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人教版 基因的本质 单元测试.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116834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12.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人教版 基因的本质 单元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届人教版 基因的本质 单元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届人教版 基因的本质 单元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届人教版 基因的本质 单元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届人教版 基因的本质 单元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人教版 基因的本质 单元测试.docx

《届人教版 基因的本质 单元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人教版 基因的本质 单元测试.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人教版 基因的本质 单元测试.docx

届人教版基因的本质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

1.有关DNA分子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DNA分子由4种核糖核苷酸组成

B.DNA单链上相邻碱基以氢键连接

C.碱基与磷酸基相连接

D.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构成DNA链的基本骨架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

A.蛋白质是遗传物

B.DNA是遗传物质

C.R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蛋白质和DNA是遗传物质

3.遗传信息、密码子、遗传物质的功能和结构单位,分别是指:

①信使RNA上核苷酸的排列顺序②DNA上决定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

③信使RAN上决定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④DNA上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⑤转运RNA上一端的三个碱基⑥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A.①③⑤B.④③⑥C.③④⑥D.①②⑤

4.用35P标记了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5P的培养基中培养,请问最快在第几次细胞分裂的后期,细胞中只能找到1条被35P标记的染色体

A.2B.3C.9D.19

5.将含有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一个精原细胞的所有DNA分子用32P标记,在31P的原料中先进行一次有丝分裂,产生的两个子细胞再在31P的环境中各自进行减数分裂,最终所产生的八个精子中,含31P和32P标记的精子所占比例分别为()

A.50%,25%B.25%,25%C.100%,50%D.100%,100%

6.有三个核酸,经分析有5种碱基,8种核苷酸,4条多核苷酸链,则它们是

A.一个DNA,二个RNAB.二个DNA,一个RNA

C.三个DNAD.三个RNA

7.一般情况下,不能用2n表示的是

A.一个DNA分子复制n次后产生的DNA分子数

B.含有n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的个体产生的配子种类数

C.含有n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的个体自交后代的表现型种类数

D.含有n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的个体自交后代的基因型种类数

8.关于DNA分子的结构与复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含有n个腺嘌呤的DNA分子第n次复制需要腺嘌呤脱氧核苷酸2n-1×n个

②在一个双链DNA分子中,A+T占碱基总数的m%,那么该DNA分子的每条链中A+T都占该链碱基总数的m%

③细胞内全部DNA被32P标记后在不含32P的环境中进行连续有丝分裂,第2次分裂的每个子细胞染色体均有一半有标记

④DNA双链被32P标记后,复制n次,子代DNA中有标记的占1/2n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9.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该酶能结合到端粒上,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合成端粒DNA的一条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大肠杆菌拟核的DNA中含有端粒

B.端粒酶中的蛋白质为RNA聚合酶

C.正常人细胞的每条染色体两端都含有端粒DNA

D.正常体细胞的端粒DNA随细胞分裂次数增加而变长

10.一条染色体含有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中有许多个基因,若该DNA分子中某个脱氧核苷酸发生了改变,下列有关不正确的(  )

A.DNA的分子结构发生了改变

B.DNA分子所携带的遗传信息可能发生改变

C.DNA分子上一定有某个基因的结构发生了改变

D.该DNA分子上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可能发生改变

11.一个双链DNA分子为第一代,经过2次半保留复制后,在第三代的4个DNA分子中()

A.有2个DNA分子含有第一代DNA的脱氧核苷酸长链

B.有2个DNA分子不含有第一代DNA的脱氧核苷酸长链

C.第三代的4个DNA分子都含有第一代DNA的脱氧核苷酸长链

D.第三代的4个DNA分子都不含有第一代DNA的脱氧核苷酸长

12.下列属于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特点的是

A.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链组成

B.磷酸和脱氧核糖排列在外侧

C.内侧的碱基随机配对

D.碱基对通过肽键连接

13.将含32P标记的DNA分子放在含31P脱氧核苷酸的培养基上培养,经过3次复制所形成的子代DNA分子中,含32P的DNA分子占总数的

A.1/16  B.l/8  C.1/4  D.1/2

14.S型肺炎双球菌的荚膜表面具有多种抗原类型(如Ⅰ、Ⅱ、Ⅲ型等),不同的抗原类型之间不能通过突变而发生转换;在特殊条件下离体培养S-Ⅱ型肺炎双球菌可从中分离出R-Ⅱ型菌。

Griffith将加热杀死的S-Ⅲ型菌与R-Ⅱ型菌混合后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患败血症大量死亡,并从患病死亡小鼠体内获得了具有活性的S-Ⅲ型菌;而单独注射加热杀死的S-Ⅲ型菌小鼠未死亡。

此实验结果能支持的假设是()

A.S-Ⅲ型菌经突变形成了耐高温型菌

B.S-Ⅲ型菌是由R-Ⅱ型菌突变形成的

C.R-Ⅱ型菌经过转化形成了S-Ⅲ型菌

D.加热后S-Ⅲ型菌可能未被完全杀死

15.若某DNA分子中含有的总碱基数为4000,则C与T之和为 ()

A.1000  B.2000  

C.4000  D.无法计算

二、非选择题

16.(10分)右图是DNA分子平面结构图,请读图回答:

(1)写出图中各编号所代表的物质名称:

①   ②   

④   ⑤   

⑦   ⑨  

(2)如果将细胞培养在含32P的同位素培养基上,则能在此图的成分上可以测到32P。

(3)该DNA片段共有60个碱基,其中T(胸腺嘧啶)有20个,则G(鸟嘌呤)有个。

(4)DNA复制是复制,遵循

原则

17.(12分)根据图回答:

(1)该图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该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的_______部位。

(2)图中的1、3、5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如经过科研小组的测定,A链上的一段(设为M)中的A∶T∶C∶G为2∶1∶1∶3,从测定结果看能不能说明该科研小组测定的比例是错误的?

________。

18.(8分)根据书本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DNA分子复制过程中,DNA分子结构能够为复制提供精确的模板;保证了复制能准确无误的进行.

(2)人工获得单倍体通常采用的方法。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的改变。

19.仔细阅读图一和图二,请据图回答问题。

⑴写出图一中下列编号所代表的中文名称:

④;⑨

⑵图二所示过程叫。

此过程必须遵循原则。

20.为验证DNA的半保留复制,科学家设计了如下实验:

用含3H标记物的培养基处理蚕豆根尖细胞(2n=12),待其完成此次分裂后,移入含有秋水仙素的普通培养液中,再让细胞连续分裂两次,通过放射自显影技术检验分裂期细胞染色体的放射性。

据此实验分析回答:

(秋水仙素作用不影响复制,但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1)实验所用的细胞材料最可能取白蚕豆根尖的___________区,处理根尖细胞的3H标记物最可能是。

(2)带上3H标记的根尖细胞移入含有秋水仙素的普通培养基中,连续分裂两次,则第二次分裂前期细胞中有条染色体。

如果DNA的半保留复制假设成立

,实验结果应为:

第一次分裂中期染色体全部都显示放射性,其中每个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的放射性显示情况是;第二次分裂中期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的放射性显示情况是:

(3)提取处于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的染色体DNA进

行离心,请参照右图①②③,在④中标出DNA分子可

能出现在试管中的位置,并在括号中写出各自的比例。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DNA是由4种脱氧核苷酸组成的,故A错误。

DNA单链上的碱基是不相连的,故B错误。

碱基是与脱氧核糖相连接的,故C错误。

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构成DNA链的基本骨架,故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DNA分子结构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掌握程度。

2.【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利用同位素标志法,证明DNA是遗传物质,AD错,B正确。

噬菌体不含RNA,C错。

考点:

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3.【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遗传信息是指DNA上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密码子是指信使RNA上决定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遗传物质的功能和结构单位;所以B正确。

AC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遗传信息、密码子和基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4.【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DNA为半保留复制,第一次细胞分裂后期,每条染色体的DNA两条链一条含35P,另一条不含。

第二次细胞分裂后期,有一半(20条)染色体的DNA两条链一条含35P,另一条不含,一半(20条)染色体DNA两条链都不含35P,20条含35P的染色体随机在第二次分裂后期随机分配到2个子细胞,即第三次分裂开始时细胞中可能含有0~20条含35P的染色体,第三次分裂后期细胞可能含有0~40条含35P的染色体,B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和DNA复制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

5.【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精原细胞中有一对同源染色体,其DNA分子都已用32P标记,在31P的原料中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复制的结果是形成一条链含32P、一条链含31P的2个DNA分子,再在31P的环境中进行减数分裂,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又进行一次DNA分子的复制,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中,只有一条中的一条链含32P,另一个DNA分子只含31P,所以形成的四个精子中都含31P,两个精子中含32P。

C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减数分裂与DNA复制的知识。

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6.【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如果有两个DNA分子,就已经有四条链了(DNA双链),就不可能有第三个核酸分子了,与题意矛盾,所以只能是一个DNA和二个RNA,A选项正确。

考点:

考查DNA和RNA的组成。

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7.【答案】D

【解析】一个DNA分子复制一次产生2个DNA,所以复制n次后所产生的DNA分子数为2n,A正确;每对等位基因均可产生两种配子,含有n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的个体产生的配子的种类数为2n种,B正确;含有一对等位基因的个体自交后代只能产生两种表现型,故含有n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的个体自交后代的表现型种类数为2n,C正确;由于1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自交后代的基因型种类有3种,所以具有n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n对同源染色体上)的杂合子自交后代

的基因型种类为3n,D错误。

8.【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含有n个腺嘌呤的DNA分子第n次复制,其实就是有2n-1个DNA分子在复制,每个需要n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那么2n-1个DNA分子就需要2n-1×m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故①正确;在一个双链DNA分子中,A+T占碱基总数的m%,由于两条链中A+T的数目是相等的,那么该DNA分子的每条链中A+T所占比例就相当于分子、分母各减半,其比例是不变的,故②正确;细胞内全部DNA被32P标记后,在不含32P的环境中进行连续有丝分裂,第1次分裂时,细胞复制后的每条染色体中的每条条姐妹染色单体都被32P标记,第二次复制后,每条染色体中的一条染色单体被32P标记,在有丝分裂后期,32P标记的染色体可以随机移向任意一极,故形成的子细胞中的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数目不一定,最少为0条,最多全部标记,故③错误;DNA双链被32P标记后,不管复制多少次,都只有2个DNA带有标记,所以复制n次,子代DNA中有标记的占2/2n,故④错误。

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

考点:

本题考查DNA的结构和复制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9.【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由书本上内容可知端粒是染色体上的序列,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故A错误。

端粒酶中的蛋白质不是RNA聚合酶,应是类似逆转录酶的性质,故B错误。

正常人细胞的每条染色体的两端都含有端粒DNA,故C正确。

正常体细胞的端粒DNA随细胞分裂次数增加而变短,故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细胞衰老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和分析能力。

10.【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DNA分子中某个脱氧核苷酸发生了改变,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所以若该DNA分子中某个脱氧核苷酸发生了改变不一定在基因的中,可能没使基因的结构发生改变,C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基因表达和基因突变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11.【答案】AB

【解析】

试题分析:

DNA分子是半保留复制的,复制2次后,共有4个DNA分子中,其中只有两条是第一代脱氧核苷酸的长链,存在于两个DNA分子中,另外2个DNA分子不含有第一代DNA的脱氧核苷酸长链。

考点:

本题考查DNA分子复制的知识。

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2.【答案】AB

【解析】

试题分析:

DNA分子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盘旋而成,A正确;DNA分子的外侧是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形成基本骨架,B正确;DNA分子的内侧是碱基对,遵循碱基互不配对原则,C错误;碱基对通过氢键理解,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3.【答案】C

【解析】略

14.【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由“加热杀死的S-Ⅲ型菌与R-Ⅱ型菌混合后同时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患肺炎大量死亡,并从患病死亡小鼠体内获得了具有活性的S-Ⅲ型菌;而单独注射加热杀死的S-Ⅲ型菌小鼠未死亡”,说明R-Ⅱ型菌经过转化形成了S-Ⅲ型菌。

考点:

本题考查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意在考查实验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

15.【答案】B

【解析】略

16.【答案】32.

(1)磷酸脱氧核糖脱氧核苷酸腺嘌呤胞嘧啶氢键

(2)

(3)10

(4)半保留碱基互补配

【解析】略

17.【答案】(6分)

(1)DNA复制 细胞核 

(2)A  C  T (3)不能

【解析】

试题分析:

(1)由图可知,表示DNA复制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

(2)根据碱基互补配对,1是A,3是C,5是T。

(3)该比值是一条链上的比值,A与T,C

与G可能不等。

所以不能确定比例的对错。

考点:

本题考查DNA复制,意在考查考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18.【答案】

(1)规则的双螺旋结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2)花药的离体培养种群基因频率

【解析】略

19.【答案】

(1)鸟嘌呤脱氧核苷酸;氢键

(2)DNA分子的复制;碱基互补配对

【解析】

试题分析:

⑴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C与G配对,因此④的名称是鸟嘌呤脱氧核苷酸;碱基对之间靠氢键相连。

⑵图二所示的过程是DNA分子复制,该过程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DNA分子结构,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20.【答案】

(1)分生区  胸腺嘧啶(或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2)24条   一条显示放射性,另一条没有放射性。

染色体只有一半显示放射性,而显示放射性的每条染色体只有一条染色单体显示放射性

(3)2分,标图及比例各1分。

【解析】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