全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对产业结构和布局进行调整,将循环经济和节约资源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各环节,通过形成节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建立和完善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和节约型社会运行机制。

到2020年初步建立起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现代产业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社会。

四、战略任务

(一)加快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

实施东部大转型、西部大开发战略,构建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产业格局。

坚持产业与生态“双赢”,大力发展高端服务业、高端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结构高度化。

重点发展用工少占地少、有研发有品牌、高技术高效益的产业项目,大力减轻重化产业对资源能源的高度依赖。

东部地区即环港澳地区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打造“香洲服务”品牌,实现从生产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的战略性转变,大力减轻对物质资源的消耗;西部地区即磨刀门水道以西地区以“双港”为引擎、大项目为龙头,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物流业,做大做强临港产业和临空产业。

积极推进园区资源整合,确定主导产业,完善管理体制,加强配套建设,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提高招商引资水平,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建设生态工业园区。

加强对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与开发循环经济技术与产品的支持力度,通过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和在关键领域的技术突破,逐步建立起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

(二)发展循环型工业

1、建设循环型工业企业

我市建设循环型工业,首先要实现企业层面或企业内部的循环。

要以企业为主体,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清洁生产为手段,以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废物排放为主要目的,努力构建工业循环经济微观建设体系。

要在我市高耗能高污染的石化、能源、冶金、造纸、电镀、医药、食品等行业中的重点企业,推行清洁生产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通过生产经营的生态设计、技术创新、清洁生产等措施,实现污染物排放最小化和资源利用极大化。

鼓励企业继续推进清洁生产,使用清洁能源和原材料,从源头上减少污染和废物排放,通过技术创新和设备更新,实现节能降耗。

在中远期,不断扩大实施清洁生产企业的比例,逐步在全市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培育一批环境污染少、资源消耗低、经济效益好的绿色企业。

2、建设循环型工业产业

我市建设循环型工业产业,要把打印耗材行业打造成代表珠海品牌的循环型工业产业,要不断完善石化、能源等重点产业配套,要不断壮大和延伸产业链,通过“补链”把工业链发展成生态链,在产业内部和产业之间形成资源能源的闭路循环。

(1)电子产业

引导我市电子信息制造产业实施供应链的生态化管理,建立包括产品的设计、制造、运输、维修及报废后的回收和再利用的一体化服务体系,明确企业的产品生产、回收方面的责任和进行废弃物再利用的义务。

鼓励电子信息制造商回收和处理其报废产品,建立电子废品的回收处理系统。

提高电镀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实施电镀闭路循环工艺,根本上解决电镀生产污染问题。

我市再生打印耗材行业是典型的产品再生利用行业,是我市的标志性循环经济产业。

要继续扩大再生耗材产业规模,提高市场占用率,扩大色带、再生墨盒和再生硒鼓的产品线,完善从打印机到打印耗材的完整产业链,不断开发自有技术和产品,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建立国家标准,最终把再生耗材行业发展成为代表珠海工业生态文明的品牌性循环经济产业。

(2)能源产业

要在能源生产企业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提高二次能源转化效率,采用先进的水循环技术减少水资源消耗,推行热电联供模式提高能源终端利用效率,全面实施烟气脱硫工程,不断提高脱硫效率和粉煤灰综合利用效率。

积极拓展天然气消费市场,增加生活用气及商业工业用气规模,进一步提高燃气消费普及率。

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鼓励在海岛、农村、新开发地区开展太阳能、风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积极争取核能利用项目,大幅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消费比重。

(3)石化产业

我市石油化工产业布局相对集中,要着力发展上游产业和延伸拓展PTA下游产业,建立起比较完整的产业链,逐步从以单链建设向多链甚至网状产品结构转化,构建石化产业的共生关系和一体化聚集;运用环境无害化技术和清洁生产工艺,大力倡导使用新型清洁能源,通过建设污水处理场、固体废弃物处理场等集中污染处理设施,对废水和废弃物集中处理。

3、建设循环型工业园区

在三年内,要以高栏港经济区为试点,以园区生态化改造为重点,为全面建设循环型工业园区打好基础。

要根据生态园区理念,完善产品代谢链和废物代谢链,整合园区各种要素,以确保实现园区内三废物品达到国家法定排放标准为目标,合理规划园区内的资源流和能源流,研究入园企业的产业链接关系,促进园区产业优化升级。

通过废物交换、循环利用、清洁生产等手段,使园区内上游企业产生的废物转化为下游企业的原料,实现区内资源消耗减量化和循环化。

远期要对我市所有经济功能区进行生态整合,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促进产业生态化建设。

(三)发展循环型农业

加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节约使用土地,保护耕地,按照无公害要求组织农渔业生产,改善农村能源结构,控制工业无序发展对农村生态环境的破坏。

1、以发展具有珠海特色的现代化畜牧养殖业、水产业、蔬菜水果、花卉种植业和海洋渔业为主,引导农业向科技型、生态型、集约型、观光型的现代化“生态大农业”模式转变,提高科技管理水平和产品附加值,最大限度提高土地、水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开展土地的可持续利用管理和节水、节能管理,减少环境污染。

2、加快建设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强行业管理,健全农畜水产品的质量监督和检验检测体系,提高监测技术和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标准的制定,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强化农业投入品的使用和监管,健全市场准入制度。

加强对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开发利用。

3、加强农业污染的防治工作,大力推广使用新型生产资料和生产技术,减少使用化肥、农药和农膜,大幅度减少农业污染。

合理处置畜禽粪便排放和农田废弃物,杜绝农业系统中水体-土壤-生物-大气立体交叉污染。

推广使用农产品加工中的食品安全控制技术和检测技术,保障食品安全。

4、试点推行农村沼气工程,以建设农村沼气生态工程为切入点,提高动植物废弃物的利用效率,加强农村能源综合利用,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政府进行专项资金投入,补贴农村沼气工程的建设,完善沼气生产实施方案,实行沼气生态工程建设责任制,保证建池质量。

5、以政府力量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指导农民在农村建房中注入生态理念,大力改善村容村貌。

协调处理好城市向农村拓展和工业向农业要地的关系,严格控制农村周边地区工业的无序和无度发展,杜绝因城市拓展和工业发展对基本农田保护区、水源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的环境破坏。

(四)发展循环型服务业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全面提高服务业在我市经济中的比重和水平。

鼓励服务企业从服务产品与设施的设计与开发到整个服务全过程,大幅度减少服务主体、服务对象和服务途径对环境的直接与间接的影响,降低服务行业的物耗、能耗与水耗。

近三年内,要以交通运输业、建筑业和环保产业为重点发展服务业循环经济,大力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推进建筑节材节地节能,打造城市“静脉”产业。

大力发展绿色交通。

在完善现有交通运输体系的基础上,继续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倡导绿色出行方式,营造绿色交通空间;加快推进清洁燃油汽车、天然气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等清洁汽车的推广应用,降低交通运输行业的能耗和排放;强化在用交通工具的“绿化”管理,严格在用机动车污染控制管理,解决好各种车辆的停放、噪声和交通沿线的污染问题。

重点抓好建筑业节能工作。

在建筑物设计、建设和使用过程中,科学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和高新技术成果,使建筑物在生命周期中对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及其他原材料的消耗及对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并尽可能再生利用各类资源;推行新型墙体材料,禁止使用粘土砖;推广使用高强度钢筋和高性能混凝土;引导建筑业逐渐从资源消耗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妥善处理建筑废弃物和垃圾,注重建筑垃圾的深度回收利用,加大建筑节能相关条例的执行力度。

鼓励发展环保产业。

加快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建设,提倡中水回用。

加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建设,建立多元化回收和处理网点。

支持企业发展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处理产业。

支持珠海市废旧物资交易中心的发展,鼓励企业建立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培育和发展可再生资源废物交换贸易市场。

扶持环境管理和环境服务业发展。

(五)推动资源能源高效利用

1.推进节地工作

实行更加严格的土地保护制度,建设土地节约型城市。

要结合各区域城市功能配套需求,制订工业项目、大型商业项目、城镇建设、农民集中居住点等建设用地控制指标。

调整《金湾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斗门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完善土地利用评价体系。

研究制定《珠海市闲置土地处理办法》,加大补充耕地的力度,推进土地复垦,实施易地开发补充耕地制度。

加快中心镇规划建设步伐,加快井岸新城区、西湖城区规划,加快西城区的建设步伐,增强城区向周边地区和农村的带动和辐射能力,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聚集。

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严格控制占用耕地,确保现有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不下降”。

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提高耕地集约利用水平。

严格禁止毁田烧砖。

2.推行全面节能

积极推进重点节能工程建设,深入开展节约能源、节约用电活动。

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

推进水电、太阳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和水能等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

在办公、酒店、住宅建筑中推行太阳能、地热资源的整体利用。

扩大集中供热规模,推进热冷电联供,引导发展蒸汽制冷。

按照《珠海市产业发展导向目录》等有关规定,严格限制高耗能行业发展,促进低能耗、高效率产业的发展。

电力、化工、建材、冶金、电镀、织染、造纸、食品等重点耗能企业实施节能推广,提出节能降耗目标和措施,加强跟踪指导。

推广使用高效、低耗、环保、节能的运输车辆、船舶,加速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老式汽车、船舶。

严格执行国家、省、市有关新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推广节能型建筑材料的应用,推动住宅、高耗能公共建筑的节能改造。

大力发展农村户用沼气和大中型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积极开发利用太阳能。

强化电力需求侧管理。

开展节能产品认证工作,制定和修订节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司法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