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教学.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08246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教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教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教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教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教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教学.docx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教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教学.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教学.docx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教学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教学)

考点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

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出现大变革:

⑴政治上:

周王衰微,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诸侯混战,纷纷变法;

⑵经济上:

铁器牛耕推广,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

⑶文教上:

教育和学术下移,由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⑷人才上:

士阶层崛起,形成诸子百家。

流派

代表人物

主张

儒家

孔子

①核心思想:

“仁”、“礼”、“中庸”;

②政治主张:

“以德治民”;

③教育思想: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孟子

①“仁政”;②“民贵君轻”;③性善论

荀子

①“仁义”、“王道”、以德服人;②民水君舟;③性恶论。

道家

老子

①“道”是世界的本原;②“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③提出辨证法思想。

庄子

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放弃一切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自由。

法家

韩非子

君主要以法治国,以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权威震慑臣民,即“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

墨家

墨子

兼爱、非攻、节俭、尚贤

意义

古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传统文化发展的基础。

考点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汉代

背景

从汉初“无为而治”到汉武帝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转变。

创立

吸收道家、法家、阴阳家等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

主张

⑴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⑵提出“三纲五常”的道德标准;(放弃儒家民本思想,但继承了重视道德和教化)

⑶“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学儒术”。

措施

⑴重用儒士,以儒家标准选拔官员;

⑵设太学、郡国学,推广儒学。

影响

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官方哲学,逐渐成为正统思想。

魏晋

南北朝

三教渗透

佛教、道教广泛传播,冲击了儒学。

儒、佛、道三教相互渗透,儒学吸收佛、道思想出现了新发展,佛教吸收儒学精神,渐趋中国本土化,道教也受到儒学影响,有所发展。

隋朝

三教合一

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又称“三教合一”主张

唐朝

三教并行

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

考点三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学

概念

北宋时,儒家学者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思想主张

代表人物

程颢、程颐

(北宋洛派)

1.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理学核心)

理:

知识、道德、天理

2.认为“人伦者,天理也”

3.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朱熹(南宋闽派理学集大成者)

1.理之源在于天理,而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道德规范核心)

理:

道德

2.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实质/目的维护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3.“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格物至于善)

2、陆王心学

代表人物

思想主张

陆九州(南宋理学家)

1.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

2.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3.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真理

王阳明(心学集大成者明中后期)

1.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

2.在认识论上,他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

3、意义

积极

它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消极

他重视主观意志力量,重视气节品德,讲求以理同情,自我节制,发奋励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人性的尊严,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其积极作用

考点四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代表人物

思想主张

评价

李贽(明朝后期《焚书》《藏书》

1.他认为是非标准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将孔子和儒家经典神圣化

他是我国反封建思想的先驱,他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正统思想,其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2.李贽大胆地想正统思想发出挑战,批判“存天理,灭人欲”,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3.抨击封建社会的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和思想解放

黄宗羲(明清之际)梨洲先生《明夷待访录》

1.猛烈抨击君主专制制度,尖锐地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他反对整个封建制度)

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继承了先秦儒家民主思想)

3.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从而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提倡法治反对人治—)

4.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手工业)商皆本”

符合时代特征,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要求

顾炎武(明清之际)亭林先生《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

倡导经世致用

顾炎武以他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王夫之(明清之际)船山先生《周易外传》《读通鉴论》《船山遗书》

1.王夫之认为世界是物质的

2.在认识论方面,他认为主观的认识是由客观对象引起的,一切事物通过考察研究都是可以认识的

3.他还认为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从哲学角度同封建制度的哲学基础——唯心主义进行斗争

王夫之的唯物思想,骑士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重点内容的强调:

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时期

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春秋战国

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孟子、荀子发展了孔子学说

西汉

董仲舒吸收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形成新的儒学体系,提出“大一统”“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等主张。

宋明

融合佛道思想,形成以理为核心的儒学体系

明清之际

①李贽反对以孔子和儒家经典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批判“存天理,灭人欲”的说教

②黄宗羲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主张

③顾炎武提出“经世致用”的主张

④王夫之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运动是绝对的

3、重点内容的点拨

古代中国思想上讫先秦、下至明清,其核心是儒学产生、发展、成熟、批判继承的历史过程

创立(孔子:

仁、礼)→发展(孟子:

仁政;荀子:

礼法并施)→完善独尊(董仲舒:

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汉武帝:

独尊儒术)→改造、成就(儒道合一,理学、心学)→批判、新生(经世致用、工商皆本、反专制)。

4、备考建议

①备考复习中要注意理解不同历史时期思想学派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能够熟练区分异同点。

②备考复习中要补充拓展儒学思想发展进程中不同阶段相关的社会背景,包括政治、经济等。

③备考复习中要注意分析思想文化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联系,重视文化发挥的重要作用。

1.1.(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Ⅱ,25,4分)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

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A.王国势力强大

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

C.现实统治需要

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

【答案】C

【解析】结合材料和所学可知,单一的学说难以适应复杂的统治需要,新道学适应了西汉初期修养生息、恢复生产、巩固政权的需要,而新儒学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C选项符合题意。

王国势力强大是董仲舒新儒学出现的一个因素,巩固统治才是主要因素,A选项排除。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本质上属于文化专制,而不能体现对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B选项排除。

董仲舒的新儒学具有强烈的排它性,无法体现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D选项排除。

2.(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Ⅱ,26,4分)程颢诗云:

“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其体现的主旨是

A.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

B.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

C.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

D.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

【答案】B

【解析】由人物“程颢”可大致推测本题考查方向为“程朱理学”,根据材料“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可知程颢认为“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主张通过探究世间万物来求理,B选项符合题意。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与材料主旨不符,A选项排除。

材料未涉及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C选项排除。

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属于老子的思想,D选项排除。

3.(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Ⅲ,25,4分)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

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发展水平

B.绘画技术进步

C.政治权力干预

D.儒家思想影响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家思想强调的是伦理道德,礼义廉耻。

由材料中佛像衣衫单薄甚至裸身到服饰整齐的变化可知,佛教受到中国儒家思想的影响,D项符合题意。

经济发展、绘画技术及政治权力不属于佛像变化的主要因素,材料强调的是儒家文化对佛像的影响,A、B、C选项排除。

4.(2018天津卷)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

“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

”这一说法(  )

A.强调了君主至尊的观念B.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

C.呼应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D.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

【答案】B

【解析】题干中朱熹的言论实际上为解释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且题干中“君之尊又系于二者(国、社稷)之存亡”,故A项错误;题干中“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实际阐述了“民惟邦本”,故B项正确;题干主要讲述君、社稷、民之间的关系,未提及压制人欲而合乎天理(三纲五常),故C项错误;朱熹的言论是对孟子民贵君轻的阐释而已,非新发展,故D项错误。

5.(2019年天津卷,12,1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称赞管仲辅佐齐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孔子企望周之复兴,“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孟子提出“定于一”,尊新王。

“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他希望改朝易姓之后,重现孔子所说“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盛世。

——据《论语》《孟子》

(1)依据材料一,指出孔子与孟子主张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异同的原因。

(8分)

材料二

“万乘之主,有能服术行法……其兼天下不难矣。

“故治民无常……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是故诸侯之博大,天子之害也……万物莫如身之至贵也,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主势之隆也。

——《韩非子》

(2)依据材料二,概括韩非子“兼天下”思想的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在实践法家思想上的成败。

(7分)

材料三

董仲舒说:

“今汉继秦之后,如朽木粪墙矣,虽欲善治之,亡可奈何……为政而不行,甚者必变而更化之,乃可理也……当更化而不更化,虽有大贤不能善治也。

故汉得天下以来,常欲善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失之于当更化而不更化也。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汉书》

(3)材料三中,董仲舒看到“至今不可善治”的一些问题,提出了“春秋大一统”。

依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董仲舒“大一统”理论的历史意义。

(4分)

【答案】

(1)实现国家统一,恢复礼乐制度。

孔子主张复兴周王朝;孟子主张由推行仁政的诸侯建立新的王朝。

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天下战乱,民心思定。

春秋时期,周王室仍有影响力,孔子对周天子抱有期望;战国时期,诸侯纷纷称王,孟子对周王室不再抱有幻想。

(2)强调法、术、势的作用;主张以法治国,法随时变;宣扬君权至上。

秦奉行法家思想,富国强兵,进行统一战争结束割据局面,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秦朝推行严刑峻法,实施暴政,迅速灭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