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斯亭事件.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265396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拜斯亭事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拜斯亭事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拜斯亭事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拜斯亭事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拜斯亭事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拜斯亭事件.docx

《拜斯亭事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拜斯亭事件.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拜斯亭事件.docx

拜斯亭事件

德国拜耳公司于2001年8月8日向全球所有隶属医药公司发出了紧急指示:

立即停止销售西立伐他汀(商品名:

拜斯亭),包括所有剂型。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01年8月9日发出了关于暂停销售、使用拜斯亭的通知。

由于拜斯亭与吉非贝齐药品合用有发生横纹肌溶解症不良反应的危险,为此拜耳公司采取果断措施决定主动将拜斯亭从市场上撤回。

这就是影响颇大的“拜斯亭事件”,此事无疑给爱用新药的患者上了一次生动的合理用药的必修课。

新药贵药因使用时间短、使用人数少,不良反应的发现率少,但这并不等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小。

恰恰因为新药上市时间短,人们对其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尚未充分掌握,因而对人们具有更大的潜在威胁。

医学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的侧链结构和合成胆固醇的一种重要物质有相似之处,因而他汀类药物能竞争性地抑制胆固醇,使其合成减少,从而有清除高血脂作用。

拜斯亭适用于混合高脂血症、高胆固醇血症以及高甘油三醋血症。

拜耳公司于1997年将拜斯亭推向市场,在全球十分畅销,2000年该药的销售额达6.36亿欧元(约合5.44亿美元)。

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大约有6000万人服用过拜斯亭,其中绝大多数是50~70岁的老年人。

继去年发出PPA禁售令后,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SDA)发出了成立以来第二个药品禁售令——一种对降低血脂有特殊疗效的进口新药“拜斯亭”昨日被正式招回,原因是:

它导致一种罕见的横纹肌肉溶解,患者肌肉溶化成蛋白,拉黑尿,肾功能急性衰竭而死,目前,美国已有31人因这种药的副作用而死亡。

这是记者昨天从广东省药监局获悉的。

  德国拜尔公司主动召回

  8月8日和8月9日,拜尔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分别通过《致医生信函》和对全国商业客户及医院药房主任提供的书面“重要安全信息”,发出关于全球停止使用该公司研制生产的西立伐他汀钠片(商品名拜斯亭)的警告。

  警告说:

横纹肌溶解症是非常罕见的,但是威胁生命的不良反应,它会发生于常见的降脂药物中,他汀药物与贝特类药物联合应用可能会增加这种危险。

因此,所有的他汀类药物的说明书中都有与吉非贝齐合用会增加危险性的警告。

  经过上市后的持续的药物评价,拜尔认为西立伐他汀与吉非贝齐合用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略高于其他他汀类药物。

拜尔公司采取了许多行动,包括在产品说明书内加入与吉非贝齐合用的禁忌症,向医务工作者发布有关信息,以制止两种药物的合用,但还是出现了由于两种药合用导致的横纹肌溶解症的不良反应报告,在美国,就死亡了31人,为保证患者的安全,决定在全球所有已上市吉非贝齐的国家,暂时停止拜斯停的推广和销售。

正在使用拜斯停的患者应立即停药,并转为使用其它降血脂药物进行治疗。

  国家药监局前天转发暂停销售“拜斯亭”的通知,广东省药监局昨天立即行动,发文要求:

辖区内药品经营部、医疗机构从即日起暂停销售和使用拜斯停,尽快对该药品经营、使用情况进行统计、清理,各市药监局统一汇总后于8月15日前报送省药监局安全监管处。

各上述单位要进一步完善药品购销、使用管理制度并做好记录,切实提高药品质量的可追踪性管理,尤其对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情况要及时按规定上报省药监局药品安全监管处。

  “拜斯亭”同贝特类的药合用很危险

  中山医科大学心内科主任马虹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汀类的药物,主要有5种,“拜斯亭”是第三代,在降低胆醇、血脂,预防冠心病、心肌梗塞、心脏病猝死中,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有数据表明,每天0.3毫克的拜斯亭可以降低患者的LDL-C水平达31.3%,剂量为0.4mg的拜斯亭可使76%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到正常范围。

  他汀类的药都有类似的毒性,有的程度高一点,主要副作用是,对肝功能有损害,特别是和贝特类的药合用时,还有可能发生罕见的横纹肌肉溶解,轻者,肌肉疼痛、乏力,验血会发现,血液中一种酶的含量升高,频尿,这种情况医生都碰到过;重者,肌肉病变,疼痛难忍,血液中一种酶的含量急剧升高,肌肉溶解后导致拉黑尿,肾功能急性衰竭而死。

  马教授说,“拜斯亭”药盒上都有注明:

有可能出现横纹肌肉溶解,如果和贝特类的药合用,横纹肌肉溶解急剧增加。

贝特类的吉非贝奇也是降血脂的药,也有横纹肌肉溶解的副作用,它对降低血脂中的甘乳酸脂很厉害,但对降胆固醇就差一点,而“拜斯亭”降胆固醇效果好,如果病人甘乳酸脂和胆固醇两个含量都高,有的医生就可能合用这两种药。

  各大医院“拜斯亭”昨全面清仓

  广东省药监局一接到消息,昨天早上就立即电话通知各大医院,要求暂时停止销售、使用拜斯亭。

昨天上午,记者赶到中山医附属一医院,各个西药房已经没有这种药了,药剂师说,接到通知,药房就立即清理,没有卖出去的全部收回了仓库,没有新的通知,他们药房暂时不会有拜斯亭出售。

  药品部李医生告诉记者,昨天上午,有一位老先生提了一袋子拜斯亭,一早就跑到医院药房来,说,他因为要到乡下探亲,开了半年的拜斯亭,吃了一段时间,效果很好,血脂已经降下来了,但是,昨天上网发现,这药吃了会死人,全球已经有31人死了,拜尔公司已经在招回,尽管效果很好,他也不敢吃了,要求医院退药。

  拜尔公司华南一区经理李珞告诉记者,“拜斯亭”每盒卖75元,销量很大,在广东省,每个月就有近4000盒出售。

肯定还有人手头存有拜斯亭,手头有这种药的患者,可以到出售药的医院退回,给患者和医院带来的不便,他们深表歉意。

  心血管病人不必恐慌

  中山医科大学马虹教授认为,病人可能会因为“拜斯亭”招回而不敢用其他他汀类的药,这倒不必。

他说,心血管疾病已占我国死亡总人口的65%,逐渐成为了我国中老年人口死亡的首位原因和威胁广大人民群众健康的“第一杀手”。

他汀类的药还是治疗冠心病和心血管病的首选药,如果得了冠心病,还是需要用他汀类的药,用药的好处肯定比不用药好,获益肯定比付出的代价多,只是,不要自己同时服用其他药,特别是“吉非贝齐”,有什么不良反应,特别是肌肉疼痛一类的,应及时向医生反映,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会有问题。

【摘要】:

正高血脂须降,更须调人体六大营养素中,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三种成分相辅相成,构建了美食大厦的重要支柱。

没有油脂做不出上乘的美味佳肴,而油脂的多少、优劣又直接影响着人的身心健康。

动物油中饱和脂肪酸高达50%以上,且胆固醇含量高。

按每100克计算,猪油含85mg,牛油含89mg,羊油含110mg,奶油含165mg,黄油含295mg,这是造成动脉硬化的重要因素。

况且动物油由于熔点较高,

【关键词】:

高血脂拜斯亭胆固醇调脂治疗动物油动脉硬化直接影响高密度脂蛋白碳水化合物饱和脂肪酸

【分类号】:

R589.2

【正文快照】:

粼黔黝........高血脂须降,更须调人体六大营养素中,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三种成分相辅相成,构建了美食大厦的重要支柱。

没有油脂做不出上乘的美味佳肴,而油脂的多少、优劣又直接影响着人的身心健康。

动物油中饱和脂肪酸高达50%以上,且胆固醇含量高。

按每100克计算,猪

[关键词]:

拜耳 降胆固醇药

健康网讯: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但德国拜耳公司生产的“拜斯亭”,就远不止“三分毒”的问题了。

目前至少已有52人因服用此药而命丧黄泉。

面对接踵而来的批评指责与官司诉讼,拜耳公司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之中。

  中国有句俗话“是药三分毒”。

但德国最大制药企业拜耳公司生产出的降胆固醇药“拜斯亭”,就远不止“三分毒”的问题了。

到目前为止,至少在西方国家有52人因服用此药而命丧黄泉;更有媒体估计死亡人数可能达数百人。

拜耳公司于8日在全球紧急停售所有“拜斯亭”(Lipobay)药品,但仍无法避免接踵而来的批评指责与官司诉讼。

一时间,拜耳股价大幅缩水、公司管理者疲于应付,拜耳公司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之中。

  曾是畅销药副作用要人命祸起拜斯亭

  作为德国最大制药企业的拜耳公司,早在一个世纪前,就以发明和最先生产阿司匹林而闻名世界。

这次给该公司带来麻烦的拜斯亭,是拜耳公司于1997年推向市场的,属该公司在全球比较畅销的产品,去年全球销售额达6.36亿欧元。

  拜斯亭的药品名是西立伐他汀钠片,是一种降血脂、特别是降胆固醇的药品,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大约有600万患者曾服用过拜斯亭,其中绝大多数是50岁至70岁的人。

据拜耳公司称,之所以出现致人死亡的事件,就在于患者在使用拜斯亭的同时,还使用了降低甘油三酯的药物吉非贝齐。

但美国食品和药物局却表示,在美国31宗与拜斯亭有关的命案中,只有12宗同时使用了拜斯亭和吉非贝齐。

言下之意,拜斯亭本身就含有可致人死命的副作用。

德国联邦药品和医疗产品局负责药品安全的部门的官员乌尔里希·哈格曼也指出,从目前的病例看,病人死亡原因可能是服用拜斯亭后引起的副作用,不过目前还“仅仅是一种怀疑”,至于患者死亡的真正原因,尚有待科学家做最后结论。

  据西方媒体介绍,早在1998年晚些时候,德国就有一名患者因服用拜斯亭,出现肌肉疼痛萎缩、神经麻木等症状,并最终死亡。

这是有关服用拜斯亭引起不良反应的最早记录。

迄今,仅在西方国家中,就有52人因服用拜斯亭而命丧黄泉。

有些媒体甚至推测,死亡人数可能超过200人。

鉴于如此严重的后果,8月8日,拜耳公司宣布,在全球停止销售拜斯亭,同时回收所有已出售的药物。

据介绍,仅停止销售一项,拜耳公司今年就将损失约6.5亿欧元。

  美国受害者发难意大利检察机关介入拜耳惹上官司无数

  一石激起千层浪。

拜斯亭事件发生后,许多美国受害者或他们的家人纷纷上诉至法院,控告德国拜耳公司,要求后者道歉,并赔偿由此造成的一切损失。

最先提起上诉的,是俄克拉荷马州一位87岁老人的儿子。

老人曾服用了3个星期的拜斯亭,今年1月去世。

其家人因此要求拜耳公司至少支付7.5万美元的赔偿。

而据他们的代理律师唐·斯特朗介绍,具体赔偿数额还在“调查确定中”。

斯特朗还对媒体说,他已接到一系列电话,人们告诉他,他们也是因为服用拜斯亭而失去了他们的亲人,或者他们本身因为服用这种药物而染上了某种毛病。

北卡罗莱纳州格林维尔市一名叫大卫·达弗斯的律师也表示,他已接到500份以个人名义起诉拜耳美国分公司的诉状,而且,这个数字“每个小时都在增加”。

  曾为许多集体诉讼打过官司的美国律师埃德·费根表示,在美国,大约有70万人服用过拜斯亭,因此针对拜耳公司的诉讼“将有很多很多”,他并称,这起拜斯亭丑闻将很可能成为“制药历史上最大的诉讼案之一”。

费根因此呼吁拜耳公司,尽快制定一个“观察计划”,为所有在过去两年服用过拜斯亭药物的病人进行检测。

他并且正和德国律师米夏埃尔·维蒂商讨对拜耳公司提起集体诉讼。

他们两人都是集体诉讼的高手,此前他们曾代表纳粹劳工将德国政府和企业告上法庭,最后迫使德国设立了纳粹劳工基金。

维蒂此前曾表示,他对德国病人能在美国法院获得拜耳公司的赔偿充满信心。

一般认为,美国法院裁定的赔偿金额要比德国法院高许多。

维蒂说:

“在未来几年,(受害的)病人将要支付巨额的医疗费用,这是他们所不能独立承受的。

  在法国,一名54岁的男子也将拜耳公司告上法庭。

他称他是今年1月开始使用拜斯亭的,此后一月即感到疼痛和肌肉萎缩。

因此他对该药物的长期作用感到非常担心,并想知道,拜耳公司怎么能在“不告诉副作用的情况下,(将这种药物)推向市场”。

  而据安莎社报道,居住在意大利北部城市特伦托一位70岁的老妇人也表示,她服用“拜斯亭”大约一个月之后,非但未见胆固醇问题有任何好转,反而引起了血管梗塞。

目前,意大利卫生部门正在加紧对此事进行调查。

意大利检察部门也已介入拜斯亭案件。

意北部“汽车城”都灵的检察官召见了拜耳公司驻意大利办事处的负责人。

同时,检察官们还向意大利卫生部索要相关的医药数据并向医药专家咨询,以确定此前多长时间就已经知道这种药物会给患者造成致命伤害。

  知情不报政府严厉斥责拜耳竭力辩解

  发生拜斯亭事件后,德国卫生部长乌拉·施密特当即下令,对此事进行调查。

但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

德国联邦药品和医疗产品局发现,拜耳公司存在着严重的知情不报的问题:

早在6月15日,该公司即得到报告,拜斯亭存在严重的副作用,但公司一直没有公布,直到8月10日,即拜耳宣布停售拜斯亭两天后,公司才将此报告对外界公布。

  对此结果,德国政府自然大为恼怒。

德国卫生部副部长克劳斯·施罗德就表示,拜耳公司此举是“不能接受的信息策略”,该公司将由此面临“一系列后果”。

他说:

“我们希望一个公司,能对人们的健康高度负责,以高度的敏感及时提醒他们(存在的危险)。

”根据德国有关法律,制药企业必须在得到结果后的15天内,就该药物严重的副作用或与其他药物合用可能发生的危险做出汇报。

如果违反这一点,该公司将面临5万马克(合2.56万欧元或2.19万美元)的罚款。

但施罗德也已表示,对拜耳公司来说,这点赔款是远远不够的。

  对于政府方面的指责,拜耳公司的一名发言人也表示,所谓拜耳隐瞒真相的指控站不住脚,到现在为止,拜斯亭与死亡之间还只是“一种推测”,还没有直接的证据,而且,早在今年4月,拜耳公司就将相关情况向德国联邦药品和医疗产品局做了汇报,今年6月,公司又向欧盟有关部门上报了有关情况。

因此,拜耳公司将在随后的法律诉讼中坚决捍卫自己的权利。

拜耳公司首席执行官曼弗雷德·施奈德也表示,所有针对该公司的指控都是没有根据的,公司将全力迎战各种赔偿诉讼要求。

  股票缩水推迟美国上市前途阴云密布

  受拜斯亭事件影响,连日来,拜耳公司的股票大幅缩水。

在法兰克福股市,17日拜耳公司的股价重挫了5.8个百分点,收盘在每股32.9欧元,比几个星期前下降了约四分之一。

据统计,自8日在全球停售拜斯亭药物后,拜耳的损失(包括股市)已达到80亿美元。

  为缓解目前的困境,拜耳公司首席执行官施奈德10日表示,公司将因此大幅裁员,此前一天,拜耳公司就宣称要在全球范围内缩减1800个工作岗位和关闭15个办公点。

在接受《南德意志报》采访时,施奈德表示:

“在与有关各部门交换意见之前,我还不能给出裁员的确切数字。

但总体说,裁员人数会达到几千人。

”按照原定计划,拜耳公司将于9月26日在美国纽约股票市场上市,但受拜斯亭事件及其后续影响,拜耳公司16日被迫表示,公司将暂不考虑在美国上市问题,这一问题将可能一直拖到明年解决。

施奈德表示,这一推迟举动将给拜耳公司一个喘息的机会,使该公司能提出一个新的发展。

在一份声明中,他说:

“我们不想在没能对提出的问题做出有说服力的回答前,贸然将我们显露在世界最重要的资本市场前。

  但对于拜耳的新发展计划,一些专家表示欢迎,认为这有助于说服美国投资者购买拜耳的股票。

但也有一些专家对此仍表示忧虑,法兰克福商业银行分析员米夏埃尔·瓦拉就直言不讳地表示:

“没有了拜斯亭,拜耳公司将不会再(续写)有增长的故事……即使是(明年)二月,也不可能那么快就将新计划付诸实施,不过他们至少可以提出它。

  ■背景资料

  拜耳集团是全球化学及制药工业领域中首屈一指的跨国企业,1863年在德国创建,总部设在德国莱茵河畔的勒沃库森城。

拜耳公司生产经营的产品种类有一万多种,范围涉及药品、诊断技术设备、作物保护产品、塑料、合成橡胶、橡胶化学制品、纤维、染料、颜料以及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的中间产品。

拜耳于1999年的销售额达273亿欧元,净收入为20亿欧元。

拜耳一个多世纪前第一个开发了全球最著名的止痛药——阿司匹林。

  中国是拜耳在亚洲的第二大单一市场,年销售额约为5亿欧元,拜耳已与中方组建了12家合资企业。

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介绍,8月8日,拜耳公司向国家药监局报告了有关情况,主动要求暂停拜斯亭在中国市场的销售。

8月9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复函同意拜耳公司做出的决定。

同一天,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通知,在国内暂停销售、使用拜斯亭,并要求各地药品监督管理局立即通知所辖地区药品经营部门、医疗机构暂停销售和使用拜斯亭。

  据了解,拜斯亭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于1999年10月批准并获得进口注册证的,2000年4月开始在我国进口销售。

到目前为止,该药已在国内销售25万盒,患者使用后尚未发现特别严重的不良反应。

专业人士分析,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在中国销售的拜斯亭剂量小,为0.3毫克,而在美国销售的剂量较大,为0.8毫克。

二是中国医生在开处方时未将拜斯亭和吉非贝齐这两种药物合用。

(中国经营报)}

拜斯亭”风波的背后

    

  本报驻德国记者  江建国

    以100多年前在世界上首创“阿斯匹林”而著称的德国拜耳公司最近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狙击”。

由于医学界怀疑它生产的降胆固醇药物“拜斯亭”的副作用造成世界上几十起死亡案例,该公司于8月上旬被迫宣布从市场上撤回这种药物,其股票价值同时下跌。

日前,该公司又宣布将预定于今年9月26日在美国纽约股市上市的时间推迟到明年2月。

而与此同时,一批美国律师正在紧锣密鼓地鼓动曾服用过这种药物的患者在美国法庭上控告拜耳公司,索取巨额赔偿。

在仅仅存在怀疑、尚未被科学试验充分证明其副作用是某些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之时,索赔却先期提上法庭,这种不寻常的情况说明,这场风波另有来头。

    “拜斯亭”是拜耳公司发明的新产品。

1997年拜耳公司向市场推出“拜斯亭”后,患者中出现的肌肉损害情况受到严密观察,1998年和1999年德国药品研究所各记录到10例可疑情况,2000年记录到19例,今年到该药被收回为止记录到52例。

而在总计91名患者中有7例死亡,但其中只有3例被认为“有可能”是“拜斯亭”惹的祸。

在德国之外曾有上千名病人在服用这种药物之后怀疑它造成肌肉损害。

总共有52名患者的死亡被认为与“拜斯亭”有关,在美国有32例。

    美国在这起药物副作用事件中死亡人数突出的重要原因已基本查明,主要是同时服用降低甘油三脂的药物“吉非贝齐”的结果。

至于为什么“吉非贝齐”会加强“拜斯亭”的副作用则尚待查清。

    拜耳公司对“拜斯亭”的副作用并未隐瞒,当美国患者同时服用两种药物造成肌肉损害的病例公布之后,拜耳公司会同欧美各国的药品管理当局立即更改药品使用说明,而且向医生们书面通告两种药品合用的危险。

早在今年6月,拜耳公司就公布过有关的信息。

因此,美国律师起诉拜耳有意隐瞒其副作用,显然不是事实。

而拜耳公司推出“拜斯亭”也并非是轻率和仓促的决策,有2500名患者试用过这种药品,前后进行过50次研究;在药品上市之后,拜耳又进行过包括1.5万人的疗效观察。

    药品有副作用,甚而从市场上撤回的事情并不罕见,其实这本属于医药工业进步过程中不可完全避免的现象。

但美国这次却对拜耳公司表现出莫大的“兴趣”,扬言要掀起“全球性”的索赔运动,其真实原因在于要把拜耳公司从世界市场上排挤出去。

拜耳发明阿斯匹林之后,西方世界曾在上世纪初发生过所谓的“阿斯匹林大战”,争夺药品市场。

美国曾借两次世界大战的政局变动千方百计限制拜耳的影响。

著名的阿

    斯匹林的产权因此而落入美国斯特林公司之手。

在1986年之前,拜耳公司不准在美国市场上使用“拜耳”二字,直到1994年拜耳才在美国市场上收回它自1899年起生产的阿斯匹林的冠名权。

拜耳斥巨资先后把一系列著名的商标收购回来,终于在美国市场站住了脚,成为美国著名制药公司如辉瑞、美克等的强大竞争对手。

    近年来,美国屡次发生围剿拜耳的攻势,例如针对它研制的在全世界都非常成功的降血压药“尼非的平”,就曾有两名美国教授以“独立专家”身份撰文抨击它比其他类似药品更易引发心肌梗塞,云云。

而据美国医学杂志披露,这两个所谓“独立专家”都接受过辉瑞或美克的研究资金资助。

据报道,拜耳的美国竞争对手暗中给医药管理局和律师准备不利于拜耳的“黑材料”。

德国一位研究医药工业发展的教授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是一场针对拜耳公司的手段不光彩的战争。

    至于美国部分律师发动的所谓全球性索赔行动的动机就更让人疑团重重了。

全世界都知道,美国法庭判决的赔偿额高得出奇,而按照美国的司法惯例,律师的报酬可达到赔偿额的20%到30%。

同为药品副作用问题,由美国辉瑞公司研制的“伟哥”在上市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已造成983例死亡,其比例远远高于在全世界600万服用过“拜斯亭”的患者中的53例的可能与此有关的死亡。

但辉瑞不仅不收回这种药品,美国律师也无兴趣发动“全球性索赔”行动。

两种标准昭然若揭。

特别值得人们深思的一个“巧合”是,拜耳公司不仅在降胆固醇药方面是辉瑞的竞争对手,而且在“伟哥”类药品方面也是后者的对手。

拜耳在极端保密的情况下正在研制副作用远比“伟哥”小的“瓦德纳菲尔”。

然而,奇怪的是,尽管保密措施十分严密,这种新药的样品却在最近不翼而飞了。

    据《法兰克福汇报》援引德国美国商会负责人的话说,这场战争的真实背景在于,冷战结束后德国和美国的共同敌人不存在了,德美企业的经济竞争加剧了,德国和美国的关系在恶化。

以这个坐标去观察这场风波,人们会恍然大悟。

日前,拜耳公司表示,对它的控告是“站不住脚的”,拜耳决心全力自卫。

这场风波如何发展,值得人们关注。

拜斯亭在美国惹祸

    8月8日,以发明和生产阿司匹林而闻名的德国拜耳制药公司宣布,在全球收回市场上出售的降胆固醇药拜斯亭,原因是很多病人服用这种药物后,出现了严重的副作用,甚至出现生命危险。

消息传出,立即在全球范围引起震动。

8月9日,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提醒患者停止服用此药。

这是继PPA之后有关当局再次向人们敲响安全用药的警钟。

    拜斯亭,一种降胆固醇药品,何以突然间引起了中国人乃至世界的高度关注?

此事还要从拜斯亭在美国惹祸说起。

    有关资料显示,在美国,拜斯亭已导致多位服用者死亡。

    面对美国患者的死亡事件,拜耳公司解释说,美国患者在使用拜斯亭的同时,还使用了降低甘油三酯的药物吉非贝齐,这两种药物同时使用,可能导致横纹肌溶解不良反应,从而出现生命危险。

尽管在拜斯亭的使用说明书上明确禁止这两种药物合用,但还是有一些患者合用了这两种药物。

    什么是拜斯亭和横纹肌溶解不良反应呢?

    拜斯亭(Lipobay)是拜耳公司生产的一种降血脂、特别是降胆固醇的药品,药品名是西立伐他汀钠片,适用于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混合高脂血症、高胆固醇血症以及高甘油三酯血症。

吉非贝齐药物主要用于降血脂中的甘油三酯,如果患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指标均高,就有可能合用这两类药物。

    横纹肌溶解是一种罕见的潜在威胁生命的不良作用,临床发生概率在三万分之一以下,可伴发于所有常用的降脂药物。

首发症状为肌肉无力、疼痛,最严重的可能引起肾脏损害。

    中国尚未发现拜斯亭不良反应

    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介绍,8月8日,拜耳公司向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报告了有关情况,主动要求暂停拜斯亭在中国市场的销售。

8月9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复函同意拜耳公司作出的决定。

同一天,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通知,在国内暂停销售、使用拜斯亭,并要求各地药品监督管理局立即通知所辖地区药品经营部门、医疗机构暂停销售和使用拜斯亭。

    据了解,拜斯亭是拜耳公司在全球比较畅销的产品。

去年全球销售额达6.36亿欧元。

1997年以来,全世界80多个国家有超过600万患者使用此药。

拜斯亭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于1999年10月批准并获得进口注册证的,2000年4月开始在我国进口销售。

    拜斯亭从去年进入中国到现在,已在国内销售25万盒,患者使用后尚未发现特别严重的不良反应。

专业人士分析,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在中国销售的拜斯亭剂量小,为0.3毫克,而在美国销售的剂量较大,为0.8毫克。

二是中国医生在开处方时未将拜斯亭和吉非贝齐这两种药物合用。

    到8月10日,中国所有的医院和药店均已停止销售使用拜斯亭。

    相关工作有序进行

    记者了解到,拜斯亭在中国停止销售使用后,设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相关的善后工作正在有序地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