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养牛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565835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67.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秸秆养牛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秸秆养牛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秸秆养牛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秸秆养牛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秸秆养牛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秸秆养牛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秸秆养牛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秸秆养牛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秸秆养牛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秸秆养牛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项目基本情况

1.1项目名称和建设单位

1.1.1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

XX省XX市秸秆养牛示范项目

1.1.2建设性质

项目建设性质:

新建

1.1.3建设地点

项目建设地点:

XX省XX市XX镇XX村村南,西临XX高速XX支线,东临XX路,占地面积200亩。

1.1.4建设单位

项目建设单位:

XX市XX奶牛养殖有限公司

1.1.5法人代表及技术负责人

项目法人代表:

XX

技术负责人:

XX

1.1.6项目主管部门

项目主管部门:

XX省农业厅

1.2建设规模与内容

1.2.1秸秆处理设施

(1)建青贮池:

新建青贮池16000m³,年新增秸秆处理能力(干重)7000吨,投资135.5万元。

(2)秸秆处理机械:

青贮切割机25台,投资45万元;青贮压实机10台,投资9万元;青贮运输机10台,投资25万元;秸秆揉碎机5台,投资11万元。

共计投资90万元。

(3)小型饲料加工设备:

青贮切割机3台,饲料搅拌机3台,提升机3台,鼓风机3台,储料仓3个,共投资30万元。

1.2.2秸秆处理物资

购买复合营养舔块5.5吨,投资2.3万元;购买优质饲料作物种子(含青贮玉米种子)8吨,投资8万元;微贮菌种2200袋,投资2.2万元。

共计投资12.5万元。

1.2.3改良体系建设

购买细管冻精10000粒,投资35万元;胚胎200枚,投资10万元。

共计投资45万元。

1.2.4养殖基础设施建设

新建牛舍1870m³,投资22万元;粪污处理池250m³,投资15万元;小区道路1.2km,投资10万元。

共计投资47万元。

1.2.5科技推广费

购置技术推广设备4台套,其中,投影仪1个,投资2万元;电脑l台,投资O.5万元;打印机一台,投资O.3万元;数码照相机1台,投资O.2万元;共计3万元;

推广秸秆青贮技术聘请技术人员及印刷培训资料费共需资金9万元,辐射5乡35个村,培训农民1200人,带动周边农户发展奶牛2000头。

共计投资12万元。

1.2.6编制可研、初设、计划等费用

编制项目可研报告、初设、计划等共需资金3万元。

1.3投资估算

项目总投资435万元,其中,青贮池、养殖基础设施建设等土建工程投资182.5万元,秸秆处理设备和饲料加工设备投资120万元,秸秆处理物资和改良体系建设投资57.5万元,科技推广与培训费投资12万元,可研、初设报告等文件编制费3万元,预备费10万元,流动资金50万元。

1.4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435万元。

申请中央财政资金10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资金50万元,其中省级财政28万元,市级财政22万元;项目建设单位自筹资金285万元。

1.5项目建设期

项目建设期限为两年,即2010年一2011年。

1.6效益分析

1.6.1经济效益

项目建成后,年销售收入达到1195万元,年利润340万元,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56.69%,投资回收期2.38年(含建设期2年)。

该项目在产生良好社会效益的同时,也有着显著的经济效益。

1.6.2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

项目建成实施后,将促使项目区肉(奶)牛养殖业有一个较快的发展,通过公司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方式,将会大大促进主导产业战略性调整和发展,带动全市肉(奶)牛养殖的发展,使全市肉牛存栏达12万头,出栏达7万头,使肉(奶)牛养殖成为该市的支柱产业。

项目实施后除直接提供就业岗位外,同时还间接解决了2000多个农民就业问题,通过项目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可扩大到全市乃至周边县市发展养牛业,全面推进农村奔小康进程。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和养牛的发展,实施秸秆过腹还田,可增加大量有机肥,使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增强耕地的抗灾能力,减少化肥用量,能够改良土壤,降低粮食的生产成本,促进农业增产增收,同时,由于项目的实施,将大量的农作物秸秆经加工处理过腹还田,减少了饲草资源的浪费,避免了因焚烧秸秆引起的火灾损失,减轻了环境污染,提高了环境质量,减轻了环境污染对人类的危害。

1.7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2010年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部专项项目申报指南》

(2)农业部《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3)XX省《关于发展黑龙港流域特色养殖业的规划》

(4)《XX省发展千万吨奶工程实施规划》

(5)《XX市实施“百千兴业富民工程”加快畜牧业跨越发展的意见》

(6)《XX市关于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发展的决定》

(7)《XX市2008-2012年奶牛产业发展规划》

(8)《中共XX市委XX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百千兴业富民工程”加快畜牧业跨越发展的意见》

(9)《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二版)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市场供求分析

2.1项目背景

我国奶牛分布区域以北方为主。

中国奶业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对我国牛奶生产的区域布局调查认为,我国奶牛的区域分布以北方为主,但2000年以后稍有转变,南方各省奶牛饲养量开始上升。

尽管北方奶牛出现南移的趋势,但由于饲养条件和成本核算的限制,奶牛(尤其是荷斯坦奶牛)分布区域仍以北方为主的特点不会有大的改变。

(1)中央和全省农业、农村工作会议强调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把畜牧业作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来抓。

(2)国家和省关于发展秸秆畜牧业和节粮型畜牧业的产业政策,国务院批准的《当前国家重点鼓励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

冀政函2007(74)号文《关于发展黑龙港流域特色养殖业的规划》。

(3)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强调农业的基础地位,“三农”问题成为全党、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

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是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

以优化品种、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为中心,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加快发展畜牧业、林业、水产业、推广节粮型草食牲畜技术,是今后一段时期调整农业经济结构的重点。

国家2010年远景规划中更提出了“养殖业要主攻草食型饲料”是我国畜牧业的发展方向。

(4)XX市位于XX市西部,北邻XX、XX,南连XX、冀市。

东与XX、XX接壤,西与石家庄地区束鹿市交界。

是个以农业为主的大市,畜牧业占重要地位。

近几年来,通过不断调整畜牧业产业结构,整合资源,大力发展草食家畜,特别是牛的养殖有了较大发展。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提出了"稳定猪鸡,大力发展养牛"的方针,先后制定出台了《XX市关于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发展的决定》、《XX市2008-2012年奶牛产业发展规划》、《中共XX市委XX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百千兴业富民工程”加快畜牧业跨越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把畜牧业作为主导产业来抓,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措施,力求实现畜牧业生产的标准化、产化化、集约化。

(5)XX市是一个“三农”为主的农业大市,全市饲草饲料资源丰富,2008年底全市肉牛存栏7.5万头、奶牛3850头,年产鲜奶1.6万吨,现有存栏牛200头以上的奶牛养殖小区3个,20头以上的奶牛养殖场户20个,年产玉米秸秆46万吨,牧草种植面积2万亩,粮食年产近60万吨,有大量的余粮和秸秆可转化,有利用秸秆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条件。

畜牧业成为XX市的支柱产业之一,多年来形成了完整的生产技术、防疫灭病、良繁体系等三级服务网络。

2.2项目建设目的和必要性

我国人多地少,人均耕地只有O.12公顷,人均占有粮食仅400kg左右,仅为美国的1/4,随着对粮食和畜产品需求的迅速增加,饲料粮缺口逐年加大。

据专家预测,2010、2020、2030年我国饲料粮占粮食的比重将分别达到40%、45%、50%,饲料粮问题将成为制约畜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今后畜牧业发展的重点不得不在确保猪、鸡等“精料型”畜禽的同时,大力发展牛、羊等“草食型”家畜。

我国秸秆资源量十分丰富,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类农作物秸秆达5.7亿吨,其数量相当于北方草原打草量的50多倍,但其利用率仅有20%-30%,而大部分被焚烧或废弃掉。

若秸秆通过加工处理过腹还田,利用率将达40%以上。

既能节约秸秆的浪费,不造成环境污染,又能发展养牛产业。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生活质量意识、生态环境意识的增强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市场对高蛋白、低脂肪的食品需求越来越高,牛肉、牛奶营养全面品质好,人们的膳食结构将逐渐地从猪肉中分离出来,牛肉、奶制品将逐渐成为人们的主要肉食品和饮用品。

本项目以繁殖优良高产奶牛并加以推广为己任,推动畜牧产业化的发展进程,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和行业规划,属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和项目。

XX围绕京津地区,改革开放以来,在重点保障首都粮食和蔬菜供应的同时也加强了畜禽基地的建设。

近几年来,XX市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建设全省畜禽大市、蔬菜大市为载体,通过市场运作,科学规划,依托科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重大突破。

为进一步促进畜牧业的发展,XX市以培养畜牧企业为重点,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通过政府引导,畜牧龙头企业带头,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所以说本项目建设符合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方向,可大大推进秸秆资源开发利用,增强畜牧养殖和饲料科技含量,加快推进本地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实现当地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项目的实施还是保证向人民群众提供“放心”牛肉的迫切需要。

全世界人均水平为10公斤,发达国家高达30公斤,而我国仅为2公斤,从牛肉消耗水平来看,我国人均年消耗量与世界平均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

2.3市场供求分析

2.3.1国际市场

国际上,乳品消费需求强劲,为奶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据全球液态奶消费最新数据显示,2007年全球液态奶消费量又创新高,达到2420亿公升,比2006年增长50亿公升。

2008年全球液态乳制品消费量达2580亿升,创历史新高(不包括豆奶和其他乳制品替代品),比2007年消费量增长了1.6%,增量为40亿升。

近两年乳制品价格大幅度攀升,其中牛奶价格在一些市场的涨幅高达75%,直到2008年下半年才趋于稳定。

尽管如此,在过去4年里,牛奶和其他液态乳制品的全球消费量年均复合增长率仍达到了2.4%。

数据还显示,在西欧和北美,牛奶消费量依然相对较高,保持着稳定态势。

2.3.2国内市场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膳食营养结构逐步向高蛋白、低脂肪及营养丰富的无公害或绿色食品方向转变。

牛肉、奶制品逐步成为人们摄取蛋白质的来源,国家学生奶计划的实施和全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使人均占有的牛肉、奶制品量将不断增加。

改革开放30年来,特别是近10年来,中国奶业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进入快速增长期。

2000年我国牛奶总产量接近830万吨,比1998年增加165万吨,增长了25%,平均每年增长11.77%,呈现高速增长的趋势。

奶牛存栏量由1949年12万头增加到2000年约480万头,平均每年增长7.8%,其中荷斯坦牛为200万头左右。

奶业市场的勃兴,促使我国乳品行业大型企业集团迅速崛起,产品市场占有率迅速扩大,形成了一批国内著名品牌。

“光明”、“三元”、“伊利”、“蒙牛”、“完达山”等被国家授予“中国驰名商标”。

随着生产集中度的提高,规模经济效益更加显现,市场消费进一步向名牌倾斜。

据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的最新统计,2000年按销售额排名前十位的企业,液体奶的市场份额约占全国总产量的62%,奶粉销量约占全国奶粉总产量的33%。

但是,我国乳制品在城市和农村的消费量还不算高,与国外有着极大的差距,尚未真正成为人们生活的日常必需消费品,存在较大的上升空间,随着我国人均收入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观念的改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将极大剌激乳制品的消费量,行业发展前景颇好。

到2002年,中国大陆奶牛存栏达到 687万头,奶类总产量达到1400万t,其中牛奶产量1299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21.39%、24.74%和27.75%。

2003年,全国奶类生产保持高速增长势头,据农业部畜牧局监测,全国一季度奶产量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