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子之歌》香港.docx
《《七子之歌》香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子之歌》香港.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子之歌》香港
《七子之歌》(香港
篇一:
七子之歌教案设计
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欣赏、聆听和,并能够简单哼唱两首歌曲。
2、与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协同教学,让学生了解香港、澳门的地理位置及相关历史背景。
3、在歌曲情感体验、表达过程中,体会作者对祖国的眷恋之情,激发学生期盼祖国统一的思想感情,以及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突出本单元“祖国”的思想教育主题,深刻体验歌曲中所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2、中演唱跳动较大的旋律时,音准和声音的控制。
3、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三、教材分析
本节课两首歌曲均选自新版人音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由台湾著名作曲家罗大佑写于1991年,以含蓄而富于诗意的语言描绘了香港的地理位置、历史沧桑和迷人的夜色;并拟人化地表现了人们对香港的无限眷恋。
是CCTV专题片主题歌,它反映了人民对祖国无限眷恋之情和迫切盼望回归的爱国之心。
歌词选自爱国诗人闻一多在1925年创作的组诗之一,是组诗中为首的一章。
全曲分为三部分。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1)同学们知道,在咱们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有很多时间点是值得我们铭记的。
从近现代来说,19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
教师提出问题:
1997年7月1日是什么日子?
香港回归祖国。
(2)问题:
香港自古以来便是中国的领土,为何有回归一说?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3)香港的历史:
香港地区位于珠江口东侧,包括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以及周围岛屿。
因盛产沉香而得名香港(又名“香江”、“香海”)。
(教师展示PPT进行讲解)
香港是亚洲东部的重要交通中心和国际自由贸易港,也是世界著名的金融中心之一。
1842年,鸦片战争之后,英国侵占了香港岛。
1860年和1898年,分两次强占了九龙半岛。
为收复香港,我国政府同英国政府进行了多次谈判,于1984年12月19日签署了。
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恢复了对香港行使主权,香港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正是因为香港的美丽、繁华,再加上对于祖国统一的美好期望,一首描写香港的歌曲就出现了,也就是本节课我们将要首先去学习的歌曲。
2、新课讲授
(1)1984年年底,中国和英国签订了,这个事件对香港很多
市民来说不亚于1979年的台湾。
由此开始,香港开始了长达数年的移民风潮。
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创作的。
1991年,台湾著名作曲家创作了这首他的代表并由本人首唱。
(2)教师介绍罗大佑。
罗大佑,台湾省苗栗县的客家人,祖籍广东省梅县,是台湾地区的创作歌手、音乐人,有“华语流行乐教父”之称。
代表作品:
、、等等。
3、聆听。
(1)师:
注意边欣赏边体会,这首歌曲根据情感可以分成几个部分?
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和意境?
(欣赏过后,学生讨论回答问题,表述自己欣赏后的感受)
教师小结:
作者以含蓄而富于诗意的语言描绘了香港的地理位置、历史沧桑和迷人的夜色,并拟人化地表现了人们对香港的无限眷恋之情,以及人们渴望归依祖国怀抱、渴望统一的爱国之情。
(2)师:
通过刚才的欣赏,再加上你以前对这首歌曲的印象,你认为这首歌曲最好听、最感人的是哪几句?
你能不能试着唱唱?
(师生互动,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完成)
(3)跟随音乐,小声哼唱。
这首歌曲倾吐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心声,并且后来由很多明星歌手都翻唱过,成为了中国华语乐坛一首经典的作品。
4、其实在中国,除了香港以外,还有一个地方跟香港一样,也曾经被侵略者占领,后来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澳门。
同学们知道澳门是什么时候回归祖国的么?
1999年12月20日。
(1)教师讲解歌曲创作背景。
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之时,澳门回家也进入了倒计时。
当时,中央电视台拍摄了一部大型纪录片。
作曲家李海鹰谱写了这首主题曲。
并且由一位年仅7岁的澳门小姑娘容韵琳用她那并不标准的普通话,但充满童真的动人声音演唱了。
那歌声不仅打动了亿万炎黄子孙的心,也同时感动着全世界华人的心,自此,这首歌曲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共同心声响彻了神州大地。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回到那一年,去欣赏聆听这首动人的歌曲。
(2)欣赏歌曲。
(3)歌曲欣赏完了,相信同学们都能从歌词中体会到澳门同胞对祖国母亲的迫切思念和眷恋之情。
(4)问题:
哪位同学能给我们讲述一下澳门的历史?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澳门位于珠江口西岸,毗邻广东省珠海市,东隔珠江口,同香港相望,它由澳门半岛和附近的两个小岛组成,面积约为十六万平方米。
澳门原来是渔港,在明代,海上运输时期,是南方对外贸易的港口之一。
现代,成为了赌场收入维持其经济的旅游城市。
澳门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地,但是由于旧中国统治者的腐败无能,清朝在鸦片战争中失败,1887年签订了中葡北京条约,清政府承认“葡萄牙永驻管理澳门”,澳门从祖国怀抱中被分离出去。
到了20世纪初,中国诞生了这样一位爱国诗人(教师结合PPT介绍闻一多)。
刚刚从清华学校毕业的闻一多远涉重洋,到美国留学。
独居异乡,闻一多对祖国和家乡产生了深深的眷恋;在西方“文明”社会中亲身体会到很多种族歧视的屈
辱。
回国后,看到中国饱受凌辱,更激起了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闻一多写下了的爱国思乡之作。
组诗供油管七首。
但这一切都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我们国家的国际地位的提高而宣告结束,澳门于1999年12月20日回到祖国怀抱。
(PPT展示讲解)
5、2009年,澳门回归10周年之际,曾今演唱过这首歌曲的澳门小女孩容韵琳再次演唱了这首经典,接下来,同学们跟随她的声音轻声哼唱。
五、总结
本节课,我们欣赏了、演唱了两首歌曲。
两首歌曲都呼喊出中华儿女一个共同的心声——每个炎黄子孙都有一颗中国心;表达出中华儿女一个共同的愿望——各族儿女企盼祖国统一、繁荣富强。
但是我们也知道,台湾还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希望在座的每位同学发奋图强,将来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到那时,台湾一定会回到祖国怀抱的。
篇二:
教案
教案
一、教案背景
1、学习对象:
小学三年级学生学科:
语文
2、课时:
一课时
二、教学课题
三、教材分析
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闻一多先生创作的组诗之一。
(“七子”是指当时被帝国主义侵犯的香港、澳门、台湾等七个地方)。
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将七处“失地”比作远离祖国母亲怀抱的七个孩子,用孩子的口吻哭诉了失地——澳门受尽异族欺凌,渴望重回祖国母亲怀抱的强烈感情。
四、教学方法
1、以脍炙人口的动人的歌声传递诗情,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望,轻松引领学生融入诗歌。
2、以读促悟。
尊重学生独特感受,在朗读中充分利用图文,通过初读、再读等环节,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诗中所蕴涵的游子盼望早日回到母亲怀抱的殷殷深情。
3、采用情境教学模式,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填补学生与诗作背景的距离感,激发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了解背景
1.同学们,老师现在请大家欣赏一首歌曲,请听——师播放。
2.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
生:
3.老师给大介绍一下歌曲的背景。
这是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之前诞生的一首歌曲,这优美的旋律,深沉的情感,把我们带入了那血雨腥风的年代,远离祖国怀抱的澳门在呼唤母亲,在呼唤回归。
只是你们知道吗?
这首歌的歌词早在1925年就诞生了。
它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诗歌——。
师板书课题,生齐读。
(二)初读诗歌,生字过关
1、师: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呢?
(生:
闻一多)
2、师:
你能说一说你知道的关于闻一多先生的资料吗?
生:
3、师:
补充背景资料:
理解“七子”的内容:
“七子”是指:
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和大连。
作者把它们比作祖国的七个儿子。
4、教师配乐范读文。
要求听准音,想一想诗中蕴含着一种怎样的情感。
5、师: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诗歌,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字词,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
6、个别生展示读诗歌,生点评,师再评。
7、师:
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生:
8、师:
为了更流畅地读文,我们在小组内合作学习生字,交流识字经验,并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9、词语过关:
师开火车检查全员识字情况。
10、理解生词:
妈港梦寐不忘乳名。
11、书写:
“灵魂”两字。
(三)再读感悟,积累拓展
1、师:
课文一共有几句话?
读你最喜欢的一句,再说说你倾注了什么样的感情,为什么?
生:
自由展示。
2、师:
文中的感叹号有几个?
它们传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生:
3、多种方式读文,挑战读。
4、师:
同学们,你们读得真好,老师被深深地感动了。
你们知道吗?
闻一多先生的另外两首诗也一样感人,请欣赏---(师播放画面、。
)师读,生自读,齐读。
5、师:
历经风霜血雨,1999年,离开母亲怀抱太久的游子终于回归到母亲的怀抱,同学们想不想亲身感受一下当时的壮观场面?
生:
想。
师:
好,跟我来!
师播放澳门回归录相。
6、师:
这就是澳门的区旗、区徽,放画面。
请欣赏今天,这神采奕奕的澳门,回到母亲怀抱的孩子,多么幸福,多么美好!
让我们齐声诵读这首诗歌,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闻一多先生。
7:
师:
同学们读得真是太感人了!
那么学了这首诗歌,你有什么感受?
生自由表达。
(四)课后作业:
1、会背、会唱。
2、收集澳门、香港和台湾的资料,了解其历史。
(五)感情升华:
师: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从此,我们改写了屈辱的历史,挺直了民族的脊梁。
让我们随着乐声,深情地唱响这首吧!
愿我们的祖国,明天更富强!
(六)板书设计:
七子之歌——澳门
离开太久梦寐不忘
我要回来!
六、教学反思
授课之前,我不但布置学生搜集资料,自己也查阅了大量的关
于闻一多先生的创作背景以及祖国痛失澳门的相关史料。
并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营造与诗歌相融的气氛。
学生在学习中,通过生动的画面催生出丰富的想象,了解了惨遭蹂躏的澳门的历史,一个个义愤填膺。
而当播放到澳门这个游子终于回到祖国怀抱的一幕时,人们喜极而泣的场面益发感染了学生,这与之前的悲愤与屈辱截然相反。
无疑,这在学生的内心激起了强烈的情感波澜。
学生就是在这样的情感起伏中品味诗歌,感悟内涵。
在拓展延伸部分,为学生搭建抒发内心真情实感的平台,其一是为了让学生有话敢说,有话乐说;其二为了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学生发言踊跃,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不足之处在于本节课朗读时间较长,认字写字时间较短,基础知识没能及时夯实。
总之,我很庆幸教授此文时采用的多媒体课件,音、义、画相得益彰,我与孩子们都是获益匪浅。
篇三:
教学案例——七子之歌
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教学设计
辽宁省锦州市回民小学赵晓红
教案背景:
是闻一多先生于上世纪20年代写下的一组感怀国疆崩丧、渴盼祖国统一的现代诗,其课型为诵读课文。
而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诗歌的阅读,更应体现这一教学理念。
我运用以读代讲,以读促悟,整体感知的教学方法,这样有利于学生准确把握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并在诵读与表达中,给学生情感的熏陶,心灵的震撼。
教材分析:
位于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
诗人用拟人化手法,把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大连7个被租借、割让的地方比作祖国母亲被夺走的7个孩子,哭诉着被强盗欺侮蹂躏的痛苦,要求回到母亲的怀抱。
课文选取了其中的和、。
教学目标:
1、学会文中8个字,联系上下文或利用工具书理解“襁褓、凤阙、狞恶、氤氲”等词语的意思。
2、借助背景知识和音像资料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诗意,感受诗歌所表达的强烈的渴望回归之情。
教学准备:
1、有关闻一多先生生平及其创作的介绍。
2、背景的文字、图片及音像资料。
3、关于香港、澳门回归的影像资料。
教学时间:
2至3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创景激趣
1、课件出示有关闻一多先生的图片。
(教师出示)
XX图片网:
//view/
指名简介闻一多先生生平及其创作,互相补充。
课件出示:
闻一多,原名亦多,族名家骅,字友三。
1899年1月24日出生于湖北浠水县巴河镇闻家铺子村的一个书香门第。
五岁入私塾启蒙,十岁到武昌就读于两湖师范附属高等小学,十三岁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留美预备学校(清华大学前身),在清华度过了10年学子生涯。
其间,他刻苦学习,成绩优异,兴趣广泛,发起和参加了多种学生团体,是当年清华园内的一名活跃人物。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闻一多激情难奈,手书岳飞,贴于学校食堂门前,之后,毅然投身于这一伟大斗争,并开始创作新诗,成为”五四”新文艺园地中
的拓荒者之一。
20世纪20年代,闻一多远涉重洋,到美国留学。
从1922年开始,他先后在芝加哥美术学院、柯泉科罗拉大学和纽约艺术学院学习美术,同时继续用大量的精力从事新诗创作和文学研究。
3、教师补充介绍。
1925年3月,留学美国的闻一多先生,亲眼目睹美国的种族歧视,深为祖国遭受外国列强侵占、为祖国同胞所受的困苦和侮辱而愤怒,使他更加思念祖国,渴望回归。
为了抒发这种迫切愿望,诗人创作了组诗,并取名为。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
(教师板书:
七子之歌,生齐读。
)
4、理解课题。
播放大型记录片歌曲。
(课件出示:
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之际,中央电视台曾播放了大型记录片,其中的那首朴素真挚、深刻感人的主题曲就是。
“七子”是指当时被帝国主义侵占的香港、澳门、台湾等七个地方)就让我们一同来欣赏这首感人至深的主题曲吧!
/u78/v_
[利用资料了解作者以及诗歌的创作背景,为体会诗意做铺垫。
]
二、了解背景,点燃激情
1、伴着的歌曲,教师播放澳门屈辱的历史资料:
2009/12/S/J/
2、说说你观看后有什么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
3、教师小结:
课件出示:
正是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造成香港、澳门、台湾等地相继沦陷,广大人民被奴役、受欺压,他们迫切希望能够早一天回到祖国的怀抱!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几首诗,体会这种思想感情。
[听歌曲、看课件、谈感受,既充分了解了诗歌的时代背景,又点燃了学生的学习激情,为更好的体会诗意奠定了基础]
三、初读诗歌,读准字音
1、师配乐范读。
2、自由朗读;同座互读互查。
3、指名朗读,纠正字音。
4、重点学习以下生字。
澳门香港灵魂凤凰哽咽哭泣号啕
[这首诗歌半文半白,生僻字词较多,教师先范读,有利于学生的正确朗读;配乐朗读可以更好地营造一种氛围,激发学生阅读的情趣。
]
四、指导阅读,教给方法。
1、指名学生朗读。
2、说说“妈港、襁褓、掳去、梦寐不忘”等词语意思。
3、再细读这首诗,想想诗歌表达了什么意思?
你读完后,有什么体会?
(生自由发言说意思,谈体会。
)
4、教师小结:
课件出示:
“澳门”离开祖国已经三百年了,它怎能不渴望回归呢?
请同学们再认真自学后面的两首诗歌,进一步体会。
五、自学交流,体会诗意
1、布置学习要求:
课件出示:
用刚才的方式学习和,体会其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生自学,教师巡查,适时给予指导点拨。
)
2、小组交流学习收获。
教师积极参与到小组之中,掌握各组讨论情况。
3、逐首交流。
(1)指名读,评议。
(2)说说重点词语的意思。
(狞恶、啖着、脂膏、号啕、氤氲)
(3)自由发言,谈谈自己学完以后的体会。
(4)教师小结:
课件出示:
香港、澳门、台湾等地离开祖国,就好像失去母亲多年的子女一样,他们多么渴望回归祖国母亲的怀抱呀!
特别是每首诗歌中的那句“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应该怎样读,才能表达出这种情感来?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体现了学生个性化阅读与理解;教师对学生适时的引导与点拨、对学生独特感受的珍视与鼓励,更有助于学生准确把握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
六、品读体悟,演唱表达。
1、指导朗读。
(1)师范读其中的一首诗歌。
(2)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练习朗读。
2、展开朗读比赛。
播放乐曲,指名学生朗读,评议。
3、齐读三首诗歌。
4、学唱。
[多种方式反复诵读,学唱歌曲,抒发激情,启迪思想。
]
七、拓展思维,改写诗歌。
1、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富强,人民当家作主,帝国主义列强再也不敢来侵略我们。
香港、澳门两地分别于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怀抱。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被赶出台湾,台湾回到中国的主权范围之内。
但目前台湾与大陆尚未统一,我们深信,最终定会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2、播放香港、澳门回归的影像资料。
香港回归纪实:
id_
澳门回归纪实:
id_XMjk2NDY3MDA=.html
3、看完以后,同学们的心情怎样?
(激动、兴奋、骄傲?
?
)
4、那么,请你们设想一下,假如闻一多先生今天也在场,他心里会怎么想呢?
5、生自由发言。
(不必要求统一答案,学生畅所欲言,怎么想,怎么说都可以。
)
6、港、澳门已经回归。
台湾与大陆最终也将实现统一,那这几首诗是不是也得改一改了呢?
就请同学们试着改写其中的一首诗歌吧!
7、生改写诗歌,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8、展示。
指名学生朗读自己改写的诗。
评议。
[通过观看影像资料、设想以及改写等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进一步同作者产生共鸣,从而使课内学习向课外延伸。
]
八、试背诗歌。
1、个人背诵。
2、同桌互背,检查。
3、教师背诵。
4、全班齐声背诵。
九、布置作业。
抄写诗中最喜欢的一首。
教学反思:
我在本课设计主要体现了三个”注重”。
首先,注重了信息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课堂上让学生搜集有关作者及课文背景的资料,充分地体现了互联网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同时学生在搜集的过程中,了解了诗歌的时代背景,作者的创作激情,从而为准确体悟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打下基础,使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培养。
其次,注重了学生思想情感的启迪和熏陶。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本课设计旨在通过大量的学习实践活动,采用品读与演唱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所获得的情感体验逐步加深,进而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在感受与理解诗歌的过程中,提高欣赏与评价能力,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
第三,课内外有机结合,注重学生思维的拓展。
观看香港、澳门回归的影像资料,设想闻一多先生的感受,改写诗歌以及搜集其它几首诗来阅读,都是把课内知识向课外延伸的有效方法,使学生进一步拓展思维的空间,提高阅读的能力。
(香港,澳门)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