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最后100天冲刺专题一 第1讲 地球仪与地图.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44708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79.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最后100天冲刺专题一 第1讲 地球仪与地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最后100天冲刺专题一 第1讲 地球仪与地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最后100天冲刺专题一 第1讲 地球仪与地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最后100天冲刺专题一 第1讲 地球仪与地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最后100天冲刺专题一 第1讲 地球仪与地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最后100天冲刺专题一 第1讲 地球仪与地图.docx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最后100天冲刺专题一 第1讲 地球仪与地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最后100天冲刺专题一 第1讲 地球仪与地图.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最后100天冲刺专题一 第1讲 地球仪与地图.docx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最后100天冲刺专题一第1讲地球仪与地图

专题一第1讲地球仪与地图

[考纲原文]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仪、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

2.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常用图例与注记。

3.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等高(深)线和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网络构建]

题点1 经纬网的主要应用

母题导入

(原创)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地图”,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C在B的________方向。

若一架飞机沿AC航线飞行,其最短飞行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

(2)AC间距离与AB间距离相比较,AC____AB(>或<),其中AB实际距离大约为________km。

(3)说明该区域的地理位置,并判断该区域主要气候类型。

答案 

(1)东南 先向东北再向东南

(2)> 222

(3)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大陆西岸;温带海洋性气候。

解析 第

(1)题,结合经纬网知C在B的东南方向。

球面上两点间最短距离为过两点和地心三点所在平面的劣弧距离,据此判断飞行方向。

(2)题,AB两点在同一经线上相差2°,其距离为2×111=222km,AC位于52°N同一纬线上,相差5°,其距离比经线上2°距离要大,即大于AB间距离。

第(3)题,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等方面说明该区的地理位置,并推断其主要的气候类型。

核心规律

经纬网的应用主要有“三定”:

1.定位置

地球上除了极点外,任何地点都有一定的经度和纬度,这也是区域定位的重要方法。

如北回归线经过北非撒哈拉沙漠、阿拉伯半岛、印度、我国华南地区、墨西哥高原等地。

2.定方向

(1)利用经纬网定“方向”

①定南北:

在南北半球的两点,北半球在北,南半球在南;同在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北;同在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南。

②定东西:

同是东经度,经度值大者在东;同是西经度,经度值大者在西;若两地分别位于东西经度,则要看两点的经度和,若经度和小于180°,则东经的在东,西经的在西;若经度和大于180°,则东经的在西,西经的在东。

③在以北极点为中心的极地俯视图上,靠近北极点的在北,选择劣弧段,在逆时针方向上的点在东;南极点则相反。

(2)利用经纬网定“最短航线”

地球上两点间最短航线为球面最短距离,即经过两点的大圆劣弧长度。

(注:

所谓大圆指过地心的平面与球面的交线)

①同一经线上的两点,其最短距离的劣弧线就在经线上(如图中弧AB)。

②同一纬线上的两点,其最短距离的劣弧线向较高纬度凸(如图中同一条纬线上MK之间的最短航线是弧MPK,而不是弧MQK,赤道上除外)。

③晨昏线上的两点,由于晨昏线本身就是一个大圆,故两点最短航线就是两点之间的较短晨昏线(即劣弧线)。

3.定距离

(1)任何一条经线上,纬度相差1°的经线长度约为111千米。

(2)在赤道上,经度相差1°纬线长度约为111千米。

(3)在南北纬60°的纬线上,经度相差1°的纬线长度约为111/2千米。

(4)任何一条纬线(纬度为φ)上,经度相差n°的纬线长度为111×n×cosφ千米。

预测演练

读“局部经纬网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分别写出甲地以地轴、赤道和地心为对称轴(或中心)的对称点。

(2)甲、乙、丙、丁四地位于东半球的是________,位于高纬度地区的是________,位于温带的有________。

(3)甲位于乙的________方向,丙位于甲的________方向,某飞机由甲沿最短航线以每小时1110千米速度飞往乙,飞行方向是________,其飞行时间________2小时(>、=或<)。

答案 

(1)(60°S,10°E) (60°N,170°W) (60°N,10°E)。

(2)乙、丁 丙、丁 甲、乙

(3)正东 西南 先往西南,后往西北 小于

解析 第

(1)题,图示区域为南半球及自转方向,首先判断甲地地理坐标为(60°S,170°W),然后结合地球表面点的对称性特点,按要求写出坐标。

(2)题,根据东西半球划分界线,低、中、高纬划分界线及五带划分界线判断。

第(3)题,图示区域为南半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故甲在乙的正东方向,丙位于甲的西南方向。

甲、乙同在南半球,其最短飞行方向向较高纬度凸,故应先往西南,再往西北;甲、乙间的纬线长为2220千米,地球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是过这两点的大圆劣弧,距离小于2220km,按每小时1110千米速度理应小于2小时。

题点2 地图上的方向与比例尺

母题导入

①②③图均表示世界同一区域,且其图幅依次减少四分之三。

读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①图比例尺为1∶N,则②图的比例尺为2∶N

B.若①图比例尺为1∶N,则③图的比例尺为1∶4N

C.该区域地势西高东低,地势起伏和缓

D.①②③图均缺少地图三要素中的方向和图例

答案 B

解析 两图面积比等于比例尺之比的平方,据此计算知③图的比例尺为1∶4N。

根据河流流向,该区中部高,东西两侧低,地势起伏较大。

①②③图均缺少地图三要素中的比例尺和图例。

核心规律

1.地图上方向的判断

(1)一般定向法: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指向标定向法:

指向标箭头所指方向是正北方。

(3)经纬网定向法: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4)地理事象判断法。

如北半球中纬度正午日影朝北;北半球树木年轮密集一侧为南方;北极星指示正北方等。

2.比例尺

(1)计算: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2)比例尺的大小比较

比例尺的大小与分母的关系

比例尺是个分数值,且分子都是1,因此看比例尺的大小,就是看分母的大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

比例尺的放大与缩小

比例尺放大缩小多少倍,就等于分母缩小放大多少倍;地图图幅的放大倍数是比例尺放大倍数的平方

比例尺大小与表示地区范围的大小、内容详略之间的关系

地图反映实际范围相同时

比例尺越大,图幅的面积越大,反映的地理事物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图幅面积越小,反映的地理事物越简略

图幅大小相等时

比例尺越大,反映的实地范围越小,反映的地理事物就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反映的实地范围越大,反映的地理事物越简略

[特别提示] 

(1)若等高距和等高线疏密程度相同时:

比例尺越大,坡度越陡;比例尺越小,坡度越缓。

(2)若等压差和等压线疏密相同时:

比例尺越大,风力越大;比例尺越小,风力越小。

(3)若等高(压)线疏密、比例尺、图幅相同时:

等高距(等压差)越大,坡度越大(风力越大);等高距(等压差)越小,坡度越小(风力越小)。

预测演练

据我国1000多年前的古文字记载:

古人把财宝藏于“右岸,自飞瀑右行八百步”(注:

古时八百步相当于现在1108米)。

经现代考证该地岩石为比较容易被侵蚀的砂岩组成。

下图为目前该瀑布位置示意图。

读图完成

(1)~

(2)题。

(1)图示区域地势(  )

A.东南高、西北低B.西北高、东南低

C.东北高、西南低D.西南高、东北低

(2)宝藏最可能埋藏的地点是(  )

A.①B.②C.③D.④

答案 

(1)B 

(2)D

解析 第

(1)题,由该区域河流干支流分布状况知,该河流由西北向东南流,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2)题,受瀑布溯源侵蚀影响,藏宝处应位于瀑布下游右岸八百步的④地。

题点3 等高线的判断及应用

母题导入

(2013·天津文综改编)某中学地理小组对下图所示区域进行考察。

读图回答问题。

(1)判断甲与b两地高度差范围。

该小组同学在区域最高峰对a、b、c、d四居民点进行观测,发现________居民点不能观测到。

(2)为保护生态环境,当地政府计划将图中的a、b、c、d四处居民点集中到一处。

地理小组建议居民点集中建在水源最丰富的地方,该地应选在a、b、c、d四地的________处。

(3)绘制沿甲乙连线的地形剖面图。

答案 

(1)100~300 b

(2)a

(3)(绘图时对甲、乙两地海拔高度判断正确,把握基本起伏状态即可)

解析 第

(1)题,根据图示等高距及其分布规律,知甲、b各自取值范围为400~500米、200~300米,根据交叉相减的方法即可计算出两者高度差范围。

该区域最高峰与b地之间有一高地,阻挡了活动小组视线而观测不到。

(2)题,图中a位于山谷中,最容易发育成河流;b、c位于山坡,d位于山脊,河流不易发育,因此水源不足。

第(3)题,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可知,甲地海拔在400~500米,乙地海拔在300~400米,由甲地向乙地,地势变化趋势是先降低、再增高、再降低、再增高。

核心规律

1.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考查方向

具体内容

判读技巧与应用

推算高度

①通过读取两条等高线的数值计算某地的海拔或相对高度,数值为0表示海平面;②陡崖的崖顶或崖底的海拔介于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

陡崖或任意两点之间的相对高度可利用公式进行计算:

(n-1)d≤ΔH<(n+1)d(n为陡崖或两点间经过的等高线条数,d为图中的等高距)

判断地形类型

①根据等高线的弯曲和延伸方向、数值大小可判断出山峰、盆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地形类型;②在大范围内可判断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高原(海拔较高,相对高度较小)、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盆地(中部数值小,四周数值大)五种基本地形

①“凸高为谷、凸低为脊”;②平原与高原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海拔方面,山地与丘陵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相对高度方面

确定坡度陡缓和地势

①等高线越稀疏,表明坡度越缓,反之越陡;间隔相同的地方表示均匀坡。

②若坡面等高线高处密、低处疏表示凹形坡(坡向下凹),反之则为凸形坡(坡向上拱);站在地势高处向低处看,凸坡视线常被阻挡,通视状况较差

如果图上看不出等高线密集与稀疏,可根据“坡度=垂直相对高度/水平距离”来确定

地形影响分析

对气候

①山区应考虑迎风坡和背风坡(降水量的差异),阳坡和阴坡(阳坡气温高,蒸发强);②盆地不易散热,又容易引起冷空气滞留

两地的温差可通过公式计算:

两地的相对高度÷100米×0.6°C

对河流

①水系特征:

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常成为河流的分水岭;山谷中常有河流发育。

②水文特征:

等高线密集的河谷中水流速快,水能丰富,在陡崖处形成瀑布;河流流量除与降水量有关外,还与流域面积、坡度有关;河流出山口处常形成冲积扇

①河谷处等高线凸向与河流流向相反;②水库大坝建设选择在河流峡谷处;③水电站选择建在河流落差大的地带;④引水工程一般选择从地势较高处引水

[特别提示] 

(1)闭合等高线的判读

等值线的闭合原则:

当有闭合曲线位于两等值线之间时,若闭合曲线数值与其中的高值相等,则曲线内的数值高于这个高值且不超过一个等差距;若闭合曲线数值与其中的低值相等,则曲线内的数值低于这个低值且不超过一个等差距;即“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原则。

如下图中200

(2)判读海拔和相对高度

根据等高线的特征即标高为海拔、同线等高、等高距全图一致等判断某地区的最大海拔、最小海拔、相对高度、陡崖相对高度。

①最大海拔:

H高≤H大

②最小海拔:

H低-d

③相对高度:

H高-H低≤H相

注:

地形区最高处注记高程为H高,最低处注记高程为H低,等高距为d。

④陡崖相对高度:

取值范围公式是(n-1)×d≤H<(n+1)×d。

注:

H为相对高度,d为等高距,n为重合或两点间的等高线条数。

 

2.地形剖面图的绘制与判读

确定剖面线

在等高线图上画出一条剖面线(可能为已知,如右图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