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护理学复习整理仅供参考.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273319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415.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神科护理学复习整理仅供参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精神科护理学复习整理仅供参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精神科护理学复习整理仅供参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精神科护理学复习整理仅供参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精神科护理学复习整理仅供参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神科护理学复习整理仅供参考.docx

《精神科护理学复习整理仅供参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神科护理学复习整理仅供参考.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神科护理学复习整理仅供参考.docx

精神科护理学复习整理仅供参考

第一章绪论

掌握精神科护理学的概念;精神科护理的工作内容与特点

熟悉精神科护理学的主要任务;精神科相关的知情同意原则

了解精神医学发展简史;精神科护理学发展简史;精神疾病与法律的关系、强制性医疗

1.精神科护理学:

是建立在护理学基础上,对精神疾病进行防治的一门护理学。

是精神医学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对精神疾病患者实施护理的一门科学,是护理学的一个分支,是建立在护理学基础上的一门专科护理学。

2.精神科护理工作的内容:

A基础护理B危机状态的防范与护理(暴力行为、自杀、出走、噎食、木僵等)

C异常精神、行为的护理D特殊治疗的护理(电抽搐治疗)

E患者回归社区或家庭后长期的家庭护理

3.精神科护理的特殊内容与特点

(1)安全护理:

是精神科护理的重要工作,尤其是症状活跃期的患者

(2)心理护理(对精疾患者重点是:

启发和帮助患者正确地认识疾病和对待疾病):

A心理护理是“心”的呵护(支持性心护)

B对精神病人,尤其恢复期和自知力无损害的患者甚为重要。

4.精神科护理的特殊内容及其重要性:

(1)基础护理:

加强基础护理(饮食、睡眠、个人卫生),对始动性缺乏或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病人来说尤其重要。

(2)保证医嘱的执行:

是精神科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由病人自知力丧失和依从性差的特点决定)确保发药到手、看服吞下、服后检查(必要时)

第二章精神疾病的基本知识

掌握:

1.精神病的概念及其与精神疾病概念的异同

2.常见精神症状的表现形式以及一些重要精神障碍的概念:

错觉、幻觉、感知综合障碍、思维散漫3.学会对常见精神症状进行正确的识别与正确的识别与评估

熟悉:

1.精神疾病的诊断分类2.感知觉障碍与思维障碍的常见表现形式及其各精神症状的临床特点及其意义

了解:

精神疾病的病因学

1.精神病:

是指在各种因素作用下造成大脑功能失调,出现以感知觉、思维、情感、意志行为等障碍为主的一类严重的精神疾病。

2.精神疾病:

是比精神病更为广泛的概念,包括了精神病,也包括焦虑症、抑郁症等精神障碍。

3.精神症状的本质:

是异常的精神活动,是大脑功能障碍的表现。

且异常的精神活动通过人的外显行为表现出来

4.常见精神症状:

(1)认知障碍:

感知觉障碍、思维障碍、注意障碍、记忆障碍、智能障碍、定向力障碍、意识障碍、自知力障碍

(2)情感障碍:

情感性质的改变、情感稳定性障碍、情感协调性障碍

(3)意志障碍:

意志障碍、动作与行为障碍

5.认知障碍

(一)感知觉障碍

(1)感觉障碍

A感觉过敏:

感受性↑,多见于焦虑症。

B感觉减退:

感受性↓,多见于器质性精障、抑郁、木僵

C内感性不适(患者述体内有异常不适感或难以忍受的感觉,且往往难以表达。

如感到某种扭转、牵拉、游动、溢出、阻塞、气流上涌感):

多见于精分症、抑郁症、器质性精障、躯体形式障碍

(2)知觉障碍

A错觉:

是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即把实际存在的事物歪曲为与实际完全不符的事物。

1.生理性错觉:

如草木皆兵

2.病理性错觉:

多见于器质性疾病所致的意识障碍(如谵妄)、焦虑症等

B幻觉:

虚幻的知觉,即没有相应的客观刺激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而出现的类似知觉。

1.按感觉器官分:

幻视、幻听、幻嗅、幻味、幻触、内脏幻觉

2.按幻觉性质分:

真性幻觉假性幻觉

3.多见于:

脑器质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

(3)感知觉综合障碍:

指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或整体能正确认识,但是对该事物的个别属性(举例:

(某患者看见护士的鼻子特别大,且呈黑色2.窥镜症)发生错误感知。

   类型:

空间、时间、运动、周围环境真实性的感知综合障碍。

   多见于:

精分症、癫痫、抑郁症。

(4)三种感知障碍的比较:

种类客观事物错误感知

感知综合障碍存在个别属性

错觉存在整体属性

幻觉不存在整体属性

(二)思维障碍:

联想障碍、思维逻辑障碍、思维内容障碍

思维: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是人类特有的认识活动的最高形式。

(1)联想障碍

A联想速度和量的异常:

思维奔逸思维迟缓思维贫乏

a思维奔逸:

快、多,与周围现实相关而不荒谬;常伴有意志活动增强和情绪高涨

b思维迟缓:

慢、少,智力与判断能力正常;常伴有动作和行为的减少或抑制和情绪低落

c思维贫乏:

乏、空,电报式语言;常伴情感淡漠、意志活动缺乏(精分症阴性症状)

B联想连贯性异常:

思维松弛思维破裂思维不连贯

a思维松弛(思维散漫):

患者意识清楚,但思维内容散漫、缺乏主题,叙述不切题,缺乏一定的逻辑关系,言语的主题及用意也不易理解,使人感到交谈困难。

如“现在是上午,我家生活有困难,老师讲课我听不懂,我买了二本书”。

b破裂性思维:

患者意识清楚,概念间断裂,,单独语句在结构和文法上正确,但语句之间缺乏内在意义上的连贯与逻辑,使人无法理解用意。

严重时成“词语的杂拌”。

如某病人被问及为什么住院,答:

“我上不了班,家里两个孩子,还得种地,老天爷说:

你是皇帝。

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

c思维不连贯:

在意识障碍背景上出现的破裂性思维(如谵妄)如,某术后老年患者意识障碍时喊叫:

快跑,狐狸精来了!

杀我!

给我解开!

Yes,发大水了。

天热的慌。

针扎我“

C联想途经异常:

病理性赘述思维中断

D联想形式障碍:

持续言语重复言语刻板言语模仿言语

E思维自主性异常:

思维被强加思维云集强迫观念

a思维被强加/思维插入:

头脑中被插入了别人的思想

b思维云集/强制性思维:

b1外部力量强制联想,思维内容是自己或强加的

b2欲罢不能的感受不明显(区别于“强迫观念”)

b3来去均快

c强迫观念:

脑中反复不自觉地出现同一内容的思维;欲罢不能而焦虑、痛苦,伴有仪式动作

(2)思维逻辑障碍

A病理性象征性思维,如某病人经常反穿衣服,说自己表里如一,心地坦白。

B词语新作C逻辑倒错(丁某是死人,我把他拉活了,所以他要害我)D矛盾观念

(3)思维内容障碍

A妄想:

是病理性的歪曲的信念,指一种个人所独有的和与自身密切相关的坚信不移的观念,不接受事实与理性的纠正。

是一种重要的精神病性症状

a特征:

信念歪曲、坚信不移、个人独有

b按妄想的主要内容分:

关系妄想、被害妄想、物理影响妄想、夸大妄想、自罪妄想虚无妄想、疑病妄想、钟情妄想、嫉妒妄想、释义妄想、变兽妄想、被洞悉感、非血统妄想、被窃妄想

B类妄想观念:

与妄想有一定的关联,多为妄想的早期表现。

C超价观念:

a概念:

是指由某种强烈情绪加强了的,并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观念。

b特点:

以事实为基础,对事实做出超乎寻常的评价并坚持,逻辑上接近正常思维

c多见于:

人格障碍

(三)注意障碍

(1)注意是指心理活动集中地指向某一对象的过程

注意的分类:

主动注意(随意注意):

有既定目标;被动注意(不随意注意):

无既定目标

(2)注意障碍

A注意增强:

焦虑症、偏执精分症、抑郁症注意涣散:

焦虑症、精分症、儿童多动症

B注意减退:

焦虑症、神经衰弱、脑器质性精障注意转移:

躁狂症

C注意狭窄:

意识障碍(朦胧状态)D注意衰退:

慢性精分症

(四)记忆障碍

(1)分类

A记忆量的改变:

a记忆增强:

躁狂、偏执性精障记忆减退:

焦虑、痴呆、抑郁

b遗忘:

意识障碍、痴呆

遗忘:

指部分或全部地不能回忆以往的经历。

原因:

最常见于:

意识障碍其次:

痴呆和其它脑器质性疾病

种类:

顺行性遗忘近事遗忘器质性遗忘逆行性遗忘远事遗忘心因性遗忘

B记忆质的改变:

错构症:

老痴、酒中毒性精障;虚构症:

痴呆;似曾相识感:

癫痫

a错构证:

是记忆的错误,对过去曾经经历过的事件,在发生地点、情节、特别是时间上出现错误回忆,并坚信不疑。

b虚构症

b1是指由于遗忘,患者以想象的、未曾经历过的事件来填补自身经历的记忆缺损。

b2对同一事件,患者每次重述时均有变化,易受暗示的影响。

柯萨可夫综合征:

指一组症状群,包括近事遗忘、虚构症、定向障碍。

见于:

慢性酒精中毒性精障、痴呆、脑外伤、脑肿瘤

(五)智能障碍

(1)智能:

主要是认识过程方面所表现的心理特征,是智慧与能力的合称。

(认知:

感知、记忆、注意、思维等)

A表现为:

理解力、计算力、分析力、创造力等

B在精神医学界:

一般用“智力测验”来评定一个人的智能:

智商

(2)智能障碍

A精神发育迟滞:

18岁以前,大脑发育不良或受阻。

如唐氏综合征、孕期感染与中毒

B痴呆:

后天获得的智能受损,继发性的。

多见于阿尔茨海默症、麻痹性痴呆等痴呆症。

C假性痴呆:

是在强烈的精神创伤后产生的一种类似痴呆的表现,而大脑组织结构无任何器质性损害的状态,是一种功能性的、可逆的、暂时的类似痴呆状态。

发生时可伴有可逆性的、暂时的意识障碍。

D假性痴呆分类:

a童样痴呆:

全部模拟幼儿言行,多见于癔症

b刚塞尔综合征:

核心症状为近似回答,多见于癔症、心因性精障

c抑郁性假性痴呆:

多见于严重抑郁患者,表现为痴呆早期症状

(六)定向力和定向力障碍

(1)定向力:

是指一个人对时间、地点、人物以及对自身状态的认识能力。

(2)定向力障碍:

是指对环境或自身状态的认识能力丧失或认识错误。

包括:

 A对环境的定向力障碍:

时间、地点、人物(周围的)

 B自我定向障碍:

自己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

(3)临床意义:

定向力是判断意识障碍的重要标志

A意识障碍时几乎必有定向障碍

B但有定向力障碍不一定有意识障碍

(七)意识障碍

(1)意识定义:

A哲学上:

人的主观世界B心理学上:

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

C医学上:

是指保持一定的觉醒水平,对周围环境和自身状态的认识和反应能力。

(2)意识障碍:

指病人对自身和周围环境的辨认能力及反应能力的减退或丧失。

或者说:

是中枢神经系统对内外环境刺激缺乏作出有意义的反应的能力。

意识障碍是心理过程的各个方面同时受累(感知、记忆、思维、情绪)

A意识水平减低的主要表现(觉醒程度的降低)

a感知觉的清晰度下降、迟钝,感觉阈值升高b注意难以集中,记忆减退,出现遗忘或部分遗忘

c思维迟钝,不连贯性d理解困难,判断能力减低

e情感反应迟钝、茫然f动作行为迟钝,缺乏目的性和指向性

g定向障碍,对时间、地点、人物不能辨别,严重时自我定向(姓名、年龄、职业)也不能辨认

B意识障碍的分类:

a以意识清晰度下降为主的:

嗜睡→意识模糊→昏睡→昏迷

b以意识内容变化为主的:

谵妄★、梦幻状态、朦胧状态(范围缩窄)

c自我意识障碍:

人格解体、双重人格、交替人格、人格转换

C有关意识内容的改变:

谵妄

a在意识清晰度下降的同时,产生大量的幻觉、错觉,以幻视多见

b多出现不协调性的精神运动性兴奋:

躁动不安、言语错乱、紧张恐惧

c有定向力障碍,尤其是周围环境定向力障碍

d呈现昼轻夜重的病情特点

e主要见于:

躯体疾病所致的精障和中毒所致精障,病死率可达10%,病损多是可逆,非结构性的。

(八)自知力障碍

(1)自知力:

指患者对自己精神疾病的认识和判断能力。

又称领悟力或内省力

A包括三个方面:

a对疾病的认识:

承认有病

b对症状的认识:

能认识疾病的异常表现,并正确分辨和描述。

c对治疗的认识:

主动接受治疗或服从治疗&

(2)自知力障碍临床意义

A是临床精神病学一个很重要的概念

B患者有无自知力以及自知力恢复的程度,是临床进行诊断、鉴别诊断、预测疗效和判断预后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指标。

6、情感障碍

情感障碍:

情感性质的改变、情感稳定性障碍、情感协调性障碍

(1)

(2)

●病理性激情:

指一种突发的、强烈而短暂的情感反应,常伴有意识障碍,可产生无指向性冲动且难以自控。

自己不能自知,事后可能出现遗忘。

多见于:

癫痫所致精障

(3)情感协调性障碍

A情感倒错:

情感表现与内心体验或处境不相协调,表情倒错。

多见于精分症

B情感幼稚:

成人的情感反应如同小孩般幼稚,缺乏理性控制。

多见于癔症、痴呆

C矛盾情感:

同一时间出现两种截然相反、互相矛盾的情感体验,且意识不到。

多见于精分症

D被强加的情感:

所体验到的情感不是自发的,而是被外力强加的。

多见于精分症

E病理性心境恶劣:

无任何原因的短暂心境低沉,可伴攻击、自伤、自杀。

主要见于癫痫精障、

7、意志障碍

(一)意志活动障碍

(1)意志活动增强:

A意志活动病理性增多B多伴情感高涨、思维奔逸C多见于躁狂症、偏执性精障、精分症

(2)意志活动减弱:

A意志活动病理性减少

B常继发于情感低落(可伴思维迟缓)或情感淡漠

C常见于抑郁症、慢性精分症

(3)意志活动缺乏:

A对任何活动都缺乏动机,意志活动严重缺乏

B常同时存在思维贫乏和情感淡漠,

C多见于精分症单纯型和衰退期(阴性症状)、痴呆

(4)矛盾意向:

A对同一事物同时出现两种完全相反的意向和情感B是矛盾思维的外在表现,多见于精分症

(二)动作与行为障碍

包括:

精神运动性兴奋、精神运动性抑制、刻板动作(常与刻板语言同时存在)、模仿动作(常与模仿语言同时存在)、作态(多见于青春型精分症)

(1)精神运动性兴奋:

A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

是指动作行为和言语活动的增多与自身的思维、情感活动的增多是一致的,与环境是协调一致的;见于躁狂症、焦虑症

B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

是指动作和言语活动的增多与自身的思维、情感活动是不一致、不配合的,与外界环境之间毫无关联,是不协调、不一致的。

动作单调、杂乱、无动机、无目的,故令人难于理解。

见于1.精分症的紧张型和青春型2.脑器质性疾病(谵妄、麻痹性痴呆)

(2)精神运动性抑制:

A木僵症B缄默症C违拗症D腊样屈曲

木僵症:

指动作行为和言语活动的完全抑制或减少。

分类:

功能性木僵与器质性木僵;亚木僵:

抑郁等;僵住:

精分症紧张型

  功能性木僵见于:

精分症、抑郁症、心因性精神病。

特点:

意识清楚,事后多能回忆

  器质性木僵见于:

病毒性脑炎、一氧化碳中毒性脑病

  僵住:

为严重的精神运动性抑制,表现为:

“七不”:

不语、不动、不食、不解、不吐唾液、面部表情固定、对外界刺激无任何反应

  亚木僵:

言语和动作明显减少或缓慢、迟钝。

(!

无人时能自动进食、排便)

  紧张性木僵症的特点

特征性症状:

空气枕头和蜡样屈曲

可表现出:

A缄默症:

不语,不回答问题,有时以手示意

B违拗症:

主动违拗:

抗拒且做出相反的行为;被动违拗:

仅表现为抗拒

第一二章思考题:

1.学习精神科护理有何重要意义?

2.精神疾病和精神病的概念有何不同?

精神症状的本质是什么?

3.何为错觉和幻觉?

二者有何区别?

4.何谓思维散漫?

临床意义何在?

5.何谓妄想?

有何特点?

6.比较情绪低落与情感淡漠的不同

7.精神运动性兴奋有哪些类型?

临床意义何在?

8.何谓木僵?

有哪些临床表现和特征性症状?

第三章精神科护理技能

掌握:

1.与不同精神症状患者沟通的技巧2.精神疾病的主要观察内容、方法与要求3.精神科的分级护理

4、精神科常见急危状态的评估、预防、处理方法及护理措施

熟悉

1.精神科建立治疗性护患关系的要求及技巧2.精神康复的基本内容

3、精神科常见急危状态的表现形式及其护理的重要意义

了解

1.精神科建立护患关系的过程2.精神科常用护理记录的方式与内容、记录要求

3.精神疾病的康复步骤及各治疗期的康复措施4.精神科开放式管理与封闭式管理

1、与不同精神症状患者沟通的技巧

(1)妄想患者:

以听为主,病情好转后帮助再认识

(2)抑郁患者:

诱导述说,安慰鼓励、肯定赞同

(3)缄默不语患者:

可静坐陪伴,表理解和重视

(4)有攻击行为的患者:

不独处、不刺激、不站正面、发生冲动时温和而坚定劝说

(5)木僵/癔症患者:

护理前仍作说明,忌随意谈论

(6)异性患者:

态度自然、谨慎、稳重

2、观察的内容:

一般情况、精神症状、躯体情况、治疗情况、心理需求、社会功能、环境观察

3、观察的方法

(1)直接观察法:

与患者面对面交谈、体检

(2)间接观察法:

与亲朋等交谈、察看日记、作品、娱乐活动等、查阅病历等

4、观察的要求

(1)要有目的性和客观性

(2)要有整体性

(3)疾病不同阶段的观察侧重点不同(4)要在不知不觉中观察

(5)疾病不同阶段的观察侧重点不同

 A新入院:

全面观察B治疗初期:

对治疗的态度、治疗的效果与不良反应

 C缓解期:

精神症状及心理状态D恢复期:

症状消失的情况、自知力恢复的程度、出院的态度

5、精神科分级护理:

四级护理管理

(1)特殊(特级)护理:

封闭式管理

(2)一级护理:

封闭式管理

(3)二级护理:

半开放式管理(4)三级护理:

开放式管理

6、护理对象

(1)特级护理:

A病情严重伴严重躯疾且危及生命B严重冲动,自杀、自伤

C严重副反应者D有意识障碍;中度木僵;严重抑郁、痴呆、躁狂者

(2)一级护理:

A病情严重B自杀、自伤C躁动、外走D木僵、拒食E伴严重躯疾而不能自理

(3)二级护理:

A病情较轻B不危害自己C不危害他人D伴一般躯疾E能自理F能被动自理

(4)三级护理:

A症状缓解B病情稳定C康复待出院D神经症

第五节精神科专科监护技能

7、急危状态:

是指患者存在威胁自身或他人生命安全可能性的一种严重的需要立即干预的状态。

急危状态常见表现形式:

暴力行为、自杀、出走行为、木僵、噎食与吞食异物

对待危急状态的处理:

(1)重在预防:

严密防范,掌握病情,及时有效干预

(2)有效处理:

一旦发生,能立即进行有效处理

8、暴力行为:

发生率高,是精神科最常见的急危事件。

(1)暴力行为:

是指精神病患者在精神症状的影响下,对他人、自身和其他目标所采取的破坏性攻击行为,可造成严重伤害或危及生命。

(2)暴力行为发生的征兆评估

A行为征兆:

早期的兴奋性行为

B情感征兆:

愤怒、敌意、异常焦虑、易激惹、异常欣快、激动、情感不稳定

C语言征兆:

语言性威胁、说话声大并具强迫性、提无理要求

D意识状态征兆:

意识模糊、思维混乱、定向力缺乏、记忆力损害

(3)预防暴力行为的护理措施:

A合理安置,避免环境刺激

B注意观察病情,及时发现与处理

C减少诱因:

沟通交流、需要的满足、工娱活动的选择

D提高患者自控能力:

鼓励表达和宣泄(找人倾诉、改变环境、转移注意力),学习自控方法和寻求帮助

E控制精神症状:

药物治疗

F加强人员培训

(4)暴力行为发生时的处理

寻求帮助→→控制局面→→解除武装→→隔离与约束→→药物治疗→→心理行为方式重建

A注意事项:

站立位置与距离、语言语气、态度、出口、接近方式、行动

B控制局面时应做到:

转移被攻击对象;注意交流技巧;答应能做到的要求;转移其注意力

C交流技巧:

平静平和且坚定威严的语言、语气;关心理解且尊重鼓励的表情、身姿

9、自杀行为的防范与护理:

防止自杀是精神科护理的一个重要任务。

(1)定义:

是指有意识地伤害自己的身体,以达到结束生命的目的。

(2)分类:

§自杀意念§自杀威胁§自杀姿态§自杀未遂§自杀死亡

(3)自杀行为发生的征兆评估

A自杀未遂史B语言信息

C行为信息:

关注、收集自杀信息和自杀物品;拒绝治疗;清理信件、嘱托未了事宜等

D情感信息:

情感低落、无助无望感、无故开心等

(4)自杀危险性的评估

A自杀意向:

出现的频度与强度

B自杀计划与方法:

周密性、易实施性、易致命性、隐蔽性、时间性、安排后事否

C自杀动机:

内心动机者:

危险性大人际动机者:

危险性相对小

(5)护理措施

 A心理护理:

a建立信任b调动支持系统c解决心理压力d讨论自杀并提供建设性应对方式

B安全护理:

a安置重病室b密切观察,严格巡视c加强安全检查d发药时严格防范

C对严重自伤、自杀行为患者的护理

a安置重病室,清查危险物品与遗书b密切观察:

一对一守护,连续评估自杀危险性

c确保药疗等治疗的顺利实施d一旦自伤自杀,立即隔离抢救。

e自伤自杀后的心理疏导

D生活护理:

饮食、睡眠、排泄、活动等

E健康教育

a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

发病、临表、治疗

b教会交流沟通技巧,鼓励表达与倾诉

c引导正确认识疾病与自我,培养健康人格

d帮助分析压力源及自身承受力与应对力,指导寻求有效调试方法:

解决、接受或妥协;寻求支持、配合治疗;转移注意力:

音乐放松疗法、参加文体活动

10、出走行为的防范与护理

(1)概念:

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没有得到医生的同意而私自离开医院的行为。

(2)出走的征兆评估

A病史中出走史B有明显幻觉、妄想

C对疾病缺乏认识,不愿住院或强迫入院D对住院或治疗感到恐惧,不适应住院环境

E思念亲人,急于回家F有寻找出走机会的表现

(3)出走患者的表现:

A意识清楚患者:

隐蔽方式出走

a有目的、有计划出走b伴有情绪、行为变化:

焦虑、失眠、坐卧不安

B意识不清患者:

旁若无人方式出走

a无目的、无计划、不避讳b出走成功,危险性较大

(4)出走的预防与处理护理措施

A预防办法:

增进沟通、加强安全管理、丰富住院生活、争取社会支持、加强监护

B处理方法:

立即通知其他医护人员并联系家属、立即组织寻找、防止发生再次出走

11、噎食的防范与护理

(1)定义:

是指食物堵塞咽喉部或卡在食道的第一狭窄处,甚至误入气管,引起呼吸窒息

(2)噎食的临床表现

A进食时突然发生

B轻者:

呛咳、呼吸困难、不能发音,呼吸急促

C严重者:

喘鸣、Heimlich(海姆立克)征象、面色苍白或青紫、意识丧失、呼吸心跳停止、四肢发凉、全身瘫软、二便失禁等危象。

D如抢救不及时或措施不当,死亡率极高

(3)噎食的预防

A严密观察病情及药物的副反应,必要时遵医嘱给拮抗药

B加强饮食管理和饮食护理:

半流或流质,免骨、刺;单独、限量进食;必要时专人守护

(4)噎食的的急救

A就地抢救,分秒必争B清除口咽食物,疏通呼吸道C海氏急救法,迫出阻塞食物

D环甲膜穿刺术E气管镜、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取出食物

F其他急救:

中枢兴奋药、给氧、心脏复跳G防治吸入性肺炎

12、木僵患者的护理

(1)木僵状态:

是一种严重的精神运动性抑制状态,表现为动作、行为和言语活动的完全抑制或减少。

(2)护理评估

A发病情况:

发生的时间、过程、起病缓急

B可能的原因:

a精神分裂症:

紧张性木僵b情感障碍:

抑郁性木僵

c应激障碍:

反应性/心因性木僵d脑部感染、中毒:

器质性木僵e药物:

药源性木僵

(3)护理措施

A提供安全环境、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保护性医疗

B加强生活护理、心理护理、重视功能锻炼、健康教育

13、精神科安全护理

(1)掌握病情,有针对性防范

(2)与患者建立信赖关系,及时发现危险征兆

(3)加强安全管理,做好安全检查

A环境检查、危险物品管理、病人安全检查

B检查做到:

入院立即查住院天天查外出返回查探视详细查

C患者活动场所30′巡查一次,注意好发时间段与好发场所的察看

(4)严格执行护理常规与工作制度:

发药、约束等

第三章复习思考题:

1、引导交谈阶段的常用沟通技巧有哪些?

共情(同理心)、提问(封闭式提问与开放式提问)、注意倾听、阐释、支持与理解、适当运用沉默、

与不同精神症状患者沟通的技巧★(见知本章识点1)

2、对精神科入院患者进行护理评估通常包括哪些内容?

(1)一般资料:

年龄、性别、职业、婚姻、受教育程度、宗教信仰、入院诊断

(2)一般情况:

意识、仪表仪容、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3)健康史:

现病史、既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