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考点剖析 考点42 锂电池解析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436100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756.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考点剖析 考点42 锂电池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考化学考点剖析 考点42 锂电池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考化学考点剖析 考点42 锂电池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考化学考点剖析 考点42 锂电池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考化学考点剖析 考点42 锂电池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考点剖析 考点42 锂电池解析版.docx

《高考化学考点剖析 考点42 锂电池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考点剖析 考点42 锂电池解析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化学考点剖析 考点42 锂电池解析版.docx

高考化学考点剖析考点42锂电池解析版

考点41锂电池

1.(2018新课标Ⅲ)一种可充电锂-空气电池如图所示。

当电池放电时,O2与Li+在多孔碳材料电极处生成Li2O2-x(x=0或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电时,多孔碳材料电极为负极

B.放电时,外电路电子由多孔碳材料电极流向锂电极

C.充电时,电解质溶液中Li+向多孔碳材料区迁移

D.充电时,电池总反应为Li2O2-x=2Li+(1-

)O2

【答案】D

【解析】A.题目叙述为:

放电时,O2与Li+在多孔碳电极处反应,说明电池内,Li+向多孔碳电极移动,因为阳离子移向正极,所以多孔碳电极为正极,选项A错误。

B.因为多孔碳电极为正极,外电路电子应该由锂电极流向多孔碳电极(由负极流向正极),选项B错误。

C.充电和放电时电池中离子的移动方向应该相反,放电时,Li+向多孔碳电极移动,充电时向锂电极移动,选项C错误。

D.根据图示和上述分析,电池的正极反应应该是O2与Li+得电子转化为Li2O2-X,电池的负极反应应该是单质Li失电子转化为Li+,所以总反应为:

2Li+(1-

)O2=Li2O2-X,充电的反应与放电的反应相反,所以为Li2O2-x=2Li+(1-

)O2,选项D正确。

2.(2017课标Ⅲ)全固态锂硫电池能量密度高、成本低,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其中电极a常用掺有石墨烯的S8材料,电池反应为:

16Li+xS8=8Li2Sx(2≤x≤8)。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电池工作时,正极可发生反应:

2Li2S6+2Li++2e-=3Li2S4

B.电池工作时,外电路中流过0.02mol电子,负极材料减重0.14g

C.石墨烯的作用主要是提高电极a的导电性

D.电池充电时间越长,电池中的Li2S2量越多

【答案】D

【解析】A.原电池工作时,Li+向正极移动,则a为正极,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随放电的多少可能发生多种反应,其中可能为2Li2S6+2Li++2e-=3Li2S4,故A正确;B.原电池工作时,转移0.02mol电子时,氧化Li的物质的量为0.02mol,质量为0.14g,故B正确;C.石墨能导电,利用石墨烯作电极,可提高电极a的导电性,故C正确;D.电池充电时间越长,转移电子数越多,生成的Li和S8越多,即电池中Li2S2的量越少,故D错误;答案为A。

3.(2016四川)某电动汽车配载一种可充放电的锂离子电池。

放电时电池的总反应为:

Li1-xCoO2+LixC6=LiCoO2+C6(x<1)。

下列关于该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放电时,Li+在电解质中由负极向正极迁移

B.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LixC6-xe-=xLi++C6

C.充电时,若转移1mole-,石墨C6电极将增重7xg

D.充电时,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LiCoO2-xe-=Li1-xCoO2+Li+

【答案】C

【解析】A、放电时,阳离子在电解质中向正极移动,故正确;B、放电时,负极失去电子,故正确;C、充电时,若转移1mol电子,则石墨电极上溶解1/xmolC6,电极质量减少,故错误;D、充电时阳极失去电子,为原电池的正极的逆反应,故正确。

锂离子电池作为新型化学电源由于其比能量高、携带储存方便,一直是世界各国电池企业研究热点,也一直是近几年高考关于二次电池考察的重点,由于其电池体系多样,题目有一定的难度,如何判断电极材料及书写电极反应式一直困扰着广大考生,现就锂离子电池的电极材料及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总结如下:

1、电极材料的判断:

负极:

⑴锂以单质的形式:

Li

⑵锂以原子形式镶嵌其中:

LiAl、LiMnO2、LiC6、LiCo2等。

正极:

⑴为其他不含锂的材料:

S、Fe等。

⑵为含有锂的物质(LiMn2O4、Li0.35NiO2等)。

2、解题方法:

锂单质或镶嵌其中的物质作负极,另一含锂化合物作正极,电池工作时锂离子移向正极。

电极方程式的书写:

负极:

锂单质放电

正极:

为其他不含锂的材料(S、FeS)时,一般为这些物质得电子,然后和负极产生的锂离子结合生成新的物质。

S+2e-+2Li+=Li2S

FeS+2e-+2Li+=Li2S+Fe

当正极为含锂的物质时(LiMn2O4、Li0.35NiO2),正极的锂看成是+1价的化合物,正极材料中的其他物质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与负极产生的锂离子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

LiMn2O4+xe-+xLi+=Li1-xMn2O4

2Li0.35NiO2+e-+Li+=2Li0.85NiO2

1、无水锂电池

典例1(2018届湖北省宜昌市高三4月调研考试)锂-空气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其中多孔电极材料选用纳米多孔金时,该电池表现出良好的循环性能。

电池反应为:

2Li+O2=Li2O2。

下列说法错误

A.该电池的电解液常用锂盐的有机溶液

B.电池工作时,外电路中流过0.01mol电子,负极材料减重0.07g

C.电池工作时,正极反应可能经过两个过程:

Li++O2+e-=LiO2Li++LiO2+e-=Li2O2

D.电池充电时间越长,电池中Li2O2越多

【答案】D

【解析】A、该电池的负极是Li,所以电解质溶液不能是水溶液,根据图示,锂离子定向移动,故电解液常用锂盐的有机溶液,A正确;B、负极的电极反应为:

Li-e-=Li+,外电路中流过0.01mol电子,即有1molLi反应,负极材料减重0.07g,B正确;C、根据总反应Li最终转化成了Li2O2,所以正极可能先生成LiO2,再生成Li2O2,故正极反应可能经过两个过程:

Li++O2+e-=LiO2Li++LiO2+e-=Li2O2,C正确;D、充电时的反应为:

Li2O2=2Li+O2,电池充电时间越长,电池中Li2O2越少,D错误。

典例2(2018届吉林市普通中学高中毕业班第三次调研测试)锂--空气电池是一种新型的二次电池,由于具有较高的比能量而成为未来电动汽车的希望。

其放电时的工作原理如右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电池放电时,锂电极发生了还原反应

B.放电时,Li+向锂电极迁移

C.电池中的电解液可以是有机电解液或稀盐酸等

D.充电时,电池阳极的反应式为Li2O2-2e-=2Li++O2

【答案】D

【解析】A.该电池放电时,锂电极做负极,发生了氧化反应,A错;B.放电时,Li+向正极迁移即向Li2O2极移动,B错;C.金属锂会与稀盐酸发生反应,C错;D.充电时,电池y阳极的反应式为Li2O2-2e-=2Li++O2,D正确。

2、一边是水溶液,一边是有机电解液

典例3(2018年辽宁省葫芦岛市普通高中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新型锂-空气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的优点,可以用作新能源汽车的电源,其结构如图所示,其中固体电解质只允许Li+通过。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Li+穿过固体电解质向正极移动而得到LiOH溶液

B.放电时,当外电路中有1mole-转移时,水性电解液离子总数增加NA

C.应用该电池电镀铜,阴极质量增加64g,理论上将消耗11.2LO2

D.放电时,负极反应式:

Li-e-+OH-=LiOH

【答案】A

【解析】A项,由图示可得,放电时铝在负极失电子,氧气在正极得电子,固体电解质只允许Li+通过,所以Li+穿过固体电解质向正极移动而得到LiOH溶液,A正确;B项,放电时正极反应为:

O2+2H2O+4e-=4OH-,当外电路中有1mole-转移时,生成1molOH-,同时1molLi+穿过固体电解质进入水性电解液,所以离子总数增加2NA,B错误;C项,根据电子守恒,应用该电池电镀铜,阴极质量增加64g,即生成1mol铜,则电路中通过2mol电子,理论上消耗0.5molO2,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11.2L,若不是标准状况则不一定,C错误;D项,因为固体电解质只允许Li+通过,所以放电时,负极反应式:

Li-e-=Li+,D错误。

典例4(2018届山西省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正在研发的锂空气电池能量密度高、成本低,可作为未来电动汽车的动力源,其工作原理如图。

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有机电解液可以换成水性电解液

B.放电时,外电路通过2mol电子,消耗氧气11.2L

C.放电和充电时,Li+迁移方向相同

D.电池充电时,在正极上发生的反应为4OH--4e-=O2↑+2H2O

【答案】D

【解析】A.因Li和水可以发生反应,所以不能将有机电解液换成水性电解液,A错误;B.因未说明气体是否处于标准状况,所以无法计算氧气的体积,B错误;C.放电时Li+移向正极,充电时Li+移向阴极(即放电时的负极),移动方向不同,C错误;D.充电时,电池的正极为充电时的阳极,电极反应式为:

4OH--4e-=O2↑+2H2O,D正确。

3、固体电解质

典例5(2018年山东省聊城市高三一模)锂—液态多硫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储能成本低等优点,以熔融金属锂、熔融硫和多硫化锂[Li2Sx(2≤x≤8)]分别作两个电极的反应物,固体Al2O3 陶瓷(可传导Li+)为电解质,其反应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电池比钠一液态多硫电池的比能量高

B.放电时,内电路中Li+的移动方向为从a 到b

C.Al2O3 的作用是导电、隔离电极反应物

D.充电时,外电路中通过0.2mol 电子,阳极区单质硫的质量增加3.2g

【答案】D

【解析】锂—液态多硫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储能成本低等优点,所以该电池比钠一液态多硫电池的比能量高,A正确;放电时,Na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所以a作负极、b作正极,电解质中阳离子锂离子向正极b移动,B正确;Al2O3为离子化合物,在该电池中作用是导电、隔离电极反应物,C正确;充电时,阳极反应为SX2—-2e-=xS,外电路中通过0.2mol电子,阳极生成单质硫的质量为0.1x,由于2≤x≤8,质量为6.4-25.6g之间,D错误。

典例6(2018届广东省韶关市高三4月模拟考试二模)某手机电池采用了石墨烯电池,可充电5分钟,通话2小时。

一种石墨烯锂硫电池(2Li+S8=Li2S8)工作原理示意图如图。

下列有关该电池说法不正确的是

A.金属锂是所有金属中比能量最高的电极材料

B.充电时A电极为阴极,发生还原反应

C.充电时B电极的反应:

Li2S8-2e-=2Li++S8

D.手机使用时电子从A电极经过手机电路版流向B电极,再经过电池电解质流回A电极

【答案】D

【解析】A、单位质量的电极材料失去电子的物质的量越多,则得到的电能越多,能量越高,Li是所有金属元素中原子量最小的金属,所以金属锂是所有金属中比能量最高的电极材料,A正确;B、原电池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由图可知,做电源时,B为正极,A为负极,负极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反过来,充电时负极为阴极,发生还原反应,B正确;C、B电极上S8得电子生成Li2S8,则B电极的反应:

2Li++S8+2e-═Li2S8,C正确;D、电子只能在电极和导线中移动,电子不能在电解质溶液中移动,D错误。

4、熔融电解质

典例7(陕西省榆林市2018届高考模拟第一次测试)热激活电池可用作火箭、导弹的工作电源。

一种热激活电池的基本结构如图所示,其中作为电解质的无水LiCl-KCl混合物受热熔融后,电池即可瞬间输出电能。

该电池总反应为PbSO4+2LiCl+Ca=CaCl2+Li2SO4+Pb。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Ca为正极

B.放电过程中,Li+向负极移动

C.每转移0.2mol电子,理论上生成20.7gPb

D.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正极质量增大

【答案】C

【解析】A、由原电池总反应可知Ca化合价升高,失电子,故Ca为原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