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新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397580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1.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新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新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新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新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新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新版.docx

《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新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新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新版.docx

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新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大纲

 

(供四、五、七年制本科专业使用)

 

思想政治教育学院

中国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教研室编写

2012年9月

前言

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本课程是一门重要的马列主义理论课,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通过开设本课程,帮助大学生做到“两个了解”、懂得“三个选择”的必要性和正确性。

加深对中国近现代发展历史规律的认识,增强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自觉性,并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课程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1.了解外国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及其与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了解近代中国面临的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即现代化这两项历史任务;懂得必须首先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才能为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开辟道路,认识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进步性;自觉地继承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传统和革命传统,发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进一步增强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2.了解近代以来中国的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而进行艰苦探索、顽强奋斗的历程及其经验教训;通过比较地主买办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及其政治代表的建国方案和政治主张,懂得旧民主主义革命让位给新民主主义革命、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给人民共和国的原因,认识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增强拥护党的领导和接受马克思主义指导的自觉性。

3.联系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国内外环境,了解中国人民走上以共产党为领导力量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联系社会主义改造以后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懂得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正确性;进一步树立“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明确观念,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三、课程教材及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教材为教育部统编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参考书为教育部统编的《<中国近代史纲要>教师参考书》等。

本课程教学采取课堂教师讲授与多媒体教学和课外自主学习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多媒体教学和自主学习实践为辅,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

其中,教师课堂讲授均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共26课时。

实践教学为6课时。

四、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通过本课程的讲授,使学生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基础知识,掌握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规律,奠定了其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进而为学好《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书目

[1]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M].北京:

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

[2]王绘林.中国现代史[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3]王维礼.中国现代史大事纪事本末[M].哈尔滨: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

[4]白寿彝.中国通史[M].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5]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8.

[6]李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长编[M].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7]费正清等.剑桥中华民国史[M].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8]彭明.五四运动史[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6.

[9]章开沅.辛亥革命运动史稿[M].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

[10]耿云志.从启蒙运动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83.

[11]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M].北京:

科学出版社,1990.

目录

绪论………………………………………………………………

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

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7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8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9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10

中编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1949)

综述翻天覆地的三十年…………………………………………11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12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13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4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15

下编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49—2006)

综述辉煌的历史进程……………………………………………16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17

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18

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

 

教学时数分配表(共32学时)

教学内容

理论课学时

实践课学时

绪言

1

上编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2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2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2

2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2

中编综述

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2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2

2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2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2

为新中国而奋斗

2

下编综述

辉煌的历史进程

1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2

2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2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

合计

26

6

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

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一、目的要求

1.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古代文明,以及在鸦片战争前中西之间的差距和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历史背景、原因和特征。

2.熟悉近代中国社会的两个基本矛盾和两大历史使命,理清1840年-1919年中国的基本历史线索和历史主题。

3.在正确认识中国近现代史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懂得“三个选择”(即:

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

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

为什么选择共产党的领导?

)的必然性。

二、主要内容

1.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2.西方列强入侵与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3.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三、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以理论讲授为主,并结合多媒体课件和历史影像资料辅助教学。

四、重点、难点

1.重点:

分析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2.难点:

讲解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2学时)

一、目的要求

1.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后外国对中国的军事侵略、经济掠夺、政治控制和文化奴役。

2.了解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3.了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失败和民族意识的觉醒。

二、主要内容

1.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2.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三、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以理论讲授为主,结合多媒体课件和历史影像资料辅助教学。

四、重点、难点

1.重点:

分析侵略战争失败原因。

2.难点:

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探索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4学时)

一、目的要求

1.了解农民阶级、地主阶级统治集团及资产阶级维新派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2.了解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运动的史实及其失败原因、经验教训。

二、主要内容

1.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2.洋务运动的兴衰

3.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三、教学方法

课堂理论讲授为2学时,结合多媒体课件和历史影像资料辅助教学;学生自主学习为2学时,以课堂分组讨论,分专题自主学习并分享学习成果,开展读书报告会等形式进行。

四、重点、难点

1.重点:

早期探索国家出路斗争的历史意义。

2.难点:

早期探索国家出路斗争失败的原因及经验教训。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2学时)

一、目的要求

1.通过对辛亥革命胜利和失败过程的讲述,使学生掌握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组织宣传工作和指导思想,掌握辛亥革命从爆发到失败的历史过程。

2.了解辛亥革命的正义性及其伟大意义。

3.了解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从而理解在近代中国资产阶级不能领导革命的胜利,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二、主要内容

1.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2.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3.辛亥革命的失败

三、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以理论讲授为主,结合多媒体课件和历史影像资料辅助教学。

四、重点、难点

1.重点:

同盟会的三民主义纲领以及围绕三民主义纲领的论战;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和失败原因。

2.难点:

如何认识近代史上的革命与改良以及如何评价辛亥革命的得与失。

 

中编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1949)

综述:

翻天覆地的三十年(2学时)

一、目的要求

1.了解当时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与时代背景。

2.认识中国历史舞台上的三种政治力量与三种建国方案,以及所面临的两个基本选择和两个中国之命运。

3.了解外国在华资本垄断地位的形成与以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官僚资本的膨胀,以及民族资本所面临的困境。

4.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基本历史线索。

二、主要内容

1.中国所处的时代和国际环境

2.“三座大山”的重压

3.两个中国之命运

三、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以理论讲授为主,结合多媒体课件和历史影像资料辅助教学。

四、重点、难点

1.重点:

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官僚资本的定义、特征及形成;民族资产阶级的历史地位等。

2.难点:

近代社会两个中国之命运的选择。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4学时)

一、目的要求

1.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对中国革命和中国命运的伟大意义。

2.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早期工农运动,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历史意义;明确中国共产党能够根据形势的变化,制定正确的革命纲领。

3.认识中国先进分子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途径的艰难历程,从中体会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必然性。

二、主要内容

1.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2.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3.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三、教学方法

课堂理论讲授2学时,结合多媒体课件和历史影像资料辅助教学;学生自主学习2学时,以课堂分组讨论,分专题自主学习并分享学习成果,开展读书报告会等形式进行。

四、重点、难点

1.重点:

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

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

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革命展现了哪些新面貌?

2.难点:

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特点,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过程。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2学时)

一、目的要求

1.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的历史背景和实践过程。

2.了解中国革命经历的挫折和坎坷,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过程。

3.深刻认识教条主义的危害。

二、主要内容

1.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2.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三、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以理论讲授为主,结合多媒体课件和历史影像资料辅助教学。

四、重点、难点

1.重点:

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历程及意义

2.难点:

教条主义对中国革命的危害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4学时)

一、目的要求

1.了解伟大的抗日战争的全过程及相关重大历史事件,如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与作用;了解日军惨无人道的野蛮罪行。

2.认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期间做出的巨大牺牲与奋斗。

3.认识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深远历史意义。

二、主要内容

1.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2.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3.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

4.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三、教学方法

课堂理论讲授2学时,结合多媒体课件和历史影像资料辅助教学;学生自主学习2学时,以课堂分组讨论,分专题自主学习并分享学习成果,开展读书报告会等形式进行。

四、重点、难点

1.重点:

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2.难点:

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2学时)

一、目的要求

1.了解国民党政权的反动本质及其面临的危机,认识这一政权迅速走向崩溃的主要原因。

2.了解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内外的局势对中国发展的影响,认识第三条道路幻想的破灭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3.了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掌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形成的历史条件,认识人民共和国的创建和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二、主要内容

1.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2.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

3.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4.人民共和国:

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

三、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以理论讲授为主,结合多媒体课件和历史影像资料辅助教学。

四、重点、难点

1.重点:

重庆谈判及双十协定。

2.难点:

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

 

下编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49-2006)

综述:

辉煌的历史征程(2学时)

一、目的要求

1.了解新中国成立以后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所走过的历史进程。

2.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所取得的伟大历史成就。

二、主要内容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历史进程

3.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性成就

三、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以理论讲授为主,结合多媒体课件和历史影像资料辅助教学。

四、重点、难点

1.重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难点: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性成就。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4学时)

一、目的要求

1.认识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必经阶段,懂得社会主义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2.了解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和实行国家工业化必须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原因;认识中国共产党所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必要性和正确性。

二、主要内容

1.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2.社会主义道路: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3.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三、教学方法

课堂理论讲授2学时,结合多媒体课件和历史影像资料辅助教学;学生自主学习2学时,以课堂分组讨论,分专题自主学习并分享学习成果,开展读书报告会等形式进行。

四、重点、难点

1.重点:

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2.难点:

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发展(2学时)

一、目的要求

1.了解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中国共产党在寻求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的曲折经历和经验教训。

2.了解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的一段时期内,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和重大的理论成果。

二、主要内容

1.良好的开局

2.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3.建设的成就和探索的成果

三、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以理论讲授为主,结合多媒体课件和历史影像资料辅助教学。

四、重点、难点

1.重点:

建设的成就和探索的成果。

2.难点:

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第十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2学时)

一、目的要求

1.认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历史转折,中国由此进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辟和发展的历史进程,掌握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

认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意义。

3.了解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掌握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理论成果。

二、主要内容

1.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2.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

3.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新阶段

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5.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

三、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以理论讲授为主,结合多媒体课件和历史影像资料辅助教学。

四、重点、难点

1.重点: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

2.难点: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