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433577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9.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docx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

内容

1.什么是周长

2.长方形的周长

3.练习四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过程与方法:

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度量及比较、归纳等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

重点

1.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2.能测量和计算具体事物和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3.能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等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

难点

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第五单元教学总课时数:

4课时

1.《什么是周长》……………………2课时

2.《长方形周长》……………………1课时

3.《练习四》……………………1课时

 

三数(上)教案

授课内容

什么是周长

(1)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周长,理解周长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结合具体情景和具体图形和物体,理解周长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周长,理解周长的含义,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学会用工具测量周长的长度。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法,直观教学法。

教学准备

树叶,直尺等。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看一看,描一描。

1.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

秋天是树叶飘落的季节。

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些美丽的叶子图片!

多漂亮的叶子呀!

可爱的蚂蚁看到它,高兴极了!

它说它会画树叶,一笔就能画成美丽的树叶!

看!

(出示课件)仔细观察两只小蚂蚁是怎么画的?

谁画的好?

师:

这样由一点开始,再回到起点的一圈,在数学中叫做一周。

这外面的边叫做边线。

2.小结:

不管从哪里开始,大家都是沿着树叶的边线描了一周,请看(动态演示)。

你们知道树叶边线的一周的长度在数学上叫什么吗?

这一周的长度,我们把它叫做树叶的周长。

(板书课题:

周长)

二.找一找,摸一摸。

1.你能从我们身边找一个例子说说什么是周长吗?

教师指导学生合作完成。

 

学生观察,思考。

生汇报:

小蚂蚁沿着树叶的边线画一周,最后又回到起点。

 

学生拿出一张纸,选择一片最喜欢的树叶,用彩笔沿着树叶的边线一笔描出它的轮廓来。

 

学生给大家演示一下是怎么描的?

(用笔指着,说清楚是从哪里开始的,又到哪里结束。

选择自己喜欢的图形,用一笔描出来。

同桌合作找一找,并且摸一摸它的周长,也可以下位找。

(桌面的周长、课本封面的周长、黑板面的周长、地面周长等)

2谁来说一说你们找的结果?

你可以边说边指一指。

.

三.量一量。

请大家用自己的方法量一量树叶和数学书封面的周长,和同伴合作完成。

四.数一数。

指导学生独立数一数各种图形的周长分别是多少厘米。

五.练习巩固。

1.完成练一练的第一题。

2.指导完成练一练第2题。

3.全班合作完成练一练第7题。

六.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有什么收获,你能谈谈自己还有什么困惑吗?

学生汇报学习结果。

 

同桌合作量一量。

学生独立完成,并分享自己是如何数周长?

 

学生讲解题意,然后汇报自己怎么帮助小蜗牛画出小蜗牛的路线。

学生独立数一数各种图形的周长分别是多少厘米。

用自己的方法确定4只小蚂蚁走的路线是否一样长,并交流为什么。

汇报学习收获,全班互评。

作业设计

学生独立完成实践作业:

练一练第6题。

板书设计

什么是周长

(1)

 

树叶边线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

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教后反思

授课内容

什么是周长

(2)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度量、操作,获得对空间与图形知识的直观经验。

过程与方法:

运用已学知识,计算各种图形的周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主动发现生活中的数学信息。

教学重点

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图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图形的周长。

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

教学准备

直尺,教学情境图等。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情境引入。

秋天里,同学们来到了一个美丽的公园游玩(出示图)

公园里有山、有水、有亭台,一条小路环绕整个公园。

这就是我们的游览路线,我们也可以称它为什么?

二、实际计算

1、问题引入

1)你们想知道花园的周长吗?

2)怎样才能计算出花园的周长?

2、引导学生独立解决,请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理解,独立

决问题。

3、解引导学生分组交流算法,要求学生认真听取别人意见,体会与自己不同的算法,学会辨别事物。

4、全班交流,展示算法多样化(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解法)

学生听故事,观察图

体会。

生汇报:

小路绕花园一周也就是花园的周长。

 

1、根据情境提出问题。

2、随老师的引导进入思考,观察图理清解题思路,列式计算。

3、分小组进行交

流。

 

学生自我展示:

240+410+200+190+560=1600(米)

5、激励进步

1)肯定不同算法。

2)表扬巧妙算法计算者。

 

三、计算图形的周长

1、46页图形。

2、引导学生说说解题的思路,鼓励不同思路,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3、引导学生在听的基础上辨被选择解法。

4、作业展示

重点展示练一练第4题的周长。

四、全课小结

你学到了什么?

从中有什么启发?

 

按图形说说自己的

解题思路。

选择方法,独立解

决。

 

展示自己的解法。

在黑板上写出不同的解法。

 

学生汇报自己的学习收获。

 

作业设计

完成练一练第5题。

板书设计

什么是周长

(2)

公园主题图

240+410+200+190+560=1600(米)

教后反思

授课内容

长方形周长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过程与方法:

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再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讲授法,直观教学法。

教学准备

主题图,直尺等。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情境引入。

教师出示课本48页长方形主题图,指导学生观察,思考:

怎么算出长方形的周长?

二.探究新知。

1.指导学生汇报自己的计算方法,启发学生思考如何知道长和宽,然后该怎样算?

有没有简单的算法?

2.组织学生小组交流。

3.汇报各自的算法:

给学生充分的自我交流时间,沟通测量长方形长和宽的方法以及计算长方形周长的具体方法。

 

4.小结:

长方形的周长怎么计算?

5.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出示课本48页长方形主题图。

观察长方形图,独立思考。

 

1,独立看图,先自己说说图意,在讲给同桌讲一讲;

2,独立解决问题。

3,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

4,汇报算法

(1)我把四条边的长加起来。

5+3+5+3=16(厘米)

(2)我把2个长和2个宽加起来。

5×2+3×2=16(厘米)

(3)先把一个长和一个宽加起来,再乘2。

(5+3)×2=16(厘米)

学生汇报学习小结。

学生同桌合作,探究测量正方形边长,计算正方形周长方法。

6.组织全班交流。

 

7.小结:

你最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三.方法总结。

引导全班学生交流如何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四.练习巩固。

1.指导完成48页长方形蔬菜园需要多长的围栏?

2.走进生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练一练第2.3题。

3.发展提升:

指导学生完成练一练第5题。

五.全课总结。

独立思考:

怎样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汇报算法:

方法一:

3+3+3+3=12(厘米)

方法二:

3×4=12(厘米)

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方法。

学生汇报:

利用它们的特征,比如:

正方形的周长可以用边长乘4.

学生应用新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应用能力。

同桌合作完成,全班交流。

学生独立思考,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图形的周长,全班互评,选择最优的方法。

 

汇报自己的学习收获!

作业设计

独立完成练一练第1.3题。

板书设计

长方形周长

(1)5+3+5+3=16(厘米)

(2)5×2+3×2=16(厘米)

(3)(5+3)×2=16(厘米

教后反思

授课内容

练习四

第4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过程与方法:

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

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

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方法

练习法

教学准备

直尺小棒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基本练习。

1.感知周长,结合练习四第1题。

2.出示第4题。

引导学生独立计算图形的周长,并交流自己的方法。

3.指导合作完成第5题。

要求学生正确了解表格信息,汇报长方形的长,宽,正方形的边长,交流周长的计算方法。

二.走进生活。

1.出示第2题。

 

2.完成第6题。

鼓励学生动手操作,计算自己围成的正方形周长。

3.指导学生完成第7题。

学生独立在书上用笔描出蚂蚁走的路线,感受周长。

 

学生独立理解题意,正确计算,自我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同桌合作完成,了解数学信息,计算图形周长。

全班汇报交流。

学生动手测量周长,感知周长的应用。

学生操作:

“用48厘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最大的正方形”,体会到将周长平均分成4份,每份的长度就是正方形的边长。

按要求解决问题。

三.思维训练。

1.指导学生完成第8题。

出示第8题的正方形图,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按要求解决问题。

 

2.第8题

用16根小棒摆长方形,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小组中的同学边操作、边记录、边讨论,便于总结规律。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合作完成,交流:

4个小正方形的周长总和与大正方形的周长有什么关系?

探究期中的道理。

 

共可以摆4种,即16÷2=7(长)+1(宽)=6+2=5+3=4+4。

 

汇报自己的学习收获。

 

作业设计

独立完成练习四第3题。

板书设计

练习四

长方形周长

正方形周长

教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