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寿光世纪学校届中考物理冲刺卷解析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229779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176.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潍坊市寿光世纪学校届中考物理冲刺卷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山东省潍坊市寿光世纪学校届中考物理冲刺卷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山东省潍坊市寿光世纪学校届中考物理冲刺卷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山东省潍坊市寿光世纪学校届中考物理冲刺卷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山东省潍坊市寿光世纪学校届中考物理冲刺卷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潍坊市寿光世纪学校届中考物理冲刺卷解析版.docx

《山东省潍坊市寿光世纪学校届中考物理冲刺卷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潍坊市寿光世纪学校届中考物理冲刺卷解析版.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潍坊市寿光世纪学校届中考物理冲刺卷解析版.docx

山东省潍坊市寿光世纪学校届中考物理冲刺卷解析版

2016年山东省潍坊市寿光世纪学校中考物理冲刺卷

 

一、选择题(1-10题为单选,每小题2分,11-17为多选,每题4分,共48分)

1.当甲车突然向前开动时,与之并排停放在路旁的乙车中驾驶员感觉自己在向后退,则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A.甲车B.乙车C.路灯D.地面

2.甲、乙两车分别从P、Q两点同时同向运动,它们的s﹣t图象分别如图(a)、(b)所示,经过6秒甲、乙相遇.甲、乙的速度分别为v甲、v乙,P、Q间的距离为s,则(  )

A.v甲>v乙,s=16米B.v甲>v乙,s=8米

C.v甲<v乙,s=16米D.v甲<v乙,s=8米

3.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在课堂上“大声”回答问题才能让老师和同学们都能听清楚.这里的“轻声”和“大声”是指声音的(  )

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

4.洗热水澡时,卫生间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洗完后过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水在镜面上发生的两种物态变化是(  )

A.先汽化后液化B.先液化后汽化C.先凝华后升华D.先升华后凝华

5.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与小孔成像的原理相同的是(  )

A.

B.

屏幕上的“手影”茶杯在镜中的“倒影”

C.

D.

水中筷子“变弯”钢笔“错位”

6.如图是杨大爷眼睛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则它的眼睛类型及矫正需要选用的透镜分别是(  )

A.远视眼凸透镜B.远视眼凹透镜

C.近视眼凹透镜D.近视眼凸透镜

7.如图所示,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某位置(图中未标出),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的a点,调节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缩小倒立的像;将蜡烛从a点滑到b点后,再移动光屏,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变小.则(  )

A.凸透镜位于a点左侧

B.凸透镜位于b点右侧

C.蜡烛在a点时,像距大于二倍焦距

D.蜡烛在b点时,像距大于二倍焦距

8.小伟同学利用天平和量筒测橙汁的密度,下列操作步骤中多余的是(  )

A.用天平测量空烧杯的质量

B.将橙汁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量烧杯和橙汁的总质量

C.将烧杯中的橙汁倒入量筒中一部分,测出量筒中橙汁的体积

D.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橙汁的总质量

9.不漏气的橡皮氢气球由地面上升过程中,下列关于球内气体的质量与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质量不变,密度增加B.质量不变,密度减小

C.质量增加,密度不变D.质量减小,密度不变

10.把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在凸透镜另一侧12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实像,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10cmB.14cmC.24cmD.5cm

1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5m/s

C.放鞭炮时捂耳朵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超声波能够粉碎体内“结石”是因为声波具有能量

12.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

B.

C.

D.

13.如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中,其物态变化过程需要放热的是(  )

A.

B.

冬天户外的人呼出的“白气”湿裤子晾干

C.

D.

冬天窗玻璃上有冰花钢水浇铸得到钢件

14.用水彩笔在磨砂电灯泡的侧面画一个你所喜欢的图案,然后接通电源,拿一个凸透镜在灯泡和白墙之间移动,下列情况可能发生的是(  )

A.能在墙上看到倒立、缩小的所画图案的像

B.能在墙上看到倒立、放大的所画图案的像

C.只能在墙上看到放大的所画图案的像

D.不能在墙上看到所画图案的像

15.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橡皮在使用过程中,橡皮的质量减小,密度不变

B.将植物种子带到太空后,种子质量变小,密度变小

C.氧气瓶内的氧气用掉一半后,氧气的质量变小,密度变小

D.给自行车轮胎打气的过程中,轮胎内气体质量增加,密度不变

16.下列关于生活中常见热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在高山上烧水,水温低于100℃就沸腾了,这是因为高山上气压低,水的沸点低

B.天热时,狗常把舌头伸出口,这实际上是利用蒸发致冷

C.衣柜里防蛀虫的樟脑丸越来越小,这是因为樟脑丸汽化了

D.夏天,室外的自来水管外会有湿润现象,这是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17.分别由不同物质a、b、c组成的三个实心体,它们的体积和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物质的密度最大

B.b物质的密度是1.0×103kg/m3

C.c物质的密度是a的4倍

D.c的密度与它的质量、体积有关

 

二、实验探究题(本题共4小题,每空2分,共36分)

18.在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时,

(1)A组同学用的是如图甲所示装置,他们测出的水温将偏      (选填“高”或“低”).

(2)图乙是B组同学在实验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此时水的温度是      ℃.

(3)B、C两组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将水加热到沸腾用的时间不同,他们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分析图象可知:

水的沸点是      ℃,当时的大气压      (选填“<”、“>”或“=”)l标准大气压;B、C组得到b、c两种不同图象的原因可能是水的      不同.

19.如图,在研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

(1)实验过程中,如果在平面镜上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是      .

(2)如果当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后,再移去蜡烛B,在蜡烛B的原来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

(3)细心的小芳通过玻璃观察蜡烛M的像时,看到在像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      .

20.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1所示,让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会聚成一点,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如图2所示,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      调整(选填“上”或“下”).

(3)当烛焰距离凸透镜12cm处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的实像,生活中的      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4)当烛焰逐渐远离凸透镜时,烛焰所成的实像将      (选填“变大”或“变小”).

21.向家坝水电站是金沙江下游梯级发电站开发中的最末一个电站,在大坝修建中要用到大量碎石子.小华随意选取其中一块石子,准备在实验室测定它的密度.

(1)他先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移动游码至标尺左端      处,发现指针静止在分度盘中央的右侧,则应将平衡螺母向      调节,直至天平平衡.

(2)用调好的天平测石子的质量,当盘中所加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时,天平平衡,则此石子的质量为      g.在量筒内装有一定量的水,该石子放入前、后的情况如图(乙)所示,则石子的体积是      cm3,此石子的密度是      kg/m3.

 

三、计算题(22题3+3分,23题2+2+3分,共13分)

22.质量为9kg的冰块,密度为0.9×103kg/m3,

(1)求冰块的体积多大?

(2)若冰吸热后,有30cm3的冰融化成水,求冰熔化成的水的质量.

23.“十一”黄金周,征征和妈妈到无锡旅游,买了一只宜兴茶壶,如图所示.征征听说宜兴茶壶是用宜兴特有的泥土材料制成的,很想知道这种材料的密度.于是她用天平测出壶盖的质量为44.4g,再把壶盖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并测得溢出水的质量是14.8g.

(1)请你帮征征算出这种材料的密度是多少?

(2)若测得整个空茶壶的质量为159g,则该茶壶所用材料的体积为多大?

(3)若将此茶壶装满水后称得总质量为659g,则该茶壶的容积为多大?

 

四、科普阅读题

24.小强同学通过调查,得到如下关于近视眼和远视眼的一些信息:

(a)人的眼球就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

正常人眼的晶状体厚度可以改变,对光的偏折能力随之改变,使得近处和远处物体射来的光都能够会聚在视网膜上,所以正常人眼睛既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又能看清远处的物体.

当晶状体太厚或太薄,对光的偏折能力太强或太弱时,使得近处和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在前后方向偏离视网膜,导致近视眼或远视眼的产生.

(b)眼镜度数的计算方法是:

当焦距单位为m时,用透镜焦距的倒数乘以100即可,例如:

眼镜的焦距为0.5m时,眼镜度数是

×100=200,即该眼镜度数为200度.

请你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和以上的信息,回答问题:

(1)人的眼球的晶状体和角膜共同组成一个      镜,由于近视眼的晶状体太厚,对光的偏折能力太强,因此来自远处某点的光经过晶状体折射后会聚在视网膜上之      (填“前”或“后”),所以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2)现有一度数为400度的眼镜,它的焦距应该为      m.

 

2016年山东省潍坊市寿光世纪学校中考物理冲刺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1-10题为单选,每小题2分,11-17为多选,每题4分,共48分)

1.当甲车突然向前开动时,与之并排停放在路旁的乙车中驾驶员感觉自己在向后退,则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A.甲车B.乙车C.路灯D.地面

【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专题】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必须事先选定一个标准的物体,这个事先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位置发生了改变,则是运动的;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是静止的.

【解答】解:

停在车站上的两辆汽车,以甲车为参照物,当甲车开动时,乙车(包括乘客)相对于甲车(参照物)位置不断变化,乙车的乘客觉得自己坐的这辆汽车在后退.

故选A.

【点评】关于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的考查,一般由两种考查思路:

①告诉研究对象及其运动状态,选取参照物;②已知研究对象与参照物,确定物体运动状态.

 

2.甲、乙两车分别从P、Q两点同时同向运动,它们的s﹣t图象分别如图(a)、(b)所示,经过6秒甲、乙相遇.甲、乙的速度分别为v甲、v乙,P、Q间的距离为s,则(  )

A.v甲>v乙,s=16米B.v甲>v乙,s=8米

C.v甲<v乙,s=16米D.v甲<v乙,s=8米

【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

【专题】图像综合题.

【分析】

(1)根据v=

求出两车的速度,然后比较两车速度的大小关系;

(2)从图象上找出当时间为6s时,甲、乙车对应的纵坐标﹣﹣路程是多少,因为两车分别从P、Q两点同时同向运动,所以两者之差即为P、Q之间的距离.

【解答】解:

(1)根据图示可知,当t=12s时,甲通过的路程为8m;当t=6s时,乙通过的路程为12m;

甲的速度:

v甲=

=

≈0.67m/s;

乙的速度:

v乙=

=

=2m/s;所以v乙>v甲;

(2)由图象读出经过6s时,甲行驶的路程s甲=4m,乙行驶的路程s乙=12m,所以P、Q间的距离为s=s乙﹣s甲=12m﹣4m=8m.

故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速度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读懂图象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3.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在课堂上“大声”回答问题才能让老师和同学们都能听清楚.这里的“轻声”和“大声”是指声音的(  )

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

【考点】响度.

【专题】声现象.

【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

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解答】解:

“轻声”和“大声”都是指声音大小、强弱,也就是声音的响度.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分,是声学的基础知识,相对比较简单.

 

4.洗热水澡时,卫生间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洗完后过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水在镜面上发生的两种物态变化是(  )

A.先汽化后液化B.先液化后汽化C.先凝华后升华D.先升华后凝华

【考点】水的三态变化.

【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液化是指气体变为液体的现象;汽化是指液体变为气体的现象;液化和汽化是两个相反的过程,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解答】解:

洗澡的时候,水大量蒸发,有许多水蒸气遇到冷的镜子液化形成小水滴,过了一段时间后,小水滴又蒸发变为水蒸气,所以又变得清晰起来.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的了解和掌握,体现了由物理走向生活的理念.

 

5.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与小孔成像的原理相同的是(  )

A.

B.

屏幕上的“手影”茶杯在镜中的“倒影”

C.

D.

水中筷子“变弯”钢笔“错位”

【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日食、月食、影子、小孔成像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或在不均匀的介质中,传播方向发生变化,属于光的折射,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变弯、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光射到物体表面又被反回的现象叫光的反射,与平面镜有关的都是光的反射.

【解答】解:

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A、屏幕上的“手影”,影子的形成,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符合题意;

B、茶杯在镜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不符合题意;

C、水中筷子“变弯”,是光从水传向空气发生的折射现象,不符合题意;

D、钢笔“错位”,是光在玻璃和空气两种介质中传播发生的折射现象,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利用光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此题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体现了生活处处是物理的理念.

 

6.如图是杨大爷眼睛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则它的眼睛类型及矫正需要选用的透镜分别是(  )

A.远视眼凸透镜B.远视眼凹透镜

C.近视眼凹透镜D.近视眼凸透镜

【考点】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专题】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据图中物体所成像的位置可以判断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还是后方,而后据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进行判断即可.

【解答】解:

据图能看出,此时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方,所以此时是远视眼的示意图,为了使得像成在视网膜上,所以应该使原来的光线会聚,故应用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进行矫正.

故选A.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近视眼及远视眼的成像特点和矫正措施.

 

7.如图所示,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某位置(图中未标出),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的a点,调节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缩小倒立的像;将蜡烛从a点滑到b点后,再移动光屏,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变小.则(  )

A.凸透镜位于a点左侧

B.凸透镜位于b点右侧

C.蜡烛在a点时,像距大于二倍焦距

D.蜡烛在b点时,像距大于二倍焦距

【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专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内容,并知道凸透镜成实像时,遵循物近像远像变大的特点.

【解答】解:

由题意知,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的a点,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缩小倒立的像,此时物距大于2倍焦距,且像距处于1倍和2倍焦距之间,将蜡烛从a点滑到b点后,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变小,说明物距增大了,所以凸透镜应在a的左侧,像距仍处于1倍和2倍焦距之间,因此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掌握凸透镜成像的特点与物距、像距的关系,同时要善于总结一些规律性的知识,解决此题的关键应用是凸透镜成实像时,遵循物近像远像变大的特点.

 

8.小伟同学利用天平和量筒测橙汁的密度,下列操作步骤中多余的是(  )

A.用天平测量空烧杯的质量

B.将橙汁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量烧杯和橙汁的总质量

C.将烧杯中的橙汁倒入量筒中一部分,测出量筒中橙汁的体积

D.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橙汁的总质量

【考点】液体密度的测量.

【专题】密度及其应用.

【分析】测量液体的密度实验中,可先测出烧杯和橙汁的总质量m1,然后将一部分橙汁倒入量筒中,读出其体积,再测出烧杯和剩余橙汁的质量m2,用m1减去m2即为量筒中橙汁的质量,最后根据ρ=

求出密度.

【解答】解:

利用天平和量筒测橙汁的密度时,可将橙汁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量烧杯和橙汁的总质量m1,将烧杯中的橙汁倒入量筒中一部分,测出量筒中橙汁的体积,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橙汁的质量m2,求出量筒中橙汁的质量,根据ρ=

求出密度,所以实验中没用的步骤为:

A、用天平测量空烧杯的质量.

故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测量液体密度实验步骤的理解和掌握,注意实验过程中要尽量的减小误差.

 

9.不漏气的橡皮氢气球由地面上升过程中,下列关于球内气体的质量与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质量不变,密度增加B.质量不变,密度减小

C.质量增加,密度不变D.质量减小,密度不变

【考点】质量及其特性;密度及其特性.

【专题】质量及其测量;密度及其应用.

【分析】①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不随位置、状态、形状、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②气体的质量一定时,体积越大,密度越小;

③大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小.

【解答】解:

气球升空过程中,只是位置的改变,球内气体的质量不变;

大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小,气球升空过程中,气球外的气压减小,为保证内外压强相等,所以球的体积增大来减小球内压强,气体的质量不变,体积越大,所以密度越小.

故选B.

【点评】本题通过断线的氢气球升空的过程中,考查了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而变化、质量一定时,体积越大,压强越小等知识点.

 

10.把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在凸透镜另一侧12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实像,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10cmB.14cmC.24cmD.5cm

【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专题】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性质,判断物距和焦距的关系,求出凸透镜焦距的取值范围.

【解答】解:

把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在凸透镜另一侧12cm处得到缩小的像,即此时的像处于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即f<12cm<2f,可得出,此时6cm<f<12cm,所以只有A选项中的10cm符合此条件.

故选A.

【点评】本类型的习题,首先根据凸透镜成像的性质,然后根据物距和焦距,或像距和焦距的关系,求出凸透镜焦距的取值范围.

 

1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105m/s

C.放鞭炮时捂耳朵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超声波能够粉碎体内“结石”是因为声波具有能量

【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速;防治噪声的途径;声与能量.

【专题】声现象.

【分析】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防治噪声的途径有三条:

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3)声音既能够传递信息,又能传递能量.

【解答】解: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该选项说法正确;

B、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放鞭炮时捂耳朵,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超声波能够粉碎体内“结石”,因为声波具有能量,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D.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学的基础知识,属于识记性内容,相对比较简单,是基础知识的考查.

 

12.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

B.

C.

D.

【考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专题】应用题;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分析】此题中各情景都与光学现象有关,涉及光的反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逐一分析各现象的成因,然后进行分类.

【解答】解:

A、手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不符合题意;

B、照镜子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不符合题意;

C、放大镜是利用物体位于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虚像来工作的,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符合题意;

D、透过玻璃砖看到钢笔“错位”了,是由于光玻璃中射向空气时发生折射形成的,故符合题意.

故选:

CD.

【点评】此题通过几个词语考查学生对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的理解,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词语反应的物理情境,一定程度上考查了学生的语文知识,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

 

13.如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中,其物态变化过程需要放热的是(  )

A.

B.

冬天户外的人呼出的“白气”湿裤子晾干

C.

D.

冬天窗玻璃上有冰花钢水浇铸得到钢件

【考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专题】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分析】在六种物态变化形式中,熔化、汽化、升华需要吸热,凝固、液化、凝华需要放热,弄清楚四幅图中的物态变化再去判断吸放热情况.

【解答】解:

A、冬天户外的人呼出“白气”,是嘴中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A正确;

B、湿裤子晾干,是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故B错误;

C、冬天窗玻璃上有冰花,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故C正确;

D、钢水浇铸得到钢件,是钢水变成固态钢件的过程,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故D正确.

故选:

AC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物态变化概念及其吸放热情况的理解和掌握,弄明白四幅图中的物态变化名称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14.用水彩笔在磨砂电灯泡的侧面画一个你所喜欢的图案,然后接通电源,拿一个凸透镜在灯泡和白墙之间移动,下列情况可能发生的是(  )

A.能在墙上看到倒立、缩小的所画图案的像

B.能在墙上看到倒立、放大的所画图案的像

C.只能在墙上看到放大的所画图案的像

D.不能在墙上看到所画图案的像

【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专题】应用题;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由于凸透镜在灯泡与墙壁(光屏)之间移动,这样就会不断的改变物距,会出现物距大于二倍焦距;等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等于一倍焦距;小于一倍焦距等各种情况.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去进行分析,从而得到答案.

【解答】解:

A、当凸透镜在灯泡之间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时,此时在墙上所成的像为倒立的缩小的实像,故A正确;

B、当凸透镜在灯泡之间的距离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时,此时此时在墙上所成的像为倒立的放大的实像,故B正确;

C、当小于一倍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此时物像同侧,因此不能在墙上看到正立、放大的所画图案的像.故C错误;

D、由AB可知,可以在墙上看到所画图案的像,故D错误.

故选AB.

【点评】在做凸透镜成实像的实验时,除了按物距大小来判断物体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外,比较物距、像距的大小也能迅速判断出物体所成像的性质:

u>v,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v,成倒立等大的实像;u<v,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15.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橡皮在使用过程中,橡皮的质量减小,密度不变

B.将植物种子带到太空后,种子质量变小,密度变小

C.氧气瓶内的氧气用掉一半后,氧气的质量变小,密度变小

D.给自行车轮胎打气的过程中,轮胎内气体质量增加,密度不变

【考点】质量及其特性;密度及其特性.

【专题】应用题;定性思想;归纳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预防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