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归类.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1056423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46.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归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归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归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归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归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归类.docx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归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归类.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归类.docx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归类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归类

 

科学探究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学习方式,贯穿与整个教学的各个环节。

近几年的各地中考试卷中,以开放型的命题方式对探究能力的考查比重在逐年加大,尤其是实验探究题更呈现出多样、灵活和开放。

化学实验设计的内容:

物质的制备、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检验、物质的组成、物质的分离或提纯、

探究题的命题热点:

1.针对给出的小课题,自己设计探究方案。

2.针对题给场景或信息,自己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或猜想,并设计方案进行探究。

3.对题给探究方案进行改进或评价。

4.通过对现象、资料、数据的分析与对比,总结出一般规律或结论。

5.从探究过程中得到有用的启示或将结论推广和应用。

实验方案设计的总思路:

选材——操作——现象——结论

探究方案设计的五原则:

科学性,安全性,可操作性,简约性(时间短,步骤少,效果好)。

实验方案的评价:

1、理论上是否科学合理、是否具有严密性。

2、在满足安全的前提下是否简单易行。

3、从经济的角度评价,是否节约试剂、降低成本和提高产品质量。

4、是否环保。

一、物质成分的探究

例1、(05黄岗)室验室开放日,我与小娜、小佳、小华、小丽等同学来到实验室,看到实验桌上摆放着四瓶无标签的试剂,分别是两瓶固体和两瓶液体,我们决定对“固体与液体”之间的反应进行一些探究。

(1)小娜同学从一瓶固体和一瓶液体中各取少量试剂于试管中进行混合,立即

产生了一种无色气体,对气体是何物质,同学们进行了大胆的猜想,小佳同学的

猜想可能是① ;②;……。

(2)我想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小佳同学猜想①是正确的,实验设计如下:

实验步骤

现象及结论

(3)小华想用右上图给定的收集装置收集一瓶小佳同学猜想②中的气体,则气体

由(填a或b)端进入。

(4)小丽同学从另外两瓶试剂中各取少量试剂于试管中,发现混合后,固体发生了变化,但无气泡放出。

同学们对加入试管中的固体和液体从不同的反应类型、物质类别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猜想:

猜想一:

猜想二:

猜想三:

……。

分析:

首先要知道在初中化学利用固体和液体接触来制取的气体主要有哪些,然后针对所猜想的气体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同样,对固体和液体反应不产生气体的情况进行分析后,提出猜想的可能。

答案

(1)①CO2;②H2[或O2……]

(2)如①是CO2[或H2;或O2……]

实验步骤

现象及结论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将试管口堵一会儿,点燃此气体;或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试管中…]…

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是二氧化碳。

[或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或听到爆鸣声,则证明是氢气;或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3)②中如果是氢气填a(如是氧气或二氧化碳填b)

(4)猜想一:

金属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猜想二:

金属氧化物与酸溶液反应;

猜想三:

碱与酸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

猜想四:

氧化物(如CaO)与水发生化合反应

猜想五:

可溶于水的固体物质

例2、(03宜昌)“旺旺雪饼”袋内有一个小纸袋,上面写着“干燥剂,主要成分是生石灰”。

⑴生石灰(CaO)可作干燥剂的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我对它作了一系列探究,获得较多收益,其实验方案如下:

问题与猜想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问题1:

小纸袋中的物质能否继续作干燥剂?

取足量小纸袋中固体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水,触摸杯壁。

不能做干燥剂

问题2:

我猜想变质后的物质可能是

(可图示)

我对它还有一个要再探究的新问题:

分析:

首先是要清楚生石灰可作干燥剂的化学原理,同时要分析生石灰在空气中久置会发生一些什么变化以及变化后的产物,针对产物的性质特点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答案:

(略)

例3、(05眉山)小李和小王两位同学对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受热完全分解后的黑色固体产物的成分进行探究。

(1)小李根据碱式碳酸铜的化学式对黑色固体产物做出以下猜想:

①可能是碳,②可能是氧化铜,③可能是碳和氧化铜的混合物。

他做出以上猜想的依据是;

(2)小王根据碳的化学性质,认为猜想③可以排除,理由是;

(3)为验证①、②猜想,他们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向盛有少量黑色固体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振荡,待完全反应后静置观察现象。

若猜想①正确,现象应该是

;若猜想②正确,现象应该是。

分析: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和碳都有可能,且都是黑色的,但氧化铜和碳在加热的条件下能发生反应,即猜想③可以排除。

对猜想①、②的可根据氧化铜和碳与稀硫酸作用的不同现象加以验证。

答案(略)

二、物质变化条件的探究

例4、(03宜昌)小林同学发现铜制眼镜框表面出现了绿色物质,通过化学学习知道该物质为铜锈,俗称铜绿,主要成分是Cu2(OH)2CO3。

[提出问题]铜是在什么条件下锈蚀的?

小林对此进行了探究。

[猜想]根据铜锈的化学式,猜想铜生锈可能是铜与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设计与实验]借鉴“铁钉锈蚀条件的探究”实验,小林设计了“铜片锈蚀条件的探究”实验如下图所示:

(1)实验较长时间后,发现试管中的光亮铜片最先生锈(填字母编号)。

(2)从优化实验的角度考虑,A实验是多余的,他只考虑了水这个单一条件。

C试管中除光亮铜片、蒸馏水外,还有的另外一种物质为

(3)D试管中除光亮铜片外,还有的另外两种物质,为;从D试管的实验中,获得的结论是。

[评价与改进]我认为小林设计的“铜片锈蚀条件的探究”实验不够完善,要得出正确结论,还要补充的一个实验是(可图示)。

[反思与小结]通过铜片锈蚀条件的探究实验,我获得的启示是:

分析:

金属在空气中锈蚀都跟氧气有关,而根据碱式碳酸铜的化学式可以分析,铜在空气中锈蚀还可能跟含碳的气体,即二氧化碳气体和水有关,借鉴铁钉锈蚀条件的探究方式来分析回答、评价小林同学的实验方案。

答案:

O2、CO2(或名称,下同)⑴B⑵CO2(或O2)⑶CO2和O2

水是铜生锈的必要条件之一(或缺少水这个条件,铜不能生锈。

取一支试管,放入一块光亮铜片,加入少量蒸水浸没部分铜片,充入O2(或CO2)后,塞紧橡皮塞,放置对比观察。

(或用右图示表示)。

(说明:

此实验中充入的气体必须与⑵相反,否则此空不得分)

例5、(05威海)铁暴露在空气中会生锈。

不知你注意了没有,将苹果切开不久,果肉上就会产生一层咖啡色的物质,也好象是生了“锈”一样。

某化学活动小组对此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切开的苹果“生锈”与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

猜想

可能与空气没有关系,只是果肉内的物质自身相互反应而“生锈”。

猜想

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作用而“生锈”;

猜想

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氮气作用而“生锈”;

猜想

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作用而“生锈”;

猜想⑤:

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作用而“生锈”,并且苹果“生锈”的速度还可能与温度有关。

【收集证据】

(一)查阅有关资料:

已知苹果“生锈”是果肉里的物质(酚和酶)与空气中的一种物质发生反应,生成咖啡色的物质。

(二)实验探究:

针对上面的猜想

至猜想⑤,化学活动小组依次设计了实验方案,进行了实验验证,并依次观察到下列实验现象。

请你将他们设计的可行的实验探究方案,填写在下表中。

猜想

可行的实验方案

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猜想

将一小块果肉浸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观察现象。

果肉表面不变色。

猜想

果肉表面变色。

猜想

果肉表面不变色。

猜想

果肉表面不变色。

猜想⑤

温度高的先变色。

【得出结论】。

【反思与评价】

(1)在

—⑤四种猜想中,你认为猜想(填代号)最不合理,理由是。

(2)在验证猜想

时,同学们发现,如果水不与空气隔绝,果肉放在水中时间长了也会变色,其可能的原因是。

【应用】根据上述结论,要防止果汁变质,果品加工厂加工和保存果汁时可采取的措施是

分析:

(略)

答案:

【收集证据】

猜想

可行的实验方案

猜想

将一小块切开的苹果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猜想

将切开的苹果放入盛有氮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猜想

将切开的苹果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猜想⑤

各取一小块苹果分别放入两支集满氧气的试管中,将其中一支试管放入热水中,观察两试管中苹果的变色速度。

【得出结论】是果肉中的成分与氧气作用的结果,“生锈”的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果肉变色速度越快。

【反思与评价】

(1)

氮气化学性质很稳定,通常不与其它物质反应。

(2)水中溶解了氧气

【应用】将水果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工,采用真空包装并低温保存。

三、物质性质的探究

例6、(03辽宁)实验室常用石蕊试纸检验物质的酸碱性:

酸性物质使蓝色的石蕊试纸变红,碱性物质使红色的石蕊试纸变蓝。

某学生欲探究碳酸具有酸性而二氧化碳不具有酸性,按右图进行实验。

请回答:

(1)该学生通过上述实验能否得出满意的结论?

⑵若能,请说明理由;若不能,请你设计还需进行的实验,以得出满意结论。

(用语言叙述或图示均可)

干燥试管

不变色

变红色

干燥蓝色

石蕊试纸

(Ⅲ)

(Ⅱ)

(Ⅰ)

分析:

首先要知道水不能是石蕊试纸变色,二氧化碳气体若具有酸性,则应该能使干燥的石蕊试纸变色,而实验(Ⅲ)只能说明碳酸具有酸性,因而上述实验不能得出满意的结论。

还需设计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实验(Ⅰ)装置来进行验证。

答案:

不能得出满意的结论,因为该实验不能说明二氧化碳有没有酸性。

 

干燥试管

干燥蓝色

石蕊试纸

 

例7、(05潍坊)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易溶于水,易被氧化,能与碘反应。

人体缺乏维生素C可能引发多种疾病。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它研究如下:

(1)猜想:

维生素C可能具有酸性?

(2)实验方案:

提供试剂:

维生素C片、蒸馏水、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pH试纸。

根据以上试剂,请你帮助他们设计出两种实验方案,并写出实验现象: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方案Ⅰ:

方案Ⅱ:

(3)结论:

维生素C具有酸性。

根据维生素C的性质,判断下列物质中能与维生素C反应的是()。

A.金属镁B.食盐C.氢氧化钠D.硫酸铜

(4)某同学联想到西红柿等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放置时间长短是否对维生素C的含量产生影响。

他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Ⅰ把新鲜西红柿和放置一周的西红柿分别捣碎,用纱布将汁液挤入两个烧杯中;

Ⅱ取两支盛有2mL蓝色碘的淀粉溶液的试管,分别滴加上述两种汁液,边加边振荡,直到蓝色刚好消失,记录滴数如下:

汁液

新鲜西红柿的汁液

放置一周的西红柿的汁液

滴数

12

20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你认为西红柿中维生素C含量高的是。

②你从中得到的启示是。

分析:

首先认识酸性物质具有的性质,根据性质设计验证的实验方案。

答案:

(2)①将维生素C片溶于蒸馏水配成溶液,向其中滴加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色。

②将维生素C片溶于蒸馏水配成溶液,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pH试纸上,跟比色卡比较;pH试纸变红色或pH小于7。

③将维生素C片溶于蒸馏水配成溶液,把维生素C的溶液逐滴滴入氢氧化钠的酚酞溶液;红色消失。

(3)A、C

(4)①新鲜的西红柿

②有坏血酸的病人要多吃含维生素C高的蔬菜和水果;要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例8、(04镇江)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了纯碱(Na2CO3)的性质后,联想到家中蒸制馒头时常用的物质小苏打(NaHCO3),于是采用市售的小苏打样品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实验一:

探究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

(1)取样品溶于适量的水中,测得溶液的PH大于7。

(2)向小苏打样品中滴加盐酸,有大量气泡产生,经检验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向小苏打的溶液中加入澄清石灰水,生成了白色沉淀。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在老师的指导下采用了右图所示装置对小苏打和纯碱做了对比实验。

实验中小试管内沾有无水硫酸铜粉末的棉花球变成蓝色,a烧杯中石灰水无明显现象,b烧杯中石灰水了现白色浑浊。

试回答:

①在实验结束时,操作上要注意的问题是:

②由实验(4)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请归纳出小苏打的化学性质(至少三点)。

(5)请你设计实验测定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

 

分析:

本题只要认真阅读实验探究的过程和实验现象,并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即可得出小苏打的化学性质。

答案:

(2)NaHCO3+HCl

NaCl+CO2↑+H2O

(4)①应先将导管从烧杯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

②碳酸氢钠受热会分解,碳酸钠受热不分解(或碳酸钠比碳酸氢钠稳定)

碳酸氢钠的水溶液呈碱性,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它可与酸发生反应;它可以与碱反应,它受热能分解。

(任选三个性质)

参考方案:

(1)取一定量固体样品加热至完全分解,称量残留固体质量,得到质量差即为气体二氧化碳的质量,可计算得到碳酸氢钠质量和质量分数并与样品的标注比较。

(2)取一定质量固体样品加入一定量的盐酸(足量)充分反应,称量反应后溶液质量,得到差量即为气体二氧化碳的质量,可计算得到碳酸氢钠质量和质量分数并与样品的标注比较。

(3)取一定量固体样品,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至恰好不再有气泡产生,根据消耗的稀盐酸质量,可计算得到碳酸氢钠质量和质量分数并与样品的标注比较。

(其它合理方案同样给分。

取样品质量用数字或字母表达均可,重在体现思维过程、表述达意即可。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试题练习

1、(龙岩)(11分)小红在比较金属活动强弱的活动与探究中,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一:

取相同的甲、乙试管,各加入5mL10%的盐酸;分别向两支试管加入相同大小的铝片和锌片。

观察到铝片表面气泡比锌片的多

实验二:

取相同的丙、丁试管,向丙中加入5mL10%的盐酸,向丁中加入5mL5%的盐酸;再向两支试管加入相同大小的锌片。

观察到丙中锌片表面气泡比丁多

(1)       写出锌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根据上述实验可知,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的快慢与———有关。

实验三:

取一个小烧杯,加入20mL10%的盐酸。

先将铝片插入小烧杯的溶液中,观察铝片表面气泡的量。

反应较长时间后,取出铝片;再将铁片(大小与铝片相同)插入小烧杯的溶液中,观察铁片表面气泡的量。

小红认为:

通过比较两种金属表面气泡的量,可以确定铝、铁的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

(3)       老师告诉小红,实验三不够严密。

原因是:

---------------------。

根据根据老师的提示,小红进行实验四:

取一个小烧杯,加入20mL10%的盐酸,将铝片和铁片叠在一起插入盐酸中(铁、铝均与盐酸接触)。

此时,铝片逐步溶解,但表面无气泡;铁片不溶解,但表面有大量气泡。

老师告诉小红,她的实验现象符合客观事实。

(4)       根据实验四的现象,提一个你想探究的问题:

-----------------。

2、(厦门)(8分)在点燃蜡烛时,小红发观有一根烛沾有食盐的蜡烛比普通蜡烛燃烧的时间长一些。

请你跟小红一起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

[提出问题]盐是否能延长蜡烛燃烧的时间?

[猜想]①一定量的食盐可延长蜡烛燃烧的时间;

②其它盐也可以延长蜡烛燃烧的时间。

[实验探究]

实验一探究不同量的食盐对蜡烛燃烧时间的影响

实验方案:

取6支相同的蜡烛,在其中5支的烛心周围分别放入不同量的食盐,另1支作对照实验,分别测定它们的燃烧时间。

实验结果:

食盐质量(g)

0

0.1

0.5

0.7

0.9

1.0

燃烧时间(分钟)

10

15

18

23

25

27

燃烧稳定性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易灭

极易灭

实验结论:

从所得实验结果可初步分析出两点结论:

①--------------------------------;②--------------------。

实验反思:

①     此实验方案还存一些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如(至少写一点):

---------------;

②     你认为此实验结果有什么实际应用价值:

--------------------------------。

实验二探究不同种类的盐对蜡烛燃烧时间的影响

要求:

请参照实验一,设计实验方案和实验记录表格。

实验方案:

-------------------------------------------------------------------

---------------------------------------------。

实验记录表格:

(注意:

使用到具体盐时,必须用它的化学式表示,否则不能给分)

3、(宁德)

(1)酶是一种蛋白质,具有蛋白质的特性,也是生物催化剂。

右图表示的是有酶参加的反应中,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从图中的曲线变化你能得到的信息有----------------;

----------------------------。

(2)过氧化氢溶液不稳定,在常温下能缓慢分解,加入少量二氧化锰时分解加速,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血液和新鲜的动物肝脏中含有过氧化氢分解酶,对过氧化氢的分解具有催化作用。

为了试验过氧化氢分解酶的作用,在室温下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操作

现象

在试管A中加入3%的双氧水5mL,再加入二氧化锰0.5g

有气体产生

在试管B中加入3%的双氧水5mL,再加入新鲜的鸡肝片1g

有气体产生

在试管C中加入3%的双氧水5mL,再加入再加入煮熟的鸡肝片1g

无气体产生

你从以上实验中得到的结论是:

------------------------------,进行第①步实验的目的是:

---------------------------------。

2.化学复习课上,老师将CO2分别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和NaOH溶液中,我们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

CO2和NaOH是否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

(1)我设计了甲、乙两个实验装置来验证,如右图所示,实验现象为:

甲──软塑料瓶变瘪,乙──“瓶吞鸡蛋”。

小虎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                 。

小余同学提出了质疑,他认为上述实验还不足以证明CO2与NaOH确实发生了反应,其理由是                 。

我思考后,又补充了一个实验来回答,这个实验是             。

(2)小余同学认为可利用与上述实验不同的原理,设计如下实验方案,我来帮他完成:

实验步骤和方法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1

CO2和NaOH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

方案2

 

写出方案2中所涉及的化学方程式                     。

(3)由此探究,我得到的启示是                 。

3.小红发现松软的面包,酥脆的饼干内部都有许多小孔。

为了探究这个问题,他从面包师那里了解到:

此类食品制作过程中常加入蓬松剂,碳酸氢钠就是一种常用的蓬松剂。

小红从超市买来一袋蓬松剂(碳酸氢钠),按照研究物质的一般方法,对其进行了探究:

①阅读使用说明:

使用时与面粉混合均匀,加水拌和,成型后直接焙制。

②观察到样品为白色粉末状物质。

③取少量样品加入水,发现全部溶解。

④用PH试纸测溶液的酸碱度为PH=11。

⑤取少量样品,向其中加入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

⑥取适量样品放入试管加热,产生大量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据上述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通过以上实验判断,形成小孔的气体应该是       。

你猜测产生这种气体的原因是                    。

(2)取少量面粉加入水中,取上层液用PH试纸测定,显中性。

由此你认为碳酸氢钠能使食品蓬松的主要原因是                    。

(3)请你通过以上探究活动,总结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               。

(4)请你写出第6步中的化学方程式:

                。

(5)请你写出你所了解的碳酸氢钠的其他用途                  。

3.下列是某种金属的部分性质

颜色、状态

硬度

密度

熔点

延展性

导电、导热

耐腐蚀

银白色固体

较硬

4.5g/cm3

该金属加入到稀盐酸中无气泡产生。

试推断该金属的化学性质。

该金属可能有的几种用是。

请自选化学试剂设计实验,探究该金属的化学活泼性与铁比较的强弱。

你的猜想

验证方法

现象

结论

4.化学兴趣小组准备探究化学实验室的一种黑色粉末和一瓶标签破损的无色溶液(如图所示)可能是什么物质,作了大胆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发现问题]当把黑色粉沫现无色溶液混合时即产生气泡。

[查阅资料]初中化学实验室常见的黑色粉末有CuO、MnO2、Fe3O4、铁粉、炭粉等。

[提出假设]黑色粉末是______________,无色溶液是__________。

(只写一种假设)

[设计实验]

向盛有少许黑色粉末的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无色溶液;

检验试管中产生的气体(写出操作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原假设成立。

[讨论]若要制取该气体,应从下图中选择发生反

应的装置为___________(填序号)。

AB

5.甲乙两同学学完质量守恒定律后设计了如下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1)甲同学取一支蜡烛粘在一小块玻璃片上,将玻璃片和蜡烛一起放

在天平上称量。

天平平衡,如图所示。

点燃蜡烛,过一会观察到天平

指针_______(向左偏、向右偏)因此他得出结论:

蜡烛燃烧不符合质

量守恒定律。

(2)乙同学对甲同学的实验思考后,进行了改进,他将蜡烛放于一密闭、干燥、透明的玻璃容器中,放于天平上调节平衡,并设法点燃蜡烛,过一会观察到蜡烛熄灭,天平仍然平衡,他得出结论,蜡烛燃烧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3)甲同学得出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同学从实验上证实蜡烛燃烧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并且还从微观角度进行了解释,他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