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二下教案五单元.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06407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1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语文二下教案五单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部编版语文二下教案五单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部编版语文二下教案五单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部编版语文二下教案五单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部编版语文二下教案五单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语文二下教案五单元.doc

《部编版语文二下教案五单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二下教案五单元.doc(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语文二下教案五单元.doc

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学目标:

本单元“道理篇”,意在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要开动脑筋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编排了寓言两则、课文两篇和语文园地五。

《亡羊补牢》《揠苗助长》旨在让孩子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做,不可急于求成;做错了事要及时改正;《画杨桃》一文旨在让孩子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明白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的道理;《小马过河》让孩子们懂得遇事不能光听别人说,要动脑筋想一想,试一试,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

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自主识字;注意培养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和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1、会认会写本单元所学生字,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识记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遇到问题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能力。

二、单元重、难点:

重点:

1、识字和写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

培养学生遇到问题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能力。

三、单元课时安排:

12《亡羊补牢》1课时

《揠苗助长》1课时

13《画杨桃》2课时

14《小马过河》3课时

口语交际《图书借阅公约》1课时

语文园地五2课时

总计10课时

课题

12寓言二则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会认“寓、则”等15个生字,会写“筋、疲”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

做事不可急于求成;懂得应该听取他人的劝告,及时改正错误的行为。

3.理解词语的意思,理解寓言揭示的含义。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词语的意思,理解寓言揭示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词语的意思,理解寓言揭示的含义。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具

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生字词卡片。

预习设计

预习课文,拼读生字,自主朗读。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补充修订

第一课时

一、查字典引入新课。

1.板书:

寓言两则。

2.用部首查字法查“寓”。

借助拼音认读生字,理解新词“寓言”“寓意”。

3.出示课题:

揠苗助长

二、初读课文,理解题意。

1.学生自由读文,思考“揠苗助长”是什么意思呢?

2.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到了表示“揠苗”意思的词语和句子,用笔准确地画出来。

3.出示句子:

“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这句话具体告诉了我们“揠苗”的意思。

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4.指生说说“揠苗助长”的意思呢?

三、再读课文,理解课文。

1.逐段出示词语,指生朗读词语:

巴望、焦急、自言自语、喘气、一大截……

2.小组合作分段读课文。

3.文中的这个人为什么要“揠苗助长”体会“焦急”学写“焦”字。

4.了解植物生长规律,引导学生揭示寓意:

我们不能——“违反规律”。

5.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四、书写指导

1.(出示:

费)仔细看看,在写这个字时,我们要注意什么?

2.要注意:

这个字上面的部分要写得宽宽的,上面的一竖写在竖中线上。

下面的“贝”字要写得瘦瘦的;横折的“横”写在横中线上。

3.教师范写——学生练习书写。

4.学生同桌评议——自由书写。

第二课时

一、揭示课题,引入新课

1.出示课题,学生齐读。

2.这个成语中,你有不理解的字吗?

亡:

丢。

牢:

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学生尝试解释成语的意思。

4、质疑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教师范读课文,注意听准生字的发音。

2、自由读课文,读后把本课的生字带词读一遍。

3、检查自学效果:

重点强调:

多音字、强调字形、理解字意(“窟窿”都是穴字头,所以和洞有关。

三、通读课文,理解内容

1.指名读课文,大家思考:

这篇寓言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用一句话概括)

板书:

第一次第二次

2.羊是怎样丢的呢?

默读课文的1—4自然段,思考:

第一次丢羊是什么原因?

第二次丢羊又是什么原因?

3.养羊人又是怎样“补牢”的呢?

结果又怎样呢?

让我们自由地读一读第5自然段。

4.练习复述

四、品读评价,体会寓意

1.请你评价评价这位养羊人,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人?

(在书中画出依据,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评价

(1)养羊人是个不听劝告的人。

(2)养羊人是个知错能改的人。

并根据重点词句指导朗读。

3.这个养羊人真是可气,那么养羊人就没有一点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吗?

(养羊人的可贵之处:

发现错误后,马上就改。

而且很有信心)

3.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你想到了什么?

4.“亡羊补牢”这个成语还有后半句,你能根据蕴含的道理补上后半句吗?

(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五、明确寓意,指导实际

我们这节课学习了寓言《亡羊补牢》,你都明白了什么道理?

在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应该怎样去做呢?

1.查字典,理解寓言含义。

1.初读课文,理解“揠苗助长”的意思。

2.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到了表示“揠苗”意思的词语和句子,用笔准确地画出来。

1.朗读出示的词语。

2.合作完成课文朗读。

3.说说“揠苗助长”的意思呢?

4.观看视频,了解植物生长规律。

1.观帖。

2.临帖。

3.评议。

1.学生指出不理解的字。

2.学生质疑题目。

3.尝试说说意思。

1.自由读文。

2.预习效果呈现。

1.思考:

这篇寓言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用一句话概括)

2.思考:

羊是怎么丢的?

学生结合问题自由回答:

第一次丢羊是因为羊圈有个窟窿。

第二次丢羊是因为他没有及时把羊圈修补上。

3.思考:

怎样补牢的?

结合朗读,自由回答:

养羊人后悔了,赶快把羊圈补上了,以后再也没丢羊。

1.学生在书中画出相关语句,并组内交流,评价养羊人。

2.试着带着情感读相关语句。

3.联系生活实际思考亡羊补牢的道理。

板书

设计

12寓言二则

揠苗助长亡羊补牢

尊重规律,不急于求成为未迟也

作业

设计

课后

反思

课题

13画杨桃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9个生字,会认本课14个生字。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语气。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的道理。

教学重点

1.识记生字,积累词语。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教学难点

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教学方法

引导理解法、读书指导法、示范演示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具

多媒体课件、田字格黑板贴、生字卡片

预习设计

预习课文,圈出课文中的生字。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补充修订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图片导入,板题。

2.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二、检查预习情况,交流重点字词

1.指读生字词,同桌互读,开火车读。

2.交流易读错生字,教师重点指导。

3.学习多音字“倒”,做组词练习。

4.指导书写,教学重难点字。

摆:

扌+四+去,注意左窄右宽,“四”字中间是两竖。

嘻:

注意右边“喜”的写法,“士”不要写成“土”,第三横要长。

读“读一读,记一记”中的词语。

三、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标出自然段序号。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

提出来,全班交流解决。

问题预设:

(1)课文中老师怎样提的问题?

(2)提的是什么样的问题?

(3)同样是杨桃,为什么画出了不同的样子?

(4)老师为什么不直接把道理告诉学生,而是反复地提出问题?

(5)为什么课文最后说“老师的教诲让我终生难忘”?

第二课时

一、明确目标

1.看到“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

2.作者在画杨桃时发生了什么事?

其中包含着一个道理,究竟是什么道理呢?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深入理解课文,感悟文意

1.指名读课文第1自然段,并思考:

这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2.思考“我”是怎样画杨桃的?

猜测“我”把杨桃画成了什么?

3.同学们仔细找一找,“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

4.老师出示杨桃实物,请同学们观察。

(学生亲自实践,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是什么样子的,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5.学习第2~17自然段。

思考:

(1)开始同学们认为“我”的这幅画画得怎么样?

后来又有什么变化?

老师有什么反应?

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把有关的句子画出来。

6.学习第18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1.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先不要认为别人错了,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实事求是。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那么,我们每个人一生都能得到好处,我们要牢记这个道理。

2.齐读老师说的那段话。

说说自己从这篇课文中懂得的道理。

1.生齐读课题

1.生读词语,预习效果反馈。

2.学生学习书写:

摆,嘻

3.读一读,记一记词语朗读。

1.自读课文。

2.思考: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3.圈出不理解的字词句,全班交流。

1.思考:

作者在画杨桃时发生了什么事?

其中包含着一个道理,究竟是什么道理呢?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2.生读课文,思考:

“我”是怎样画杨桃的?

“我”把杨桃画成了什么?

3.同学们仔细找一找,“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

4.思考:

(1)开始同学们认为“我”的这幅画画得怎么样?

后来又有什么变化?

老师有什么反应?

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把有关的句子画出来。

1.说一说懂得了什么道理。

板书

设计

爸爸的话……是什么样,画什么样不同事物

画杨桃我的画……认认真真,老老实实不同角度(实事求是)

老师的话……是什么样,画什么样不同结果

作业

设计

课后反思

课题

14小马过河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14个生字。

认识8个字。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遇事不能光听别人说,要动脑筋想一想,试一试,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

3.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

懂得“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难点

为什么说“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