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杨姓的历史和现状的分析报告文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275688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6.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关杨姓的历史和现状的分析报告文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有关杨姓的历史和现状的分析报告文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有关杨姓的历史和现状的分析报告文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有关杨姓的历史和现状的分析报告文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有关杨姓的历史和现状的分析报告文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有关杨姓的历史和现状的分析报告文案.docx

《有关杨姓的历史和现状的分析报告文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杨姓的历史和现状的分析报告文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有关杨姓的历史和现状的分析报告文案.docx

有关杨姓的历史和现状的分析报告文案

关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学校有不少同学姓,听爸爸妈妈说,姓氏是一种很深奥的文化。

于是,我对姓的历史和现状做了一次调查。

  二、    调查方法

  1.    查阅有关姓氏的书籍,了解氏的起源。

  2.    阅读相关的报刊、教科书,搜集有关氏名人的资料。

  3.    上网浏览有关氏人口数量的资料,记录下来。

  4.    查阅书籍和相关资料,了解姓在百家姓中的排名。

  5.    上网浏览有关于姓族谱的资料。

  6.    上网查阅资料,了解姓迁徙史。

  7.    上网浏览,了解姓的地位。

  三、 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

  涉与的方面

  具体容

  书籍

  姓的起源

  一、出自姬姓  二、赐姓转姓 三、少数民族姓四、出自姞姓   五、出自扬姓

  报刊、教科书

  历史上的人

  纂、坚、广、炯、玉环、行密、延昭、士奇、延和、慎、震、振宇、利伟……

  上网

  姓人口

  姓为中国第六大姓氏,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3.08%,约有400万。

  书籍资料

  百家姓排名

  姓在“百家姓”中排第16。

  上网

  姓宗谱

  《弘农氏重修房谱》、《墨氏家乘》、《武林氏宗谱》、《氏谱书》、《氏族谱》、《氏谱系》、《氏家谱史》……

  上网

  姓迁徙史

  台南佳里氏台北半线氏台中氏台中沙鹿镇氏氏海外姓马来西亚沙巴州氏  孟加拉氏缅甸仰光氏菲律宾氏新加坡氏泰国氏印度尼西亚氏欧美澳洲氏

  上网

  地位

  是现时中国第六大姓氏,也是全球华人十大姓之一。

  四、结论

  1.我国姓源远流长,姓的发源也在今省汾水中游霍县一带,后来繁衍分布至今境,成为后世姓发展的主流。

  2.在历史长河中姓人才辈出。

有北宋名将震,唐玄宗宠妃物玉环,唐代著名诗人炯,宋代著名诗人万里,以与诺贝尔物理获得者振宇。

  3.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6位,约有人口400万,占全国的3.08%。

  4.姓不管在国外还是国,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姓遍布许多个国家和地区,光是宗谱就有一百来卷,我为自己是一个姓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调研报告

第一篇:

乡构建和谐社会调研报告

第二篇:

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调研报告

第三篇:

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调研报告

第四篇:

1833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调研报告

第五篇:

县乡构建和谐社会调研报告

正文

第一篇:

乡构建和谐社会调研报告

乡构建和谐社会调研报告

社会调研报告

编者按:

**开县麻柳乡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在短短几年中,创造出了“八步工作法”,形成了“麻柳经验”,做到了真正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人民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实现了由“管压

型”向“服务型”的政府职能转变。

从而使麻柳乡由乱到治,政通人和,连续5年零上访。

为解读“麻柳现象”,国家行政学院、**市委组织部、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市委党校、**行政学院的有关同志组成联合调查组,于新年伊始,共赴开县麻柳,进行了实地调研。

调研结果表明,“麻柳经验”具有方向性意义,值得借鉴、推广。

由“不和谐”到“和谐”的麻柳乡

“九沟十梁四面坡,沟深坡陡悬崖多,往上望得草帽落,往下看得打哆嗦。

”说的是大山深处的**开县麻柳乡,它与省宣汉县接壤,距县城66公里,是国家贫困县的特困乡。

该乡交通不便,饮水困难,信息闭塞,自然灾害频繁,生产生活条件异常艰苦,是开县位置最偏远、经济最贫穷的乡之一。

5年前,由于多种原因,麻柳乡的群众普遍滋生不满情绪,散(心散)———怨(怨气)———乱(非理性行为)现象弥漫民间。

村民们认为乡政府只收钱,不办实事。

于是上访、打干部、砸烂干部摩托车的事时有发生。

1997年,全乡的农业税和统筹款只完成了60%,完成20%以下的有6个村。

特别是1998年,在集中清查追收计划生育、殡葬改革、国土、林业等罚款执法中,搞户户过关,全乡30%左右的农户遭到处罚,罚款高的农户超过千元。

在当时农民人均负担达到140元左右的情况下,这一大规模的罚款行为激化了矛盾。

发生数百农民聚集、以铳为号、围攻乡政府的事件。

县里派出警力帮助维护秩序,竟有村民相约要炸毁山沟里唯一的桥梁通道,以使警察进得去、出不来。

最后,是县领导去做化解工作才解了围。

乡干部脱离了险境,闷在屋几天不出门,茶饭不思,人心难聚。

麻柳乡党委、政府一班人带领全乡人民经过卧薪尝胆,艰苦创业,近5年来经济社会发生显著变化,党群干群关系根本好转。

连续5年零上访,农村各项税费年年按时完成,群众自发地给乡党委、政府送有19面锦旗,立有两块“德政碑”。

5年前,乡村干部到农民家,常常吃“闭门羹”,群众恨干部、怕干部,而现在群众盼干部、亲干部,干部下村,总是争着往家里请。

兴坪村村民廖华山曾与乡政府闹过对立,XX年乡里筹资修建乡中学时,他不但捐款300元,还把自己留下来准备养老的2万元借给了政府。

在给乡党委的一封信里,他写道:

这2万元“我儿子修房子、买车子时我都没有借,现在借出来,和你们一起共度难关……”真可谓,党群干群鱼水情深。

是什么原因使一个边远偏僻、贫穷落后、干群关系紧的特困乡发生如此明显变化?

用鹿峒村一位时年65岁的老党员元生的话说:

“以前是很难看到党委书记到农民家,现在是党群之间接上了气。

”言简意赅,含义深刻。

在麻柳乡的群众座谈会上,村民们给出了答案:

是“八步工作法”改善了干群关系,是“八步工作法”促进了乡村巨变。

在开县、在**各地,人们把麻柳乡党委、政府探索出的党的基层组织践行“三个代表”、坚持执政为民的以“八步工作法”为核的经验,称为“麻柳经验”。

“八步工作法”产生的背景

“八步工作法”是开县麻柳乡党委、政府一班人为破解难题、走出困境,在实践中探索的伟大创举。

而这种创举,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中国农村社会转型期多种原因交织而形成的,既有其产生的特殊性原因,也有带普遍性的原因。

深刻反省,找准原因。

首先是体制上的因素。

如在乡级财政体制问题上,麻柳乡财政负担重,年刚性支出340多万元,而本级财政收入仅达60多万元。

收入支出之间悬殊过大,财政缺口难以解决,乡政府正常工作运转存在问题,一些负担转嫁到农民身上,农民难以承受。

其次,政策执行上的因素。

在农村政策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乡干部主观愿望想为农民办好事办实事出实绩,但又缺乏手段,不知怎样服好务。

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政策性计划指标,催粮催款、刮宫引产,强制性建设骨干产业基地。

经济上不尊重农民的生产经营自主权,政治上不尊重农民的权利,事事代替农民作主,使农民利益受到侵害。

第三,领导方式和领导作风上的因素。

不少干部从传统的思维定势出发,对广大群众采取“管压”式的简单行政命令和强制干预。

一些干部官僚主义严重,不深入民间了解民情,在村民面前摆架子、耍威风、好吃喝,引起农民反感。

第四,教育引导不到位的因素。

不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忽视教育引领群众的工作,导致农民对一些政策法规不理解,把一切问题都归咎于基层干部。

重树形象,寻求切入点。

找准了原因,弄清了症结,麻柳乡党委、政府一班人敢于

直面现实,勇于自我剖析,重树形象,为寻求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和路径,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首先,凝聚人心,高扬旗帜。

在大家情绪低落、精神不振之时,麻柳乡党委书记红彬率先提出了“头要昂起来,腰要挺起来,劲要鼓起来,正气要树起来,精神要振作起来,工作要干起来”的响亮口号。

唤醒大家的党员意识、责任意识、执政意识。

其次,

转变观念,变“官本位”为“民本位”。

为了打破僵局,麻柳乡党政领导班子立下了“重事业如山当好领头雁,淡名利如水甘为孺子牛”的座右铭,开展了“乡村干部进万家”活动,发放近万份征求民意表。

领导干部“家访”,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以真情去融化党群、干群之间的“坚冰”,从而化解民怨。

其三,找准切入点,探索新的工作机制与体制。

老办法不能用了,只有创新。

麻柳乡的干部们积极探索新的工作方法、工作机制与体制。

他们将突破口选在速办一件群众急需办又能办好的事上,那就是修建双河口大桥,取信于民。

当时,麻柳乡4个村数千名群众进出都要经过“双河口”,由于没有桥,给群众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曾经有5个学生1个成人因过河淹死。

几届班子都酝酿过修桥,但因干群不一心,迟迟没有落实。

1998年12月,乡党委牵头,4个村推荐组成了“双河口大桥建设领导小组”,通过一再找技术人员规划、测设和预算,每人需集资35元。

方案出台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一是少数群众不愿集资;二是不少群众有顾虑,“修桥是假,干部想捞油水是真”。

负责此项工程的乡村干部的积极性大为受挫,都不愿干了。

面对难题,乡党委做出果断决定,调整了建桥领导小组,由建桥后直接受益的4个村各推荐1名群众代表加入领导小组,分别担任会计、出纳、保管、工程质监;干部不管钱不管账不管物,只负责组织修桥的具体事务;建桥方案交由群众讨论公决。

通过这样的方式,吸纳群众也参与到决策、管理和监督中,结果95%的群众同意此方案。

大桥竣工后,建桥领导小组将结余的34695.4元按每人9.4元如数退给了群众。

群众说:

“这9.4元,买回了我们的心啊!

农村基层政治建设和基层党建工作的推动。

自1998年以来,由中共**市委组织部、民政局牵头协调,大力推进农村基层政治建设,加快了村务公开和管理进程。

农村“一事一议”决策村务等村民自治制度的建立和普遍推行,为“八步工作法”的产生,提供了直接的政策导向。

基层党的建设的创造性实践为“麻柳经验”的提升提供了契机。

在“三讲”教育中,**市委严格落实了市级领导干部和部门联系村的制度,市里不少领导常到开县调研,体察民情,联系基层。

市委组织部对口联系开县。

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马儒沛同志更是多次深入开县乡镇指导工作。

XX年,**市委在全市开展了“以转变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和领导方式,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为容的“三转一推”活动,上万名机关干部进村入户解难事、干实事、办好事,加快了基层干部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角色转换的进程。

正是由于上述时代背景与环境因素的影响,特别是麻柳乡党委、政府一班人真抓实干、艰苦奋斗、善于创新,从而创造出了以“八步工作法”为核的“麻柳经验”。

“八步工作法”的时代涵

“八步工作法”起源于1999年修建双河口大桥。

此后,在“全乡公路建设大会战”、兴办“万人饮水工程”、新修麻柳初级中学等工作中形成、发展与完善,最终形成一种机制。

它顺应时代的要求,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时代涵。

“八步工作法”的容。

凡涉与村级经济发展规划、村级财务预决算、村兴办公益事业、重点项目和村民切身利益的大事,都要通过八个程序,即:

第一步,深入调查收集民意,弄清大多数群众希望办什么。

第二步,召开党员干部和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形成初步方案。

第三步,宣传发动统一思想,征求群众对初步方案的意见,争取最大多数人的理解和支持。

第四步,讨论确定方案。

多次召开党员干部和村民代表会议,根据群众的意见修正完善方案,推选工程建设财务管理领导小组人选,人选中普通群众必须达到50%以上。

第五步,户户签字进行公决。

赞同率达到85%以上才予以实施。

第六步,分解工程落实到户。

第七步,村民小组组织实施。

第八步,竣工结算榜公布。

工程竣工后,由群众财务管理小组清算财务,多退少补,并榜公布,每个群众均可随时查账。

“八步工作法”的程序和要件。

“八步工作法”,最基本的程序是:

深入调研、集思广益、全民公决、作业。

具体而言,深入调研就是要听取民意、讨论民意、善解民意,弄清大多数群众需要办什么,希望干部做什么;集思广益就是为群众办实事的决策方案必须经过从上到下、从下到上、上下联动、多次反复,广泛吸取民智才形成方案;全民公决就是决策,大多数群众意见一致,形成公决意见书,户户签字进行公决,赞同率超过85%以上方可实施;作业就是从工程开始到结束,群众全程参与,接受群众监督。

对所有涉与钱物的事情都以公开、公平、公正的方式进行,在“全”、“真”、“常”字上做文章,确保“亮政”的全面性、真实性和经常性。

最基本的要件是:

群众代表全程参加,实行管理;群众代表管账管物管钱,实行理财。

“八步工作法”的实践效果

“麻柳经验”结硕果,乡村面貌换新颜。

“八步工作法”实施的短短几年来,从根本上解决了山区群众多年来的行路难、饮水难、通话难、照明难、上学难、看病难等问题。

麻柳乡党委、政府敢于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善于从群众最需要的事情办起。

“现在的干部大家都喜欢,把他们当成自家人。

因为靠‘八步工作法’,件件事都办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

”大碧村村民乐均如是说。

XX年,乡党委、政府应用“八步工作法”组织群众、共谋发展,发动300余名党员带领600多个农户,投资90多万元进行结构调整,培育畜牧支持产业。

目前,长毛兔已发展10万只,建立起山羊良繁场,实施滚动发展,极增加了农民收入。

理念得到落实,执政能力获得提高。

麻柳乡党委、政府真正确立了“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树立了正确的权力观、群众观和政绩观。

首先实现了从“执政就是管你”向“执政就是服务”的转变,建立“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群众长期得实惠”的“八步工作法”长效工作机制,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其次,坚持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和群众方法,牢固树立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最后,树立了重实干、效、创实绩的政绩观。

麻柳乡党委、政府不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数字工程”,而是正如**市委常委、组织部长马儒沛所说,把执政为民的理念落实到了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之中。

在“全乡公路建设大会战”的第一年,平均每位乡村干部穿破了6双胶鞋,他们总结说:

“农村工作没得巧,深入一线是法宝”,“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

近几年,麻柳乡党委、政府运用“八步工作法”,增强了凝聚力和战斗力,着力培养了干部干实事、解难事的能力,提高了干部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水平。

特别是在“12·23”井喷事件和两百年一遇的“9·4”洪灾灾后理赔工作中,通过实施管理、分类救济的机制,严格按照实地查实、乡村干部初审、群众大会公布、榜公示、灾民签收的程序,最大限度地维护了受灾群众的利益,保持了灾区的稳定。

实现农民当家作主,形成社会和谐氛围。

麻柳乡由乱而治、由不和谐到和谐,“八步工作法”起了关键的作用,正如**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黄镇东指出的,麻柳乡最可贵、最成功的一点,就是找到了为群众办成好事的办法———“八步工作法”,麻柳乡党委、政府通过群众的事情依靠群众自己来办,并且在办好事的过程中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营造了和谐的社会氛围。

在党群干群关系方面,它把党委的意图和群众的意愿有机统一了起来,把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人翁地位还给了农民,“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要由群众说了算”。

通过干部和群众商量着办事,实现了群众当家作主。

特别是通过理财,有效地加强了监督的力度,“干群之间也就有了诚心”。

在群众与群众之间的关系方面,“八步工作法”通过全民公决,能够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并通过程序化的方式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解决利益矛盾,形成了农民群众之间利益协调和谐的机制。

如该乡非元村地势险峻,修路24.8公里,是全乡最长的村路。

公路路线的走向如何,各村民小组争执不下,乡里组织共召开了7次群众大会,设定了三道方案,最后“两头赶中间,26个转盘转上山”的方案获得了所有村民的赞同,纷纷在公决书上签了字。

公路竣工后,老百姓自发地立了一块德政碑:

排忧解难公仆显身手,劈山斩碍人民立头功。

“麻柳经验”可以说是中国西部特困农村的农民在新世纪之初当家作主的生动实践。

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指导作用将会进一步显示出来。

它对治国理政,对21世纪头20年这一关键时期,特别是对“矛盾凸现期”诸多问题的预防和解决,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它为建设服务型政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成功而有益的借鉴。

执笔人:

唐洪英爱云

联合调查组由国家行政学院、**市委组织部、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市委党校的有关同志组成总

负责人:

马儒沛

负责人:

周旬、王立民、师明、熙瑞、贾立政

成员:

洪承义、唐洪英、文权、萃萍、吴建国、爱云、段龙飞

第二篇:

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调研报告

一、目前我市社会结构的主要变化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特别是全市国有集体企业改革的深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民营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市的社会结构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传统社会阶层不断演化,新的社会阶层正在形成和壮大。

1、传统农民阶层发生分化。

长期以来,传统的农民阶层一直保持着相对稳定,但

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10年来,由于社会流动的不断加快,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一部分农民“洗脚进城”,一部分农民外出务工经商,传统的农民阶层逐渐分化,农民的数量逐年减少。

应该说,从一定意义上讲,我市农民阶层的转移分化是与社会进步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我市出现过两次大型的农民转移潮:

其一是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十万农民进流通”后,通过制定出台一系列的鼓励引导措施,先后有10多万农民进入流通领域,活跃在市外的城乡街头;其二是非公有制经济的迅猛发展,吸纳了大量的农民进城务工。

初步统计,从1999年到XX年,全市农业人口从116.34万人减少到104.15万人,减少12.19万人,年均递减2.2,占总人口的比重也从73.53下降到70.42;农业劳动力的数量也从1999年的33.01万人减少到XX年的30.06万人,年均递减2.8。

尽管农业劳动力转移很快,其速度也是过去不曾有过的,但我们认为这只是农民阶层结构分化转移的开始,并没有

最后完成,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农业劳动者的数量还将继续下降,但下降的速度要取决于经济增长和城市化的需要。

2、民营业主阶层正在兴起。

民营业主阶层是改革开放后出现的一个新兴阶层,主要包括民营企业主和个体工商业主,这一阶层不仅发展速度很快,而且社会、经济和政治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我市民营业主阶层的兴起,主要是得益于民营经济的迅猛发展。

近年来,我市坚持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举措来抓,把民营经济作为市场主体来塑造,使民营经济成为机制最活、发展最快、贡献最大的经济增长点。

从1999年下半年开始,根据中央“抓大放小、有进有退”的方针,我们确定了“1x”的改革模式,大面积、大规模、大力度地推进企业改革。

除办好迈亚1家国有控股公司外,其它600多家国有集体企业实现整体转制,全部转为民有民营。

同时,围绕改革带来的体制优势,我们以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为突破口,着力大招商、招大商,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近4年协议引资100多亿元,实际到位资金80多亿元,实际到位资金超过改制前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总和,旺旺集团、南方路机集团、中百包装富思特集团、英国联合利华公司等一大批大企业、大项目纷纷落户仙桃。

我市这种大改革、大开放,有效地促进了民营经济的发展,使民营经济成为投资主体、税收主体和就业主体,完成投资、上缴税收、提供就业岗位均达到90以上,民营经济的主体地位初步确立。

初步统计,全市民营企业现在已发展到2400多家,个体工商户达4.5万户。

3、打工阶层逐渐发展壮大。

民营经济的迅猛发展,在促进民营业主阶层兴起的同时,也带来了打工阶层的逐步发展壮大。

在“1+x”的国有集体企业改革过程中,全市共有6万多名国有集体企业职工通过付现、转股、投保等多种补偿方式转变身份,其中绝大部分职工以打工者身份进入新企业,成为打工阶层的主体。

同时,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吸纳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到市外打工的农民工激剧增加。

初步统计,我市外出打工人员已达25.83万人,比1999年的7.89万人增加了3倍多。

在民营工业企业的从业人员也从1999年的2.76万人增加到了6.74万人;个体从业人员已达到6.83万人。

我市场镇是全国著名的无纺布加工基地,近两年新增企业50多家,全镇民营企业达到140多家,吸纳2万多人就业,从过去的“就业难”变为了现在的“招工难”。

二、构建和谐社会的突出问题与原因分析

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化,加速了社会结构与阶层的分化,使得原有的利益格局被打破,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也相继出现,在政治、经济、分配、就业、劳动保障以与社会文化等方面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影响社会和谐、政治稳定的突出问题。

主要表现在:

1、农民收入水平过低。

当前,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和打工收入,总的来说是有增长但增长缓慢,与城镇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

尽管现在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惠农举措,包括粮食直补、取消农业税等,但毕竟杯水车薪,农业产业的弱势性制约了农业增收的空间,农民增收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打工收入。

资料显示,近些年来我市农民打工收入快速增长,1999年为1.94亿元,XX年达到5.59亿元,5年增加3倍。

XX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615元,比1999年的2946元增加了

669元,增长了22.7%;但同期我市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4655元增加到6895元,增加了2240元,增长了48.1%。

因此,城镇居民收入不仅比农民收入绝对数要高出1倍左右,而且增幅也要高出1倍,加上城镇居民在医疗、教育、保险等方面的较好保障,使得农民在收入分配上远远低于城镇居民。

农民收入过低,潜藏着引发社会矛盾的可

能性。

2、城市贫民处境艰难。

城市贫要是指部分下岗失业职工、农民工和少数城市失地农民以与其他特困群体。

这个群体面临的困难主要有:

一是生活难。

很多城市贫民基本生活没有保障,有的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线,靠低保金过日子的不在少数,甚至连吃饭都成问题,而这部分人绝大多数年龄在40~50岁,“上有老,下有小”,家庭生活压力很大。

有些农民工在城市缺乏社会保障,缺乏生存的本领,生活也非常艰难。

二是就业难。

相比其他群体而言,这部分人往往文化水平相对较低,能力较弱,就业机会相对较少,存在就业无门问题。

绝大多数就业在收入水平较低、技术含量不高的劳动密集型行业。

三是就医难。

大部分城市贫民有病无钱医,特别是重症病人根本就看不起病。

四是教育难。

主要是子女上学问题,有限的生活费用很难支付起高额的教育费用。

3、改革发展欠帐太多。

这几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很快,特别是在体制改革和招商引资方面力度很大,但发展过程中也存在“阵痛”,在某些方面作出了较大牺牲,遗留问题较多。

一是土地征占问题。

随着招商引资力度加大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征占的土地不断增多,由于征地补偿标准过低以与失地农民安置补偿资金难到位等原因,在土地征占过程中群众利益没有得到很好的维护。

二是下岗职工安置问题。

我市国有集体企业改革一直走在全省的前列,绝大部分企业职工通过付现、转股、投保等多种补偿方式顺利实现再就业。

但受多种因素影响,还是有少数职工补偿标准偏低、养老保险没有交齐、再就业没有落实、低保金没有到位,引发群众的抵触与不满。

三是环境污染问题。

我市的产业定位主要是轻纺型,绝大多数企业污染较小。

但在少数地方、少数项目仍然摆放了一些污染较重的企业,直接影响了老百姓的生产生活。

此外,在城市管理、农业结构调整、体制改革等过程中,都存在着一些需要迫切解决而又非常棘手的问题,如推进农业规模经营与农民失地的矛盾、城市建设与拆迁补偿的矛盾等。

4、政策落实难以到位。

政策落实的弹性是引发社会矛盾的一个重要因素。

同样是一个政策,但在落实过程中、在具体操作中由于各种利益关系往往会千差万别。

国家先后出台许多利民惠农的政策,如取消农业税、实行粮食差价直补,但这些政策在少数地方并没得到完全落实,有些资金甚至被克扣、占用。

造成政策落实难到位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执法执纪的不公正性,包括司法腐败、执法执纪标准弹性过大以与“三乱”现象严重等问题。

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三个方面:

1、思想观念的大变化。

随着市场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