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三行书《寒食帖》详解附释文.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247451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下第三行书《寒食帖》详解附释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天下第三行书《寒食帖》详解附释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天下第三行书《寒食帖》详解附释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天下第三行书《寒食帖》详解附释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天下第三行书《寒食帖》详解附释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下第三行书《寒食帖》详解附释文.docx

《天下第三行书《寒食帖》详解附释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下第三行书《寒食帖》详解附释文.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天下第三行书《寒食帖》详解附释文.docx

天下第三行书《寒食帖》详解附释文

天下第三行书《寒食帖》(详解附释文)

《行书·黄州寒食诗帖·墨》{宋}苏轼《寒食帖》又名《黄州寒食诗帖》或《黄州寒食帖》。

苏轼撰诗并书,墨迹素笺本,横34.2厘米,纵18.9厘米,行书十七行,129字,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此帖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

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

诗写得苍凉多情,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

此诗的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出的。

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

《寒食诗帖》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也是苏轼书法作品中的上乘。

正如黄庭坚在此诗后所跋:

“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

释文

(1):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

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

闇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

何殊病少年,病起须已白。

自从我来到黄州,已经度过三次寒食节了。

每年都惋惜着春天残落,却无奈春光离去并不需要人的悼惜。

今年的春雨绵绵不绝,接连两个月如同秋天萧瑟的春寒,天气令人郁闷。

在愁卧中听说海棠花谢了,雨后凋落的花瓣在污泥上显得残红狼藉。

美丽的花经过雨水摧残凋谢,就像是被有力者在半夜背负而去,叫人无力可施。

这和患病的少年,病后起来头发已经衰白又有何异呢?

译文

(2):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

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

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

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

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

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春天江水高涨将要浸入门内,雨势袭来没有停止的迹象,小屋子像一叶渔舟,飘流在苍茫烟水中厨房里空荡荡的,只好煮些蔬菜,在破灶里用湿芦苇烧着,本来不知道今天是什么时候,看见乌鸦衔着纸钱,才想到今天是寒食节。

想回去报效朝廷,无奈国君门深九重,可望而不可及;想回故乡,但是祖坟却远隔万里,本来也想学阮籍作途穷之哭,但心却如死灰不能复燃。

印鉴:

【1】天府珍藏、御賞、神品、乾隆宸翰、乾隆澄心等數枚。

清高宗,弘曆(1711-1799),清世宗四子,文治武功,為清諸帝之最。

清高宗亦熱愛鑑賞書畫,曾將宮中收藏編為《秘殿珠林》《石渠寶笈》初編、續編數巨冊。

在位六十年,廟號高宗,年號乾隆。

【2】雪艇图书、雪艇、雪艇王世杰氏为艺林守之、东湖长、艺苑遗珍等数枚。

王世杰(1891-1981),号雪艇,湖北省崇阳人。

留学英、法,巴黎大学法学博士。

曾任北京大学宪法学教授,与胡适等创办《现代评论》周刊。

曾任教育部部长、武汉大学校长、外交部长、中央研究院院长。

著有《比较宪法》【3】天历之宝。

元文宗,图帖睦尔(1304-1332),于泰定帝死后,由燕铁木儿等迎立于大都,改元天曆。

曾命翰林国史院与奎章阁学士纂修《经世大典》,雅好收藏书画。

尊信帝师,免僧寺田租。

至顺三年病卒。

【4】楞伽、成德、成子容若、楞伽山人、容若书画等数枚。

纳兰成德,成德(1655-1685),满洲正黄旗人,明珠子。

初名成德,字容若,故世多称为成容若,又号楞伽山人。

康熙十五年进士,官侍卫。

精鑑藏,善书能诗,尤工词。

著有《饮水侧帽词》、《通志堂集》等。

【5】容斋清玩、容斋。

洪迈(1123-1202),鄱阳人,字景庐,号容斋。

兄弟三人,适、遵、迈。

曾使金。

官敷文阁待制,端明殿学士。

有《容斋随笔》。

【6】沉受蕃印、沉受(蕃印)。

沉受蕃【7】金章世系景行维贤、小如菴墨缘、景行维贤、景贤鉴藏、虞轩等数枚。

完颜景贤,字享父,号朴孙。

十九世纪著名收藏家,著《三虞堂书画目》。

【8】北平孙氏。

孙承泽(1592-1676),益都人,世隶上林苑籍,故亦称大兴人。

字耳北,号北海,又号退谷。

明崇祯四年进士,官给事中,入清仕至吏部侍郎。

收藏甚富,有《庚子销夏记》、《尚书集解》等。

【9】埋轮之后、懿文堂图书。

张縯,字季长,南宋隆兴元年(1173)进士,淳熙九年为夔州漕运使,官至大理少卿。

【10】嘉庆御览之宝。

清仁宗,顒琰(1760-1820),清高宗第十五子,嗣为帝,在位二十五年。

谥睿,庙号仁宗,年号嘉庆。

【11】韩世能。

韩世能(1528-1598),长洲人,字存良。

隆庆进士,官至礼部左侍郎。

恬于荣利,奉使朝鲜,册封楚藩,餽遗一无所受,尝自言无一事无一语不实,而亦不务矫抗以博誉。

有《云东诗草》。

【12】张氏珍玩、北燕张氏珍藏。

张金界奴,元时人,时代与家世均无可考,惟知其以所收藏上进帝室,皆属精品,上多钤「张氏收藏」「北燕张氏家藏」二印。

【13】念慈之印。

费念慈(1855-1905),清江苏武进人,字屺怀,号西蠡,晚署艺风老人。

光绪十五年进士。

官编修,被核归。

博涉多通,工书法,精鋻赏,兼善山水,具金石气。

有《归牧集》。

【14】寒木堂、龙髯、颜世清印。

颜世清(1873-1929),字韵伯,号瓢叟。

足跛,人称颜跛子,广东连平人,寄居北京。

锺骥子。

聪颖过人。

在政界多年,提倡文化最力。

善鉴赏,收藏之富为北京之最。

作山水、花卉,以古拙胜,毫无近习。

【15】菊池晋印、惺堂。

菊池晋二(1867-?

),号惺堂。

为大桥讷庵孙,陶庵子,日本银行界名人。

好古力学,私淑阳明,工诗,善刻印,尤喜收藏,东都罕有其匹。

【16】内藤虎印、湖南、虎、炳卿。

内藤湖南(1866-1934),本名为虎次郎,字炳卿,别号忆人居主、湖南鸥侣、彫虫生闷闷先生。

为日本中国学、东洋史学创始人之一。

其研究领域博大,涉及中国上古、中古、近世史,通论中国文化史、史学史、美术史等。

有《内藤湖南全集》。

【17】振玉印信、永丰乡人。

罗振玉(1866-1940),浙江上虞人,号雷堂,字叔言。

清末奉召入京为官。

辛亥革命后逃亡日本,曾参预满洲国活动。

为著作等身之文史学者、书法家、鉴赏家,最早研究甲骨文的学者。

编著有《殷墟书契》等。

【18】郭彝民印。

郭枻,字彝民,民国三十三年任国民政府委员,拟〈收复台湾意见书〉。

题跋

(1):

东坡书。

豪宕秀逸。

为颜杨以后一人。

此卷乃谪黄州日所书。

后有山谷跋。

倾倒已极。

所谓无意于佳乃佳者。

坡论书诗云。

苟能通其意。

常谓不学可。

又云。

读书万卷始通神。

若区区于点画波磔间。

求之则失之远矣。

乾隆戊辰(1748)清和月上澣八日御识。

清高宗,弘曆(1711-1799),清世宗四子,庙号高宗,年号乾隆。

题跋

(2):

东坡此诗似李太白。

犹恐太白有未到处。

此书兼颜鲁公。

杨少师。

李西台笔意。

试使东坡复为之。

未必及此。

它日东坡或见此书。

应笑我于无佛处称尊也。

黄庭坚(1045-1105),洪州分宁人,字鲁直,号山谷、山谷道人、涪翁。

题跋(3):

余生平见东坡先生真蹟。

不下三十馀卷。

必以此为甲观。

已摹刻戏鸿堂帖中。

董其昌观并题。

董其昌(1555-1636),华亭人,字玄宰,号思白,别号香光、思翁。

题跋(4):

东坡老仙三诗。

先世旧所藏。

伯祖永安大夫尝谒山谷于眉之青神。

有携行书帖。

山谷接跋其后。

此诗其一也。

老仙文高笔妙。

粲若霄汉云霞之丽。

山谷又发扬蹈厉之。

可为绝代之珍矣。

昔曾大父礼院官中秘书。

与李常公择为僚。

山谷母夫人。

公择女弟也。

山谷与永安帖自言。

识先礼院于公择舅坐上。

由是与永安游好。

有先礼院所藏昭陵御飞白记及曾叔祖卢山府君志。

名皆列山谷集。

惟诸跋世不尽见。

此跋尤恢奇。

因详著卷后。

永安为河南属邑。

伯祖尝为之宰云。

三晋张縯季长甫。

懿文堂。

张縯,字季长,南宋隆兴元年(1173)进士。

题跋(5):

东坡先生此帖。

曾罹咸丰八(点去)年。

英法联军焚燬圆明园之厄。

尔后。

元入日本。

后遇东京空前震火之劫。

详见卷后颜世清。

内藤虎两跋。

二次世界战争期间。

东京都区大半为我盟邦空军所毁。

此帖依然无恙。

战事甫结。

予嘱友人踪购得之。

乃购回中土。

并记于此。

后之人当必益加珍护也。

十。

民国纪元四十八年元旦王世杰识于台北。

王世杰(1891-1981),号雪艇,湖北省崇阳人。

题跋(6):

苏东坡黄州寒食诗。

引首乾隆帝行书。

雪堂馀韵四字。

用仿澄心堂纸致佳者。

东坡诗黄山谷跋并无名款。

山谷跋后。

又有董玄宰跋语。

张青父清河书画舫云。

东坡草书寒食诗。

当属最胜。

卞令之书画彙考亦已著录。

阮芸台石渠随笔云。

苏轼黄州寒食诗墨蹟。

卷后有黄鲁直跋。

为世鸿宝。

戏鸿堂所刻止苏诗黄跋。

其后张縯一跋,人未之见其跋云云。

彭大司空云。

縯跋所谓永安。

庭坚为作仁宗皇帝御书记者也。

庐山府君乃公裕弟。

公邵官通直郎。

知庐山县。

张氏世为蜀州江原人。

云。

出留侯之裔。

故以三晋署望也。

虎按。

卷中埋轮之后印。

实系张氏所钤。

又有天历之宝及孙退谷内藤湖南(1866-1934),本名为虎次郎,字炳卿。

予于丁巳(1917)冬尝观此卷于燕京书画展览会。

时为完颜朴孙所藏。

震灾以后。

惺堂寄收予斋中半岁馀。

昕夕把玩。

益歎观止。

乃磨乾隆御墨。

用心太平室纯狼毫作此跋。

愧不能若东坡。

此卷用鸡毫弱翰而挥洒自在耳。

虎又书。

题跋(7):

东坡寒食帖山谷跋尾。

历元明清。

叠经著录。

咸推为苏书第一。

乾隆间归内府。

曾刻入三希堂帖。

咸丰庚申之变。

圆名园焚。

此卷劫馀。

流落人间。

帖有烧痕印。

其时也。

嗣为吾乡冯展云所得...颜世清(1873-1929),字韵伯,号瓢叟。

题跋(8):

先师张文襄公嗜东坡书。

光绪壬寅(1902)公建节武昌。

客有持此卷请谒。

公赏玩不置。

谓平生所(点记)苏书墨迹。

以此卷及内府藏桤木诗为第一。

客喜甚。

言将奉献真。

微露请求意。

公曰。

时已仲春。

貂裘适可付质库。

若以价相让。

当留之。

否则不敢受也。

客大失望。

因求公题识。

时方向夕公乃张宴。

邀端忠敏。

梁文忠。

马季立孝廉与予同赏之。

且语众曰。

如此剧迹。

不可不一见。

明日。

物主人将此北归矣。

时物主方在坐。

喻公意乃然。

请曰。

若许加题。

当迟行程一二日。

公曰。

山谷老人谓此书兼鲁公少师李西台之长。

某意则得法于北海与鲁公。

然前人所言。

乌可...罗振玉(1866-1940),浙江上虞人,号雷堂,字叔言。

题跋(9):

苏文忠寒食帖。

由颜韵伯以金六万元售于菊池惺堂。

已见内藤跋于龙眠潇湘图。

系团匪乱流入日本。

书估菊池。

亲属某以六千元收得。

以六万元转售于菊池。

价差甚钜。

书估菊池俱大非之。

几至兴讼。

事在菊池购苏帖之前。

前跋误载此段。

今再志。

以之存其真。

郭彝民又记郭枻,字彝民,民国三十三年任国民政府委员。

天下第三行书:

诗中阴霾的意象如小屋、空庖、乌衔纸、坟墓……渲染出一种沉郁、凄怆的意境。

表达出了作者时运不济谪居黄州的灰暗烦闷的心境。

从文中“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可以想见他窘迫的生活。

这两首诗放在苏轼三千多首诗词中,并非是其上乘之作。

而当作者换用另一种艺术形式——书法表达出来的时候,那淋漓多姿、意蕴丰厚的书法意象酿造出来的悲凉意境,遂使《黄州寒食诗帖》成为千古名作。

品其诗,苍劲沉郁,饱含着生活凄苦,心境悲凉的感伤,富有强烈的感染力;论其书,笔酣墨饱,神充气足,恣肆跌宕,飞扬飘洒,巧妙地将诗情、画意、书境三者融为一体,毕现苏轼“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自出新意,不践古人”的精髓。

诗稿诞生后,几经周转,传到了河南永安县令张浩之手。

由于张浩与“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相熟识,元符三年(1100年)七月,张浩携诗稿到四川眉州青神县谒见黄庭坚。

黄庭坚一见诗稿,十分倾倒,又思及当时远谪海南的师友,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被谪贬在惠州的苏轼责授琼州别驾。

激动之情难以自禁,于是欣然命笔,题跋于诗稿。

黄庭坚论语精当,书法妙绝,气酣而笔健,叹为观止,与苏诗苏字并列可谓珠联璧合。

历代鉴赏家均对《寒食帖》推崇备至,称道这是一篇旷世神品。

南宋初年,张浩的侄孙张演在诗稿后另纸题跋中说:

“老仙(指苏轼)文笔高妙,灿若霄汉、云霞之丽,山谷(指黄庭坚)又发扬蹈历之,可谓绝代之珍矣”。

自此,《黄州寒食二首》诗稿被称之为“帖”。

明代大书画家董其昌则在帖后题曰:

“余生平见东坡先生真迹不下三十余卷,必以此为甲观”。

清代将《寒食帖》收回内府,并列入《三希堂帖》。

乾隆十三年(1748年)四月初八日,乾隆帝亲自题跋于帖后“东坡书豪宕秀逸,为颜、杨后一人。

此卷乃谪黄州日所书,后有山谷跋,倾倒至极,所谓无意于佳乃佳……”为彰往事,又特书“雪堂余韵”四字于卷首。

苏轼对黄庭坚书法的评语,认为其结字过於狭长,外观犹如”树梢挂蛇”。

不过,东坡也在自己书法中加入此种结字,以增加章法的跌宕变化。

黄庭坚以”石压虾蟆”来形容苏轼书写时,经常出现的横扁结字。

根据黄庭坚的说法,东坡不善悬腕,故书写时的活动范围较局促,单字的右侧不易开展,如戈笔就容易成为病笔,形成”左秀右枯”的状况。

然此现象就如”西施捧心而颦”,虽然是缺点却也是其书作之特色。

”衔纸”二字悬针笔法,极其生动,可知苏轼并非不能悬腕。

作品用笔的厚重来自颜真卿的影响,”水”字的捺笔动作可见一斑。

《黄州寒食诗帖》彰显动势,洋溢着起伏的情绪。

诗写得苍凉惆怅,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出的。

通篇起伏跌宕,迅疾而稳健,痛快淋漓,一气呵成。

苏轼将诗句心境情感的变化,寓于点画线条的变化中,或正锋,或侧锋,转换多变,顺手断联,浑然天成。

其结字亦奇,或大或小,或疏或密,有轻有重,有宽有窄,参差错落,恣肆奇崛,变化万千。

因为有诸家的称赏赞誉,世人遂将《寒食帖》与东晋王羲之《兰亭序》、唐代颜真卿《祭侄稿》合称为“天下三大行书”,或单称《寒食帖》为“天下第三行书。

”还有人将“天下三大行书”作对比说:

《兰亭序》是雅士超人的风格,《祭侄帖》是至哲贤达的风格,《寒食帖》是学士才子的风格。

它们先后媲美,各领风骚,可以称得上是中国书法史上行书的三块里程碑。

历经沧桑的《寒食帖》:

此卷同治年间(1862~1874)为广东人冯氏收藏,遭遇火灾,所以下端留下火灼痕迹。

1922年为日本收藏家菊池惺堂收藏,约1949年归台北收藏家,1987年由台北故宫博物院购回。

到了近代,《寒食帖》的命运多舛。

清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寒食帖》险遭焚毁,旋即流落民间,为冯展云所得,冯死后为盛伯羲密藏,盛死后被完颜朴孙购得,曾于1917年在北京书画展览会上展出过,受到书画收藏界的密切关注。

1918年转传到颜韵伯手中。

当年12月19日为苏轼生日,颜韵伯作跋记录此事本末。

1922年,颜韵伯游览日本东京时,将《寒食帖》高价出售给日本收藏家菊池惺堂。

1923年9月,日本东京大地震,菊池家遭灾,所藏古代名人字画几乎被毁一空,当时,菊池惺堂冒着生命危险,从烈火中将《寒食帖》抢救出来,一时传为佳话。

震灾之后,菊池惺堂将《寒食帖》寄藏于友人内藤虎斋中年年有余。

1924年4月,内藤虎应菊池惺堂之请,作跋以记《寒食帖》从中国辗转递藏至日本之大概情形。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东京屡遭美国空军轰炸,《寒食帖》幸而无恙。

《寒食帖》流失海外一直使华夏子孙耿耿于怀。

第二次世界大战刚一结束,国民政府外交部长王世杰私嘱友人在日本访觅《寒食帖》,当知下落后,即以重金购回,并题跋于帖后,略述其流失日本以及从日本回归中国的大致过程,千年国宝赖王世杰先生之力回归祖国,至今仍珍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

十数年后,在台北的一次书画展中展出了一幅长达7.3米的《寒食帖》卷轴复制品,轰动一时,见者无不称奇。

据说此种复制品只有10件,大部分被国际上享有盛誉的国家博物馆珍藏,有两件则下落不明。

1975年前后,日本友人著名的“东坡迷”山上次郎花巨资买下了台北展厅中的最后一幅复制品。

1985年11月2日,山上次郎率日本“东坡参观访问团”来到黄州东坡赤壁,出于对苏轼的景仰,也出于对东坡赤壁的钟情,山上次郎慨然将其高价购到的最后一幅《寒食帖》卷轴复制品捐赠给东坡赤壁管理处,这幅复制作品因而成为在中国大陆的唯一珍品。

1995年,又经山上次郎倡议,在东坡赤壁修建了“中日友好之舍”,首次公开展出了该《寒食帖》卷轴复制品。

苏轼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苏洵长子。

北宋嘉佑二年(1057)进士。

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知密州、徐州、湖州,因反对王安石新法,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谪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谪贬惠州、儋州(海南岛),最后北还,病死常州,追谥文忠,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少数诗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词开豪放一派,与黄庭坚号称苏黄;擅长行书、楷书,取法李邕、徐浩、颜真卿,而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大家。

映艺堂书画助学桌及专用电子描红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