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马凼煤矿联合试运转报告3.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036852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71 大小:147.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双马凼煤矿联合试运转报告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双马凼煤矿联合试运转报告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双马凼煤矿联合试运转报告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双马凼煤矿联合试运转报告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双马凼煤矿联合试运转报告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双马凼煤矿联合试运转报告3.docx

《双马凼煤矿联合试运转报告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马凼煤矿联合试运转报告3.docx(7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双马凼煤矿联合试运转报告3.docx

双马凼煤矿联合试运转报告3

第一部分矿井概况

1、矿井概况:

四川省荣县达源山实业有限公司双马凼煤矿位于荣县县城266°方向,属长山镇所辖,地理坐标:

东经104°12′59.6〃、北纬29°27′37″至28°20′40″。

该矿井始建于1979年,原设计生产能力40kt/a。

我矿进行技改扩能设计,设计生产能力90kt/a,并将《初步设计》、《安全专篇》方案上报省、市、县主管部门,并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扩建工程项目开工建设。

我矿根据《初步设计》、《安全专篇》设立扩建工程指挥部,于2010年9月10日开工建设,经过一年多的施工,现矿井扩建工程已完成,形成独层子煤层一个倾斜长壁式回采工作面和二个掘进工作面。

矿井采用斜井开拓。

主斜井井口坐标X:

3259914,Y:

35423736,Z:

+492m。

风井井口坐标为X:

3260375,Y:

35423478,Z:

450m,人行斜井井口坐标X:

3259874,Y:

35423750,Z:

+486m.主要运输巷集中布置在煤层中。

2、井田面积、煤层赋存及围岩情况

(1)井田面积

四川省国土资源厅2008年10月换发的采矿许可证(证号:

5100000820509),设计生产规模为90kt/a,有效期限为10年(自2008年10月至2018年10月),井田范围由8个拐点圈闭,走向长约2.50km,倾斜宽约1.27km,井田面积为3.1762km2,开采独层子、三二炭煤层,独层子开采深度+170m~+485m,三二炭开采深度+160m~+443m。

拐点编号

X

Y

拐点编号

X

Y

1

3259460

35423210

5

3261530

35424760

2

3260925

35422740

6

3261000

35425300

3

3261140

35423400

7

3259570

35424000

4

3261530

35423750

8

3259830

35423630

井田面积:

3.1762km2,开采标高:

独层子+170m~+485m,三二炭+160m~+443m

(2)煤层赋存及围岩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地层及含煤地层

矿区处于四川盆地南部,地层区域归属扬子区,四川盆地分区,威远地层小区。

测区内出露地层为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T3xj)、侏罗系下统珍珠冲组(J1z)及侏罗系中下统自流井组(J1-2z)等,各地层特征详见表1—2—1及矿区地层柱状图(图1—2—1),现由新至老分述于下:

1、第四系全新统(Q4)

主要分布于矿区西北部越溪河。

为河流相沉积物(砾、砂、粘土)和残坡积物(碎石、砂、粘土、亚粘土和腐植土等)。

厚度<8m。

2、侏罗系中下统自流井组(J1-2z)

区域上自流井组(J1-2z)全厚105.4m~213.3m,分为三个岩性段,岩性为灰绿色、紫红色泥岩,夹灰色薄—中厚层状灰岩,介壳灰岩及石英粉砂岩。

矿区内未见顶,在矿区西部仅出露东岳庙段(J1-2zd)和马鞍山段(J1-2zm),出露厚度大于60m,至下而上简述如下:

1)东岳庙段(J1-2Zd)

灰绿色、紫红色泥岩,夹灰色薄—中厚层状灰岩,介壳灰岩及石英粉砂岩。

该段出露于矿区西部,5个钻孔揭露厚度20.30m~27.30m,平均厚度24.36m。

表1—2—1矿区地层特征表

地层单位

代号

厚度(m)

岩性特征

新生界

第四系

Q

<8

为现代河流沉积物(砾、砂、粘土)和残坡积物(碎石、砂、粘土、亚粘土和腐植土等)。

中生界

侏罗系

中统

新田沟组

J1-2X

50-90

紫红色泥岩,夹灰色薄—中厚层状灰岩。

中下统

自流井组

大安寨段

J1-2Zda

30-50

为杂色含介屑粉砂岩、页岩,夹深灰色中层状介屑灰岩。

马鞍山段

J1-2Zm

60-100

紫红色泥岩为主,下部夹灰黄色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上部含钙质结核。

东岳庙段

J1-2Zd

22-28

灰绿色、紫红色泥岩,夹灰色薄—中厚层状灰岩,介壳灰岩及石英粉砂岩。

下统

珍珠冲组

J1z

76-100

紫红色、杂色泥岩为主,夹黄绿色薄—中厚层状岩屑砂岩,底部为砾岩。

三叠系

上统

须家河组

第六段

T3xj6

40-80

厚层—块状长石石英砂岩,偶夹薄层状泥岩。

第五段

T3xj5

50-90

该段上、下部为砂岩,中部20m左右为浅灰色粘土岩,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互层及极薄煤层,区域上含烟煤3-5层。

其中独层子、三二炭为本矿现主采煤层。

第四段

T3xj4

170-175

黄灰色厚层-块状长石石英砂岩,局部夹泥质岩薄层,不含煤。

第三段

T3xj3

50-55

灰色、灰绿色,砂质泥岩、泥岩、粘土岩互层,夹灰色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含多层煤线。

第二段

T3xj2

70-85

灰色、黄灰色厚层-块状长石石英砂岩,局部含似层状、薄层状砂质泥岩,不含煤。

第一段

T3xj1

15-20

灰绿色、灰黑色砂质泥岩、泥岩,与黄褐色、浅黄色厚层细-中粒长石石英砂岩互层,水平层理,含烟煤层(线)。

中统

雷口坡组

T2l

>30

分布于是区外背斜核部,岩性主要为浅灰色厚层状泥质石灰岩。

2)马鞍山段(J1-2Zm)

紫红色泥岩为主,下部夹灰黄色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上部含钙质结核。

该段出露于矿区西部,本段钻孔揭露厚度4.5m~61.08m,矿区内未见顶,厚度大于80m。

3)大安寨段(J1-2Zda)

为杂色含介屑粉砂岩、页岩,夹深灰色中层状介屑灰岩。

该段出露于矿区外西侧。

3、侏罗系下统珍珠冲组(J1z)

在矿区广泛分布,为黄、紫红色泥岩、粉砂质泥岩,夹棕黄色中至厚层状细粒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及薄层粉砂岩,矿区内本段钻孔揭露厚度55.07m~108.82m,平均厚度74.19m。

该段与下伏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4、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T3xj)

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T3xj):

为含煤地层,出露在矿区东南部山腰及沟谷中。

该组是一套陆源粗碎屑岩、细碎屑岩、泥质岩的含煤沉积,按沉积韵律和岩性组合特征,区域划分六个段,地表仅有五、六段出露,其特征从下至上分述于下:

1)须家河组第五段(T3xj5):

本区主要含煤组,为深灰色薄层状砂质泥岩、泥岩及灰色长石石英砂岩,夹极薄煤层多层及炭质泥岩,据内江地质队勘探资料,只有独层子煤层符合工业指标,为可采煤层,本段6个钻孔仅揭露厚度50.56m~57.09m,未见底。

现矿山主采的独层子、三二炭位于该段的上部及中部。

2)须家河组第六段(T3xj6)

灰色、褐灰色厚层块状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夹泥质砂岩、泥岩薄层,一般不含煤。

据6个钻孔揭露,本段厚度58.08m~69.60m,平均厚度61.33m。

2)煤层特征及煤质

1、独层子煤层

本井田含煤地层为须家河组第五段(T3xj5),深灰色薄层状砂质泥岩、泥岩及灰色长石石英砂岩,夹极薄煤层多层及炭质泥岩。

煤的成因类型属于印支造山成陆初期,陆缘山前湖滨—沼泽相沉积。

其沉积物由含煤陆缘碎屑砂岩、泥岩、砂质泥岩不等厚韵律式组合构成。

其中煤的形成与沼泽环境有关,煤层厚薄与变化受控于沼泽盆地的基底状况。

2、可采煤层

井田内共有2层可采煤层,分别为独层子、三二炭煤层,煤层总体倾向北西,倾角缓,一般为2°~7°,各煤层主要特征(见表1-2-1)由上至下分述如下:

独层子煤层

该煤层位于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第五段(T3xj5)顶部,上距须家河组第六段(T3xj6)底部0.42m~2.04m,平均间距1.11m。

独层子煤层为单层结构,煤层厚度0.30m~0.41m,平均厚度0.36m。

伪顶为灰黑色炭质页岩,一般厚度为0.50m~1.20m,直接顶为灰色细砂岩,老顶为砂岩,底板为灰黑色炭质页岩。

根据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化探队提交的“荣县达源山实业有限公司双马凼煤矿煤层赋存情况变化的说明”,独层子煤层实际厚度0.50m~0.61m,平均厚度0.54m。

3、三二炭煤层

该煤层位于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第五段(T3xj5)中部,为可采煤层。

上距独层子39.24m~41.24m,平均40.21m。

三二炭煤层主要为二层复合结构,煤层厚度0.30m~0.33m,平均厚度0.32m,夹矸厚度0.27m~0.51m,平均厚度0.37m。

伪顶为灰黑色炭质页岩,一般厚度为0.33m~0.53m,直接顶为灰色细砂岩,老顶为砂岩。

底板为灰黑色炭质页岩。

(3)煤层煤质

1、煤的物理性质

煤层条痕褐黑色,玻璃光泽,硬度较小,脆度较大,参差状断口。

独层子及三二炭煤层体重均为1.30t/m3。

各煤层多以亮煤为主,镜煤次之,夹少量丝炭的半亮半暗煤类型,具有较多的裂隙和脆性。

煤层多为条带状结构,层状、块状构造。

2、煤的化学性质

根据四川省煤炭产品质量监督检测站检测报告,煤层煤质分析结果见表1-2-2。

表1-2-2可采煤层原煤煤质工业分析指标表

类型

项目

三二炭

独层子

水分Mt(%)

2.01

1.99

挥发份V(%)

35.43

36.33

固定炭FC(%)

39.15

41.36

灰份A(%)

24.02

21.37

全硫St,d(%)

0.52

0.64

发热量Qnet,d(MJ/kg)

18.39

21.83

胶质层厚度Y(mm)

16

16

煤质分类

中灰低硫低热值1/3焦煤

(三)煤的分类及工业用途

根据《中国煤炭分类》(GB5751-86)及表1-2-2分析项目,井田所采煤层均属中灰低硫低热值1/3焦煤,是炼焦的主要配煤及发电用煤。

(4)构造

矿区构造位于四川地台川中隆起带的资威穹窿西段与铁山背斜转折处,由于构造应力复杂,出现一系列的平行的次级舒缓褶曲,使区内地层呈缓倾角的波状起伏,但总体倾向北西,倾角缓,一般为2°~7°,矿区所见背斜、向斜、断层,简述如下:

1、耳子岩背斜:

位于矿区北西,轴线延伸方向为NE~SW,褶皱幅度小,为缓倾角宽缓背斜,受到干谷湾~高松林正断层(F2)横切破坏后,褶皱幅度渐大,在井下能观测到该宽缓背斜的构造形迹。

2、周家埂向斜:

位于矿区南东,轴线延伸方向为NE~SW,为一宽缓向斜,被干谷湾~高松林正断层(F2)横切破坏后,褶皱幅度渐大,在井上均能观察到该向斜的构造形迹。

矿区内的褶皱,总体呈向北西倾斜的一些次级舒缓褶曲,使区内地层呈缓倾角的波状起伏,煤层产生薄化、跳坎、尖灭等现象,易误认为是次级断层,在开采过程中应引起高度重视。

3、观音岩~张家咀走向逆断层(F1):

相当区域长山镇断层的一段。

位于矿区中部,走向NE~SW,延伸长度大于4.5km。

倾向SE,倾角50°~68°,断层破碎带3km~5km不等。

上盘T3xj逆推在下盘J1z、J1-2zd之上,对煤层有较大破坏作用。

4、干谷湾~高松林平移正断层(F2),走向E~W,延伸长度1.5km,倾向S,倾角63°,断层破碎带1m左右,上盘下降并向东平移,对煤层有一定破坏作用。

5、大垭口逆断层(F3):

位于矿区外南东平顶山南东侧。

走向40°左右,倾向南东,倾角30°~50°,断于J1z和T3xj地层中。

6、真武山逆断层(F4):

位于矿区外之南东真武山至青杠铺一带。

走向31°~52°,倾向NW,倾角36°左右,长度>4.6km,已延出区外。

上盘的T3xj覆于下盘J1-2zm之上,断距约300km。

该断层远离矿区,对本区影响不大。

3、矿井设计能力、服务年限、开拓方式及地表小窑开采情况

(1)矿井设计能力、服务年限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90kt/a,煤层为近水平煤层,用1个采区,1个壁式机采工作面满足设计年产量。

首采工作面布置在独层子煤层中,单个工作面走向长80米,回采工作面总长160m。

按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2002]271号文规定,“在计算煤炭矿井服务年限时,应依据基础储量及资源量的类型、矿床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和不同的开采方式等情况,选取不等的储量备用系数(K)”,根据本矿煤层赋存条件,储量类别仅122b、333,K取1.4。

矿井服务年限为:

T=

式中:

T——矿井服务年限,a;

Zm——矿井可采储量,矿井可采储量1035.97kt;

A——矿井设计年生产能力,90t/a;

K——储量备用系数,取1.4。

T矿=

=8.2(a)

经计算,矿井服务年限为8.2a,满足规程规范的要求。

(2)开拓方式

1)阶段水平划分:

采用分煤层以F1断层为界划分3个水平,调高F1断层上下盘的水平标高,上下山开采。

其中:

独层子煤层划分为两个水平,水平标高分别为+440m、+280m;三二炭煤层划分为一个水平,水平标高为+280m。

本矿可采煤层属近水平极薄煤层,矿井达产时,一带区布置一个对拉工作面。

二带区~五带区为接替带区。

设计采用带区内前进式布置采煤工作面,回采工作面后退式开采。

(3)地表小窑开采情况

双马凼煤矿属扩建矿井,新设矿权范围后,矿井西南邻近古佛寺联办煤厂,南东邻长山镇德胜煤厂,矿井最小间距80m;南东侧与五四水库相邻,最小间距100m。

双马凼煤矿与相邻矿井(水库)之间留设边界煤柱,彼此之间界线明确,无边界纠纷。

根据储量核实报告及生产单位提供资料,沿采空区边界线留设有30m防水隔离煤柱。

4、矿井水、火、瓦斯、煤尘等灾害因素情况

(1)水灾因素情况

矿区年均水降水量约1000mm,地表水受大气降水补给和控制,大气降水大部分以片流汇入沟谷,小部分沿岩石裂隙渗入地下,矿山所采煤层赋存于须家河组第五段地层中,虽然上覆泥质岩类岩层为相对隔水层,但煤层距地表虽较近,地表水对煤矿开采活动有一定的影响。

井田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部之低山丘陵区,地势总体为中部高,四周低,区内最高海拔+570.3m,位于井田东南部的瓦子坪,最低+435m,位于井田西北部的越溪河边,相对高差135.3m。

属侵蚀、剥蚀切割低山丘陵地貌。

区内无大的地表水体,井田范围外北西侧部有越溪河,南东侧有五四水库。

周围均为浅水山沟、树枝状水系,属间歇性溪流,除雨季有细小水流动之外,一般干涸无水。

矿区位于四川盆地南部,地层区域归属扬子区四川盆地分区威远地层小区。

区内及附近出露地层由老至新为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T3xj)、侏罗系下统珍珠冲组(J1z)、中下统自流井组(J1-2z)、中统新田沟组(J2x)、中统下沙溪庙组(J2xs)及第四系全新统(Q4)。

矿区地表径流条件好,矿井主要充水水源为大气降水、含水层和采空区积水等,含水层主要为三叠系须家河中的砂岩孔隙、裂隙水,次为自流井组灰岩岩溶裂隙水,隔水层(泥岩、煤线)发育,地下水条件差,地下水含量不丰富。

矿井最大涌水量Qmax=20m3/h,正常涌水量Qmin=10m3/h。

矿山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为简单类型。

(2)火灾因素情况

根据2004年7月21日四川省煤炭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鉴定报告,我矿开采的三二炭、独层子煤层自燃发火倾向性等级为三类,属不易自燃发火煤层。

若工作面粉煤弃留过多,则易发火,应及时清除煤粉加强通风和撒水防尘。

本井田属地温正常区,无热害影响。

矿区内无冲击地压的历史记录,矿井为无冲击地压矿井。

(3)瓦斯灾害因素情况

根据自贡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文件(自安监〔2012〕3号)《自贡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同意2011年度荣县部分煤矿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的批复》:

荣县达源山实业有限公司双马凼煤矿绝对瓦斯涌出量0.701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8.86m3/t,矿井属低瓦斯矿井。

矿山瓦斯鉴定为低瓦斯矿井,但在开采深部煤层时,应加强瓦斯监测和矿井通风,避免矿井瓦斯事故的发生。

生产过程中由于采空区面积的增大,瓦斯浓度将有增高,矿井应加强通风管理,切实做好井下瓦斯监测工作。

(4)煤尘灾害因素情况

根据2004年7月21日四川省煤炭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鉴定报告,我矿开采的独层子煤层无煤尘爆炸危险性。

矿井在基建过程中没有发生过煤尘爆炸现象。

第二部分矿井设计及建设情况概述

1、矿井开拓系统设计及建设情况

(1)矿井开拓方式

矿井开拓系统设计利用矿井现有工业场地,井口及场地标高为+492m,改造原主斜井作主斜井,改造原回风斜井作人行斜井;在坳平和垮岩湾之间缓坡地带新建回风平硐井口,井口标高为+450m。

设计采用斜井开拓方式,分煤层划分水平,上下山开采,带区式布置。

(2)井口数目及位置

矿井设计井口数为3个,实际建成也是3个。

主斜井坐标为:

X=3259914,Y=35423736,Z=+492m;人行斜井坐标为:

X=3259874,Y=35423750,Z=+486m;回风平硐坐标为:

X=3260375,Y=35423478,

Z=+450m。

井筒位置及特征表

井筒

名称

井口座标

井口

标高(m)

井筒

方位角(°)

井筒倾角(°)

井筒长度(m)

断面

形状

支护

形式

井筒断面

X(m)

Y(m)

(m2)

(m2)

主斜井

3259914

35423736

+492

214

25

194

半园

砌碹

6.16

8.24

人行井

3259874

35423750

+486

214

28

162

半园

砌碹

6.29

8.11

风井

3260375

35423478

+450

327

3‰

105

半园

锚喷

6.44

8.24

2、矿井采掘系统设计及建设情况

(1)煤组开采顺序

矿区范围内有可采煤层三二炭、独层子两层煤。

井田平均走向约2500m,倾向平均宽约1270m;根据矿井目前开采现状并充分结合矿井开采技术条件和装备水平,采用分煤层以F1断层为界划分3个水平,调高F1断层上下盘的水平标高,上下山开采。

其中:

独层子煤层划分为两个水平,水平标高分别为+440m、+280m;三二炭煤层划分为一个水平,水平标高为+280m。

矿井实际生产系统建设和开采顺序与设计相符。

(2)大巷布置

矿井水平运输大巷布置在煤层中、水平回风巷布置在煤层顶板砂岩中,大巷垂直间距为10m,大巷水平间距为20m,主要大巷的巷道坡度3‰,水平大巷外侧各留设20m保安煤柱。

生产中视矿压情况可适当调整。

(3)采掘头面

《设计》要求为“一采二掘”,矿井实际建设也为“一采二掘”。

采区首采工作面布置在+440m水平的独层子煤层中,首采区煤层倾角一般为2-7°,该煤层顶板稳定性好,采区轨道运输巷布置在煤层中、采区行人回风巷等巷道布置在距离独层子煤层20m的底板岩层中,各阶段沿煤层倾斜布置工作面运输巷、工作面材料巷和工作面回风巷,从而形成回采工作面。

首采工作面为一采区的1101采煤工作面。

1101采煤工作面煤炭运输经刮板输送机运至工作面出口的矿车内,用经5T特殊防爆蓄电池机车运至+440m中部车场,主提升绞车提升至地面。

1101采煤工作面采用倾斜长壁后退式采煤方法进行回采,单体液压支柱支护顶板,并配备RBW-40/20型乳化液泵,独层子煤层平均厚度0.54m,工作面用DW08型单体液压支柱支护。

支柱排距为1m、柱距为0.8m,“三、四”排支护方式,最大控顶距3.6m,最小控顶距2.6m,工作面采用局部充填法管理顶板。

掘进工作面2个,均为半煤岩巷掘进工作面,掘进工作面配备2台ZY-28型气腿凿岩机和1台MZS-12A型煤电钻,分别安装2台FBD№5/2×5.5型矿用隔爆压入式对旋轴流局部通风机供风。

编号分别为1102运输巷、+440m独层子运输巷。

3、矿井通风系统设计及建设情况

按《安全专篇》与《设计》要求,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分列式,风井安设轴流式通风机负压通风。

矿井为“两进一回”。

掘进工作面采用局部通风机压入式通风。

通风方法:

矿井主要通风机的通风方法采用抽出式;回采工作面采用“W”型通风方式;掘进工作面采用局部通风机压入式通风。

1101回采工作面,其通风线路为:

1101采面:

新鲜风流经主斜井(进风井)→+440m运输巷→1101运输巷→1101采煤工作面(左右采面)→1101回风巷(左右回风巷)→+440m回风巷→+450m回风巷→总回风巷→引风道(风机)→地面。

《安全专篇》与《设计》要求主要通风机选择同能力的FBCDZ№13/2×45型防爆对旋轴流式风机两台,一台运行,一台备用。

电机功率2×45KW,风量范围25-41.7m3/s,风压范围1200-2200Pa。

实际建设中:

矿井安装了2台FBCDZ№13/2×45型防爆对旋轴流式风机,功率2×45kw,矿井总进风量达到1653m3/min;并安设了风速、负压、瓦斯、温度、一氧化炭、风门等相关传感器;各采掘工作面的风量均按要求配备,矿井通风系统已按《安全专篇》与《设计》要求全面竣工。

通风设施:

为保证各采、掘工作面的风量和通风系统的稳定性,在风流流动的路线中设置有正反向风门、风窗、密闭等通风构筑物,所有风门均安设有可靠的闭锁装置和语音监控提示装置。

为防止爆炸性气体冲击主要通风机,在专用回风斜井井口设置防爆门。

矿井主要通风机通过操作可逆电器反向运行进行全矿井反风。

4、矿井提升、运输系统设计及建设情况

(1)提升运输系统设计情况

本矿采用斜井开拓,根据《安全专篇》与《设计》要求在主斜井口外设置有主提升绞车房,安设有1台JTP-1.6×1.2p型矿用提升绞车,配套电机功率为90KW,并配备有相应的辅助设备。

+440m水平运输大巷运输采用5T特殊防爆型蓄电池机车运输,大巷运输距离约500m。

煤、矸石采用1t固定式矿车装载,设备、材料用平板车或材料车装载,机车牵引运输。

矿井主要运输大巷铺设22kg/m轨道,600mm轨距,坡度3%0,木轨枕。

矿车设计选用MG1.1-6A型1t固定式矿车,1吨材料车运送材料,1吨平板车运送设备。

表2-4-1矿车特征表

矿车型号

容积

(m3)

载重(kg)

外型尺寸(mm)

装煤

(kg)

轨距

(mm)

轴距

(mm)

车轮

直径

(mm)

自重

(kg)

备注

MG1.1-6A

1.1

1000

1800

2000

880

1150

600

550

300

610

MC1-6A

1000

2000

880

1150

600

550

300

511

MP1-6A

1000

2000

880

410

600

550

300

470

(2)实际建成的运输系统

主斜井和主要运输大巷铺设22kg/m钢轨,轨距为600mm,木轨枕;煤层运输巷、掘进面铺设600mm轨距,15kg/m钢轨,木轨枕;矿车选用MG1.1-6A型130辆,MC1-6A材料车15辆,MP1-6A平板车12辆。

1101采煤工作面采用刮板运输机运煤,将煤通过1101采面运输巷内设置刮板运输机运输至+440m运输巷的车场的矿车内,然后由5T防爆蓄电瓶机车牵引矿车运输+440m水平车场,通过主绞车提升至地面。

运输大巷选用5t防爆型蓄电瓶机车牵引,完成煤炭、矸石、设备、材料等的运输任务。

5、矿井给、排水系统设计及建设情况

(1)给水系统设计及建设情况

《安全专篇》与《设计》要求:

给水系统主要供给矿井工业场地及井上、下生产、生活和消防用水

实际建成情况为:

在地面+530m标高处,修建了一个300m3左右的生活、生产、消防用水池,敷设了近980mD108×4、500mD73×4管径的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