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精品导学案 单元合集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109839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85.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版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精品导学案 单元合集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新版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精品导学案 单元合集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新版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精品导学案 单元合集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新版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精品导学案 单元合集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新版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精品导学案 单元合集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版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精品导学案 单元合集含答案解析.docx

《新版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精品导学案 单元合集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精品导学案 单元合集含答案解析.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版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精品导学案 单元合集含答案解析.docx

新版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精品导学案单元合集含答案解析

20.邹忌讽齐王纳谏

学习目标

1.结合课文注

释,借助工具书,解释词义,把握文意。

2.通过对课文的品读,把握人物形象。

3.体会邹忌的讽谏艺术及其现实意义。

学法指导

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正确翻译句子。

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疏通字句,理解内容,把握形象。

体会劝说艺术,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

的意义。

自主学习

1.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战国策·齐策一》。

《战国策》是一部记录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活动的史书,是西汉末年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编订的。

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情况和社会面貌,着重记载了战国时期一些谋臣策士的策略和言论。

文章题目中“讽”意思是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

(2)邹

忌,战国时国人。

曾任相国,以讽喻善谏见称。

2.给下列字词注音

有余讽谏昳丽朝服

窥镜市朝

间进期年

3.解释下列加点字

邹忌修八尺有余朝服衣冠,窥镜

形貌昳丽私我也

形貌昳丽宫妇左右

今齐地方千里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4.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

今齐地方千里

古义:

今义: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古义:

今义:

5.翻译下列句子

(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2)朝服衣冠,窥镜。

(3)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4)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合作探究

第一课时

探究一: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邹忌由与徐公比美这件小事悟出了一个怎样的治国道理?

2.邹忌入朝是如何讽劝齐威王的?

 

3.讽谏的结果如何?

探究二:

再读课文,品味劝谏技巧

邹忌劝谏齐王的策略,高明在哪里?

第二课时

探究一:

深入分析,把握形象

1.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邹忌?

2.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齐王?

探究二:

拓展延伸

邹忌成功说服齐王纳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着怎样的启示?

我的收获

1.假如你的父亲抽烟喝酒,你将如何讽劝他戒烟戒酒呢?

2.邹忌在妻、妾、客的交口称赞中,没有得意忘形,还能保持清醒的判断,最后承认

自己“弗如远甚”,这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

我们应该从邹忌身上学到些什么呢?

 

20.邹忌讽齐王纳谏

自主学习

1.

(1)国别体

刘向

(2)齐

2.yòujiànyìzhāokuīcháojiànjī

3.身高察看形体相貌偏爱光彩美丽侍从土地方圆当面

4.

(1)土地方圆某一区域

(2)侍从方位词,左和右两个方面

5.

(1)邹忌身高八尺多一些,并且容貌光艳美丽。

(2)早晨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察看自己的形象。

(3)现在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

(4)能够当面指责我过错的所有大臣和百姓,授予上等的奖赏。

合作探究

第一课时

探究一 

1.邹忌与徐公比美的过程让他深感直言不易,从而悟出治国就要广开言路、虚心纳谏,让人们敢于说真话,才能做到政治清明,不必用兵就能在朝廷上战胜别国的道理。

2.邹忌入朝后,并未单刀直入向威王进谏,而是以“闺房小事”谈自己的体会,家事喻国事,然后以类比的方式委婉进谏。

3.齐威王接受了谏言,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纳谏,四国朝齐。

探究二

1.高明在于从小事入手,以小比大,以家比国,寓治国安邦之道于形象的比喻之中,用这种暗示、比喻

、类比的方法委婉地规劝齐王,使他乐于接受。

第二课时

探究一 

1.邹忌是位高大英俊、头脑冷静、足智多谋、善于辞令、勇于进谏、富有远见、忠君爱国的谋士。

2.齐威王是位心胸宽广、虚心纳谏、明智果敢、勇于改革、重贤明理的开明君主。

探究二

1.启示我们:

说话要注意对象,要讲究方式方法,要委婉得体。

(或:

我们在劝说他人时力求语言委婉,用语得体,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从而愉快地接受意见。

我的收获

21.细柳营

学习目标

1.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提高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2、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在本文的运用及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3、认识周亚夫恪尽职守的精神和现实意义。

学法指导

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正确翻译句子。

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疏通字句,理解文意。

体会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在本文的运用及对比表现人物的所起的作用。

认识周亚夫恪尽职守的精神和现实意义。

自主学习

1.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通史,鲁迅赞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分为本纪、表、书、世家、列传,共130篇。

其中“世家”是先秦诸侯国的兴亡史和汉朝杰出功臣的传记。

(2)作者,字字长,西汉家和家。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棘门

被甲彀弓弩天子之诏车骑

按辔兵揖介胄嗟呼曩者犯邪

3.解释下列加点字。

天子先驱至军中闻将军令

居无何介胄之士不拜

锐兵刃改容式车可袭而虏

4.找出下列通假字并解释。

(1)改容式车

(2)军士吏被甲

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义。

(1)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古义:

今义:

(2)天子先驱至古义:

今义:

6.翻译下列句子。

(1)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

(2)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3)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使人称谢。

(4)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合作探究

第一课时

探究一: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分别用四个字来概括每段话的内容。

2.用自己的话来复述全文的故事内容。

探究二:

再读课文,细处着眼

1.第一

段点明了什么,说说这段的作用是什么?

2.第二段重点写细柳军,为什么还写霸上、棘门军?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文帝劳军后是怎样评价周亚夫的?

4.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周亚夫不愧为“真将军”?

 

第二课时

探究一:

分析人物形象

1.文中周亚夫的形象是怎样的?

刻画这个人物形象突出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2.你认为汉文帝是一位怎样的国君?

这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探究二:

拓展延伸

1.“真将军”周亚夫身上值得你学习的精神有哪些?

 

2.在历史长河中,你还认识哪些像周亚夫这样的将军?

我的收获

学习了本文,你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21.细柳营

自主学习

1.

(1)《史记.降侯周勃世家》纪传体

(2)司马迁历史学文学

2.jípīgòuzhàojìpèiyīzhòujiēnǎngyé

3.先行的卫队听从不久穿戴着盔甲的将士大规模锋利改变神情俘虏

4.

(1)式通轼,车前的横木

(2)被通披,穿上

5.

(1)传达命令辗转流传的话

(2)先行的卫队走在前面起引导作用的人

6.

(1)汉文帝继位之后第六年,匈奴大举侵入边境。

(2)接着往细柳军营,细柳军营的军士官吏身披铠甲,拿着锋利的刀,拉开弓弩,拉得满满的。

(3)天子被感动了,在车上俯身扶着车前的横木。

皇帝派人告知说.

(4)那些将军一定会被袭击而俘获。

合作探究

第一课时

探究一 

1.驻军背景;文帝劳军;文帝赞叹

2.汉文帝在位时,匈奴入侵,边关吃紧,周亚夫于是奉命驻守细柳营。

文帝巡视、慰劳细柳营时,看到了细柳营军纪严明,让他对这支军队的统帅周亚夫油然而生敬意,并夸赞周亚夫是真将军的故事。

探究二

1.背景作用:

把人物置于矛盾冲突之中,为人物展示其性格特点提供了宽阔的

舞台。

2.写霸上、棘门军是为了对比衬托细柳军军容肃整、军纪严明和周亚夫的治军严整、忠于职守的“真将军”风范。

3.文帝夸赞周亚夫是“真将军”。

4.军士戒备(“军士……)

军纪严明(先驱至……)

军令畅通(将士言必约“将军有令”)

周亚夫言行(见天子,持兵器,行军礼)

文帝的称赞(真将军)

第二课时

探究一 

1.周亚夫是位治军有

方,刚正不阿,恪尽职守,堪当重任的“真将军”。

文章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以及对比手法

来刻画这个人物形象的。

2.汉文帝是位勤于政事、目光敏锐、重视人才的治国皇帝。

从大敌当前,他亲自劳军,在细柳营接连受到“非礼”,他不但没有发龙威,贬谪周亚夫,反而“称善者久之”中可以看出来。

探究二

1.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精神

2.岳飞、郑成功、文天祥等。

我的收获

 

22.古文二则

学习目标

1、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并能复述两个小故事。

2、能根据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3、在阅读中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

学法指导

借助课

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能大致翻译课文,能复述两个小故事,能根

据课文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形象,在阅读中加入自己的体验,从而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

自主学习

1.文学常识

(1)《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实。

司马光,字

,北宋家、家。

(2)有关人物:

孙权,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字仲谋;鲁肃,三国时吴国名将、政治家,字子敬。

吕蒙,三国时吴国名将,字子命。

祖逖,东晋名将,字士雅。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即更刮目相看祖逖主簿同寝

蹴琨

非恶声骁健铠仗

2.解释下列加点字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中夜闻鸡鸣,蹴琨觉。

(4)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

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义

(1)博士古义:

今义:

(2)望风古义:

古义:

4.翻译下列句子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3)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

(4)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合作探究

第一课时

探究一:

阅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孙权劝学》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照例子填空。

 

孙权劝学—— 吕蒙(       )学——  

鲁肃(       )学

2.孙权劝吕蒙学习,为什么?

(原文回答:

)吕

蒙学有所成了没有,从哪里看出?

(原文回答:

)这属于描写。

3.吕蒙为何能从当初的“吴下阿蒙”变得让人“刮目相看”的?

4.你如何评价文中的孙权、吕蒙和鲁肃?

探究二:

拓展延伸,提高认识

你从《孙权劝学》这个故事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呢?

第二课时

探究一:

阅读课文,感知内容

1.《祖逖北伐》主要写了祖逖年轻时的几件事?

反应了他怎样的品格?

  

2.你从祖逖身上学到了什么?

 

探究二:

拓展延伸,提高认识

祖逖是一位少年英雄,除他之外,你还知道我国历史上哪些少年英雄呢?

 

 

我的收获

1.读完《古文二则》这二则故事,你从中积累了几个成语?

 

2.你从吕蒙和祖逖身上汲取了哪些成长所需的精神营养?

 

22.古文二则

自主学习

1.

(1)编年体君实政治史学

(2)gēngtìbùqǐncùèxiāokǎi

2.

(1)事务

(2)广泛浏览群书,不作深入探究(3)醒(4)统帅

3.

(1)古代研究经学的最高官职名称学位的最高一级

(2)听到消息为正在进行秘密活动的人观察周围动静

4.

(1)你现在身当要职掌握重权,不可不进一步去学习。

(2)你如今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过去的东吴吕蒙可相比的了!

(3)大王您确实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使像我一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

(4)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复成功,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

合作探究

第一课时

探究一 

1.就赞

2.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侧面描写

3.听从孙权劝告,努力学习。

4.孙权:

善于劝说,爱惜人才。

吕蒙:

虚心接受批评建议,知错能改。

鲁肃:

博学多才,敬重人才。

探究二

1.开卷有益,活到老,学到老(可以多角度,言之成理即可。

第二课时

探究一 

1.闻鸡起舞,自觉磨炼自己;大胆进言,上书分析天下形势;自组义军,立誓北伐。

少有大志,忧国忧民

2.胸怀大志,勤学苦练,精忠报国

探究二

1.夏完淳,霍去病

我的收获

23.公输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积累文言知识,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意。

 2.揣摩人物语言,感知文中的人物形象。

3.探究墨子止楚攻宋成功的奥秘,体味墨子的劝说艺术。

学法指导

巧用工具书,准确理解文言实、虚词,对照注释研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通过朗读人物对话,分析人物性格。

体会墨子高超的劝说艺术并在实际中学会运用。

自主学习

1.文学常识

(1)墨子,名翟,春秋之际家,家的创始人。

相传为宋国人。

(2)《墨子》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言行的记录。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公输盘至于郢愿藉子杀之胡不见我于王

敝舆犀兕麋鹿鼋鼍鳆鱼

楩木守圉公输盘诎禽滑厘

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公输盘不说

(2)子墨子九距之

(3)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4)公

输盘诎

4.解释下列多义字。

(1)公输盘为楚造云

梯之械

(2)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3)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

(4)天子为动。

5.翻译下列句子。

(1)宋何罪之有?

(2)胡不见我于王?

(3)必为有窃疾矣。

(4)虽然,

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合作探究

第一课时

探究一: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文章写了几个人物,哪一个是主要人物?

      

2.墨子去楚国的目的是什么?

 

     

探究二:

再读课文,细处着眼  

1.墨子是怎样成功地劝阻楚国攻打宋国的?

     

     

2.你是如何评价文中的墨子、公输盘和楚王的?

     

     

第二课时

探究一:

欣赏墨子的劝说艺术

墨子的劝说技巧表现在哪些方面?

    

    

探究二:

拓展延伸

墨子与公输盘,楚王的这场斗争给予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我的收获

假如有时空隧道,你见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墨子;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23.公输

自主学习

1.

(1)思想墨

(2)墨子

2.bānyǐngjièxiàn

yùxīsìmíyuántuófù

piányùqūgǔ

3.

(1)说通悦,高兴

(2)距通拒,抗拒(3)圉通御,抵挡(4)诎通屈,折服

4.

(1)给

(2)制造(3)做(4)被

合作探究

第一课时

探究一 

1.墨子、公输盘、楚王。

墨子是主要人物。

2.墨子去楚国的目的是劝阻楚国攻打宋国。

探究二

1.墨子劝阻楚国攻打宋国,可分为三个步骤:

首先使公输盘理屈词穷;其次使楚王理屈词穷;最后模拟攻守,击败公输盘,促使楚王放弃攻宋。

2.墨子:

机智多谋、能言善辩、无所畏惧、镇定自若,

公输盘:

顽固、阴险、狡诈,

楚王:

虚荣、愚蠢、狡

猾、欺负弱小、野心勃勃。

第二课时

探究一 

1.

(1)说理巧妙,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a.根据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方式.激怒公输盘,五个“不可谓”,义正辞严;婉劝楚王,三次夸饰楚国,在取悦对方的同时置对方于理亏的境地。

b.逻辑性强。

主要表现在劝阻楚王时,巧用类比,对比,环环相扣,无懈可击。

c.先发制人,保持主动。

在劝阻楚国攻打宋国的三个步骤中,每一次都是巧妙出击,化被动为主动,从容镇定,胸有成竹,机智善辩。

墨子善于陷人于自相矛盾的境地,公输盘的“义”,楚王的“窃疾”均成了墨子制敌的法宝,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公输盘与楚王一“服”一“善”,是多么的无奈和苦涩呀。

(2)语言富于表现力.他一连用五个“不可谓”,重重否定,极有气势,使公输盘无从辩驳:

他一连用三个对比,并采用夸饰的手法,极言楚国之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宋国之面积狭小、物产贫乏,感染力很强,既满足了楚王的虚荣心,又使

他醒悟到攻打宋国是无意义乃至愚蠢的举动。

而揭露公输盘的杀机并最后打消楚国的攻宋企图的这一段话,长短句交错,语气时缓时急,既从容又有威慑力,充分显示了墨于勇敢无畏、镇定自若的特点。

探究二

1.这场斗争表明,面对大国的不义之战,要敢于斗争。

一方面要从道义上揭露其不义,使他们在舆论上威风扫地,另一方面,要从实力上作好充分准备,使他们的侵略野心无法得逞。

这个道理,不仅被无数的历史事实证明;而且在今天也不无借鉴意义。

国弱被人欺,落后就要挨打。

在强权肆虐横行的国际环境下;我们只有壮大实力,才会永远

立于不败之地。

我的收获

24.诗词五首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五首古诗词。

2.结合作者生平和写作背景理解诗歌内容。

3.感受这五首诗词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法指导

反复朗读并能熟读成诵,把握诗词节奏,理解诗词大意,并能体会作者在诗词中所表达的情感。

自主学习

1.文学常识

(1)《十五从军征》创作背景

《十五从军征》是一首揭露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汉代乐府民歌,选自

它是我国古代的一部乐府诗歌总集,由北宋所编,乐府也由原来古代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变成了诗体名称。

(2)《诉衷情》作者及背景

陆游,字,号,(时代)著名诗人。

这是陆游晚年隐居山阴农村以后写的。

公元1189年(淳熙十六年)陆游被弹劾罢官后,退隐山阴故居长达十二年。

这期间常常在风雪之夜,孤灯之下,回首往事,梦游梁州,写下了一系列爱国词。

这首是其中的一篇。

(3)《南乡子》作者及背景

辛弃疾,字,号,(时代)词人。

在公元1203年(宋宁宗嘉泰三年)六月末被起用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即第二年阳春三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

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

每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系之。

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4)《满江红》作者及背景

秋瑾,字璿卿,号鉴湖女侠,是我国近代杰出的家、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

1903年春,王廷均用钱捐得户部主事官职,秋瑾随夫入京。

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后

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

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夫无心国事。

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廷均发生冲突,离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后由吴芝瑛出面调解,而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

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

这首词是她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

(5)《朝天子》作者及背景

王磐,

字鸿

渐,号西楼,明代家。

这支曲子作于明武宗正德年间(1506—1521),这是历史上宦官祸国映民最严重的时期之一。

当时宦官在交通要道运河上往来频繁,每到一处就耀武扬威,鱼肉百姓。

诗人王磐家住运河边的高邮县,目睹宦官的种种恶行,写了这支曲子。

2.给加点字注音。

冢累累兜鍪雉从梁上飞持作羹贻阿谁

戍梁州狗窦为篱下秋容如拭苦将侬那里

3.解释下列加点字

冢累累狗窦雉从梁上飞贻阿谁

鬓先秋万兜鍪蛾眉未屑莽红尘

4.默写诗词:

  

 

(1)              ,采葵持作羹。

(《十五从军征》)

 

(2)此生谁料,         ,              。

(《诉衷情》)

 (3)            ,做断东南战未休。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4)            ,不知贻阿谁。

(《十五从军征》)

 (5)关河梦断何处?

               。

(《诉衷情》)

 (6)四面歌残终破楚,             。

(《满江红》)

 (7)         ?

曹、刘。

        。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8)官船来往乱如麻,             。

(《朝天子.咏喇叭》) 

合作探究

第一课时

探究一:

初读诗词,感知内容

1.《十五从军征》中“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2.《诉衷情》中两次借用典故有什么用意?

    

3.《南乡子》中“生子当如孙仲谋”言下之意是什么?

    

探究二:

再读诗词,感悟主旨

1.《十五从军征》揭露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2.《诉衷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3.《南乡子》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第二课时

探究一:

初读诗词,感知内容

1.“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中“终破楚”指什么?

这一句写出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2.“苦将侬,强派作娥眉,殊未屑!

”中“娥眉”指什么?

这一句写出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3.《朝天子》是一首讽刺散曲,作者借喇叭来讽刺谁?

他们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

        

探究二:

再读诗词,感悟主旨

1.《满江红》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2.作者运用怎样的表现手法来表现《朝天子》的主题,主题是什么?

     

我的收获  

1.哪句诗词最能打动你?

请说说你欣赏它的原因。

    

2.背诵或默写5首古诗词。

  

    

    

 

1.

(1)《乐府诗集》郭茂倩

(2)务观放翁南宋(3)幼安稼轩南宋

(4)革命(5)散曲

2.zhǒngdōumóuzhìgēngyíshùdòuwèishìnóngnà

3.坟墓洞穴野鸡赠送白色兵士女子介意广大

4.

(1) 舂谷持作饭

(2)心在天山,身老沧州(3)年少万兜鍪(4)羹饭一时熟(5)尘暗旧貂裘(6)八年风味徒思浙(7)天下英雄谁敌手生子当如孙仲谋(8)全仗你抬声价

合作探究

第一课时

探究一 

1.夸张 突出从军之久

2.意在表达作者虽有报国之志,但也是徒劳无功的伤感情绪。

3.言下之意说明南宋统治者的无能,表达了作者对南宋统治者的不满和嘲讽。

探究二

1.揭露了连年战乱,民不聊生的社会现状,及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奴役和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