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组题教师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234004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1.1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组题教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第一组题教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第一组题教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第一组题教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第一组题教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组题教师版.docx

《第一组题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组题教师版.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组题教师版.docx

第一组题教师版

第一组题

36.(36分)读图10,回答下列问题。

图10

(1)说明该区域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沙漠广布的主要原因。

(6分)

远离海洋,深居内陆;四周有高山阻挡。

(2)简述本区域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及其季节特征。

(8分)

冰川、积雪融水补给,地下水补给;主要在夏季,其次在春季、秋季。

本区域充分利用油气资源,积极推进库尔勒-库车-阿克苏石油天然气化工带的形成,促进和带动经济快速发展。

(3)指出将塔中油田的石油运往库车和轮台炼油厂的合理方式及其特点。

(7分)

方式:

管道运输;

特点:

运输成本较低,运量大,连续性强,安全性能高,占地较少。

(4)指出图中绿洲分布特点,说明本区域环境承载力总体特征及其主要制约因素。

(8分)

绿洲分布在山麓地带和河流沿岸,本区域环境承载力低,主要制约因素为水资源。

(5)简述该区域城镇形成与发展的自然条件,判断喀什、和田与民丰3个城镇服务范围的差异。

(7分)

有合适的水源条件,依托绿洲发展;服务范围依次减小。

2.(28分)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经过不懈探索与奋斗,取得了辉煌成就。

据图12,回答第

(1)题。

图12

(1)描述1934年至1936年革命根据地分布范围变化的特点。

(6分)

面积由小变大,分布范围由分散到集中连片,从地跨两省到地跨四省。

(3)在经济和社会文化两方面中任选其一,简述发展红色旅游的作用。

(6分)

经济方面:

带动相关产业(行业)发展,增加税收和回笼货币,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社会文化方面:

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生活质量,促进文化交流,促进历史遗存保护。

3.(8分)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日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1974年联合国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2011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森林:

大自然为您效劳”。

森林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作用示例表

大气

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一氧化碳等;降低风速,吸附飘尘

水文

蒸腾水汽的一半以上重新参与水循环

土壤

根系固持土壤;枯枝落叶层吸收一定量的降水

生物

为半数以上的物种提供栖息地

(2)根据上表,概述森林的生态效益(8分)

增加碳储量,净化空气,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增加降水,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生物多样性。

36.(36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黄麻适合在湿热的气候环境中生长。

收获的黄麻在水中浸沤后,才能进行初加工以获取制作麻袋、麻布、纸张等的原料。

图7中甲城市为世界最大的麻纺织工业中心,也是该地区联系河运和海运的重要港口。

图8为甲城市的气候资料。

图7图8

(1)简述图示黄麻产区的气候特征。

(8分)

全年高温(各月均温都高于20℃);全年降水量大(达1600毫米以上),5~10月(6~9月)降水较丰(为雨季),11月至次年4月(10月至次年5月)降水较少(为干季)。

(2)简析图示黄麻产区的地形特征。

(6分)

为(两)大河下游冲积平原和三角洲,(海拔低于200米)地势低平,自北(西北)向南(东南)(或自内陆向沿海)倾斜(或渐低)。

(3)说明该地区有利于黄麻生产的水文条件。

(8分)

水网密,水量丰,便于运输;利于干季或干旱时对黄麻的灌溉;便于浸沤黄麻。

(4)分析甲城市发展麻纺织业的有利条件。

(14分)

位于黄麻集中生产区(原料地);稠密的水系便于原料运输,连河通海便于产品外运;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麻纺织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工业基础好,麻纺织的历史长、工艺精,有(技术好、经验丰富的)技术工人。

39.(60分)分析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祖国西北,地域广阔。

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农牧并存的人文特征,使这里成为各民族繁衍生息、交流融合的家园。

陕、甘、宁等地区曾是周、秦、汉、唐立国之基。

现代历史上,这里孕育了中国革命的圣地。

西北的全面开发与社会经济发展,必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

材料二

图10中甲区域作为军马场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面积达到2000多平方千米,平均海拔2300米,地势倾斜平缓,宛若平原。

(2)根据材料二分析甲区域成为优良牧场的自然条件(12分)

地域较广且较平坦;(西、北)气流受山地抬升,在此多云雨;海拔较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气候较湿润;祁连山冰雪融水(河流)水量较丰,适宜牧草生长。

(3)根据材料二说明甲区域历史上一直作为军马场的区位条件(除其自然条件外)(8分)

甲区域位于河西走廊(的中部),(地理位置适中)。

河西走廊历史上一直是农耕民族与北部、西部游牧民族争夺的战略要地,军马的需求量大。

河西走廊及往北、往西的大片区域,气候干旱;河西走廊中的绿洲以及河西走廊以东地区则主要应农耕之需,皆不适宜大规模集中畜牧战马。

第三组题

1.图14为R河流域及周边地区图。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R河塑造了世界著名的大峡谷,峡谷平均深度达1600m,R河中上游地区年降水量约为250~500mm,下游地区年降水量一般不足100mm。

甲国在R河干支流上修建了近百座水库和大型引水工程,促进了该国西部的城市和工农业的发展。

(1)R河大峡谷呈现出谷底荒漠、北壁林木苍翠、南壁植物稀少的景观,分别说明其成因。

(7分)

1.

(1)大峡谷身居内陆,谷底受下沉气流控制,降水稀少,形成荒漠景观;北壁为湿润气流的迎风坡,降水多,林木苍翠;南壁为背风坡,降水少,植物稀少。

(2)与甲国西部沿海地区相比,R河沿岸地区工业较不发达,分析其原因。

(9分)

(2)R河中上游为重要的水源保护区,且流域生态环境脆弱,限制了工业发展;大部分地处内陆山区,水陆交通较不便;城镇数量少,人口较少;技术水平低于甲国西部沿海地区。

(3)分析R河河口出现断流现象的人为原因。

(8分)

(3)甲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对水的需求量不断增多,R河梯级开发和引水工程截留了大量中上游来水,使下游的径流量减少,河口出现断流现象。

(4)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R河径流量减少对下游自然环境的影响。

(13分)

(4)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海岸线侵蚀加剧,水质变差;来水来沙的减少,使沿岸土地肥力下降,河口附近海域渔业资源减少;海水入侵,海岸线侵蚀加剧;湿地减少、影响动植物的生长与栖息;蒸发旺盛,气候更加干旱,大陆性增强;荒漠化加剧,下游生态环境趋向恶化。

2.A题﹝选修2—海洋地理﹞:

图19示意某海域表层海水温度分布。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该海域表层海水温度分布规律,并分析其原因。

2.﹝选修2—海洋地理﹞:

(1)由东南向西北递增。

(或由南向北、由近岸向外海递增)

由南向北,纬度越来越低,获得的太阳辐射越来越多;近岸受(秘鲁)寒流的影响,比同纬度其他海域表层海水温度更低。

(2)简述M附近海域表层海水温度异常对沿岸气候产生的影响。

(2)若表层海水温度升高,沿岸气温升高、降水增多;若表层海水温度降低,沿岸气温降低、降水减少。

3题﹝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

冰雹是在气流强烈升降条件下发生的一种固体降水现象,其颗粒大小一般为5~50mm。

月雹日指某月降雹的天数,图20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省多年平均月雹日的变化。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该省冰雹发生最多的季节,并分析其原因。

3。

﹝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

(1)春季。

春季冷暖气流常在该省交汇,易使暖气流强烈抬升;春季气温回升快,空气对流加强。

(2)简述冰雹带来的危害,并提出防御措施。

(2)危害:

毁坏农作物,击伤人畜,甚至砸坏建筑物。

措施:

加强监测和预报,做好人工防雹等。

4题﹝选修6—环境保护﹞:

图21示意1986-2002年我国长江三角洲某地区地面沉降的发展变化。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1986~2002年该地区地面沉降的空间变化特点,并分析其人为原因。

(1)沉降面积不断扩大,深度不断加深。

该地区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生产、生活需水量加大,过度开采地下水。

(2)简述地面沉降的防治措施。

(2)合理开采地下水等管理措施;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人工回灌等工程措施。

第四组题

1.读图7,指出图示地区板块界线的位置,分析该地区多火山的原因。

(10分)

图7

界线:

陆地西南海岸线附近(沿2000~3000米左右等深线)的海沟。

(5分)

原因:

大洋(西南侧的)板块俯冲到大陆(东北侧的,或美洲)板块之下(或答两侧的板块互相挤压),导致这里多火山。

(5分)

2.19世纪80年代,斯里兰卡试种茶树成功,从此,茶叶一直是斯里兰卡最主要的出口农产品。

此外,斯里兰卡也出口橡胶和椰子,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

分析图文资料,推测斯里兰卡茶叶种植园集中分布在中部地区的原因。

(10分)

斯里兰卡位于热带(赤道)地区,纬度差异小,(平原地区)水热条件的空间差异较小(全年高温多雨)。

根据放射状水系和山峰(海拔2524米)推知,中部地区为山地(四周海拔较低,为平原)。

(6分)各种作物相比较,茶树更适合在山地种植,其他作物(橡胶、椰子、水稻)适合在平原地区(海拔较低地区)种植。

(4分)

3.读图9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图示地区东南部城市密集的原因。

(10分)

图9

临海、地形平坦(为平原)、交通发达、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口稠密、大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强、政策支持等。

(每项2分,答出5项即可得l0分。

4.(10分)旅游地理

衡山蜿蜒分布于湘江西岸。

“祝融峰之高,水帘洞之奇,方广寺之深,藏经殿之秀”,被称为“衡山四绝”。

古人乘船观赏衡山有“帆随湘转,望衡九面”之说。

图10示意衡山中心景区。

图10

阅读图文资料,简述衡山的优势旅游资源。

历史名山,是五岳中的南岳;(2分)文化底蕴深厚(多古迹,寺庙);(2分)位于亚热带,降水丰富(多流泉飞瀑,多云雾),植被繁茂(观赏植物种类多);(4分)山地景观多样,风光壮丽。

(2分)

5.(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图11示意日本东北部(约38.8°~39.1°N,141.5°~142°E)沿海区域。

2011年3月11日发生的东日本大地震(震级9.0级,震中38.1°N、142.6°E,震源深约20千米)引发巨大海啸,使甲地遭受了严重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

图11

根据图文资料,分析甲地此次海啸灾害严重的自然原因。

(本次地震震级大,震源较浅,)甲地距离震中较近,海啸到达的时间短;(3分)位于外宽内窄的海湾的“项部”,海啸向陆地方向推进时,受海湾形状影响,越向内侧浪越高(海啸波高越高),流速越快,冲击力越大(使海啸的巨大能量集中于更小的范围内释放),对甲地的破坏格外严重。

(7分)

6.(10分)环境保护

云南丽江古城“城依水存,水随城在”,199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游客剧增。

据2005年监测,河流流经古城前后,水质由优变为较重污染。

据资料分析丽江古城河水污染的原因,并提出治理河水污染的建议。

原因:

游客剧增,旅游(服务)业迅速发展,生活污水量猛增且(未经处理、不达标)排入河中。

(4分)

建议:

合理控制进入古城的游客量,将游客接待转向新城区,逐渐实现古城“外住内游”;(2分)严格执行污水达标排放,控制生活污水直接向河中排放,兴建污水排放管网;(2分)兴建污水处理设施,提高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

(2分)(其他合理建议酌情评分,每项建议不超过2分,总分不超过6分。

第五组题

1.(28分)依据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某岛国人口约500万(2009年),经济发达,淡水资源严重不足。

该国国土面积约640平方千米,其中主岛面积约540平方千米,地形单调,平均海拔不足15米。

岛上河流最长不足16千米。

图6示意该国主岛及其附近地区,图7为对应的气候资料。

图6                 图7

(1)简述该国气候特征,并分析该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

(10分)

(1)(10分)气候特征:

终年高温多雨。

(2分)

主要原因:

国土面积小,地势低平,四周环海,陆地上储存淡水(地表水、地下水)的条件差(河流短小);(4分)人口密度大,经济发达,生活、生产对淡水需求量大。

(4分)

(2)图8为图6中M水坝的景观。

水坝能阻挡海水涌入,并通过其闸门调控河流入海流量。

说明建坝前后坝内水域水的咸淡变化及其原因。

(12分)

(2)(12分)水坝修建以前,水偏咸。

(2分)原因:

河流水流平缓,海潮(顶托作用)使河水和海水相混。

(2分)

水坝修建后,水逐渐变淡(改善)。

(2分)原因:

拦蓄淡水,阻止海水倒灌;(3分)通过闸门调控蓄水和排水,逐渐使偏咸的水换成淡水。

(3分)

(3)除建坝外,请你为该国再提出一种解决淡水资源不足的办法,并说明理由。

(6分)

(3)(6分)①从邻国(马来西亚)购买淡水。

邻国(马来西亚)面积较大,高温多雨,有较多淡水。

两国之间的海峡狭窄,输送淡水成本低。

②海水淡化。

该国经济比较发达,四周环海,可选适当地点,建海水淡化厂,生产淡水。

③废水(污水)回收利用。

该国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生活、生产废水(污水)产生量大。

(提出以上三种办法之一或其他合理办法得2分,论述正确、完整得4分。

2.(18分)图9示意2009年中国大陆制造企业500强总部的空间分布。

读图9,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中国大陆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空间分布的特点。

(8分)

(1)(8分)分布不均衡。

(2分)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省市,(2分)以环渤海地区(或京津冀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最为集中。

(2分)西北部的省区总部数量较少。

(2分)

(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但本小题总分不超过8分。

(2)分析图示资料,以某城市或某区域为例,说明其吸引制造业企业总部的优势条件。

(10分)

(2)(10分)举例。

(2分)

优势条件。

(8分)(说明:

所述优势条件应与所举城市或区域相符,具体包括地理位置特点、经济水平、工业基础、基础设施、信息交流、科技水平、交通运输等方面。

答出其中4个方面且论述正确即可得8分。

3.旅游地理(10分)

读图10,分析图示地区发展自驾车旅游的优势条件。

3.(10分)旅游地理

距主要客源地(杭州、宁波、温州等城市)路程适中,有高速公路连接;(3分)客源地居民收入高,私家车拥有量多,出游率高;(3分)旅游资源类型多样,地域组合好,分布集中。

(4分)

 

4.自然灾害与防治(10分)

长江下游某城市边缘分布着丘陵,丘陵的基岩上有黄土覆盖(如图11所示)。

近年来,由于城区扩展,大量开挖山坡,该地在夏季暴雨后曾发生多起黄土崩塌、滑坡灾害。

阅读图文资料,简要分析该地黄土崩塌、滑坡多发的原因。

4.(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黄土垂直节理发育,孔隙度大;人工开挖边坡,破坏了坡面地形的稳定性。

(4分)

暴雨容易诱发坡地黄土崩塌;(3分)雨水下渗,在基岩与黄土之间容易形成滑动面,造成黄土滑坡。

(3分)

5.环境保护(10分)

某区域内湿地呈斑块状分布,表1中的数据反映该区域湿地的变化。

表1

年份

湿地斑块数目(块)

湿地总面积(hm2)

湿地比率(%)

1976

2251

88893

42.99

1986

3721

39639

19.17

2005

1973

19230

9.30

阅读资料,分析该区域不同时段湿地变化的特点,说明湿地变化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5.(10分)环境保护

变化特点:

1976~1986年,湿地斑块数量显著增加,湿地破碎,湿地面积大幅度减少。

(3分)

1986~2005年,湿地斑块数量和面积明显减少,湿地萎缩。

(3分)

不利影响:

涵养水源能力减弱;小气候变差;植被覆盖率下降:

土壤侵蚀加剧;生态平衡破坏;生物栖息地减少:

生物种类(数量)减少等。

(4分)

(每答1项可得1分,答出4项或以上即可得4分。

第六组题

34.(32分)根据材料和图1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近些年,“干湖之省”湖北针对省情,夯实农业发展基础,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材料二鉴于近些年铁矿石进口量和钢材出口量增加很快,武汉钢铁厂计划将部分生产能力转移广西沿海防城港市。

(1)描述图中两个I区的区位特点,并分别分析其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

(10分)

34.(32分)

⑴I区分别位于西北部山区和东部平原、湖区。

西北部山区耕地快速减少,主要因为退耕还林;东部平原、湖区耕地快速减少,主要因为快速城市化和退田还湖。

(2)针对图示区域洪涝灾害隐患,列举宜采取的主要措施。

(10分)

⑵修建水库及分洪、蓄洪工程,加固大堤,治理河道等;山区:

退耕还林,植树造林;湖区:

退田还湖;城市:

完善排水系统;农村: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以法治水,加强洪涝灾害监测、预警和应急体系建设,参加水灾保险等。

(3)分析武汉钢铁厂部分生产能力转移对武汉、防城港两市发展可能带来的积极影响。

(12分)

⑶(对武汉市的积极影响):

减少能源、资源的消耗和土地占用,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改善城市环境;(对防城港的积极影响):

扩大港口规模;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促进区域发展。

35.(24分)根据材料和图1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云南苍山洱海地区山清水秀、林茂粮丰,大理古城宛如一颗明珠镶嵌在青山绿水之间,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1)图中A地、B地的地貌分别为▲、▲,从内外力作用的角度分别说明它们形成的主要过程。

(12分)

35.(24分)

⑴断块山洪积-冲积平原内力作用形成断层,断裂面两侧岩体以垂直方向运动为主,A侧岩体相对上升,形成断块山;B侧岩体相对下降,形成谷地,同时流水等外力不断将风化、侵蚀产物搬运到谷地边缘堆积,形成洪积-冲积平原。

(2)如果在洱海西岸大规模建设住宅,可能对地理环境产生哪些不利影响?

(12分)

⑵占用耕地和湿地,影响农业生产,湿地的功能减弱、效益降低。

人口增多,林地遭破坏,入湖污水增多,生物多样性减少,自然灾害增多,环境质量下降,不利于大理古城的保护,人地关系恶化。

第七组题

36.(36分)读图10,回答下列问题。

图10

(1)说明在地形影响下,该区域城镇和交通线路的分布特征。

(6分)

36.

(1)平原:

城镇数量多,密度大,交通线路密集;

山地和高原:

城镇数量少,密度小,交通线路稀疏。

(2)简述图中滦河三角洲的成因。

(6分)

(2)在滦河河口附近,流速减缓,泥沙堆积,形成三角洲。

(3)比较图10(a)与(b),分析滦河河道的变化及其人为原因。

(8分)

(3)河道变窄,分叉减少。

主要由于上游沿线修建水库拦水,自滦河向流域外引水,滦河流域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加,河流流量减少,沼泽湿地被开发为盐田、鱼塘。

2010年,曹妃甸新建的首钢京唐钢铁厂已全面投入生产。

(4)说明钢铁厂建设对曹妃甸地区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8分)

(4)拉动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相关产业集聚;促进当地商业、服务业的发展;增加当地就业岗位和经济收入。

(5)概述制约华北平原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并提出应对措施。

(8分)

(5)制约因素:

降水偏少,水资源短缺,多旱涝、寒潮、冰雹、风沙、病虫害、土壤盐碱化等;

应对措施:

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和防护林体系;增加农业技术投入,发展节水农业;加强对灾害的监测和预防;培育和种植优良作物品种。

39.(22分)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目标与责任。

城市绿化建设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

图13为某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示意图。

据图回答第(3)、(4)题。

图13

(3)简述规划绿地的分布特点。

(4分)

(3)城市中心为片状分布,边缘呈网状分布(环状分布,沿主干道呈楔形或条带状或放射状分布)。

(4)阐述该绿地系统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的原理。

(6分)

(4)吸附飘(浮)尘,吸收污染气体,释放氧气。

40.(30分)地图反映了人们认识世界的程度,地图的变化记录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

随着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新的地图形式——数字地图。

据图14,回答第(3)题。

图14

(3)与纸质地图相比,概括数字地图功能方面的特点。

(10分)

(3)增加了交互功能;信息查询和空间分析功能强,数据更新快,信息共享好。

第八组题

37.(37分)图13示意中国东部某区域。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

要大力扩大文化、软件和信息服务、商贸流通、金融保险等新兴服务出口。

积极支持东部地区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进一步提高能源、土地、海洋等资源的利用效率。

图13

表4:

1991年和2008年R河三角洲经济区各类用地比重(%)

年份

水田

旱地

林地

草地

园地

城镇

陆地水域

滩涂

未利用

1991

2008

48.08

41.87

14.47

9.89

18.72

17.27

0.34

0.04

0.21

0.03

9.65

23.91

7.96

6.35

0.35

0.63

0.22

0.01

(1)描述图示区域地形的主要特点。

(7分)

(1)本区北部以平原为主,南部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南高北低;北部海岸线较平直,南部海岸线曲折,多岛屿。

(2)分析R河河口地段多沙洲的自然原因。

(8分)

(2)河流径流量大,携带泥沙量大;位于河流入海口,地势低平,流速缓慢,以堆积作用为主,泥沙大量堆积;地处海陆交界地带,海水的顶托使堆积作用增强,在R河的河口地段形成众多的沙洲。

(3)据表4归纳R河三角洲经济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特点,并指出该变化对自然地理环境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10分)

(3)特点:

城镇用地比重明显增大,滩涂比重略有增加;其他各类用地比重减小。

不利影响:

水资源减少,水质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城市“热岛效应”增强;生态调节功能减弱。

(4)分析R河三角洲经济区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的社会经济原因。

(12分)

(4)城市密集,经济发达,市场需求量大;海陆空交通便捷,信息网络发达,对外辐射能力强;国家政策支持力度大;科技文化水平高,高校多,高素质人才多;占用土地等资源少,能耗低,污染小。

选考部分

选考部分

40.(15分)地理

在A、B、C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答题时请在答题卡对应的位置上填涂选答题号后面的方框。

A.【选修2-----海洋地理】

“海洋资源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共同关注的议题。

图15示意东亚部分区域。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5

(1)指出图示半岛南部地区的主要海岸类型,并说明该海岸发展滨海旅游的有利自然条件。

(9分)

(1)基岩海岸。

海岸线曲折,多岛屿,有众多的海蚀地貌景观;海域水浅,关照充足,水生生物多样;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宜人。

(2)简述海洋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主要威胁。

(6分)

(2)过度捕捞;海洋污染与近岸海域生态环境的破坏;全球气候变化(变暖)等。

B.【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

红层地貌是地质历史时期红色砂砾岩等岩层上发育的侵蚀地貌,多陡崖,岩性具有软硬互层特点。

图16示意中国某区域红层地貌的分布。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6

(1)指出图示红层地貌区由外力作用引起的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并说明该类灾害形成的自然原因。

(9分)

(1)崩塌、滑坡、泥石流。

断裂发育,岩石破碎;多河谷,地形坡度大;气候湿热,风化强,多暴雨。

(2)简述红层地貌区地质灾害的主要危害。

(6分)

(2)加速地表侵蚀,造成水土流失(生态破坏);破坏农田、城镇与村庄、工矿企业、道路等;造成人畜伤亡。

C.【选修6----环境保护】

图17为2000年中国南北方城市生活垃圾的成分构成。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