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洛克一个民族的缩影.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251113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0.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夏洛克一个民族的缩影.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夏洛克一个民族的缩影.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夏洛克一个民族的缩影.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夏洛克一个民族的缩影.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夏洛克一个民族的缩影.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夏洛克一个民族的缩影.docx

《夏洛克一个民族的缩影.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夏洛克一个民族的缩影.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夏洛克一个民族的缩影.docx

夏洛克一个民族的缩影

夏洛克——一个民族的缩影

我从不知道在这之前对《威尼斯商人》的评论,我觉得在夏洛克身上清晰地反映出整个犹太民族的性格特点:

孤傲,排他,机警,理性又充满智慧。

夏洛克,或者说犹太人长于商业,他们聚集某些社会一半以上的财富。

夏洛克也是如此。

对基督徒的侮辱,他可以针锋相对,可以一针见血地指出当时基督徒们的生活弊端,可以把他们对他的指责原封不动地奉回,他在法庭上的边界当真可以用“机警”来形容。

那些基督徒反倒显得无能起来。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夏洛克被作为一个反面人物,一直是贪婪、奸诈的象征,然而安东尼奥等人无休止的种族歧视难道就是正面做派吗?

《威尼斯商人》其实反映的是欧洲许多国家中,不同宗教、不同身份的两累人的矛盾象征,无论莎士比亚本意是否如此。

而在这冲突矛盾中,我们却更加看清了这个没有国家的民族的缩影。

夏洛克就是这个被迫害的民族的化身。

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冲突是一场绵延至今的战争。

宗教与信仰之间的互相敌对又造就了多少个夏洛克!

民族没有优劣之分,没有高下之别,区分人类的等次,就像区分猩猩和猴子谁更出色。

动物没有歧视的能力,但人类有,不知这是悲哀还是幸运。

《威尼斯商人》第一幕“法庭”一场是全剧的高潮。

剧中情节线索到这里会合,主要人物全部登场;矛盾冲突双方正面交锋,决定了胜负;全剧的两个主要人物——夏洛克和鲍西娅的形象以及全剧的主题思想在这一场都得到充分的表现。

这场戏以鲍西娅上场为转机,分前后两半,前半场主要是夏洛克的戏,后半场主要是鲍西娅的戏。

莎士比亚精心设计的这场戏,以其扣人心弦的情节,合情合理地展示了人物形象及矛盾冲突。

马克思和恩格斯曾赞扬过莎士比亚戏剧的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

从“法庭”一场来看,它写法庭审判,并没有曲折离奇的情节,但在莎士比亚的笔下,却把这场戏写的波澜起伏,引人入胜,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作者运用层层铺垫的手法,推波助澜,将矛盾的双方推向白热化,然后奇峰突起,使剧情急转直下。

这种大开打合、曲折有致的情节安排,显示了莎士比亚杰出的戏剧才能。

人的复活——《威尼斯商人》人物性格简析-安东尼奥篇(原创)

夏洛克——人物评析

夏洛克,一直以来被人们认为是十恶不赦的吝啬鬼,但在我看来这看法似乎不够全面。

我认为夏洛克只是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比起那些所谓的基督徒的行径,它更值得人们同情。

而从课文中,我也看出了他另外一些品质。

在强势面前,毫不退缩。

夏洛克可谓是孤军奋战。

但他的话语中听不出一丝畏惧,反而使句句直逼敌人。

“我的回答本来不是为了讨你的喜欢”、“哪一个人会恨他所不愿意杀死的东西”、“什么!

你愿意给毒蛇咬两次吗?

”不论这是他先前被羞辱的爆发,还是其他什么原因,我们都能看出他所表现出来的勇气。

这在一个向来深受压迫的人的身上是十分可贵的。

敏锐的洞察力。

夏洛克曾直接地指出那些基督徒买卖奴隶的丑恶行径。

让那公爵不禁语塞,而转换话题说要去请一位有学问的博士,可见此话的力度。

尊严。

他并不是一个没有自尊的下等人,面对财产被剥夺,他并没有屈膝求饶,而是让他们一同夺了他的性命。

他并不需要他们的宽恕,因为他坚持自己的路。

到如今,我们真的该为夏洛克正名。

  

沙翁的不朽正是源于他不朽的文学作品对世界文明以及文化发展的影响。

而他的文学作品最具代表性的部分无疑是他的所有戏剧作品,几乎他的每一部戏剧作品中都具有世界性的不朽的人物形象。

不管是喜剧还是悲剧,展放在世界艺术长廊的人物总是在每一代人的脑海中栩栩如生。

哈姆莱特、李尔王、麦克白、罗密欧、朱丽叶、奥赛罗、巴撒尼奥等等这一系列的人物几乎家喻户晓。

面对翰如烟海的文学作品,只有悉心地去领悟才能感受到它的伟大,才能发现它之所以能推动文明和文化向前发展的原因。

对于沙翁的作品,除了钦佩之外,也有一些自己对他的认识和看法,这可能与个人的主观情感和审美意识有关。

不管沙翁的哪一部戏剧,我都认为他都太过于激情澎湃,热情得好象有点过了头。

本来是一些真实的发自内心的感情的抒发,但情感四溢的语言的重叠总让我觉得这样的热情有些虚假。

也可能由于戏剧需要这样的激情的气氛吧,这是对沙翁戏剧作品的一个总体的认识。

下面就《威尼斯商人》对其作品作一个简单的分析,主要是对人物性格进行简单的剖析。

  

沙翁作为文艺复兴时期的先驱和代表,无疑在文艺界俨然成为革命的代表。

在一个呼唤与期待“注重人,关注人性”的时代,作为先驱,自然而然地会在他的文学作品中渗透他本人独特的思想,以及对世界、社会发展的观点和思考。

不仅仅只是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作为一个时代的旗手,在思想领域,无可厚非地超出常人一筹,毫不夸张地说就是在意识里面已经具有了一种对社会和历史的穿透的认识和分析。

我想,这才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及其本人不朽的根本原因。

  安东尼奥:

  中世纪是欧洲最沉寂的时期,也可以说是西欧人文及文化的死亡。

精神食粮除了教会的一整套教义及所谓的经书之外可以说一无所有,尽管有一些如骑士小说,市民小说等根本成不了当时文学发展的中坚力量。

在复苏时期,沙翁塑造的一系列人物形象直接冲击了当时的社会的普遍精神状态和意识,也就是代表教会统治的教会势力。

  当朋友巴撒尼奥为了一个心仪的女人向他请求帮助时,他发自肺腑的语言既不十分热烈,而平和又不失令人感动的魅力。

让人觉得这是一个真正的人在说话,在对自己的朋友说心里话。

甚至他会为朋友一个冲动的决定押上自己所有的财产,乃至是身家性命。

在语言上,他首先战胜了当时社会的那种相互恭维和吹嘘的虚假,他的行动更是证实了他的语言。

  请看他和巴萨尼奥之间的对话:

  巴萨尼奥:

安松尼奥,你是知道的,我为了维持体面的生活排场,入不敷出的花销,都快倾家荡产了……

 安东尼奥:

好巴萨尼奥,请你告诉我吧。

只要你的计划跟你向来的立身行事一样光明正大,那么我的钱囊可以让你任意娶用,我自己也可以供你驱使。

我愿意用我所有的力量,帮助你达到目的。

这样的话,只要还能称为“人”的人都会为之感动的。

没有虚假的煽情和造作的热情,这种真实的语言正是那个时代所缺少的。

当时的社会完全可以称之为是一个假面社会。

人们戴着各种面具在各种虚假虚荣的派对中光怪陆离,绅士、善人、牧师、伪贵族、阔少小姐等,这些人构成社会的主流群体,完全的一种赤裸的金钱关系令人原生的那种真实的天性早已经在各种面具的相互摩擦中泯灭。

而安东尼奥的话无非如一记响亮的耳光扇在一张张虚伪的面孔上,让他们惊惶、憎恨而无耐,诸如本剧中的“夏洛克先生”这类人。

当然,即使是在现今的社会里,也很少有人能作到这种纯粹的朋友,不为名利,只为朋友之间的感情。

这一点恰好和沙翁对历史和社会的穿透的认识是相吻合的,也说明早在十四世纪沙翁就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

 安东尼奥向别人借款或者别人向他借款都是从来不收利息的,现实生活中有这样的人存在,但象他那样完全出于一个人的真实的倒没有几个。

“魔鬼也会引证《圣经》来替自己辩护吧。

一个指着神圣的名字作证的恶人,就象一个脸带笑容的奸徒,又好象一只外观美好中心腐烂的苹果。

唉,奸伪的表面是多么动人。

”他清楚地认识到夏洛克的为人,而且也知道夏洛克正因为嫌他向别人借款不收利息而时刻饲机打击他。

但他还是决定向夏洛克借钱,无怨无悔地和夏洛克这样的奸诈小人签下生死契,只为帮助自己的朋友,毫无功利之心。

在安东尼奥身上体现的这些优秀的品质正是当时社会所缺少的,人与人之间没有真正的性情交流,只存在相互的吹捧和诋毁。

  安东尼奥:

我是羊群里头不中用的病羊,死是我的应分,最软弱的果子最先落到地上,……我的墓志铭除了你之外,是没有人能写得好的。

这是他在法庭上对朋友巴萨尼奥说的一段话,似乎是对命运的一种屈服,对朋友除了爱和帮助,没有任何怨言,哪怕是面对死亡,也是如此地坦然。

夏洛克只为了报复安东尼奥的人格,以及安东尼奥对他的瞧不起,即便是十倍的还款他仍然不要,就是要看到安东尼奥在他的面前死去他才甘心。

夏洛克的身上体现了当时社会人与之间的冷漠与无情,而安东尼奥对这份契约所造成的结果的坦然,也使得当时社会缺失的真正的人所具备的人生态度以及对待死亡的态度和精神跃然于纸上,让人为之感动。

这与当时文艺复兴的主流“关注人性”是相吻合的。

安东尼奥:

要是殿下和堂上愿意从宽发落,免予没收他的财产的一般,我就十分满足了。

只要他能够让我接管他的另一半财产,等他死后,把它交给最近和他女儿私奔的那位绅士。

在法庭把夏洛克的一半财产判给他的时候,他作出了这样的选择,首先想到的是朋友罗兰佐。

这与当时社会中人们人们凡事只为自己考虑的风气又大相径庭。

等等诸如此类的“人”的特点在他的身上反映出来,无疑他就是文艺复兴时期一个真正“复活的人”。

 是人都是有缺点的,安东尼奥也一样。

也可能是时代的局限性,为了塑造过于完美的人物形象,反而暴露出了人物的不足。

如安东尼奥对上帝的崇拜和信仰,最后他让夏洛克改信基督教以及他只为朋友一个卤莽的决定不惜押上自己的身家性命等,总让人隐隐地觉得有些缺憾和美中不足,这也可能就是沙翁的伟大之处吧。

 

《威尼斯商人》中的人物赏析

《威尼斯商人》取材于民间故事和古典作品,其故事情节是:

威尼斯的穷绅士巴萨尼奥向贝尔蒙的富家姑娘鲍西娅求婚,缺乏钱财。

他的好朋友安东尼奥是一个商人,为了帮助他,向狠毒的高利贷者夏洛克借了三千块钱。

夏洛克因与安东尼奥有宿怨,迫使他定了一个借约,如果不能在规定的日期和地点还钱,就要在欠债人的胸前割下一磅肉。

巴萨尼奥在安东尼奥的帮助下,求婚顺利成功。

可是安东尼奥因为商船触礁而破产,到期还不起夏洛克的钱。

夏洛克则坚持履行契约,要借法律条文图谋报复。

幸亏鲍西娅女扮男装,以律师身份出现在法庭上,机智地使夏洛克败诉,剥夺了他的财产。

剧中有三条情节线索交错发展:

一条是安东尼奥和夏洛克围绕着一磅肉的诉讼而发生的冲突,一条是巴萨尼奥和鲍西娅的爱情故事,还有一条是夏洛克的女儿杰西卡和安东尼奥友人罗兰佐之间相爱私奔的故事穿插其间。

安东尼奥和夏洛克

安东尼奥和夏洛克的矛盾是全剧的主要冲突。

他们一个是商业资本家,一个是高利贷者。

他们之间的矛盾虽有种族、宗教方面的因素,但根本的却是经济上的利益冲突。

这一戏剧冲突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即资本主义早期发展阶段商业资本与高利贷资本之间的矛盾。

莎士比亚以高超的艺术构思,将几条线索有机地交织在一起,多侧面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实际。

他以极富戏剧性的情节,推动了矛盾冲突的展开。

夏洛克和鲍西娅

《威尼斯商人》第一幕“法庭”一场是全剧的高潮。

剧中情节线索到这里会合,主要人物全部登场;矛盾冲突双方正面交锋,决定了胜负;全剧的两个主要人物——夏洛克和鲍西娅的形象以及全剧的主题思想在这一场都得到充分的表现。

这场戏以鲍西娅上场为转机,分前后两半,前半场主要是夏洛克的戏,后半场主要是鲍西娅的戏。

莎士比亚精心设计的这场戏,以其扣人心弦的情节,合情合理地展示了人物形象及矛盾冲突。

马克思和恩格斯曾赞扬过莎士比亚戏剧的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

从“法庭”一场来看,它写法庭审判,并没有曲折离奇的情节,但在莎士比亚的笔下,却把这场戏写的波澜起伏,引人入胜,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作者运用层层铺垫的手法,推波助澜,将矛盾的双方推向白热化,然后奇峰突起,使剧情急转直下。

这种大开打合、曲折有致的情节安排,显示了莎士比亚杰出的戏剧才能。

夏洛克、公爵、巴萨尼奥、葛莱西安诺

这场戏围绕着要不要“照约执行处罚”展开戏剧冲突。

夏洛克上场之前,威尼斯公爵与安东尼奥的对话告诉我们,安东尼奥被捕入狱以后,公爵曾一再劝告夏洛克作一些让步,可是夏洛克顽固坚持,公爵对这个“不懂得怜悯、没有一丝慈悲心的不近人情的恶汉”毫无办法,不得不让他们当庭质对。

这一段简短的开场承前启后,交代了场景,烘托了审判前的紧张气氛。

夏洛克一上场,公爵、巴萨尼奥、葛莱西安诺相继与他展开辩论,要求他放弃处罚,但都遭到拒绝。

公爵劝他慈悲为怀,夏洛克坚持“照约执行处罚”,其原因在于他“对于安东尼奥抱着久积的仇恨和深刻的反感”,“所以才会向他进行一场对于我自己并没有好处的诉讼”。

在夏洛克看来,只要有钱,自己喜欢怎样就可以怎样,谁也管不了。

巴萨尼奥许以两倍的金钱替安东尼奥还债,夏洛克不为所动。

他以富有论辩性的语言,死死抓住资产者有利的威尼斯法令,当众宣言:

“我向他要求的这一磅肉,是我出了很大的代价买来的;它是属于我的,我一定要把它拿到手里。

您要是拒绝了我,那么你们的法律见鬼吧!

威尼斯的法令等于一纸空文。

”葛莱西安诺怒言斥骂,他反唇相讥,冷嘲热讽,刻薄挖苦,而且当场磨刀准备动手“从那破产的家伙身上割下那磅肉来”。

公爵、巴萨尼奥、葛莱西安诺三人从劝到骂,态度一个比一个严厉,夏洛克的反驳也越来越厉害,显然占了上风。

巧妙的铺垫手法使剧情有层次地推进到高潮。

就在戏剧冲突发展到不可开交的关口,鲍西娅以律师身份出场了,剧情有了转折。

她登场后并不直接宣判,还是委婉地劝导。

但她一再宣布坚持依法审理,这无疑于鼓励夏洛克坚持处罚。

夏洛克再一次抛去道义,放弃大量赔款,也就是断绝了自己的一切退路。

最后,鲍西娅又劝他从起码的人道出发,在割肉时请一位外科医生,以免安东尼奥丧命。

夏洛克的目的就是要致安东尼奥于死地,而且等于当众表示自己要杀人,这就为鲍西娅判他有意谋害威尼斯公民的罪名提供了依据。

鲍西娅以请君入瓮的方法让夏洛克自己钻进死胡同。

鲍西娅的上场,对矛盾冲突的剧烈变化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从表面上看,鲍西娅似乎是处处为夏洛克打算,而实际上把夏洛克一步步地避向绝路。

剧情发展到鲍西娅宣判,急转直下。

鲍西娅接过夏洛克坚持的“照约处罚”判决只许割肉,不准流血,只准割一磅肉,不准多一点也不准少一点,即使是一丝一毫,也要诉讼者抵命。

夏洛克惊愕之余要求撤回原诉,但鲍西娅依据法律,剥夺夏洛克全部财产,将其一半充公,将另一半判归受害一方。

鲍西娅执法如山,夏洛克只好节节败退,彻底败诉。

被剥夺了财产又嗜钱如命的夏洛克,绝望地嚎叫:

“不,把我的生命连着财产一起拿了去吧,我不要你们的宽恕。

你们拿掉了支撑房子的柱子,就是拆了我的房子;你们夺去了我的养家活命的根本,就是活活要了我的命。

鲍西娅安东尼奥

鲍西娅的一场戏,是神来之笔。

她持着久负盛名的培拉里奥博士的一封推荐信,获得了公爵的信任。

鲍西娅走上法庭,在要不要“照约执行处罚”问题上,事情似乎完全按夏洛克的意向发展。

夏洛克兴高采烈,得意忘形,百般奉承,誉之为“但尼尔”。

众人陷入绝望,安东尼奥向朋友告别。

就在这时,奇迹出现,剧情急转直下。

鲍西娅的“照约执行”竟使夏洛克陷入绝境,恶人终于受到了惩罚。

在这场紧张激烈的戏剧冲突中,作者善于通过行动和语言来刻画人物形象,塑造个性鲜明的典型人物形象。

围绕一磅肉的诉讼,每个人都投入这一纠葛,都用自己的行动和语言参加斗争,从而表现出自己的个性。

夏洛克的贪婪和残忍,鲍西娅的聪敏和机智,安东尼奥的狭义精神,都写的栩栩如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即使是次要人物,个性也很鲜明,如稳重慈祥的公爵、暴躁易怒的葛莱西安诺,也写的很生动。

在这场戏中,夏洛克给人的印象最深。

这个老财迷,生命的中心就是钱。

他行动审慎,对人谦卑。

然而在法庭上,他凶相毕露,杀气腾腾,谁劝说也不行,寸不不让,金钱也不能打动他的心。

因为他心中有数,消灭了安东尼奥,他就能赚大钱了。

他的残忍和固执是他惟利是图本质的一种表现。

这种描写,揭露出资产者性格的最重要的特征。

鲍西娅、安东尼奥一组人物是作者极力歌颂的人物。

他们情深意厚,纯洁无私,为朋友勇于自我牺牲。

特别是鲍西娅,才智非凡,见义勇为,在一群贵族男子束手无策的情况下,略施小计,便巧妙地击败了夏洛克。

这一组人物,与夏洛克形成对照,寄托了莎士比亚人文主义的理想,鞭挞了资产阶级拜金狂的残暴和贪婪,这正是作品主题所在。

但作品中对商业资产家安东尼奥的美化,正反映出莎士比亚资产阶级立场和人文主义的阶级实质。

法庭审判一场,在激烈争辩中表现出作品语言的丰富多彩和生动形象,符合每个人物的身份和性格。

夏洛克的语言十分丰富,他一张嘴对付几个人,语言很有论辩性,又讲究严密的推理,有时用反语加强语气,有时又用冷嘲热讽迫使对方无言以对。

他词锋逼人,表现出老于世故,心肠歹毒,一旦上手,便置人于死地的那种洋洋自得的心理。

比喻句的大量运用,增强了词语的华丽色彩和生动性。

例如巴萨尼奥对夏洛克说:

“初次的冒犯,不应该引为仇恨。

”夏洛克不正面回答,而只是说:

“什么!

你愿意给毒蛇咬两次吗?

”用这个比喻出他对安东尼奥的仇恨和杀死安东尼奥的决心。

安东尼奥用一连串的比喻说明他对夏洛克的认识,葛莱西安诺用一连串比喻表明了他对夏洛克的憎恶。

剧中各种人物的丰富生动的语言,显示了莎士比亚驾驭语言的高超能力。

“法庭”一场戏,是莎士比亚戏剧艺术特点的集中体现。

透过这个精彩的片段,我们可以窥视莎士比亚戏剧艺术世界无比壮观的动人景象。

 

(一) 

   《威尼斯商人》大约创作于1596年。

这一剧本流传下来的最早版本,是1600年出版的所谓“第一四开本”,标题是:

“威尼斯商人之杰出的历史。

内有犹太人夏洛克对待上述商人极端残酷、要割彼一整磅肉,以及通过三个匣子择婚赢得鲍西娅”。

1623年出版的《莎士比亚喜剧集》(即著名的“第一对叠本”)里的《威尼斯商人》就是根据“第一四开本”重印的。

   剧本的情节大致是:

威尼斯商人巴萨尼奥家道中落,生活拮据,为了向当地一富家嗣女鲍西娅求婚,急需钱用,乃向其好友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借款。

安的全部金钱都用在海外经商上,一时无力相助,遂以自己名义代为向高利贷者犹太人夏洛克借款,立约三月为期,到期不还,则由夏洛克在安东奥身上割一磅肉。

鲍西娅的择婿方式是由其父在临终前在遗嘱中规定了的,即:

室内放置金、银、铅匣子各一,其中一匣内有鲍西娅的肖像,任何求婚者凡说出此匣者,即为鲍西娅之夫。

结果,巴萨尼奥在几个求婚者中为唯一选了铅匣的,内有鲍西娅之小照,便与之结婚,同时他的友人葛来西安诺也与鲍西娅的侍女尼莉莎结婚。

不久,消息传来,说安东尼奥全部商船在海上沉没,三月期到,安无力还债,夏洛克乃诉诸法庭,要求割肉。

法庭由威尼斯公爵主审,鲍西娅女扮男装,化装为一个年轻的法学博士,代表名律师培拉里奥出庭,指出夏洛克可以割一磅肉,但割时不许流血,不许多割或少割,如有差错,夏洛克罪责难逃。

这样,夏便彻底败诉,由公爵宣布其财产一半充公,另一半给安东尼奥。

安说只要夏答应改信基督教并在夏死后将财产给其女儿杰西卡和女婿罗兰佐,便可以放弃判给自己的那一半财产,夏洛克不得已同意。

此时,化装为律师及男仆的鲍西娅和尼莉莎要求巴萨尼奥和葛莱西安诺分别将各人妻子赠给他们的指环赠给鲍、葛二人,鲍、葛二人经过思想斗争勉强同意了。

回家后,两个妻子坚持要各自丈夫拿出指环。

最后,她们才说出自己女扮男装之经过。

指环矛盾漠然冰释,这时又传来安东尼奥商船平安归来的消息,剧本在欢乐中结束。

 《威尼斯商人》一剧有三个平行交错的故事线索:

一是安东尼奥与夏洛克签订“一磅肉”的契约关系;二是鲍西娅与巴萨尼奥之爱情关系,以及与此相关联的尼莉莎与葛莱西安诺间的爱情关系;三是杰西亚与罗兰佐二人间的爱情故事。

这三个情节都非莎士比亚的创造,而是根据前人旧作改写的。

(1)“一磅肉”契约故事出自中世纪民间传说,到莎士比亚时已有几种不同的故事版本,其中诗歌散文体都有。

这些作品里,情节和《威尼斯商人》最接近的,是意大利人吉奥万尼的《蠢人》(约写于1378年,1558年出版)。

《蠢人》写了一个名叫吉那亚多的青年人向贝尔蒙特郡公主求爱的经过。

故事里有犹太人高利贷者索取一磅肉、郡主化装为法学博士在法庭断案以及指环等情节。

(2)通过三个匣子来择婚的情节,原出自中世纪的东方故事,传至欧洲后好几个国家均有译本,其中与《威尼斯商人》最相似者为中世纪一本拉丁文《古罗马帝国英雄史诗》。

以上“一磅肉”契约和择婚这两个互不相关的故事,在莎士比亚时代已有人把它们串在一起编成《犹太人》剧本,可惜此剧本后已失传。

(3)杰西亚与罗兰佐私奔的故事也是过去早有了的,中世纪意大利人马苏乔编写的诗体故事中有类似情节。

《威尼斯商人》一剧的情节来源大致如此。

另外,莎士比亚在创作此剧前,肯定还看过他的同时代人马洛所写的著名悲剧《马尔他的犹太人》(1592年在伦敦第一次上演),此剧中犹太人巴布拉斯父女的情节与《威尼斯商人》有相似处,但莎剧无论是在思想内容或人物形象刻画上都远比马洛的剧本深刻得多。

对于《威尼斯商人》一剧的主题,历来有不同看法。

三百多年来,研究莎剧的论著汗牛充栋,对这一剧本的主题是什么,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制造了不少迷雾。

有人说剧本主要是写爱情的,认为莎士比亚通过三对情人间的爱情纠葛表现了爱的坚贞;持此态度者根本否定夏洛克与安东尼奥矛盾冲突在剧本中之重要性,认为夏洛克在剧本里“只是一个渺不足道的次要人物,理由是:

他在全剧五幕二十场中一共只出现在五场中,而且在第四幕“法庭”之后即完全消失。

另一种说法影响更大,认为此剧的主题是歌颂安东尼奥与巴萨里奥间崇高的友谊。

安东尼奥为朋友不惜牺牲自己一切。

还有人说此剧是“排犹”的。

本世纪三四十年代德国法西斯一些“学者”甚至以这一剧本来为希特勒的迫害犹太民族寻找“论剧”。

究竟这一出戏的主题是什么?

诚然,《威尼斯商人》一剧确实也表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所津津乐道的坚贞的爱情与纯洁的友谊,但在剧本里这些仍然只占次要地位。

属于次要矛盾。

全剧的基本矛盾毫无疑问是安东尼奥和夏洛克间你死我活的斗争。

在许多种矛盾冲突中,这一矛盾是主导的。

其余诸矛盾是从属的。

这一矛盾不解决,剧本里三对情人的幸福生活便没有保障,安东尼奥的生命没有保障,巴萨里奥的内心歉疚之情便不能平息。

这一矛盾不解决,人文主义者心目中的“正义”便得不到申张,也正因为如此,这一矛盾在第四幕以夏洛克的彻底败诉解决后,剩下来的“指环插曲”矛盾便很容易解决,整个第五场只一场就结束了全剧。

至于《威尼斯商人》是所谓“排犹”作品一说,根本就不值一驳。

从莎士比亚的所有作品来看,我们没有发现他有“排犹”思想;从《威尼斯商人》这一剧作来看,莎士比亚之所以谴责夏洛克,并非因为它是一个犹太人,而是因为他是一个高利贷者。

这个问题,我们在下面(本文第四部分)还要谈到。

莎士比亚笔下安东尼奥与夏洛克的矛盾,从本质来看,事实上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本与高利贷资本的矛盾,要理解这一矛盾的性质,研究一下当时英国社会的历史是必要的。

15世纪时,红白玫瑰战争(1453—1486)消灭了英国旧式贵族后,新兴资产阶级迅速成长。

莎士比亚所生长的伊丽莎白王朝(1558-1608)时期,特别是在1588年一战击溃了西班牙“无敌舰队”以后,英国已成为当时的海上霸主,商业资本极大膨胀,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扩张和掠夺。

在伊丽莎白女王的特许下,英国成立了许多专利公司,例如莫斯科公司专管对俄贸易,东陆公司专管波罗的海诸国贸易,土耳其公司专管近东贸易,非洲公司专管黑奴买卖。

英国的海外贸易,仅以棉布出口一项为例,在莎士比亚出生那年(1564)出口值为90万磅,而到了16世纪末即猛增至150万磅。

(2)商业资本发展之迅速可知。

莎士比亚许多剧本里所描写的一系列海上航行、狂风巨浪,海面战斗、沉船事件、海盗及水手等,以及《威尼斯商人》里谈到的安东尼奥那些扯着满帆在海上簸荡的大船,就是对当时英国商业资本在世界各地“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3)的真实写照。

和商业资本一样,高利贷资本是中世纪留下来的一种资本形式。

但是,它又与商业资本不同,是一种更为古老的、旧式的剥削方式。

随着16世纪时英国国内工商业和海外贸易的发展,高利贷资本也同时恶性膨胀。

16世纪90年代时伦敦出版了大量有关高利贷的文件资料,在在说明高利贷资本发展之迅速和高利贷盘剥之严重。

商业资本家有时周转不灵,需要借债,便不能不求助于高利贷资本家,并与之发生矛盾。

商业资本家痛恨高利贷者的重利盘剥,认为后者的存在是对他们自己经商活动的严重威胁;而另一方面,高利贷者对商业资本家同样不满,因为他们在放债中到处都遇到商业资本家的竞争与阻挠。

莎士比亚从人文主义者的立场出发,在作品中严厉谴责了高利贷吸血鬼夏洛克;同时,他又把商业资本家安东尼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