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集镇中心学校新优质学校实施方案分析.docx
《宫集镇中心学校新优质学校实施方案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宫集镇中心学校新优质学校实施方案分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宫集镇中心学校新优质学校实施方案分析
太和县宫集镇中心学校
创建“新优质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和项目
实施方案
(2017年——2019年)
太和县宫集镇中心学校
2017年3月28日
太和县宫集镇中心学校
创建“新优质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和项目实施方案
(2017年——2019年)
第一部分学校创建基础
一、规模与环境
宫集中心校始建于1957年,位于宫集镇育才路,占地面积51840平方米,建筑面积12980平方米,运动场面积12000平方米,教职工74人,其中专任教师74人,中教高级教师20人,中教一级教师27人,其中研究生学历1人,本科学历64人,专科学历10人,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在校学生1383人,有图书室与阅览室两个,学校藏有图书3.65万册,学校有理、化、生实验室各两个,按国家标准高质量配置实验器材,能满足学生做实验的要求;多媒体教室29个,配备电脑190台,接入互联网宽带150兆,满足师生上网需求。
二、优势与经验
传承“仁雅厚德”的校训和“注重细节养成习惯规范有效”的校风,学校迈出了稳健的发展步伐,近几年来,学校领导班子锐意进取,严谨务实,坚持“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基为教师幸福生活服务”的办学理念,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业务能力的培养,学校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2015年9月,中心学校领导班子确立了“打造仁雅办学特色塑造仁恕品牌学校”的办学目标,整合资源、发扬优势、提升形象、创建特色的发展策略,立志在素质教育实践中创新发展。
学校始终坚持德育为首、智育为主,素质为本的理念。
各类活动丰富多彩,争先创优,硕果累累,先后被评为全国后勤管理先进学校、安徽省第四批家教名校、安徽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示范学校、安徽省德育教育百校行实践基地特等奖,阜阳市农村特色示范初中、阜阳市绿色学校、阜阳市花园式学校示范校、阜阳市文明单位、阜阳市依法治校示范校、阜阳市教育系统体卫工作先进学校、阜阳市标准化建设示范学校。
三、问题与挑战
1、高素质教师队伍仍需倾力打造。
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是学校内涵发展的重心。
目前我校的高层次人才还是严重不足,县级以上学科带头人数量不多。
加上学校地处太和县边远乡镇,距县城36千米,给部分教师带来了交通、生活的不便,造成教师队伍不够稳定,人才引不进,留不住,扎不了根。
近几年先后有多位教师调出学校。
我们要实现创建品牌学校的办学目标,还需要培养一批在县、市级较为知名的学科领袖和大批德才兼备的骨干教师。
形成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科研能力强、教学效果好、管理水平高的教师队伍是学校的当务之急。
2、办学内涵提升任重而道远。
提升学校文化品位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关键,也是目前全校师生面临的重大课题。
因为学生来源不理想。
留守儿童、困难家庭子女较多,家庭教育盲区多,带来了德育教育、行为规范教育上的一系列问题。
目前学校校园文化内涵还不够丰富,如何深化学校的文化内涵,更好地发展新的办学特色,打造学校办学品牌,还需长时间的探索和实践。
3、提高教学质量,还需励精图治。
在太和县教育局提升质量、减负增效的背景下,严格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有效性,推进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教学质量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生命,高效课堂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
全体师生要通过不遗余力的共同奋斗,研究对策,切实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在同类学校中连续保持领先。
4、加强课程建设和教科研工作任务艰巨。
学校教科研的整体状况还不容乐观,相对名校而言,目前我校的课题数量少、层次低,尤其是一线教师的县市级以上独立课题匮乏。
今后,如何进一步转变教师观念,开拓教研新思路,探索教研新形式,使校本教研制度不仅在校园内生根、发芽,而且能获得经久不衰、持续不断的生命力,从而进一步推动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是学校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5、信息化校园建设有待加强。
学校信息化建设投入不够平衡。
硬件投入多,软件投入相对较少。
特别是资源开发还有待于提高,部分信息技术设备的应用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
部分教师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不足,学校缺乏科学的符合实际的长期信息化发展规划。
学科信息化建设还比较薄弱,特色学科资源和信息教学平台缺乏,电子政务、协同办公水平有待加强。
第二部分学校发展理念
一、办学思路和办学理念
1、办学思路:
发挥资源优势,挖掘教师潜能,凸显办学特色,提升办学品位。
“发挥资源优势”:
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社会各界重视教育、大力支持教育的良好风气,乡镇间交通便捷的地理优势,农村民风质朴的环境优势,中青年教师比例相对较大的人力资源优势办好教育。
“挖掘教师潜能”:
给中老年教师以压力,给年青教师以动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凸显办学特色”:
着力打造平安校园、仁雅校园、绿色校园,把学校建设成为人文浓郁的学园,活动健体的乐园,自然和谐的花园,亲切温馨的家园。
“提升办学品位”:
坚持以德育工作为先导,以学科教学为中心,做好对外联络,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创建一流乡村中学。
2、办学理念
我校的办学理念是把学校建设成为“人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基为教师幸福生活服务。
”
二、“校训”和“三风”
1、校训:
仁雅厚德
仁雅教育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理论与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教育思想的高度融合,把孔子思想的核心“仁”切合当前教育的大爱予以放大,构成学校教育的“爱”的系列教育,以“爱”育人,传承“爱”,传递“爱”,“爱”满天下,形成“爱”的社会氛围。
“雅”,指“雅而有致”,是学校文化要达到的目标,是学校的文化价值追求,一方面指“行为儒雅、语言文雅、情趣高雅”的师生形象的树立,另一方面指优雅静美的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以及二者之间的和谐统一,由此所构建的校园必将是一个班子清正廉洁,教师仁爱、博雅、豁达、宽厚而勤学奋进;学生儒雅、大气、诚实、自信、执着而敢于担当的平安、幸福、和谐的教育。
2、校风:
注重细节养成习惯规范有效
3、教风:
仁雅精教规范创新
(1)仁雅课堂打造品牌: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倾力建设仁雅品牌。
构筑自我发展平台,创建和谐精神家园。
(2)仁雅课堂三大策略:
继承、借鉴、创新三位一体的仁雅文化策略;知识、能力、精神融合渗透的仁雅课堂体系;信念、情感、行为有机结合的仁雅教育实践。
(3)仁雅课堂三个转化:
知识向能力转化,智力向智慧转化,精神向境界转化。
(4)仁雅课堂七大纲领:
以人为本是仁雅的灵魂,积极心理是仁雅的支点,优良品德是仁雅的先导,快乐有成是仁雅的真谛,热爱劳动是仁雅的源泉,满足特需是仁雅的天平,生命健康是仁雅的本钱。
(5)仁雅课堂八项目标:
立足校情,规划学校发展方向;整合资源,增强学校发展潜能;讲求实效,打造学校优质品牌;特色创建,打造学校亮丽“名片”;继承传统,艺术教育再谱新篇;与时俱进,不断培植创新特色;因地制宜,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示范辐射,发挥窗口引领效能。
(6)仁雅教师素质要求:
仁雅教师五心——把爱心留给学生,把热心送给家长,把关心奉献同事,把诚心付给事业,把信心留给自己。
仁雅老师宣言——仁雅大课堂的教师为师有道,积蓄正能量,要做爱的使者;仁雅大课堂的教师为教有法,传递正能量,要做学的导航;仁雅大课堂的教师为人有品,提升正能量,要做雅的示范。
4、学风:
仁雅立行自理自强
孔子格言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生以学为本,只有锲而不舍、学而不厌、坚韧不拔、发愤努力才能获得真才实学和通往成功的可靠阶梯。
它要求每一个学生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学习和做人。
要鼓励学生多问,还要善问,提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
学生只有知识不断积累,能力不断提高,在学习过程中体味成功的喜悦,才能乐学、好学。
第三部分学校创建目标
一、总体目标:
未来三年,学校将坚持“发挥资源优势,挖掘教师潜能,凸显办学特色,提升办学品位。
”的办学思路,围绕把学校建设成为“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基为教师幸福生活服务。
”的办学理念。
依法治校,以德立校,立足基础,优化管理,发展特色。
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最大限度地发挥我校的优势,规范办学行为,提升办学质量,完善硬件建设,增强校园文化底蕴,把学校办成设施合理,管理高效,师资优良,文明和谐,特色鲜明,家长、学生满意的高品位现代化学校。
二、近期目标
通过三年的努力,在不断完善和提升办学理念、学校精神、办学特色、师生素养、科学管理、人文环境的过程中,促进学校的主动发展、高效发展、科学发展。
在三年内力争成为一所管理规范、质量上乘、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社会信赖的现代化学校。
“促内涵发展,创品牌学校”是新一轮学校主动发展三年规划的主旋律。
三、具体目标
1、学生培养目标
思想觉悟较高、积极进取、心胸开阔,勤奋踏实、自信自立,人格健全,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人文修养,德智体美诸方面素质和谐发展,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成为“会做人、会求知、会做事、会交往、会健体、会审美、会创造”的一代新人。
2、队伍建设目标
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仁雅教师队伍。
重点要实现教师队伍的整体优化,着力于青年教师和名师群体的培养。
三年中,在原有的基础上,培养一定数量的县市学科带头人及其他高层次人才,县市骨干教师数量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并有一批市内知名、社会赞誉的青年优秀教师。
3、教学质量目标
加强教学管理,转变课堂模式,打造高效课堂,使学生乐学、会学、善学,教学质量稳中有升,各项教学质量考评指标在公办中学中进位争先,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屡获佳绩。
4、德育建设目标
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德育体系,不断完善德育工作方法,注重挖掘身边的德育资源,拓展德育途径,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参与的学校德育模式,逐步实现学校德育工作的规范化、系列化、科学化。
5、科研发展目标
实现学校科研工作管理系列化、规范化、制度化,全方位提高我校教育教学发展水平。
6、办学特色目标
将目前的校园特色等项目做大做强。
在以提升师生素质为目标,以服务全体师生为宗旨的前提下,丰富校园文化内容,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拓宽校园文化活动的领域,形成品牌校园文化。
7、开放教育目标
进一步开放办学模式,加强校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我校教学内容、育人模式、教学手段和评价制度的完善。
提高学生文化沟通能力,更好地与未来接轨,为学生多元化发展创造更多机会。
8、信息化校园目标
加快信息化校园的建设与应用研究,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深度融合,鼓励教师共建共享优秀教育资源,推行电子政务,建成协同办公系统,基本实现教育管理信息化。
第四部分创建阶段规划
第一阶段:
(2017年3月――2017年5月)(申报阶段)
(1)制定优质教育学校创建方案,申报优质教育学校创建。
(2)重点抓好基础型课程校本化,开发与开设一定数量的拓展型探究型课程;制订学校特色课程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强学生社团建设,提高学生责任和团队意识。
(3)制定《宫集镇中心学校校本研修实施指南》,以“课程有效建设”为核心,围绕有效作业统筹、教学内容统筹、教学策略统筹、教学资源统筹等内容,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研修。
(4)借助教学分析管理系统,重点开展学情分析,落实差别化教育,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5)改进教学视导,引导教师研究符合学生实际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6)落实《太和县教育局年度重点工作安排》,培育学校特色项目,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阳光体育运动和学校活动,丰富校园文化,提高学生体质。
第二阶段:
(2017年9月――2018年12月)(创建阶段)
(1)进一步完善学校课程体系,建设一部分具有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学校活动进一步规范化、常规化,适应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求。
(2)进一步开展教研组“课程有效建设实验”,全面落实教研活动,提升教研研修质量。
(3)强化教学分析管理系统的应用,构建教学评价机制,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方式与手段的人本性、作业内容和形式的科学性、学业考核和评价的过程性,为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夯实基础。
(4)进一步完善教学巡视、导学制度,并形成教学管理常态化机制。
(5)进一步推进体育健康促进工程在学校中的落实,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
第三阶段:
(2019年1月――2019年10月)(验收阶段)
(1)在全面开设三类课程的基础上,积极整合和开发校内外课程资源,注重设计与开展各类综合实践活动,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2)加强教研组教师团队建设,提升校本研修质量,集结校本研修成果,推进“以研促教”,保障教学质量。
(3)进一步强化教学分析管理系统的应用并完善教学评价机制,总结并推广部分优势学科教学经验,开展教学展示和校本研修现场研讨活动,推进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4)开展课堂交流展示,推进学科德育。
形成3——5个有影响力的学生社团,展现师生才能。
申请优质教育学校验收。
第五部分学校具体措施
一、实施优质管理策略,实现品牌学校管理
1、强化制度管理。
根据学校发展实际,对已有管理制度进行梳理,不断完善,不断规范。
做到每件事情都有目标、有落实、有监督。
加强制度的执行力,各职能部门实行管理目标量化,狠抓管理目标的落实和考核。
2、继续推行精细化管理模式,加强过程管理。
将对目前的级部管理进行完善,继续强化级部管理职能,完善考核机制。
通过中心校领导蹲点、中层分管领导主抓、各部门协管的办法开展日常工作的布置、督促、检查。
建立行政听课、巡课等课堂监控机制,形成多角度、全方位的工作态势,确保各项工作及时落实到位,提高工作效率。
3、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体现人性化管理。
进一步推进民主管理制度,民主推选评议领导干部,设置校长信箱,鼓励师生写信留言,沟通信息,营造尊重理解、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
充分发挥工会、教代会、学生会、家长委员会等机构的作用,进一步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打造学校团队精神。
努力营造和谐氛围,明确共同核心价值观,逐渐强化团队精神。
各方面在双方相互理解的基础之上,促进良性竞争机制。
通过信息和思想上的交流达到认识一致,行动统一,求同存异,实现“双赢”发展。
5、强化学生自主管理能力。
研究学生管理模式,形成学校管理体系,确定不同年级的管理重点,培养一支优秀学生干部队伍。
6、完善评价机制。
注重岗位晋级和绩效考核的导向作用,正确引导教师的努力方向。
不断完善《岗位设置实施方案》中各级岗位晋升的条件和操作程序,制定相应的考核措施,确保方案客观、公正、公平。
二、实施优化队伍策略,打造品牌教师队伍
1、以高尚师德引领教师发展。
继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深入开展“师德建设月”、“青年教师师德演讲比赛”、“学生最喜爱的老师”评选等系列活动,大力弘扬教师中“师德标兵”和“爱生模范”的先进事迹,打造有思想、有追求、有品位的优秀教师群体。
2、制订规划促进教师发展。
要求老师制订个人三年发展规划。
学校成立规划制定指导委员会,指导教师制订规划,每年对规划的达成度进行检查。
3、推行班主任任期制。
每个任期原则是一年,让全体教师都能阶段性地有担任班主任的体验,也鼓励部分优秀班主任连任。
完善对刚进校的新大学生的适应性带教。
4、大力培养青年教师、优秀教师。
通过扎实的校本培训,让青年教师在活动中提高能力。
继续开展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激励青年教师脱颖而出。
对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坛新秀、教学能手等有相应的激励措施,让他们更好地发挥作用。
5、优化教师评价机制,继续完善教师考核奖励细则。
定期对教师师德、专业水平、教学实绩进行考核。
在实绩考核、学生评价、家长评价的基础上形成评价与奖惩、评价与任用相结合的机制,让评优评先更具有科学性、激励性。
三、实施推进课改策略,确保品牌教育教学质量
(一)积极构建现代学校德育体系,提升德育品牌。
1、进一步在全体教职员工中推行“全员育人”理念。
全体教师要树立“德育无小事,育人我有责”的观念,牢固树立德育工作是学校一项系统工程的思想,积极探索德育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式。
加强自身师德建设,注重“以德治教”,营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环境,为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2、加大德育科研力度。
将德育教研纳入教科研整体工作之中,根据各年级学生的特点,精心开发不同年级、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校本德育体系和课程,形成我校德育工作体系。
经常召开德育工作会议、经验交流会,使学校德育工作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3、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利用班会等活动丰富励志教育的内涵,利用各种传统节日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进一步探讨德美结合、以美育人的新途径、新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种德育活动。
4、建立和调整学校德育基地,努力把德育工作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师生关系、同学交往、班级活动、公益活动等细小方面结合起来,将学生德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整合起来,建立新的德育基地网。
5、进一步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具有时代特点的心理咨询室的建设,使心理教育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大特色。
(二)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推进教学改革创新
1、领会课改精神,提高课改效率
深入研究新课程标准,根据我校的办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更加成熟的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实施标准,有计划、分步骤地补充具有校本特色的学科课程的实施细则。
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要求下,努力探索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行为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2、完善课程体系,提高学校课程建设的针对性
优化基础型课程内容的组合,在充分研究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倡导教师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再加工。
注重拓展型课程的建设,坚持拓展型课程实施形式多样化,同时坚持拓展型品牌课程建设的深入研究和推广。
积极开发各种教学资源,开设适合学生特点的选修课,进一步积极实施选修课的走班化,并形成我校的特色。
3、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打造智慧灵动课堂
确立学生是课堂主人的教育观念,改变课堂教学模式。
倡导“以学为本,以学定教,先学后教,以教导学,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注重差异,分层要求,共同提高”为基本原则,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课堂上开展有意义的问题探究,教师适时指导方法,大力建设具有生命力,富有智慧和灵性的课堂文化。
三年内逐步形成我校特色,符合各学科、各学段、各课型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校办学品位。
(三)以教科研为引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从而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1、加强科研教育培训,提升教师教学科研能力。
根据“以教育科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路,本着“研教、研训、研修”相结合的原则,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重视常规教研工作的指导和管理,加强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的研究,针对研究水平差异提出不同要求,激发教师积极主动投入教科研队伍,提高我校教育科研队伍的整体素质。
2、开展各级各类课题,促进教师主动和谐发展。
认真完成已申报实施的各级课题,使课题研究在原有基础上数量与层次都有明显提升。
鼓励教师积极撰写论文,展示教师科研成果。
积极引导教师借鉴各类优秀成果,通过科研来帮助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倡导在教学实践中开展教科研,通过行动研究取得实效。
争取做到课题研究校本化,进一步推动课程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
3、构建科研激励机制,营造浓厚科研学术氛围。
学校将进一步完善科研管理制度,修订教师培训、课题组研修、校本教研和教师沙龙等制度。
同时积极发挥优秀教师培育室的作用,既将优秀教师宝贵的教学资源得以留存,又使年轻教师在教育教学上少走弯路,更快成长、成熟。
四、实施特色教育策略,形成品牌校园文化
1、实施文化战略目标,形成品牌校园文化。
品牌学校需要良好的校园文化。
今后我们将通过专家引领,以“三风”、“校训”为重点,提升我校的精神文化。
通过加强校园文化活动建设,创新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拓展校园文化活动的领域,规范校园文化活动的模式,努力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使我校校园文化既与学校优良传统血脉相连,又能符合时代潮流。
2、围绕办学理念,发展学校特色。
进一步梳理校本校园文化活动序列,努力建设有内涵、有特色的校园文化:
结合“仁雅校园”的创建、“仁雅班级”和“仁雅学生”的评比,打造乐学、愉悦的班级文化;结合阳光健身活动、校运会、艺术节、特色项目创建等塑造健康、活泼的艺体文化;结合读书活动积淀礼贤、高雅的书香文化,打造书香校园;结合校园美化和人文环境的塑造,营造生动、和谐的环境文化。
3、以学生活动为载体,积淀我校文化底蕴。
继续办好文化艺术节、体育节、读书节等,拓展活动空间。
大力加强学校社团文化建设,为学生兴趣、特长的发展创造条件,建设高品位的学生文化。
4、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硬件建设,优化校园文化氛围。
通过学校物质景观设计,精心布置楼道、餐厅、办公室以及校园每个角落,形成有特色的、富有校园理念的文化环境。
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每个角落都育人,让每一个景观都具有丰富的教育内涵,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5、积极开展教职工活动,提高教师的幸福指数。
坚持以教师发展为本,关心教师的健康成长,建立教师健身制度,开展各项有利于教师身心健康的活动,形成符合我校教师特色的文化氛围。
五、实施教育开放策略,进一步扩大教育视野
1、进一步挖掘教育资源,拓宽育人渠道。
充分利用社区、家长资源,丰富育人形式及内容;引导学生懂得感恩,学会思考;继续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委会职能,并利用校网络、校刊等平台,共商育生方法,交流育生经验。
让学生在开放、和谐的氛围中快乐求知、勇敢攀登。
2、以更加开放的态度,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
积极开展校际交流工作,进行项目合作,开展针对性的学习和研究,借助他校优秀教师智力支持和文化影响提升我校的办学水平。
通过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使学生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外部世界的多元性,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学会尊重和共处,促进全面发展。
第六部分学校发展保障机制
一、组织保障:
成立学校改革发展与规划创建领导小组。
组长:
张琦
组员:
荆玉堂许灵爱桑俊峰张廷振
二、教育科研保障:
加大教科研经费投入,发展教科研力量,健全教科研网络,发挥教科研功能,完善教科研档案。
三、管理保障:
明确项目、时间和责任人,并以项目管理方式,推进各项工作。
四、制度保障:
组织教职工定期学习、疏理学校各类制度,不断完善制度建设,使学校制度更加符合现代学校的管理要求,真正形成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管权,令行禁止的良好态势,为创建规划的全面实现提供制度保障。
五、后勤保障:
1、提供安全、整洁的校园环境;
2、提供必要的物力和财力支持。
围绕太和县教育局提出的创建优质教育学校这一发展目标,我们还有很多瓶颈问题亟待解决。
因此,我们希望把握创建“新优质学校”这一契机,提升办学质量和社会声誉,通过自我加压,进一步挖掘自身发展潜能,通过创建活动,得到领导和专家更多的专业支持和帮助。
太和县宫集镇中心学校
二O一七年三月二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