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03663 上传时间:2022-10-1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8.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第十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第十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十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docx

《第十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十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docx

第十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第十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第十章  一、名词解释  1、社会总需求: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国社会的各方面实际占用或使用的全部产品的总和,或者是一定时期社会的全部购买支出。

  2、社会总供给: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国生产部门按一定价格提供给市场的全部产品和劳务的价值之和,以及在市场上出售的其他金融资产总量,或者是是一定时期内社会的全部收入或总收入。

  3、货币均衡:

是指货币供应量与货币需求量在动态上保持一致的现象。

  4、流动性过剩:

是指货币当局货币发行过多、货币量增长过快,银行机构资金来源充沛,居民储蓄增加迅速。

  5、供应型调节:

是指在货币供给量大干货币需要量时,从压缩货币供给量入手,使之适应货币需要量。

  6、需求型调节:

是指在货币供给量大于货币需求量时,从增加货币需要量人手,使之适应既定的货币供给量。

  7、通货膨胀:

是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于货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的实际需要量,从而引起货币贬值,一般物价水平上涨的经济现象。

  8、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是指总需求超出了社会潜在产出水平之后引起的价格水平连续上涨的情形。

  9、结构型通货膨胀:

是指在总需求和总供给处于平衡状态时,于经济结构、部门结构方面的因素发生了变化,所引起的物价水平连续上涨的情形。

  10、通货紧缩:

是指与通货膨胀相对应的,—般物价水平持续下跌、币值不断上升的一种货币现象。

二、单项选择题。

  1、对总需求和货币供给之间关系的正确理解是。

A、总需求决定货币供给  B、总需求等于货币供给  C、货币供给是总需求的载体  D、货币供给决定总需求  答案:

C  2、如果名义货币供给量不变,当物价水平提高时,实际货币供给量将会。

  A、不变  B、增加  C、减少  D、先增加后减少答案:

C  3、直接关系到社会总需求的扩张水平的是。

A、货币供给规模B、货币需求规模C、商品服务规模D、出口规模答案:

A      4、企业和个人的货币需求从总体上受制约于。

A、总需求  B、货币总供给  C、货币总需求  D、总供给答案:

D  5、1980年我国提出的“两平一稳”政策中的“一稳”是。

  A、稳定物价B、稳定财政C、稳定信贷D、稳定国际收支答案:

A  6、货币失衡的需求型调节针对的是()。

A、货币供应量  B、先是货币需求量,后是货币供应量C、货币需求量  D、先是货币供应量,后是货币需求量答案:

C  7、滞胀现象可以用下列哪种通货膨胀理论来解释。

  A、需求拉上说  B、成本推动说  C、结构说  D、混合说答案:

B  8、把利息和租金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人在通货膨胀时期会。

  A、增加收益B、损失严重  B、不受影响  D、短期损失大答案:

B  9、成本推动理论从方面找寻通货膨胀的根源。

A、总需求  B、总供给  C、货币需求  D、货币供给答案:

B  10、需求拉上理论解释通货膨胀时的一个重要假设是。

  A、总需求稳定B、货币需求稳定C、总供给稳定D、货币供给稳定答案:

C  11、认为物价上涨造成的收入再分配是通货膨胀的。

  A、强制储蓄效应  B、收入分配效应C、资产结构调整效应  D、财富分配效应  答案:

B  12、最严重的恶性通货膨胀带来的最终结果是。

  A、突发性的商品抢购  B、挤兑银行C、货币制度的崩溃  D、投机盛行    答案:

C  13、供给学派提出是治理通货膨胀的主要措施。

A、减税  B、单一规则政策  C、工资管制  D、利润管制      答案:

A  14、最能直接反映与公众的生活相联系的通货膨胀指标是。

  A、GDP冲减指数  B、PPI  C、通货膨胀扣除率D、CPI答案:

D  15、在治理通货膨胀时,多数国家使用最多的手段是。

  A、宏观紧缩政策B、收入紧缩政策C、宽松货币政策D、宽松财政政策答案:

A16、于工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快于服务部门,但所有部门的货币工资增长率却要求同步增加,从而造成一般物价水平上涨的现象属于()通货膨胀。

  A、需求转移型  B、部门差异型  C、小国开放型  D、瓶颈制约型答案:

B  17、政府为了应对需求拉上型的通货膨胀,通常采取()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A.紧缩性  B.扩张性  C.中性  D.紧缩与扩张相结合答案:

A  18、通货紧缩在本质上是一种现象。

A、经济  B、货币  C、供不应求  D、供过于求答案:

B  19、通货紧缩主要通过影响和来影响投资。

  A、投资成本与风险  B、投资收益与风险C、投资收益与成本  D、投资风险与意愿答案:

C、20、有人认为我国的通货膨胀是总需求膨胀所引起,其提出的应对主张包括调整投资结构和。

  A、紧缩信贷B、控制收入C、限制价格D、压缩基建规模答案:

D  三、判断题。

  1、实际经济运行中货币需求引出货币供给,所以两者应该是等量的。

  答案:

错误  往往是不等量的    2、在现代社会,当社会总供求失衡时,政府采取的主流思路就是间接调控,通过货币均衡来实现社会总供求的均衡。

()答案:

正确    3、货币的需求型调节是中央银行针对可变的货币供应来调整货币需求。

()      答案:

错误    4、社会总需求的膨胀往往是货币供应过多引起的。

()答案:

正确  5、任何物价上涨都是通货膨胀。

()  答案:

错误持续普遍的物价上涨  6、中性论学者认为,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既无正效应也无负效应。

答案:

错误    7、通货膨胀对经济有害,通货紧缩对经济有利。

()  答案:

错误过度的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对经济都有害    8、在高通货膨胀的环境下,人们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很低。

()答案:

错误机会成本很高  9、通货膨胀在短期和长期内都能引起扩大就业、刺激经济增长的作用。

()答案:

错误长期不利于经济的增长  10、“工资——价格螺旋”出现所引发的通货膨胀属于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答案:

错误成本推动型  11、通货膨胀的发生只会有利于债权人,且不利于债务人。

  答案:

错误不利于债权人,有利于债务人  12、通货膨胀促进论是指通货膨胀具有正的产出效应。

答案:

正确    13、通货膨胀得以实现的前提是现代货币供给的形成机制。

答案:

正确  14、通货紧缩是反通货膨胀的手段和措施。

答案:

错误通货紧缩与通货膨胀都属于经济失衡现象    15、80年代我国出现的通货膨胀是施行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答案:

错误  控制失当的产物  四、简答题。

  1、如何理解货币供求与市场总供求之间的关系。

答:

一般地说,经济社会的均衡,既包括商品和劳务等实物经济中的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均衡,也包括货币总供给与货币总需求的均衡。

它们之间的关系表现如图:

  AS  AD  Md  Ms    其解释为:

商品和劳务的总供给决定了货币的总需求。

货币总需求决定货币总供给。

  货币总供给形成了对商品和劳务的总需求。

  商品和劳务的总需求必须与商品和劳务的总供给保持平衡。

2、如何理解货币均衡与货币失衡。

  答:

第一,货币均衡,是指货币供应量与货币需求量在动态上保持一致的现象。

这里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货币供给量为名义货币供给量,而货币需求量为实际(或真实)货币需求量。

不能将货币均衡单纯的理解成为货币供给量与货币需求量的绝对相等,而是相对意义上的相等。

  货币均衡并不是货币供给量与货币需求量在某一时点上的偶然相等,而是一种货币供求的动态均衡。

  货币均衡不仅指货币供求总量上的均衡,还包括货币供求结构上的均衡。

  货币供应的时间和货币需求的时间要均衡,否则也影响到货币供求的均衡,时间分布的不均衡也会影响商品的供求平衡,影响经济的正常发展。

第二,货币失衡,是相对于货币均衡而言的,是指货币供应量与货币需求量之间的不相适应已达到了影响经济正常运行的程度,即供求之间出现了严重的失衡。

它有两种表现形式,即货币供给小于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

当货币供求失衡时,宏观上就表现为物价上涨或经济衰退。

3、简述恶性通货膨胀的危害。

答:

恶性通货膨胀造成的危害主要有:

  出现地区之间物价上涨幅度极不均衡的现象,促使资源配置不均,必然导致正常的生产经营难以进行。

  使债务的实际价值下降,如果利息率的调整难以弥补物价上涨所造成的货币债权损失,那么正常的信用关系也会极度萎缩。

  会引起突发性的商品抢购和挤兑银行的风潮,甚至引发政治动荡。

最严重的恶性通货膨胀会危及货币流通自身,可能导致货币制度的崩溃。

  4、简述西方经济学界对通货膨胀给经济带来影响的分析。

  答:

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促进论,其基本观点是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处于有效需求不足、国家实行通货膨胀政策,扩张财政支出,增加货币供给量,刺激投资支出,就能达到增加有效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

他们认为通货膨胀提高了全社会的投资,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

二是促退论,基本观点是持续的通货膨胀会破坏正常的生产和流通秩序,增加生产性投资风险,提高生产成本,从而引起资金生产部门流向商业部门      和投机;同时,货币不断贬值,存贷款等借贷活动风险增大,甚至导致正常融资活动的瘫痪。

他们认为通货膨胀会损害经济增长。

  三是中性论,他们认为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既有正面的效应也有负面的效应。

  5、简述治理通货膨胀的宏观紧缩政策。

答:

宏观紧缩政策主要是采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其中紧缩性货币政策又称为抽紧银根,即中央银行通过减少流通中货币量的办法,提高货币的购买力,减轻通货膨胀压力。

具体包括:

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出售政府债券,以相应地减少经济体系中的货币存量;提高贴现率和再贴现率,以提高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和金融市场利率水平,缩小信贷规模;提高商业银行的法定准备金,以缩小货币发行的扩张倍数,压缩商业银行放款,减少货币流通量。

在政府直接控制市场利率的国家,中央银行也可直接提高利率,或直接减少信贷规模。

  紧缩性的财政政策,通常包括增加税收、压缩政府支出、缩小财政赤字等。

税收的增加,减少了企业和家庭可用于消费和投资的资金来源;政府支出的减少则直接意味着总需求的下降。

五、论述题。

  1、分析通货膨胀的成因。

  2、论述引起通货紧缩的各种成因。

  

  

        和投机;同时,货币不断贬值,存贷款等借贷活动风险增大,甚至导致正常融资活动的瘫痪。

他们认为通货膨胀会损害经济增长。

  三是中性论,他们认为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既有正面的效应也有负面的效应。

  5、简述治理通货膨胀的宏观紧缩政策。

答:

宏观紧缩政策主要是采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其中紧缩性货币政策又称为抽紧银根,即中央银行通过减少流通中货币量的办法,提高货币的购买力,减轻通货膨胀压力。

具体包括:

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出售政府债券,以相应地减少经济体系中的货币存量;提高贴现率和再贴现率,以提高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和金融市场利率水平,缩小信贷规模;提高商业银行的法定准备金,以缩小货币发行的扩张倍数,压缩商业银行放款,减少货币流通量。

在政府直接控制市场利率的国家,中央银行也可直接提高利率,或直接减少信贷规模。

  紧缩性的财政政策,通常包括增加税收、压缩政府支出、缩小财政赤字等。

税收的增加,减少了企业和家庭可用于消费和投资的资金来源;政府支出的减少则直接意味着总需求的下降。

五、论述题。

  1、分析通货膨胀的成因。

  2、论述引起通货紧缩的各种成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