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拌沥青混合料面层.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315845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8.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热拌沥青混合料面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热拌沥青混合料面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热拌沥青混合料面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热拌沥青混合料面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热拌沥青混合料面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热拌沥青混合料面层.docx

《热拌沥青混合料面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热拌沥青混合料面层.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热拌沥青混合料面层.docx

热拌沥青混合料面层

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层

1、引用文件

《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2-96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

2、施工准备

2.1作业条件

市区一般采用外购沥青混合料。

当采用现场进行沥青混合料拌制时,拌和场地应结合工程规模大小线路长度,确定合适的拌合场地范围,一般设置两个拌合场地,场地分别位于路基三分之一和三分之二位置,便于施工运输。

沥青混合料面层不得在雨、雪天气及环境最高温度低于5℃时施工。

提前绘制沥青混合料摊铺顺序平面图,将摊铺机和压路机司机、摊平负责人、现场质量负责人、责任工长等人员信息进行收集和张贴,便于现场协调。

正式施工前,选取一段不小于200米的试验路段按照设计要求及规范规定在监理工程师的监督下施工,确认混合料的稳定性以及压实设备的效率及施工工艺的合理性。

试验路段完成后经检验各项技术指标全部合格,形成总结报告,用所取得的数据来指导正式施工。

各种原材料必须检验合格,下承层的平整度和密实度符合技术规范的规定,表面没有任何松散的材料和软弱地点,且具有符合设计要求的路面横坡。

施工下面层前,将基层清扫干净。

喷洒透层油,经监理工程师现场确认后,方可进行施工。

施工上面层和中面层前,将下面层和中面层清扫干净。

喷洒粘层油完毕,经监理工程师现场确认后,方可进行施工。

2.2材料及机具

2.2.1材料

1)现场搅拌沥青混合料

生产用水以取用当地河流水为主,就地打井取水为辅,同时修建大型储水池保障生产。

所用每种材料按照规定频率要求进行抽样分析试验,自检合格后报搅拌中心试验室审批后批量进场。

2)外购沥青混合料

外购沥青混合料要符合规范要求,由供货单位按规定及时出具检测报告;运至施工现场后,项目部进行相关检验,包括混合料的温度、离析情况、拌合均匀度等指标,若有不合格项,不得摊铺。

3)沥青

宜优先采用A级沥青作为道路面层使用,B级沥青可作为次干路及其下面层、中面层使用,当缺乏所需标号的沥青时,可采用不同标号的沥青进行掺配,掺配比应经试验确定。

道路石油沥青、乳化沥青、改性沥青时,其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城镇道路工程施工及质量验收规范》CJJ1相关要求执行。

4)粗集料

粗集料应满足设计规定的级配要求,集料对沥青的粘附性,对于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应大于或等于4级;对于次干路及以下道路应大于或等于3级。

集料具有一定的破碎面颗粒含量,具有一个破碎面宜大于90%,2个及以上的宜大于80%。

对料场生产的集料,试验室每天跟踪检测。

拌和站地面采用混凝土进行硬化,以免原地面泥土对其产生污染。

粗集料根据各面层的特性,其技术指标存在一定差别,具体要求见下表。

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

指标

城市快速路、主干路

其他等级道路

试验方法

表面层

其他层次

石料压碎值,≤(%)

26

28

30

T0316

洛杉矶磨耗损失,≤(%)

28

30

35

T0317

表观相对密度,≥(t/m3)

2.6

2.5

2.45

T0304

吸水率,≤(%)

2.0

3.0

3.0

T0304

坚固性,≤(%)

12

12

-

T0314

针片状颗粒含量,≤(%)

其中粒径大于9.5mm,≤(%)

其中粒径小于9.5mm,≤(%)

15

12

18

18

15

20

20

-

-

T0312

水洗法<0.075颗粒的含量,≤(%)

1

1

1

T0310

软石含量,≤(%)

3

5

5

T0320

5)细集料

沥青混合料用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

热拌密级沥青混合料中天然砂的用量不宜超过集料总量的20%,SMA和OGFC不宜使用天然砂。

细集料的质量要求见下表要求。

细集料质量要求

检验项目

单位

城市快速路、主干路

其他等级道路

试验方法

表观相对密度

-

≥2.50

≥2.45

T0328

坚固性(>0.3mm部分)

%

≥12

-

T0340

含泥量(小于0.075mm的含量)

%

≤3

≤5

T0333

砂当量

%

≥60

≥50

T0334

亚甲蓝值

g/kg

≤25

-

T0346

棱角性(流动时间)

s

≥30

-

T0345

6)矿粉

矿粉应采用石灰岩等憎水性石料磨制,城市快速路与主干路的沥青面层不宜采用粉煤灰做填料。

当次干路及以下道路用粉煤灰作填料时,其用量不应超过填料总量50%,粉煤灰的烧失量应小于12%,沥青混合料用矿粉的质量要求应符合下表要求。

矿粉质量要求

项目

单位

城市快速路、主干路

其他等级道路

试验方法

表观密度不小于

t/m3

≥2.50

≥2.45

T0352

含水量

%

≥1

≥1

T0103烘干法

粒度范围

小于0.6mm

%

100

100

T0351

小于0.15mm

%

90~100

90~100

T0351

小于0.075mm

%

75~100

70~100

T0351

外观

-

无团粒结块

-

亲水系数

-

<1

T0353

朔性指数

%

<4

T0354

加热安定性

-

实测记录

T0355

2.2.2机具

主要施工机械配置

序号

机械名称

用途

序号

机械名称

用途

1

沥青拌和站

沥青混合料拌合

6

洒水车

路面养护、清洁

2

装载机

现场材料装卸

7

发电机组

电源补给

3

沥青砼摊铺机

沥青混合料摊铺

8

自卸汽车

沥青混合料运输

4

振动压路机

沥青混合料碾压

9

加油车

燃料输送

5

胶轮压路机

沥青混合料碾压

10

洒布车

透层油、粘层油

3、操作工艺

3.1工艺流程

测量放线→热拌沥青混合料设计→拌制→运输→摊铺→碾压→接缝处理

3.2测量放线

下面层施工前,先恢复中线,然后以此为基准,放出两条钢丝线,钢丝线与路面中线平行,基准线采用φ5的钢丝绳,钢丝拉力大于1000N,支撑杆在直线段间距为10米,平曲线段间距为5米,钢丝绳不产生超标的挠度。

抄平确定标高后,摊铺机以钢丝线为基准进行摊铺作业。

沥青混合料其他面层施工采用电子平衡梁施工控制。

3.3热拌沥青混合料设计

沥青混合料面层集料的最大粒径应与分层压实层厚度相匹配,密级配沥青混合料,每层的压实厚度不宜小于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的2.5~3倍;对SMA和OGFC等嵌挤型混合料不宜小于公称最大粒径的2~2.5倍。

各层沥青混合料应满足所在层位的功能性要求,便于施工,不得离析。

热拌沥青混合料搅拌及施工温度应根据沥青标号及黏度、气候条件、铺装层厚度、下卧层温度确定。

普通沥青混合料搅拌及压实温度宜通过在135~175℃条件下测定的黏度-温度曲线,下表执行。

沥青混合料搅拌及压实时适宜温度相应的黏度

黏度

适宜于搅拌的沥青混合料黏度

适宜于压实的沥青混合料黏度

测定方法

表观黏度

(0.17±0.02)Pa·s

(0.28±0.03)Pa·s

T0625

运动黏度

(170±20)mm2/s

(280±30)mm2/s

T0619

赛波特黏度

(85±10)s

(140±15)s

T0623

当缺乏黏温曲线数据时,可按下表规定,结合实际情况确定混合料的搅拌及施工温度。

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搅拌及施工温度(℃)

施工工序

石油沥青的标号

50号

70号

90号

110号

沥青加热温度

160~170

155~165

150~160

145~155

矿料加热温度

间隙式搅拌机

集料加热温度比沥青温度高10~30

连续式搅拌机

矿料加热温度比沥青温度高5~10

沥青混合料出料温度

150~170

145~165

140~160

135~155

混合料贮料仓贮料温度

贮料过程中温度降低不超过10

混合料废弃温度,高于

2

运输到现场温度,不低于①

145~165

140~155

135~145

130~140

混合料摊铺温度,不低于①

140~160

135~150

130~140

125~135

开始碾压的混合料内部温度,不低于①

135~150

130~145

125~135

120~130

碾压终了的表面温度,不低于②

80~85

70~80

65~75

60~70

75

70

60

55

开放交通的路表面温度,不高于

50

50

50

45

注:

1、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采用具有金属探测针的插入式数显温度计测量。

表面温度可采用表面接触式温度计测定。

当用红外线温度计测量表面温度时,应进行标定。

2、表中未列入的130号、160号及30号沥青的施工温度由试验确定。

3、①常温下宜用低值,低温下宜用高值。

4、②视压路机类型而定。

轮胎压路机取高值,振动压路机取低值。

5、聚合物改性沥青混合料搅拌及施工温度应根据实践经验经试验确定。

通常宜较普通沥青混合料温度提高10~20℃。

6、SMA混合料的施工温度应经试验确定。

热拌沥青混合料必须选用符合要求的材料,充分利用同类道路与同类材料的施工实践经验,经配合比设计确定矿料级配和沥青用量。

快速路、主干路和次干路等的热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初应满足相关要求,对于不同施工区域应采用包括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及生产配合比验证三个阶段的实施,来确定适用于本工程的各项技术指标。

1)目标配合比设计阶段:

用工程实际使用的材料计算各种材料的用量比例进行试配,进行马歇尔试验,确定沥青最佳用量,以此矿料级配及沥青用量作为目标配合比,供拌和机确定冷料仓的供料比例、进料速度及试拌使用。

2)生产配合比设计阶段:

对间歇式拌机,必须从二次筛分后进入热料仓的材料取样进行筛分,以确定各热料仓的材料比例。

同样反复调整冷料仓进料比例以达到供料均衡,并取目标配合比设计的最佳沥青用量、最佳沥青用量±0.3%等至少三个沥青用量进行马歇尔试验,确定生产配合比的最佳沥青用量。

3)生产配合比验证阶段:

拌和机采用生产配合比进行试拌、铺筑试验路段,并用拌和的沥青混合料及路上钻芯取样进行马歇尔试验,由此确定生产用的标准配合比,标准配合比作为生产上控制的依据和质量检验的标准,标准配合比的矿料配合比应包括0.075mm、2.36mm、4.75mm三档的筛孔通过率接近级配的中值。

混合料拌和必须模拟生产实际情况,采用实验室小型沥青混合料拌和;热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采用马歇尔试验设计方法,并对设计的沥青混合料进行浸水马歇尔试验、水稳定性检验;经配合比设计得到的沥青混合料应符合规范规定的马歇尔设计技术标准,矿料级配应符合规范规定的要求,并且矿料级配不应由一个筛孔的低限变为相邻的一个筛孔的高限,而且是均匀的级配,并应尽可能的靠近级配范围的中限。

3.4拌制

沥青混合料采用机械拌制,选用具有精密计量系统的自控间歇式拌和设备。

各种骨料经计量、加热后进行筛分,并再次计量调整矿料级配达到要求后喷洒沥青进行湿拌而形成热拌沥青混合料。

沥青混合料的搅拌时间应经试验确定,以沥青均匀裹覆集料为度。

间歇式搅拌机每盘的搅拌周期不宜少于45s,其中干拌不宜少于5~10s,改性沥青和SMA混合料的搅拌时间应适当延长。

拌制的沥青混合料应均匀一致、无花白料、无结团块。

拌好的热拌沥青混合料不立即铺筑时,可放入成品仓贮存,贮储时间普通沥青混合料不得超过72小时;改性沥青混合料不得超过24小时;SMA混合料应当日使用;OGFC应随拌随用。

生产过程中,按照规定要求的频率与方法检验材料的质量及混合料的温度、配合比与油石比,并分别作好记录。

在拌和生产过程中,随时注意监控各项仪表数据、观察各类机械的工作状态和出厂混合料的颜色形态,发现异常情况必须及时通知试验室取样检测并作调整。

沥青混合料出厂时,应逐车检测沥青混合料的质量和温度,并附带载有出厂时间的运料单,不合格品不得出厂。

3.5运输

热拌沥青混合料的运输宜采用大吨位的汽车进行运输,并符合以下要求:

1)运输汽车的车厢应清扫干净。

为防止沥青粘结车厢,将车厢底、侧板清理光洁后,均匀涂抹防粘薄膜剂,并将车轮清洗干净。

2)从拌和机向运料车上放料时,应每卸一斗混合料挪动一下汽车位置,按前、后、中的顺序往返挪动车位,不得堆高,以减少细集料的离析现象。

汽车装料、测温后均应立即用保温蓬布将沥青混合料严密覆盖。

汽车运输过程中匀速行驶,不得随意停车,避免突然刹车。

3)运料车采用蓬布覆盖,进行保温、防雨、防污染。

4)沥青混合料的运输保证连续行进的摊铺机前有足够数量的车辆等候卸车。

开始摊铺时,现场待卸车辆不宜少于5台。

5)沥青混合料运至摊铺地点,应对搅拌质量与温度进行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

3.6摊铺

热拌沥青混合料应采用机械摊铺,其标高采用双侧钢丝绳引导的高程控制方式,摊铺时在摊铺机后面派专人随时用自制标尺检测摊铺厚度,测量摊铺温度,消除离析及坑窝现象,并对边缘进行修正,其摊铺时的温度应符合规范规定的范围。

对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宜采用两台以上摊铺机联合摊铺,每台机械的摊铺宽度宜小于6m,表面层宜采用多机全幅摊铺,减少施工接缝。

摊铺机成梯队作业进行联合摊铺时,相邻两幅的摊铺应有5~10cm左右宽度的摊铺重叠,相邻两台摊铺机相距以不造成前面摊铺的混合料冷却为准,当混合料供应满足不间断摊铺时,尽量采用全宽度摊铺机一幅摊铺。

沥青混合料必须缓慢、均匀、连续不间断地摊铺,摊铺过程中不得随意变换速度或中途停顿,在摊铺过程中摊铺机螺旋送料器应不停地转动,两侧应保持有不少于送料器高度2/3的混合料,并保证在摊铺机全断面上不发生离析,在熨平板所需厚度固定后不得随意调整。

用机械摊铺的混合料不应用人工反复修整。

摊铺底面层时在两侧钉设平面与高程控制导线(传感线),中间架设方钢控制高程和横坡。

高程根据相应点的设计高程(厚度)和批准的松铺系数确定。

控制导线和支承杆的间距为10米。

摊铺上面层时采用摊铺机上自带的电子平衡梁施工。

高程、横坡度与平整度控制的好坏关键在于摊铺机手(特别是机长)能否充分利用机械的功能并注意调控,自动调平系统要求双侧控制摊铺的纵、横坡度,传感器必须安装牢固,调节熨平板上的厚度调节手柄,使其达到合适的松铺厚度,纵向传感器的指示灯闪动时表示厚度调节完毕。

纵坡传感器灵敏度的刻度值通过试验段路段确定,以满足纵坡和平整度的要求。

使摊铺机的刮板输料器和螺旋布料器两者密切配合,速度均匀。

调整刮板和螺旋布料器的料位传感器,保持熨平板前的混合料高度高于螺旋布料器的轴心(一般为螺旋布料器高度的2/3)。

且螺旋的转速均匀稳定,否则会引起摊铺厚度的变化、混合料离析而降低面层的平整度。

摊铺施工中应时刻注意摊铺机的行走方向,避免急调方向。

在摊铺作业的初始阶段,测量人员加强对松铺厚度的检查(沿摊铺分内、中、外每米测3个点),松铺厚度偏差在3mm以内时可不作调整,松铺厚度连续检测,记录详实,数据应可靠。

沥青混合料必须匀速、连续不断地摊铺。

摊铺速度控制在2~6m/min,不允许在操作过程中随意变换(每一路段的实际摊铺速度应做施工记录),严禁忽快忽慢或无故中途停机。

沥青混合料摊铺层的横向接缝实施要求:

横向施工缝全部采用平接缝,在已摊铺段端部用3米直尺沿路面纵向测量,使3m直尺间隙在2mm以下,画线定出接缝位置,锯缝机割齐后(切深为铺层厚度)去掉多余料,继续摊铺前将切缝截面清除干净,用汽油喷灯对立面进行加热,均匀薄涂少量沥青,摊铺机熨平板从接缝后起步摊铺,碾压时用压路机进行横向压实,自老路面逐渐向新铺面层碾压。

在摊铺过程中按下列要求跟踪监控其质量:

1)摊铺过程中对松铺层的温度进行检测,确定摊铺温度是否恰当。

摊铺温度应按桩号距摊铺机的距离相应测定,并及时准确做好记录,温度有变化时应及时查明原因,制定相应对策。

2)松铺层纵、横高程的监控。

采用导线基准的松铺高程,为防止人为因素影响,施工过程中指派一名测量人员用水准仪,按桩号跟踪监测,并做好连续、详实的记录。

高程偏差大于±10mm时,必须立即查明原因,进行调整,情况严重时要上报技术负责人。

沥青混合料的松铺系数按下表执行:

种类

机械摊铺

人工摊铺

沥青混凝土混合料

1.15~1.35

1.25~1.50

沥青碎石混合料

1.15~1.30

1.20~1.45

3)松铺平整度的监控。

摊铺过后,采用连续式平整度仪对松铺层平整度进行监测,以验证压实工艺是否合理。

3.7碾压

根据沥青混合料类型结合初压、复压、终压的不同作用选择不同吨位及种类的压路机,并确定各自合适的碾压速度、振动频率和振幅。

三阶段碾压步步紧跟,“趁热”压实。

严格控制三个阶段的碾压温度,实施分段碾压。

每一碾压区段控制在60m~80m长为宜。

严禁压路机停留在未压实的铺筑层上。

在进行初压和复压时后退起步位置不能停留在同一断面同一位置,应前后错开1m左右。

在沿着路缘石或压路机压不到的其它地方,采用小型压路机把混合料充分压实。

碾压过程中碾压轮应保持清洁,可对钢轮涂刷隔离剂或防粘剂,当采用向碾压轮喷水方式时,必须严格控制喷水量应成雾状,防止水滴渗入沥青混合料。

严禁洒柴油与水的混合液。

SMA混合料宜采用振动压路机或钢筒式压路机碾压,OGFC混合料宜采用12T以上的钢筒式压路机碾压。

压路机碾压速度按下表要求执行:

压路机碾压速度(km/h)

压路机种类

初压

复压

终压

适宜

最大

适宜

最大

适宜

最大

钢筒式压路机

1.5~2

3

2.5~3.5

5

2.5~3.5

5

轮胎式压路机

-

-

3.5~4.5

6

4~6

8

振动压路机

1.5~2

(静压)

5(静压)

1.5~2

(振动)

1.5~2

(振动)

2~3

(静压)

5(静压)

3.7.1初压

初压应在混合料摊铺后较高温度下进行,采用轻型钢筒式压路机碾压1~2遍,沥青混合料不低于规范规定的温度,并不产生推移、发裂,碾压时应将驱动轮面向摊铺机,碾压路线及碾压方向不应突然改变而导致混合料产生推移,压路机起动、停止必须减速缓慢进行,碾压应从外侧向中心碾压,初压结果用6m尺检测平整度及路拱,必要时通过人工进行修整。

3.7.2复压

复压应紧接在初压后进行,沥青混合料温度不应低于规范规定的温度,其碾压遍数按试验路段确定的遍数,达到要求的压实度,并无显著轮迹,振动压路机倒车时应先停止振动,并在另一方向运动后再开始振动,以避免混合料形成鼓包。

当采用不同型号的压路机组合碾压时,每一台压路机均应做的全幅碾压。

密级配沥青混凝土宜优先采用重型的轮胎式压路机进行碾压,碾压到要求的压实度为止。

对于大粒径沥青稳定碎石类的基层,宜优先采用振动压路机复压,厚度小于30mm沥青层不宜采用振动压路机碾压,相邻碾压带重叠宽度宜为10~20cm,采用三轮钢筒式压路机时,总重量不宜小于12T。

3.7.3终压

终压应紧接在复压后进行,沥青混合料温度不应低于规范规定的温度,不宜少于两遍,路面压实成型的终了温度应符合规范规定的要求。

宜采用双轮钢筒式压路机,碾压至无明显轮迹为止。

碾压完成后待摊铺面完全自然冷却,混合料表面温度低于50℃后方可开放交通,并设立交通标志牌,作好保护,避免污染。

碾压过程中应跟踪检测平整度,以便及时对不平整段落的凸起点进行修复碾压。

3.7.4碾压工艺的操作要领

压路机不得在未压实的铺筑层上转向、调头或左右移动。

压路机行走速度均匀,不可太快,停车应平缓,严禁紧急制动,

振动压路机起步时必须先行驶后开振,停止时先停振后停机。

碾压过程中如果出现“弹簧”或推移现象,应查明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若因温度过高,可暂缓碾压;若因结合层粘结不紧,应采取相应修补措施。

若因混合料配比问题应及时进行调整,有推移的混合料可改用轮胎压路机压实而避免或减少推移。

3.8接缝处理

沥青混合料施工接缝包括纵向接缝和横向接缝。

为使纵向接缝连续平行,沥青混合料的摊铺应尽量在路面全宽内一次连续进行,如采用两台摊铺机摊铺,应先后梯队交错排列,摊铺机之间的最小距离宜保持在15m左右,以此保证纵向接缝是热接缝,采用一台摊铺机摊铺时,应严格控制摊铺机行程,使纵缝的长度始终能保持热接缝的要求。

沥青混合料面层的施工接缝应紧密、平顺,表面层接缝应用直茬,以下各层可采用斜接茬,层较厚时也可做成阶梯形接茬。

由于工作中断使摊铺材料的末端已经冷却或第二天才恢复工作时,应做成一道垂直横缝,在下次行程摊铺前,应在上次行程的末端涂刷适量粘层沥青并预热,调置整平板的高度,为碾压留出充分的预留量。

上下层的纵向热接缝应错开15cm,冷接缝应错开30~40cm,相邻两幅及上下层的横向接缝均应错位1m以上。

4、质量标准

4.1主控项目

4.1.1热拌沥青混合料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1)道路用沥青的品种、标号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

检查数量:

按同一生产厂家、同一品种、同一标号、同一批号连续进场的沥青(石油沥青每100t为一批,改性沥青每50t为1批)每批次抽检1次。

检验方法:

查出厂合格证,检验报告并进场复验。

2)沥青混合料所选用的粗集料、细集料、矿粉、纤维稳定剂等的质量及规格应符合《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有关规定。

检查数量:

按不同品种产品进场批次和产品抽样检验方案确定。

检验方法:

观察、检查进场检验报告。

3)热拌沥青混合料、热拌改性沥青混合料、SMA混合料,查出厂合格证、检验报告并进场复验,拌合温度、出厂温度应符合《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有关规定。

检查数量:

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

查测温记录,现场检测温度。

4)沥青混合料品质应符合马歇尔试验配合比技术要求。

检查数量:

每日、每品种检查1次。

检验方法:

现场取样试验。

4.1.2热拌沥青混合料面层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沥青混合料面层压实度,对城市快速路、主干路不应小于96%;对次干路及以下道路不应小于95%。

检查数量:

每1000㎡测1点。

检验方法:

查试验记录(马歇尔击实试件密度,试验室标准密度)。

2)面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规定,允许偏差为+10~-5mm。

检查数量:

每1000㎡测1点。

检验方法:

钻孔或跑挖,用钢尺量。

3)弯沉值,不应大于设计规定。

检查数量:

每车道、每20m,测1点。

检验方法:

弯沉仪检测。

4.2一般项目

4.2.1表面应平整、坚实,接缝密实,无枯焦;不应有明显轮迹、推挤裂缝、脱落、烂边,油斑、掉渣等现象,不得污染其他构筑物。

面层与路缘石、平石及其他构筑物应接顺,不得有积水现象。

检查数量:

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

观察。

2)热拌沥青混合料面层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

热拌沥青混合料面层允许偏差

项目

允许偏差

检验频率

检验方法

范围

点数

纵断高程(mm)

±15

20m

1

用水准仪测量

中线偏位(mm)

≤20

100mm

1

用经纬仪测量

(mm)

标准差

σ值

快速路、

主干路

≤1.5

100m

路宽

(m)

<9

1

用测平仪检测,见注1

9~15

2

次干路、

支路

≤2.4

>15

3

最大间隙

次干路、

支路

≤5

20m

路宽

(m)

<9

1

用3m直尺和塞尺连续量取两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