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266323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4.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洛阳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洛阳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洛阳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洛阳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洛阳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洛阳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发展规划.docx

《洛阳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洛阳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发展规划.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洛阳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发展规划.docx

洛阳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发展规划

 

洛阳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

发展规划

 

洛阳生产力促进中心

二○○二年九月

 

目录

一、洛阳市制造业信息化现状

(一)制造业现状

(二)制造业信息化已具备良好基础

(三)“十五”需求

二、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指导思想

(二)总体目标

(三)主要任务

三、主要工作内容

(一)制造业信息化推进策略研究

(二)建立示范应用体系,促进和带动推广应用

(三)开展区域网络制造系统的应用研究,建立洛阳地区模具网络化协同制造平台

(四)建立制造业信息化技术开发体系,承担共性应用技术的二次开发

(五)建立技术服务体系,促进以应用和服务为重点的制造业信息化产业的发展

(六)加强制造装备数控化改造,提高数控化率

四、资金概算和筹措

(一)投资概算

(二)经费来源

五、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分析

(二)社会效益分析

六、计划进度安排

(一)推进策略研究

(二)制定项目管理办法

(三)示范企业计划安排

(四)模具网络化制造

(五)共性技术二次开发

(六)技术服务/技术培训体系

(七)传统设备数控化改造

(八)推广应用

(九)总结、验收

七、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二)、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三)、强化技术服务和培训体系建设

(四)、宣传引导

(五)、确保资金落实

(六)实施保证体系建设

附表1:

洛阳市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现状调查

附表2:

洛阳市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十五”规划需求调查

一、洛阳市制造业信息化现状

(一)制造业现状

洛阳市是我国中部地区的一个重要城市,是河南省乃至全国传统制造业集中的工业基地之一。

早在“一五”建设时期,洛阳就作为国家重点建设地区,洛阳的拖拉机、轴承、玻璃、矿山机械、铜加工材料、耐火材料等工业产品畅销全国,为国家和河南省的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洛阳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对河南省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洛阳市是个工业城市,而制造业是其主要经济命脉。

在全市589家限额规模企业中,制造企业就占了498家,其中大型特大型企业32家。

这些规模制造企业主要分布在机械制造业(160家)、金属及非金属制品业(126家)、石化制造业(57家)、食品加工及制造业(47家)、纺织及服装制造业(28家)、医药制造业(11家)及通讯设备制造业(9家)等几大行业中。

2001年的工业总产值达308.3亿元,占全部规模企业总产值的86%,占全市工业企业总产值的49.3%。

洛阳市的规模制造业,尤其是大中型企业,其80%是20世纪70年代以前建设的。

虽然经过多次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但企业的制造装备、工艺水平、管理水平及信息化水平等方面相对落后。

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尤其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对信息资源的系统开发和集成应用、信息资源共享和运用电子商务的观念等方面有着十分明显的差距。

洛阳市几十年建设实践表明,工业兴则洛阳兴。

因此,洛阳市委市政府为振兴工业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新的市委领导班子更是提出了建立“工业强

市”的奋斗目标。

这一目标的实现对提高洛阳市制造业的整体水平,促进洛阳市的经济发展,对国家中部地区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制造业信息化已具备良好基础

在上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洛阳市从“七五”到“九五”,一直作为国家、省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微电子技术、网络技术、CAD技术等)进行传统产业改造的试点城市,对CIMS各单元技术及其集成技术在传统制造业内的推广应用和二次开发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开创性的工作,收到了显著效果。

许多成果获得国家、省部级奖励。

企业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及制造装备的数字化程度、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及企业管理的数字化深度与广度、产品设计及加工的数字化水平等各方面,总体上处于国内先进行列。

CAD技术是制造业信息化的基础和龙头技术。

洛阳市作为河南省科技厅唯一的两期CAD技术推广应用试点城市,累计投入近1亿元,完成CAD项目60余个,产生经济效益4亿多元,从事CAD应用开发人员达5000多人,机械制造业CAD技术普及率和覆盖率平均达到85%。

与此同时,根据洛阳市的实际需求,组织开发了9个实用性、通用性较强的CAD软件(如“通用及特种轴承CAD软件”、“非零传动螺旋锥齿轮CAD/CAM软件”等),为我市软件产业的发展及逐步建立本地化的技术服务体系奠定了基础。

洛阳市不仅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也具有较强的科技开发实力。

洛阳市有各类科研机构175家,常年从事科技工作的人员2万多人。

其中原部属科研院所12家,大专院校5所。

在用电子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试点过程中,这些科技机构和科技人员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形成了较稳定的“产、学、研”运作机制。

河南科技大学在与香港科技大学建立技术交流机制的同时,和中信重机公司联合,对十米、二十米大型车床、切齿设备等进行CNC改造,使每台设备增值数百万元以上。

洛阳洛硬工工模数控有限公司与华中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合作,开发完成20余种数控设备的控制系统,这些产品先后获得国家五部委颁发的“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国家机械局的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中国机械联合会的“优秀科技成果奖”等。

同时,还依托河南科技大学、洛阳大学、洛阳拖拉机研究所等单位建立了5个集技术服务与培训一体化的服务培训中心,初步形成了技术服务与培训体系。

完成各种层次的信息技术开发与应用人员的培训1.5万人次以上。

对50家制造企业(其中特大/大型占10家,中型占19家,中小型为21家)的调查为例,这些企业中拥有从事信息技术的人员3836人,CAD软件1065套,41家企业建立了局域网,48家企业开展了ERP部分功能子系统的应用,其中应用3个功能子系统以上的企业占到32家;CNC设备474台,NC设备1216台;39家在互联网上注册,29家实施了初级电子商务应用等(详见附表1)。

调查统计结果表明,这50家企业中,“十五”期间将继续保持较大的投资额度和强度,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总计达到2.2亿元(详见附表2)。

以上调查基本反映出了洛阳市制造业信息化的总体概况。

洛阳市政府历来十分重视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的工作,已将制造业信息化列为政府“工业强市”战略的重中之重项目,给予全力支持和推进。

(三)“十五”需求

洛阳市制造业信息化工作虽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和成效,但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着明显差距。

如何逐步缩小这些差距实现洛阳市制造业的跨越式发展,正是洛阳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十五”期间的主要任务。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化基础设施(包括软、硬件)不完善,应用水平参差不齐,总体水平偏低。

2、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在企业整个生产过程中,信息管理方面的“四差”(完整性差、准确性差、时效性差、连续性差)现象较为普遍,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滞后,缺乏系统开发和应用的规划。

推广应用或开发的各单元技术之间缺乏集成性。

比如,CAD技术的应用在全市制造业中虽已基本普及,许多企业的应用水平也较高,但仅限于产品的设计阶段。

3、信息化推广应用体系和服务体系不完善,基础设施有待增强,技术力量比较分散,服务模式不能满足制造业信息化工作发展的需要。

4、制造装备的数控化率偏低。

5、企业对电子商务及信息资源共享的认知度不高。

由于以上问题的存在,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在企业产品结构调整以及全市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重要作用还远未发挥出来,致使我市制造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产品创新能力和管理创新能力较弱,制约着全市经济的发展。

二、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指导思想

围绕我国制造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工作重点,根据我市的实际情况和制造业信息化现状,贯彻“抓应用,创环境,促发展,见效益”的指导方针,坚持“国家引导,地方扶持,企业为主”的原则,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激活现有生产要素存量,把传统产业的高新技术化做为洛阳市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重点,探索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途径。

(二)总体目标

1、针对我市制造业中普遍存在的“信息孤岛”现象,强化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显著提高信息技术的整体应用水平。

2、示范企业及推广应用企业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对市场的快速响应能力和经济效益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新产品的贡献率达30%以上。

3、明显地促进和带动洛阳市传统产品升级换代和产业结构调整。

4、建立模具网络化区域制造协作平台,实现资源和优化配置,在全省机械制造行业起到示范作用。

(三)主要任务

1、面向机械制造行业,兼顾其它优势行业,遴选50家企业作为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示范企业,并带动和促进200家以上的规模企业积极开展有关数字化技术的推广应用;

2、建立洛阳地区模具网络化制造系统平台,推广应用企业协同与异地设计制造、供应链和动态联盟技术,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在开发精密、长寿命冷冲模具方面取得突破。

使其成为我市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应用中的一项重大突破和亮点;

3、建设洛阳市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工程的技术开发体系和技术服务体系。

4、完成六类大型传统加工设备共计300余台的30%的数控化改造。

三、主要工作内容

(一)制造业信息化推进策略研究

洛阳市传统产业较集中,行业分布广,规模差异显著,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与经济发达的地域相比,中小企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比较低。

针对洛阳市制造业现状及制造业信息化的现状,组织多方面的研究人员在广泛调查研究与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推进制造业信息化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提出适合我市制造业的信息化推进模式和整体解决方案,以加速实现“工业强市”、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

每个年度初根据上一年度的实施情况及时总结和分析,提出推进策略研究报告。

(二)建立示范应用体系,促进和带动推广应用

根据洛阳市的实际情况,遴选50家企业作为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分批分层次推进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工程。

根据示范企业的现有基础条件以及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考核目标划分为三个层次(流程型企业不考核CAD/CAE技术的应用):

第一个层次:

基本实现企业数字化。

8家企业实施CAD/CAE/CAPP/

CAM/PDM/ERP和初级电子商务应用。

具体实施内容:

•完善基于特征的零部件图形库

•建立典型工艺(配方)库

•对加工批量大、加工精度和难度要求高的零部件,建立数字加工模型库

•制造装备的数字化水平显著提高,将数控设备完成的加工总量提高10%

•建立工装卡具、量具及加工设备等之间的关联数据库

•建立零部件的工时定额库,材料定额及物料仓储数据库

•建立产品的结构BOM数据库及图档管理数据库

•对企业数据资源的统一数据编码、规范数据结构等数据进行整合

•开发新的功能子系统,实现与原有较独立的功能子系统间的应用集成

•局域网的完善与升级,建立起基于Web技术的制造业信息化集成平台

•企业门户网站及客户关系信息库的建立

•实施初级电子商务的运作

•建立网络安全机制

第二个层次:

产品设计制造及产品管理的数字化。

18家企业实施CAD/

CAE/CAPP/CAM/PDM和初级电子商务应用。

具体实施内容:

•对与主导产品相关的信息资源进行开发与应用。

但对下面各项内容必须面向全部产品进行系统开发

•制造装备的数字化水平有明显提高,将数控设备完成的加工总量提高5%

•对数据资源的统一数据编码,规范数据结构等数据进行整合

•依据考核目标开发新的功能子系统,实现与原有功能子系统的应用集成

•内部局域网的完善与升级,建立起基于Web技术的信息集成平台

•企业门户网站及客户关系信息库的建立

•在对主导产品实施PDM应用的基础上,实现初级电子商务的运作

第三个层次:

主导产品设计及其产品管理的数字化。

24家企业实施对主导产品关键件的CAD/CAPP/PDM初级集成应用/初级电子商务应用

具体实施内容:

•建立基于特征的零部件图形库

•建立典型工艺(配方)库

•建立工装卡具、量具及加工设备等之间的关联数据库

•建立零部件的工时定额库、材料定额及材料库存数据库

•建立产品结构BOM数据库及图档数据库

•企业数据资源的统一数据编码、规范数据结构等数据进行整合

•根据考核目标,开发新的功能子系统,再实现与原有较独立的功能子系统间的应用集成

•以虚拟主机方式建立企业门户网站

•实施初级电子商务运作

(三)开展区域网络制造系统的应用研究,建立洛阳地区模具网络化协同制造平台

面向洛阳地区30余家具有一定规模的模具制造业,开展区域模具制造网络化系统的需求分析,提出洛阳地区模具制造网络化系统总体设计方案和应用实施模式及组织机制,建立企业动态联盟,构建洛阳地区模具制造网络化、数字化系统平台,最大限度的做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

以国家863/CIMS技术攻关成果为基础,建立洛阳地区模具制造网站,制定区域性模具设计、制造技术标准和规范。

在该平台上,依托高等院校集成和开发支持模具协同设计和协同制造的应用软件构件:

基于Web的模具CAD/CAM异构数据交换系统、基于PDM的模具标准件及配套件供应链数字化模型、动态联盟中协同设计和协同制造工作流程管理模型、面向挤塑模具的材料流动性CAE软件构件、支持变形设计的产品装配模型建模方法以及基于TBS(TopBasicSkeleton)的从产品模型导入模具装配设计的中间件。

为在其他制造行业中推广应用网络化区域制造技术奠定基础。

(四)建立制造业信息化技术开发体系,承担共性应用技术的二次开发

采用市场运作机制,“产、学、研”相结合,建立和完善技术开发体系;充分应用国家“863”计划的成果,针对示范应用中的实际问题进行二次开发研究,为示范应用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技术支持和保证,为示范企业的产品

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供成熟的技术和软件平台。

示范企业中自主知识产权软件应用率达到50%以上。

二次开发研究的关键技术:

1、开展产品数字化设计及数字化制造技术研究,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建立2种典型新产品的数字化模型;

2、产品网络化协同设计的应用研究,开发基于网络的企业协同与异地设计制造的支持平台、模具网络化设计软件、异构平台间的数据转换接口和信息集成应用技术;

3、面向行业和中小型企业,开发完成2个基于PDM的应用集成系统;

4、面向中小轴承企业,开发具有特色的中小企业资源管理应用系统;

5、编制模具行业的产品数据分类编码指导性规范,为信息集成及应用集成奠定基础;

6、完成6类大型、特大型传统加工设备数控化改造(CNC改造)应用技术开发。

(五)建立技术服务体系,促进以应用和服务为重点的制造业信息化产业的发展

技术服务体系是项目顺利实施的技术保证系统。

在CAD/CIMS示范工程技术服务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一支高水平的专家队伍,负责方案的制定、评估、实施、过程监理和验收;依托河南科技大学、洛阳大学建立并完善两个省级集技术服务与技术培训为一体的技术服务中心;依托洛阳拖拉机研究所、洛阳矿山机械研究院建立两个市级技术服务中心;建立具有品牌效应的“洛阳市制造业信息化网站”,向中小型机械制造业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服务和信息服务,逐步成为优化配置制造资源的公共平台;根据项目的进度和社会需求,以市场化运作方式,对各层次管理及技术人员进行超前培训,培训人次1.5万以上;对项目实施的全过程提供本地化的技术服务。

技术服务中心在向社会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发展自己,提高技术水平与服务质量。

在办好技术服务中心的同时,促进洛阳软件园高新鸿业软件公司和艾克公司(北京和佳公司河南子公司)的加速发展和壮大。

在进一步拓宽业务覆盖范围,提高软件开发水平的基础上,着力增强技术咨询服务的功能,使其综合技术水平及公司规模有明显的发展,在同类公司中起到领头的作用,与技术服务中心互为补充,逐步形成制造业信息化技术公司产业联盟。

(六)加强制造装备数控化改造,提高数控化率

我市有龙门刨床、龙门铣床、大型切齿设备等六类大型传统加工设备300余台。

以河南科技大学、洛阳有色金属设计研究院、洛阳洛硬工工模数控有限公司为主体,联合、调动有能力的大中型企业中的技术力量,用三年时间完成30%的数控化改造任务。

明显提高大型传统加工设备的数控化率。

四、资金概算和筹措

(一)投资概算

项目名称

预算金额(万元)

洛阳地区模具网络化协同与异地设计制造

1200

洛阳市制造业信息化网站建设

400

技术服务与培训体系建设

400

示范应用企业工程建设及推广应用

20000

合计

22000

(二)经费来源

来源

经费(万元)

上级政府资助

1500

市政府匹配

1500

企业自筹

19000

合计

22000

五、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分析

1、项目完成后,可有效地克服企业内部在基础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四差”(完整性差、准确性差、时效性差和连续性差)现象,每年使企业避免随机

经济损失达到年销售的3%左右。

2、对基础管理数据管理水平的提高,可使企业决策层迅速做出决策;另一方面,使一般管理人员逐步脱离事务型的事后管理,完成到思维决策型的

预见性管理的重大转变。

由此产生的潜在经济效益更明显。

3、大大缩短产品从设计到供应市场的时间。

项目完成后,示范应用企业

产品开发周期可缩短30%;新产品的贡献率可达到30%以上。

4、企业初级电子商务的应用,可降低物料购销成本,一般为合同额的1%。

5、全面提高示范应用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产品创新能力,参与国内外

市场竞争的能力,可新增产值26亿元左右。

(二)社会效益分析

1、在选择示范应用企业时,由于充分考虑其典型性,因此项目完成后,

示范作用将十分明显,将有力带动和促进全市企业信息化的进程。

2、各门户网站的建立,可以有效的向国内外宣传洛阳、宣传企业、提高知名度。

在与世界沟通的过程中获得大量商机,参与国际竞争,也为企业带

来直接经济效益。

3、本项目的实施,可大大加速洛阳市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在国内

外市场竞争中,提高洛阳市经济的整体技术含量。

六、计划进度安排

(一)推进策略研究

2002年第3季度——2005年第3季度末进行洛阳市制造业信息化推进策略研究。

每个年度初,要依据上一年度的信息化进展等情况,提出推进策略研究报告。

(二)制定项目管理办法

2002年第3季度制定洛阳市制造业信息化项目实施管理办法。

(三)示范企业计划安排

50家示范企业分三批进行:

第一批:

2002年第4季度——2004年第二季度末进行20家示范企业的应用工程;

第二批:

2003年第2季度——2004年底进行20家示范企业的应用工程;

第三批:

2004年第2季度——2005年第2季度末进行10家示范企业的应用工程。

(四)模具网络化制造

2002年第4季度——2004年第2季度末进行洛阳地区模具网络化制造系统平台的建设,进行企业协同与异地设计制造和动态联盟技术的应用推广。

(五)共性技术二次开发

2002年第4季度——2005年第2季度末进行示范应用中相关关键技术的二次开发工作。

(六)技术服务/技术培训体系

2002年第3季度——2005年第2季度末建立推进制造业信息化的完整的技术服务体系和技术培训体系,对各层次管理及技术人员进行1.5万人次的培训。

(七)传统设备数控化改造

分三批完成大型传统加工设备的数控化改造。

2003年初——2003年末,完成总台数10%的改造任务。

2004年初——2004年末,完成总台数12%的改造任务。

2005年初——2005年3季度末,完成总台数8%的改造任务。

(八)推广应用

2003年初——2005年第2季度进行200家以上规模企业开展有关数字化技术的推广应用。

(九)总结、验收

2005年第3季度完成项目总结,2005年第4季度接受省科技厅验收。

 

工作计划进度表

年份/季

子项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3

4

1

2

3

4

1

2

3

4

1

2

3

4

推进策略研究

制定项目管理办法

模具网络化制造

共性技术二次开发

示范企业

应用工程

第一批

第二批

第三批

技术服务/培训体系建设

推广应用

传统设备

数控化改造

第一批

第二批

第三批

总结验收

七、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1、成立“洛阳市制造业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由常务副市长任组长,主管科技、工业的二位副市长任副组长,相关委局参与,办公室设在市科委;紧密结合国家计划,密切结合本市实际,集成各种资源,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统一领导全市制造业信息化工作,协调示范及推广应用工作中出现的重大问题。

实行和强化“官、产、学、研、金”相结合的项目管理和运作体制,形成推进制造业信息化的倍增力量。

2、成立“洛阳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专家组”,根据省、市统一部署,努力做好洛阳市制造业信息化的规划,项目论证,选项评审,技术指导,项目监督与评估等工作。

3、承担示范应用任务的企业,成立以总经理为组长的企业级领导小组,直接领导项目的实施。

围绕经营目标制定总体规划,建立一套实施信息化工程的管理体系,制定企业近期信息化实施计划。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按项目目标,分步按照进度运行,保证指标完成,并分年度汇报项目进展情况。

(二)、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1、市科技攻关计划、高新技术产业化计划、火炬计划等科技计划中设立制造业信息化专项。

2、银行对制造业信息化项目的贷款优先安排,市财政实行贴息政策。

3、对引进的信息技术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信息技术人才,予以政策鼓励和支持。

4、设立专项奖,对在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实施奖励。

5、对在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可优先申报省市科技进步奖。

6、制定并实行信息资源、制造资源共享的管理办法,逐步形成全市相关加工资源配置优化机制。

(三)、强化技术服务和培训体系建设

建立稳定的、有较高技术水平的技术服务/培训体系,是项目取得成功的又一关键因素。

为适应本项目的需要,在“九五”已有技术服务/培训中心的基础上,适当扩大规模,增加软硬件设施,培育出有较高技术水平的、专业化的技术服务机构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制造业信息化提供技术保障。

根据项目的进度和业务需求,分层次对项目实施人员进行培训,每年培训各类技术及应用人员5000人次以上。

以应用示范为基础,做好企业间的技术交流与培训。

根据企业实施示范企业的实际问题,组织各种层次人员的培训,尤其领导干部的培训。

针对典型技术应用过程的技术问题,依靠服务培训中心,组织各种类型的专项技术培训。

组织应用企业之间的应用化交流,组织各级管理部门的管理交流,组织技术服务单位之间的协作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