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074547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4.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部编人教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部编人教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部编人教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部编人教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docx

《部编人教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人教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docx

部编人教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

部编人教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第二日,我便要他捕鸟。

他说:

“这不能。

须大雪下了才好。

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________起一个大竹匾,________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________在棒上的绳子只一________,那鸟雀就________在竹匾下了。

什么都有:

稻鸡,角鸡,鹁鸪,蓝背……”

(1)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动词。

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________起一个大竹匾,________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________在棒上的绳子只一________,那鸟雀就________在竹匾下了。

横线上的动词准确、详细地写出了________,表现了闰土的________。

(2)给这段话加个小标题:

________。

(3)文段中的省略号表示(   )

A. 说话断断续续。

                                    

B. 列举省略。

【答案】

(1)支;撒;缚;拉;罩;捕鸟的经过;聪明能干

(2)雪地捕鸟

(3)B

【解析】【分析】

(1)这道题是按课文原文填空,平时要做到熟读并背诵课文,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后句即可。

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

(2)考查拟定小标题。

阅读短文,概括出段意,再进一步提炼标题。

(3)解题时了解省略号的作用:

列举的省略、表示说话吞吐、话未说完、语意未尽、语意的跳跃、心理活动的时断时续。

依据句意可知,此处省略号是表示列举省略。

故答案为:

(1)支、撒、缚、拉、罩、捕鸟的经过、聪明能干

(2)雪地捕鸟(3)B

【点评】

(1)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2)此题主要考查提炼文章标题的能力。

(3)此题主要考查对引号的作用的掌握及应用。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草木有情

   都说“草木无情”,我却不这样认为。

一切活着的东西都潜在地具有一种心理,草木也不例外。

   记得两年前,朋友送我一株桂花,长得并不茂盛,我把它种在一只花盆里。

   当时收下它是因为朋友的好意难却,还因为朋友说它不需要管理,凭着这两条理由,我把它收下来了。

第一年的八月它没有香味,因为它没有开过花。

家人也没有对它寄予什么希望,更没有人去打理它。

倒是我家的小花猫偶尔上去几次,但是由于,猫儿抓在上面立即又被“送”到地上。

于是,猫儿也冷落了它,桂花树便默默地生长了一年。

   第二年开春,我决定把它移到院子里的空(kōng kóng)地上。

我开始挖它的根,但是实在无法挖出来,最后不得不将花盆弄破,没想到它的根竟是如此发达——长的、短的、细的都紧紧抓着土壤。

我不得不惊叹它生命的顽强。

   移到地面后,我仍旧对它疏于管理。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它变得郁郁葱葱了,片片新叶布满了枝桠,柔弱的枝干也粗了许多。

欣喜之余,我开始注意它了,定时浇水施肥,实施关注着它。

不久,它嫩黄的新叶也变得绿油油的,满树都披上了绿装。

金秋八月,满院飘香,家人围坐在桂树的周围,闻着桂花的香,说着有关桂花的故事……

   我由此感悟,但凡世上的万事万物,都有它生存的空间,如果硬要将它束缚在固定的地方,势必影响它。

就如同人,人有情,草木亦有“情”!

(1)选择文中划线字正确的读音。

空________(kōng kóng)地

(2)“弱”用音序查字法先查音序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________,再查________画。

“弱”在字典里的解释有:

①跟“强”相反;②年纪小;③不足,偏少。

“瘦弱”中的“弱”字解释为________。

根据义项②,可以用“弱”组词为________。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             反义词

瘦弱——________——________

欣喜——________——________

(4)认真阅读全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桂花在________季开放。

②作者种桂花有两个原因,一是________;二是________。

③因为________,所以猫儿抓在上面立即又被“送”回地上。

(5)用波浪线画出直接概括本文中心的一句话。

(6)你认为这篇文章写得怎么样?

请你做一回小老师,简明扼要地写一句评语。

【答案】

(1)kóng

(2)R;ruo;弓;七;①;老弱病残

(3)瘦小;肥胖;高兴;愤怒

(4)秋;因为朋友的好意难却;因为朋友说它不需要管理;它太瘦弱了

(5)但凡世上的万事万物,都有它生存的空间,如果硬要将它束缚在固定的地方,势必影响它。

就如同人,人有情,草木亦有“情”!

(6)略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情况,在于平时学生对读音的的辨析。

多音字音不同,义不同,组成的词语也不同,解答此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准词语,然后选择正确的音节即可。

(2)此题考查汉语拼音、音序、汉字结构、偏旁部首、笔画笔顺、字义等方面的知识。

因此,应全面扎实地掌握各方面的知识,同时在运用知识时,注意把握其不同的特点和要求。

(3)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反义词的辨析能力。

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

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5)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

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

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

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

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

这段话的中心句在文章的开头。

(6)谈自己的看法,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

一要联系文章的内容。

写作方法,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

故答案为:

(1)kàng

(2)R、ruo、弓、七、①、老弱病残

(3)瘦小、肥胖、高兴、愤怒

(4)秋;因为朋友的好意难;因为朋友说它不需要管理;它太瘦弱了。

(5)但凡世上的万事万物,都有它生存的空间,如果硬要将它束缚在固定的地方,势必影响它。

就如同人,人有情,草木亦有“情”!

(6)略

【点评】

(1)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

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

(2)本题考查学生查字典的能力。

对不认识的字用部首查字法,对不会写的字用音序查字法,一字多义要结合语境来理解。

(3)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反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反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5)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6)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3.课内阅读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新鲜 清鲜),天空是那么(晴朗 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 柔软),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________使人惊叹,________叫人舒服,________愿久立四望,________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这段话作者是按从________到________顺序写的。

(2)在文段中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

(3)这段话中,作者用了哪些不同的词来描写草原的色彩?

(4)画线的句子中“无边的绿毯”指________,“白色的大花”指________,中国画是指________。

(5)写出文中联想的句子,并写出它是由什么实实在在的事物引起的?

(6)在文中的横线上加上合适的关联词语,并用所填词语写话。

【答案】

(1)上;下

(2)清鲜;明朗;柔美

(3)一碧千里;翠色欲流

(4)一碧千里的草原;羊群;小丘

(5)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是由清鲜的空气、明朗的天空、一碧千里的草原、柔美的小丘、羊群引起的。

(6)既|又|既|又;在这种境界里,既让人陶醉,又使人惊叹,既想躺下来打几个滚,又想在软软的草甸上欢呼跳跃。

【解析】【分析】

(1)此题主要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找主关键词语来判断。

(2)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

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

(3)、(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内容,锁定(相关信息)所填的范围,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5)联想是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的心理过程,是在原有知识、信息的基础上重新创造出一个新形象。

(6)考查关联词的运用。

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

此题分句前后是并列关系。

故选“既……又……”;

故答案为:

(1)上、下

(2)清鲜;明朗;柔美

(3)一碧千里;翠色欲流

(4)一碧千里的草原;羊群;小丘

(5)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是由清鲜的空气、明朗的天空、一碧千里的草原、柔美的小丘、羊群引起的。

(6)既、又;既、又;在这种境界里,既让人陶醉,又使人惊叹,既想躺下来打几个滚,又想在软软的草甸上欢呼跳跃。

【点评】

(1)此题主要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能力。

(2)说话和写作时要正确使用词语,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组合;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情色彩的变化;加强对教材注释和课文后列出的字词背诵积累等。

(3)、(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5)此题主要考查对联想的把握能力。

(6)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

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

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4.阅读下面的话,回答问题。

   上课了,意兴依然不减,手痒痒的,将课本竖在面前当屏风,跟同桌在课桌上又搏将起来,这会儿,嘴里不便咚锵。

   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被那虎视眈眈的老师看出了破绽。

(1)我们“将课本竖在面前当屏风”是为了________。

(2)“破绽”在这段话中指的________,老师看出来破绽是因为________。

(3)从这些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________。

【答案】

(1)玩竹节人不让老师看见。

(2)我们把书竖起来当屏风;后面的同学伸长了脖子往我们桌上看

(3)玩竹节人很有趣,很吸引人。

【解析】【分析】

(1)、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

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

(1)玩竹节人不让老师看见。

(2)我们把书竖起来当屏风;后面的同学伸长了脖子往我们桌上看

(3)玩竹节人很有趣,很吸引人。

【点评】

(1)、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理解句意,有利于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

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①皮鞋匠静静地听着。

②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

③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

④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⑤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

⑥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⑦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

⑧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1)第二段文字向我们展现了哪三幅画面?

(2)第二自然段的语句,哪些是描写实实在在事物的,哪些是描写由事物引起的联想的。

(填序号)

实实在在存在的事物________

事物引起的联想________

(3)第二自然段中,第②③描写了音乐节奏________,第④句表现了乐声________,第⑤⑥句描写表现了乐声________。

A.气势逐渐增强B.轻柔舒缓C.高昂激越

【答案】

(1)月亮升起,海面平静;月亮升高,穿过微云;月光照耀,风起浪涌

(2)①⑦

;②③④⑤⑥

(3)B

;A

;C

【解析】【分析】

(1)考查的是本为准说的是哪三幅画,

(2)考查的是描写的食物都是什么。

(3)考查的是音乐的表现方式。

本题涉及课文的理解,包括课文脉络、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重点句子的理解等,在认真领会课文中作者的感情,就会不难填出正确答案。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6.理解感悟

 我于是日日盼望新年,新年到,闰土也就到了。

好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母亲告诉我,闰土来了,我便飞跑地去看。

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

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

    

(1)这段文字写的是________初次见面的情景。

(2)用“‖”将这段话分为三层,并给各层添加小标题。

(3)写出作者联想的句子。

(4)根据这段文字,说说闰土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

(1)“我”和闰土

(2)飞跑地去看。

‖他正在厨房里……套住了。

‖他见人恨怕羞……‖    第一层:

“我”对闰土的盼望之情。

   第二层:

闰土的外貌描写。

   第三层:

“我”和闰土的交往。

(3)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

(4)健康朴实的海边农村少年。

【解析】【分析】

(1)考查的是“我”和闰土初次见面的情景。

(2)考查的是学生对句式的分割。

(3)考查的是作者联想的句子。

(4)考查的是闰土是一个怎样的人。

本题涉及课文的理解,包括课文脉络、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重点句子的理解等,在认真领会课文中作者的感情,就会不难填出正确答案。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学生要借助资料等,将课文读懂,才能进行进一步的理解。

7.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__________,空气是那么__________,天空是那么__________,使我总想__________,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在天底下,__________,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__________。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__________,就像只用__________,不用__________的中国画那样,到处__________,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既__________,又__________,既愿__________,又想坐下________________。

(1)根据课文《草原》填空。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________ ,空气是那么________,天空是那么________,使我总想________ ,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在天底下,________ ,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________ 。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________ ,就像只用________ ,不用________ 的中国画那样,到处________ ,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既________ ,又________ ,既愿________ ,又想坐下________ 。

(2)这段话作者是按从________到________顺序写的。

这段话写出了草原辽阔碧绿特点,作者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的词来描写草原的色彩。

(3)用横线画出比喻句,其中“无边的绿毯”指________,“白色的大花”指________。

【答案】

(1)可爱;清鲜;明朗;高歌一曲;一碧千里;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柔美;色渲染;线勾勒;色欲流;人惊叹;人舒服;立四望;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2)天空;地面;一碧千里;绿色渲染;翠色欲流

(3)绿色的大草原;羊群

【解析】【分析】本段写的是“我”看到了草原,感受到那里的奇丽风光。

这一段可以分为草原景色和作者感受两层。

写草原的景色,基本采取远望和整体感知的笔法来描述的,从天空到地面、从小丘到羊群,再到骏马和大牛,线索是先整体后局部。

这一段,作者紧紧围绕“天涯碧草”这一特点展开了丰富的想像,而把这种想像准确地表达出来则是运用了非常恰当的比喻。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熟悉程度,鼓励学生对精彩语句进行积累。

8.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現自己的价值。

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

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

青山是不会老的。

(1)“另一种东西”的含义:

________。

(2)画线的句子在文中起着________的作用。

(3)下列对“青山是不会老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青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充满着生机,这样青山就焕发青春,永远不老       

B. 老人不仅留下了青山,还留他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以及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

老人的精神不老,青山也必将长青点亮智慧灯

【答案】

(1)表面上指老农创造的这片绿洲,还指开辟山林、绿化家园的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

(2)点明中心

(3)B

【解析】【分析】

(1)这道题考查的是对文中重点词句的理解。

“另一种东西”在文中指的是什么呢?

要联系上下文,从老人改造山沟、创造绿洲,以及老人绿化家园的精神这两个方面来考虑。

(2)这道题考查的是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首先,要读读这句话,了解这句话表述的内容和含义,这句话与题目相呼应,直接抒情,赞美了老人绿化家园、造福后代的功绩;然后,结合这句话的意思想一想它在文中的作用。

(3)这道题考查的是对文中重点语句的理解。

要联系上下文,结合老人改造山沟、植树造林的事迹来理解,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

“青山”上的绿树不会老,老人植树改造山林环境、绿化家园的精神也不会老。

【点评】

(1)能够根据语境推断词语的含义,意思表述正确即可。

(2)本题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

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具体语境,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作答。

(3)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

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毛泽东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第一面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

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

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

每一响都是54门大炮齐发,一共28响。

起初是全场______,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接着,毛泽东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______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

他用强有力的语调向全世界发出新中国的声音。

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三十万人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______的欢呼。

(1)文段选自________。

(2)从下面各组词语中选择一个恰当的填入文中的横线上。

A________肃静 寂静 安静

B________宣告 宣布 宣读

C________热情 热烈 热心

(3)这三个自然段按________顺序,写了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程序。

(4)“新中国第一面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

”这句话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   )

A. 用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部分                                

B. 用于话题突然转变

C. 用于声音延长的拟声词后面                                

D. 用于事项列举分承的名项之前。

【答案】

(1)《开国大典》

(2)肃静

;宣读

;热烈

(3)时间

;奏国歌

;毛主席

(4)A

【解析】【分析】本题综合考查了课文内容的理解、近义词语的辨析、标点符号的用法等相关知识,结合题目要求进行填写。

故答案为:

(1)《开国大典》

(2)肃静;宣读;热烈(3)时间;奏国歌;毛主席(4)A

【点评】解答本题,要理解课文内容,理解破折号的用法,理解文章内容。

10.阅读理解贝多芬的吻

   1985年9月,我在德国萨尔布吕肯市给一批年轻的钢琴家上课时发现,如果我在某个学生的背上嘉许地轻轻拍一下,他就会表现得更出色。

我若在全班学生面前对他杰出的演奏给予表扬,那么令人大为惊奇的事情往往接踵而至:

他可能马上又超越了自己原有的水平。

   我还清晰地记得,第一次受表扬曾使我感到何等的幸福和骄傲!

当时我才7岁,我的父亲要我在花园里帮忙干些活。

我干得很卖力,得到的“报酬”自然也很“丰厚”。

父亲当时亲了我一下说:

“谢谢你,孩子,你干得很好!

”60多年后,他的话仍然在我耳边回响。

   16岁时,由于与我的音乐教师发生分歧,我处于某种危机之中。

后来,一个著名的钢琴家冯·萨尔——李斯特的最后一个活着的弟子,来到布达佩斯,要求我为他演奏。

他专心地听了我弹奏的巴赫的C大调乐曲,然后又要求我弹奏更多的曲子。

在弹奏贝多芬的奏鸣曲以及舒曼的钢琴曲时,我把整个身心都倾注进去了。

   最后,冯·萨尔起身,在我的前额上吻了一下。

“我的孩子,”他说,“在你这么大时,我成了李斯特的学生。

在我的第一堂课后,李斯特在我的前额上亲了一下,说好好照料这一个吻——它来自贝多芬。

原来,贝多芬在听了幼年李斯特的弹奏后,也曾给过他这样一个吻。

贝多芬的吻已经成了一种神圣的遗产,现在我感到你当受得起这一吻。

   在我一生中,没有别的什么可以比得上冯·萨尔的赞扬。

贝多芬的吻神奇地把我从危机中解脱出来,帮助我成为今天这样的钢琴家。

不久将轮到我把它传给最值得承受这份遗产的人了。

   赞扬是一股强劲的力量,是黑暗屋子里的蜡烛。

它是一种魔术,我对它的神奇作用总是感到诧异不已。

(1)题目“贝多芬的吻”的含义是________

(2)“贝多芬的吻”对作者起的作用是________

(3)文章中直接表达中心思想的句子是________

(4)朗读文章,找出表现作者受到表扬时幸福、骄傲的心情以及他对表扬的感激之情的句子。

用“________”划出。

【答案】

(1)“贝多芬的吻”是一种神圣的遗产。

(2)激励他更上一层楼。

(3)赞扬是一股强劲的力量,是黑暗屋子里的蜡烛。

(4)略

【解析】【分析】

(1)考查学生的对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