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应知应会手册.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167629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65.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院感染应知应会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医院感染应知应会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医院感染应知应会手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医院感染应知应会手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医院感染应知应会手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院感染应知应会手册.docx

《医院感染应知应会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感染应知应会手册.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医院感染应知应会手册.docx

医院感染应知应会手册

医院感染应知应会手册

第一部分医院感染基本知识

1.医院感染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有哪些?

2.△医院感染:

就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与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医务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

3.△哪些情况属于医院感染?

(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她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与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

(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与产后获得的感染

(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

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6)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4.△哪些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

(1)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

(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

(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

5.医院感染暴发

就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6.医院感染暴发处理流程:

7.医院感染的报告要求有哪些?

8.医院感染管理的目的就是什么?

9.医院感染监测的目的:

10.医院感染管理措施有哪些?

11.△医院感染管理三级网络组织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科、各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小组。

12.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组成部门有哪些?

13.临床科室感染监控小组职责就是什么?

14.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组长(科主任)职责?

15.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医生职责?

16.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监控护士职责?

17.医院感染重点部门有哪些?

18.医院感染传播的三环节

19.接触传播:

就是医院感染最常见与重要的传播方式,可分为两类:

直接接触传播:

就是指在没有外界因素参与下,易感宿主与感染或带菌者直接接触的一种传播途径。

间接接触传播:

易感者通过接触了病人的血液、排泄物或分泌物等体内物质污染的物品而造成的传播。

被污染的手在接触传播中起着重要作用。

20.现代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21.医院感染的病原体特点:

22.引起医院感染的常见细菌有哪些?

23.MRSA:

即对甲氧西林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其耐药由细菌染色体控制,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均耐药,但对万古霉素敏感。

24.MRSA传播方式:

25.MRSA的预防措施: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早期检出带菌者;加强消毒,及时隔离(强调洗手与手部消毒的重要性)

26.什么就是多重耐药菌?

主要就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27.△常见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隔离措施有哪些?

常见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隔离措施

 

MRSA

VRSA(VRE)

其她多重耐药菌

患者安置

单间或同种病原同室隔离

单间隔离

单间或同种病原同室隔离

人员限制

限制,减少人员出入

严格限制,医护人员相对固定,专人诊疗护理

减少不必要人员接触患者

手部卫生

接触污物戴手套,脱手套后洗手

进入病室戴手套,脱手套后洗手与/或手消毒《最重要就是受卫生,要用酒精手消毒》

接触患者后洗手

眼、口、鼻防护

近距离操作如吸痰、插管等戴护目镜及口罩

进入病室戴口罩,近距离操作戴防护眼镜或防护面罩(吸痰、插管等)(保护工具要在离开病房前脱掉)

近距离操作如吸痰、插管等戴护目镜及口罩

隔离衣

可能污染工作服时穿隔离衣

必须穿一次性隔离衣(隔离衣要在离开病房前脱掉)

可能污染工作服时穿隔离衣

仪器设备

用后严格清洁、消毒/灭菌

仪器设备专用,用后严格清洁与灭菌

用后严格清洁、消毒/灭菌

物体表面

每天用消毒液浸湿抹布擦拭消毒,擦拭后抹布要消毒

每天用消毒液浸湿抹布擦拭消毒,抹布专用,擦拭后抹布要消毒

每天用消毒液浸湿抹布擦拭消毒,擦拭后抹布要消毒

终末消毒

床单位清洁消毒

终末消毒

床单位清洁消毒

标本运送

密闭容器运送

防渗漏密闭容器运送,外包装污染时加套袋

密闭容器运送

生活物品

无特殊处理

清洁、消毒后,方可带出

无特殊处理

医疗废物

防渗漏密闭容器运送,利器放入利器盒

双层医疗废物袋,防渗漏密闭容器运送,利器放入利器盒

防渗漏密闭容器运送,利器放入利器盒

解除隔离

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培养阴性

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连续三次培养阴性

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

28.△几种耐药菌名称缩写:

MRS耐苯唑西林的葡萄球菌

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VRSA/VISA耐万古霉素金葡菌/万古霉素中敏金葡菌

VRE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PDR-AB泛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

MRSE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

MRSCoN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PRSP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

AmpC酶头孢菌素酶

ESBLs—超光谱β内酰胺酶

29.△医院感染监测部分指标:

(1)各类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的细菌学监测标准

环境类别

范围

空气(cfu/m3)

物体表面(cfu/m2)

Ⅰ类

层流洁净手术室、层流洁净病房

≤10

≤5

Ⅱ类

普通手术室、产房、婴儿室、早产儿室、普通保护性隔离室、供应室无菌区、烧伤病房、ICU

≤200

≤5

Ⅲ类

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区、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房与房间

≤500

≤10

Ⅳ类

传染病科及病房

-

≤15

(2)医院感染发病率:

三级医院感染率≤10%,二级医院感染率≤8%,漏报率<10%,Ⅰ类切口感染率≤0、5%,无菌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97%,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率必须控制在50%以下。

(3)常规器械、物品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4)使用中灭菌用消毒液:

无菌生长;使用中皮肤粘膜消毒液染菌量:

≤10cfu/ml,其她使用中消毒液染菌量≤100cfu/ml。

(5)消毒后内镜合格标准为:

细菌总数<20cfu/件,不能检出致病菌;灭菌后内镜合格标准:

无菌检测合格。

(6)透析液、透析用水细菌含量≤2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菌;透析液、透析用水毒素检测<2EU/ml;化学污染物检测符合2008年美国AAMI标准。

30.△医院感染“一二三四五”的内容

1双手重视手卫生

2天院感就就是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医院感染

3例短时间内发生3例同种同源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暴发

4种常见耐药菌:

MRSA、VRE、PDR-AB、PDR-PA、ESBLs的G-细菌

5类小心使用5类抗菌药(头孢、加酶抑制剂、碳青霉烯、糖肽、喹诺酮类)

第二部分

△31、什么就是医疗废物?

就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她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她危险性的废物。

包括使用后医疗用品(如注射器、输液器、棉签、敷料、棉球、纱布、手套等)、使用后一次性医疗器械、各种传染病人用品等。

32、医院各科室交运医疗废物时就是否需要进行登记?

各科室与医疗废物收集人员应当对交接的医疗废物进行登记,登记内容应包括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重量或者数量、交接时间、最终去向以及经办人签名等项目。

登记资料至少保存3年。

△33、医疗废物分为哪几类?

医疗废物分为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病理性废物、化学性废物、药物性废物五类。

34、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外表面被感染性废物污染时应如何处理?

应当对被污染处进行消毒处理或者增加一层包装物。

35、医疗卫生机构建立的医疗废物暂时贮存设施、设备应达到什么要求?

(一)远离医疗区、食品加工区、人员活动区与生活垃圾存放场所,方便医疗废物运送人员及运送工具、车辆的出入;

(二)有严密的封闭措施,设专(兼)职人员管理,防止非工作人员接触医疗废物;

(三)有防鼠、防蚊蝇、防蟑螂的安全措施;

(四)防止渗漏与雨水冲刷;

(五)易于清洁与消毒;

(六)避免阳光直射;

(七)设有明显的医疗废物警示标识与“禁止吸烟、饮食’的警示标识。

36、医疗废物流失、泄露、扩散与意外事故报告时限就是多少?

医疗卫生机构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时,应当在48小时内向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因医疗废物管理不当导致1人以上死亡或者3人以上健康损害,需要对致病人员提供医疗救护与现场救援时,应当在24小时内向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37、医疗废物流失应急处理原则?

(1)及时报告保卫科、总务科、院感科;

(2)确定医疗废物的类别、数量、发生时间、影响范围及严重程度;

(3)现场处理

(4)安全处置措施

(5)感染性废物污染区域进行消毒,从污染最轻区域向污染最终区域进行;

(6)工作人员做好卫生安全防护

(7)总结吸取教训

38、医疗卫生机构对医疗废物处置人员要做好哪些职业安全防护?

根据接触医疗废物种类及风险大小的不同,采取适宜、有效的职业卫生防护措施,为机构内从事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与处置等工作的人员与管理人员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必要时,对有关人员进行免疫接种,防止其受到健康损害。

39、“感染性废物”包括哪些?

(1)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包括:

棉球、棉签、引流棉条、纱布及其她各种敷料;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及一次性医疗器械;废弃的被服;其她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

(2)医疗机构收治的隔离传染病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

(3)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与菌种、毒种保存液。

(4)各种废弃的医学标本。

(5)废弃的血液、血清。

(6)使用后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及一次性医疗器械视为感染性废物。

40、“病理性废物”包括哪些?

(1)手术及其她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的人体组织、器官等。

(2)医学实验动物的组织、尸体。

(3)病理切片后废弃的人体组织、病理蜡块等。

41、高危险性医疗废物应如何处理?

医疗废物中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与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应当首先在产生地进行高压蒸汽灭菌或者化学消毒处理,然后按照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

42、盛装医疗废物有何要求?

盛装的医疗废物达包装或者容器3/4时,应当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使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封口紧实、严密。

第三部分:

医院感染诊断、预防与控制

43、如何预防手术切口感染?

(1)选择手术者尽量缩短术前住院时间,选择手术者术前的感染应得到诊断与控制;

(2)术前有潜在疾病应给予正确处理,如糖尿病应加以控制,营养不良者应予以改善,以提高病人的抵抗力。

(3)做好病人术前皮肤的清洁准备,避免皮肤破损;

(4)手术室严格无菌操作;

(5)规范围手术期预防用药:

术前0、5-1小时开始使用抗生素,手术时间超过所用药物半衰期的2倍以上(通常为3h),术中应该追加一次,术后原则不用,最长不得超过48h。

(6)保持伤口引流通畅,注意对伤口的观察。

△44、预防手术切口感染对术前备皮有哪些新的要求?

(1)避免不必要的备皮(剃毛),除非毛发在切口部位;

(2)备皮方式:

采用电动剃毛或剪毛;

(3)备皮时间:

手术当日,最好术前即刻备皮。

45、为什么提倡尽量不剃毛?

46、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不明原因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的处理流程?

△47、为减少空气污染,手术中应注意哪些事项?

(1)手术中,应控制人员流动

(2)手术间要加强门户管理,通朝走廊的门保持封闭,严防污染空气进入

(3)禁止患病医务人员参与手术,尤其就是呼吸道感染、疖肿或手部有破溃者。

(4)医务人员进入手术室前应戴好口罩、帽子、头发要全部塞入灭菌帽内,手术衣要遮盖全身皮肤

(5)做好经常性清洁消毒工作

48、为什么临床使用后的器械须立即冲洗?

△49、如何预防泌尿道感染?

(1)严格掌握导尿指征,减少不必要的导尿

(2)导尿时无菌操作,留置尿管采用封闭式无菌引流袋

(3)保持尿液引流通畅,尽量缩短尿管留置时间

(4)对长期卧床、慢性疾病、脊髓疾患及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要提高机体抵抗力,以减少泌尿道感染

(5)做好会阴部护理。

其中以密闭系统接头的反复打开所致感染的机会最多

50、为什么留置导尿在病情允许情况下应尽早拔出尿管?

51、医院内肺炎(HAP/VAP)的诱发原因:

△52、医院内肺炎(HAP/VAP)的预防措施:

(1)如无禁忌证,应将床头抬高30-45°,以减少胃液反流与误吸的发生。

(2)对存在HAP高危因素的患者,加强口腔护理,每2-6小时一次。

(3)鼓励手术后患者(尤其胸部与上腹部手术)早期下床活动;

(4)指导患者正确咳嗽,必要时予以翻身、拍背,以利于痰液引流;

(5)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的适应症,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优先考虑无创通气;

(6)对气管插管或切口患者,吸痰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吸痰前后,医务人员必须遵循手卫生规范;

(7)呼吸机螺纹管每周更换1次,有明显分泌物污染时则应及时更换,湿化器添加水为无菌水,每天更换;螺纹管冷凝水应及时作为污水清除,不可直接倾倒在室内地面,不可使冷凝水流向患者气道。

(8)对于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每天评估就是否可以撤机与拔管,尽早拔管,减少插管天数。

(9)建议使用可吸引的气管导管,定期(每小时)作声门下分泌物引流;

(10)正确进行呼吸机及相关配件的消毒;(11)(12)(13)

△53、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措施:

(2)严格按照规定洗手或手消毒,执行严格的无菌操作

(3)尽量选择锁骨下静脉穿刺

(4)留置导管术时采用大手术铺巾

54、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55、医院内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诊断标准就是什么?

发热(≥38℃超过2天),有鼻咽、鼻旁窦与扁桃腺等上呼吸道急性炎症表现,但必须除外普通感冒与非感染性病因所致的上呼吸道感染

△56、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就是什么?

(1)患者出现咳嗽、痰粘稠,肺部出现湿罗音,并有下列情况之一:

a.发热;b。

WBC总数与或NEU比例增高;c。

X线胸片显示肺部有炎性浸润性病变;

(2)慢性气道疾病患者稳定期(慢性支气管炎伴或不伴阻塞性肺气肿、哮喘、支气管扩张症)继发急性感染,并有病原学改变或X线胸片显示与入院时比较有明显改变或新改变。

△57、医院内血管相关性感染的诊断标准就是什么?

临床诊断,符合下列三条之一即可诊断:

静脉穿刺部位有脓液排出

沿导管的皮下走形部位出现疼痛性弥漫性红斑

病原学诊断:

导管尖端培养与或血液培养分离出有意义的病原微生物。

58、医院内感染性腹泻临床诊断标准就是什么?

△59、医院内泌尿系感染诊断标准就是什么?

尿路刺激症状;

无症状性菌尿症;

△60、医院内手术部位感染诊断标准就是什么?

(一)表浅手术切口感染

  仅限于切口涉及的皮肤与皮下组织,感染发生于术后30天内。

  临床诊断具有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

  1.表浅切口有红、肿、热、痛,或有脓性分泌物。

  2.临床医师诊断的表浅切口感染。

  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细菌培养阳性。

  说明:

  1.创口包括外科手术切口与意外伤害所致伤口,为避免混乱,不用“创口感染”一词,与伤口有关感染参见皮肤软组织感染诊断标准。

  2.切口缝合针眼处有轻微炎症与少许分泌物不属于切口感染。

  3.切口脂肪液化,液体清亮,不属于切口感染。

  

(二)深部手术切口感染

  无植入物手术后30天内、有植入物(如人工心脏瓣膜、人造血管、机械心脏、人工关节等)术后l年内发生的与手术有关并涉及切口深部软组织(深筋膜与肌肉)的感染。

  临床诊断符合上述规定,并具有下述四条之一即可诊断。

  1.从深部切口引流出或穿刺抽到脓液,感染性手术后引流液除外。

  2.自然裂开或由外科医师打开的切口,有脓性分泌物或有发热≥38℃,局部有疼痛或压痛。

  3.再次手术探查、经组织病理学或影像学检查发现涉及深部切口脓肿或其她感染证据。

  4.临床医师诊断的深部切口感染。

  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

  (三)器官(或腔隙)感染

  无植入物手术后30天内、有植入物手术后l年内发生的与手术有关(除皮肤、皮下、深筋膜与肌肉以外)的器官或腔隙感染。

  临床诊断符合上述规定,并具有下述三条之一即可诊断。

  1.引流或穿刺有脓液。

  2.再次手术探查、经组织病理学或影像学检查发现涉及器官(或腔隙)感染的证据。

  3.由临床医师诊断的器官(或腔隙)感染。

  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细菌培养阳性。

  说明:

  1.临床与(或)有关检查显示典型的手术部位感染,即使细菌培养阴性,亦可以诊断。

  2.手术切口浅部与深部均有感染时,仅需报告深部感染。

  3.经切口引流所致器官(或腔隙)感染,不须再次手术者,应视为深部切口感染。

61、医院内皮肤与软组织感染临床诊断标准就是什么?

第四部分消毒与灭菌

62、术语与定义

清洁:

去除物体表面有机物、无机物与可见污染物的过程。

清洗:

去除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流程包括冲洗、洗涤、漂洗与终末漂洗。

消毒:

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高水平消毒:

中水平消毒:

低水平消毒:

灭菌:

杀灭或清除医疗器械、器具与物品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

灭菌水平:

63、根据医疗器械污染后使用所致感染的危险性大小及在患者使用之间的消毒或灭菌要求,将医疗器械分为三类:

即高度危险性物品、中度危险性物品与低度危险性物品。

△64、高度、中度、低度危险性物品包括哪些?

高度危险性物品:

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管系统,或有无菌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或接触破损皮肤破损粘膜的物品,一旦被微生物污染,具有极高感染风险,如手术器械、穿刺针、腹腔镜、活检钳、心脏导管、植入物等。

中度危险性物品:

与完整粘膜相接触,而不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与血流,也不接触破损皮肤、破损粘膜的物品,如胃肠道内镜、气管镜、喉镜、肛表、口表、呼吸机管道、麻醉机管道、压舌板、肛门直肠压力测量导管等。

低度危险性物品:

与完整皮肤接触而不与粘膜接触的器材,如听诊器,血压计袖带等,病床围栏、创面以及床头柜、被褥;墙面,地面,痰盂与便器等。

65、消毒、灭菌基本程序:

一般器械:

清洗---消毒或灭菌;

特殊感染(朊毒体、炭疽、破伤风)器械:

消毒---清洗---消毒或灭菌。

△66、消毒、灭菌方法的选择原则:

(1)根据物品污染后导致感染的风险高低选择相应的消毒或灭菌方法:

a.高度危险性物品:

应采用灭菌方法处理;

b.中毒危险性物品,应采用达到中水平消毒以上效果的消毒方法;

c.低度危险性物品,宜采用低水平消毒方法,或做清洁处理,遇有病原微生物污染时,针对所污染病原微生物的种类选择有效的消毒方法。

(2)根据物品上污染微生物的种类、数量选择消毒或灭菌方法:

a.对受到致病菌芽孢、真菌孢子、分枝杆菌与经血传播病原体(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等)污染的物品,应采用高水平消毒或灭菌。

b.对受到真菌、亲水病毒、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等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应采用中水平以上消毒方法;

c.对受到一般细菌与亲脂病毒等污染的物品,应采用达到中水平或低水平的消毒方法;

d.杀灭被有机物保护的微生物时,应加大消毒药剂的使用剂量与或延长消毒时间。

e.消毒物品上微生物污染特别严重时,应加大消毒药剂的使用剂量与或延长消毒时间。

(3)根据消毒物品的性质选择消毒或灭菌方法:

a.耐高热、耐湿的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耐热的油剂类与干粉类等应采用干热灭菌;

b.不耐热、不耐湿的物品,宜采用低温灭菌方法如环氧乙烷灭菌、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或低温甲醛蒸汽灭菌等;

c.物体表面消毒,应考虑表面性质,光滑表面宜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擦拭或紫外线消毒器近距离照射;多孔材料表面宜采用浸泡或喷雾消毒法。

△67、常用的化学消毒剂有哪些?

灭菌剂:

常用的有戊二醛、甲醛、环氧乙烷、过氧乙酸、过氧化氢。

戊二醛由于性质比较稳定,常用来对不耐高温高压的精密仪器进行浸泡10小时以达灭菌要求。

高效消毒剂:

常用的有含氯消毒剂,它们由于性质不稳定,一般用于接触正常皮肤粘膜物品及环境的消毒。

中效消毒剂:

能杀灭分枝杆菌、真菌、病毒及细菌繁殖体等微生物的消毒制剂,但对细菌芽孢无效的消毒剂。

常用的有碘伏与酒精,一般用于皮肤、粘膜消毒。

低效消毒剂:

能杀灭细菌繁殖体与亲脂病毒的消毒制剂;常用的有新洁尔灭、洗必泰等,一般用于外环境消毒。

68、消毒灭菌效果的监测内容与监测周期规定:

使用中的消毒剂与灭菌剂:

应进行生物与化学监测。

生物监测:

消毒剂每季度一次,灭菌剂每月一次。

化学监测:

含氯消毒剂每日监测,戊二醛:

用于内镜消毒时,每日监测浓度。

压力蒸汽灭菌锅监测:

每锅必须进行工艺监测:

灭菌物品每件每一灭菌周期,必须进行化学监测;每周进行生物监测一次。

对预真空灭菌器,每日进行一次B-D试验。

新灭菌器经维修后在使用前必须连续生物检测3次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各种消毒后的内窥镜如胃镜、喉镜、肠镜、气管镜及其它消毒物品应每季度进行生物监测一次。

各种灭菌后的内窥镜如腹腔镜、胆道镜、膀胱镜、活检钳与灭菌物品必须每月进行生物监测。

血液净化系统:

必须每月对透析液及入机前的透析用水进行监测。

当疑有透析液污染时应增加采样点。

69、地面与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

(1)地面的清洁与消毒:

地面无明显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洁。

当地面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明显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污染物,再清洁与消毒。

(2)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室内用品如桌子、椅子、凳子、床头柜等的表面无明显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洁;当受到明显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污染物,再清洁与消毒。

(3)感染高风险的部门其地面与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

感染高风险的部门如手术室、产房、导管室、洁净病房、ICU、新生儿室、血液透析病房、烧伤病房、感染疾病科、口腔科、检验科、急诊等病房与部门的地面与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干燥,每天进行消毒,遇明显污染随时去污、清洁与消毒;地面消毒采用400mg/L-7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剂擦拭,作用30min。

物体表面消毒方法同地面或采用1000mg/L-2000mg/L季铵盐类消毒液擦拭。

70、什么就是无菌技术?

就是指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与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技术。

△71、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1)环境要清洁,进行无菌操作前半小时,须停止清扫地面等工作。

避免不必要的人员流动,防止尘埃飞扬。

治疗室应每天用紫外线消毒一次。

(2)进行无菌操作时,衣帽穿戴要整洁。

帽子要把全部头发遮盖,口罩须遮住口鼻,并修剪指甲、洗手。

(3)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分别放置。

无菌物品不可暴露在空气中,必须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无菌物品一经使用后,必须再经灭菌处理后方可使用。

从无菌容器中取出的无菌物品,虽未使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容器内。

(4)无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简洁抽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