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标准.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370523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131.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标准.docx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标准.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标准.docx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标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码:

31332课程名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课程类型:

A类课程属类:

人文素养课

 

课程学分:

3学分参考课时:

48

 

课程性质:

必修课开课部门:

马克思主义学院

 

适用专业(层次):

普专、对口、五年制(大专阶段)

 

先修课程:

 

后续课程:

 

职业资格:

 

制订: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开发团队

批准人:

课程负责人:

 

一、课程简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是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

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精神,按照《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

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9)实施方案,于2006年实施的思

想政治理论课新的课程。

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为依托的崭新课程,这是

党中央国务院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在完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和学科建设方

面所采取的一项新举措,对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大而又深远的

意义。

二、课程性质与定位

课程性质:

公共必修课。

课程定位: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人文素养课程。

本课程是普通高校开设的思

想政治课之一,是高职大学生的必修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进行素质教育的核心课程。

 

1

 

为各专业实现其人才培养目标,达到未来工作岗位素质要求而起到支撑作用、在整个课程

体系中不可替代的重要课程。

做为对大学生系统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

本门课程以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为主线,综合运用法律及其相关科学知识,依据高职生成

长的基本规律,在教育引导学生加强法律观念和法律意识,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和提高思想

道德素质,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诚信等职业道德素质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课程设计思路

 

依据中宣部、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和我校的办学理念与目标,结合本课程严谨理论性、

鲜明实践性、具体针对性的特点,按照时代对高职学生应具备的道德和法律素质的要求,

着眼于学生职业素质和能力的提高,配合专业教育,服务学生未来的人生发展。

(一)把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以教材为纲又体现高职教育特色:

以教材为纲,

就是不失全国通用教材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所谓体现高职特色,就是针对高职的培养

目标、教学规律和学生的特点对教材进行优化组合和拓展。

教材为纲和高职特色相结合,

是通过以“必须”、“够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为原则选择和扩充教学内

容。

(二)以能力培养为导向。

教学的知识目标、情感目标、意志目标、行为目标服务于

能力目标。

以学生在社会生活、尤其是职业活动中需要的各种能力作为教学的最终目标来

优化组合教学内容和进行教学安排。

(三)以学生“做”为路径。

以学生“做”为出发点、过程和归宿点,始终都是教师

指导学生“做”(自学、搜集资料、说、讨论、剖析自我、制定自己的实施方案)。

(四)以任务为驱动:

学生要针对自身情况制定每个学习项目的实施方案,使学生不

得不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并针对自身的现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

(五)体现两个“三结合”:

一是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律教育相结合;二是理论

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校内教学与校外教学相结合。

四、课程培养目标

(一)总体目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目标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

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贯彻“以德治国、以法治国”的战略思想,对高职大

专生进行法学基础理论、法律常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道

 

2

 

德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使他们成为“有理

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知识目标

1.大学生活的特点;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把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掌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学习方法。

2.理解理想信念的含义、特征、意义;理解最高理想和共同理想;认识理想与现实的

关系及实现理想的条件和途经。

树立起科学的理想信念。

3.理解爱国主义的内涵;认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认识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培养爱国情操;增强国防观念。

4.理解人生观、人生态度和人生目的的内涵和意义;理解价值观的内涵,认识人生价

值的标准和评价,认识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认识自我身心关系、个人与他人关系、个人

与社会关系、人与自然关系。

5.理解道德的本质、功能、作用;认识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道德;理解社会主义道德建

设的核心和原则以及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认识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尤其是诚

信对大学生的重要性。

6.认识公共生活及特点、公共秩序及维护手段;理解社会公德内涵、特点、主要内容;

认识公共生活的法律规范。

7.认识职业生活中的道德及法律基本要求;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式,树立正确

的择业观和就业观;认识爱情婚姻与家庭,以及其中的法律规范。

8.认识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体系和运行,从而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认识民主与

法制观念、法律权利与义务观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从而树立社会主义法制观念。

9.了解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理解自由平等的宪法精神。

(三)能力目标

1.提高独立生活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提高处理理想与现实矛盾能力;

3.正确处理身心健康、个人与他人关系、个人与社会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能力;

4.正确处理爱情与友情的能力。

(四)素质目标

 

3

 

1.培养学生奉献国家、奉献社会的精神。

2.培养学生大公无私、先国家后自己,先人后己的美德。

3.培养学生奉公守法、遵守公德、严以律己的作风。

4.培养学生养成乐于助人、尊老爱幼的好习惯。

五、课程内容与要求:

教学设计成专题讲座形式,或者直接设计为章节授课形式,围绕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的培养这个核心问题,以将高职大学生培养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

本目的,把高职生培养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

(一)专题讲座授课形式的内容与要求:

 

专题名称

教学内容与要求

单元

学时

认识当代大学生活特点、大学生的成才目标;树立新

的学习理念;培养优良学风;要有平常心;学会管理

01

专题一:

我们为什么上大学?

好自己,提高独立生活能力;学会尊重

;学会担当:

3

要有正思维、吸收正能量、释放正能量;要自信信心,

相信未来、拥抱未来、创造未来。

02

专题二:

领悟人生真谛

高尚的人生目的、科学的人身观、有价值的人生标准、

3

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03

专题三:

适应人生环境创造人生

人性的弱点对人生价值实现的不良影响;

人生价值的

3

价值

实现条件;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材;中国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04

专题四:

托起中国梦(理想信念)

共同理想)内涵:

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

3

共同理想与个人理想的关系(中国梦与大学生成才),

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信念的含义,信仰的含义,信念与信仰之间的关系;

05

专题五:

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

信念信仰对大学生成才的意义;

科学高尚的信仰(马

3

克思主义的信仰)的内涵,对大学生成才的意义。

专题六

大学生如何践行爱国主

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意义,忠诚爱国者的基本要求,

06

增强国防观念,增强国防安全意识,

理性爱国,做一

3

个忠诚的爱国主义者。

民族精神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时代精神内涵

07

专题七

弘扬中国精神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大学生如何弘扬中国精神(民

3

族精神的弘扬、时代精神的弘扬(创新)

)。

道德的起源、本质、功能、作用,中华民族的优良道

德传统涵义、内容(礼让、诚信;重视道德的养成等)

08

专题八

大学生与道德修养

及对待,继承和弘扬传统道德对大学生成才的意义;

3

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原则,以及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个人品德与道德修养的关系。

09

专题九

诚信与成才

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对大学生成才的意义、内涵;

3

 

4

 

诚信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及认识,目前大学生在诚信存

在的问题,诚信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意义,诚信道德

修养的培养途径、方式。

专题十

家庭伦理教育,培养感

爱情的本质;恋爱中的道德;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婚

3

10

恩意识

恋与家庭;家庭美德

专题十一

公平正义——大学

法的词源、含义、历史发展;社会主义法律精神(本

质、作用、运行),法律体系(形成、特征、构成)

3

11

生法律修养培养(Ⅰ)

法律思维(含义、特征、方式、培养途径)

专题十一

公平正义——大学

法律权威的维护的意义,保障法律至上的含义及实

3

12

现;大学生努力成为法律权威的维护者,

法律的信仰。

生法律修养培养(Ⅱ)

专题十二

自由平等---中国宪

宪法的内涵、特点,我国宪法的特点及基本原则,

3

13

法精神(Ⅰ)

家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专题十二

自由平等---中国宪

大学生自由平等意识、公民意识的培养

3

14

法精神(Ⅱ)

专题十三

做社会主义核心价

大学生的历史使命的认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

的内容及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涵、意义及践行;

3

15

值观践行者

四有新人的要求,大学生的成才根本目标。

复习及期末考试

3

合计

48

(二)章节授课形式的内容与要求:

 

序学

章节及名称教学内容及要求

号时

1、认识与适应大学生活

了解大学生活的特点与适应大学生活的办法。

2、提升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

理解大学生提升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的必要性。

绪论《珍惜大学生活

013、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03开拓新的境界》

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并理解其意义,引导大学生在社会

实践中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学习本课程的意义和方法

理解学习本课程的意义,掌握其学习的方法。

02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1、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06

 

5

 

坚定崇高信念

 

第二章弘扬中国精神

03

共筑精神家园

 

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

04

创造人生价值

 

第四章注重道德传承

05

加强道德实践

 

了解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重要意义。

2、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引导大学生认识其历史使命,理解科学的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

成才的意义,在实践努力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持久的生命力、

改造世界、共产主义的实现)和树立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对党的

信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民族复兴的信心)。

3、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理解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的关系,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

春梦想。

1、中国精神的传承与价值

了解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理解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

魂,理解中国精神的内涵(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

2、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了解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爱国主义的内涵及时代意义,掌握践

行民族精神做一名忠诚的爱国者的基本要求。

3、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了解时代精神及其主要体现,理解改革创新的意义,努力在实践中做一名时代精神的弘扬者。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了解人生观的基本问题(人生观的含义、内容、与世界观的关系、

人生价值的标准及评价),理解正确人生观和高尚的人生目的(为

人民服务、奉献社会)内涵,树立积极进取或正确的人生态度(认

真、务实、乐观、进取)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人生价值的根本

尺度、基本尺度)。

2、正确人生观的树立和践行

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人生矛盾,并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

生,了解人生价值的实现条件并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1、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了解道德的起源、本质、功能、作用及历史发展。

 

06

 

06

 

03

 

6

 

第五章遵守道德规范

06

锤炼高尚品德

 

第六章学习宪法法律

07

建设法治体系

 

2、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当代价值及基本精神,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

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3、继承与发扬中国革命道德:

了解中国革命道德的形成与发展,理解其主要内容,力争在实践

中发扬光大中国革命道德。

4、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理解着眼“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强道德建设的必要性,把握社

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与原则、积极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中

去。

 

1、社会公德:

了解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的相关知识,掌握社会公德道德规范和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引导学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

2、职业道德:

了解职业生活中的道德规范的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和创业观,自觉遵守职业道德。

3、家庭美德:

了解恋爱、婚姻家庭中的道德规范,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

观与婚姻观,在家庭生活中积极弘扬家庭美德。

4、个人品格:

了解个人品格及其作用,引导大学生加强个人道德修养自觉性,

努力追求崇高道德境界。

1、法律的概念及发展:

了解法律的词源与含义,把握法的本质及特征,了解法律的产生

及发展。

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

了解社会主义法的特征特征、作用及运行。

3、我国的宪法与法律部门:

 

03

 

06

 

7

 

第七章树立法治理念

08

尊重法律权威

 

第八章行使法律权利

09

履行法律义务

 

理解并掌握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及制度,了解我国的社会主义法

律部门(实体法、程序法)

4、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了解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意义,掌握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内

容,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

1、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理解并掌握“三个坚持一个加强”。

2、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

了解法治思维的含义与特征、基本内容、培养途径。

3、尊重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理解意义尊重社会主义法律权威,并掌握其基本要求。

1、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

理解法律权利、法律义务及相互关系。

2、我国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与义务:

了解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3、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

掌握如何依法行使权利、依法救济权利,引导大学生在社会生活

 

06

 

03

中要尊重他人权利并积极依法履行义务。

掌握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的基本要求:

结束语

做社会主义核

10

勤于学习、敏与求职,崇德修身、砥砺品格,明辨是非、坚定自

03

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

励,脚踏实地、艰苦奋斗。

复习考试

03

合计

48

(三)说明:

1、“专题讲座授课形式”与“章节授课形式”具有同等地位,实际教学中采用其中一种形式即可。

2、选择建议:

老教师教育经验丰富且教材内容比较熟悉,可选择“专题授课形式”;新进教师可选

择“章节授课形式”。

六、教师任职要求

 

8

 

专任教师

 

专业能力要求

1、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和相

 

应的教学水平、科研能力。

2、新任教师原则上应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具备相关专业硕士

以上学位,工作期间应兼职从事班主任或辅导员工作。

3、在事关政治原则、政治立场和

政治方向问题上不能与党中

央保持一致的,不得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兼职教师

专业能力

教学能力要求

要求

1、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能以教材为教学基本

遵循,有能力把教材体系转化到教学体系上,

真正做到融会贯通、熟练驾驭、精辟讲解。

2、有能力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

与“专任教

建设的伟大实践,了解和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

状况,探索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大学生特点的

师”同

教学方法,有能力熟练使用启发式、参与式、

互动式、案例式、研究式教学。

3、能用喜闻乐见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

活泼的形式,活跃课堂气氛、启发学生思考,

把科学理论讲清楚、说明白。

 

七、教学条件与设施要求

要具备国家政策要求的思政部办公室、教师备课室、图书资料室、思政宣传栏,授课

地点要在多媒体教室。

八、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教学过程是体现课程理念、实现课程目标的一种创造过程。

根据《标准》的课程理念

和课程目标,结合职业教育教学的特点,提出以下教学建议:

在理论教学中采取因材施教、互动式与启发式教学方法,具体运用问题讨论法、合作

辩论法、分组讨论法、学生讲课式、小课题作业、主题班会等教学法,结合学生中的思想

热点或时政热点问题,进行教学,注重实效。

在实践教学中注重社会调查、动手操作、现

场模拟、亲身体验等多种互动式教学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锻炼和提高

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教学手段上,采取了“六个结合”。

1.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与思想教育活动相结合。

结合德育课将素质教育活动制度化、常规化。

做到每年都要在学生中开展《父母供我上大学,我到大学做什么》教育活动,使学生知道感恩、回报父母、回报社会、报效祖国。

2.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与公益劳动相结合。

要求所有学生在校期间至

 

9

 

少参加4周的公益服务工作,并作为德育课的重要内容进行考核。

3.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要求学生在校期间至少三

个假期参加义工服务、社会调查活动和社区志愿者等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

4.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与社会调研相结合。

要求学生每学年结合社会实践活动,至少写出一篇符合要求的社会调研报告,经考核后,将其成绩记入学分。

5.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与提高学生计算机操作技能相结合。

要求学生利

用网络查找学习资料,利用电子信箱发送作业,制作PPT进行调研报告解读。

6.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相结合。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通过制作PPT教学课件、召开电子班会,提高学生掌握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二)评价建议

1、本课程为考查课,学期成绩须由二部分构成:

平时成绩+期末成绩。

其中期末综合测试占总分40%,平时成绩占总分的60%。

2、平时成绩包含课内实践教学、平时作业和考勤。

标准如下:

(1)课内实践教学20分(新闻播报、专题播报、演讲、辩论赛、课堂回答问题等)。

(2)平时作业(事实论文或自学笔记,三次平时作业等)

30分。

(3)课堂考勤10分。

(三)课程资源利用建议

课程资源包括教材、教师和学生的教学用书、录象带、视听光盘、计算机教学软件、

报刊、互联网、图书馆等可。

课程资源是决定课程目标能否达到的重要因素。

重视教材等

文字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编写要突出了高职教育的特点,充分体现教学模块所确定的

教学内容,体现了适应学生未来工作岗位的素质要求,要注意以本校案例为主的校本教材

辅导书的编写;开发常用课程资源,如挂图、录象带、视听光盘、教学软件等资源,选用

多媒体辅助软件并重视传统媒体的利用。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