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骨气》教学设计.docx
《《谈骨气》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骨气》教学设计.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谈骨气》教学设计
《谈骨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基本知识目标
1、掌握“预习提示”中的词语;
2、背诵孟子的名言。
二、能力训练目标
1、初步学习掌握议论文的阅读方法;
2、训练由阅读到写作的迁移能力。
三、情感体验目标
引导学生做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理解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议论文的基本特征,学习写议论文。
教学设想
1、本文在思想上对青年人有积极意义,而且它是一篇体制短小、行文规范的文章,便于初中生学习。
这就为结合文体进行教学创造了条件。
因此,基本的教学方法应是通过对文章的阅读分析使学生掌握议论文的阅读方法。
2、安排三节课。
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整体把握
扫清字词障碍,学习阅读议论文的方法。
教学步骤
一、激情唤志
同学们,诗人王怀让曾创作了一首长诗《中国人:
不跪的人》。
我现在选择其中的一段念给同学们听:
这是我们的南国,
一家外资企业的
院内一一
这一天,
外国老板
忽然暴跳如雷
喝令所有的中国工人
一律下跪一一
沉默。
沉默。
沉默。
不在沉默中站出!
就在沉默中下跪!
站出来了!
站出来了!
一个二十四岁的我们的
中国的小伙子
站出来一一他的头颅昂得很高
高过了
地球的头顶!
他的脚跟站得很稳
稳当当
踩着地球的经纬!
他说,“我是中国人,
我
不会
给你下跪!
”于是他被开除了。
同学们,这位不跪的人叫孙天帅,他在高薪和自尊两者之间选择了后者。
我们说孙天帅真是一位有骨气的小伙子,那么骨气的含义是什么呢?
吴晗同志的《谈骨气》会给我们一个明确的答案。
二、介绍学习阅读议论文的方法
(一)、一般来说,读一篇文章,大致可以从内容、结构、写法、语言这几个方面入手,就议论文来说,了解其内容也就是把握它的中心论点,了解其结构就是把握它的写作思路,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其写法,就是看作者怎样来证明中心论点的,了解其语言就是看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
今天,我们着重学习前三方面的方法。
一读
扫清文字障碍,查字典给自己不认识的字注音,理解重点词义。
二读
学习阅读方法
问题:
作者在本文提出了什么观点?
用了哪些论据来证明这个观点?
怎样证明这个观点的?
根据这些个问题,列出简单清晰的阅读提纲。
(二)、讨论交流阅读体会
板书:
结构——写作思路:
提出论点——————————论证论点——————————————解决问题
论据1:
文天祥拒绝投降做新时代有
内容——中心论点: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论据2:
穷人拒食嗟来之食举例子骨气的人
论据3:
闻一多勇对特务枪口
写法——论证方法: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深入学习
1、深入理解历史人物与孟子的话的对应关系,明确顺序不能颠倒的原因;
2、逐层深入的论证层次;
3、论据与论点的关系。
教学步骤
一、引导学生和文本对话
1、知识链接:
我们在第三册学过了著名作家魏巍写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在这篇文章中,作者用了三个典型事例,表现了志愿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伟大胸怀;在第四册中,我们学过了茅以升写的《中国石拱桥》,文中举了赵州桥和卢沟桥的例子,说明了中国石拱桥“结构坚固,形式优美,历史悠久”的特征。
在《谈骨气》这篇课文中,作者同样举了三个例子,读一读课文中关于这三个例子的内容,由三个同学分别口述这三个例子。
2、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口述课文中三个事例的效果。
3、就下列问题组织讨论:
①三个事例分别发生在什么时代?
各侧重于哪类矛盾斗争?
上文与之相照应的话是哪几句?
其顺序能否调换?
为什么?
②请分别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这三个事例。
③研读这三个事例前后的文字,看一看“骨气”这个词出现了多少次?
④与《谁是最可爱的人》和《中国石拱桥》比较,这三个事例在本文中的作用有什么不同?
4、反馈讨论结果。
明确:
三个事例发生的时代分别是南宋、“古代”和现代的;顾及了各类矛盾斗争,第一个事例侧重于民族矛盾,第二个事例侧重于社会矛盾,第三个事例侧重于阶级矛盾。
与之相照应的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正因为如此,其顺序不能调换。
“骨气”这个词在三个事例前后出现了多次,说明这三个事例与“骨气”有紧密关系。
三个事例可分别概括为:
文天祥拒绝投降;不食嗟来之食;闻一多横眉冷对国民党的手枪。
由于文体不同,文中例子的作用也不同:
《谁是最可爱的人》中的事例是为了表现志愿军战士的伟大品质和精神;《中国石拱桥》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征,本文是议论文,文中的三个事例是为了证明论点的论据。
5、讨论深化:
文中的三个事例都是论据,它们分别要证明的是什么?
总起来看,这三个论据要证明的是怎样的见解和主张?
6、师生共同评价讨论效果。
明确:
第一个论据要证明的是孟子说的“富贵不能淫”;第二个论据要证明的是“贫贱不能移”;第三个论据要证明的是“威武不能屈”。
三个事例所处的时代不同,印证了课文中的“每个时代都有许多这样有骨气的人”,因此,总起来看,这三个论据要证明的是“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见解和主张,这句话就是本文的中心论点。
7、阅读经验小结:
阅读议论文要把握论点。
《议论文的阅读》这篇文章告诉了我们找论点的方法,即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
有些文章的标题就是中心论点;有些文章的中心论点在开头;有些文章的中心论点出现在篇末;有些文章在论述过程中提出中心论点;还有一些文章对论点的表述不很集中,要用明确的语句把它概括出来。
这样找论点的方法必须是建立在对文章反复阅读、深入理解的基础之上的。
找论点也可以通过对论据的分析来反推,因为论据是为了证明论点的。
如本文就可通过分析三个论据,逐一弄明白各个论据要证明什么,进而理出头绪,从外围向核心逼近,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这种通过论据反推论点的阅读方法可以作为阅读议论文的一种思路。
二、研究性学习
有人认为课文中孟子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分别是文中三个论据的分论点,这三个分论点都是证明“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中心论点的;有人则不这样认为,他们认为孟子的这几句话是作者用来证明中心论点的论据;还有人认为,孟子的话在文中既充当论据,又分别是三个事实论据的论点。
你的看法如何?
与同学们交流一下。
三、对接生活,体验情感
(1)课文说:
“每个时代都有许多这样有骨气的人。
”从平时阅读的课内外文章中,再举出几个“有骨气的人”的例子,尽量兼顾不同的时代。
(2)在市场经济时代,“骨气”有怎样的内涵?
古今“骨气”的含义是否有变化有发展?
联系生活,谈谈认识和体会。
(3)古往今来,有许多有骨气的人,但也有一些丧失了骨气的人。
请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说说从他们身上我们应当汲取一些怎样的教训。
四、教学效果巩固
背诵并默写文中引用的孟子的话。
五、拓展阅读
不跪才是中国人
还记得孙天帅:
去年春天的珠海瑞进电子公司,韩国女老板以几个工人没按她的方式休息为由,喝令全厂工人下跪,一个个跪了下去,惟有一个叫孙天帅的工人坚决不跪,并质问老板:
“为什么要跪?
”老板恶狠狠地说:
“不跪就开除!
”孙天帅把胸卡往地下一扔:
“开除也不跪,我是中国人!
”然后愤然离去。
有一种论调:
孙天帅一气之下,丢了饭碗,太不明智!
我却为孙天帅叫好。
想谈两点:
1、此气可忍吗?
即使“忍”也要看人家给的什么气也要看人家给的什么气。
若为鸡毛蒜皮的生活小节怄气,的确不值。
可现在若为“嗟来之食”而跪倒,失去的将是做人的自重和国家的尊严。
这比饭碗重要多了。
一气之下不吃这口饭,至少保留了自己这个全人,我看值得!
何况在自己的人格和国家的国格受到侮辱时,孙天帅表现出的更是一种何等凛然的浩荡正气。
这种无畏的气概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千百年来炎黄子孙的光荣传统。
当年毛泽东的《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盛赞闻一多先生的拍案而起,称他“宁可站着死,决不跪着生”。
还有朱自清、林则徐、邓世昌……中华民族上下几千年,为了不屈膝,多少人舍生忘死,令高山仰止、江水动情。
孙天帅不妨此气正体现了中国人的骨气!
2、孙天帅不明智吗?
自作聪明的人总要把自己利益放在第一位,看到别人的想法和自己不一样,便以为此人有些傻了。
在有些人眼里,雷锋、孔繁森、李素丽等不都是傻子吗?
如今又出了个孙天帅,他的凛然之举,对于当今某些患了“恐外”或“媚外”症的软骨虫来说,委实上了生动的一课。
早已“站起来”的中国人,进入了一个“不跪”的时代。
然而,近些年来,在拜金主义大潮的冲击下,有些人在酒色、金钱前面腿软了,跪倒在地。
不仅仅是低下了高贵的头,还出卖了人格,出卖了尊严。
在某些人眼中这是一个“有了万八千,走遍天下全不怕”的时代,神通广大的“钱斧”,击坍了那些人的精神脊梁。
可人一旦跪下就很难再站起来,主人与奴才,英雄与孱头,差就差在膝盖里的那点钙。
孙天帅做了自己的主人,更是国人中的英雄。
因为他懂得:
不跪,才是中国人!
思考:
1、面对丢掉饭碗的威胁,孙天帅绝不向韩国女老板下跪!
而另外120名工人却一个个跪了下去。
这说明了什么?
答:
2、“不跪才是中国人”这个标题有什么深刻含义?
以此做标题有什么好处?
答:
3、文章就事论理,叙事简洁,说理透彻。
这一点,对你有何启发?
答: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迁移写作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根据本文的结构特点(总分总)、论证特点(举三个例子从不同角度论证论点)模仿写作;2、鼓励在模仿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写作。
作文题目:
中学生要珍惜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