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9 第4单元 9 报任安书.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078317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819 第4单元 9 报任安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1819 第4单元 9 报任安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1819 第4单元 9 报任安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1819 第4单元 9 报任安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1819 第4单元 9 报任安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819 第4单元 9 报任安书.docx

《1819 第4单元 9 报任安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819 第4单元 9 报任安书.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819 第4单元 9 报任安书.docx

1819第4单元9报任安书

9 报任安书

[预习——夯实基础]

[知识·梳理]

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曩(nǎnɡ)   诎(qū)体   箠(chuí)楚

槛阱(jiàn)榜(pénɡ)箠圜(yuán)墙

头枪(qiānɡ)地强(qiǎnɡ)颜羑(Yǒu)里

缧(léi)绁(xiè)婢(bì)妾倜(tì)傥(tǎnɡ)

仲(zhònɡ)尼膑(bìn)脚愠(yùn)色

·(gé)剌(là)谬

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

(1)其次诎体受辱(“诎”通“屈”)

(2)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箠”同“棰”,杖)

(3)其次剔毛发、婴金铁受辱(“剔”通“剃”)

(4)见狱吏则头枪地,视徒隶则心惕息(“枪”通“抢”,碰撞)

(5)及以至是,言不辱者,所谓强颜耳(“以”通“已”,已经)

(6)及罪至罔加,不能引决自裁(“罔”同“网”,法网)

(7)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底”通“抵”)

(8)放失旧闻(“失”通“佚”)

(9)则仆偿前辱之责(“责”通“债”)

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

(1)幸

(2)就

(3)虽

(4)且

(5)于

(6)乃

(7)以

(8)为

(9)与

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

(1)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为动用法,为……而死)

(2)太上不辱先(使动用法,使……受辱)

(3)思垂空文以自见(使动用法,使……流传)

(4)衣赭衣,关三木(名词作动词,穿)

(5)倡优畜之(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倡优一样)

(6)所谓强颜耳,曷足贵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贵)

(7)审矣,何足怪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怪)

(8)声闻邻国(使动用法,使……听到)

(9)略陈固陋(形容词作名词,固塞鄙陋的意见)

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

(1)意气勤勤恳恳

古义:

意气,情意;勤勤恳恳,诚挚恳切。

今义:

意气,意志和气概;勤勤恳恳,勤奋踏实。

(2)素所自树立使然也

古义:

从事的职业和所处的地位。

今义:

建立(多用于抽象的好的事情)。

(3)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古义:

抒发愤懑。

今义:

决心努力。

(4)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古义:

不同寻常,超出一般。

今义:

很,副词。

(5)灌夫受辱于居室

古义:

官署名,汉代贵族犯罪后拘留待审的地方。

今义:

居住的地方。

(6)下流多谤议

古义:

比喻处于卑贱地位。

今义:

卑鄙龌龊。

(7)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

古义:

落入、埋没。

今义:

陷入不良的境地,不能自拔。

(8)仆以口语遇遭此祸

古义:

指口头向人陈话,说话。

今义:

说话时使用的语言,区别于“书面语”。

第6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

(1)是以肠一日而九回。

(宾语前置句)

译文:

因此我(忧思难当),肠子一天要倒腾无数遍。

(2)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状语后置句)

译文:

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得比鸿毛还轻。

(3)藏之名山。

(省略句)

译文:

把它藏在名山之中。

(4)由此言之,勇怯,势也。

(判断句)

译文:

由此说来,一个人的勇怯、强弱是由客观形势决定的。

(5)灌夫受辱于居室。

(状语后置句)

译文:

灌夫在居室受侮辱。

(6)韩非囚素。

(被动句)

译文:

韩非被囚禁于秦。

(7)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被动句)

译文:

至于为正义和公理所激奋而死的人就不是这样了。

(8)重为乡党所笑。

(被动句)

译文:

深深地被同乡邻里耻笑。

(9)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被动句)

译文:

只有卓越超群的人才被人称道。

(10)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被动句)

译文:

屈原被放逐,就写成了《离骚》。

[常识·速览]

史学鼻祖——司马迁

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被后人尊称为“史圣”。

著有《史记》(又称《太史公记》),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使《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天汉二年(公元前99),李陵抗击匈奴,力战之后,兵败投降。

消息传来,武帝大为震怒,朝臣也纷纷附和斥骂李陵。

司马迁愤怒于安享富贵的朝臣对顽强涉险的将领如此毫无同情之心,便陈说李陵投降乃出于无奈,以后必将伺机报答汉朝。

李陵兵败,实由武帝任用无能的外戚李广利为主帅所致,司马迁的辩护,也就触怒了武帝,他因此受到“腐刑”的惩罚。

对于司马迁来说,这是人生的奇耻大辱,远比死刑更为痛苦。

在这一事件中,他对专制君主无可理喻的权力,对于人生在根本上为外力所压迫的处境,有了新的认识。

他一度想到自杀,但他不愿宝贵的生命在毫无价值的情况下结束,于是“隐忍苟活”,在著述史书中求得生命价值的最高实现。

在《报任安书》中,司马迁对于自己的际遇和心情做了一个完整的交代。

司马迁因李陵之祸处以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表面上是皇帝近臣,实则近于宦官,为士大夫所轻贱。

任安此时曾写信给他,希望他能“推贤进士”。

司马迁由于自己的遭遇处境感到很为难,所以一直未能回信。

后任安因罪下狱,被判死刑,司马迁才给他写了这封回信。

1.文学常识

“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就是“书信”的意思。

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写给谁的信,信题多为“报……书”“答……书”“与……书”“上……书”“寄……书”等。

例如《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与朱元思书》(吴均)、《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等等。

《报任安书》可说是居书信散文之首,为千古压卷之作。

2.文化常识

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

倡:

乐师。

优:

伶人。

史载,黄帝时伶伦造音乐后称伶人。

乐官为伶官,后来也将演戏为生的艺人包括进来,将他们统称为伶人。

传曰:

“刑不上大夫。

大夫,古代官职名。

先秦诸侯国中,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

大夫世袭,有封地。

后世遂以大夫为一般官职之称。

隋唐以后以大夫为高级官阶之称号。

明清高级文职官阶称大夫,武职称将军。

[探究——精研文本]

[整体·感知]

本文是司马迁写给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

司马迁在信中坦陈了自己因为李陵之祸所受的奇耻大辱,倾诉了内心郁积已久的痛苦与愤懑,同时也表现了自己为完成《史记》而甘受凌辱、坚韧不屈的战斗精神和坚定信念。

[文脉·梳理]

【答案】 ①遭受极辱,而不自杀 ②苟活原因,完成《史记》 ③伏法受诛,不显节气

[文本·深读]

■自主探究·

一、阅读课文第1~2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反映封建刑狱制度的黑暗、残酷的一组是(  )

①仆之先人……固主上所戏弄

②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

③今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肤,受榜箠,幽于圜墙之中

④猛虎在深山,百兽震恐

⑤见狱吏则头枪地,视徒隶则心惕息

⑥至于鞭箠之间,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②④⑤D.①④⑥

【解析】 ①说明司马迁先人地位低微,④说明威势的作用,⑥说明受刑以后的举动。

【答案】 B

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引出任安来信的内容是希望司马迁以中书令身份向朝廷“推贤进士”,同时司马迁表达了对迟迟未回信的歉意。

B.第二段作者从家庭的社会地位谈起,通过阐明自己的荣辱观和生死观,来表示要“自重其死”。

C.第二段以历史上周文王等几个著名人物为例,说明“王侯将相”一旦“罪至罔加”,将“不自裁,不受辱”,因为“古人重施刑于大夫”。

D.第二段,作者运用对比、比喻、引用等手法论述了受辱的难堪。

如以“猛虎一旦落入槛阱之中也不得不摇尾乞食”为喻,渲染下狱之恐怖。

【解析】 C项,说明一旦“罪至罔加,不能引决自裁”,也不得不受尽屈辱这古今一样的道理,实际上是劝人要宁死不屈。

【答案】 C

二、阅读课文第3~4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3.以下六句话,全都表现司马迁“愤而著书”的一组是(  )

①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②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

③《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④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⑤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

⑥文王拘而演《周易》

A.①②④B.②③⑤

C.①③④D.④⑤⑥

【解析】 ②是讲拥有财富、地位尊贵而姓名埋没的人很多。

⑤是说要勉励自己受辱。

⑥是司马迁的一个论据。

【答案】 C

4.下面对第三段文字的说明或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迁首先申明,他之所以不死,并不是顾念父母妻子,而是缺少就死的勇气,且著书立说的终生大业还未完成。

B.司马迁对生命和事业作了坦然而又自信的表白,他隐忍苟活是因为“私心未尽”“文采不表”。

C.作者主要是向任安表述自己蒙羞受辱的沉痛心情,同时也申述了自己遭受极刑的原因。

D.从文段中可以看出,作者把事业看得比生命还重要,这是令人崇敬的,但其中多多少少带有封建社会中普遍的功名思想。

【解析】 A项,“缺少就死的勇气”与文意不符。

【答案】 A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勇士不一定死于名节,而怯懦的人也会仰慕道义,这说明人随时随地都可以勉励自己不受辱。

B.周文王和孔子等人的事例说明人只有在逆境之中才能成就大业。

C.左丘明眼瞎了,孙膑的腿断了,最终不能为世所用,于是回家著书,抒发心中的郁愤,想留下文字来表现自己的思想。

D.司马迁引用古代志士受辱著书的例子,表明自己也要和他们一样,著书立说,成为一个“倜傥非常之人”。

【解析】 B项,说法过于绝对,这些例子只是说明在困境中要发愤努力,才会有所成就。

【答案】 B

三、阅读课文第5~6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6.对第五段文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五段记叙了自己遭受腐刑之后,完成《史记》创作的经过。

B.介绍了《史记》所包含的内容及所记事件的历史时期和创作风格。

C.能够体现其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的生死观内涵的句子是“就极刑而无愠色”。

D.表明自己的创作目的,是要将此书写成“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鸿篇巨制之作。

【解析】 B项,没有介绍“创作风格”。

【答案】 B

7.对这两段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五段开头讲明了《史记》的体例和规模。

B.“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是说的自己的远大志向。

C.“且负下未易居……垢弥甚耳”写自己的屈辱的境遇。

D.“是以肠一日而九回……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再写抑制痛苦的心情。

【解析】 B项是说的著书的目的。

【答案】 B

■合作探究·

8.司马迁为什么要“隐忍苟活”,以“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的决心,发愤著书?

其行为的动机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观点一)继承父志。

司马迁的父亲曾任太史令,他把修史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可惜壮志未酬便与世长辞。

父亲临终授命,让他完成修史之重任,他想到死去的父亲的遗命,要立志继承父业,于是决定要忍辱负重,顶着极大的压力和痛楚来完成《史记》。

(观点二)司马迁懂得人生可以创造价值,人只要不死,脚下便有路,尽管他遭“腐刑”后的躯体是卑微的,然而,他有伟大的思想和满腹的文才,只要通过奋斗,创造出非凡的人生价值,就可以反卑微为伟大,使生命“重于泰山”。

  

[迁移——学以致用]

[写法·借鉴]

1.写作特色

夹叙夹议

作为一封书信,作者成功地运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评叙结合,既塑造了作者鲜明的个性特征,又表达了作者的观点态度,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2.写法指导

运用夹叙夹议的方法要做到以下三点:

(1)以记叙为基础。

夹叙夹议的基础是记叙。

因此,要在记叙中把事件的过程写清楚,把人物或场景写具体,为下文的议论作好充分的铺垫。

(2)以“议”为灵魂。

议论,是夹叙夹议中的关键,是所叙事件、人物或场景的意义之所在。

要在议论中,揭示出事例的内涵,表达出作者的思想认识和情感。

(3)灵活安排“叙”和“议”的位置。

可以先叙后议,也可以边叙边议,还可以先议后叙。

3.迁移运用

请你运用夹叙夹议的手法描写一个人物,体现出其鲜明的个性特征。

2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示例】 一次,他在作业中遇到一道难题,他伏案疾书,苦思冥想。

只见他拿着笔的手托着腮,丰满的下巴微微上翘,脸庞上露出一种“苦大仇深”的表情……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突然我们看到他时而颔首低眉,时而笑颊粲然,然后终于是脸上充满了幸福的笑容。

他的专一,他的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如此投入的精神实在是令人赞赏。

我想,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如此坚实地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远方”就一定会出现在我们眼前。

[素材·应用]

1.课内素材

忍辱负重成大事

为了完成《史记》的著述,司马迁忍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屈辱和耻笑,但他有一个非常坚定的信念——死要死得有价值。

所以,不完成《史记》写作,决不能轻易死去,即使一时被人误解也在所不惜。

就是这样的信念支持他在痛苦挣扎中顽强地活了下来,忍辱负重。

坚韧不拔地实现他的理想。

今天我们读着这部不朽的巨著,遥想司马迁当年写作时的艰辛与坚毅,怎能不为他的顽强毅力与崇高精神所折服呢?

【应用角度】 “忍辱负重”“毅力与成功”“与命运抗争”“顽强奋斗”等。

2.精彩应用

人类社会发展的洪流不可遏止,一排排巨浪挺起又沉下,从激起的细碎泡沫中,我们依稀可见先人们不屈的斗志和抗争的精神。

“就极刑而无愠色”——身体的苦痛算什么,旁人的讥谤算什么,为了完成父亲的嘱托,为了实现崇高的人生理想,即使所有的痛苦集于一身,又有何妨!

这是司马迁为实现人生理想的一次坚定表白,更是他对苦难命运的一次勇敢抗争。

于是,我们看到,一个伟岸的身躯终于在烛光摇曳的暗室之中毅然崛起!

一部伟大的《史记》,正在一个人的笔下渐渐成形,散发出耀眼的万丈光芒!

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在苦难和不幸面前也需要抗争。

抗争会令生活之航行惊心动魄,波涛汹涌,但当我们闯过险浪,超越自我的释然与化险为夷的喜悦将充满我们的心灵,抗争无疑是我们每个人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

[佳作·领悟]

司马迁,我想对你说……

王文静

司马迁,我渴望有一天会见到你,我渴望与你有一次跨越千年的长谈。

在那时,我们会谈到你为李陵的仗义执言,为《史记》的忍辱负重,为人间大义的挺身而出……

司马迁,我终于梦到你了。

你满脸写着正义,却铺满了风霜。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你冷冷清清,你凄凄惨惨,然而你还在寻寻觅觅。

你告诉我,你在寻找一种气息,一种历经万古也不会失去芳香的气息。

我明白,那是伟大。

那么,我可以告诉你,你之后千秋万代的人都可以告诉你,你寻找成功了。

伟大,从外面看是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从里面看,则是一种无比智慧的稳健。

你曾为李陵说了一句话而遭到极刑,痛不欲生。

你在《报任安书》中列举了各项刑罚,八个“其次”已令人毛骨悚然,一个“最下”更是说得人魂飞魄散。

然而就是这个“最下”,你遭受的正是这个“最下”!

我以为,你会玉与石俱焚,血与火共熔;我以为,你最后留下的文字会是“名与节同在”“士可杀不可辱”。

可是你的伟大却是超越了世间的荣与辱,情与志,义与愤,生与死。

你甚至冷静而坦荡地说: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是的,你就是那泰山顶上的一匹凌云驰骋的骏马,拨开乌云,任历史的阳光穿透自己的心灵,然后唤来一道闪电,以感天动地的巨响与你一起嘶喊出了《史记》!

这是怎样的一颗对先人负责,对国家负责,对人生负责,对历史负责的灼灼之心啊!

于是《史记》成就了一种伟大,你成就了一种伟大。

伟大,见胜于空间,是气势;见胜于时间,是韵味。

“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

”你颇显疲惫的心灵仍在高及仙境的地域流连,它牵系着万古众今。

你不忍使《史记》夭折,不忍让历史凝滞。

你可知道,你用你唯一的不忍打赢了这场人生之赌。

你可知道,你这唯一不忍比任何东西都来得值得,来得壮烈。

你与《史记》的情缘,终于使你找到了通往人生至境的秘笈。

你与历史的牵手,自然而然地沁出了霜笼月罩的气韵。

司马迁,我再次梦到了你。

你正在天堂里纵观我们中华大地的沧海桑田。

你还在想些什么呢?

还在为受极刑而“肠一日而九回”吗?

你应该看到有多少人受到你那铮铮如铜鼓般的话语的鼓舞,在挫折中磨砺,在逆境中奋起!

你应该听见世人给予《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嘘唏赞叹!

你应该感觉到,我们中华大地,万万千历史里的万万千中华子孙和你心灵的相通!

司马迁,此生我必将继续与你在梦中的缘分,感受你芬芳的气息,亲历你不朽的英魂,吸取你无尽的人格力量……

【亮点借鉴】

1.学拟题

为了使文章能够直抒胸臆,能够更加淋漓尽致地表达对司马迁的敬佩之情,也为了使文章更情真意切,此文的题目特意拟为“司马迁,我想对你说……”这一下就消除了历史的距离感,使作者的真情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2.学诗词化用

第二段中,“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出自杜甫的《梦李白二首》,“你冷冷清清……”则化用李清照《声声慢》中的词句,这里用来刻画司马迁这一形象,气韵生动,感人肺腑。

3.学形象议论

第三段中,这其实是一声呐喊,惊心动魄,荡气回肠。

在这里,贯穿了作者对司马迁的敬佩,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4.悟情感

司马迁忍辱负重续著《史记》,这难免增了一份悲壮、添了一抹沧桑;然而,在这份悲壮,这抹沧桑的背后,作者看到的是司马迁笑谈生死、蔑视丑恶的英雄豪情。

恰如作者所说:

“你就是那泰山顶上的一匹凌云驰骋的骏马……”

[训练——落实提升]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被箠楚受辱 被:

蒙受,遭受

B.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重:

加重

C.亦欲以究天人之际究:

推究,研究

D.居则忽忽若有所亡亡:

【解析】 B项,重:

看重,对……慎重。

【答案】 B

2.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与蝼蚁何以异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B.李斯,相也,具于五刑权倾五伯,囚于请室

C.仆之先非有剖符丹书之功亦颇识去就之分矣

D.乃欲引节,斯不亦远乎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解析】 A项中第一个“与”为介词,意为“跟、同”;第二个“与”为连词,意为“和”。

B项中第一个“于”为介词,表被动,“被”;第二个“于”为介词,引出动作所涉及的处所,“在”。

C项两个“之”均为结构助词,“的”。

D项第一个“乃”为副词,“才”;第二个“乃”为副词,“竟然”。

【答案】 C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导学号:

64412056】

A.断肢体受辱   B.所以隐忍苟活

C.仆窃不逊D.灌夫受辱于居室

【解析】 居室:

古义,官署名。

今义,居住的房间。

【答案】 D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推贤进士为务B.流俗之所轻也

C.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D.曷足贵哉

【解析】 A项,形容词用作名词,贤能的人,其他三句均为形容词用作动词,轻视,看重,尊重。

【答案】 A

5.对下面句子的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兄弟之亲 ②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③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④下流多谤议 ⑤安在其不辱也 ⑥或重于泰山 ⑦重为乡党所笑 ⑧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A.①⑤/②⑦⑧/③④⑥

B.①/②③④⑦⑧/⑤/⑥

C.①⑥/②⑧/③④⑦/⑤

D.①/②③④⑥/⑤/⑦⑧

【解析】 ①是定语后置句式,②③④⑦⑧是被动句式,⑤是宾语前置句式,⑥是状语后置句式。

【答案】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