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建立.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77939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436.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建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建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建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建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建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建立.docx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建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建立.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建立.docx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建立

 

(1)秦的建立:

1、前提:

商鞅变法后,秦国的实力增强。

2、过程:

秦王羸政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先后灭掉六国(韩赵魏楚燕齐),完成了统一。

(2)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中央政治制度:

(1)、皇帝制度

由来:

从“三皇”中取一个“皇”字,又取上古“五帝”中的“帝”字,从而确立了“皇帝制度”称号,总揽天下大权。

目的:

秦王赢政为了显示自己的特权和地位

特征:

皇位世袭,皇权独尊。

(2)、中央官制:

三公:

丞相:

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御史大夫:

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书,监察百官;

太尉:

协助皇帝管理全国军务。

九卿:

分管各项具体政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关系:

皇权至高无上,三公九卿互相配合,互相牵制。

2、地方政治制度——郡县制:

郡:

中央以下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行政长官称郡守。

县:

是郡的下一级行政机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由皇帝直接任命。

意义:

郡县长官都由皇帝直接任免,加强了中央集权;郡县制以后王朝继承和发展,对我国地方行政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其它的配套措施:

法律:

秦始皇颁布师秦律通行全国;

经济:

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

文化:

统一文字。

(3)影响:

1、积极作用:

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促进了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都起到重要作用;

形成以华复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

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2、消极作用:

推行暴政,导致了阶级矛盾激化,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秦朝灭亡。

关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的理解

1、背景——秦朝的统一:

春秋时期,宗法分封制日益崩溃,兼并战争频繁;

战国时期,各国竞争激烈,争相变革;

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大增,统一六国建立秦朝。

[考点解析]:

(1)联系必修II分析,分封制瓦解的原因。

并结合上一讲内容,知道分封制崩溃的表现及影响。

提示:

诸侯改称自己的封号为“王”;“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为“礼乐征伐自大夫出”(礼乐制度的破坏);僭越行为等。

(2)联系选修I内容,回忆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及其对秦国历史发展所带来的影响。

并探究春秋时期齐国“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初税亩”对于社会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

提示:

经济上,为田开阡陌封疆,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政治上,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推行县制,燔诗书明法令;社会习俗变革等。

影响:

废除旧制度,创建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改革推动了泰国的社会进步,促进了经济繁荣,壮大了国力,为泰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春秋时期的改革,加速了土地从公有向私有的转化,为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创造了条件。

(3)知道秦国兼并六国的顺序(见上图“秦灭六国”),以及秦秦朝的疆域图。

提示:

韩、赵、魏、楚、燕、齐。

四至——东至大海,西至陇西,北至长城,南至北向户(这里要对“北向户”的含义进行解释,说明秦朝的疆域到达南方很远的地方,没有一个确切的地理概念)。

秦朝的都城是咸阳(今天的陕西西安),注意其地方的管理制度。

经典集训

1.(13北京)四川省博物馆藏有一块文字残缺的《

九域守令图》石碑,其中一段碑文是:

“至于□国,天下分而为七。

□并四海,变易古制,始为□县,更□、□分裂,至□灭陈,天下方合为一。

”“□”处缺失的文字应该是(B )

A.周B.秦

C.汉D.唐

2.(13浙江)公元前221年,秦完成统一大业。

读右图判断,符合秦灭六国先后顺序的部分排列是( A )

A.②③①⑤

B.②①⑤⑥

C.①③⑤④

D.④③⑤⑥

2、建立:

(这一制度是由秦朝所开创,以秦朝为例介绍其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结合左图:

了解秦朝中央集权的构成情况。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是由三部分构成——皇帝制度、中央官制和地方行政管理制度)

提示:

秦朝建立后,如何实现对国家的有效统治?

(秦朝开创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1)皇帝制度:

创建皇帝的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的皇帝制度,皇权成为封建国家的主宰和权力的中心;

[考点解析]:

①.“皇帝”称号的由来;以及最高统治者的称谓由“王”到“皇帝”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提示:

秦王羸政认为自己“功过五帝,德高三皇”,三皇五帝都不能与之丰功伟绩相称,故在其中各取“皇”与“帝”,合称为“皇帝”作为自己的称号。

这说明他认为“王”的称号不足以显示自己的权势和地位,并且不仅仅满足于作为人间最高统治者,还将自己的权威罩上了神明的光环,从而使自己的权力更具有神圣性。

由“王”到“皇帝”的变化,说明了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权力逐渐走向高度集中。

经典集训

(12海南)秦灭六国后,秦王赢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 C )

A.宣扬托古改制B.承袭华夏传统

C.突出个人功业D.标榜君权神授

②.“皇帝制度”特点:

a.皇帝独尊的这一特点体现在,皇帝的特定称号的专用,以及特殊或特定的称谓(如:

朕);特殊的礼仪;避讳(为尊者讳);特殊的用色规定(不同朝代有不同的规定);特定的用品有特定的称号;特定名词的专用;建筑的理念等(课本P9“历史纵横”的内容)。

模拟演练

1.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现象,其中对当代帝王及本朝历代皇帝之名进行避讳是主要的一类。

以下各项中属于这一现象的是(B)

A.统一后嬴政定尊号为“始皇帝”,自称“朕”

B.唐朝时把中央六部之一的“民部”改为“户部”

C.宋室南渡后,建都于杭州,后升为“临安府”

D.朱元璋定国号为大明,以应天为“南京”

2.嬴政统一全国后,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自称“朕”,命令称“制”或“诏”,印称“玺”。

以上材料说明(B)

A.嬴政功绩极大B.皇权至高无上

C.嬴政决心效法先王D.实行礼制

3.《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

“始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

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损车骑。

始皇怒曰:

‘此中人泄吾语。

’案问莫服,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

”下列能说明该材料的是(D)

①秦朝时相权已经严重威胁了皇权②秦朝时期监察机构趋向完善③皇权的独断性、随意性、残酷性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下的暴政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④D.③④

4.嫦娥本名姮娥,西汉时,汉文帝名刘姮,为避帝讳改名为嫦娥。

这件事反映出(C)

A.避讳现象开始出现B.皇帝权力受到了侵犯C.皇帝地位至高无上D.百姓对汉文帝的尊敬

b.皇权至上的这一特点体现在,国家的大小事务均由皇帝一人决断。

如秦朝时由太尉掌兵权,但事实上军队的调动是以虎符为凭据,而虎符是由皇帝控制和发给;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都由皇帝任免,对皇帝负责等。

“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主独制天下无所制也”——《史记·秦始皇本纪》

[知识延伸]

 

模拟演练

1.读上图材料,图中的物品在秦朝时主要用于(D)

A.任免地方官员B.监察郡守县令

C.祭祀皇帝祖先D.调动全国军队

2.上图是秦阳陵虎符(秦始皇发给驻防阳陵将领的),中分为二,左右各有十二字铭文:

“甲兵之符,右在,左在阳陵。

”发兵之必须左、右半符验合方能生效。

上文空缺部分应是(A)

A.皇帝B.太尉

C.御史大夫D.丞相

c.皇位世袭的这一特点体现在,帝位是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这种继承关系从理论上说应该是遵循宗法制中的“嫡长子继承制”,但在事实是往往是不统一的。

如:

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杀死哥哥夺得帝位;以及其他朝代皇帝废太子,立其他的庶子为太子,这些都是对宗法制的违背,往往受到后人或当朝人的指责。

经典集训

1.(11海南)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

“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

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 C )

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

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C.分封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

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

2.皇帝制度创立于秦朝,关于这项制度说法错误的是(D)

A.国家的法律、政策,决定于皇帝一个人的意志

B.“主独制于天下而无所制也”成为中国古代的政治定律

C.历代官僚体制虽有变化,但都以维护王权、服务于皇帝为基本准则

D.“法令出一”意思是说,皇帝的决策往往要得到君臣的一致同意

(2)建立一套以皇权为中心的官僚体系:

从中央政权的“三公九卿”到地方的郡县官吏。

(结合下图知道,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一套完备的官僚体系)

 

[考点解析]:

①.知道秦朝中央官制的“三公九卿制”中主要有哪些具体的官职、产生方式及其职责及影响。

 

经典集训

(07宁夏)秦和西汉前期,丞相为“百官之长”,其主要职责是( A )

A.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B.对重大军政事务作出决定

C.处理朝廷各种日常军政事务

D.代表皇帝监督百官

②.秦朝官僚机构(三公九卿制)的特点:

三公为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丞相是“百官之长”,“掌丞天子,助理万机”。

秦朝设左、右丞相,以右为尊;太尉掌军事;御史大夫“掌副丞相”,主管监察。

九卿有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卫尉,掌宫门警卫;太仆,掌御用车马;廷尉,掌刑法……少府,掌山海池泽之税及皇帝的生活供应。

……三公和九卿以及列卿等,都各有自己的府寺,以处理日常事务。

大事总汇于丞相,或最后请皇帝裁决。

秦朝的三公九卿为官僚政治,职事人员为有才能的文武官员,皆受命于皇帝,各有职分、等级、俸禄,公与私分明,政绩有考课,讲效率,有升迁,体制划一,组织完备………

——摘自《中华文明史·第二卷》

思维引领:

史料反映出秦朝时中枢权力体系的特点是什么?

国与家的关系如何,简要分析秦中央官制的特点。

注解:

据三公的职权,概括中枢权力体系的运行特点;据九卿的职责,领会“国”与“家”的关系;抓住三段史料中的关键语句“丞相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大事汇总于丞相,或最后请皇帝裁决”“官僚政治”“皆受命于皇帝”等归纳总结秦中央官制的特点。

答案:

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拓展]:

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

第一,它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

在“三公九卿制”下,中央主要官职分工严密,各司其职,但都要围绕着皇权这一中心来设置和运转。

最高官职,如“三公”等互相牵制,任何人都无法独揽大权,最终军政大权完全操纵于皇帝一人之手中,保证专制皇权不致旁落。

第二,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

中央一的系列官职,如诸卿中奉常、宗正等官职都是为皇室专设的,是为皇帝私家服务的。

国与家同治,这是封建时代的统治的特点。

第三,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在官吏的选拔和任命制基础之上,按照职能和职位分工、分层管理原则建立起来的中央行政权力体系,为以后历代王朝的中央机构开创了模式

(3)地方行政管理制度:

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①.概况:

战国时形成,商鞅变法时建立县制,为郡县制度奠定了基础;

秦统一六国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

(秦朝实行的郡县制,既是对西周宗法分封制的否定,又是对战国时期郡县制的继承、发展和完善,郡、县集中体现了地方政治、经济、军事、司法等权力,直属于中央,其长官都由皇帝直接任免,从而保证了中央集权的实现。

[考点解析]:

A.通过读“秦朝疆域图”,了解秦朝在地方上推行怎样的管理制度?

并结合西周、元朝疆域图,分析各朝代在地方上推行何种地方行政管理制度。

提示:

重视地图历史复习中的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