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届高三调研测试语文评分标准及补充细则.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21164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州市届高三调研测试语文评分标准及补充细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广州市届高三调研测试语文评分标准及补充细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广州市届高三调研测试语文评分标准及补充细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广州市届高三调研测试语文评分标准及补充细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广州市届高三调研测试语文评分标准及补充细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州市届高三调研测试语文评分标准及补充细则.docx

《广州市届高三调研测试语文评分标准及补充细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州市届高三调研测试语文评分标准及补充细则.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州市届高三调研测试语文评分标准及补充细则.docx

广州市届高三调研测试语文评分标准及补充细则

广州市2015届高三调研测试语文评分标准及补充细则

语文评分标准及补充细则

(一)">广州市2015届高三调研测试语文评分标准及补充细则

(一)直觉形而上007

广州市2015届高三调研测试

语文评分标准及补充细则

古诗文阅读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7分)

雍建疏陈广东害民之政八,均宜亟为革除。

(3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杨雍建上疏条陈广东侵扰百姓的八件政事,认为都应该立刻革除。

(3分。

“疏”“亟”各1分,大意1分。

【补充细则】

(1)疏:

解释为“上疏”、“上书”、“上奏”、“上表”均可。

(2)“亟”解释为“马上”、“立即”、“立刻”、“急切”、“急迫”、“急待”等词语均可。

(3)大意分“陈”:

条陈、陈述;政八:

八件(点)政事(政策、政令、政务)。

答对任何一个给1分。

【评分示例】

3分示例:

示例一:

雍建上书陈述了广东地区八条对百姓有害的政令,(这些政令)都应当极力

尽快地被修改或删除。

示例二:

雍建上疏谏言陈述广东使百姓受害的八大条政策,都是应当急切需要被革除的。

2分示例:

示例一:

杨雍建上疏陈述了广东的八个对人民有害的政策,并且全都应该被取代革除。

没解释出“亟”的意思)

示例二:

杨雍写谏书陈述广东伤害百姓的八项政策,都急待改革。

(“陈述”“八项政

策”得大意1分,“急待”得1分。

1分示例:

示例一:

杨雍建上奏广东危害百姓的政事很多,都应当等待着被改革消除。

没解释出

“亟”的意思;大意也不得分)

示例二:

雍建认为两王共同镇守广东的政务伤害了民众很多,他们都应当立刻被废除。

没解释出“疏”的意思;大意也不得分)

0分示例:

示例一:

杨雍建进谏说广东有很多不利于民的政策,都应当被废除。

(没有得分点)

示例二:

雍建进谏皇帝指出使广东民众受害的多条政策,都应该一一被革除掉。

(没有得分点)

比退,辅臣目之曰:

“此南苑上书谏猎者”。

(4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等到杨雍建退下,辅臣看着他的背影(对别人)说:

“这就是那个在南苑上书劝谏先帝不要打猎的人。

(4分。

补出“退”的主语1分,“目”1分,判断句式1分,大意1分。

【补充细则】

(1)补出“退”的主语:

“他”、“雍建”均可,如果翻译为“奏事者”不给分;

(2)“目”解释为“看着”、“盯着”、“望着”均可,如果翻译为“用眼睛示意”“以目示意”“示意”不得分,“望着雍建用眼睛示意”不得分;

(3)“此南苑上书谏猎者”准确翻译出判断句式:

“这就是……的人”,如果翻译成病句不得分,如“这是皇家猎场上书进谏猎者的”;

(4)大意分:

“比”:

等到、“等”;谏:

旧时指规劝君主或尊长,使改正错误。

后面必须接“君主”“某人”等,所以“谏猎”应译为“劝谏先帝不要打猎”。

答对任何一个给1分;

【评分示例】

4分示例:

示例一:

等杨雍建退下后,顾命大臣看着他说:

“这就是在南苑上书劝谏皇帝不要去狩

猎的人。

示例二:

等到他退下后,辅臣望着他说:

“这就是那位在南苑对先帝狩猎进行劝谏的人。

3分示例:

示例一:

等到退朝了,顾命大臣看着他说:

“这就是当年因为顺治皇帝在南苑狩猎而呈

奏折谏言打猎的那个人”。

(没有补出“退”的主语)

示例二:

等到杨雍建退下,辅臣示意他说:

“这就是南苑上书进谏打猎一事的那个人”。

(对“目”的解释不正确)

2分示例:

示例一:

等到退朝,辅佐的大臣以目示意他说:

“这就是南苑进谏上书批评打猎的人。

示例二:

等到退下,辅臣看着他说:

“这是皇家猎场上书进谏猎者的”。

1分示例:

示例一:

一起退下后,顾命大臣示意他说:

“这就是南苑上书谏言打猎的人啊。

示例二:

退下后,辅佐皇帝的顾命大臣劝说:

“这位是南苑上书的谏猎的人。

0分示例:

示例一:

相比退下,辅臣头目说:

“这个人曾经在南苑进谏打猎”。

示例二:

退下后,大臣示意说:

“这个人曾在南苑打猎”。

(2)杨雍健为什么能让土司心服?

请结合具体事例简要分析。

(3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杨雍健废除了土司跪拜巡抚的旧例,不仅询问疾苦,还招待酒食。

他尊重(或:

关怀)土司,使土司对他心服。

(3分。

三点具体事例,答对一点1分,答出其中任何两点得2分;分析1分)

【补充细则】

(1)只摘抄原文,摘抄“雍建悉屏去,引至座前问疾苦,予以酒食。

”三个分句或其中任两句可得1分,只抄其中任一句不得分。

(2)分析处除了尊重或关怀,可用“以礼待人”“友好”“亲和”“不讲俗礼”等类似语词来替换,意思对即可给分。

(3)对文意理解错误不给事例分。

分析正确给1分。

【评分示例】

3分示例:

(分析1分)

示例一:

土司去拜见他的时候,他态度很亲切(分析1分),把他带到跟前问他有没有疾苦,并给他酒和食物(事例2分)。

示例二:

杨雍建废除土司谒见的繁杂礼节,将土司引至座前嘘寒问暖,赐以酒食(事例2分),让土司充分感到尊重(分析1分),因而心服。

2分示例:

示例一:

雍建悉屏去,引至座前问疾苦,予以酒食。

(摘抄原文1分)雍建亲下属,尊重土司,所以土司信服他(分析1分)。

示例二:

“疏请立营制,减徭役,招集流亡,禁革私派”。

上疏请求以各种手段来解决米贵之事,给土司酒食(事例1分),平等亲和地以礼待人(分析1分),帮土司解决苦难。

1分示例:

示例一:

杨雍建采用软硬兼施的方法,通过给予其酒食(事例1分),问候他的方式来让土司信服。

示例二:

雍建悉屏去,引至座前问疾苦,予以酒食(摘抄原文1分)。

疏请立营制,减徭役,招集流亡,禁革私派。

所以他能让土司心服口服。

0分示例:

因为杨雍建为百姓做事,得民心,每当有百姓鸣鼓时,他都耐心的把他带到屋里坐着询问疾苦,并给酒和食物,深得百姓爱戴,所以土司对他心服。

(对文意理解错误)

12.将“事孙氏兄弟,成江东之业,然终以直不见容”一句翻译为现代汉语(3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张子布)辅佐孙策、孙权兄弟,成就孙吴江东的帝业,然而终于因为刚直而不被容纳。

[3分。

“事”“见容”各1分,大意1分。

]

【补充细则】

(1)省略内容未译不扣大意分;

(2)“事”1分:

“事”翻译成“侍奉”“服侍”“为……效力”“事奉”“辅助”“辅佐”“奉事”得1分;翻译成“从事”“给……办事”“跟随……做事”“追随”“效忠”不得分;

(3)“见容”,被动句式,“见”译为“被”得1分。

译为“待见”“为……所”“受”“看见”不得分;

(4)大意1分:

落在“容”字上,“容”译为“容纳”“接纳”“接受”“认可”得1分,译为“容忍”“面容”“容得下(未译)”“宽容”“容许”“形容”“包容”不得分。

【评分示例】

3分示例:

示例一:

张子布辅助(1分)孙氏兄弟,成就了江东的大业,然而最终因为耿直不能被(1分)容纳(1分)。

示例二:

侍奉(1分)孙氏兄弟,(帮助他们)成就了江东的大业,然而最终因为耿直不能被(1分)接纳(1分)。

示例三:

服侍(1分)孙策孙权兄弟,成就了江东的霸业,然而最终因个性太过于耿直而不被(1分)容忍接受(1分)。

2分示例:

示例一:

(张子布)服侍(1分)孙氏兄弟,成就了江东的大业,但最终因为(他)太过耿直而不被(1分)包容。

(对“容”的翻译错误)

示例二:

张子布为孙氏兄弟做事,成就了江东的功业,但最终因为过于耿直而不被(1分)接纳(1分)包容。

(对“事”的翻译错误)

1分示例:

示例一:

为孙氏兄弟做事,帮他们成就了江东的功业,但是最终因为正直而不被(1分)容忍。

(对“事”和“容”的翻译错误)

示例二:

(张子布)辅佐(1分)孙策、孙权兄弟,帮助他们成就江东的事业,但是最终因为刚直而弄得颜面无存。

(对“见”和“容”的翻译错误)

0分示例:

示例一:

为孙氏兄弟做事,成就了江东的功业,让然而最终因为过于耿直不会包容。

(没有得分点)

示例二:

成事后让孙氏兄弟,成就江东的大业,然而始终因为他们的正直而不能成不了大事。

(没有得分点)

13.在三国时代众多历史人物中,为什么特别推崇管幼安?

根据文意简析原因。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因为管幼安在东汉末年的乱世中,能够明智地了解时世,而且审慎地对待自己,他不投靠依附于任何一方势力,保全了自己的品格节操,也保全了自己的性命。

[3分。

了解时世1分,不依附别人(不入世)1分,保全节操与性命1分。

意思对即可。

摘抄原文“其明于知时,而审于处己,又能自全”,未加分析,给2分。

]

【补充细则】

(1)观点加分析:

“其明于知时,而审于处己,又能自全”

(2分)答“其明于知时,而审于处己”(1分),答“又能自全”(1分),分析必须答到“了解时世,不依附别人(不入世),保全节操与性命”才能得1分。

(2)观点和分析融合在一起概括也可以。

【评分示例】

3分示例:

示例一:

“其明于知时,而审于处己,又能自全”

(2分),管幼安了解时世,不入世,保全了节操与性命(1分)。

示例二:

因为幼安十分明智,明白知晓那个年代(1分),能够审慎对待自己,不参与污浊的政事(1分),保全自己,不让名节遭到破坏(1分)。

2分示例:

示例一:

在三国乱世中耿直的人不受待见,最后害了自己,而放弃操守的人则丢失了道德原则,只有管幼安避开乱世不依附别人(1分),既保全名节操守又安全地活到晚年(1分),是仅有的“乱世而能全”的人物,是心目中“贤人“的模范。

示例二:

管幼安能看清时代形势(1分),能审慎对待自己而不去做官(1分),保全了自己的性命。

示例三:

乱世中,幼安不入世(1分),既保全了自己的性命,又保全了自己的节操(1分)。

1分示例:

示例一:

管幼安知时务(1分),能保全节操于乱世,而不像当时的名士争相乱世取名。

示例二:

在乱世中管幼安了解自己的处境,退隐田园,不去做官(1分),保全了自己的性命。

示例三:

管幼安能够在三国时保全自己的性命和节操(1分),所以特别推崇他。

0分示例:

示例一:

管幼安懂得审时度势,看准时机入世。

(对文意理解错误,0分。

示例二:

管幼安在入世后,会反省自我,看清自我,从而保全自我。

(对文意理解错误,0分。

示例三:

管幼安明白自己要做的事又明确自己的原则和志向“立志行义贤于西汉”。

(没有得分点,0分)

1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2)猿猱欲度愁攀援

百步九折萦岩峦

(3)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4)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箫鼓

[6分。

每空1分。

任选三句作答,多答的按前三句计分。

凡多、错、漏字,该空均不给分。

]

15.

(1)诗的首联和颔联描写了怎样的别离场景?

(3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诗人与幼弟在野色苍茫的江边,登楼远眺,望两岸云山,只见雨雪飘飘,孤城远影,不禁泪眼涟涟。

[3分。

人物与地点(诗人与幼弟、江边)、所为(登楼远眺)、所见(云山、雨雪、孤

城)、情态(泪眼),共四点,答对两点1分,三点2分,四点3分。

意思对即可。

]

【补充细则】

(1)答出“诗人与幼弟在野色苍茫的江边,登楼远眺”,给1分。

如果只写诗人登楼远眺,这个点没有分。

(2)答出所见(云山、雨雪、孤城),给1分。

(3)答出“泪眼涟涟”这个情态,给1分。

【评分示例】

3分示例:

写在江楼与幼弟告别的情景(1分)。

楼前的沧江充满愁绪,登上江楼的杰阁,倚靠虚无冷清的天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