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复习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11036567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7.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化学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生物化学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生物化学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生物化学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生物化学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化学复习题.docx

《生物化学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化学复习题.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物化学复习题.docx

生物化学复习题

生物化学复习题

名词解释

1.单顺反子2.多聚核糖体3.密码子4.核蛋白体循环5.信号肽

问答题

1.试述蛋白质生物合成体系的组成及核酸在蛋白质合成中的作用。

2.试比较复制、转录和翻译的异同点。

3.一分子10肽合成需消耗多少高能磷酸键。

4.试述保证翻译准确性的环节。

参考答案

名词解释参考答案

1.合成的RNA中,如只含一个基因的遗传信息,称为单顺反子。

2.在信使核糖核酸链上附着两个或更多的核糖体。

3.存在于信使RNA中的三个相邻的核苷酸顺序,是蛋白质合成中某一特定氨基酸的密码单位。

密码子确定哪一种氨基酸叁入蛋白质多肽链的特定位置上;共有64个密码子,其中61个是氨基酸的密码,3个是作为终止密码子。

4.是指已活化的氨基酸由tRNA转运到核蛋白体合成多肽链的过程。

5.信号肽假说认为,编码分泌蛋白的mRNA在翻译时首先合成的是N末端带有疏水氨基酸残基的信号肽,它被内质网膜上的受体识别并与之相结合。

信号肽经由膜中蛋白质形成的孔道到达内质网内腔,随即被位于腔表面的信号肽酶水解,由于它的引导,新生的多肽就能够通过内质网膜进入腔内,最终被分泌到胞外。

问答题参考答案

1.蛋白质生物合成体系中除氨基酸原料外,还包括携带遗传信息的mRNA,转运tRNA,rRNA和多种蛋白质构成的核蛋白体。

核酸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占有重要地位。

mRNA携带遗传信息,是指导合成多肽链的模板,tRNA结合并转运各种氨基酸,rRNA和多种蛋白质构成的核蛋白体是合成多肽链的场所,使各种氨基酸前体在遗传信息指引下次序缩合装配成具有特定一级结构的蛋白质。

2.

复制

转录

翻译

模板

两股链均复制

模板链转录

mRNA

原料

dNTP

NTP

氨基酸

DNA聚合酶

RNA聚合酶

氨基酰-tRNA合成酶

产物

子代双链DNA

mRNA,tRNA,rRNA

多肽链

配对

A-T,G-C

A-U,T-A,G-C

A-U,T-A,G-C

3.蛋白质生物合成是耗能过程,延长时每个氨基酸活化为氨基酰-tRNA消耗2个高能键,活化10个氨基酸需要20ATP。

核蛋白体循环中进位和转位各消耗1个高能键,一分子10肽含9个肽键,故合成时至少需消耗20+18=38个高能键。

4.保证翻译准确性的关键有二:

一是氨基酸与tRNA的特异结合,依靠氨酰-tRNA合成酶的特异识别作用实现;二是密码子与反密码子的特异结合,依靠互补配对结合实现,也有赖于核蛋白体的构象正常而实现正常的装配功能。

名词解释

1.增色效应(hyperchromiceffect)2.Tm值(meltingtemperature)

3.反密码环(anticodenloop)4.核酶(ribozyme)5.核酸分子杂交(hybridization)

问答题

1.细胞内有哪几类主要的RNA?

其主要功能是什么?

2.简述DNA双螺旋结构模式的要点及其与DNA生物学功能的关系。

3.简述RNA与DNA的主要不同点。

4.简述真核生物mRNA的结构特点。

5.简述核酶的定义及其在医学发展中的意义。

参考答案

名词解释参考答案

1.DNA的增色效应是指在其解链过程中,DNA的OA260增加,与解链程度有一定的比例关系。

2.DNA变性过程中,紫外光吸收值达到最大值的50%时的温度称为DNA的解链温度(Tm)。

在Tm时,核酸分子内50%的双链结构被解开。

Tm值与DNA的分子大小和所含碱基中的G+C比例成正比。

3.反密码环位于tRNA三叶草形二级结构的下方,中间的3个碱基称为反密码子,与mRNA上相应的三联体密码可形成碱基互补。

不同的tRNA有不同的反密码子,蛋白质生物合成时,靠反密码子来辨认mRNA上相应的三联体密码,将氨基酸正确的安放在合成的肽链上。

4.具有自我催化的能力RNA分子自身可以进行分子的剪接,这种具有催化作用的RNA被称为核酶。

5.热变性的DNA经缓慢冷却过程中,具有碱基序列部分互补的不同的DNA之间或DNA与RNA之间形成杂化双链的现象称为核酸分子杂交。

问答题参考答案

2.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要点是:

⑴DNA是一反向平行的双链结构,脱氧核糖基和磷酸基骨架位于双链的外侧,碱基位于内侧,两条链的碱基之间以氢键相接触。

腺嘌呤始终与胸腺嘧啶配对存在,形成两个氢键(A=T),鸟嘌呤始终与胞嘧啶配对存在,形成三个氢键(G=C)。

碱基平面与线性分子结构的长轴相垂直。

一条链的走向是5'→3',另一条链的走向就一定是3'→5'。

⑵DNA是一右手螺旋结构。

螺旋每旋转一周包含了10对碱基,每个碱基的旋转角度为36°。

螺距为3.4nm,每个碱基平面之间的距离为0.34nm。

DNA双螺旋分子存在一个大沟和一个小沟。

⑶DNA双螺旋结构稳定的维系横向靠两条链间互补碱基的氢键维系,纵向则靠碱基平面间的疏水性堆积力维持。

3.RNA与DNA的差别主要有以下三点:

⑴组成它的核苷酸中的戊糖成分不是脱氧核糖,而是核糖;⑵RNA中的嘧啶成分为胞嘧啶和尿嘧啶,而不含有胸腺嘧啶,所以构成RNA的基本的四种核苷酸是AMP、GMP、CMP和UMP,其中U代替了DNA中的T;⑶RNA的结构以单链为主,而非双螺旋结构。

4.成熟的真核生物mRNA的结构特点是:

⑴大多数的真核mRNA在5'-端以7-甲基鸟嘌呤及三磷酸鸟苷为分子的起始结构。

这种结构称为帽子结构。

帽子结构在mRNA作为模板翻译成蛋白质的过程中具有促进核糖体与mRNA的结合,加速翻译起始速度的作用,同时可以增强mRNA的稳定性。

⑵在真核mRNA的3'末端,大多数有一段长短不一的多聚腺苷酸结构,通常称为多聚A尾。

一般由数十个至一百几十个腺苷酸连接而成。

因为在基因内没有找到它相应的结构,因此认为它是在RNA生成后才加进去的。

随着mRNA存在的时间延续,这段聚A尾巴慢慢变短。

因此,目前认为这种3'-末端结构可能与mRNA从核内向胞质的转位及mRNA的稳定性有关。

5.具有催化作用的RNA被称核酶。

核酶的发现一方面推动了对于生命活动多样性的理解,另外在医学上也有其特殊的用途。

核酶被广泛用来尝试作为新的肿瘤和病毒治疗技术,因为核酶可以将那些过度表达的肿瘤相关基因生成的mRNA进行切割使其不能翻译成蛋白质。

核酶也可以用于切割病毒的RNA序列。

针对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核酶在美国和澳大利亚已进入了临床试验。

名词解释

1.同工酶2.酶的特异性(专一性)3.酶原的激活

4.酶的竞争性抑制作用5.酶的活性中心6.变构效应

问答题

1.在酶促反应中酶蛋白与辅酶(辅基)的相互关系。

2.比较三种可逆性抑制作用的特点。

3.举例说明竞争性抑制作用在临床上的应用。

4.说明温度对酶促反应影响的双重性。

5.请简要说明Fisher提出的‘锁与钥匙学说’和Koshland提出的‘诱导契合假说’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

名词解释参考答案

1.在不同组织细胞内存在着能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而分子结构,理化性质和免疫学性质不同的一组酶,称同工酶。

如乳酸脱氢酶等。

2.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类化合物或一定的化学键;促进一定的化学反应,生成一定的产物,这种现象称为酶的特异性或专一性。

3.无活性的酶原在一定条件下能转变成有活性的酶,此过程称酶原的激活。

4.某些与酶作用底物结构相似的物质,能与底物分子共同竞争酶的活性中心。

酶与这种物质结合后,就不能再与底物相结合,这种作用称酶的竞争性抑制作用;抑制作用的大小与抑制剂和底物之间的相对浓度有关。

5.酶分子中必需基团相对集中并构成一定空间构象,直接参与酶促反应的区域,称酶的活性中心。

6.当小分子变构剂与酶活性中心以外的调节亚基结合后,使酶的空间构象发生改变,从而影响酶的话性、这种现象称变构效应。

问答题参考答案

1.①一种酶蛋白只能与一种辅助因子结合生成一种全酶催化一定反应。

②一种辅助因子可与不同酶蛋白结合成不同全酶,催化不同的反应。

③酶蛋白决定反应的特异性,而辅助因子具体参加反应

2.①竞争性抑制:

抑制剂结构与底物结构相似,共同竞争酶活性中心,抑制作用大小与抑制剂和底物的相对浓度有关。

Km升高,Vm不变。

②非竞争性抑制:

抑制剂与底物结构不相似或完全不同:

它只与活性中心以外的必需基团结合,使E和ES都下降。

该抑制作用的强弱只与抑制剂浓度有关,Km不变,Vm下降。

③反竞争性抑制:

抑制剂并不与酶直接结合,而是与ES复合物结合成ESI,使酶失去催化活性。

结合的ESI则不能分解成产物,Km下降,Vm下降。

3.以磺胺药为例:

①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必需从宿主体内摄取对氨基苯甲酸,在其它因素的参与下,由二氢叶酸合成酶的催化下生成二氢叶酸,再在二氢叶酸还原酶催化下牛成四氢叶酸,参与核酸的合成,细菌才可以生长繁殖。

②磺胺药的基本结构与对氨基苯甲酸相似,能竞争性地与二氢叶酸合成酶结合.从而影响细菌的二氢叶酸合成,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

③由于这是一种竞争性抑制作用,故在治疗中需维持磺胺药在体液中的高浓度才能有好的疗效。

因而首次用量需加倍,同时要1日服药4次,以维持血中药物的高浓度。

4.一般化学反应速度随温度升高,反应速度加快,酶促反应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遵循这个规律。

但酶是一种蛋白质,温度的升高可影响其空间构象的稳定性,促使酶蛋白变性,因此反应温度既可以加速反应的进行,又能促使酶失去催化能力,故温度对酶促反应具有双重性。

5.早期由Fisher提出‘锁和钥匙学说’来解释酶作用专一性的机制。

根据这一学说底物与酶结合就像钥匙插入锁中一样,底物参与化学反应的部位与酶的活性部位具有绝对的互补关系,这个学说较好地解释具有绝对立体专一性的酶的作用机制,但对大多数酶并不合适。

后来Koshland提出‘诱导契合假说’,他认为:

底物与酶靠近时诱导酶发生构象变化,使之有利于酶与底物结合,然后两者紧密互补结合。

这个假说的特点是酶与底物通过诱导相互结合,可以解释大多数酶与底物的关系,并且被许多酶作用机制的研究结果所证实。

名词解释

1.糖酵解2.糖有氧氧化3.三羧酸循环4.巴斯德效应

5.磷酸戊糖途径6.糖异生7.三碳途径

问答题

1.试比较糖酵解与有氧氧化。

2.试述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

3.简述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4.简述6-磷酸葡萄糖的代谢途径及其在糖代谢中的重要作用。

5.试述三羧酸循环的特点及生理意义。

参考答案

名词解释参考答案

1.糖的无氧酵解是指葡萄糖在无氧条件下分解生成乳酸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其全部反应过程在胞液中进行,代谢的终产物为乳酸,一分子葡萄糖经无氧酵解可净生成两分子ATP。

2.葡萄糖在有氧条件下彻底氧化分解生成CO2和H2O,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称为糖的有氧氧化。

绝大多数组织细胞通过糖的有氧氧化途径获得能量。

3.三羧酸循环是指在线粒体中,乙酰CoA首先与草酰乙酸缩合生成柠檬酸,然后经过一系列的代谢反应,乙酰基被氧化分解,而草酰乙酸再生的循环反应过程。

这一循环反应过程又称为柠檬酸循环或Krebs循环。

4.糖的有氧氧化可以抑制糖的无氧酵解的现象。

有氧时,由于酵解产生的NADH和丙酮酸进入线粒体而产能,故糖的无氧酵解受抑制。

5.磷酸戊糖途径是指从G-6-P脱氢反应开始,经一系列代谢反应生成磷酸戊糖等中间代谢物,然后再重新进入糖氧化分解代谢途径的一条旁路代谢途径。

是体内生成NADPH的主要代谢途径,是体内生成5-磷酸核糖的唯一代谢途径

6.由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称为糖异生。

7.肝中可经糖异生途径利用糖无氧酵解产生的丙酮酸、乳酸等三碳化合物来合成糖原的过程,就是肝糖原合成的三碳途径或间接途径。

问答题参考答案

1.

糖酵解

糖有氧氧化

反应条件

供氧不足或不需氧

有氧情况

进行部位

胞液

胞液和线粒体

关键酶

己糖激酶(或葡萄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1、丙酮酸激酶

有左列3个酶及丙酮酸脱氢酶系、异柠檬酸脱氢酶、α-酮戊二酸脱氢酶系、柠檬酸合酶

产物

乳酸、ATP

H2O,CO2,ATP

能量

1mol葡萄糖净得2molATP

1mol葡萄糖净得36或38molATP

生理意义

迅速供能;某些组织信赖糖酵解供能

是机体获取能量主要方式

2.1)是体内生成NADPH的主要代谢途径:

NADPH在体内可用于:

①作为供氢体,参与体内合成代谢:

如参与合成脂肪酸、胆固醇等。

②参与羟化反应:

作为加单氧酶的辅酶,参与对代谢物的羟化。

③维持巯基酶的活性。

④使氧化型谷胱甘肽还原。

⑤维持红细胞膜的完整性:

由于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遗传性缺陷可导致蚕豆病,表现为溶血性贫血。

  2)是体内生成5-磷酸核糖的唯一代谢途径:

体内合成核苷酸和核酸所需的核糖或脱氧核糖均以5-磷酸核糖的形式提供,其生成方式可以由G-6-P脱氢脱羧生成,也可以由3-磷酸甘油醛和F-6-P经基团转移的逆反应生成。

3.正常情况下,血糖浓度的相对恒定是由其来源与去路两方面的动态平衡所决定的。

  血糖的主要来源有:

1)消化吸收的葡萄糖;2)肝脏的糖异生作用;3)肝糖原的分解。

  血糖的主要去路有:

1)氧化分解供能;2)合成糖原(肝、肌、肾);3)转变为脂肪或氨基酸;4)转变为其他糖类物质。

4.(l)6-磷酸葡萄糖的来源:

①己糖激酶或葡萄糖激酶催化葡萄糖磷酸化生成6磷酸葡萄糖。

③糖原分解产生的1-磷酸葡萄糖转变为6-磷酸葡萄糖。

③非糖物质经糖异生由6-磷酸果糖异构成6-磷酸葡萄糖。

(2)6-磷酸葡萄糖的去路:

①经糖酵解生成乳酸。

②经糖有氧氧化彻底氧化生成CO2H2O和ATP③通过变位酶催化生成1-磷酸葡萄糖,合成糖原④在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催化下进入磷酸戊糖途径。

  6-磷酸葡萄糖是糖代谢各个代谢途径的交叉点,是各代谢途径的共同中间产物,如己糖激酶或变位酶的活性降低,可使6-磷酸葡萄糖的生成减少,上述各条代谢途径不能顺利进行。

因此,6-磷酸葡萄糖的代谢方向取决于各条代谢途径中相关酶的活性大小。

5.三羧酸循环的特点:

  ①循环反应在线粒体中进行,为不可逆反应。

②每完成一次循环,氧化分解掉一分子乙酰基,可生成12分子ATP。

③循环的中间产物既不能通过此循环反应生成,也不被此循环反应所消耗。

④循环中有两次脱羧反应,生成两分子CO2。

⑤循环中有四次脱氢反应,生成三分子NADH和一分子FADH2。

⑥循环中有一次直接产能反应,生成一分子GTP。

⑦三羧酸循环的关键酶是柠檬酸合酶、异柠檬酸脱氢酶和α-酮戊二酸脱氢酶系

三羧酸循环的生理意义:

  ①TAC是三大营养素彻底氧化的最终代谢通路。

②TAC是三大营养素代谢联系的枢纽。

③TAC为其他合成代谢提供小分子前体。

④TAC为氧化磷酸化提供还原当量。

名词解释

1.必需脂肪酸2.脂肪动员3.HSL4.β-氧化

5.酮体6.血浆脂蛋白7.Apolipoprotein8.ACP

问答题

1.试述乙酰CoA在脂质代谢中的作用。

2.试述人体胆固醇的来源与去路。

3.糖尿病病人为什么会出现酮症酸中毒?

4.试述血浆脂蛋白的分类和生理功能。

5.试述一分子软脂酸在体内怎样进行彻底氧化分解。

请写出主要反应过程、最终产物及能量净生成数。

参考答案

名词解释参考答案

1.动物机体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须由食物提供的多不饱和脂肪酸称为必需脂肪酸,如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

2.储存在脂肪细胞中的脂肪被脂肪酶逐步水解为游离脂肪酸和甘油并释放入血以供其他组织氧化利用的过程称为脂肪动员。

3.HSL即激素敏感性甘油三酯脂肪酶,简称为激素敏感性脂肪酶,是脂肪动员的关键酶。

它对多种激素敏感,活性受多种激素的调节,胰岛素、前列腺素E2、烟酸等能抑制其活性,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ACTH、TSH等能增强其活性。

4.脂酰CoA进入线粒体基质后,经β-氧化多酶复合体的催化,在脂酰基β-碳原子上依次进行脱氢、加水、再脱氢及硫解四步连续反应,释出1分子乙酰CoA,从而使原来的脂酰CoA转变成少2个碳原子的新脂酰CoA的过程称为β-氧化。

5.脂肪酸在肝中氧化分解所生成的三种中间代谢产物乙酰乙酸、β-羟丁酸、丙酮统称为酮体。

6.血浆脂蛋白是血浆中的脂质与载脂蛋白结合形成的球形复合体,是血浆脂质的运输和代谢形式。

7.Apolipoprotein即载脂蛋白,是脂蛋白中的蛋白质部分,具有结合并运载脂类的基本功能。

8.ACP即酰基载体蛋白,是脂肪酸生物合成过程中脂酰基的载体,脂肪酸生物合成的所有反应均在该载体上进行。

问答题参考答案

1.在机体脂质代谢中,乙酰CoA主要来自脂肪酸的β-氧化,也可来自甘油的氧化分解;乙酰CoA在肝中可被转化成酮体向肝外输送,也可作为脂肪酸生物合成及细胞胆固醇合成的基本原料。

2.人体胆固醇的来源有:

①从食物中摄取;②机体细胞自身合成。

去路有:

①在肝脏可转化成胆汁酸;②在性腺、肾上腺皮质可转化成类固醇激素;③在皮肤可转化成维生素D3;④用于构成细胞膜;⑤酯化成胆固醇酯,储存在胞液中;⑥经胆汁直接排出肠腔,随粪便排除体外。

3.糖尿病病人糖氧化分解发生障碍,脂肪动员加强,脂肪酸和甘油生成增加。

脂肪酸氧化分解产生大量乙酰CoA,甘油则转变成草酰乙酸。

由于乙酰CoA的生成量远远大于草酰乙酸的生成量,故乙酰CoA很难进入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分解,大量乙酰CoA在肝中HMG-CoA合成酶等的催化下生成乙酰乙酸、β-羟丁酸、丙酮等三种中间代谢产物,统称为酮体。

乙酰乙酸、β-羟丁酸系酸性产物,在血中大量堆积导致血pH值下降发生酸中毒,即酮症酸中毒。

4.答:

血浆脂蛋白的分类方法有两种:

①电泳法电泳法主要根据不同脂蛋白的表面电荷不同,在电场中具有不同的迁移率,可将脂蛋白分为乳糜微粒(CM)、β-脂蛋白、前β-脂蛋白和α-脂蛋白四类;②超速离心法超速离心法根据不同血浆脂蛋白含脂类及蛋白质量不同,在一定密度的盐溶液中进行离心时具有不同的漂浮率,按漂浮率由小至大依次分为乳糜微粒(CM)、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四类,分别相当于电泳分离的CM、前β-脂蛋白、β-脂蛋白和α-脂蛋白四类。

各种血浆脂蛋白的主要生理功能如下:

CM转运外源性甘油三酯;VLDL转运内源性甘油三酯;LDL将胆固醇由肝转运至肝外组织;HDL将胆固醇由肝外组织转运到肝。

5.答:

十六碳软脂酸首先在脂酰CoA合成酶的催化下活化生成十六碳软脂酰CoA,经肉碱脂酰转移酶Ⅰ、Ⅱ作用,进入线粒体基质,在β-氧化多酶复合体的催化下,在脂酰基β-碳原子上脱氢生成反Δ2-烯酰CoA、加水生成L(+)β-羟脂酰CoA、再脱氢生成β-酮脂酰CoA,硫解生成1分子乙酰CoA及十四碳的新脂酰CoA,后者再经6次β-氧化直至最后全部生成乙酰CoA。

乙酰CoA通过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成CO2、H2O和ATP。

1分子软脂酸共进行7次β-氧化,生成7分子FADH2、7分子NADH+H+、8分子乙酰CoA。

每分子FADH2通过呼吸链氧化产生2分子ATP,每分子NADH+H+氧化产生3分子ATP,每分子乙酰CoA通过三羧酸循环氧化产生12分子ATP。

因此1分子软脂酸彻底氧化共生成(7×2)+(7×3)+(8×12)=131分子ATP,减去脂酸活化时耗去的2个高能磷酸键,相当于2分子ATP,净生成129分子ATP。

名词解释

1.生物氧化2.底物水平磷酸化3.氧化磷酸化4.P/O比值5.呼吸链6.呼吸控制率

问答题

1.试比较物质在体内氧化和体外氧化有哪些主要异同点?

2.试叙述化学渗透性假说的内容。

3.可用哪些实验确定呼吸链的传递顺序?

4.试叙解偶联蛋白的作用机理。

参考答案

名词解释参考答案

1.物质在生物体内消耗O2,生成CO2和H2O,并逐步释放出能量的过程称为生物氧化。

2.直接将底物分子中的高能键转变为ATP分子中的末端高能磷酸键的过程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

3.在线粒体中,底物分子脱下的氢原子经递氢体系传递给氧,在此过程中释放能量使ADP磷酸化生成ATP,这种能量的生成方式就称为氧化磷酸化。

4.每消耗一摩尔氧原子所消耗的无机磷的摩尔数称为P/O比值。

5.在线粒体中,由若干递氢体或递电子体按一定顺序排列组成的,与细胞呼吸过程有关的链式反应体系称为呼吸链。

6.当底物足够时,在含有完整线粒体的系统中加入ADP后的耗氧率(呼吸速度)与仅有底物(无ADP)时的耗氧率之比,称为呼吸控制率。

问答题参考答案

2.1961年由Mitchell提出的化学渗透学说。

这一学说认为氧化呼吸链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电子经呼吸链传递时,可将质子(H+)从线粒体内膜的基质侧泵到内膜胞浆侧,产生膜内外质子电化学梯度储存能量。

当质子顺浓度梯度回流时驱动ADP与Pi生成ATP。

3.①标准氧化还原电位;②拆开和重组;

③特异抑制剂阻断;④还原状态呼吸链缓慢给氧。

4.在一般情况下,电子经呼吸链传递时,可将质子(H+)从线粒体内膜的基质侧泵到内膜胞浆侧,产生膜内外质子电化学梯度储存能量。

当质子通过ATP合酶顺浓度梯度回流时驱动ADP与Pi生成ATP。

解偶联蛋白的作用机制是使电子呼吸链的传递还能进行,但其产生的跨膜质子梯度不经过ATP合酶回流,从而产生的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发。

名词解释

1.尿素循环(ureacycle)2.氧化脱氨基作用(oxidativedeamination)

3.转氨酶(transaminases)4.生糖氨基酸(glucogenicaminoacids)

5.苯丙酮尿症(phenylketonuria)

问答题

1.氨基酸脱氨基作用有哪几种方式?

2.简述血氨代谢来源和去路。

3.简述一碳单位的定义、来源和生理意义。

4.什么是SAM循环?

5.何谓必需氨基酸?

列出成人所需的8种必需氨基酸。

参考答案

名词解释参考答案

1.是一个由4步酶促反应组成的可以将来自氨和天冬氨酸的氮转化为尿素的代谢循环。

该循环是发生在脊椎动物肝中的一个代谢循环。

2.α-氨基酸在酶的催化下脱氨生成相应α-酮酸的过程。

氧化脱氨过程实际上包括脱氢和水解两个步骤。

3.也称之氨基转移酶(aminotransferases)。

催化一个α-氨基酸的α-氨基向一个α-酮酸转移的酶。

  

4.那些降解能生成可作为糖异生前体分子,例如丙酮酸或柠檬酸循环中间代谢物的氨基酸。

5.是由于苯丙氨酸羟化酶缺乏引起苯丙酮酸堆积的代谢遗传病。

缺乏苯丙氨酸羟化酶,苯丙氨酸只能靠转氨生成苯丙酮酸,病人尿中排出大量苯丙酮酸。

苯丙酮酸堆积对神经有毒害,智力发育出现障碍。

问答题参考答案

2.血氨的来源与去路:

⑴血氨的来源:

①由肠道吸收;②氨基酸脱氨基;③氨基酸的酰胺基水解;④其他含氮物的分解。

⑵血氨的去路:

①在肝中转变为尿素;②合成氨基酸;③合成其他含氮物;④合成天冬酰胺和谷氨酰胺;⑤直接排出。

3.一碳单位是指只含一个碳原子的有机基团,这些基团通常由其载体携带参加代谢反应。

常见的一碳单位有甲基(-CH3)、亚甲基或甲烯基(-CH2-)、次甲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