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翠教学日志40.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333815 上传时间:2023-02-2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9.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赵晓翠教学日志4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赵晓翠教学日志4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赵晓翠教学日志4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赵晓翠教学日志4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赵晓翠教学日志4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赵晓翠教学日志40.docx

《赵晓翠教学日志4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赵晓翠教学日志40.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赵晓翠教学日志40.docx

赵晓翠教学日志40

2013年3月18日星期二晴

1、今天,你表扬了吗?

“不是棒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得鹅卵石臻于完美。

”——泰戈尔

今天,我阅读了《于永正给年轻教师的十条建议》,其中第一条就是:

“老师要在上课铃声未落之前到达教室门口。

”看到时,心想:

“平时我就是这样做得呀!

”很快我又读了下面的具体内容,才发现,自己虽然站到了教室门口,用的方法却完全不同,最后收到的效果也截然不同。

于老师这样建议我们:

“铃声落了,教室里的多数人如果对你视而不见,依然我行我素,乱哄哄的(低年级小朋友尤甚),你不要发脾气,而要静静地观察每个人,目光不要严厉,但要犀利,灵活,有神。

一般情况下,片刻之后,多数学生会安静下来。

此时,你一定要及时给同学们一个满意的表情,表扬表现好的人,表扬要具体,指出哪一排,哪一组的同学安静,哪些学生坐得端正。

”回想自己的做法,从一开始就错了,就输了。

每当看到教室乱作一团,总是大发脾气,严厉批评,强行制止。

可结果,混乱的场面没有得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却已经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上课的好心情早被一扫而光。

即使学生最后安静了下来,课堂气氛也不再是那么的和谐、融洽。

现在看来,这是多么愚蠢的做法。

想到这里,我决定按照于老师的方法去做。

第二天上课时,预备铃响起,我已经走到教室门口。

教室里依然乱成一片,我平息了内心的急躁和怒气,静静地看着孩子们,很快一部分同学做好了,这时我开始表扬最好的小组,第一次表扬结束,只剩下几个人没有坐好,我又开始表扬距离他们最近的同学(同桌或前面的学生)。

这一表扬,果然有效,他们立刻做得端端正正。

我的心情也因此好了很多。

上课的时候,我发现那些得到表扬的同学更是精神抖擞,积极地与我互动。

这一刻,我突然觉得他们是那么天真,那么可爱!

也许,他们渴望被表扬已经很久了吧!

而我太多的批评又给他们那天真的童心蒙上了多少阴影呢?

以后的几天里,我时时提醒自己:

“今天,你表扬了吗?

”。

不论什么时候,也不论是哪个学生,即使是那些调皮的学困生,我也努力地寻找时机,发现优点,给予表扬。

在我的表扬和鼓励下,孩子们慢慢地养成了很多好习惯。

不知什么时候,上课铃声一响,只要你站到教室门口,孩子们就会很快安静下来;也不知什么时候,越来越多的同学走进教室,争着抢着打扫卫生;早操前,当我把背诵的诗歌抄写在黑板上时,来得早的同学就会自觉抄写并朗诵;午自习前,当我把作业写在黑板上,走进教室的同学不在像以前打闹玩耍,而是拿出书本认真写作业。

看着这些改变,我心里除了感到欣慰,更多的是告诫自己:

慎用批评,记得表扬,不忘鼓励。

他们只是孩子,他们需要我们的肯定和鼓励!

对于他们,我们一句鼓励的话语,也许就是寒冬的阳光,让他们感受无比的温暖;我们一个肯定的眼神,也许就是黑夜里的灯塔,给他们前进的希望;我们一句真心的称赞,也许就是一轮太阳,照亮他们心中的梦想。

学校是孩子们成长的乐园,每个孩子都是这里的一株幼苗,我要给他们以“合适的温度”、“充足的水分”和“鲜活的空气”,相信他们会萌芽、生长并长成参天的大树!

2013年3月25日星期一晴

2、后进生转化案例

(一)

我们班的常世杰同学,父母离异,平时和奶奶生活在一起。

他的行为习惯较差,经常违反班级纪律,上课说话做小动作,时常影响周围同学。

有一次上课,他和周围的几个同学互相扔纸团,严重影响了课堂纪律,当时要上课,我就先制止了他们的行为。

课后我把他叫到办公室,没有像以往那样大动肝火,而是平心静气地与他交谈。

因为之前我跟他奶奶有过几次谈话,从中了解到他的家庭情况和老人的不易。

所以我就跟孩子说到奶奶对他的期望、关心和照顾,也说到奶奶为生活而操劳的辛苦,最后说到他的学习和在课堂上的表现。

这时,我看到孩子留下了眼泪,我想他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体会到了奶奶的不易。

之后,孩子果然有了很大的改变,作业比以前更认真了,上课开始回答问题了,看到他的进步,我又采取不同程度的鼓励,使他产生了亲切感、信任感,愿意与我交流,这样使他从思想上进一步认识到错误,改正错误。

在班里也给他自我表现的机会,使他感觉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

小学生的内心是单纯的、善良的,内心深处都有一股向善和向上的力量,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表扬和鼓励。

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自身的心理素质不同等方面的影响,学生中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有的勤奋守纪,有的厌学做坏事。

做为教师,要正视学生的差异,对于问题学生,要从关爱的心态出发,对他们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唤起孩子的爱人之心和感恩之心,用人格力量去感化他们。

懂得做人的孩子也许才会做事。

2013年3月27日星期三晴

3、后进生转化案例

(二)

我班的韩为学习基础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字迹潦草,上课时常做小动作,作业不能按时认真完成,问他话时,他也总不开口,我也时常为此着急上火,慢慢地不喜欢这个孩子。

可是有一次我在小区看到他玩滑板,平衡掌握甚好,动作灵活,完全不同于我往日看到的韩为。

后来我找他谈心,没有直接批评他的不良习惯,而是先表扬了他的优点。

从这以后,孩子在课堂上开始听讲了,遇到简单的问题,还能举手发言。

有问题,也能主动跟我交流了。

慢慢地我还看到了孩子的很多可爱之处,看到他的点滴进步,我又及时鼓励,促使他更大的进步。

问题再多的孩子都有他的优点和可爱之处,作为老师,一定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他。

看到这些孩子的问题时,生气时要先想想他们的优点,然后以一种好的心态去处理问题。

解决问题时,要先肯定他的优点,然后再指出问题,这样学生会更容易接受,教育也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013年3月29日星期五晴

4、打扫卫生风波

每天下午一到两点孩子们就陆陆续续地来到学校。

作为班主任,我也在这个时候就要到教室组织学生打扫教室卫生。

我带的是三年级学生,开始总觉得孩子都太小,还不会打扫卫生。

于是很多时候我都亲自打扫。

坚持了一段时间觉得有些累,更重要的是,我发现孩子们丝毫不懂得珍惜我的劳动成果,地面上时常会有纸屑、污渍等。

于是我又试着让孩子打扫,一方面培养他们的劳动能力,另一面想让他们感受到打扫卫生的辛劳,从而懂得保护教室的卫生环境。

在打扫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一些孩子打扫的既干净又迅速,而有一部分孩子连笤帚都不会拿,扫不干净又费时间。

由于每次打扫卫生只有十几分钟时间,我没有太多时间教他们扫地,于是慢慢地便习惯于叫那些能干的孩子来打扫。

其余的孩子也时常主动提出要参加劳动,尤其是那几个不爱学习、调皮捣蛋的孩子更是积极,但是多数情况下都被我否决。

这天下午照例又要打扫教室,我还是叫了几个得力的孩子去打扫。

就在孩子们快要扫完的时候,一个孩子慌忙跑来给我告状:

“老师,张子宣把教室外面垃圾桶里的垃圾扫到教室了。

”我当时就火冒三丈,气冲冲地走过去厉声责问:

“怎么回事?

哪来这么多垃圾?

”孩子看我生气的样子,就低着头吞吞吐吐地说:

“是外面垃圾桶里的垃圾。

”看着孩子把一堆从垃圾桶倒出的垃圾往教室扫,我生气又无奈。

在我的一番严厉批评之后,我让他把所有的垃圾清理掉,还让他以后负责打扫走廊并清理这里的垃圾箱。

在我看来这就是对他做错事情的一个小小的惩罚。

可是孩子似乎并不认为这是惩罚,反而像接受奖励一样欣然接受了我交给他的任务。

在之后的几天里,他都做得很好,而且也不像以前那么调皮了,包括上课也安静了许多。

事情似乎就这样过去了,然而孩子的转变却引起了我的深思。

一天,我把孩子叫到跟前,心平气和地问他:

“你那天为什么把垃圾桶里的垃圾往教室扫啊?

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孩子迟疑了片刻低声说到:

“我想打扫卫生。

”“哦,原来是这样啊,那你以后就把走廊卫生打扫好,行吗?

”“行”孩子高兴地答应了。

原来孩子是想打扫卫生,他也想做点事情,也想得到老师的表扬,可是每次都没有机会。

张子宣是班上几个后进生之一,学习基础差,行为习惯养成较差,缺乏自制力,因此我很少让他打扫教室。

一是怕他捣乱,二是觉得他扫的慢,耽误时间。

然而这次却让我明白了,每一个孩子都渴望得到鼓励和肯定,每一个学生都需要老师耐心的教导,每一个孩子都有他自身的价值,都有适合他做得事情。

作为老师,我们需要给予他们更多的耐心和爱心,给予他们平等的机会和成长的空间。

2013年4月3日星期三晴

5、原来,他们更需要我们的爱

我们班有十几个孩子都在托管,他们的父母或是在外打工,或是工作单位离学校远。

这些孩子每天放学后都回到托管,由这里的老师负责他们的吃饭、学习和起居,只有周末的时候,他们才被父母接回家,才能和其他孩子一样享受着家人的关爱与呵护。

赵振华就是这些孩子中的一个,然而他却连周末都不能与家人在一起,什么时候能与父母团聚他自己都不知道。

赵振华的父母常年在外地打工,一两个月才能回来一次,而一次也只能呆两三天,爷爷奶奶也不在身边,因此他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和托管度过的。

说起赵振华的学习,没有哪个老师不犯愁。

就拿语文来说,基础太差,好多拼音不会读,好多字不认识,更不要说写了。

上课时常不听讲,心不在焉,一考试就是三十几分。

课下经常和同学闹矛盾,违反班级纪律。

带班时间不长的我,没有什么经验,面对这样的孩子,我着急、困惑,时常厉声指责、冷言冷语相对。

除此之外,我没有更好的办法。

看着孩子一再下滑的成绩,我甚至想过让孩子转学。

直到今天我看到孩子写的日记,我开始了对自己的反思。

日记是这样写的:

今天妈妈又走了,留下我一个人,我很伤心。

来到学校,我不想学习,我想妈妈……

今天我在托管的时候,妈妈给我打电话了,听到妈妈的声音,我哭了,我想让他回来……

读着日记,我心中一阵酸楚。

对呀,一个八九岁的孩子,他还不能完全懂事,也根本不能自理独立,他是多么需要父母的关爱与呵护,需要家庭给予的温暖和安全感。

而这些在赵振华这里是缺失的。

在这里我不想去指责他的父母有着怎样的过错,我只为自己没有尽己之能去给予孩子应有的关爱而内疚。

想想自己以往是如何教育这个孩子的?

除了批评、指责,似乎没有真正去了解过孩子的内心感受,也从来不去考虑孩子的需要,当孩子在成长中遇到困惑时,我更没有给予他应有的帮助。

作为一个老师,或许,我无法弥补父母应该给他的爱,但是我至少可以不在一味的批评,一味的否定,或是渐渐地疏远,渐渐地冷淡,而是尽自己的能力在生活和学习上给他更多的关爱与帮助,走近孩子,走进他的内心,让他感受到生活的温暖,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

我想班上需要关心的孩子不止这一个,他们毕竟都太小,那幼小的心灵需要呵护。

他们在学校接触最多的就是我,而我看似整天跟他们在一起,却没有真正走进他们的世界。

作为老师,尤其是这些孩子的老师,我想不仅仅是作好一个严师交给他们丰富的知识,更要在恰当的时候扮演好一个慈母的角色给予他们爱的温暖和心灵的慰藉。

2013年4月4日星期四晴

6、把语文的根留住

这次我有幸参加了陕西省2012年“解读新课标·推进新课改”全国著名教师教艺展示、观摩研讨系列学习活动。

其中,由著名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黄亢美执教的三年级《台湾的蝴蝶谷》和六年级《偏旁串字》两节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引起了我的深思。

在教学中,黄老师注意文本的呈现和朗读的指导,注意字体大小、颜色的变化,让学生从这些变化中理解文本的同时,学会读出语文的味道。

在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的时候,黄老师抓住关键字词做为突破口,融入字理讲解,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里深刻理解语言文字并逐渐培养学生的语感。

他还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和运用,比如根据课文内容的逻辑关系,引导学生在文本中加入合适的关联词,在反复的朗读中感悟文本所要表达的意思。

在恰当的时候,黄老师总能放手让学生运用方法自读自悟。

这样的教学,不是教教材,而是以教材为例教语文。

这样的课堂,学生学到的不只是教材中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学习语文的方法,习得了语文能力和素养。

在教学《偏旁串字》这节课时,黄老师把字理识字法运用于整节课,学生充分感受到了汉字构字的艺术和汉语言文化的魅力,从而激发了孩子学习汉字的兴趣。

两节课看似不同,但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黄老师对语文之根的追寻和留守。

在黄老师看来,语文教学必须把根留住,语言文字就是语文的根。

“根深叶才茂”,语文教学只有抓住了根,才能使语文这棵大树在课堂上枝繁叶茂,我们才能收获累累硕果。

如果没有这个根,再精彩的课堂都难以焕发它真正的生命力。

试想,如果去除那些无根的浮华,我们的语文课堂还有什么?

学生又能真正地学到些什么?

作为语文教师,必须牢牢抓住语文的根,从根部入手,施肥浇水,让语文这棵大树长出更繁茂的枝叶,开出更灿烂的花朵,让每个孩子都能从这棵大树上摘取累累果实,汲取更多营养。

怎样抓住语文的根?

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在《语文教学要凸显语文本色》的讲座中,黄老师回顾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语文教学的风雨历程时,作出了这样理性批判的分析。

他认为,由于受“红领巾教学法”的影响,我们很多语文课上成了内容分析课、自然常识、思想品德课,几十年来,介绍背景、划分段落,串讲串落,总结特点成为了我们语文教学的主流教法。

“到了新课改,变来变去,语文教学一会儿思想性,一会儿工具性,一会儿科学性,起起伏伏,变化多端。

”“语文教学思想处于非常混乱的状态”。

面对课改中语文教学的种种现象,他为我们分析了其产生的根源:

“对语文的本质思考理解得不够。

”于是他提出:

“语文教学要凸显本色!

回归本真!

”,并为我们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策略:

1、对文本的解读要有足够的深度:

第一层次:

课文写什么?

第二层次:

课文怎么写?

第三层次:

为何这么写?

2、这样的教学境界——

用思想教学(语文意识)

用功底教学(语文素养)

用智慧教学(语文艺术)

用教材教学(语文例子)

3、识字教学,字理教学为本,多元识字为辅。

加强字理教学,对学生实施有效的识字教学方法,必须要适当的融入字理。

黄老师的讲座让我们明白:

语文教学要把根留住,必须加强字理教学,对学生实施有效的识字教学方法,必须适当的融入字理。

黄老师的语文教学理念和坚守母语本色的字理教学的做法,对我们今后的语文教学必定会产生深刻而久远的影响:

小学语文教学,是识字的基础和根本,语文教学我们要把根留住,这个根就是字词教学,字词教学最主要的就是汉字的字理,小学老师要掌握字词的学习,要加强字理教学,现代汉字的字理在老师的心目中比较荒芜,汉字正在逐渐地距离我们,很多人都已经不认识它了。

请让我们一起清除尘埃,擦亮汉字,遵循母语的规律,弘扬汉字文化,传承中华文化,切实提高我们自身的文化素养。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承担着“拯救汉字,复兴汉字,传承汉字文化,弘扬中国的国粹”的艰巨任务,让我们跟随黄老师一起唱响《把语文的根留住》:

多少脸孔,茫然随波逐流,

他们在追寻什么?

为了教学,人们四处听课,

却在命运中交错。

一年过了一年,

啊,一生只为这一天,

让血脉再相连,

擦干心中的血和泪痕,

留住语文的根!

2013年4月7日星期日晴

7、学会像孩子一样“大度”

我们常常因为孩子不交作业、违反纪律而大动肝火、耿耿于怀,也常常因他们天真热情的一声“老师好!

”而开心快乐。

细细想来,孩子总是比我们大度。

也许早上你刚刚狠狠地批评了他,中午放学他就会忘记所有的不愉快,像往常一样跑到你跟前“叽叽喳喳”,像一只快乐的小鸟。

而此时,你还记着她早上所犯的错误,准备给他摆出一副冷面孔。

孩子是“健忘”的,他们容易忘记自己的过错,所以总是犯同一个错误,但这也恰恰是他们的可爱之处,他们会把老师的批评一起忘掉,从不会跟老师“记仇”。

其实,作为老师有时候也应该像学生一样大度、健忘,在学生犯错时,以宽容之心教导他,忘记孩子的缺点,多看他们的优点和可爱之处,多给孩子一些展示自己的机会和改过的机会。

 

2013年4月9日星期二晴

8、《可贵的沉默》教学反思

教学这篇课文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深入领会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受到要关心父母,回报父母之爱的教育,学会关心别人。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主要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1、由两组词语导入引出两幅插图,让学生在初步感知图画内容,并由此引出课文内容,通过“同学们为什么兴奋和骄傲呢?

”“同学们为什么沉默了?

”“为什么说沉默是可贵的?

”三个问题引导学生在读课文中体会孩子们的内心情感。

(这三个问题由孩子提出,教师归纳整理。

2、留给孩子独立阅读和思考的空间。

比如提出问题:

“蕴藏在孩子们心灵深处的极为珍贵的东西是什么呢?

”让孩子联系上下文,先谈自己的理解:

孩子们已经意识到了什么?

还没有意识到什么?

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品读重点段落,走进人物内心去体会情感。

让学生思考“在沉默的这一分钟里,同学们可能在想什么?

”“为什么犯了错误还说他们可爱?

”,让学生在思考中反省自己的错。

然后小结:

在沉默中孩子们懂得了什么?

(在沉默中孩子们懂得了要回报父母的爱,所以这种沉默是可贵的。

)接着提出:

“怎样才能知道父母的生日呢?

怎样用实际行动来回报父母的爱?

”先让学生谈自己的想法,然后回到课文,体会沉默之后的热闹中孩子的收获。

语文教学与生活密不可分,教学时,要善于联系生活实际,还原课文情境,让学生结合生活体验感悟文本情感。

这篇课文与学生的生活实际非常接近,组织教学时应该紧密联系实际,创设生动的情境,调动孩子们的情感共鸣,从而更好地体会课文的思想情感。

2013年4月10日星期三晴

9、改变心态享受磨难

有人说,痛苦是化了妆的幸福。

因此,要享受这份幸福,我们要学会看待自己正在经历的那些改变不了的痛苦和磨难。

生活中,有了痛苦,才让我们倍加珍惜得来的幸福和快乐;工作中,有了磨难,才让我们变得沉稳成熟、意志坚强。

正如我们每天面对的学生,他们有的不写作业不听讲,有的调皮捣蛋惹是非,我们会抱怨孩子难管,抱怨家长不配合,整天为这些琐事感到痛苦、烦躁,为此也绞尽脑汁、费尽心思。

然而当我们看着孩子在一点点地进步时,再看看自己,其实我们也在成长进步。

这便是痛苦之后的幸福。

2013年4月12日星期五晴

10、孩子,对不起

今天上课又发脾气了。

孩子们,对不起。

我知道,作为教师,是不应该带着坏情绪给孩子们上课的。

可是,为了教育那些不注意听讲的学生,我又忍不住地发了火。

这样的坏情绪,不仅影响了我讲课的心情,也影响了那些听讲的学生。

不愉快的一节课终于结束了,我真想对孩子们说声“对不起”,可我碍于面子,至今也没有说出。

走出教室,我暗暗地告诉自己:

以后无论发生什么事,再也不在课堂上发脾气了。

2013年4月13日星期六晴

11、教育的尴尬

今天我走到教室,看到教室过道有废纸,就叫旁边的一位学生捡起来。

可是,他没有像我想象的那样迅速捡起来,而是不情愿地说:

“那不是我扔的纸?

”当时我很生气,于是提高了嗓音以命令的口气要求他捡纸。

在我的严厉命令下,这位同学捡起了地上的纸,但我看得出他是极不情愿的。

这件事引起了我的思考。

为什么孩子会有这样的想法?

这显然是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

想想平时对他们的教育,真是觉得失败!

究竟败在何处,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为了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我常常这样教育他们:

“每个人收拾好自己的一摊子,保持自己脚下的地面整洁干净。

”有时我也会开展一些卫生评比活动,比一比谁的脚底下最干净,并给变现好的学生以“贴星”奖励。

为了得到表扬,孩子们经常会把自己脚下的一片地方收拾地干干净净,其余与自己“无关”的地方他们就视而不见了。

想到这里,我似乎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也许正是我平日里这种狭隘的教育方式才造成了孩子今天的这种冷漠和自私。

当然这其中也与班级制度的不完善,责任划分不明确有关。

经历了这件事后,我意识到了一位教师或者一个班主任的教育对孩子所产生的影响。

这种影响有时候虽不是显而易见,但确确实实地存在着,它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孩子的思想和为人处事的态度。

如果我们的教育思想和方法正确,我们给予孩子的将是积极向上的影响;反之则亦然。

2013年4月15日星期一晴

12、影子

伴着悠扬的上课铃声,我走近了教室。

此时,大部分学生已经坐好,等待文体委员起诗背诵,可还有少部分人没有坐好而且伴有嘈杂声。

因为我嗓子疼,所以让站在讲台上的文体委员维持纪律,提醒那部分没有做好准备的学生。

我刚跟他说完,只听他大喊一声:

“把嘴闭上,听到铃声了没有。

”还兴冲冲地走下讲台用力拉回转向后面说话的同学。

他一脸的急躁和不耐烦,语气中是生硬的训斥和命令,表情中没有友善。

我在一旁用严厉的目光扫视着那些还未进入上课状态的学生,很快教室里便安静下来,大家跟着文体委员一起背诵古诗。

听着孩子们背诵的古诗,望着讲台上的文体委员,想起刚才他维持纪律的一幕,突然觉得这样的场景好熟悉,从他身上我好像看到了一个影子,那就是平日里的自己。

天哪,原来自己的一言一行会对学生产生这么大的影响。

无论是好是坏,你都可以从他们身上看到影子。

更重要的是,从这个影子中我看到了自己的种种不足:

那种遇事急躁的心态,那种烦躁的情绪,还有那极不友善的眼神。

这样去上课,怎能让学生获得身心的放松与愉悦呢?

教师没有好心情,学生没有轻松的环境,又怎能创造课堂的精彩呢?

想到这里,我不禁感到愧疚。

由于自己教育方法的不得当,竟让孩子承受不必要的精神负担。

2013年4月16日星期二晴

13、温暖

一个早上天都阴沉沉的,雨时而下时而停。

放学了,像往常一样,组织学生排好队并带下教学楼。

刚一走出楼门,才发现雨正下得大。

我连忙阻止了学生前行,提醒他们撑伞。

而我什么也没拿,只好硬着头皮带学生往院子里走。

雨点不停的打在我的眼镜上,我一边用手遮挡,一边清点人数。

这时一个声音传来:

“老师,给你打伞。

”我回头一看,原来是班里的张王强。

这个孩子因为上课做小动作、不按时交作业等原因,平时可没少挨我的批评,就在刚才站队时我还在批评他。

可现在,这个孩子突然让我感到一阵温暖,一种欣慰。

一个孩子在这个时候能够想到别人,多么善良,多么可爱呀!

从这一次,我改变了对这个孩子的看法,确切地说是消除了往日对他的偏见。

偏见往往是因为认识不全面而产生的,想想我们还对多少孩子,对多少身边的人存在偏见。

因为偏见,我们蒙蔽了自己的眼睛,错失了多少精彩和感动;因为偏见,我们又伤害了多少纯真、善良的孩子们。

2013年4月18日星期四晴

14、杂感

“没有理想,就没有企盼和期待,也就没有明天;没有信念,就没有勇气和毅力不断生发的源泉,我们就无法超越横亘在通往理想之境上的无数险阻和艰难;没有智慧,教育就只是心灵和知识的一种牵累,一种认知结果的堆积;没有真情,生活就是无边的荒漠,教育也就只是一种敷衍和应付;没有情趣和艺术,才情就会逐渐的枯萎,生命之花就不能得到醇美的滋养;没有情趣和艺术,理想、信念、智慧与真情,就缺少了最有力、最动人的表达方式。

这是北京师范大学的教授、国内知名教育学者肖川,在他的教育随笔《教育的智慧与真情》中写到的一段话。

读着这段文字,脑海中总是有这样几个词在跳动,“理想”、“信念”、“智慧”、“真情”、“情趣和艺术”,它们时而清晰,时而模糊,时而让我精神振奋,时而让我感到恐慌。

我好想能从中抓住些什么,汲取些什么,但瞬间又消失的无影无踪。

想想自己现在的生活,每天都被繁杂的琐事充斥着,自己就像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推动着,不能停歇,只能一直往前走,原有的目标和方向越来越模糊,属于自己的思想和真情越来越少。

很多事情不想敷衍、不想应付,却又总在敷衍、总在应付,一句“没办法”常常成为自己的借口。

生活除了忙碌,还剩下些什么?

教育除了一大堆事务,留给学生的又是什么?

我常常问自己,但没有答案。

一阵迷惘、困惑和恐慌之后,依然回到原来的轨道上,继续做着一些必须要做的事,不同的是在应付之余,我开始努力开辟自己的空间,为学生创造一方属于他们的乐土,在这片乐土上,我将用真情和智慧努力为他们留下童年的美好印记。

2013年4月19日星期五晴

15、学生心目中的老师

昨天,我布置了一篇日记,题目是《我的老师》。

今天收上来日记,我看到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在写我。

再看内容,有那么多同学用到了“年轻漂亮”、“和蔼可亲”、“温柔”、“有耐心”、“知识丰富”、“声音动听”、“话语生动”等词语。

我边看边对照自己检查,虽然有些还算符合实际,但仔细想来,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