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西一个土司王朝的一千五百年兴衰.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39004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96.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西一个土司王朝的一千五百年兴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水西一个土司王朝的一千五百年兴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水西一个土司王朝的一千五百年兴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水西一个土司王朝的一千五百年兴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水西一个土司王朝的一千五百年兴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西一个土司王朝的一千五百年兴衰.docx

《水西一个土司王朝的一千五百年兴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西一个土司王朝的一千五百年兴衰.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水西一个土司王朝的一千五百年兴衰.docx

水西一个土司王朝的一千五百年兴衰

水西-一个土司王朝的一千五百年兴衰

水西,一个土司王朝的一千五百年兴衰

文/霜晨月

  

  在贵州历史上,夜郎与水西的故事尽人皆知,但汉代以后,夜郎古国便人间蒸发了.留下的千古之谜,令今天的考古和历史学家如盲人摸象.而水西土司却历经十余朝,跨越上千年.其间沧桑巨变、星移斗转,改朝换代腥风血雨,几多帝王将相灰飞烟灭?

但它超然世外,安然无虞,在贵州高原的乌江上游流域形成一个超稳定的土司王朝,回望这段堪

称奇迹的水西历史,颇为耐人寻味.

  水西土司拥有几个“贵州之最”:

建制最早,世袭最长,占地最广,影响最大。

追根溯源,水西土司始于汉后主建兴三年(公元225年),终于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从一世济济(或作齐齐)到八十五世安胜祖,从最初的蛮长、罗甸王到水西安抚使,封号六更,历时长达1474年。

  水西土司的祖先,源出昆明的卤氏,后来语转为罗氏。

灭并没有影响水西土司的生存与繁衍。

  从善如流,趋利避害;顺应历史,与时俱进。

在漫长的历史中,真正做到的又有几人?

但它也许正是水西土司的自全之策,安身之道。

  

二.黔史留芳话奢香

  

  公元1358年,四川蔺州宣抚使、彝族奢氏豪门,生下了一个千金小姐,家里给她取名舍兹,这就是后人仰慕的奢香。

十七年后的1735年,这个亭亭玉立的美人却远嫁贵州水西,成为时任贵州宣慰使的水西土司陇赞阿期(霭翠)的妻子。

  但仅过六年,即明洪武十四年,霭翠便撒手人世,二十三岁的奢香成了寡妇。

这固然是人生的一种不幸。

但从另外的角度看,霭翠的死又成为奢香的一次人生机遇,因为儿子年幼,作为母亲的奢香自然代行宣慰使之职,使其成就了后来的大业。

  奢香所处的是一个多事之秋,水西相邻的乌蒙、乌撒地区农奴主起兵叛乱。

而水西安氏与其世代通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水西所属的四十八个土目企图挟持这个

年轻的寡妇叛乱。

一边是高高在上的大明王朝,一边是血脉相连的世代姻亲,何去何从,也许奢香并非没有犹豫和徘徊。

情势千钧一发,一个土司家族的命运系于一身。

而此时,惟恐天下不乱的都督马晔正欲取水西安氏而代之,于是借故裸挞奢香。

“裸挞”是一种特别的刑罚,受罚者不仅要承受肉体的痛苦,作为女性更是一种人格羞辱。

即便普通的平民百姓也无法忍受这般奇耻,何况一方霸主,堂堂贵州宣慰使夫人?

马晔的阴谋是激其兵变,把事态扩大,然后奏请朝廷出兵,堂而皇之地改土归流。

  马晔的招数符合最高统治者的利益,也十分阴毒,果然就奏效了。

水西人把奢香的羞辱当作全族人的奇耻大辱,群情激愤,摩拳擦掌,一场即将到来的腥风血雨隐隐可闻。

  此时的奢香至少有一千个反叛的理由。

作为一个女人的羞辱,作为一方统领的羞辱,按照我们习惯的“面子”思维,以后她将如何面对自己的部族与属下?

而流官马晔的

肆无忌惮,正说明朝廷对土司权威的漠视,对马晔的暗中支持与默许。

似乎天时地利人和,于情于理,天平都倾向奢香一边。

此时不反,更待何时?

  危急之际,一个水东女子从幕后走到了前台。

水东土司宋钦的遗孀宋氏,按照封建命名传统,一个有姓无名的奇女子,洞察了马晔的阴谋,也看到了水西与水东面临的

灭顶之灾。

水东与水西不仅睦邻友好,而且在政治经济利益上联系紧密。

她深知,一旦朝廷“剿匪”的铁骑长驱直入,水西弹丸之地焉能抵挡?

城门失火,殃及鱼池;覆巢之下,

安有完卵?

两者唇齿相依,一旦水西不存,水东安在?

因此及时加以劝止。

  是什么智慧和力量,使奢香这样一个弱女子在这场风暴的旋涡中心却保持超常的冷静和克制?

在大是大非、或佛或魔的一念之间有着如此理智的决断?

总之,奢香并没有被愤怒的火焰烧焦理智,而是从善如流,听取了宋氏忠言。

  纤纤玉指,镇住十万雄兵。

  当然,心高气傲、血性刚烈的奢香自不会善罢甘休。

公元1384(洪武十七年)年,她千里迢迢走诉京师,开始了水西土司有史以来的第一次特殊*之路。

按照现在流行的话说,她要到朱元璋那里讨个说法。

  在朱元璋面前,奢香告了马晔的御状。

奢香与马晔可谓势不两立,而对最高统治者朱元璋而言,奢香与马晔不过是手心手背的关系,但势关一方民生稳定大计,在鱼和

熊掌之间,孰轻孰重不言而喻。

利害权衡的结果,别有用心的马晔成了牺牲品,成了又一个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案例。

当然另有一说,马晔当时并未被斩首,而是被朱元璋雪藏起来,几年后又到别的地方上任去了。

但不管怎样,总之仕途是受挫了。

  而朱元璋是这场纷争的最大赢家。

作为回报,奢香承诺开辟九驿,使朱元璋不费一钱一粮,就得以开通贵州往来四川的要路。

同时,恩威并施的结果,维护了贵州政局的稳定。

对最高统治者而言,总是稳定压倒一切啊。

  当然,奢香也有重大斩获。

她不仅巩固维护了自己的土司地位和权利,并以自己超人的胆识和谋略赢得了朱元璋的信任,获得了远近人们的敬重。

  奢香一言九鼎、一诺千金。

回到水西,她便组织人力物力,开辟龙场、六广、谷里、水西、奢香、金鸡、阁鸦、归化、西溪(一说威清)等九驿,使包括黔西北与滇、蜀在内的西南地区交通商贸大为改观,从此,水西结束了自我封闭的历史。

因为有了这个龙场驿站,后来才使一个被贬谪的王阳明与贵州及乌江结缘,成就了一个大哲学家和一段千古佳话。

当然,这是后话了。

  洪武二十三年,奢香还将她的儿子安的送进京师并请入太学,此举让朝野大为感动。

皇上特意下旨,要求国子监“善为训教”。

这种对汉文化的钦慕与开放心态,使外来的汉族文化与彝族本土文化有机融合,促进了贵州的文明进步。

  因为奢香出色的治理才能,天遂人愿,水西成为远近闻名的富庶之邦。

在地方土著民族与封建中央集权的夹缝之中,不仅顽强生存,而且壮大发展。

因为与封建中央集权

的良好关系,远离战乱的人民得以安居乐业、繁衍生息,水西进入其历史的鼎盛时期,并维护了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

  公元1358年(洪武二十九年),奢香不幸玉陨香销、华年早逝,年仅38岁。

这个具有传奇色彩的美丽女子,连死也那么凄美动人.她留给我们的不是一个垂垂衰也的老妪形象,而是一个青春风韵的美丽背影。

  七百多年后的今天,她的事迹仍在水西、在黔蜀滇地广为流传,她的形象依然栩栩如生,似乎呼之欲出。

  奢香短暂而壮丽的一生有许多超越。

首先她超越了民族的局限。

这个心胸开阔的奇侠女子,是所有民族共同的优秀女儿。

放眼而今、环目世界,一些狭隘的民族沙文主义者的目光,总是对所有外族满含敌意。

他们斤斤计较于历史的过节与恩怨,满怀颠覆的幻想,陷入复仇与冤冤相报的泥沼里不能自拔。

其思想境界与奢香不可同日而语。

  她超越了性别的局限。

在男人主宰世界的封建时代,奢香的出类拔萃是一个特例,当然,也是特殊的土司制度造就了一代女中豪杰。

但她那种忍辱负重的宽阔胸襟,就是一般意义的男儿丈夫也难企及。

在众议纷纭、几乎众口一词的危急时刻,她处乱不惊、力排众议,更需要超人的胆识与理智。

那些妄自尊大、小看女子的男人,又该怎样自惭形秽?

 

三.后奢香时代的土司们

  

  奢香死后,她的儿子,六十七世安的承袭土司之位。

此后几代人可能略显平庸,自不能与奢香比肩。

不过其间虽偶有土目叛乱,但大体较为稳定。

应当提到的一件大事是,水西土司自古有名无姓,与汉文化有所不同。

七十二世土司龙铺(一作龙富)朝见明英宗,问其姓氏,回答无姓。

于是英宗以其原地为安西(一说为安邑之讹),赐姓为安,自此,水西世代以安为姓。

  英宗的赐姓意味深长,体现了恩威并施的话语霸权。

安者,安定、安抚、安靖也。

这是恩典与期待,同时又是不可抗拒的命令与威压。

  此后一个不能不提及七十四世安贵荣,一个功过参半的人物。

他早年率兵平叛,有功于国,并与王阳明结下了较为深厚的友谊。

这段友谊成为贵州历史上的佳话.他后来却渐生骄矜,不受节制。

当其上书乞减龙场驿之际,被贬为龙场驿丞的王阳明,因其礼遇甚厚而修书劝阻,他也暂时听取了忠言。

但为乱之心始终不甘,后来未得善终,令人感叹。

安贵荣与王阳明的交往有重要意义。

  与安贵荣结局相反的是七十七世安国亨.他早年风流暴虐,生非惹事,为祸一方,弄得水西民生凋敝。

但朝廷的屡次宽恕,使他最终悔悟,决意报效国家,以雪前耻。

恢复水西境内的六驿,开山辟地,勤务农桑,扶危济困,邑民安居,水西恢复了往日生机。

他还内修政令,外勤王事,协助剿匪平叛之事,终成正果。

  当播州土司杨应龙反叛朝廷时,水西七十九世安疆臣有罪在身,由于水西与播州杨氏也是世代姻亲,安疆臣的立场难免摇摆。

时任贵州巡抚的郭子璋是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人,使安疆臣戴罪立功,化敌为我,断绝了杨氏后援。

在这场伤亡惨重、尸体堆积如山、“乌江水为之不流”的恶战中,官军取得艰难胜利,最终剿灭杨氏。

没有助纣为虐的水西也得救了,暂时避免了播州覆亡的命运。

但朝廷对土司尾大成患的担忧,也越来越深了。

的确,由于天高皇帝远,对边远地区统治的鞭长莫及,作为权宜之计的羁縻政策使得土司们总是在割据与归顺之间摇摆不定,成为地方动荡的因素。

 

四.祸由乱生

  

  无论怎样改朝换代,水西历代土司对朝廷基本上能够归顺投诚、俯首称臣,顺应历史变革的大潮,我想这也许是它能延续一千多年的重要原因。

这种做法一方面固然保持土司的地位与利益,更积极的意义在于,它维护了地方的民生大计和社会稳定。

  但安邦彦是水西历史上的一个另类。

他并非水西土司,其时在位的是八十一世安位。

但年幼的安位只是一个傀儡,兵权掌握在安邦彦手中,他才是水西当时的准土司。

  这是公元1622年,即明熹宗天启二年。

此时北方的辽兵屡次犯境,于是朝中动议征召西南之兵征辽。

安邦彦见朝廷无暇顾及西南,以为有机可乘,于是与四川的奢崇明遥相呼应,挟持安位反叛朝廷,自封为罗甸王。

  古往今来,江山兴替,城头变换大王旗。

帝王几许?

不管是真命天子还是草头王,在通往金銮殿的台阶上,我们看到的却是堆积如山的累累白骨。

金灿灿的王冠,染的总是百姓血!

  自古以来,成者王侯败者寇。

从理论上说,如果没有反叛,就永远没有新的皇帝,就没有改朝换代的故事了。

也许,野心勃勃的安邦彦与那些在位皇帝的昨天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如果有区别,也仅仅在于一个是成功者,另一个则未遂。

  但老百姓的遭遇却是惊人的一致,并没有太大的区别,那就是苦难!

正如张养浩所言: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为了一个罗甸王的宝座,安邦彦就这样把水西黎民拖入万劫不复的苦难深渊。

  在叛乱之初,朝廷应接不暇,安邦彦裹挟的叛众如汹汹洪水,陷安顺、克龙里、攻遵义、渡六广、围困贵阳,贵阳以西千里之地,都被其占据。

在长达七年的战乱中,安邦彦挟持的水西叛军与官兵互有攻守胜负,形成拉锯。

  七年之后,在川、滇、黔诸路兵马合力进剿之下,安邦彦兵败被杀,安位受降,从而结束了这场旷持日久的祸乱。

  检点当时的地方史志,至今我们也不得不为当时黎民百姓付出的惨重代价感到触目惊心。

安邦彦所到之处,自是一路烧杀,而官军的招数也大同小异,出现频率较高的也是“焚”“燔”等词语。

甚至有焚烧寨子数十里的记载,而杀掉的叛军有数万之众。

如果我们撇开政治与军事来说,这些“贼寨”,其实都是百姓栖身之所,被焚毁的是他们的家园啊。

而“叛军”,也是平头百姓,他们苟活在土司与朝廷的夹缝中间,命如蝼蚁,任人操纵和践踏。

数万颗头颅,遂化骷髅;缕缕冤魂,化作夜郎故地的惨雾愁云,鬼泣神惊,日月难明!

满目创痍的水西,哀鸿遍野。

遍地热血,肥沃了百里杜鹃。

五.安坤的悲剧

在水西历史上,安坤是一个令人感叹的悲剧人物。

清顺治年间,平西大将军吴三桂进兵西南,安坤便主动率部投诚,并无谋反之心。

他先后数次平息地方叛乱,协助吴三桂确保西南稳定,有大功于国。

明朝故将皮熊藏匿于黔境,数次劝说安坤反清,安坤不为所动,可见其对国家的忠心与对百姓的体悯。

  但树欲静而风不止。

其时一世枭雄吴三桂坐镇滇黔,拥兵自重。

为永远掌握兵权,避免历史上兔死狗烹的下场,几次别有用心地激叛土司,人为制造祸乱,借天子之刀以杀人。

为一己之私利与权欲,一次又一次地将滇黔百姓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