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项目不同阶段质量保证.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213376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55.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6章项目不同阶段质量保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第6章项目不同阶段质量保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第6章项目不同阶段质量保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第6章项目不同阶段质量保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第6章项目不同阶段质量保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6章项目不同阶段质量保证.docx

《第6章项目不同阶段质量保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6章项目不同阶段质量保证.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6章项目不同阶段质量保证.docx

第6章项目不同阶段质量保证

第6章项目不同阶段的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

就一个项目而言,要经历概念、开发、实施、收尾等各个不同的阶段。

项目质量控制应贯穿于项目进展的全过程,形成质量控制体系。

5.1项目不同阶段的质量管理

5.1.1项目概念阶段的质量管理

项目概念阶段主要包括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项目决策。

项目概念阶段是影响项目质量的关键阶段,项目决策的结果应能充分反映项目所有者对质量的要求和意愿。

在概念阶段,围绕项目质量问题所进行的主要工作是项目总体方案的策划及项目总体质量水平的确定。

因此,从总体上明确了项目的质量方向,是一种质量战略管理。

5.1.2项目开发阶段的质量管理

项目开发阶段是项目实施的前期阶段,需要对项目进行全面、系统的安排。

项目质量是否能够满足用户需要及满足的程度,首先取决于这一过程。

没有高质量的设计就没有高质量的项目。

在项目开发、设计过程中,应针对项目特点,根据项目概念阶段已确定的质量目标和水平,使其具体化。

设计质量是一种适合性质量。

即通过质量设计,应使项目质量适应项目使用和环境的要求。

项目开发阶段的质量管理,包括三大内容:

1.质量设计

项目开发人员应根据项目的使用要求,制定能够满足“性能”要求的设计方案,其中包括项目质量指标,进行质量设计。

同时考虑项目实施的可能性和经济性,以确定最佳的设计方案。

2.控制项目设计质量

设计质量的优劣关系到设计工作对项目质量的保证程度。

一是设计应满足用户所需要的功能和使用价值,符合用户的意图,同时符合技术、环境、资源的要求。

二是设计必须遵守有关标准、规范、规程等相关法规。

控制措施包括有:

(1)设计评审。

在设计的每一阶段,都要组织有关人员对设计结果进行正式、系统、严格的评审并将结果形成文件,目的在于评价设计质量,并找出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使设计的过程力求达到可靠、合理、经济、可行的质量效果。

(2)经济分析。

研究项目设计的变化与费用,成本变化之间的关系。

计算项目成本。

对项目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比较各种设计方案,使得单位成本取得最佳的质量效果。

(3)严格遵守设计过程的工作程序。

(4)设计跟踪。

定期对设计文件进行检查、审核,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质量预控

项目质量预控,就是针对质量因素,拟订质量控制计划,设计控制程序,制定检验评定标准,提出解决有关问题的对策,编制质量控制手册等。

(1)影响因素预测。

项目实施中可能出现的影响质量的因素加以分析、整理,并绘制因果分析图。

(2)拟订质量控制计划。

质量控制计划的拟订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1)明确项目质量目标。

2)明确项目质量要求和特性。

3)评定项目过程能力。

4)确定拟控制的质量特性和控制内容。

5)确定质量水平。

6)制定质量控制指南、规程和文件。

7)规定检查、监督职责。

8)设计质量控制图。

9)规定不合格材料的处理方法。

10)规定对库存和易过期材料使用的控制。

11)确定质量检测设备和方法。

12)明确项目质量控制组织和责任者。

(3)设计控制程序。

控制程序规定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阶段所需进行的质量控制内容和方法,如图5—1某钢筋工程设计的质量控制程序。

(4)制定检验评定标准。

如表5—1所示。

表5—1是某钢筋混凝土工程的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5)确定对策。

根据所预测的影响项目质量的因素,提出对策,并归纳为对策表。

如表5-2所示。

(6)编制质量控制手册。

质量控制手册是项目质量控制的指导性文件,质量控制手册所包括的典型内容是:

1)质量控制的依据。

包括所采用的规范、标准、手册等。

2)管理、组织及人员。

应明确质量管理组织机构,质量保证组织机构,分管人员及各种组织、管理制度。

3)质量控制工程。

包括质量控制方针、质量控制规程的拟订和发布质量检查制度、抽样检验方案、质量控制图等。

质量控制规程制定。

针对具体的控制对象所编制的,其主要内容包括:

1工序流程。

②工作内容。

③标准。

对每道工序、每项工作,都应列出规定的标准,利于执行和检查。

④控制点。

工序中存在着对项目质量有直接影响的关键点;技术上有特殊要求,对后续工序有影响的部位;所谓控制点是指质量控制的重点。

⑤质量信息交流。

规定工序间所提供的质量信息内容及其交流方式。

⑥质量评价及考核。

明确质量评价及考核方法。

4)质量控制文件。

包括试验程序、检验规程、作业指导书、各项质量保证程序等文件。

5)质量控制记录及保存。

明确记录的内容及记录的保存等有关问题。

6)培训大纲。

包括采用的培训教材、培训方法,明确参加培训的人员。

7)原材料控制。

包括原材料的采购程序、货源的选择、采购订货的审查与批准、进料检查、原材料的保管及质量控制等内容。

8)项目实施过程控制与工序控制。

包括控制要点、控制方法、控制效果与评价方法等。

9)合格控制。

包括合格质量标准、合格控制方法等。

10)故障分析与补救措施。

包括故障分析、故障排除方法和技术等。

5.1.3项目实施阶段质量管理

实施阶段的质量管理,也是一个从对投人品的质量管理开始,到对产出品的质量管理为止的系统管理过程。

实施阶段质量管理

对产出品的质量管理

转化过程质量管理

对投入品的质量管理

(1)事前质量管理。

管理的重点是做好项目实施的准备工作,主要工作内容有:

技术准备:

熟悉和审查项目的有关资料、图纸;调查分析项目的自然条件、技术经济条件;确定项目实施方案及质量保证措施;确定计量方法和质量检测技术等。

物质准备:

对项目所需材料、构配件的质量进行检查与控制;对永久性生产设备或装置进行检查与验收;对项目实施中所使用的设备或装置应检查其技术性能,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不能使用;准备必备的质量检测设备、机具及质量控制所需的其他物质。

组织准备:

建立项目组织机构及质量保证体系;对项目参与人员分层次进行培训教育,提高其质量意识和素质;建立与保证质量有关的岗位责任制等。

现场准备:

不同的项目,现场准备的内容亦不相同。

例如,建筑施工项目的现场准备包括控制网、水准点标桩的测量;“五通一平”生产、生活临时设施等的准备;组织机具、材料进场;拟订有关试验、试制和技术进步项目计划等。

(2)事中质量管理。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所进行的质量管理就是事中管理。

事中质量管理的策略是:

全面管理实施过程,重点管理工序或工作质量。

其具体措施是:

工序交接有检查;质量预控有对策;项目实施有方案;质量保证措施有交底;动态控制有方法;配制材料有试验;隐蔽工程有验收;项目变更有手续;质量处理有复查;行使质控有否决;质量文件有档案。

(3)事后质量管理。

一个项目、工序或工作完成形成成品或半成品的质量管理称为事后质量管理。

事后质量管理的重点是进行质量检查、验收及评定。

1.项目实施准备阶段的质量管理

(1)技术培训。

针对项目的具体情况,事先组织各种类型的技术培训和技术讲座,让操作者了解项目实施中可能遇到的质量问题、影响因素、处理方法、预防措施等;

(2)严把材料质量关。

提供满足质量要求的原材料或半成品,是保证项目质量的前提。

1)原材料(半成品)质量检验。

①入库(场)检验关。

原材料(半成品)进场入库应按质量标准验收和检查。

②定期检查关。

应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③使用前检验关。

2)原材料(半成品)质量管理

将质量检验与积极的事先预防结合起来,这就是将材料供应的质量控制引申到供货单位。

具体做法是:

协助、监督供货方建立健全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体系;了解供货方历来供货质量信誉,全面了解其质量保证体系,考核其质量保证能力,在签订合同前和合同执行期间,应对供货方进行检验考核和监督,检定其生产技术装备是否能继续保证质量,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意见;

对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的使用,应预先进行模拟试验,通过实践,掌握基本操作要领,以保证在使用中不影响项目质量。

2.实施阶段质量管理

建立能够保证和提高项目质量的完整体系,抓好每一环节的质量控制,保证工程质量全面达到或超过质量标准的要求。

项目实施阶段质量管理的重点是:

影响项目质量的因素、工艺和工序。

(1)质量因素的管理。

影响项目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五大方面:

人、材料、设备、方法和环境。

对这五方面因素的控制,是保证项目质量的关键。

1)人的管理。

提高员工技能和质量意识,形成人人重视质量的项目环境。

2)材料的管理。

3)设备管理。

根据项目的不同特点,合理选择、正确使用、管理和保养。

4)方法管理。

包括项目实施方案、工艺、组织设计、技术措施等。

进行动态管理,随着条件的变化不断进行调整。

5)环境管理。

根据项目特点和具体条件,应采取有效措施对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进行管理。

例如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就应建立文明施工和文明生产的环境,保持材料工件堆放有序,道路畅通,工作场所清洁整齐,施工程序井井有条,为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创造良好条件。

(2)工艺质量管理。

工艺是直接加工或改造劳动对象的技术设施和方法。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种因素都将会对工艺过程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将会导致项目质量的变化。

1)明确工艺质量要求以及操作技术规程。

2)严格按工艺要求作业。

3)加强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不断进行技术革新,改进工艺,采用新工艺,提高技术水平,

5)使工艺的质量控制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

(3)工序质量管理。

工序质量是项目质量的基础,工序质量的状况将直接影响项目的整体质量。

工序质量管理,就是对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管理和对活动效果的质量管理,以实现对整个项目实施过程的质量管理。

进行工序质量管理,主要应注重以下几方面工作:

①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操作规程是项目实施的依据之一,是确保项目质量的前提,必须严格执行。

②主动管理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

工序活动条件包括的内容多,主要是指影响项目质量的五大因素,即人、材料、方法、设备和环境等。

只要将这些因素有效地加以控制,使其处于被控制状态,确保工序投入品的质量,避免系统因素发生变异,就能保证每道工序质量正常、稳定。

③及时检验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

工序活动效果是评价工作质量是否符合标准的尺度。

因此,应加强质量检验工作,对质量状况进行综合统计与分析,及时掌握质量动态,并针对所出现的质量问题及时采取对策,自始至终使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满足相关要求。

④设置工序质量控制点。

控制点是为了保证工序质量而需要进行控制的重点、或关键部位、或薄弱环节,以便在一定时期内、一定条

件下进行强化管理,使工序处于良好的控制状态。

1)工序质量控制点的选择。

工序质量控制点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条件下,将需要特别加强监督和控制的重点工序、重点部位或反映工序质量的重点质量指标,明确列为质量控制的重点对象,并采用各种必要的手段、方法和工具对其实施控制。

正确设置控制点,抓住关键,是有效进行工序质量控制的前提。

就一个项目、一道工序来说,究竟应设置多少个控制点,需要在对项目、工序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加以选择。

就一个项目而言,应选择影响项目质量的关键工序、关键部位;对下道工序的进行将会产生重大影响的工序;质量不稳定,出现质量问题较多的工序等作为控制点。

就一道工序而言,应选择反映工序质量的关键要素作为控制点。

P228

2)控制变量的确定。

工序质量控制,主要就是对影响作业效果的某些指标加以控制,这些用来控制的质量指标称之为控制变量。

控制变量的选取将直接影响控制效果。

①应以影响本工序质量的关键指标或当前存在严重问题的质量指标作为控制变量。

②所选择的控制变量应便于量化,易于测定

3)控制程序。

工序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是:

采用数理统计方法,通过对工序一部分(子样)检验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判断工序的质量是否稳定、正常;若不稳定,产生异常情况,则必须采取对策和措施予以改进,从而实现对工序质量的控制。

工序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决定了工序质量控制的程序。

如图5—3所示。

具体程序如下:

①确定各控制点的质量目标。

②制定标准、规程。

对所控制的工序,应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标准、技术标准、作业规程等技术文件以指导作业。

③培训。

必须根据各有关标准及规程,对所有操作者进行专门培训。

④作业。

操作应严格执行标准及规程,尽量避免异常因素的影响,使工序量处于正常稳定状态。

⑤工序质量检查及判断。

认真采集反映工序质量的数据(控制变量),判断工序质量状态。

⑥寻找原因、制定对策。

如果工序质量失控,则应采用因果分析图、排列图等方法寻找失控原因,在此基础上制定对策,改善工序。

工序质量控制的实际意义就在于此。

⑦标准、规程的修订。

根据所出现的问题和采取的对策,对有关标准和规程进行必要的修订。

5.1.4项目收尾阶段的质量管理

确认项目实施的结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要求,实现项目的移交与清算。

项目收尾阶段的质量管理要点是:

合格控制。

即对项目进行全面的质量检查评定,判断项目是否达到预期的质量目标,对不合格项目提出处理办法,以保证项目产品符合质量要求。

(1)收尾阶段项目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是质量验收。

项目质量验收是依据质量计划中的范围划分指标要求和采购合同

中的质量条款,遵循相关的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对项目的质量进行质量认可评定和办理验收手续的过程。

(2)项目质量验收的结果是产生质量验收评定报告和项目技术资料。

5.2项目质量保证

5.2.1项目质量保证概念

(GB/T19000—2000)给出了质量保证的定义,质量保证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提供质量要求会得到满足的信任。

内部质量保证是为使企业领导“确信”本企业所完成的项目能满足质量要求所开展的一系列活动。

项目质量保证包括确定质量标准,建立质量控制流程,以及质量系统的评估。

质量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可视为技术工作或作为技术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质量控制程序和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都必须围绕技术工作进行。

质量保证应做到以下几点:

(1)识别目标与标准。

(2)为连续改进的周期中使用与收集数据编制计划。

(3)为建立和维持绩效评估编制计划。

(4)质量审核。

(5)提出质量改进措施,提高项目的效能和效率。

项目质量保证的主要依据是:

(1)质量管理计划。

(2)质量控制度量的结果。

质量控制度量是为了比较和分析质量控制效果所作的测试记录和度量。

(3)操作说明。

项目质量保证工作的基本内容包括:

(1)制定质量标准。

要制定各种定性、定量的指标、规则、方案等质量标准;

(2)制定质量控制流程。

对不同行业和不同种类的项目,或同一项目的不同组成部分或不同实施阶段,其质量保证可以采取不同的深度和力度。

项目有关各方应各负其责,各有侧重的开展质量保证工作。

(3)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并使之有效运行。

以某大型产品研制生产企业质量保证系统为例来说明,它由质保管理、质保工程、质保材料、质量检验和质量审计五个部门组成。

质保管理负责质保部内本系统的运行管理,是质保部的日常办事机构;质保工程负责技术管理,进行监督控制等质量预防性工作,有质保计划、工艺控制、纠正措施和软件质量控制;质保材料负责对供应商实行监控,对购入材料进行接收检验和储存监督;质量检验负责现场检验和验收,确保被检验物符合质量要求;质量审计负责审计整个质量保证系统,有较大的监督权。

某企业质量保证体系,如图5—4所示。

项目质量保证的主要方法与技术:

(1)制定质量保证规划。

包括质量保证计划、质量保证大纲、质量标准等。

(2)质量检验。

通过测试、检查、试验等检验手段确定质量控制结果是否与要求相符。

(3)确定保证范围和等级。

质量保证范围和等级要相适应,范围小、等级低,可能达不到质量保证的要求;范围大、等级高,会增加管理的工作量和费用。

等级划分应依据有关法规进行。

(4)质量活动分解。

对于与质量有关的活动需要进行逐层分解直到最基本的质量活动,以实施有效的质量管理和控制。

 

5.2.2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与运行

1.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1)统一认识及决策。

组织的决策层有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迫切需要,认真学习有关标准和文件,统一认识,在此基础上进行决策,建立体系。

决策层真心实意地要求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是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的首要条件。

2)组织落实。

成立领导小组或工作委员会,领导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工作;同时组织一个既懂技术又懂管理,有较强分析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的技术人员组成的工作组,具体执行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任务。

3)培训。

在组织内部广泛宣传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意义,使全体员工能充分理解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并对这项工作予以支持与配合。

4)制定工作计划。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分步推进。

明确规定各阶段或某项工作的时间进度和内容,并明确各有关部门和人员的协调和配合。

5)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组织应在第一责任人的主持下,由领导层负责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6)明确过程。

应识别质量管理体系所需要的过程,包括管理活动、资源管理、产品实现和测量等有关过程,并明确这些过程的顺序和相互作用。

7)质量管理体系设计。

在对本组织现有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全面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根据GB/T19001—2000标准,对将要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统筹规划,系统分析,总体设计。

项目相关方的最高管理者应确保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策划,以满足组织确定的质量目标的要求及质量管理体系的总体要求。

项目相关方应根据所承担的项目特点对自身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更新和完善,从组织的实际出发进行体系的策划和实施,明确质量管理体系剪裁的需求并确保其合理性。

一般来说,一个组织只需建立一个质量管理体系,其下属基层单位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活动以及质量机构和质量职能只是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是该组织质量管理体系在特定范围的体现。

刘项目实施的基层单位,则应根据项目活动和环境特点补充和调整体系要素,使其在该范围更适合项目质量保证的最佳效果。

8)编制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针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具体情况,确定应编制的文件种类,并进行编制。

2.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

1)运行准备。

运行准备主要包括:

正式颁布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进行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分配;制定运行计划;进行全员培训;建立质量信息系统等。

2)运行实施。

各部门、全体员工完全按照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开展工作,并建立相应的控制机制。

对项目型企业来讲一般有集团(总公司)、公司、分公司、项目经理部等管理组织,但由于其管理职责不同,所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的侧重点可能有所不同,但其组织机构应上下贯通,形成一体。

特别是直接承担项目任务的实体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更要形成覆盖全公司的组织网络,该网络系统要形成一个纵向统一指挥、分级管理,横向分工合作、协调一致、职责分明的统一整体。

3)协调与监督

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是依靠体系的组织机构进行组织协调、实施质量监督、开展信息反馈、进行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和复审实现的。

①组织协调。

众多部门的活动在目标、分工、时间和联系方面协调一致,责任范围不能出现空档,保持体系的有序性。

②质量监督。

质量监督有组织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两种,需方或第三方对组织进行的监督是外部质量监督。

质量监督是符合性监督。

质量监督的任务是对项目进行连续性的监视和验证。

发现偏离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的情况时及时反馈,要求组织采取纠正措施,从而促使组织的质量活动和项目质量符合标准所规定的要求。

③质量信息管理。

是质量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通过质量信息反馈系统对异常信息的反馈和处理,进行动态控制,从而使各项质量活动和项目质量保持受控状态。

④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与评审。

组织应进行定期的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与评审,一是要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审核、评价,确定其有效性和适应性;二是对运行中出现的问题采取纠正措施,对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和评审是保持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的主要手段。

5.3项目质量的监督与监理

项目质量好坏,不仅关系到承发包双方的利益,也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公共利益,对项目质量进行监督管理是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要职责。

当然,不同类型的项目,监督、管理的内容、范围和任务不会相同。

工程项目建设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的主要任务:

(1)核查受监督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单位和建筑构件厂的资质等级和营业范围。

(2)监督勘察、设计、施工单位和建筑构件厂严格执行技术标准,检查工程(产品)质量。

(3)核验工程的质量等级和建筑构件质量,参与评定本地区、部门的优质工程。

(4)参与重大工程质量事故的处理。

(5)总结质量监督工作经验,掌握工程质量状况,定期向主管部门报告。

工程质量监督站就是代表政府对工程质量实施监督的部门。

监站的监督人员数量是按监督工作量配备的。

房屋建筑工程一般按施面积3~5万平方米配备一人;工业、交通及市政公用工程监督人的配备要根据各自的工程特点配备相应的人员。

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基本程序是:

(1)建设单位在开工前到监督站办理监督手续,提交勘察设计资料等有关文件;

(2)监督站在接到文件、资料后,确定该工程的监督员,通知建设、勘察、设计、施工单位,并提出监督计划。

质量监督工作的主要内容:

(1)工程开工前,监督员应对受监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单位的资质等级和营业范围进行核查,凡不符合要求的不得开工。

施工图设计质量监督,主要审查建筑结构、安全、防火和卫生等,使之符合相应标准的要求。

(2)工程施工中,监督员必须按照监督计划对工程质量进行抽查。

房屋建筑和构筑物工程的抽查重点是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和决定使用功能、安全性能的重要部位,其他工程的监督重点要根据工程的性质确定。

建筑构件质量的监督,重点是核查生产许可证、检测手段和构件质量。

(3)工程完工后,监督站在施工单位验收的基础上对工程质量等级进行核验。

对委托建设的工程,质量监督站的工作主要是核查勘察、设计、施工单位的资质和核定工程质量等级。

质量监督站的工作权限:

(1)对工程质量优良的单位,提请当地建设主管部门给以奖励。

(2)对不按技术标准和有关文件要求设计和施工的单位,给予警告或通报批评。

(3)对发生严重工程质量问题的单位令其及时妥善处理,对情节严重的,按有关规定进行罚款,在建工程应令其停工整顿。

(4)对于核验不合格的工程,做出返修加固的决定,直至达到合格方准交付使用。

(5)对造成重大质量事故的单位,按建设部颁发的《工程建设重大事故报告和调查程序规定》办理。

5.3.2项目质量监理

所谓监理是指具有相应资质的监理企业,接受委托人的委托,承担其项目管理工作,并代表委托单位对项目承担者的行为进行监控的专业化服务活动。

目前,我国实现项目监理的主要是建设工程项目。

1.建设工程监理的概念与性质

(1)定义。

建设工程监理是社会建设监理单位接受建设单位的委托和授权,进行的旨在实现建设项目投资目标的微观监督管理活动。

监理的主体是社会监理单位;监理的对象是建设项目;实施监理要接受建设单位的委托;监理的目的是实现建设目的的投资目标;监理活动是微观监督管理活动。

(2)建设项目监理的性质。

1)服务性。

2)独立性。

监理单位是参与建设项目实施的第三方当事人,与承建单位及建设单位的关系是平等的、横向的。

监理单位作为独立的专业公司受聘进行服务。

因此,它要建立自己的组织,确定自己的工作准则,运用自己掌握的方法和手段,根据自己的判断,独立地开展工作。

3)公正性。

监理单位和监理工程师应当以公正的态度对待委托方和被监理方,站在第三方的立场上处理双方的矛盾,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

4)科学性。

建设项目监理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