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二模作文导写及标杆范文.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331674 上传时间:2023-02-27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743.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州二模作文导写及标杆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广州二模作文导写及标杆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广州二模作文导写及标杆范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广州二模作文导写及标杆范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广州二模作文导写及标杆范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州二模作文导写及标杆范文.docx

《广州二模作文导写及标杆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州二模作文导写及标杆范文.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州二模作文导写及标杆范文.docx

广州二模作文导写及标杆范文

2015年广州二模作文题目分析及范文

(粤西靖远中学余振锋)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微信用户可以在朋友圈中发布文字、图片和视频,但只有朋友圈内的好友才能看到并点评;而微博平台上博主发布的内容,则可以让所有认识和不认识的人看到并作出评论。

因此,网络平台用户有不同的看法。

甲:

在微信朋友圈发布信息后收到的大多是点赞和肯定的评论,我觉得很开心。

乙:

我更喜欢微博,在上面发布内容后,收到的评论有赞扬,也有批判,甚至是不留情面的指责和嘲讽。

我更需要这种氛围。

丙:

我多用微信,更满足在朋友圈这种比较私密的空间里和亲朋好友交流。

丁:

我偏爱微博,更喜欢在一个更为开放的空间与认识和不认识的博友互动。

要求:

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一、       作文题目分析。

我算是一位“老”语文教师了,可对这次广州二模作文题目,仍是小心翼翼,生怕踩了“偏离题意”的“雷区”。

我想,作为学生,就更是战战兢兢了吧。

这次广州二模作文题目,与2014年广东高考作文题目近似。

2014年广东高考作文题目的内容是“数码技术与珍贵‘点滴’”(数码技术对珍贵“点滴”的影响),含意则可理解为“科技与情感”(科技对情感的影响)。

借鉴2014年广东高考作文题目的解读法,此次2015年广州二模作文题目可分别由内容及含意两方面审题立意。

在内容上,可理解为“不同的人对微信和微博这两种网络交流方式的看法与偏好”。

在含意上,则可理解为“现代通讯方式(科技)影响并满足了人们的不同的交流需求”。

另外,此次2015年广州二模作文题目也近似于2013年广东高考作文题目——二者都提供了数种选择项,考生只需择其一项、一些项、所有项或整体来立意即可。

这无疑降低了审题难度,但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如此解读,则这次广州二模作文题目可在内容上作以下立意:

甲:

微信交流使我们获得精神的慰藉。

(辩证认同或辩证否定)

乙:

微博的坦诚甚至尖锐的交流氛围是我们需要的。

(辩证认同或辩证否定)

丙:

微信满足了亲朋好友间私密的交流。

(辩证认同或辩证否定)

丁:

微博给我们提供了开放、互动的交流空间。

(辩证认同或辩证否定)

当然,也可以将甲、乙、丙、丁部分组合立意或整体组合立意,这里不作列举。

如果在含意上立意,大概可以在“现代通讯方式(科技)影响并满足了人们的不同的交流需求”的基础上,局部立意或整体立意。

如局部立意:

甲:

现代通讯方式〔科技〕给我们精神的慰藉。

(辩证认同或辩证否定)

乙:

现代通讯方式〔科技〕营造了坦率、尖锐的交流氛围。

(辩证认同或辩证否定)

丙:

现代通讯方式〔科技〕满足我们亲朋好友间私密的交流的需求。

(辩证认同或辩证否定)

丁:

现代通讯方式〔科技〕给我们提供了开放、互动的交流空间。

(辩证认同或辩证否定)

如是整体立意,则可写“现代通讯方式(科技)影响、改变、满足了我们的交流方式和精神需求”。

当然,题目材料并没有提醒我们这些现代通讯方式(科技)的潜在危害。

可我们若要深究,却要指出这些现代通讯方式(科技)下应该遵循的交流守则及其危害防范。

微博上流传的“邱少云事迹违背生理学常识”、“毕福剑不雅视频”,微信中的“买面膜”等事件及现象,都是对这些现代通讯方式(科技)的交流守则的违背,都有很大的危害性。

单就“毕福剑不雅视频”事件而言,我们且不论毕福剑言论的错误,可上传视频之人该是毕福剑“朋友圈”中人无疑,故而这段朋友聚会的即兴调侃视频,本该是在微信中交流的,却放在微博上公播,这就很不妥当了,有违微信、微博的交流守则,也给毕福剑带来了严重的伤害。

这就告诉我们,现代通讯方式(科技)固然给我们带来极大的便利,却也有其交流守则和潜在危害的。

而遵守这些交流守则,防范其潜在危害,正是我们应该思及且指明的。

题目材料中的微博和微信,有着较明显的比较意味。

特别是乙的“更喜欢”,丙的“偏爱”,似乎在提示我们应该在微博与微信中比较和选择。

如果这样立意,我觉得也是可以的。

只是,既然是选择二者之一,则需于行文中通过比较来交代清楚为什么选择(更喜欢、偏爱)微博或者微信。

也可能会有思维更活跃、思想更开放的同学,脱离微博和微信,抓住题目中的“我需要的就是这种氛围”而写“营造自由坦诚的评论氛围”,抓住“私密的空间”而写“保护私密”,抓住“开放的空间”而写“要有开放的交流空间”,等。

对此,我只能佩服其胆量,却不敢影从。

综而言之,这次2015年广州一模作文题目,很贴合时代,无论是从内容还是从含意,无论是由微观还是由宏观,都有意可立,有物可写。

如果我们要简单省事点,就顺从材料中的甲、乙、丙、丁看法中的一种好了。

只是,这道作文题目对那些没接触过微博和微信的学生,特别是山区的贫寒学生,很不公平。

没有接触过这些事物,而又要写这些事物,这样,就只能说假话了。

而迫使学生说假话,正违背了教育、为文的“求真”的宗旨。

让没接触过和少接触微博、微信的山区贫寒学子,跟把微博、微信玩得转溜溜的发达地区学生同台竞技,这种相关知识、经验的“贫富悬殊”,其实是极大的不公平。

我们的命题者来自富裕的广州,他们大概想象不到,广东还有学生买不起智能手机,没接触过微博和微信的。

可是,事实正是这样。

我的学生中,就有很大比例是陌生于微博与微信的。

这个,希望广州模拟的命题者多加虑及。

因为,广州模拟卷既然是全省推销的,便应顾及我们这些穷顾客的需求。

 

二、信手(随意、率性)考场范文。

微信和我

准确地说,微信和我还没有发生直接关系,但发生了间接关系。

我这么说,是因为我至今没有微信。

我有4G手机,也有博客,但都没有开通微信。

不是我守旧,而是我觉得它对我用处不大,而且也有别的途径部分替代它们的功能。

所以我就不开微信了。

但我与微信发生了间接关系。

我的妻子,我的一些朋友,都在用微信,于是我与它发生了间接关系。

妻子家务繁忙之暇,喜欢刷微信,乐呵呵的。

她曾给我欣赏她微信上的小学同学毕业二十周年聚会照,让我羡慕不已。

相比之下,不玩微信的我,小学同学星散各处,音讯寂寥,无从访觅。

有时看她很沉醉地聊微信,我就想:

这也是妻的一种精神享受啊!

但我还是没有开微信。

我生性好静,平时忙于教书、读书,不愿把时间耗在微信上。

去年末,我的正读大三的学生回校聚会。

他们告诉我对微信的普遍感受:

“很浪费时间!

正在上课,每隔五分钟就不由自主地拿起手机,看看上面挂了什么新内容。

”我听了,暗暗庆幸自己不开微信。

我知道微信是亲朋好友间极好的交流方式。

可我也觉得,感情的维系,并不一定要仰赖于时时刷新的微信。

鲁迅先生有“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之慨,而我板起手指头细算,则很自豪自己有六位知己。

我的这些知己,都不在微信上联系感情,甚至逢年过节,亦无客套问候。

可彼此都知道对方是知己,在心里盛着,永不褪色。

我有一位远在大城市打拼立业的知己,我们的友谊近三十年了,平时我们各忙各的,几无联系,可我们都把彼此当兄弟看。

而且我知道,微信上的“朋友圈”,成分很混杂,并不全是“真朋友”。

我看网上报道说,一些人无论见了谁,都要拉进微信“朋友圈”,为的是卖面膜。

这就恶心了。

我问妻子有没有这种事。

她说有啊,但不理它就行了。

但她又说,有一回她在“附近的人”里,看到了她单位的一位领导,猛向她发了不雅信息,什么“出来玩玩呀”,还有黄色图片。

“他不知道我是谁,但我凭他的微信认证照认出了他。

这人样貌猥琐,没想到行为更猥琐,”妻子说,“后来听同事说,他还在外面包了‘二奶’。

”我听了直摇头。

微信的“附近的人”、“摇一摇”功能,为我们广交朋友提供了方便,但也考验着我们的智慧和定力。

我的一位朋友告诉我他的微信私密往事:

已为人夫、人父但风流不减的他,在“附近的人”中遇到一位已为人妻、人母但丈夫远在他方的寂寞少妇,于是二人暧昧地交往起来。

“那段日子最怕老婆翻看我的微信了,偏偏我老婆是最喜欢检查我微信的,”朋友心有余悸地说,“我只好把‘她’设为男性的名字。

”这段由微信引发的婚外恋以女方的热情难禁、男方理智将女方从微信中删除而告终。

“就差最后一步没有迈出。

也幸亏这最后一步没有迈出,要不然,两个家庭都毁了!

”朋友拍额称庆。

不过,他近日又在微信上结交了一位气质样貌俱佳的外地贵妇。

我有点担心他这次真的把持不住了。

微信和我,迄今未发生直接的关系。

可即使是身边这些间接关系,也足使我深切感到:

微信确实是个好东西,它便利了我们的生活,改变着我们的交流方式;可如不能理智对待,它也会给我们带来事业、伦理、精神的危害。

 

2015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

(二)

作文参考答案及标杆范文

【题目解析】

一、关于题意理解

本题与近两年广东高考作文题基本相同,都属于材料引出写作要求的材料作文题,考生须在阅读题目中的材料以后,按四个要求写作。

材料首段解释了微信和微博的区别,目的是为引出下面四种人对微信微博等交流方式的不同看法。

题目中的材料分为两部分:

第一段文字陈述了“微信”和“微博”这两种交流方式的特点以及因此引起人们不同的看法;第二、三、四、五段文字分别陈述了对这两种交流方式的四种不同态度和观点。

题目中所陈述的微信和微博这两种交流方式的不同在于交流对象不同。

微信发布的内容只有朋友圈内的好友才能看到并点评;微博发布的内容可以让所有人看到并点评。

题目中所陈述的四种不同态度和观点应分为两组。

甲乙围绕两种交流方式所收到评论的不同结果进行讨论:

甲喜欢在微信平台上所收到的肯定评论,乙更喜欢在微博平台上有赞有弹的评论。

丙丁围绕两种交流方式不同的空间特点和交流对象进行讨论:

丙喜欢微信私密的空间,更愿意与亲朋好友交流;丁喜欢微博开放的空间,更愿意与认知和不认知的博友互动。

从命题者意图看,四人的情感、态度和认知没有对错、高下之分,而写作者本人对这四类人是可以有倾向性的,对他们的看法肯定或否定,或有所肯定、有所否定,都是合乎题意要求的。

二、关于材料的内容和含意

作文题要求“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内容”应指字面上的、表层的意思,“含意”应指深层的抽象概括的意思。

(一)关于材料的内容

1.因为微信和微博两种交流方式各有特点,所以人们对这两种交流方式看法不同。

2.因为微信上收到的大多是肯定的评论,所以有的人更喜欢微信。

3.因为微博上收到的评论具有多样性,所以有的人更喜欢微博。

4.因为微信的空间私密,交流的对象是亲朋好友,所以有的人更愿意用微信。

5.因为微博的空间开放,交流的对象包括认知和不认知的,所以有的人更愿意用微博。

(二)关于材料的含意

微信与微博是当下最流行的交流方式,考生可从这两种交流方式出发,围绕交流方式谈交流结果、交流空间或交流对象,表达自己的情感及认知。

1.有的人喜欢能得到更多肯定与赞美的交流方式。

2.有的人需要能有多样性评论的交流方式。

3.人有不同的交流需求,有人渴望在私密的空间内交流,有人期待在开放的空间里互动。

4.网络的多样交流方式满足了人们不同的交流需求。

三、关于是否符合题意

判断考生作文是否在题意范围之内,主要看是否围绕“微信、微博/交流方式”来谈交流结果、交流空间或交流对象,表达自己的情感及认知。

(一)符合题意

只要围绕“微信、微博/交流方式”来谈交流结果、交流空间或交流对象,表达自己的情感及认知,属符合题意。

(二)基本符合题意

如果只是开头、结尾或文中其他部分提一下“微信、微博/交流方式”或与之相关的交流结果、交流空间或交流对象,主体部分与之无关;或者离开交流方式,只谈“表扬”“批评”或“私密”“开放”等,属于基本符合题意。

(三)偏离题意

离开“微信、微博/交流方式”,离开交流结果、交流空间或交流对象,仅谈“空间的大小”“时代”“如何评论”等,属于偏离题意。

如果考生只抓住了材料中的“朋友”“信息”“氛围”“开心”等,但不联系“微信、微博/交流方式”来谈交流结果、交流空间或交流对象,则为偏离题意。

四、关于角度选择与立意参考

(一)角度选择

考生可以从第一段选择角度,也可以从第二、三、四、五段文字中任意一段(甲乙丙丁四种观点中任意一种)选择角度,也可以综合四种观点选择角度,没有优劣之分。

可以从材料的内容选择角度,也可以从材料的含意选择角度,没有高下之分。

单一角度:

1.肯定或否定或辩证看待甲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情感及认知

2.肯定或否定或辩证看待乙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情感及认知

3.肯定或否定或辩证看待丙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情感及认知

4.肯定或否定或辩证看待丁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情感及认知

复合角度:

除了以上所列的单一角度之外,还可以任选其中的两种、三种甚至四种观点综合作为写作的角度。

(说明:

列出的甲乙丙丁四种观点,根据“自选角度”的要求,考生任选两种、三种、四种亦是可以的。

(二)立意参考

1.直接评论甲观点,微信朋友圈中得到多数点赞,能愉悦身心,是值得提倡的人际交流方式。

2.对甲的看法商榷甚至质疑,交流中若只在乎表扬,容易使人忘乎所以,满足现状,不利于更好地成长或发展壮大。

3.直接评论乙观点,交流中有批评、指责、嘲讽,才会有自我反思、调整、进步。

4.评价乙观点,微博中表扬批评等多种评论俱存,有利于自己客观、理性去分析认知自己转发或发表的各种信息。

5.从丙的态度看,喜欢一种比较私密的交流方式,向往一种与亲朋好友相处的舒适、亲密的生活。

6.从丁的观点看,乐意置身于一个开放的交流环境,缘于开放交流的种种好处,诸如广泛接触,有利于拓宽视野,择善而学,相互包容,和谐相处,等等。

7.比较微信、微博的点赞,分析其可信度,微信限于朋友交往,得到的表扬或出于礼节;微博亲疏不拒,获得的肯定多发自肺腑,由此告诫人们理性对待点赞,网络外的交流亦然。

8.如何对待微博的表扬与批评,也可从两方面理解。

一方面,因为交流方式的开放性,收到的评价会更加客观真实,有益自我提升;另一方面,由于网络交流的虚拟性,夸大其词的追捧或以匿名的方式进行不负责任的攻击,都有可能,`需要擦亮眼睛,辨别真伪。

【样卷示例】

1号文

 

评分:

23+25+10=58

评语:

本文属议论类一等文。

本文从材料中的微信角度立意。

第1段先比较了微博、微信的不同特征和人们对待它们的不同态度,继而提出中心论点:

微信给我们提供的私密空间,能保护我们免受这纷扰世界的侵烦,是我们心灵的的港湾。

立意符合题意。

第2段开头提出中心句“自古至今,一个私密的空间一向弥足珍贵”,并对应举出古人五柳先生、今人南怀瑾及其它概括事例,强调“私密的空间,让人们的心灵躲避纷繁,在宁静的休息中,茁壮成长”。

第三段紧承上文,指出“微信,就为人们提供了这样一个私密的空间”。

第四段进一步论述保有一个私密的空间在信息时代的重要性。

第五段举腾讯的例子对上一段作收束。

第六段引用布莱希特的话再次强调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一个私密的空间。

最后两段分别以海子的事例、皮埃尔的话作结。

全文围绕微信来论述私密的空间之于心灵的重要性,中心突出,内容充实,论述富有逻辑,语言自然流畅。

发展等级在立意深刻、材料丰富。

2号文

 

评分:

24+24+10=58

评语:

本文属议论类一等文。

本文从材料中的微博角度立意。

开头以选择疑问的方式引入材料,简要阐释后提出中心论点:

(微信的)温情固然让人沉醉,(微博)理性的碰撞却更能让人在交流中思辨,在思辨里成熟。

立意符合题意。

第二段从反面分析沉醉于(微信)赞扬鼓励中的消极影响。

第三段正面论述微博以理性与思辨著称,引领了信息时代不可或缺的思辨之风。

第四段从微博延伸到现实世界,进一步论述“思想的碰撞交融是理性与智慧赖以生存的土壤”。

第五段辩证分析微博中漫无目的的谩骂会让人无所适从,并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事例,指出理智地使用微博的重要性。

最后一段升华中心,提出“百家争鸣,始于微博而不止于微博”。

全文先破后立,观点鲜明且具有思辨色彩;内容充实,所举材料的内涵紧扣中心。

结构层层深入,逻辑性强;语言富有个性化和表现力。

中心论点中的“温情”和“理性的碰撞”应分别加上“微信”“微博”的限制语,第二段分论点中的“赞扬鼓励”也应加上“微信”的限制语,这样扣题会更紧一些;结尾处的对偶句略显生涩。

发展等级打在见解、构思有创意。

 

3号文

 

评分:

23+23+10=56

评语:

本文属议论类一等文。

本文从微博与微信空间的不同特点切入,层层深入,一直谈到这个时代下的社会应该有怎样的构建与担当,视野雄阔,境界高远。

文章在第1段即指出了微博与微信的不同。

随即第2段谈到从个人生活而言喜欢微信无可厚非。

接着文章在第3段将讨论纳入社会的背景,比较了作为“小时代”价值产物的微信与拥有“大时代”气象的微博,究竟哪种交流空间更符合时代的需要。

第4、5段辩证分析了微博开放空间的优缺点。

结尾呼吁人们承担社会责任,呼唤一个“大时代”的中国。

全文围绕着微博和微信,分析了交流空间的开放性、私密性与时代的关系,对材料有准确而透彻的把握。

文章结构工整、逻辑严谨,语言准确而富于思辨。

发展等级在立意深刻。

 

4号文

 

评分:

22+23+9=54

评语:

本文属议论类一等文。

本文从微信朋友圈私密性的角度行文,深入当代人的心理层面,剖析了“朋友圈”这个屏障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第1段开门见山,提出问题——微信这个屏障是否带来了积极影响?

第2段借用契科夫名篇《套子里的人》中的文学形象生动地描画出现代人躲入“朋友圈”的心理动因。

接着文章3、4段以毕福剑、邹忌两例深入分析了躲入看似安全的朋友圈背后是不敢对自己言行负责的逃避心态。

第5段呼吁人们消除屏障、共沐阳光。

全文围绕着微信朋友圈的私密性,大胆地表达了自己对现代人生活的思考。

考生熟练运用举例、比喻等多种论证方法,语言犀利、眼光独到。

但文章的观点稍嫌偏颇(私密性与开放性并不是完全对立的)。

发展等级打在立意深刻。

 

5号文

我们更需多元的声音

微博与微信成为了时下人们热捧的宠儿。

它们拥有相同的使用者,示有各自忠实的粉丝。

它们的不同的功能让人们争辩不已。

在微信朋友圈中,你发布的内容只能被你的亲朋好友所看到。

如果你所发布的内容与他们契合,那么他们就给你点赞,给你肯定的评价,若是不赞同你的观点,他们碍于面子,碍交情,只会默默地把你的朋友滑动开,假装看不见。

试问,有谁在朋友圈中收到,“啊,你穿这件衣服好丑!

别穿了!

”这样的评论呢?

在微博上,境况则完全不同。

由于不认识的人亦可看到你发布的内容,他们不需要有更多的顾忌,可以将自己真实的想法吐露,所以说话更直接。

诚然,相比起微博上不时出现的“世纪级”的口水战,微信朋友圈显得更加风平浪静,其乐融融。

但是,事物的发展往往蕴藏在矛盾运动中。

你对你的见解沾沾自喜时,有网友指出你认识中的不足与错误。

你对此愤愤不平,冲上去与之“撕杀”,几个争论的回合下来,你对事物的认识反而更全面了,顺带获得一股酣畅淋漓之感。

你看,历朝历代哪位暴君不是自认英明而专断、蛮横的?

而盛世的明主则多为广开言路、尊重各位臣子给他的意见。

暴君身旁依附的是阿谀奉承的小人,明主身边则站着义正言辞的忠臣。

国家凋敝抑或是开创繁荣盛世,不是一道很简单的选择题吗?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多元化的声音。

当下,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开通了微博,及时发布微博,保持信息的畅通,使决策更为透明。

政府开通微博,各路网友献言献策。

在不同的声音中政府可以听民意,集民智,聚民心,实在是乐事一件。

的确,微信朋友圈提供了一个更加私密的空间,但是,微博却为我们搭建了一个更为广阔的舞台。

我们在这里不仅可以听到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亦可抒发我们自己对别人的见解。

更多的不同的声音交融在一起,才可以让我们更加坚定地走在前进的道路上,及时发现错误避免错误的倾向。

所以,我们需要更多元的声音。

一味的鲜花与掌声只会让人沉溺其间不能自拔,而“苦口良药,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所以我们需要更多元的声音。

评分:

20+21+8=49

评语:

本文属议论类二等文。

本文从微信朋友圈与微博的不同功能对比入题,围绕“微信、微博/交流方式”来谈交流的结果,表达自己的情感及认知,明确提出“我们更需多元的声音”的中心论点,符合题意。

文中引用政府部门开通政务微博的例证,既是由题目中的材料展开的合理联想,又有效地论证了中心论点,用例恰当,分析较深刻。

但第四段由对暴君与明主的对比而引出本文的观点,与题目的材料结合得不够紧密。

本文语言流畅、生动,善于适当运用形象的描述;结构完整。

发展等级打在语言有文采。

 

6号文

 

评分:

19+21+7=47

评语:

本文属议论类二等文。

本文以一种近乎散文的笔法,叙述性地展开由微博的不足到微信朋友圈的诞生过程,进而提出“发现你的朋友圈——一个全新的情感纽带”的中心论点。

全文围绕“微信、微博/交流方式”来谈交流的对象,表达自己的情感及认知,符合题意。

文章在第三段提出论点后,以一连串的排比句,铺排出微信朋友圈中传递的种种幸福美好的情感,真情溢于言表;紧接着的一段又重点叙写了“爸妈”加入自己的朋友圈后,自己与爸妈的情感“升华了”,进一步体现朋友圈这个“情感纽带”的作用。

描写细致,情感真挚。

文章感情真实,语言流畅,结构较严谨。

可惜的是仅停留于对朋友圈能表达爱这一表层的叙写,而未能作深入的分析,文章缺乏一定的思想深度。

发展等级打在材料丰富。

 

7号文

评分:

20+18+7=45

评语:

本文属议论类二等文。

本文主要是从“微信”与“微博”这两种不同的交流方式的特点谈起,第1段引用材料后随即提出观点:

“我倾向于同时使用两者(‘微信’与‘微博’)”。

第2段列举广州某一女生的事例,说明“微博”与“微信”在保护个人私密方面各有利弊。

第3段举例说明“微信”比“微博”多了一份朋友的关爱。

第4段再次用例说明微博有其不可取代的优点。

第5段是总结性段落,回扣第1段的观点认为“微信”与“微博”是互补的,“两微”应该并存。

全文能围绕“微信”与“微博”这两种不同的交流方式的特点展开论述,观点比较清晰,所用的例子均做到符合题意。

语言通顺流畅,但出现明显的错别字。

逻辑思维显得简单,欠深意。

发展等级打在用例较丰富。

8号文

评分:

18+18+6=42

评语:

本文属议论类二等文。

本文主要是从材料中“乙”的观点“我更喜欢微博”的角度来立论的。

第1段引用材料后随即提出观点:

“我更喜欢后者(微博),因为它可以让我们更广泛地进行交流。

”从第2段至第6段共五个段落,以并列的方式说明微博的特点和功能。

第7、8段论述微博信息的真实性与炒作的问题。

最后一段总结微博的作用是“微小而博大”的。

全文围绕着微博的特点和功能写作,论证自己更喜欢微博的原因,对材料内容有较为准确的把握。

中心较明确。

语言通顺。

但采用并列式的结构,限制了思维的展开,论证内容显得简单,程式化。

发展等级打在语言较有文采。

9号文

评分:

16+17+6=39

评语:

本文属议论类二等文。

本文主要是从材料中“乙”的观点“我更喜欢微博”的角度来立论的。

第1段直接引用材料后指出自己更喜欢微博,因为微博可以让人听到不同的声音,更客观地认识自我,兼听则明。

第2段分析网上评论赞许过多不是一件好事。

第3段使用唐太宗接受魏征的意见的例子和秦二世轻信赵高的言的例子,对比论证“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重要。

第4段采用假设论证,强调忠言逆耳的后果。

最后一段只用一句话仓促结尾,说明自己的立场喜欢微博。

全文围绕喜欢兼听则明的微博而展开,整体上看是符合题意的。

但第3、4段所用的例子论述的都是历史上“兼听则明”的故事,而并不是在微博、网络平台上的“兼听则明”,其用例是偏离题意的。

可见作者在构思写作时,思维是不严谨的。

第1、2段都能扣紧材料,但之后就渐行渐远了。

最后一段仓促地回扣观点,显得空洞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