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总论2.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099255 上传时间:2023-02-25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1.2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络总论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经络总论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经络总论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经络总论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经络总论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络总论2.docx

《经络总论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络总论2.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经络总论2.docx

经络总论2

幻灯片1

 

幻灯片2

[目的要求]

●掌握经络的基本概念;掌握经络系统的组成、十二经脉的命名、分布交接规律、属络;掌握经络的基本作用。

●熟悉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等相关内容;

●了解经络的标本、根结、气街和四海内容。

 

幻灯片3

第一节经络概论

●定义

●经络学说─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一种理论学说。

●地位

●它是针灸学科的基础,也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络理论贯穿于中医生理、病理、诊断和治疗等各个方面,对中医各科的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是针灸学的理论核心。

幻灯片4

一、经络概论

1.经络含义★

●经络:

由经脉和络脉组成。

经脉--经:

有路径的含义,经络系统中的主干。

多循行于人体的深部,有固定的循行部位,多为纵行。

络脉--络:

有网络之意,经脉别出的分支。

较经脉细小,可循行于浅表,纵横交叉,网络全身,无处不至。

●经络:

由经脉和络脉组成。

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串上下的径路。

它把人体内而脏腑,外而五官九窍皮毛筋骨联系成一个有机整体;同时使人体保持阴阳相对平衡。

 

 

 

 

幻灯片10

1、十二经脉概念★

●含义:

为手足三阴经、手足三阳经的总称。

是经络系统的主体,所以又称为“正经”。

●作用:

内属脏腑、外络肢节,运行气血,濡养全身。

●特点:

十二经脉有一定规律的循行路线

幻灯片11

2、十二经脉的命名

●十二经脉的名称由手足、阴阳、脏腑三部分组成。

●手足:

经脉四肢循行的部位;

●脏腑:

经脉内在的属络关系

●阴阳:

经脉阴阳气血的多少

 

●太阴-阳明盛手足

●少阴-太阳一阴一阳三阴三阳三阴

●厥阴-少阳衰三阳

 

 

手六经彩绘图

幻灯片13

足六经彩绘图

幻灯片14

2、十二经脉的命名

(2)其他经络命名

●督脉→因其行于背部正中,对全身阳经脉气有统率、总督作用而得名。

●任脉→因其行胸腹正中,能总任全身阴经脉气;又能主胞胎,为人之妊养之本而得名。

●冲脉→因其脉上至头,下至足,贯穿全身上下前后,为一身要冲,且能通受十二经气血而得名。

●带脉→因其运行环身一周,束腰如带而得名。

幻灯片15

 

 

手足阳经:

阳明在前

少阳居中

太阳位后

 

●四肢分经,头、躯干部分部

●四肢分经

●四肢的内侧面为阴,外侧面为阳

●各分三阴三阳

●太阴、阳明——前

厥阴、少阳——中(侧)

少阴、太阳——后

特殊——足厥阴——内踝8寸

交出足太阴之前

幻灯片18

躯干的分布规律

(1)胸腹部:

共4条经,七条脉

●前正中线-任脉

●肾经-在胸部旁开前正中线2寸,腹部旁开前正中线0.5寸

●胃经-在胸部旁开前正中线4寸,腹部旁开前正中线2寸

●脾经-在胸部旁开前正中线6寸,腹部旁开前正中线4寸

幻灯片19

躯干的分布规律

(2)腰背部:

共2条经,5条脉

●督脉-位于后正中线

●膀胱经第一侧线-旁开后正中线1.5寸,为全身背俞穴所在

●膀胱经第二侧线-旁开后正中线3寸,沿肩胛骨内侧线下行

●(3)胁肋部:

共2条经,2条脉:

肝胆经循胁肋

幻灯片20

躯干部:

前面4条经脉,7条线;后面2条经脉,5条线

任脉

胃经

督脉

1.5寸

3寸

 

幻灯片27

十二经脉与脏腑器官的联络

经脉名称

属络的脏腑

联络器官

足太阳膀胱经

属膀胱络肾

起于目内眦,至耳上角、入络脑

足少阴肾经

属肾络膀胱、上贯肝、入肺中、络心

循喉咙、舌本

手厥阴心包经

属心包络三焦

手少阳三焦经

属三焦络心包

系耳后、出耳上角、入耳中、至目锐眦

足少阳胆经

属胆络肝

起目锐眦、下耳后、入耳中、出耳前

足厥阴肝经

属肝络胆、胃、注肺

过阴器、连目系、环唇内

 

幻灯片28

5、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

●十二经脉的循行方向是:

手三阴经从胸(藏)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又称为“脉行之逆顺”。

幻灯片29

5、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

走向规律

《灵枢·逆顺肥瘦篇》:

“手之三阴,从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

幻灯片30

5、十二经脉衔接

 

幻灯片31

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

1、同名阳经与阳经在头面部交接

足三阳

 

 

幻灯片33

十二经脉流注次序图

大趾端

足阳明胃经

足太阴脾经

食指端

手阳明大肠经

 

幻灯片35

幻灯片36

5、十二经脉的循环流注

大肠

小肠

膀胱

心包

三焦

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

申膀酉肾心包戌,亥焦子胆丑肝通。

 

 

 

 

奇经八脉的腧穴

●任督二脉各有所属腧穴

●其它六脉的腧穴都寄附于十二经脉与任督脉之中

●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均具有一定的循行路线、病候及专属腧穴与主治,是经络系统中的主要部分,故相提并论,合称“十四经”

 

幻灯片41

督脉、任脉

●督脉--总督--主要行于后正中线,有总督诸阳经的作用,被称为“阳脉之海”;

●任脉--妊养--主要行于前正中线,被称为“阴脉之海”;

●任脉和督脉各有其所属的腧穴,故与十二经脉相提并论合称“十四经”。

“背为阳,腹为阴”

幻灯片42

督脉任脉

 

幻灯片43

冲脉

●冲脉--要冲

●行于腹部第一侧线,交会足少阴肾经穴,有“十二经之海”,“血海”之称。

●任、督、冲三脉皆起于

●胞中,同出会阴而异行,

●称为“一源三歧”。

幻灯片44

带脉、维脉

●带脉--束带--如束带行于腰腹,交会足少阳经穴,约束联系了纵行躯干部的的诸条经脉。

●维--维系

●阴维脉行于下肢内侧、腹第三侧线和颈部,交会足少阴等经及任脉穴,主一身之里;

●阳维脉行于下肢外侧、肩和头项,交会足少阳等经及督脉穴,主一身之表。

幻灯片45

带脉维脉

 

幻灯片46

 

阴蹻脉、阳蹻脉

●蹻--捷疾(杨玄操)

●阴蹻脉行于下肢内侧及眼,交会足少阴经穴;

●阳蹻脉行于下肢外侧及肩、头(眼),交会足太阳等经穴。

●阴阳蹻脉共同调节肢体运动与司眼睑开合。

幻灯片47

十四经循行分布

幻灯片48

四.十二经别

●概念:

十二经别是从十二经脉分出,深入体腔,走向头面,以加强表里经在头面躯干联系的支脉。

又称“别行之正经”。

《灵枢》中称:

“……之正”。

●分布特点:

“离、入、出、合”

●十二经别表里相合,组成6组,称之为“六合”。

●足太阳、少阴经别为一合;

●足少阳、厥阴经别为二合;

●足阳明、太阴经别为三合;

●手太阳、少阴经别为四合;

●手少阳、厥阴经别为五合;

手阳明、太阴经别为六合。

●从十二经脉(四肢肘膝以上)分出称“离”;

●进入胸腹腔称“入”;

●浅出头项部称“出”;

●阴经经别合入于相表里的阳经,阳经经别合入于本经,称“合”。

幻灯片49

例:

足阳明经别上至髀,入于腹里,属胃,散之脾,上通于心,上循咽,出于口……

 

幻灯片51

四.十二经别的作用

●加强了十二经脉的内外联系及在体深内的脏腑之间表里关系

●补充了十二经脉在体内外循行的不足。

●由于十经别通过表里相合的“六合”作用,使得十二经脉中的阴经与头部发生了联系,从而扩大了手足三阴经穴位的主治范围。

●由于其加强了十二经脉对头面的联系,故而也突出了头面部经脉和穴位的的重要性及其主治作用。

幻灯片52

五.十五络脉

●概念:

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各自别出一络,加上脾之大络,共计15条,称为十五络脉。

又称“十五大络”、“别络”、简称“十五络”。

●分别以十五络脉发出处的腧穴命名。

●《内经》称为:

某某经“之别”。

●十五络脉较大,络脉中浮行于浅表部位的称之为“浮络”;

●络脉中最细小的分支称之为“孙络”(遍布全身,难以计数)。

幻灯片53

五.十五络脉的分布特点与主要作用

●十二经之络脉在四肢部从相应络穴分出后均走向相应表里经(并另有分布路线),主要起沟通表里两经在四肢部联系和补充经脉循行不足的作用;

●躯干部三络则分别分布于身前、身后和身侧,起渗灌气血,分别沟通腹、背、胁经气的作用。

●任脉的络脉从鸠尾穴别出后散布于腹部,主要沟通了腹部经气;

●督脉的络脉从长强穴别出后散布于头,左右别走足太阳膀胱经,主要沟通了背部经气;

●脾之大络从大包穴别出后散布于胸胁,沟通了侧胸部经气。

幻灯片54

●2.作用:

●①十二经络脉沟通了表里经,加强了表里经之间的联系。

●②躯干部的任脉络、督脉络和脾之大络分别沟通了腹、背和全身经气,从而输布气血以濡养全身组织。

幻灯片55

六.十二经筋

●概念:

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濡养筋肉骨节的部分,是附属十二经脉的筋膜系统。

简称经筋。

●其分布范围与十二经脉大体一致。

●是十二经脉之气渗灌、濡养、结聚于筋肉关节的体系。

●“筋”,《说文》解释为“肉之力也”,意指能产生力量的肌肉;

●而“腱”是“筋之本”,是筋附着于骨骼的部分。

●全身筋肉按经络分布部位同样分成手足三阴三阳,即十二经筋。

幻灯片56

六.十二经筋分布特点和作用

●分布特点:

经筋各起于四肢末端,结聚于骨骼和关节部,有的进入胸腹腔,但不像经脉那样属络脏腑,也有的布散成片。

●主要作用:

约束骨骼,屈伸关节,维持人体正常的运动功能,维持人体正常的体位姿势。

●如《素问·痿论》曰:

“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

有刚筋、柔筋之分。

刚筋分布于项背和四肢外侧,以手足阳经经筋为主;柔筋分布于胸腹和四肢内侧,以手足阴经经筋为主。

●足三阳经筋起于足趾,循股外上行结于頄(面部);

●足三阴经筋起于足趾,循股内上行结于阴器;

●手三阳经筋起于手指,循臑外上行结于角(头);

●手三阴经筋起于手指,循臑内上行结于贲(胸)。

幻灯片57

足太阴经筋示意图

幻灯片58

十二经筋特点

●①有具体的循行路线,多按十二经脉循行分布,以十二经脉名称命名。

如手太阴经筋。

●②均起于四肢末端,结聚于关节骨骼部,走向头面躯干。

●③与脏腑无联系

●④筋有大小、刚柔:

●阳经经筋多大而刚,

●阴经经筋多小而柔。

幻灯片59

十二经筋特点

●足三阳经筋起于足趾,

●循股外上行结于頄(面部)

●足三阴经筋起于足趾,

●循股内上行结于阴器(腹)

●手三阳经筋起于手指,

●循臑外上行结于角(头部)

●手三阴经筋起于手指,

循臑内上行结于贲(胸膈)

幻灯片60

幻灯片61

幻灯片62

七.十二皮部

●概念:

十二皮部是指与十二经脉相应的皮肤部分,属十二经脉及其络脉的散布部位。

简称皮部。

《素问·皮部论》:

“欲知皮部,以经脉为纪者,诸经皆然。

”“凡十二经络脉者,皮之部也。

幻灯片63

十二皮部

幻灯片64

七.十二皮部的作用

由于皮部居于人体最外层,故是机体的卫外屏障,起着保卫机体,抗御外邪和反映病证的作用。

【生理】

 

 

幻灯片68

根结

●根,根本,开始;结,结聚,归结。

●“根”有根本、开始的含义,即四肢末端的井穴,为“四根”;“结”有归纳、结聚的含义,即头、胸、腹为“三结”。

●窦汉卿在《标幽赋》中称为“更穷四根三结,依标本而刺无不痊”。

●根结所表述的是一种向心性的经气循行输注,即从四肢末端流向头、胸、腹。

●十二经脉以四肢为根,头、胸、腹三部为结——“四根三结”

●根结的理论:

1)说明经气循行两极相连的关系,2)强调了人体四肢与头面躯干的有机联系和腧穴之间的配合作用。

3)为“上病下取”,“下病上取”等治疗原则提供了理论依据。

幻灯片69

幻灯片70

根结与标本

●十二经脉的“根”与“本”、“结”与“标”位置相近或相同,意义也相似。

●根者,本者,部位在下,皆经气始生始发之地,为经气之所出;结者,标者,部位在上,皆为经气归结之所。

●它们反映的是十二经脉的向心性的经气输注,强调了肘膝以下诸穴的重要作用,为五输穴等特定穴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幻灯片71

气街

●气街是经气汇聚通行的共同道路。

●分布:

其分布聚集于头、胸、腹、胫等处,《灵枢•卫气》指出“胸气有街,腹气有街,头气有街,胫气有街。

●人体从上至下横分为头、胸、腹、胫四气街

●特点:

横向为主、上下分部、近邻脏腑、前后相连

●核心内容:

横贯脏腑经络,纵分头、胸、腹、胫

●作用:

从另一角度阐述了经气运行的规律,为临床配穴提供了理论依据。

幻灯片72

四海

●海,是水流归聚之所,十二经气血象百川归海一样汇集到一定部位,由此形成了“海”的概念。

●定义:

水谷、气、血、髓四者的汇集所在,称为四海。

●胃为水谷之海;冲脉者为十二经之海;膻中为气之海;脑为髓海。

●四海概括了人体经气的生成、输布、聚集的四个主要部位。

●原气、宗气、营气和卫气共同构成人体的真气(正气),真气行于经络者称做“经气”或“脉气”。

●四海的部位与气街类似:

髓海位于头部,气海位于胸部,水谷之海位于上腹部,血海位于下腹部。

各部相互联系,主持全身气血津液

●意义:

四海理论明确了经气的组成和来源。

幻灯片73

四海

四海

部位

所通穴位

脑为髓海

盖(百会),风府

膻中为气海

柱骨上下(大椎),人迎

胃为水谷之海

上腹

气冲、三里

冲脉为血海

下腹

大杼,上、下巨虚

幻灯片74

第三节、经络的作用

●经络的功能有赖于经气。

●经气,指运行于经络中的气,也称脉气,是先、后天精气的结合物而运行、输布全身,不仅是经脉的运动功能和经脉中的营养物质,而且是整体生命功能的表现。

包括元气、宗气、营气、卫气等。

●《灵枢·经脉》指出:

“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这概括地说明了经络系统在生理、病理和防治疾病等方面的重要性。

 

 

 

 

幻灯片83

总结

●经络系统的组成、十二经脉的命名、分布交接规律、属络;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经络标本、根结、气街和四海等相关内容。

●掌握经络、经络学说的定义;掌握十二经络的命名、循行分布、表里属络、走向衔接规律和十二经脉流注概况

●熟悉经络系统的组成。

奇经八脉的分布、作用及特点,了解十五络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的分布特点、作用及意义

●了解经络学说的形成和发展;了解经络的标本、根结、气街和四海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