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册12单元备课.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221261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八册12单元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八册12单元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八册12单元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八册12单元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八册12单元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八册12单元备课.docx

《第八册12单元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册12单元备课.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八册12单元备课.docx

第八册12单元备课

单元备课(八册1、2单元)

杭州市余杭区信达外国语学校郁侃蓉

各位老师,上午好!

大家一定已经留意到大屏幕上的八个大字“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这是我的班级座右铭。

今天我拿它来自勉。

对于此时此景的我来说,能与在座的老师一起分享我对四下年级一、二单元教材的理解和感悟,是一个多么难得的成长机会。

谢谢大家!

应该说,“多元解读”这个词我们并不陌生,因为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经常鼓励孩子们对文本多元解读。

事实上,我们老师拿到教材又何尝不是多元解读呢?

教学时间该选择如何安排,教学内容该选择如何穿插整合,语文实践活动又该选择如何灵活组织……这些问题,实实在在地等着我们老师去捉摸。

从大方向来说,针对新教材以“生活主题”组织单元的编排方式,我们的教学视野也应该从以一篇课文为单位转向以一个单元为单位。

改变面面俱到的“单课式备课法”,采取对教学内容全盘考虑、整体设计的“集体单元备课法”。

下面我就以第一、二单元的教材为例,谈几点个人看法,有偏颇、失误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单元简介

每个单元四篇课文,就编排顺序来看,属于精讲课文带略读课文。

第一单元的课文语言精美,如何在教学课文的时候,让学生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体会作者生动准确的描写,是值得我们探究的。

教学这一组课文时,我认为应特别注意朗读、积累。

第二单元的课文思想性强。

教学这一类课文时,我认为应注重以智慧启迪智慧,以思想碰撞思想。

引导学生把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

既动脑又动手,既动心又动情。

由于时间关系,我从每个单元里挑选了一个案例,重点讲讲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

柳斌在“21世纪中小学语文教学座谈会”上讲话中指出:

“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不能靠教师对词法、语法、学法的讲解,讲解出来,也不能靠教师对课文的详尽分析,分析出来;学生的语文水平提高只有在学生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实现,只有学生在自身主动参与的学习过程中,才能实现。

”特级教师周一贯也曾指出:

“按汉字、汉语的特点来指导语文课堂教学。

”“要在反复的语言实践中通过领悟来掌握语言规律。

”“要把语言的规律与语言蕴含的文化、思想、情感融合为一体让学生感受、认识、发现,还语文教学以本来面目。

”小学阶段是学生习得书面语言的关键期,因此阅读教学的关键是为学生语言实践创造良好的环境,对教材的处理和对教学的设计都应具体地体现出学生语言实践的过程和有效性。

我们要把说话、朗读、默读、背诵等作为教学目标来追求,而并不只是理解课文的一种手段;要把感悟、体会、欣赏、想象等融在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当中;要把语言训练和学生的思考、想象、质疑、答疑、探究等活动统一起来,使学生在不断地分析、比较、判断、概括、想象等思维活动中,提高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提高思想认识水平。

四年级是向高年级过渡的重要时期,特别是阅读教学。

教材的选文随着年级的升高在内涵和语言上开始变得深奥,教学要求也要随之而提高。

授以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引导学生品味语言、运用语言尤为重要。

一、阅读教学要本着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原则

(一)、一个中心——读

读,不仅是教学手段,也是教学目标。

读一篇文章,不只是为了了解中心思想、段落大意之类,更要理解文章的旨意、理脉,要体会文章的情致、风格。

离开了读,又怎样去感悟去体会呢?

因此“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充分地读”并不是一味地机械地读,平面地读,我们提倡的“以读为本”是有理解的、有体验的朗读,能传情达意的朗读,浸透着朗读者思索与情感的朗读,同时是有着良好基本功的朗读。

我把读设定了三级目标:

一级:

读得响亮,读得正确,读得通顺。

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读破句;二级:

有理解、有体验,能传情达意地表现作者的情感;三级:

有联系、会表达朗读者自身的思索,表现良好的朗读基本功。

下面我就以“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这句话为例。

这是第一单元中《桂林山水》一课中的句子。

一级目标——示范读(声音响亮)。

有老师可能会问了:

“这个句子是要表现漓江的水很静的,怎么能读得这么响亮呢?

”我说,不着急。

我们首先要让学生敢于大声读课文。

在大声读课文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读正确:

“啊”的变音,当“啊”字的前一个字的韵母是“ing、ong”时,这时后面的“啊”则应读后鼻韵母的韵尾“ng”和“a”的混浊音,但读音不宜太重(示范)。

“漓江的水真静(jing)啊(a),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在这里,我顺便说一下。

在《桂林山水》这篇课文中,有6个“啊”字,由于所处的位置不同,读音也相继发生变化。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在写桂林的“山”有这样一段文字: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人,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当“啊”字前面的一个汉字韵母的韵尾出现“a、o、e、i、ü”字时,这时的“啊”不读“啊”而读“呀”。

如:

“漓江的水真绿(lü)啊(a),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就应读作:

“漓江的水真绿(lüia),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

“桂林的山真奇(qi)啊(a),一座座拔地而起,……。

”就应读作:

“桂林的山真奇呀(q′ia),一座座拔地而起,……”。

 

当“啊”字前面一个汉字的韵尾是“u”时,后面的“啊”不读“啊”而读“wa”。

如:

“桂林的山真秀(xiu)啊(a),像翠绿的屏障,……”,这时就应读作“桂林的山真秀哇(xi′ua),像翠绿的屏障,……。

当“啊”字前面一个汉字韵母的韵尾出现“n”字时,受到前一韵母n收音的影响而发生的变音,这时的“啊”不读“啊”,而读“na”。

如:

“桂林的山真险(xian)啊(a),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就应读作“桂林的山真险哪(xia′na),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当“啊”字的前一个字的韵尾是“ng”时,这时后面的“啊”则应读后鼻韵母的韵尾“ng”和“a”的混浊音“nga”,但读音不宜太重。

“漓江的水真清(qing)啊(a),清得可以看到江底的沙石,……”,就应读作“漓江的水真静啊(ji′nga),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qi′nga),清得可以看到江底的沙石,……”。

黄伯荣《现代汉语》上册:

啊的变音有:

i,ü,o,e,a+a=ya写作:

呀。

例:

鸡呀,鱼呀,磨呀,鹅呀,写呀,他呀

u+a=wa写作:

哇。

例:

苦哇,好哇

n+a=na写作:

哪。

例:

难哪,新哪,弯哪

ng+a=nga仍写作:

啊。

例:

娘啊,香啊,红啊

-i(zhi,chi,shi的-i),er+a=ra仍写作:

啊。

例:

是啊,店小二啊

-i(zi,ci,si的-i)+a=za仍写作:

啊。

次啊,撕啊

读通顺: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学生容易把句子读成“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二级目标——引领学生入境入情,有理解、有体验地读。

“作者荡舟漓江,感觉到漓江水是那么的静。

你感受到了吗?

”预设答案:

1、我感受到了;作者说他感觉不到水在流动,静静的;2、我是从课文的插图中感受到的,水面上几乎看不到水的波纹。

倒映在水中的山是那么清晰;3、我似乎感觉到游人都在静静地欣赏,不愿打搅静静的漓江水;4、我感觉到没有一丝风,江面上的水平得像面镜子……让我们来读一读这静静的漓江水。

三级目标——有联系,有思索地读。

引领:

还记得颐和园里的昆明湖吗?

“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表现漓江水的静吗?

练笔: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

教师巡回指导。

最后,指名让学生一个一个地接着读,形成了一组排比句。

预设答案:

(师引读)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指名连着读)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像一面镜子;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游船像是在玻璃上滑动;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仿佛能听到自己的呼吸声;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似乎只能听见小鱼在嬉戏、小虾在窃窃私语……

(二)、两个基本点——整体、突破口

一篇文章,是一个系统的、有着极强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

整体──部分──整体,这是阅读活动中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框架、感悟文章内涵、领会文章写法的基本规律和方法。

下面我就以第二单元中的课文《中彩那天》为例:

1、在钻研教材时,我们需整体把握,抓文章的内在联系,抓语言怎么表达思想内容的规律性的东西,在此基础上找到文章教学的突破口并确立教学的整体框架。

《中彩那天》一文,课文以汽车的得而复失来展开。

“我”的母亲,作者用的笔墨不多,但能感觉到母亲在这个事件中是隐藏背后的中坚。

“我”的父亲,在这个事件中是直接责任人,在中奖后经历了复杂的思想斗争:

神情严肃→闷闷不乐→特别高兴。

“我”是其他家庭成员的代表。

在这个事件中也有心理活动的变化:

兴奋→迷惑不解→激动→明白。

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抓住了他们的神情、语言、动作等描写,表现出汽车的得而付出是一个多么矛盾痛苦的过程。

这些人物描写犹如散落在文章中的珍珠,教学中很容易把它们全都拾起来,结果往往“面面俱全”,效果不佳。

因此,关键不是将珍珠拾起,而是提取穿起各粒珍珠的一条线,即发现文章的内在联系。

经过反复思考,我认为可以通过写父亲的一个句子“可以看出,那K字用橡皮擦过,留有淡淡的痕迹。

”这一细节描写入手,由此串起“我们”家的家庭道德观——如:

母亲常安慰家里人:

“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以“我”为代表的其他家庭成员的态度——如:

“可是,库伯是有钱人,我们家穷呀!

”我激动地说。

在此基础上,我们的学生或许就不难理解,让父亲最终放弃了汽车,是因为一直以来的这种家庭道德观念和为人父的责任。

与其说,父亲保留K字是对库伯表现出诚信,倒不如说,他在忠于家庭的道德观念,在承担言传身教的责任,为人父的责任。

文章结尾:

成年以后,回忆往事,我对母亲的教诲有了深刻的体会。

是呀,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

让学生体会到:

父亲打电话通知库伯,领走的是中奖的车子,得到的是人情和道义,是更多真正的朋友,是心灵的宁静和快乐。

2、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抓整体,抓突破口,在此基础上实现课堂上经过师生双边活动的“三度”创造。

(1、)整体感知:

中彩这是一件多么令人兴奋的大喜事。

《中彩那天》一文中的父亲把一辆中彩得到的豪华奔驰车开回了家,是把车留下,还是将车还给同事库伯,父亲面临着抉择。

最终,父亲决定把车送还给库伯。

通过预习,我们一定感觉到了父亲面对着这道道德难题也曾有过犹豫。

(出示句子,教师指名读:

可以看出,那K字用橡皮擦过,留有淡淡的痕迹。

)为什么要用橡皮擦去这个K字,既然用橡皮擦了,又怎会留下淡淡的痕迹?

中彩那天父亲究竟做过些什么,想过些什么,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不同寻常的日子。

学生自由读课文。

(2)、抓突破口:

抓住句子“可以看出,那K字用橡皮擦过,留有淡淡的痕迹。

想象写话,深入体会父亲的内心世界:

想象填空:

面对这张奖票,父亲慢慢地拿起橡皮,他想:

渐渐地那橡皮终于落在了那个K字上,轻轻地擦了起来……

你觉得父亲在那一刻究竟想到了些什么?

请你默读课文1-8自然段,细细品味父亲的内心世界,可以把你觉得和这有关的语句划出来细细品味。

如果你觉得已经品味出来了,请填空。

预设答案:

〈1〉、我们家生活很拮据,我又很想得到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但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买得起这辆汽车,我还是留下吧。

〈2〉、我到底要不要这辆梦寐以求的汽车呢?

这辆车好不容易才到我的手上,下次不一定有啊!

嗨,还是拿了吧。

〈3〉、唉,究竟该不该把这个K字擦掉呢?

反正库伯已经忘了,我就把这辆车占为己有吧。

〈4〉、我还是擦吧,毕竟库伯家有钱,我家没钱,应该给我,况且彩票也是我买的。

对库伯可能是锦上添花,而对我们就是雪中送炭呀。

〈5〉、库伯呀库伯,我是一位穷人,梦寐以求的就是有辆汽车,对不起了,车还是让我留下吧。

〈6〉、有了车,我们家就再也不用过那么拮据的日子了,我还是把车留下吧。

〈7〉、反正这个K字别人也不知道,就是看了也未必发现得了,不如就留下吧。

〈8〉、只要在另一张奖票上写上k字,这辆车就是我们的了。

……

衔接(师):

我们都设身处地为父亲考虑了很多,面对这笔意外之财父亲怎会不心动?

他毕竟也是一个普通人呀!

可是面对眼前这位正在成长的儿子,父亲又会怎么做,怎么想。

请你再一次默读课文,把你觉得和这有关的语句划出来细细品味。

如果你觉得已经品味出来了,请填空,直接写在第一段填空题的后面。

出示填空:

擦着擦着,他的手忽然停止了擦拭,他又想,想到这里,他放下了橡皮。

接着听到父亲在拨电话号码,是打给库伯的。

预设答案:

〈1〉、人的一生最重要的就是诚信。

再怎么着,也不能失去诚信。

拥有诚信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2〉、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3〉、不行,每个人必须真诚待人,不然就得不到别人的尊重和信任了。

〈4〉、要做孩子的榜样、家庭的责任宁愿自己穷,也不能误了孩子的将来。

〈5〉、人穷志不穷,要有骨气。

〈6〉、我不能拿别人的东西,更不能让自己后悔一生。

……

3、在教学后,再次整体感知:

这是在学生感知或品味了文章的整体内容、整体框架或整体形象后,对文中透露出来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再次升华的过程。

学习了《中彩那天》一文后,(师提出:

)一个淡淡的K字,包含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

这是何等艰难的一段心路历程呀!

让我们再来读读这篇文章,细细回味。

出示:

如果你是文中的“我”,如果你就是库伯,如果你是我家的一位邻居,如果你是一位记者,如果你是汽车修理厂的老板,如果你是本市的市长,如果……请你任意选择你所能想到的任何一个角色,在得知事情的真相后,你会怎么做?

预设答案(简):

如果我是文中的“我”,我会幸福;

如果我是库伯,我会感激;

如果我是他们的一位邻居,我会赞扬;

如果我是一位记者,我会报导;

如果我是汽车修理厂的老板,我会给这位父亲升职;

如果我是本市的市长,我会授予父亲“诚信公民”荣誉称号;

如果……

(师)小结:

这些美好的故事结局,都是父亲原本不曾想过的。

虽然我们失去了一辆奔驰轿车,但我们的心灵得到了安宁,我们赢得了朋友的尊重和信任,我们拥有了光明的人生,这是多么大的一笔财富呀!

出示句子,读句子:

成年以后,回忆往事,我对母亲的教诲——“一个人只要活的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有了深刻的体会。

把课文第一自然段中“妈妈的教诲”直接补充到课文的最后一节中,把字写得工工整整。

并连起来反复地读读这一段话。

最后,请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实际把体会写下来。

二、阅读教学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能比较正确地处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关系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教学的宏观概念,不是每篇课文、每节课、每个教学环节都必须同等对待,平均用力。

就具体课文而言,有的课文以落实工具性目标为主,渗透人文性目标,有的以落实人文性目标为主,兼顾工具性目标;就学段而言,小学阶段侧重落实工具性,中学阶段侧重落实人文性;就一节课而言,应该找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结合点,“内容精彩处,语言运用经典处”。

▲能比较好地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既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在尊重学生独特体验的同时,我们更要注意文本的价值取向。

在向高段过渡的四年级阶段,阅读教学时我们更要注意:

1.自主感悟与统一训练并重。

语文教学中有不少不确定的内容,需要教师和学生一起“感悟”,也有不少确定的教学目标,学生可以跟着老师训练。

“感悟”侧重于整体的、模糊的感知,是个性化的、意象化的、情感性的。

“训练”侧重于部分的、逻辑的理解,是共性的、可测的、程序化的、技术性的。

在强调自读自悟的同时,加强双基训练。

2.鼓励学生在读懂全文的前提下,发表自己的见解。

个性化强调的是阅读个体的不可代替性,而不是“想怎么读就怎么读”“爱怎么理解就怎么理解”。

学生要先理解作者思路和文本价值取向的前提下,有根据地说话,有条理地发散。

不能让学生养成浮光掠影地读书、不加思索地说话的坏习惯。

3.在实施鼓励性评价的同时,要真诚地帮助学生指正错误。

▲能比较好地处理课文教学和其他资源开发利用的关系

1、其他学科知识的渗透要比较适度(表演、绘画、游戏等非语文活动比例不大,使用恰当)。

2、多媒体应用比较有效(音乐、图片、影视等非文本手段使用时机恰当,使用效果较好)。

3、课外语文资源拓展比较适当。

如:

古诗的学习,就像课外阅读一样,是需要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的。

因此,我会在开学初,给每位学生打印好一份诵读名诗的记载表。

内容是本册教材中呈现的六首古诗+语文书里“日积月累”里出现的诗句所在的诗词。

第一轮,背一背(两天背一首);第二轮,默一默(两天过关一首);第三轮,添一添(放在假期里)。

放假前夕,先请学生给古诗分组,如田园篇、边塞篇、友情篇、咏物篇、送别篇……然后在假期里,一组一组地抄抄背背,再从《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里找出相应的篇章,添上几首并背诵。

抄写的日期由学生自己记载,背诵的情况反馈由家长评星级。

▲能比较好地处理探究学习和接受学习的关系

1.探究学习和接受学习应该相辅相成,接受学习必不可少。

2.探究性学习讲求实效。

选择适当的主题、给予充足的时间、要有充分的交流。

探究中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要作必要的讲解。

3.在鼓励探究学习和自主感悟的同时,要重视模仿和积累。

▲能比较好地处理合作学习和个体学习的关系

1.把合作学习建立在个体的有效学习的基础上,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2.合作学习要有目的、有指导、有反馈,不应该留于形式。

如:

《语文园地一》的口语交际。

教师可事先根据课文中的要求“略”制定表格。

春游活动计划表

时间

地点

活动内容

准备工作

分工

其他

然后,小组自由组合,全班分组讨论,填写表格。

组内成员注意分工如谁来主持,谁来负责记录,谁负责汇报等。

最后,各小组汇报、评议。

要求大家虚心听取各小组的汇报,并进行比较,推荐时要说出充分的理由。

(如:

汇报时的语言是否规范、说得是否清楚。

)在大家统一了意见,形成班级的春游方案后,等到春游的时候,就按大家商定的方案去做。

思考:

阅读教学,如何遵循语文教学的一般过程和方法,针对不同课型、不同课文,探索简约、有效的教学模式。

“整体——部分——整体”是不是最基本的教学过程?

先是初读课文,引导学生整体感知,交流初步感受,并提出问题、困惑。

再是深读课文,沉浸其中,透过语言文字,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把握文章主旨,感悟做人之道;同时抓住典型语言信息(如,内容精彩之处,语言运用经典之处),领悟语言文字表情达意之精妙,并积累语言。

接下来走出文本,思考受到的启发,揣摩文章的写法。

最后,是适度拓展。

如,开展相关阅读,进行灵活多样的小练笔。

●语文园地

语文园地的教学,重在提高学生实践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下面我以《语文园地一》里的习作为例。

习作要求是按一定的顺序写校园里的景物,或者别处的景物,还可以写写发生在校园里的难忘的事。

我们就先来选择写写我们朝夕相处的校园。

先带学生到校园里走一走,选定自己喜欢的一处地方驻足观察、思考,完成片断练习。

片断内容可以是细致地景物描写,也可以写写发生在此地的一件事情。

然后,全班评改。

评改要求:

景物描写的过程中,是否抓住了主要景物来描写,是否选择了恰当的描写方法(描写方法已在语文园地一“我的发现”一栏中有体验、有训练);事件记叙的过程中,是否与此地的景物、环境有所联系。

最后,让学生选择经典的片断再次游览校园,列出游览的先后顺序,加上开头和结尾,将精彩片断连成篇。

这样的习作指导重在作文的二次生成。

教学时以过程性评价或形成性评价为主,以终结性评价为辅。

我认为,在开放的作文活动中,有利于学生唤醒自我、提升自我、解放自我——“我手写我心”。

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用真实的笔触表现生活,表现自我。

以生活为主线,要善于捕捉学生生活的资源,把学生生活中的资源,作为张扬学生个性的源泉。

在现实生活中,养成学生乐于探究和勇于实践的精神,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的责任感,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及良好个性品质。

思考:

语文园地的教学要以生活为主线,让学生充分的感知、体验生活,思索生活,理解生活。

而教学的过程是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学的运行也需要一定的程序,因此表现出一定的封闭性。

如何在语文园地的教学过程中,实现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如何开发整合,实现教学内容生活化;如何情境互动,实现教学方法生活化;如何拓展延伸,实现教学时空生活化;如何多元评价,实现教学评价生活化。

这是值得我们进一步去实践的。

●识字教学

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讲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的字条里列出。

要求会写的字在精讲课文中安排,在课后的方格里列出。

每一组课文后边还有“词语盘点”。

虽然识字量大,但是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识字能力,在教学中我还是会参照我现在的做法。

开学第一天,每位同学会拿到一本语文横线本,并在本子的左上角标上学号。

我们把它叫做“天天练写”本。

也就在拿到本子的这一天起,一天一课地练习书写也就开始了。

书写的内容分三部分:

“我来抄”——词语手册上的词语;“我来摘”——自己喜欢的词语、难掌握的词语;“我来写”——近义词、反义词。

“我来摘”、“我来写”这两部分的词语数量不限。

第二天一到教室,第一件事就是把本子按学号顺序交到讲台上。

当然,在抄写过程中,不免有同学会出现错误。

那也不急着订正。

如果昨天的抄、写有错误,今天继续这一课的词语练写。

有时候,昨天出现的错误今天是订正了,可新的错误又出现了。

没办法,只能原地踏步了。

今天就又得继续这一课的词语练写,直到能全部写正确了的那一天为止。

老师在批改过程中,也要做有心人。

把学生易写错的词语在课文中做好记号,以便于随课文进行字词教学。

并在词语档案袋里做好记录,以便于单元词语盘点的时候重点突破。

以前我们经常采用的是课课听写,我觉得很费时。

再说,词语的积累也需要有个不断再现的识记过程。

按我现在的做法至少有7次见面的机会,一学期时间,至少有三五遍抄写的轮回,随课文学习再一遍,单元词语盘点再一遍,期中、期终检测又一遍。

对于这本“天天练写”本,我还增设了评比项目:

书写正确、字迹美观的同学为“书写优秀生”,书写正确、字迹端正的同学为“书写达标生”。

作业情况在每周的家校联系单上作为一项常规栏目反馈给家长。

自觉的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落后了,会及时地采取措施,如给孩子听写,检查孩子的作业,一旦发现孩子书写潦草,让孩子重新书写等。

对于不自觉的家长,我们老师也可以旁敲侧击地提醒他们。

自从有了“天天练写”本以后,我就不再听写了。

而是在一个单元结束时,做一次词语的专项练习。

此练习分三部分:

一、看拼音写词语(易错词+重点词);二、读读记记(从学生“我来写”的词语中摘录一部分+老师提供一部分)。

三、(机动)如多音字组词,辨字组词,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写近义词或反义词,连线,选词填空,照样字写词语……

思考:

对于已经具备识字基础的中、高年级的学生,老师如何引导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检测。

比如:

一次练写作业,分别给出自评、互评、老师的话三个评定成绩。

自评的目的是养成检查的习惯,互评的过程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字词的积极性,因为在给别人打分的时候,他们的眼睛会睁得大大的,哪怕是一撇一捺不太规范都能挑出来。

老师的话,更多的则是赞美,是鼓励,是引领。

这样,是不是既能减轻老师的负担,又能巩固生字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