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冲刺讲义邓三肖秀荣.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133538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59.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冲刺讲义邓三肖秀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政治冲刺讲义邓三肖秀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政治冲刺讲义邓三肖秀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政治冲刺讲义邓三肖秀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政治冲刺讲义邓三肖秀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政治冲刺讲义邓三肖秀荣.docx

《政治冲刺讲义邓三肖秀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冲刺讲义邓三肖秀荣.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政治冲刺讲义邓三肖秀荣.docx

政治冲刺讲义邓三肖秀荣

一、宏观把握与十二年考题分析

(一)宏观把握

(二)选择题和辨析题考查重点

十二年来选择题和辨析题共考查35个知识点,按照章节顺序为:

1.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阶段①2001年文科第24题 ②2001年理科第26题(同文科第24题) 

2.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①2003年第14题 ②2004年第10题 ③2004年第11题④2007年第11题

3.邓小平理论的精髓①2000年文科第10题 ②2003年第15题 ③2005年第24题④2006年第12题

4.社会主义本质、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①2000年文科第22题②2002年理科第25题③2003年第26题④2004年第25题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其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①1999年理科第10题 ②1999年文科第8题③2005年第11题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①1998年文科第6题 ②1998年理科第10题(同文科第6题) ③2000年理科第13题

7.坚持四项基本原则①2001年文科第8题 

8.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①1998年文科第4题

9.改革是第二次革命,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①1997年理科第5题②2001年文科第23题 ③2002年文科第25题 ④2008年第11题

10.改革发展稳定的相互关系①2005年第33题(辨析题)

11.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①1997年文科第7题 ②2003年第10题

12.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①2003年第13题

1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①2003年第27题 

14.新型工业化道路,调整经济结构①2002年理科第27题 ②2004年第26题 ③2005年第25题

15.“三农”问题①1998年文科第17题 ②2000年理科第25题 ③2007年第30题

16.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①1997年文科第17题 ②2000年理科第14题 ③2002年理科第11题④2006年第11题

1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经济体制①1997年文科第6题 ②1997年理科第9题 ③1999年理科第11题④2001年文科第22题⑤2002年理科第13题⑥2006年第29题

18.价格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内容①1998年理科第9题 ②1999年文科第23题

1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①2002年理科第33题(辨析题)

20.现代企业制度①1998年文科第16题 ②2000年文科第9题 ③2006年第7题 

21.社会保障制度①1999年文科第9题 

2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①2001年理科第33题(辨析题) ②2002年文科第12题 ③2002年理科第26题④2003年第12题

23.公有制的实现形式①2000年理科第12题 ②2004年第27题 

24.对公有制的认识①2001年理科第24题 ②2002年文科第10题

25.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劳分配的特点①2000年理科第24题 ②2001年文科第9题 ③2002年文科第26题④2003年第25题⑤2007年第28题

26.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①1997年文科第26题(辨析题) ②1997年理科第26题(辨析题)(同文科第26题)③2000年理科第32题(辨析题)④2001年理科第25题⑤2002年文科第9题⑥2003年第11题⑦2007年第13题

27.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①1997年理科第19题 ②1998年文科第26题(辨析题) ③1999年文科第24题④2000年文科第12题⑤2000年文科第24题⑥2006年第30题

28.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①2000年文科第23题

29.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①2001年理科第12题 ②2008年第30题

30.依法治国①2000年文科第11题 ②2005年第26题③2007年第29题④2008年第12题

31.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关系①2006年第13题

3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①1997年文科第15题 ②1998年文科第8题 ③1998年理科第26题(辨析题)④1999年理科第12题⑤2001年理科第11题⑥2002年文科第11题⑦2002年理科第24题⑧2004年第24题⑨2005年第12题⑩2007年第12题(11)2008年第14题

33.一国两制①1997年理科第10题 ②1998年理科第19题 ③1999年理科第13题④2002年理科第12题④2008年第31题

34.农民是依靠力量①2006年第31题

35.党的建设①2000年理科第26题 ②2005年第27题 ③2005年第28题④2008年第13题

(三)分析题考查重点

1997年:

“八五”期间我国经济增长的特点,“九五”期间面临的矛盾及实现“九五”目标的主要途径(文科);“九五”期间确定的农业和农村的重点任务的依据和重要意义(理科)。

1998年:

征收土地使用费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文科);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原因、调整的措施和方针(理科)。

1999年:

怎样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文科);依法治国的必要性及其重要意义(理科)。

2000年:

分析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经济运行发生的重大变化及给我国发展带来的变化,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以及为什么要选择这一目标(文科);试述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思想及其对实践的指导意义(理科)。

2001年: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依据、意义和应处理的关系(文理共用)

2002年:

如何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差距有所扩大(文理共用)

2003年:

分析我国1997年前后实行宏观调控的政策和措施,以及宏观调控的目标,说明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2004年:

为什么说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如何降低农业劳动力比重?

2005年:

分析说明为什么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在保持高增长速度的同时,却没有带来较高的就业增长速度;当前为了扩大就业,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采取措施?

2006年:

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说明,为何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体现着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本质和核心?

从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说明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与实现公平正义之间的内在联系。

2007年:

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挑战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出何种要求?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国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2008年:

结合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历史进程,说明为什么一些过去农民“想都不敢想”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或正在解决;指出建设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途径。

二、2009年的核心考点与例题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道路、理论体系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事实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繁荣中国、富强中国。

我们要继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研究和探索,努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二)科学发展观

1.重要知识点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依据(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定位(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丰富的思想内涵构建了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的科学理论。

科学发展观强调的发展是又好又快发展,它不但关注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更注重发展质量的提升;不但关注社会财富的创造和涌流,更注重社会利益的分配和调整;不但关注经济实力的增长,更注重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等各方面的均衡发展;不但关注开发和利用自然为人类造福,更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不但关注群众基本需求的满足,更注重生活质量的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

2.可能的命题角度

3.例题

从1980年到2003年,东部地区在全国经济总量的比重由50%增加到59%。

人均GDP,西部与东部由1:

1.92扩大到1:

2.59,中部与东部由1:

1.53扩大到1:

2.03,区域差别还在拉大。

城乡差别拉大不仅仅体现在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持续拉大,还突出表现为城乡二元结构矛盾越发明显。

贫富差距拉开的直接的结果:

一是社会贫困问题出现。

城镇中有1200万人处于相对贫困中,人均年收入1059元。

月收入比全国平均收入水平低54.7%。

2004年,按人均纯收入低于668元标准,年末农村贫困人口为2610万。

按人均纯收入669—924元标准,年末农村低收入人口为4977万人。

一是社会公平问题凸现。

在多数人收入水平都有较大提高的同时,反映贫富差距的指标上升很快,分配不公现象出现。

群众对劳动致富正当经营造成的收入差距,有一定承受力,但对分配不公造成的差距,对违法、贪污、犯罪致富现象,对不正当收入,不合理的贫富差距,心理不平衡,十分不满,反响强烈。

——摘自《学习时报》第298期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2)如何正确认识上述材料所反映的问题?

(3)如何解决上述材料所反映的问题?

【参考答案】

(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在多数人收入水平有较大提高的同时,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群体之间贫富差距的指标上升很快,分配不公现象严重。

社会十分关注公平问题。

(2)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实行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政策,允许在富裕的道路上存在先富与后富,存在富裕程度的差别,承认在一定时期内允许富裕程度差别的扩大,是有其经济根据的。

目前的问题主要是差距过大,它与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和核心、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的公平正义、与社会主义本质、与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都是不符合的。

(3)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协调城乡、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等的关系,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公平既是社会主义的原则和要求,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三)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1.重要知识点

(1)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只有解放思想,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新问题,切实从我国的实际出发,确定实现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和措施。

解放思想也就是在研究新情况的过程中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使我们的思想符合时代特征和中国实际,真正解决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的问题。

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是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同一思想过程的两个侧面,是统一的,而不是割裂的,更不是对立的。

(2)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保证。

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只有坚持解放思想,才能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正确制定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方针政策,努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广阔发展前景。

(3)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2.可能的命题角度

结合对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的认识过程,阐述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的认识是解放思想的结果,它大大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四)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1.重要知识点: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及正确处理三者关系的结合点。

正确认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客观要求,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根本途径,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改革就是要改掉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某些部分和环节、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的某些部分和环节,解放生产力,推动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赋予社会主义制度新的生机和活力。

2.可能的命题角度

(1)以1978年——2008年我国各方面的发展变化为材料,从中得出结论,分析原因。

(2)选择对改革开放有代表性的不同观点进行比较,正确阐述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

(3)引领导人的讲话或党的文件(如十七大政治报告、领导人在重要的国际场合的讲话)的重要论断进行论述。

(4)举体制变化的材料。

3.例题

2008年4月12日,胡锦涛在博鳌亚洲论坛的主旨演讲中指出,中国30年改革开放的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发展进步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

在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加速推进的世界大势之下,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

胡锦涛强调,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将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将始终不渝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请回答

(1)把实行对外开放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2)在经济全球化曲折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应如何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的水平?

【参考答案】

(1)把对外开放确立为基本国策的最重要的依据是邓小平关于“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两个重要观点。

实行对外开放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需要。

(2)一是要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坚持以质取胜,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努力促进对外贸易从数量增加为主向质量提高为主转变,提高对外贸易质量和效益。

二是要优化对外开放结构和布局,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积极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加强对外资的产业和区域投向引导,做好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提高,扩大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对外开放。

三是要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从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需要出发,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按照国际通行规则对外直接投资和跨国经营,完善对境外投资的协调机制和风险管理,健全对外投资服务体系,办好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支持当地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四是要扎实促进互利共赢,维护和完善全球经贸体系,主动承担与我国发展水平和能力相适应的国际责任,力所能及地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和支持,妥善处理产品质量、气候变化、生态环境、知识产权等问题,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和国家利益。

五是要切实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完善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法律法规,构建有效的国家经济安全体制机制,增强国家经济安全监测和预警、危机反映和应对的能力,依法保护我国海外资产和人员安全。

(五)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与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重要知识点

经济发展方式的含义;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根本途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三个转变”)。

(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比经济增长方式丰富,既涵盖要素结构的变化,又包括了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的变化,还包括资源、生态、环境和民生的状况)

(又好又快发展是对经济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当前强调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时间成熟,条件具备。

好有特定的含义。

(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是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一是根本途径,一是体制保证)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发展理念上要正确处理快与好的关系,不仅要继续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而且要更加注重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努力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坚持好字当头,好中求快,努力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真正做到又好又快发展。

在发展道路上要根本改变依靠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来支持经济增长,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发展的国际环境上要主动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2.可能的命题角度

3.例题

题目1

建国50多年来,我国GDP增长了10多倍,但矿产资源消耗增长了40多倍。

“六五”、“七五”、“八五”、“九五”和“十五”前三年,每增加一亿元GDP需要的固定资产投资分别是1.8亿元、2.15亿元、l.6亿元、4.49亿元和4.99亿元。

我国单位产值能耗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4倍,是德国的4.97倍,日本的4.43倍,美国的2.1倍,印度的1.65倍。

今年以来,国际油价的飙升对我国经济的明显影响就可看出在资源约束条件下,我们这种粗放式的发展方式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

另一方面,这些年来,我们满足于运用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和较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广阔的国内市场参与低水平、低层面的国际分工,结果资源浪费了不少,环境破坏了很多,换来的却是微薄的劳动力血汗收益。

《华尔街日报》在去年有一篇文章中举了一个例子,美国和瑞士合资的罗技公司鼠标每年卖到美国两千万个,全是在苏州生产的。

每个鼠标的售价是40美元。

在这40美元中,罗技公司得20%,就是8美元;分销商零售商得37.5%,15美元;还有零配件的供应商,像得克萨斯仪器作元器件的得35%,14美元;中国得7.5%,3美元,这3美元里面包括几百个工人的工资、水电费等生产费用。

——转引自《学习时报》第307期

从上述材料中应得出什么结论?

如何解决材料中反映出来的问题?

【参考答案】

从中可以看出,我国经济的增长方式还是粗放式的。

我国走的是高代价低效益的发展模式。

要解决这个问题,走出这种高代价低效益的发展模式,我们一定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把增长方式转变到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的增长方式上来,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要坚持自主创新、综合创新,大力加强原始创新能力和集成创新能力,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为我国在新一轮的世界产业发展和经济竞争中抢占有利位置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创新之路。

题目2

材料1

目前,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只占全世界的4%左右,但原煤、钢材、水泥的消耗量分别占全世界消耗量的31%、30%和40%,石油、铁矿石的进口依存度分别达到40%、60%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经超出环境容量。

——曾培炎深刻理解《建议》基本思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材料2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

——十七大报告

请回答:

(1)材料1说明了什么?

(2)经济发展方式与经济增长方式有何区别?

为什么要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3)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参考答案】

(1)材料1说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还是粗放型增长方式,即单纯依靠生产要素的大量投入和扩张,通过扩大生产场地、添加机器设备、增加劳动力等方式来实现经济的增长。

这种增长方式的实质就是以数量的增长和速度为中心。

(2)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比经济增长方式广。

它不仅包括要素结构,而且包括城乡结构、区域结构、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还包括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情况。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的根本途径。

(3)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六)毫不动摇地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与加强农业基础地位

1.重要知识点

农业的基础地位;毫不动摇地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原则和部署。

2.可能的命题角度

3.例题

长期以来,我国投资建设的重点主要放在城市,广大农村的交通、住房、医疗卫生、通讯以及基础设施和文化设施都还比较落后。

这些年来,通过实行工农产品“剪刀差”价格机制、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和偏斜的国民收入再分配政策,以大量的农业与农村的经济剩余补给城市建设和工业发展资金,造成了农村、农业经济停滞不前和农民生活持续低迷,城乡差别越拉越大。

从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标看,1957年城镇居民为235元,农民为73元,二者之比为3.22:

1;1978年,二者收入之比为2.37:

1;1985年为1.72:

1;1990年为2.2:

1;2003年城镇居民为8500元,农民的人均收入为2622元,差距已扩大为3.24∶1。

城乡收入差距除过80年代初期由于农村改革的实惠而有所缩小外,90年代以来,重新趋向扩大。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城乡人均收入比率都小于1.6,只有三个国家超过了2.0,中国便是其中之一。

——《学习时报》307期

结合上述材料阐述为什么要毫不动摇地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以及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和部署。

【参考答案】

(1)之所以要毫不动摇地推进农村的改革与发展,是因为:

第一,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多数。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全局性、根本性问题。

第二,当前,我国的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全国改革发展,必须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第三,应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必须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第四,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必须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2)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是: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