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302237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5.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科学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内科学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内科学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内科学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内科学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科学复习资料.docx

《内科学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科学复习资料.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内科学复习资料.docx

内科学复习资料

内科学复习资料

一、呼吸

肺炎球菌肺炎-治疗首选青霉素G

肺炎分类-按患病环境分类CAP指在院外发生的肺炎,包括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HAP也称医院内肺炎(NP),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入院48小时后在医院内发生的肺炎,

结核病的治疗原则是早期、规律、全程、适量、联合用药

结核病的分类

1)原发性肺结核:

包括原发综合征及胸内淋

巴结结核

2)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包括急性、亚急性、

慢性

3)继发性肺结核:

主要类型包括浸润性、空

洞性、结核球、干酪性肺炎及纤维空洞等

4)结核性胸膜炎

5)其它肺外结核:

按部位及脏器命名

肺性脑病(pulmonaryencephalopathy)

又称二氧化碳麻醉指由缺氧和二氧化碳潴溜所导致的神经精神障碍症候群

引起肺炎的病原体入侵途径:

①空气吸入;②血流播散;③邻近感染部位蔓延;④上呼吸道定植菌的误吸

肺心病的X线表现?

1、右下肺动脉干扩张,横径≥15mm,横径与气管横径比值≥1.07

2、中央肺动脉扩张,外周血管纤细形成“残根”征

3、肺动脉段明显突出,其高度≥3mm(前后径)

4、右心室扩大“肺门舞蹈”征,即肺动脉搏动增强

5、肺动脉园锥突起≥7mm(右前斜位)

6、肺气肿征:

过度充气,肋间隙增宽

7、可能合并肺部感染征象

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治疗原则?

积极控制感染

通畅呼吸道,改善呼吸功能

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控制呼吸和心力衰竭

积极处理并发症

二、消化

1、癌前疾病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

腺瘤型、广基、>2cm者易癌变;残胃,术后15年以上发生;恶性贫血胃体有显著萎缩者;慢性胃溃疡

癌前病变胃粘膜上皮异型增生胃粘膜肠上皮化生

异型增生应视为有癌变危险的重要标志异型增生的程度越重癌变的危险越大

早期胃癌:

是指局限而深度不超过粘膜下层的胃癌,不论其有无局部淋巴结转移

早期胃癌的内镜分型:

a隆起型(I型)b表面型(II型)c凹陷型(III型)d混合型

进展期癌:

Borrmann分型法:

息肉型溃疡型溃疡浸润型弥漫浸润型(皮革状胃)

胃癌转移有四种扩散形式直接蔓延扩散至相邻器官;淋巴转移,Virchow淋巴结;血行播散,常转移到肝脏;腹腔内种植Krukenbeng瘤

癌性腹膜炎

如何发现早期胃癌?

以下情况应行胃镜检查40岁以上,出现上消化道症状者原有胃病,近期症状加重者

对癌前疾病及癌前病变者定期随访有胃癌家族者定期随访胃溃疡内科治疗效果不佳者应随访

并发症:

出血幽门及贲门梗阻穿孔

2、上消化道出血:

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胰、胆等部位的出血。

上消化道大出血:

数小时内失血量超过1000m1或循环血容量的20%以上,并伴有某种程度的周围循环障碍。

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症(Mallory-Weiss综合征):

剧烈呕吐和腹内压骤然升高,导致食道下端胃连接处粘膜纵行撕裂。

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

一、呕血与黑粪,二、失血性周围循环障,三、发热,四、原发病的临床表现,五、血象变化与氮质血症

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

症状:

循环血量迅速减少,患者可有头昏、乏力、心悸、口渴、出汗、少尿或无尿、排便后立起时晕倒等症状。

体征:

皮肤、口唇、甲床苍白,烦躁不安,四肢湿冷、出冷汗,脉搏细,血压下降,严重者意识不清,心动过速。

若处理不当,可导致死亡。

上消化道出血治疗原则;1、扩容抗休克2、止血3、抑酸4、一般治疗5、必要时外科治疗

3、消化性溃疡;

主要症状为上腹痛慢性几年到数拾年周期性反复发作自动缓解周期变化季节影响节律性定时痛饥饿痛夜间痛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典型症状饥饿痛进食缓解夜间痛

消化性溃疡有什么并发症?

出血穿kong幽门梗阻癌变

复合性溃疡(胃和十二指肠同时有溃疡发生)幽门管溃疡球后溃疡吻合口溃疡巨大溃疡穿透性溃疡

制酸药中和胃酸,降低胃内酸度,缓解疼痛,促进溃疡愈合。

单用疗效不佳,复合制剂多用于初发,轻症患者

H2受体拮抗剂(雷尼替丁)

质子泵抑制剂PPI(奥美拉唑)

HP幽门螺杆菌的治疗

保护胃粘膜(硫糖铝枸橼酸铋钾米索前列醇)硷性药物

复发的预防预防诱发因素(吸烟,酗酒,服用NSAID)根治HP维持治疗间歇疗法

4、肝性脑病

HE(orhepaticcoma),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是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

门体分流性脑病(porto-systemicenceph-alopathy,PSE)。

强调门静脉高压,肝门静脉与腔静脉间有侧枝循环存在,从二使大量门静脉血肝脏流入体循环,是脑病发生的主要机制。

亚临床或隐性肝性脑病(subclinicalorlatentHE)。

指无明显临床表现和生化异常,仅能精细的心理智能试验和(或)电生理检测才能作出诊断的肝性脑病。

病理

急性肝功能衰竭

脑水肿

慢性肝性脑病:

脑皮质变薄,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消失,皮质深层有片状坏死,小脑和基底节也可波及。

临床表现

急性肝性脑病:

急、肝衰、诱因不明显、可无前驱症状。

慢性肝性脑病:

慢、病史长、有门体分流、常反复发作、常有诱因。

亚临床或隐性肝性脑病:

无症状,视为健康人,有发生交通事故的危险。

肝性脑病的临床分期精神改变扑翼样震颤扑翼样震颤

I(前驱期)轻度性格改变和行为失常,欣快或淡漠,失定向,思维变慢,言语不清+轻度

II(昏迷前期)意识错乱,性格改变,嗜睡,举止异常++轻度

III(昏睡期)木僵,能说话并听从简单命令,言语不清,明显神志模糊+/--重度

IV(昏迷期)神志完全丧失,不能唤醒,深昏迷时对痛觉亦无反应--重度

三、循环

左心衰的临床表现

肺淤血症状

劳力性呼吸困难是左心衰最早的表现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伴心源性哮喘)是左心衰典型的表现

端坐呼吸(肺水肿)是左心衰严重的表现

咳嗽、咳痰、咯血;

心脑肾等器官灌注不足的症状

乏力、心悸、尿少、肾功能损害等

体征

肺底呼吸音减低、湿性罗音、S3、P2亢进、血压改变等

右心衰的临床表现

1)上下腔静脉瘀血的体征

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是右心衰最早的表现;

颈静脉怒张是右心衰典型的表现;

合并肝硬化腹水是右心衰晚期的表现;

下垂性下肢水肿;

2)肺血管和肺组织血液灌注不足

肺通气血流比值异常:

发绀等缺氧表现

3)症状

消化道症状

呼吸困难

心衰治疗

全部左心功能不全(LVEF<35%~40%)患者,均需应用ACEI/ARB,除非有禁忌症或不能耐受

1)ACEI/ARB需终生应用,推荐剂量较大。

从小量开始,逐步递增至最大耐受量或靶剂量,而不按症状的改善来调整剂量

注意监测血压、血肌酐和血钾

2)所有有体液储留的CHF患者,均应予利尿剂和限盐,利尿剂并与ACEI/ARB合用。

常需无限期应用

主张间断小剂量应用

依病情和肾功能制剂选择不同的利尿剂

注意水电解质监测

3)地高辛适用于心衰伴房颤患者。

有症状的心衰伴窦性心率者亦可应用

主张维持量法:

地高辛0.25mg每日,老年人减量

西地兰或毒K作用快速,用于心衰急性发作

注意洋地黄副作用,血地高辛浓度超过1ng/ml可能中毒

洋地黄中毒处理:

停药、补钾、禁用电复律…

4)重度心衰患者必须应用醛固酮拮抗剂,除非有禁忌症,是被证明能改善预后的药物

5)所有NYHAⅡ级、Ⅲ级病情稳定者必需应用-阻滞剂,除非有禁忌症

应在ACEI/ARB和利尿剂基础上加用-阻滞剂

必需强调的是,-阻滞剂应在心衰血液动力学稳定的基础上开始使用

症状改善常在治疗2-3月后出现

应注意必须从极小量开始,每2~4周剂量加倍,直达最大耐受量或靶剂量

倍他洛克缓释片、比索洛尔和卡维地洛是循证医学证明有效的药物

6)可能给CHF患者临床带来不良影响的药物

如非甾体抗炎药

大多数抗心律失常药物

大多数钙拮抗剂

长效钙拮抗剂氨氯地平的作用为中性

7)LVEF<30%、预计寿命超过1年者,建议安置ICD

8)LVEF<30%、窦性心律、QRS>012″、NYHAIII-IV级可走动的心衰患者,建议CRT治疗

9)近期或既往有心衰症状,并有心室骤停、或心室颤动、或室速伴有血液动力学紊乱者,应安置ICD延长寿命

10)合并无症状的室性心律失常不必治疗

11)不常规应用抗凝治疗。

但房颤患者、以往有栓塞史者、射血分数极低患者或有心内血栓者应抗凝

12)鼓励患者进行运动训练,以改善临床症状

C阶段治疗要点小结

LVEF减低的病人,首选ACEI/ARB

有液体潴留者,加利尿剂

有症状者加地高辛

病情稳定者,必须加受体阻滞剂

某些患者需要安置ICD或CRT治疗

严重心衰患者必须应用醛固酮拮抗剂

急性左心衰竭临床表现

心脏解剖或功能异常使心排血量显著急剧降低

肺静脉压突然升高-肺水肿,表现为极度呼吸困难咳红色泡沫痰满肺干湿罗音。

B,织器官灌注不足表现为烦躁、大汗、发绀皮肤湿冷、血压下降

急性心衰治疗原则

抢救措施:

端坐位吸氧、利尿强心扩血管、吗啡茶碱等

诱因或病因治疗:

纠正心律失常、急诊PCI/溶栓、纠正结构畸形、减慢输液速度和控制感染等

具体抢救措施

体位:

端坐位、双腿下垂,以减少静脉回流

高流量吸氧,可加50%酒精

镇静剂:

5~10mg吗啡静脉缓推,间隔15min可重复

快速利尿:

速尿20~40mg静脉推注,4h可重复

血管扩张剂:

硝普钠或硝酸甘油

强心剂:

用于快速性房颤或收缩功能降低患者

安茶碱:

具有扩张支气管、强心、利尿等作用

皮质激素?

高血压定义及诊断标准:

1指体循环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的持续升高

2在非药物状态下>=2次非同日多次血压测量

3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高血压的可能原因

睡眠呼吸暂停药源性或药物相关性慢性肾脏疾病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肾血管疾病长期激素治疗和皮质醇增多症嗜铬细胞瘤主动脉缩窄

甲状腺或甲状旁腺疾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也称缺血性心脏病。

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

二尖瓣狭窄

临床表现症状

呼吸困难

咯血:

痰中血丝大咯血。

粉红色泡沫样痰。

伴肺梗塞时可咳出胶稠暗红色痰。

咳嗽

声音嘶哑

体征

视诊:

二尖瓣面容、心前区隆起。

触诊:

心尖区可触及舒张期细震颤,心前区有抬举性冲动。

叩诊:

心触音界向左扩大。

听诊:

(1)心尖区舒张期杂音。

(2)心尖区S1亢进及二尖瓣开放拍击音。

(3)肺动脉瓣区S2亢进、分裂。

(4)Graham—Steell杂音。

(5)三尖瓣区SM。

正常二尖瓣口面积4—6cm2

小于2.0cm2为狭窄。

轻度狭窄1.5—2.0cm2

中度狭窄1.0—1.5cm2

重度狭窄<1.0cm2

慢性二尖瓣关闭不全

风心病在经济不发达国家是常见病因

三、临床表现

症状

早期主为左心衰症状

晚期表现为全心衰

体征

视诊:

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搏动增强。

触诊:

心尖区可触及收缩期震颤,并可触及心尖区抬举性冲动。

叩诊:

心浊音界向左下扩大。

4.听诊:

心尖区可闻及3级以上、粗糙的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心尖区S1减弱,肺S2亢进、分裂。

杂音特点:

①杂音特点与病因有关。

即风心病--全收缩期杂音,二尖瓣脱垂--收缩中晚期喀喇音。

②病变部位不同、传导方向也不同。

③返流量很大或左心衰时杂音可减弱或消失。

主动脉瓣狭窄

三、临床表现

症状

呼吸困难:

心衰时出现,以劳力性呼吸困难为首发症状,进而发生端坐呼吸及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心绞痛:

与冠心病劳力型心绞痛相似,出现率约50--60%,其中约2/3合并冠心病。

晕厥或黑蒙:

约占1/3,可为首发症状,通常在体力活动中或其后立即发作,由急性脑缺血所致。

体征

视诊:

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

触诊:

主动脉瓣区可触及收缩期细震颤,并可触及心尖区抬举性冲动。

叩诊:

心浊音界向左下扩大。

听诊:

主动脉瓣区SM:

为最主要体征。

特点有:

①在3级以上,沿动脉传导。

②响亮粗糙杂音常伴震颤。

③伴主闭时SM↑,伴心衰或二闭时SM↓。

④SM的强度与狭窄程度不完全一致,主要取决于心搏

量大小。

(2)心音:

S1正常,S2↓,并可闻及S2逆分裂。

5.其他:

重度狭窄者可致收缩压↓,脉压变小。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三.临床表现

症状

胸痛:

急性重症病人胸痛与心肌缺血有关,慢性型病人舒张压过低、脉压过大有关。

心悸:

由于左室明显增大,心尖搏动增强所致。

有室早时更明显。

其他:

头颈部强烈搏动感及头晕或眩晕。

(二)体征

视诊:

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搏动弥散。

触诊:

心尖部可触及抬举性冲动。

叩诊:

心浊音界向左下扩大。

听诊:

主动脉瓣区可闻及舒张早期哈气样或泼水样杂音,此为本病最主要体征。

主动脉瓣区S2减弱或消失。

心尖区可闻及Austin--Flint杂音:

低调柔和的舒张中期杂音。

主动脉瓣区可闻及收缩期杂音或收缩期喷射性喀喇音。

可闻及S3、S4。

前者表明左心功能不全,后者是左房代偿性收缩增强所致。

5.血压改变及相应体征

收缩压正常或略增高,而舒张压↓,故脉压增大。

颈动脉搏动增强,面色苍白,点头运动等。

周围血管征阳性:

有毛细血管搏动征、水

冲脉、枪击音及杜氏双重杂音。

并发症

充血性心力衰竭。

急性肺水肿。

心律失常:

以心房纤颤最常见。

栓塞:

以脑栓塞最常见。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后讲)

肺部感染:

常见,往往诱发或加重心衰。

“SAM现象”SystolicAnteriorMovement(二尖瓣前叶前向移动)

由于心脏收缩期二尖瓣前叶向前移动并与肥厚的室间隔相碰,造成左室流出道阻

肥厚型心肌病

主要病理生理包括:

A存在跨流出道压力梯度

B心肌舒张功能不全

C心肌缺血

【临床表现】与左室流出道有无压力阶差及阶差程度有关

(1)主要症状

劳累性呼吸困难心前区疼痛2/3患者可出现非典型胸痛硝酸甘油效果不佳?

频发一过性晕厥(可能是患者唯一的主诉)1/3患者常发生于站立和运动后

猝死:

发生率高心律失常为主要原因其中室性心律失常占1/2心力衰竭

主要体征

收缩期杂音(梗阻性HCM患者)

部位:

胸骨左缘3-5肋间或心尖内侧

性质:

粗糙的收缩中晚期喷射性杂音

触诊:

震颤

其它体征

可出现S3心音心尖部舒张中期杂音

急性心包炎

临床表现

症状

1.心前区痛(呼吸和咳嗽加重,非特异性者最明显)

2.呼吸困难、烦躁、紫绀(心脏压塞时明显)

3.其他发热、干咳、嘶哑、吞咽困难、呃逆

纤维蛋白性心包炎体征:

心包摩擦音-特异性体征胸骨左缘3-4肋最明显,抓括样,双期部分可触及心包摩擦感

渗液性心包炎体征(心包积液)心浊音界向两侧增大心尖搏动弱或无心音低而遥远

Ewart征(肩胛间区叩浊,闻及管样呼吸音)

颈静脉怒张、肝脏肿大、下肢水肿、腹水等收缩压下降,脉压减少

奇脉:

原理?

心脏压塞(重点)颈静脉怒张血压下降脉压差减小奇脉

缩窄性心包炎

二、病因结核仍是首位其次:

非特异性心包炎

缩心炎临床表现(三个不一致)

大小循环淤血的体征不一致

腹水明显与下肢水肿轻不一致

肝肿大明显而皮下水肿较轻不一致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病因

病原体:

以草绿色链球菌最常见,约占50—80%;其次为葡萄球菌,约占23—28%;其他:

肠球菌、革兰氏阴性杆菌、真菌、立克次体、衣原体等,约占10-20%。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主要由金葡萄球菌引起。

四、泌尿

高钾血症的处理:

静注钙剂,拮抗钾离子对心肌的毒性作用

纠酸:

5%碳酸氢钠静滴

高渗糖+胰岛素,促进钾向细胞内转移

限制钾的摄入,纠正酸中毒、不输或少输库存血,清除体内坏死组织

透析治疗:

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

CRF急诊透析指征

高钾血症

急性肺水肿

尿毒症脑病

尿毒症心包炎

严重代谢性酸中毒

急性肾衰临床表现总结

三高:

高血钾、高血镁、高血磷

三低:

低血钠、低血钙、低血氯

三毒:

水中毒、酸中毒、尿中毒

急性肾衰治疗原则

处理原发病:

控制休克、感染、清除坏死组织

维持全身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促进肾功能早日恢复

肾炎性水肿:

长期大量的蛋白尿造成血浆蛋白过低,水肿多从眼睑、颜面开始。

肾病性水肿: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造成水钠潴留,水肿多从下肢部位开始。

急性肾小球肾炎(AGN):

简称急性肾炎,是一组病因不一,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多有前驱感染,以血尿为主,伴不同程度蛋白尿,可有水肿、高血压,或肾功能不全等特点的肾小球疾患

补体C3在AGN中的变化规律:

病初下降,8周内渐恢复正常

AGN的潜伏期:

1-3周,平均10天

急性肾炎的病理类型:

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炎

慢性肾小球肾炎最终病理类型为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治疗目的

防止或延缓肾功能进行性恶化

改善或缓解临床症状

防治严重合并症

治疗措施

积极控制高血压

蛋白尿≥1g/d,血压在125/75mmHg

蛋白尿<1g/d,血压在130/80mmHg

限制蛋白摄入

应用血小板解聚药物

避免加重肾脏损害的因素

尿路感染

膀胱刺激征:

尿频、尿急、尿痛

肾盂肾炎的再发:

包括复发和重新感染

复发指前次发病用抗菌药物治疗停止后6周内再发,其实质是肾盂肾炎未治愈,只是病情暂时得到缓解,在某些因素的促发下,潜伏的细菌又引起炎症而发病

重新感染指前次治疗停药6周后再发,常与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有关。

原病已治愈,细菌已无,由新的致病菌侵入所致

尿培养注意事项

应用抗菌药之前或停药5天后

清晨第一次尿作标本

留尿之前充分清洁外阴、包皮,消毒尿道口,再留中段尿并在1小时内作细菌培养

膀胱穿刺留尿做细菌培养

肾病综合征(Nephroticsyndrome,NS)是指因多种肾脏病理(肾小球)损害所致的、以大量蛋白尿为最基本特征的一组临床症候群。

包括大量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伴或不伴有高度水肿、高脂血症,即三高一低,其中大量蛋白尿和低蛋白血症是诊断所必须的

并发症:

感染、血栓、急性肾衰竭、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

糖皮质激素应用原则是:

起始量要足撤减药要慢维持用药要久

起始1mg/kg.d,晨起顿服,8-12周。

儿童用量较成人大,2~3mg/kg/d

撤减每2-3周减总量的10%,至20mg/d时应谨慎,谨防反跳

维持量10-15mg/d再服半年以上。

五、血液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缺铁贫、铁粒幼贫、地中海贫血、慢性感染。

贫血的临床表现取决于:

1.贫血的病因2.贫血导致血液携氧能力下降的程度3.贫血时血容量下降的速度4.贫血的速度5.血液、循环、呼吸系统的代偿和耐受能力

缺铁性贫血:

当机体对铁的需求和供给失衡,导致体内贮存铁耗尽,继之红细胞内铁缺乏,Hb↓,最终引起缺铁性贫血,是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诊断:

1)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2)有明确的缺铁病因和临床表现3)血清铁<8.95μmol/L,总铁结合力>64.44μmol/L,故转铁饱和度<15%4)细胞内铁<15%,细胞外铁消失5)FEP/Hb>4.5μg/gHb6)血清铁蛋白<12μg/L7)铁剂治疗有效

急性白血病:

是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恶性疾病,发病是骨髓中异常的原始细胞及幼稚细胞(白血病细胞)大量增殖并广泛侵润肝、脾、淋巴结等各种脏器,抑制正常造血。

主要表现为贫血、出血、感染和侵润等征象。

诊断标准:

国内:

原始细胞≥30%(包括原淋+幼淋)。

WHO:

原始细胞≥20%

化疗原则:

早期联合足量

急淋的化疗:

VP→VDP→VDLP

急髓的化疗:

DA、NA、HA、中剂量Ara-C等

AML-M3的治疗:

全反式维甲酸、砷剂

凝血活酶:

Ca2+、FXa、FV、PF3

血管结构功能异常:

过敏性紫癜出血时间(BT)

血小板数量质量异常:

ITP出血时间(BT)

凝血功能异常:

血友病凝血时间(CT)、PT:

外源性凝血途径、APTT:

内源性凝血途径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症的处理:

1)血小板输注

2)丙种球蛋白

3)血浆置换

4)大剂量甲强龙

5)紧急情况下的脾切除

过敏性紫癜临床分型:

单纯型(紫癜型)、腹型、关节型、肾型、混合型、其它

血管内溶血血管外溶血

病因后天获得性多见遗传性多见

黄疸较明显较轻

肝脾肿大无或轻度轻中度

红细胞形态改变可见破碎红细胞及碎片大多有特异性形态改变

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明显增高正常或轻度增高

血浆结合珠蛋白明显减低正常或轻度减低

尿含铁血黄素阳性阴性

血红蛋白尿可有无

六、内分泌

糖尿病分型

Ⅰ、1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

2个亚型:

A.免疫介导性B.特发性

Ⅱ、2型糖尿病

病理:

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以胰岛素分泌不足为主伴胰岛素抵抗)

Ⅲ.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8个亚型

A.细胞功能基因缺陷B.胰岛素作用基因异常

C.胰腺外分泌疾病D.内分泌疾病

E.药物或化学制剂所致的糖尿病F.感染

G.非常见免疫介导的糖尿病

H.伴有糖尿病的遗传综合征

Ⅳ.妊娠糖尿病(GDM)

1.急性并发症:

i.酮症酸中毒、非酮症高渗性昏迷、感染

2.慢性并发症:

a)脑、眼病、心、肾病、下肢血管病变、神经病变、糖尿病足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治疗原则

1、胰岛素治疗:

小剂量胰岛素持续点滴

血糖<14mmol/l,5%GS+Ins(2-4:

1)

2、补液:

首选NS,后5%GS、GNS

3、纠正电解质:

见尿早补持续

4、纠正酸中毒:

原则上不补碱,PH<7.1

5、其他治疗:

休克、感染、心衰、肾衰、肺水肿、急性胃扩张、护理

糖尿病诊断标准(WHO1999)

糖尿病症状+随机PG≥11.1mmol/L(200mg/dl)或

FPG≥7.0mmol/L(126mg/dl)或

OGTT中2hPG≥11.1mmol/L(200mg/dl)

注:

a.任意:

一天中任意时间内,无论上次进餐的时间;

b.空腹:

至少8小时内无任何热量的摄入;

c.OGTT:

以75g脱水葡萄糖为负荷,溶于水后口服;

d.糖尿病症状指急性或慢性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表现。

e.无急性代谢紊乱者择日按三个标准之一重复检测;

f.临床常规首选OGTT,流行病学调查首选FPG。

糖尿病治疗:

A:

治疗手段糖尿病教育饮食控制运动治疗合理用药自我监测

B:

治疗原则早期治疗长期治疗综合治疗个体化治疗

C:

口服降糖药:

1、1、胰岛素促泌剂磺脲类非磺脲类

2、双胍类

3、α-糖苷酶抑制剂

4.胰岛素增敏剂

5、胰岛素制剂(超短效、短效、长效、中效胰岛素)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常见原因甲状腺毒症(thyrotoxicosis)

临床表现:

眼征

约25%一50%

突眼

单纯性(干性、良性、非浸润性)

交感神经兴奋性眼外肌、提睑上肌张力增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